实词和虚词详解

实词和虚词详解

实词和虚词在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中非常的频繁,为使得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小编给整理了实词和虚词详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词类知识及相关练习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

语法功能上,实词可直接组成短语,可以充当短语或句子成分,也可以带上语调构成句子。词汇意义上,实词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

实词主要有名、动、形、数、量、代六类: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例如: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表示人或事物:工人学生河流高原宇宙思想科学

表示时间:大寒未来下午秋天

表示方位:上面后头华北中原

名词的鉴别:一般不和副词结合(如:不能说“不宇宙”);前面可加数量词(如:四位客人);表人的名词后可加“们”表复数(如:同志们);常做主语和宾语。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例如: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读、笑、操作、进行、保卫

表示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转变减少

表示心理活动:想希望同意怕

表示存现:消失有无出现

表示使令:使让请求允许

表示能愿:能可以应该必须

表示趋向:上下来去起来

表示判断:是

动词的鉴别:能受“不”的修饰;但除表示心理活动和表示感觉的词以外,一般不受“很”修饰;可附加“着、了、过”表时态;重叠式有“试一下”之意;做谓语,且一般可带宾语。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动词。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3.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例如: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表示事物的形状:长短方圆厚薄

表示事物的性质:优劣善美恶劣笔直

表示事物的情态:飞快缓慢激动悲伤闲适

形容词的鉴别:能受“不”“很”修饰,可重叠(形式为AA、AABB或A里AB),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作谓语一般不能带宾语(这是与动词最大的区别)。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形容词。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4.数词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例如:

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表示确数:一十百千万四分之一

表示概数:几少数两米以上五十多十七八

表示序数:第二初一初八老大老六

数词用法:一般不能直接加在名词前;表数量的增加,可用倍数或分数表示;表数量减少的,只能用分数而不能用倍数表示。

5.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

例如: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棋,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表示物量:个斤片张

表示动量:次回遍下

量词用法:多与数词连用,简称数量词(实为数量短语);可重叠表“每”的意思;有的可以单独作主语、定语(登台唱(首)民歌)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数量词。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6.代词

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例如: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理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人称代词:你我他自己别人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哪

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里这阵子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代词。

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嗖嗖的响声。小鸭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小练习:在加点的词语下面标明实词的类型。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二)虚词

语法功能上,虚词一般不能以次序为手段直接组合,大都不做句子成分,主要起关联作用,作为组合实词的一种语法手段;有的表示语气,成为某类短语和句子的标志。词汇意义上,除少数虚词外,大都不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

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

1.副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例如: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表示范围:也都尽一共

表示时间:正将马上一直

表示程度:很更加太格外

表示情态:特地大力亲自

表示否定:不勿别没有

表示语气:竟然公然也许

副词运用特点:能直接修饰或补充或说明动词、形容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部分可起关联作用。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副词。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芜人际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2.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

等。

例如: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表示处所、方向:从向朝顺着

表示时间:在趋与

表示对象:对为给关于

表示目的:为由于为着

表示起止:自从至于

表示方式:据以按照通过

介词运用特点:不能单独使用,要带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结构,用在动词前做状语,用在动词后面做补语;“像、比、给、在、如、同、跟、为、经过、通过”等词比较特殊,当句中有动词时它们为介词,没有动词时为动词(例l:火车通过隧道。2:火车通过隧道奔向前方。)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介词。

对家庭、朋友及我们的太空宇航员所爱着的人们来讲,国家的损失首先是他们个人的巨大损失。对那些失去亲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妻子们,对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们,在你们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国人都和你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3.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

例如: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连接词或短语:同跟或以及

连接句子:不但……而且既……又如果……那么因此或者

连词运用特点:其前后内容可互换位置。这一点是介词所不能的。(例:1,他不和她上北京。2,他和她都上北京。1句中的和为介词,前后词不能互换位置;2句中的和为连词,他和她换位不影响大意。)连接句子时多成对出现。

4.助词

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行为的状态,或表示某种语气。

例如: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结构助词:的地得一般一样

动态助词:着了过给被

语气助词:啊吗呢啦吧

助词运用特点:只附着在词或短语前后,不能独立运用,除“所”外,一律读轻声。

5.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

例如: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

叹词运用特点:独立成句。(这是与助词的明显差异,如:“啊,天啊!”前者独立为叹词,后者附着为助词。)

6.拟声词

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例如:

后来,我就跳两级台阶,蹦、蹦!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拟声词运用特点:可以独立成句,也可充当句子的状语或定语。

小练习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二、练习的相关答案

1.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不重复划线,下同)

2.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动词。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3.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形容词。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4.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数量词。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5.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代词。

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嗖嗖的响声。小鸭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6.小练习:在划线的词语下面标明实词的类型。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

数量名名词动词动词代词代名词动形容代词名词

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动形容名词

现在我对于自己的处境已稍稍有了好感,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我已经把这种心思丢在一

名词代名词动名词动名词动词代词名代词名词动

边,开始一心一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动词动词动词名词

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名词名词形容形容名词名词形容形容动词

7.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副词。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l 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芜人际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8.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介词。

对家庭、朋友及我们的太空宇航员所爱着的人们来讲,国家的损失首先是他们个人的巨大损失。对那些失去亲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妻子们,对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们,在你们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国人都和你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9.试着找出下列语段中的虚词,划横线标出。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实词和虚词详解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小学六年级必学文言文(词语篇+实词用法+一词多义)

文言文重点词语篇 文言虚词的定义:(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虚词的作用: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文言文虚词用法———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一、连词. 而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汉语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等。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三看”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 实词: 5.(2012广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疾苦B.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辅助C.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官司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观察 5.(2012广二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州解.相噪解差 B.诸捕控.名捕马,问从何来勒住 c.其妻亦短小好.妇人温顺D.宜急置.,毋尝我丸也放下 5.(2012佛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以王佐期之约定 B.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先例 C.会汉水涨啮城郭适逢 D.然邃于学精深 5.(2012佛二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图:描画B.左七类北斗类:类别 C.岁致僮仆二名致:给予D.执事所称逋、野称:赞扬 5.(2011佛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博学能属.文写作B.州郡辟召,皆不就.成就 C.敦然.之这样D.凤亦推峤,峤伪辞.之告辞

虚词: 6.(2012广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问宿卫之臣于.左右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 B. 帝悦而.止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C. 朕委卿以.大任者告以.逆谋 D. 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乃.生异谋 6.(2012广二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皂罗覆面 B.诸捕告之.故 妇从马上以.弹弓拨箭顷之.,诸捕至 C.乃.下马抱儿与夫 D.为.此官钱,故来相索 宴劳五日,乃.去州守为.治酒 6.(2012佛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以王佐期之臣荐宰相而为司马 B.永昌元年,以贤良召以功擢天官尚书C.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柬之因垒为堤D.其人老,惟亟用之柬之首设其谋 6.(2012佛二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赋诗饮酒以.为欢B.其怠于.自修亦甚矣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C.面方而.玉润望而.知为非常人D.天之.生有道君子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 6.(2011佛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散骑常侍庾凯有重名,而.颇聚敛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B.峤举奏之.峤犹惧钱凤为之.奸谋C. 少以.孝悌称于邦族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 D. 深结好于.峤峤于.朝廷甚密

(英语)高考英语易错题专题三一般过去时(含解析)

(英语)高考英语易错题专题三一般过去时(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一般过去时 1.When I___ to the cinema, the film___ for 5 minutes. A.got, had begun B.get, will begin C.got, had been on D.got, has been on 【答案】C 【解析】 【详解】 考查时态。句意:当我到达电影院时,电影已经开始了五分钟。for five minutes为一段时间要求谓语动词要用延续性动词,故A和B先排除,而从句的动作发生在主句动作之后,从句用一般过去时态,主句用过去完成时态。故选C。 2.Typhoon Hato brought powerful winds and flooding to the region of southeast China and several deaths on the storm in August, 2017. A.were blamed B.would be blamed C.had been blamed D.have been blamed 【答案】A 【解析】考查动词时态。句意:2017年8月台风“天鸽‘给中国东南部地区带来强风和洪水,暴风雨导致几人死亡。根据句中明显的过去的时间状语August, 2017,可知用一般过去时。故选A。 3.They ________ in Holland for ten years. Now they have settled down in Paris. A.lived B.have lived C.had lived D.were living 【答案】A 【解析】 【详解】 考查动词时态。句意:他们在荷兰生活过十年。现在他们定居在巴黎。根据后句中的现在完成时态可知,他们在荷兰生活是单纯发生的过去的事情,所以应该用一般过去时,故选A。 4.His earlier concert in Shanghai____a big success.It was the first time the Taiwan singer____a concert on the mainland. A.is;held B.was;held C.had been;would hold D.was;had held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时态。句意:他早些时候在上海的演唱会非常成功。这是这位台湾歌手第一次在大陆举办音乐会。第一空:根据句意可知,此处描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应使用一般过去时;第

小学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小学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180个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犹得备晨炊(准备) 4、被 被于来世(影响) 皆被绮绣(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尽) 群响毕绝(全部) 7、薄

薄暮冥冥(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记录) 束手无策(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 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词性与意思是否解释得通,如果还不能排除,再把它还原到原文,看具体语境。 2、实词释义方法: ①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相近或相反)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所以它可以解释成“被任用”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劳苦”同义,所以“倦极”也同义,“极”就是“疲惫”的意思 “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得失”是反义词,所以“治乱”也应该是反义词,“治”就只能解释成“治理得好,太平” ②联想该字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语中的用法 如:贷责无旁贷(推卸) 严惩不贷(宽恕,饶恕) 把这两个意思代入“虽亲属不贷”,可知“宽恕”更合适 ③或者把该字在现代汉语中可组的词代入解释 如:“无所阿避”现代汉语中有“避免、回避、躲避”等词,代入句中比较可知“回避”更合适

文言虚词 常考文言虚词共18个(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文言虚词解析),要尽可能熟悉这些词的用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筛选材料 筛选材料 1、先看材料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2、再看材料的内容是否能证明观点 找错误项 1、先把选择肢还原到文中相关部分 2、注意时间、事件、人物的对应关系,注意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注意个别词语的对应解释。 高中语文文言文固定短语翻译 1.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译为:莫非,莫不是。 2.否则: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 3.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 4.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 5.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 6.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教师版)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 1.“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 1.答案:A,均为“旧”。B,事故;缘故。C,故意,特意;所以。D,衰老;旧交。 2.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鄙人固陋,不知忌讳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 答案:B,本来。A坚持,坚决。C,鄙陋。D,坚守 3.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 答案:B,看。A拜访。C顾惜,顾念。D副词,反而,却。 4.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4. 答案:B,国都,京城。A国家。C国事。D国家 5.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5. 答案:D,超过。A过错。B责备。C拜访 6.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 6. 答案:B,担心,忧虑。A祸患。C忌讳。D危害 7.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7. 答案:D有的人。A有时。B或许。C有时。 8.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 8. 答案:C,大。A嫉妒。B锐利。D憎恨。 9.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卒不去,故及于难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9. 答案:C,比得上,赶得上。A追上,赶上。B遭受。D涉及,牵连 10.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C.项伯即入见沛公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0. 答案:B,接近,靠近。A如果。C当时。D立即,马上 11.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得其尸于井B.既来之,则安之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11. 答案:B,已经,……之后。A既而:不久。C全,都。D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12.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狐假虎威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12. 答案:D,宽容。ABC均为“借助” 13. 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3. 答案:C,间或。A悄悄。B从小路。D参与

最新过去将来时一般过去时易错题集锦-名师教育(word)

最新过去将来时一般过去时易错题集锦-名师教育(word) 一、过去将来时 1.—Do you worry about the final exam? —Yes, but Mr. Wang promised that he everything in his power to help us. A. does B. did C. is doing D. would do 【答案】 D 【解析】【分析】句意:——你担心期末考试吗?——是的,但是王先生承诺他会尽全力帮助我们。A.does做,B.did做,C.is doing正在做,D.would do将会做。根据句子结构可知,此处用了过去将来时,故填入would do,故选D。 【点评】考查了过去将来时,注意would do的用法。 2.Mr. Wu said he ______ us to the zoo the next week. A. would take B. will take C. take D. takes 【答案】 A 【解析】【分析】句意:吴老师说他下周会带我们去动物园。在这个句子中,said 后面跟的是一个宾语从句,从句中的时态是由主句决定的。主句中said 用的是过去时,故宾语从句中也需用过去时态。the next week 下周,是一个将来的时间。故应该用过去将来时。故选A。 【点评】考查动词时态。 3.Tim told us that his company ______ robots to do some of the work. A. uses B. will use C. has used D. would use 【答案】 D 【解析】【分析】句意:蒂姆告诉过我,他的公司会使用机器人做工作的一部分。宾语从句的结构:主语一谓语-连接词一从句。从句在句中作宾语,从句要用陈述句的语序。如果主句是一般现在时,从句根据需要选择时态,如果主句是过去时态,从句要用相应的过去时态。但是从句是客观真理,一般用一般现在时态。该句主句是过去时态,根据句意可知从句动作还没有发生,所以用过去将来时,故选D。 4.Who would you ___________ as your best friend? A. choose B. to choose C. chose D. choosing 【答案】 A 【解析】【分析】句意:你会选择谁作为你最好的朋友。would是情态动词,后跟动词原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总结

专转本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初中语文实词虚词词性练习题及答案

汉语词性练习题 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2、《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3、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 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 4、“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形的镜子,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圆帽。” 划线词语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名词形容词副词 B.量词形容词介词 C.量词形容词动词 D.代词副词动词 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 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 6、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正确的一项是:()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 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 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 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 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7、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A.春回大地群山绿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一汪绿水慰平生 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8、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 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9、从下面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 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 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 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 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 10、判断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写在句末括号中。

实词专项知识及练习

实词专项知识练习 一、词类知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一)实词 语法功能上,实词可直接组成短语,可以充当短语或句子成分,也可以带上语调构成句子。词汇意义上,实词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 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例如: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常见的有: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名词的鉴别:一般不和副词结合(如:不能说“不宇宙”);前面可加数量词(如:四位客人);表人的名词后可加“们”表复数(如:同志们);常做主语和宾语。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名词。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例如: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常见的有:(1)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读笑操作进行保卫 (2)表示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转变减少 (3)表示心理活动:想希望同意怕 (4)表示存现:消失有无出现 (5)表示使令:使让请求允许 (6)表示能愿:能可以应该必须 (7)表示趋向:上下来去起来 (8)表示判断:是 动词的鉴别:能受“不”的修饰;但除表示心理活动和表示感觉的词以外,一般不受“很”修饰;可附加“着、了、过”表时态;重叠式有“试一下”之意;做谓语,且一般可带宾语。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动词。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3.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例如: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表示事物的形状:长短方圆厚薄 表示事物的性质:优劣善美恶劣笔直 表示事物的情态:飞快缓慢激动悲伤闲适 形容词的鉴别:能受“不”“很”修饰,可重叠(形式为AA、AABB或A里AB),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作谓语一般不能带宾语(这是与动词最大的区别)。 小练习:用横线标出下列语段中的形容词。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4.数词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

【英语】一般过去时易错题集锦

【英语】一般过去时易错题集锦 一、单项选择一般过去时 1.Jack had planned to visit his grandparents last weekend, but an emergency _____ and he had to reschedule. A.should come up B.had come up C.came up D.would come up 【答案】C 【解析】 【详解】 考查时态。句意:杰克原计划上周末去看望他的祖父母,但突然发生了一件紧急事情,他不得不重新安排时间。由“he had to reschedule”可知,and连接的两个句子都为一般过去时。故选C项。 2.Chinese kites in ancient times ________ in the shape of birds. A.design B.had designed C.were designed D.have been designed 【答案】C 【解析】考查时态和语态。句意:在古代中国的风筝被设计成鸟的形状。根据in ancient times可知,句子用一般过去时态,根据动词与主语是被动关系,故用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故选C。 3.This summer holiday, many foreign students _______ to China for a holiday. A.come B.have come C.had come D.came 【答案】D 【解析】考查动词时态。句意:今年夏天,许多外国学生来中国度暑假。表示过去时间发生的事,此处是陈述事实,用一般过去时。故选D。 4.—Where was I? —You ________ you di dn’t like your job. A.had said B.said C.were saying D.has said 【答案】B 【解析】考查动词的时态。句意:——我说到哪里?——你说到你不喜欢你的工作。结合语境可知,下文描述的是过去的刚刚发生的动作,故用过去时态。选B。 5.––You se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is city. —I ______ here for three years. It’s so great to be back. A.lived B.had lived C.have lived D.live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高考语文: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专题1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说明:新课标全国卷Ⅰ、Ⅱ实词、虚词不专设题。) 导向一双音节词语客观题 ★ 1.(高考导向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德国战后全民反思二战罪行,承担责任,请求________,严格执行赔偿协 定。德国总理默克尔严肃________,德国对纳粹犯下的罪行负有“永久责任”。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却缺少德国人反省战争的勇气,不但不反省,________否定战争罪行,没有承担战争责任的起码道德。 A.宽恕重审而且 B.宽容重审反而 C.宽恕重申反而 D.宽容重申而且 解析宽恕:宽容饶恕。宽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重申:再一次申述。重审:原审法院的判决在上诉程序中被上级法院撤销而由原审法院对该案重新审理。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 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 答案 C 导向二词语综合客观题 2.(课标区常规检测模式)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________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 证。治水,不二法门是________,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同样是征服,鲧________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________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因地制宜妄想反而 B.蕴含因势利导希望却 C.蕴含因势利导妄想反而 D.孕育因地制宜希望却 解析蕴含:包含;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因势利导: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妄想:狂妄的打算;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某种情况。“反而”含有反面递进的意思,“却”仅仅是转折。 答案 C 3.(新创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一般过去时易错题解析

一般过去时易错点解析 例1. 用括号内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and (buy) some fruit. 解析:很多同学在做本题时,由于没有找到时间状语,因而不知道应该填什么。句中的and连接了两个并列句,前后时态应该一致,前面用了go的过去时went,所以后面buy也应该用过去时bought. 答案:bought 例2. 用括号内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He always (play) computer games last year. 解析:有些人会把答案写成plays,虽然主语He是单数第三人称,而且句子中出现了always,但是当你读完整个句子就会发现last year,所以应该用过去时played。一般过去时也可以表示过去经常做某事。 答案:played 例3. 用括号内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Our teacher said that the earth (move) round the sun. 解析:本题是一道难题。本句是含有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的谓语动词said是say的过去式,有的同学可能会填moved,但是从句the earth moves round the sun(地球绕着太阳转)是客观真理,所以还是要用一般现在时。 答案:moves 例4. 句型转换。 Miss Green taught us English last year.(变一般疑问句) 解析:本题有的同学可能会写成:Did Miss Green taught you English last year?要注意,如果变一般疑问句时提前了Did,则原句中的实意动词要恢复成原形。可记住如下口诀:“见助动,周原形”。 答案:Did Miss Green teach you English last year? 例5. 单项选择。 ( )There a pen and two books on the desk yesterday.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解答:由yesterday可知本题应该选择过去时,可排除A和B。又因为there be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1.爱,ài (1)名词,恩惠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②喜爱 ③怜惜,同情 ④吝惜,舍不得 ⑤通“薆”,隐蔽,躲藏 (3)形容词,吝啬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②安稳 ③安定,舒适 (2)动词 ①安身 ②安置 ③抚慰,安抚 ④使……安定 ⑤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 (3)介词,表示被动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 ②披散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②违背,背叛 ③加倍 (2)数词,一倍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4)副词,更加,倍加 5.本,běn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根本,基础 ③本业,常代指农业 ④书本,稿本,版本 ⑤本章,臣子给皇帝 的奏章或书信 (2)量词 (3)动词,推究本源, 考查 (4)副词,本来 6.鄙,bǐ (1)名词,边界,边 远的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轻视,瞧不起 (3)形容词,鄙陋, 见识浅,庸俗 7.兵,bīng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 ③军队 ④战争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 略 8.病,bìng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察,chá (1)动词 ①观察,仔细看 ②看清楚 ③详审,考察 ④了解,弄清楚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2)形容词,精明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 拜 (2)名词 ①朝廷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 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 曾经,已经,才 读音二:曾zēng (1)名词,指与自己 隔着两代的亲属 (2)动词,通“增”, 增加 (3)副词,表意外, 竟然,居然,简直 12.乘,读音一:ché ng (1)动词 ①驾,坐 ②升,登 ③冒着 ④连接,一个接一个 (2)介词,趁着,凭 借 读音二:shèng (1)名词,一车四马 的总称 (2)量词,辆 (3)数词,四 13.诚,chéng (1)名词,诚心诚意 (2)副词,表肯定, 确实,的确 (3)连词,表假设推 论,果真,如果 14.除,chú (1)名词,台阶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②修治,清理 ③拜官授职 15.辞,cí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②言辞,文辞 ③托辞,借口 ④命令 ⑤一种文体 (2)动词 ①告别,辞别 ②推辞,不接受 ③计较 16.从,读音一:cóng (1)动词 ①跟随 ②依顺,听从 ③参与,参加 ④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2)介词,由,自 读音二:zò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②通“纵”,南北方向, 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17.殆,dài (1)形容词 ①危险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 大概,恐怕 ②表约略,几乎,接 近,差不多 18.当,读音一:dāng (1)动词 ①两者相抵 ②抵御,抵挡 ③占据,把守 ④主持,执掌 ⑤判决,判罪 ⑥应当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 对 ②表时间,值,在, 正在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 定 ②表时间的未来,将, 将要 读音二:dàng (1)动词 ①符合 ②当作 (2)形容词,适宜,

中考英语易错题专题三英语一般过去时(含解析)

中考英语易错题专题三英语一般过去时(含解析) 一、初中英语一般过去时 1.—Sorry, Tom. I can't find the book you ______ me. —It's OK. I don't need it any more. A. lend B. have lent C. will lend D. lent 【答案】D 【解析】【分析】句意:——对不起,汤姆。我找不到你借给我的那本书。——没关系。我不再需要它了。根据I don't need it any more可知汤姆现在不再需要那本书,因此借给我那本书应发生在过去,故此处用一般过去时,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2.—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end? — I to the Great Wall. A. go B. went C. will go D. have gone 【答案】B 【解析】【分析】句意:——上个周末你去哪里了?——我去长城了。A,go一般现在时。B,went一般过去时C,will go一般将来时。D,have gone现在完成时。据时间状语last weekend可知此处用一般过去时,故用动词的过去式went。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一般过去时。以及go、went、will go、have gone四种事态的用法和区别。 3.The car suddenly _________ on the road and went out of control. Finally, it was seen _________ into the wall of the building. A. was broken down; crash B. broke down; crash C. was broken down; to crash D. broke down; to crash 【答案】 D 【解析】【分析】句意:汽车在路上突然加速,失去了控制。最后,人们看到它撞到了建筑物的墙壁上。break down和主语car是主动关系,故排除A和C,be seen to do,固定搭配,被看到做某事,故用不定式,故选D。 【点评】考查语态和固定搭配,注意be seen to do的用法。 4.— Are you a basketball player in your school ? — Yes. I ______________ the team 3 years ago. I ______________ in it for 3 years. A. joined; was B. was joined; am C. have joined; have been D. joined; have been 【答案】 D 【解析】【分析】句意:——你是你们学校的篮球运动员吗?——是的,三年前我加入了这个团队,我在里面呆了3年。3 years ago是一般过去时的标志,join和主语 I 之间是主动关系,且for 3 years是时间段,是现在完成时标志,故用持续性动词,have been in表示持续,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