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两种电荷知识点梳理

第1节  两种电荷知识点梳理
第1节  两种电荷知识点梳理

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点梳理)

★考点概览

一、知识点与考点

什么是物体带电

二、考点解析

1.考点剖析:电磁学是物理的重点内容,在整个物理学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做好电磁学的复习,在中考物理中显得非常重要。电磁学涵盖的知识面宽,具有考点多、问题方式多样、分值高、题目种类多等特点。纵观历年中考试卷,涉及到电磁学考题,少则4、5道题,有时会更多。试题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一般情况下,使用探究题和压轴题(计算题)必有一道,并且分值很高。从整张试卷看,电磁学内容所占分值在25分到40分之间,所占比例高的可达

第 1 页共3 页

45%,平均比例为38%左右;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两种电荷是电磁学内容的开篇,虽然考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作为最基本的知识,也是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电荷的概念、如何理解两种电荷、如何验证电荷、导体和绝缘体概念以及常见材料的分类等。

2.常考题型: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电荷概念的理解、验电器的使用、对导体和绝缘体理解的考查三个方面。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也有出现。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一、电荷

1.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后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第 1 页共3 页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如图所示。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物体带电多少(带电多,金属箔张开角度大)。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单位是库仑,简称为库,符号是C。

元电荷(e):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常用符号e表示。基本电荷e=1.6021892×10-19库仑,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铅笔芯)、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含杂质的水。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第 1 页共3 页

2.绝缘体:不能(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善于导电的原因: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5.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半导体之间的物体。常见材料:锗、硅等。

★典例呈现

★考点一:两种电荷

◆典例一:(2020·山东泰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B和A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B、C两个轻质小球,一定带电的是______小球。

【答案】C。

【解析】A带负电,B和A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B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也可能不带电;C和A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C带负电,一定带电的是C小球。

◆典例二:(2020·山东滨州)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第 1 页共3 页

第 1 页 共 3 页

B.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通常情况下橡胶棒是导体;

D. 金属箔张开瞬间电流的方向是由金属球到金属箔

【答案】B 。

【解析】A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A 错误;

B .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故B 正确;

C .通常情况下橡胶棒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C 错误;

D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当橡胶棒和金属球接触后,橡胶棒上的自由电子就会转移到金属球,由金属球转移到金属箔,瞬间电流的方向是由金属箔到金属球,故D 错误。故选B 。

★考点二:导体和绝缘体

◆典例一:(2019·乐山)如图所示,先后将不同材料接在电路的A 、B 两点间,闭合开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A .干木条

B .铜丝

C .塑料棒

D .陶瓷棒

【答案】B 。

【解析】A 、干木条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A 错误;

B 、铜丝容易导电,属于导体,能使小灯泡发光,故B 正确;

C 、塑料袋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C 错误;

D 、陶瓷棒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故D 错误。 故选:B 。

◆典例二:(2020·河南)

如果家中有人触电,在不能立即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千万不能用手直接去拉

触电者,可以用一些物品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下列物品中不能使用的是()。

A.木擀面杖

B.橡胶手套

C.铝拖把杆

D.塑料凳子

【答案】C。

【解析】铝拖把杆是导体,故不能使用;故答案选 C。

1.(2019·泰州)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电荷;

B.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C. 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答案】D。

【解析】A.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在不断地运动,故B错误;

C. 海绵里有气孔,压缩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海绵体积减小,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

D. 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所以D正确

2.(2019·内江)下列有关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B.摩擦起电是利用摩擦的方式创造电荷;

C.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

第 1 页共3 页

第 1 页 共 3 页

【答案】A 。

【解析】A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 正确;

B 、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B 错误;

C 、电荷的定向移动才会形成电流,故C 错误;

D 、据课本可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D 错误。故选:A 。

3.(2018·十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制作保险丝的材料熔点高、电阻大;

C.超导体是很好的输电线和发热材料;

D.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功率的仪表

【答案】A 。

【解析】A 、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A 正确。

B 、制作保险丝的材料熔点较低、电阻较大,这样才能在电流过大时及时熔断,故B 错误。

C 、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不发热,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超导体不能用来制作电饭锅的发热体,故C 错误。

D 、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故D 错误。故选A 。

4.(2018·广州)如图所示金属球使小芳( )。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得到原子核

D.相互排斥的头发带上同种电荷

【答案】D 。

【解析】物体显现电性,本质上就是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所以选项 C

错误。同时题目并未告知金属

球凸显何种电性,所以无法判断小芳是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而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芳的头发是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选项D是正确。

5.(2018·滨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荷;

B.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较亮;

C.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D.把导线A剪为相等的两段,其中一段拉长到原来的长度,其阻值大于导线A的原阻值

【答案】D。

【解析】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几乎没有电荷,故A错误。

B.两个完全相同灯泡的电阻相等,它们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由P=I2R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两灯泡的亮暗相同,故B错误。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变,故C错误。

D.把导线A剪为相等的两段,其中一段拉长到原来的长度后,材料和温度、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其阻值大于导线A的原阻值,故D正确。故选D。

6.(2018·绵阳)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甲与乙相互排斥,甲与丙相互吸引,则()。

A.乙带正电,丙一定带正电;B.乙带正电,丙可能不带电;

C.乙带负电,丙一定带负电;D.乙带负电,丙可能带负电

【答案】B。

【解析】由于甲带正电,甲与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都带正电;甲与丙相互吸引,因为吸引的情况有

第 1 页共3 页

两种可能,即两球可能都带电且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故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综上所述,只有B说法正确。故选B。

7.(2018·临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

【答案】B。

【解析】A、摩擦起电现象是通过摩擦的方式使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子;故A错误。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故B正确。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

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有多余电子,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由验电器向橡胶棒转移,故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8.(2020·河南)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而带电。用这个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3所示,验电器的两金属箱片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而张开。

第 1 页共3 页

【答案】负、排斥

【解析】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由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带负电,由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带正电;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9.(2019·常德)有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球带正电,当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电流的方向是 (选填“从甲到验电器”或“从验电器到甲”);若甲排斥乙,乙吸引丙,则丙球带电。

【答案】从甲到验电器;负。

【解析】甲球带正电,当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上的自由电子向甲球转移,从而形成电流,因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电流方向从甲到验电器;

三个小球都是带电体,甲带正电,乙与甲相互排斥,所以乙也带正电;乙与丙相互吸引,则丙球带负电。

答案为:从甲到验电器;负。

10.(2019·遂宁)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头发能随梳子飘起,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二者带上了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将梳子粘上自来水后再梳,头发飘起的现象立刻消失,因为自来水是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能将头发和梳子所带电荷释放。

【答案】异种;导体。

【解析】(1)头发和梳子摩擦时,头发和梳子带上了异种电荷,因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2)由于自来水是导体,当梳子粘上自来水后再梳,将头发和梳子所带电荷释放,所以头发飘起的现象立刻消失。

故答案为:异种;导体。

11.(2018?泰安)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吸引乙物体,乙物体排斥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甲物体带电。

第 1 页共3 页

【答案】负。

【解析】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且丙物体带正电,因乙物体排斥丙物体,说明乙也带正电;甲物体吸引乙物体,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甲带负电。

故答案为:负。

12.(2018?枣庄)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的结果。

【答案】同种;排斥。

【解析】人体是导体,当人触摸静电球时,人体也带了和静电球同种电荷的电,故人的头发上也会带上与静电球同种电荷的电,据同种电荷相斥可知,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头发会蓬松竖起来。

故答案为:同种;排斥。

第 1 页共3 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