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解方程说课稿

教师:夏青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解方程(一)”,是在学生学习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题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并学会解方程。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2、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二、说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展示、检测、自主探寻发现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2、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基础训练,激趣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巩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准目标,指导自学。

1、那我们学习解方程就要充分利用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解方程(一)

2 、学生自学教材67~68页例1、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原理,学完后记录疑问。

(三)自主学习,引导发现。

1 、出示课件例1,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怎样列方程?

x+3=9

2、如何解这个方程呢?课件出示利用等式的性质分析的图示。

学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明确解方程的方法。

x+3=9

解:x+3-3=9-3

x=6

(四)学习小对子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五)学习共同体:1、在小组中讨论,明确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2、讨论x=6是不是方程x+3=9的解,怎样验算?

展示单元:针对学习共同体的内容来完成。

展示完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质疑或点评。

老师归纳:解方程实质就是把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要注意解方程步骤的规范书写。

4、认识、区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并学会验算方程的解。

课本67~68“做一做”。

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课堂小结

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七)布置作业

1、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

2、课本练习十五第4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解方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解方程(一)【例1】解方程: (1)x+63= 100 (2)x-127=2.7 (3)9x=6.3 (4)x÷5=120 【巩固】解方程: (1)x-7.4=8 (2)3+x=18 (3)0.4x=2.4 (4)x÷5=0.016 【例2】解方程: (1)x+3x=664 (2)4x-x=72 (3)x+7x-4x+x=(15-5)×4 【拓展】解方程:(1)3x+5-2x=13 (2)5x-8x+6x-10x=15 【3】解方程:(1)8x-15=3x+5 (2)15x+3=28+14x (3)3x-3=2x+2 【巩固】解方程: (1)12x-4=7x+6 (2)15x+5=8x+40 (3)0.1x+0.75=3-0.125x 【拓展】解方程:

(1)x+3x+5+2x+1=840 (2)5x-8+6x=10x+15 (3)11x+42-2x=100-9x-22 (4)8x-3+2x+1=7x+6-5x 【例4】解方程:(1)4x+48=6x-8 (2)46-5x=x-6+4 【拓展】解方程:(1)2x+35-3x=15x-39 (2)0.4x-0.08+1.5=0.7x-0.38 【课后练习】 1、解方程:(1)x-0.52=1.3 (2)x+2.7=14.2 (3)0.5x=3.9 (4)x÷2.5=4 2、解方程:(1)x+3x=160 (2)4x-x=249 (3)3x-2x+x=(11-3) ×4

3、解方程:(1)3.4x-1.02=0.2x+16.9 (2)2x+5=25-8x 4、解方程:(1)x+3x+14=134 (2)x+3x+2+3+2=127 5、解方程:(1)1.5x+0.5=2.5x-0.5 (2)6x-59=10x-75 6、解方程:(1)60x-40=(60+20)×(x-5) (2)32x+32×0.5-25x+64x=24x+496-49x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解方程(一)说课稿 (2)

《解方程一》说课稿 说课者:周莹 说课时间:5月5日 我是佛冈县高岗中心小学周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一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等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时,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利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这一目标,为今后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与中心的移项解方程建立了联系。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等量关系和认识方程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已经通过天平初步掌握了等式、方程的意义,而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再次利用直观教具——天平,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等式的性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简单的方程。“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为学生设计了的一系列活动,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愉悦地进行学习,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学生实际,依据课程标准的

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时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性质,会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天平游戏,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动手操作的 能力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时,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说难点:能利用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说教法: 根据教材以及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对所学 知识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情境教学法:天平游戏的导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想法,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 三、教学流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简易方程第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利用方程来解答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数学书P60:例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步骤,能够正确地 列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 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 3. (1)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 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 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

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 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 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警戒水位是 指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危险的水位。 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 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能力目标: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提问:你能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 汇报:100+x=250,

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 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小结: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解方程与列方程解决问题说课稿

说课材料 《解方程与列方程解决问题》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一板块第三部分“代数初步”第61页第62页内容——方程 二、说教材㈠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了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引导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材创设了较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中学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㈡教学目标: 1、能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方程。 2、能进一步掌握解方程方法、如何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3、综合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㈢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方程的含义。 2、如何列方程和解方程 三、教法、学法 ⒈教法:利用回顾与整理活动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⒉学法:动眼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主动回忆: 1、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什么叫方程吗? 2、同学们的回答都是对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方程的意义,为复习下面的知识做铺垫 (二)解方程: 1、课件出示:1/2ⅹ=3 问:如果你要解这个方程,首先要做什么?(指名回答:我会把分母去掉,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得ⅹ=6) 答得对,那么,要怎样把分母去掉呢?你有什么依据呢?(指名回答: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等式不变。)

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之方法及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之方法及难点归纳 重点概念: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详见“知识点汇总”) 要点回顾: “解方程”就是要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进行运算,以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方程的解即是如同“X=6”的形式) “解方程”就好像是要把复杂的绳结解开,因此一般要按照“绳结”形成的过程逆向操作(逆运算)。 过程规范: 先写“解:”,“=”号对齐往下写,同时运算前左右两边要照抄,解的未知数写在左边。注意事项: 以下内容除了标明的外,全都是正确的方程习题示例,且没有跳步,请仔细观看其中每步的解题意图。带“*”号的题目不会考查,但了解它们有助于掌握解复杂方程的一般方法,对简单的方程也就自然游刃有余了。 一、一步方程 只有一步计算的方程,直接逆运算除未知数外的部分。 难点:当未知数出现在减数和除数时,要先逆运算含未知数的部分。 二、两步方程 两步方程中,若是只有同级运算,也可以先计算,后当做一步方程求解。注意要“带符号移动”,增添括号时还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就“逆着运算顺序”同时变化,如含有未知数的一边是“先乘后减”,则先逆运算减法(即两边同加),再逆运算乘法(即两边同时除以),依此类推。 难点:当未知数出现在减数和除数时,要先把含有未知数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未知数),就相当于简化成了一步方程。 因此原方程就可以看成是6+y=10,5y=6和10-y=8的形式。 三、三步方程 (一)应用乘法分配律,共同因数是已知数的 具有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即两个有共同因数的乘积(或具有相同除数的除法式子)相加或相减,而共同因数(或除数)是已知数的,既可以逆用乘法分配律提取共同因数而将其简化为两步方程,也可以直接算出已知部分而化简。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⑴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了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⑵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方程的意义及方程解等概念,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从形象的平衡中认识

抽象的等量,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还需要一个慢慢的训练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使用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启发引导,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连串的环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准备使用天平、挂图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采用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加强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一开始上课,我就直接通过天平演示,使学生利用平衡这一认知基础去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实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天平平衡关系,从而认识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出示篮球图,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主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篮球个数、单价、总价间的关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等式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概括出方程的含义 2、结合实例进行比较,渗透集合思想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㈠. 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第五课时:“解方程”(课本第58-61页,例1—例4)㈡. 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学习解方程的方法与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㈢.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检验方程的方法以及相关的表达术语。 ㈣. 教学目标:。 1、掌握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关系解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2、了解教材中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作为必要补充。 3、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探---练三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重点分析研究方程式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通过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方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方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4、判断下面两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5+x>6 x+12=16 想一想x+12=16的解是多少? 但不是所有的方程的解都是能靠思考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系统的方程解法。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随着气温的骤然下降,冬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生活在北方,冬季的取暖可是个大问题,这不,经营煤炭的张叔叔又在开始忙着计算了。 预计今年的煤炭销售量大约是300吨,可是库存仅有180吨,想要满足供应,还要运进多少吨煤炭? 思考:题中有几个数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假设还要运进的吨数看成x,怎么用方程还表示这其中的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测试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一) 一、填空: 1、学校有图书4000本,又买来a本,现在一共有()本。 2、学校有学生a人,其中男生b人,女生有()人。 3、李师傅每小时生产x个零件,10小时生产()个。 4、食堂买来大米400千克,每天吃a千克,吃了几天后还剩b千克,已吃了()天。 5、姐姐今年a岁,比妹妹年龄的2倍少2岁,妹妹今年()岁。 6、甲数是x,比乙数少y,甲乙两数之和是(),两数之差是() 二、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1、a+18=□+□a×15=□×□ 2、m×2.5×0.4=□×(□×□) 3、(a+b)×C=□×□+□×□ 4、m-a-b=□-(□+□) 三、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12=b×b=a×b=x×y×7= 5×x=2×c×c=7x×5=2×a×b=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5+x=5x() 2、x+x=x2() 3、a×3=3a() 4、y2=y×2() 5、2a+3b=5ab() 6、2a+3a=5a() 7、5×a×b=5ab()8、a×7+a=8a() 用字母表示数(二) 一、口算。 32=()0.2×0.4=()6÷0.6=() 0.12=()0.81÷0.9=() 1.52=() 二、说一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天中午的气温是32℃,下午比中午的气温降低了x℃。 32-x表示:_____________ (2)、五(2)班有40人订阅《少年文艺》杂志,每本单价b元。 40b表示:__________ (3)、一个足球单价a元,一个篮球b元。

6a+4b表示:__________ (4)、张师傅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朱师傅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 x-15表示:________________ 5x表示:_____________ (x-15)×3表示:__________ 三、先写出图形的计算面积的公式,再把数字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12分米,高是8分米,求面积? (2)、一个三角形底是4.8厘米,高是底的2倍,求面积? (3)、一个梯形上底是15厘米,下底是9厘米,高8厘米,求m2+n2面积? 用字母表示数(三) 一、填空。 (1)、小花今年12岁,比小兰大a岁,小兰今年()岁。 (2)、一件上衣54元,一件裤子48元,买b套这样的衣服,要用()元。 (3)、一本故事书有a页,小明每天看x页,看了y天,看了()页,还剩()页没看。 (4)、王阿姨买了m千克香蕉和n千克苹果,香蕉每千克4.8元,苹果每千克5.4元,一共花了()元。 二、求下列各式的值。 (1)、已知a=1.8b=2.5求4a+2b的值 (2)、已知x=0.5,y=1.3求3y-4x的值 (3)、已知m=0.6。n=0.4,求m2+n2的值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简易方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解简易方程这部分教材有两种类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X 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要求3ⅹ+4ⅹ=?这在初中代数中,叫做合并同类项,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没有出现同类项等属语.而是通过实例 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根据运算意义,从直观上理解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例6 、7X+9X=80的解法.这也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些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题目,需要列出这样的方程.而且这种题型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及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智育目标(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2).会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作准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团结互助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重、难点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来说说我设计这课时的 二、教学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观察法、比较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尝试教学法、迁移法,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这就很好地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然后说说我的 三、教学流程 我将教学流程设依次设计为:精心设计运用迁移、创设情景激活课堂、重视指导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说第一步 精心设计运用迁移 教学伊始,为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景:班上准备开一次文艺晚会,派你去买些水果,你会怎样给营业员付钱?片刻沉默后,有的说:我会认认刻度,确定有几斤再付钱。因为方程本来就是等式,这样,让学生在数学中也学会生活。再出示本课准备阶段两种类型的练习题,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5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对例5、例6的学习具有迁移的作用,通过看看、比比、算算,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解题方法可进行自主学习。因为数学本身也是充满观察与猜想的活动。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因此教学流程设计的第二步 创设情景激活课堂 “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这样才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对教材的例题加以调整.怎么样才能使学生熟悉而喜欢呢?我不由想起了学 生去中村桔园参观一事,我灵机一动,对呀!多好的题材,这样由原来的“工地运土”变为学生熟知的“中村运桔子”。(图片)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皆数学。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在复习题(3)中,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了5×4+5×3和5×(4+3),观察两个算式的特点,学生明白了这里的两种方法就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在此基础上,由复习题演

五年级的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doc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 P57 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 250 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 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 x 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 x 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 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 250-100=150。 (3)把250 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 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 的值等于150,将 150 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刚才, x=150 就是方程 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 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 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 X=3 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 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 x=3 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 是不是方程 5x=15 的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解方程》》说课稿

《解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根据《课标》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解方程1第57至58页]延伸引入了方程时的例子 100+X=250通过让学生尝试找出X的值,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例1以X+3=9为例,讨论了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为了便于给出解方程全过程的直观图示,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小,主要是提高学生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将延伸到解更多复杂的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初步掌握用等式性质来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难点: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感悟到数学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猜想、相互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法: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教案三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准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水平。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理解,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准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并准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能够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准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 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 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 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 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能够表示等式 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 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 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 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 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

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二、说教法学法

(一)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https://www.360docs.net/doc/3a14746306.html,)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 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 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说课稿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说课稿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说课稿 站点首页|学校概况|文件通知|新闻资讯|文章中心|图片中心|软件中心|留言系统|读书班 家校互动|学生习作|教师风采|美文欣赏|教学研究|班队专题|教育均衡|三进工作|科技特色 v您现在的位置:戴南小学网>文章中心>教学研究>教法探索>正文2013年9月9日星期一农历癸巳年八月初五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说课稿

作者:洪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29更新时间:2011-4-2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执教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课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列形如ax ±b=c的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分析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经验。 例1呈现的是关于西安两处著名的景观——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求小雁塔的高度。教材首先提示学生找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过程中,教材给出了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第一步,后面有学生自己完成,解出方程后要求检验,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对学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最后教材提出开放的问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练一练”呈现的是与两座著名的桥梁有关的数学问题,题型和例1相近。练习一的第1题是解方程,第2题是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3—5题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细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中宁七小胡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⑴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了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⑵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方程的意义及方程解等概念,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从形象的平衡中认识抽象的等量,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还

需要一个慢慢的训练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使用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启发引导,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连串的环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准备使用天平、挂图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采用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加强直观操作,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一开始上课,我就直接通过天平演示,使学生利用平衡这一认知基础去认识等式,理解等式的实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天平平衡关系,从而认识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出示篮球图,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主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篮球个数、单价、总价间的关系,有效地丰富了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等式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概括出方程的含义 2、结合实例进行比较,渗透集合思想 在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的教学中,充分利用黑板上板书的等式和方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画图,用图来形象直观地表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从而深化学生对方程本质含义的把握,自然地渗透集合思想。 3、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讲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时,我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感性认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说课人:徐新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题: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 2、教材简析:(1)课型及其特点:新授课。(2)知识基础: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主要知识点:解方程的方法与应用。(4)教学重点、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理解和较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3、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2)基本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分层练习,让学生较熟练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3)基本思想:让学生充分掌握天平原理,理解天平保持平衡与方程两边保持相等的道理是一致的。(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学生自学以及小组合作,探索解方程的主要原理及方法。 二、说教法 `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入自主、合作、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教师点拨在学生探索产生疑问时,教师适时点拨,体现严谨地学习数学的学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导入新课(1)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的哪些重要性质生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生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处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情景导入:天平图如图,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列方程如下:师:怎么解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解简易方程设计意图:利用复习导入,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从一种积极的状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二)互动新授,探究新知(1)出示天平图,引导学生由天平保持平衡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 一、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2. 会解答简易方程 3. 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重点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二、预习部分 1. 你能说一说加减乘除中各个数之间的关系吗?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减数= 一个因数= 被除数= 除数= 2.回顾天平平衡原理或等式的性质 100+x 250 }50元 100+x=250 x=? = ?元

3.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① a+24=73 ② 4x<36+7 ③ 234÷a.2④ 72=x+16 ⑤ x+85 ⑥ 25÷y=0.6 4.知识整理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 “解方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计算过程 5.解方程的步骤及格式 (1)先写“解:”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注意:“=”要对齐) (3)求出x的值(注意:例如X=6后面不带单位,因为它是一个数值) (4)验算 解方程: 例子:X+3.2=4.6 X-1.8=4 解:x+3.2-3.2=4.6-3.2 X=1.4 方程左边=x+3.2 =1.4+3.2 =4.6 =方程右边 所以,X=1.4是方程的解

三、做一做,练一练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比x多3的数 ②x的1.5倍 ③每支铅笔x元,买30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④小明13岁,比小红小x岁,小红多少岁?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①x加上35等于91 ②x的三倍等于57 ③x减3的差是6 ④7.8除以x等于1.3 3.解下列方程 X+120=176 58+X=90 X+150=290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说课稿 刘泰春 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此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既是本章的重点也对今后学习其他方程、有重要基础作用。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解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列方程,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并通过练习归纳形成和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能。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在解方程时会对求出的解进行检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加深对方程解的认识。 2、能力目标: 会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应用。 3、情感目标: 1、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在于解

决实际问题。 2、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归纳、善于分析、勇于探索的能力,循序渐进,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自信心,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三:说教法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算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积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经历发现的全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1、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接受老师的答案。 2、精心设计问题。因为好的问题设计不但能激发学习动机,还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授课中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得出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说课稿,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简易方程》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

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敝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被嵩擞檬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3)被岫跃咛宸匠痰慕夥岢鲎约航獯鸬姆桨福并能与同学交流。 (4)被岫懒⒌亟獯鹨弧⒍步方程。 (5)蹦芄谎樗惴匠痰慕獾恼确性。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解方程的两种方法及检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