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

浅议中国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
浅议中国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

浅议中国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

【摘要】焦菊隐早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话剧向戏曲学习”的观点。中国的传统戏剧对

现代戏剧有着深远影响,虽然中国现代戏剧借鉴了很多西方戏剧的因素,但真正的民族的戏剧是应该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有深厚的传统底蕴支持。本文列举了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的多种区别及共通之处,再次证明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的密不可分。【关键词】

戏剧;传统;现代;“假定性”

人们通常把中国传统戏剧名之曰“戏曲”。戏曲与戏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一点任何戏剧理论工作者都会表示赞同。但是如果说戏曲与中国戏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许就会有人反对了。中国戏曲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传统。戏曲艺术最主要的是它的艺术规律和艺术方法。通过艺术方法去找艺术规律。话剧的程式基本上是从西洋移

来的。话剧要民族化,群众化,就是要使广大观众喜闻乐见,话剧要向戏曲学习。综观历

代著作,“戏曲”一名其实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文学概念,指的是戏中之曲,这是一种韵

文样式,又称“戏曲”。后人亦用来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其二是艺术概念,指的是中国的传统戏剧,这是一种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总体性的演出艺术。这两种意义有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概念的发展变化历史中形成。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一些戏剧家把从西洋引进的戏剧形式定名为“话剧”,“戏曲”一名就常作为与“话剧”相对而使用,专指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中国话剧经过上百年的融合、改造、创新,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现代的民族话剧。中国话剧来自西方戏剧,今天依然从西方戏剧中摄取营养;但它经过中国人上面年的融合、改造、创新,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现代的民族话剧。

我个人认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精髓与神韵就在于它那以歌舞演故事的本体写意性。而这种以歌舞演故事的本体写意性的最为重要的特点和价值是:诗化变形与写意传神。众所周知,具有千百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戏曲艺术在自己漫长的孕育过程中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地吸收了诸多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及特长,最终形成了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杂技、说唱、特技、表演于一体的,以歌舞的形式表演故事的演剧艺术。这种演剧形式与话剧艺术完全不同,它是对它所反映及表现的生活原形进行了巨大的变形与改造,使之成为载歌载舞、如诗如画的艺术形象。中国戏曲将情、景、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人为主,以演员优美动人、虚拟空灵、连续不断的歌舞表演抒情、写景、塑人。因此。中国戏曲艺术是变形的艺术,是诗化的艺术,是虚拟空灵的艺术,是写意传神的艺术。这种

建立在艺术假定性本质的基础上的演剧艺术,创造性地实现了舞台演出形象系统化的整体提纯,并使之成为富于形式美感的程式化的表现语汇。这是一种非常彻底而成熟的艺术“转型”,因而中国戏曲艺术可以称之为一种完整、统一、优美、和谐、成熟而系统的假定性的演剧艺术。,我们应该积极,深入地借鉴与学习。

先看一个例子:1935年,梅兰芳第一次赴苏联演出《打渔杀家》等剧,恰逢斯坦尼拉夫斯基在准备上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斯坦尼拉夫斯基在《奥赛罗》的导演计划

里对该剧第二幕第一场到达塞浦路斯岛海口的一条小船是这样处理的:船下装小轮子,小轮子上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用十二个人推动船身,又用风扇吹动

麻布口袋,激起“浪花”。船夫用的橹是锡做的,空心的,在橹的空心里灌上水,以便摇橹

时里面的水动荡起来,发出浪击的水声……。而梅兰芳演的《打渔杀家》,恰巧也有江上行船的场面,可是艺术处理却与斯坦尼拉夫斯基大相径庭:舞台上一无所有,既无船也无浪,

只凭手中不断摇曳的一根木桨,配合种种优美的虚拟性的舞蹈身段,既刻画了萧桂英这个渔家女的善良勤劳以及她与父亲萧恩相依为命的父女深情;又表现了浪里行舟的客观环境——正象当时亲眼观摩了梅先生表演的布来希特所描绘的那样:“忽而水流湍急,

忽而更难以掌握平衡,忽而她来到一处河湾……每一个动作都构成一幅画面,经过每一处河湾都是一场人所熟知的冒险……”

同为行船,两种演出,构成极鲜明的对比:前者直接摹仿生活,尽可能逼肖于生活:后

者却是着重于表现人物神情的同时,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虚拟环境——这样的环境既产生于人物的行动,就必然带着人物的情绪色彩,不是客观地再现,更不逼肖生活,而是富有意

境的表现。二者虽然都是艺术的真实,但前者就范于生活原形,后者是摆脱了生活的原形;前者是存在于演员表演之外的由美工造型创造的。二者虽然都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前者是以假为真的——先有存在(浪和船等等),然后把假的想象成真的;后者是以虚为实的——无所存在,然后从虚拟表演中获得真实感。

为什么斯氏体系和中国戏曲会有如此不同的处理呢?黄左临在《漫谈“戏剧观”》一文中曾经对此作过深刻的分析,他指出:这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戏剧观”:“《奥

塞罗》小船的处理就是企图在舞台上造就“生活幻觉”的戏剧观,而《打渔杀家》却采用了“破除生活幻觉”的戏剧观”。对待话剧舞台上的这种“幻觉”,上世纪末,有

一派戏剧家,以斯坦尼为代表,是充分肯定并加以追求的。他认为舞台应是“生活的场所”。因而不仅在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方面力求逼肖生活,尤其在表演方面创立了系统的由体验达到体现的“体系”。于是形成了具有强烈艺术魅力和深远影响的幻觉主

义戏剧。1935年布来希特在苏联避难,看到梅先生的《打渔杀家》和斯坦尼的《奥塞罗》导演计划的区别。他对梅先生的表演和中国戏曲的原理称赞不已,欣喜若狂,第二年便写出了一篇研究中国戏曲的著名文章《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间离效果》。这篇文章借

中国戏曲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强调指出,他要建立的非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亦即

史诗戏剧),将采用“间离效果”。但是,话剧表演手段毕竟不可能摆脱自然形态,布来希特也说:“显然间离效果绝不是以自然的表演为前提的”。所以,话剧舞台上,幻觉时时

产生,布来希特只是主张在产生幻觉以后再加以“破除”。布来希特主张“破除幻觉”不是“消灭幻觉”,他承认“破除幻觉的技巧原来未必能将幻觉完全破除”,所以,“允

许有部分幻觉”。这样看来,幻觉是话剧这种最接近生活的戏剧形式的固有特征。

前面提到“假定性”,任何艺术都有假定性,艺术真实都只能是假定的真实。因为它不过是一种创造,而决不是生活本身。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正因为它不是自然。戏剧艺术也是这样。舞台上的艺术真实,尽管是以真人为材料,也只能是假定性的。任何戏剧形式,

都可以运用独特的假定性手法。问题在于你的戏剧形式能允许利用什么样的假定性手

段和方法。戏曲可以执鞭代马,话剧如果也这样表演,那就非闹笑话不可。焦菊隐先生曾见过英国人演《王宝钏》也用鞭代马,“看起来非常滑稽”。话剧舞台上破除幻觉、摆脱幻觉的重负,如果仅靠几个假定性手法,而不是在剧本结构、时空处理、舞美方法、舞台调度上下功夫,那就不能使观众信服而最终失去观众。布来希特导演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舞台上还是出现实实在在的大篷车,而不是简单地搬用中国戏曲里以旗代车的假定性手法。所以斯坦尼对话剧的假定性提出“必须具有真实的味道,换句话说,它必须是逼真的,无论演员本身或观众都必须相信它”,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一句戏谚云:“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颇为生动地说明了中国戏剧的象征性的、自由的舞台时空特征。进一步的问题是,这些假定性手法到底是否有艺术价值?我们可以举个

例子。执鞭代马,这是戏曲中最常见的假定性手法。骑马,从象形到会意和虚拟,从表面

上看来,离生活真实越来越远,越来越假,而实际上,却使戏曲获得了艺术表现的极大自由,是戏曲表演艺术的进步。这个例子可以典型地说明戏曲在内容寻求形式的过程中是如

何探讨包括假定性在内的各种手段,以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的。那么,象执鞭代马一类的假定性手法,其艺术价值也便从中可知了。我们考察了假定性手法对于戏曲的功用,证明它们不仅有艺术价值,而且不可小看。这些假定性手法不仅为戏曲所允许,而且为戏曲所必须,是戏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斯坦尼对于《奥赛罗》中那条小船的处理,对于话剧是有价值的,对于戏曲则不足为法。世界上没有什么具有绝对价值的艺术手法,更不能把直接摹仿生活、接近生活程度较大的假定性手法当作唯一有价值的艺术手法。否则不仅灰导致对戏曲也会导致对一切艺术的片面认识。

中国话剧虽然是一种外来的艺术样式,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进行了探索民族化的创造,它塑造了民族的性格,传递了民族的精神、民族的魂魄。焦菊隐等具有深厚传统文学、戏曲修养的艺术家,实践着戏曲传统美学与话剧固有美学的嫁接,用于表现近代生活;同时,面对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美学和民族传统美学的碰撞,学习了民族传统艺术、特别是向戏曲艺术。因此,话剧民族化的实验表明,以其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色和魅力,使作品具

有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不过,话剧的民族化并非话剧的戏曲化。话剧需要学习戏曲,不是照搬其形式和手法,而应该是将它的美学原则、美学思想、美学精神以及艺术方法,融会贯通在自身的艺术创造之中。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不但表现在中国人写中国人的生活上,重要的是对西方戏剧予以创造性地转化与改造。因此,没有深厚而活跃的民族艺术精神,没有深厚而扎实的传统艺术的根底,中国话剧是很难立足和发展的。

【参考文献】 [1]程功恩.戏剧导演基础[M]. 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2.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78.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演课[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78.

[4]梁伯龙. 戏剧表演艺术[M]. 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1.

[5]陈刚,焦菊隐. 戏剧论文集[M]. 上海: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1979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很大困惑。重新解读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未来。? 中国社会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与自然的生产实践中和与人和人的关系的调整和改善的社会实践中,富于创造的中华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中华民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能成为和爱琴文明、犹太文明一样的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彩一笔。然而,在近代西方科学主义和西方现代文明主义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于是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存与亡。?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反思创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对于文化的概念。学术界许多年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虽然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和学术视野当中。对文化概念的阐发不一而同,但是对于文化概念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即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产品的凝结。我们所探讨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勤劳勇敢地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以“仁”为核心的“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仁爱精神,不但包括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的同情和关怀.还包括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的爱;以“义”为信仰的“公平正义,坚守原则”的伦理道德,是一个社会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以“礼”为内容的“恭敬尊重,礼仪文明”的礼仪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人对人的恭敬与尊重,协调人际关系和睦,倡导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智”为对象的“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尊重,照耀着社会人生之正途。指引着通往真理的方向;以“信”为标尺的“忠于职责,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儒学关于诚信的思想,是我们建立信用体系可以利用的重要道德资源,我们应当十分珍惜日益稀缺的资源。?

戏曲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一:戏剧鉴赏的心得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海外.可谓成绩斐然。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一、娱乐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因。因为戏剧是一种最终以舞台呈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艺术。它的直观性极强,接受者的层次又极为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并不高,因此.我们戏剧的娱乐大门要比其它艺术门类敞开得更大一些。这是从外部因素,也就是观众对戏剧的接受方面来考虑戏剧的娱乐功能。进一步从内部因素,也就是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二、教化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

当代大学生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当代大学生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机电工程学院丁勇近年来,海内外对中国文化走向的讨论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各种观点十分活跃。"新儒学 "、"新道学"、"文化中国"说、"新汉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太平洋时代"说等等。有人甚至认为21世纪将是儒学的世纪,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世纪。众所周知,进入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面对一个日趋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整个世界文化的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青年一代是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实践者,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与走向,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了解和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它的基本特征、精神实质、优良传统和它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优良传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一)道德至上的人本主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尤其以儒家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后来的封建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创造性的发展。必须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与西欧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在文化精神上存在着本质区别。中国人本主义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西文人文主义则以个人为本位,以法治为中心。

中国文化重人,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体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五伦,强调人对于宗族和国家的义务,即侧重人与社会(讲天人合一,治国齐家平天下)、人与人(讲和为贵,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修养(内圣外敛,以德治国)问题,是一种宗法集体主义人学,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旨趣的道德人本主义。荀子有一段话讲得很清楚:"有社稷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已,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君道》)。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个性主义,它是西方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传统,对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人际和谐和人生修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当积极地挖掘中国历史上"重民"的思想精华,在建立和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使其经过转化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借鉴。而它存在着的消极因素的克服与改善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必要。 (二)儒、道、法、佛互补。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主体构架。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两家思想为主体,并形成互补之势。从儒道两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来看,大体来说,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国民精神等方面的影响至为深远。道家、道教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科技、宗

关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调研报告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融表演、演唱、歌舞为一体,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元素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戏曲大国,一代又一代人从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戏曲有过的辉煌让人难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地方剧种,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则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戏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再次熠熠生辉? 一、当代中国戏曲发展现状及原因 (一)戏曲艺术票房急剧下降,戏曲剧团经营困难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戏曲艺术产品不可避免的存在其商品属性,戏曲事业作为文化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票房情况最直接地表现出戏曲事业发展的繁荣程度。但在这些年,戏曲演出出现萎缩、票房不景气,几十年前剧场观众趋之若鹜、场场爆满的场面早已不复存在,甚至出现过演出现场的在场观众还不及戏曲演职人员多的尴尬局面。这种形势在全国都普遍存在,随之带来的是戏曲演出剧团经济状况日益拮据。这不仅影响到演职人员的收入情况,挫伤了他们继续投身从事艺术精品的生产,而且制约了剧目的创新与编排。经济上的困境,使不少剧团面临倒闭。推动戏曲发展的载体受到打击,要想戏曲继续发展壮大,困难可想而知。 戏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观众的审美要求与戏曲舞台现状的矛盾是票房下降的症结所在。 1、戏曲剧目娱乐化功能日益削弱,雅俗文野产生冲突 从中国戏曲发展历史看,古代的歌舞、说唱艺术和滑稽表演是戏曲的直接源流,古人对戏剧的解释为:“戏者,戏也。”前一个“戏”是指戏剧,后者的“戏”则指游戏、娱乐。他们把戏剧看作一种游戏而存在。在农,村地区,大多是把戏曲演出与节日娱乐统一起来,人们观赏戏曲,往往是抱着休闲娱乐的心态去找乐子。一直以来,戏曲都是包容俚俗、浅显易懂、讲求娱乐性,照顾大多数观众审美需求,不放弃文化水平较低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之看

观戏剧有感作文范文

观戏剧有感作文范文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种类多样。下面是关于戏剧的观后感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观戏剧有感作文一 最近,我们在老师的指引下,走进了戏剧世界,真是既兴奋又迷茫。终于在亲身感受之后,我认识了戏曲。 戏曲是我国悠久文化造就出来的精粹。著名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河南梆子等。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这是形成于北京的剧种,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很著名。拥有“中国戏剧之母”之称的昆剧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我们湖北黄梅县的黄梅戏,最后壮大于安徽。可以说,各个地方剧种都各具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有一种戏曲发源于我们本地,正是楚剧。因为发源于本地,剧中人物对白就是我们的方言。楚剧也是对我国戏曲艺术有较大影响的剧种。对此,你是否有一种自豪感呢? 楚剧《四下河南》中有一个片段叫“母亡店中”,主要表现一位母亲临终前对一双儿女说的话。表演者以生动的面部表情,高超的唱功,塑造了一位含辛茹苦、满腹冤仇的母亲形象,让听众无比感动,甚至泪流满面。 亲耳聆听了一些戏曲唱段,我明白了很多。唱戏跟唱歌不同,它很慢,有时几乎是一字一拖。舞台上的场景布置也很简单,仅有两三件道具,但演员凭借唱腔、动作、面部表情等,可以模拟出非常丰富的内容,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有的戏十分精神,表演者一句一个动

作;有的戏场面热火朝天,十分给力。而有的戏却是一个人在那里不停地唱,没有明显的高潮,让人昏昏欲睡。这样的戏,大概就是所谓“文戏”吧。 虽然直到现在,我对戏曲知道的依然不多,但比以前那是有大大的进步了。今后,我还有更多地去留意戏曲,体验这我国文化的精华。 观戏剧有感作文二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种戏曲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京剧的容华美,昆曲的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黄梅戏的悠扬委婉。 为了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我特地上网查找。 我先一段既简单又好听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听着听着,那似乎散发着清香的泥土气息的黄梅小调使人感受到了剧情人物的欢喜幸福,看到了潺潺的溪水,在枝头欢歌的小鸟……突然,我感到一阵摇晃,猛地睁开眼,感到重心不稳,原来由于我听得太入迷了,差点摔倒在地。再一看,戏早已唱完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戏曲不比流行歌曲差。同样很好听。 想到这,我不禁感到脸红。我这个只知道听流行音乐,只知道追流行歌手的小女孩,却一直没发现戏曲艺术的美,一种脱俗的美,一种自然的美……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_经典阅读优秀版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章节答案

不想用劵的,联系我。3¥ 绪论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绪论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1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1 1 【判断题】(100分) 戏曲界通常称,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 A. 对 B. 错 正确A 第一章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第一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5 1 【单选题】(20分) 昆曲发源地是哪里? A. 北京 B. 昆山 C. 昆明 正确B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明末沈宠绥所作的戏曲声乐著作其书名是什么? A. 《度曲须知》 B. 《度曲刍言》 C. 《习曲要解》 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3 【单选题】(20分)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什么为主?

A. 琵琶 B. 唢呐 C. 笛 正确C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4 【单选题】(20分) 曾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这一出是什么戏? A. 《牡丹亭》 B. 《十五贯》 C. 《浣纱记》 正确B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5 【单选题】(20分) 中国昆曲被选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在哪一年? A. 2001年 B. 2000年 C. 2002年 正确A 第二章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第二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5 1 【单选题】(20分) 秦腔的发源地是哪里? A. 山西 B. 甘肃 C. 陕西 D. 河南 正确C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清乾隆中叶严长明所著戏曲研究论著其书名叫什么? A. 《秦云撷英小谱》

戏曲课心得体会

戏曲课心得体会 篇一:戏曲艺术赏析课后心得体会 心的旅程,美的享受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程接近了尾声,还清楚地记得,在教务处网站上查到自己可以选修到+++老师的课的时候开心的样子,当时我对于这么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现在我对这门课程更多的则是的回味与不舍。 在三个月前,“戏曲艺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就像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的,“每次看到电视上有戏曲表演就会毫不犹豫的换台”,但是经过老师十次课上对戏曲知识的细心讲解,和对几部经典序曲作品的介绍和评析,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渐渐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短短十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生旦净丑、各大行当等戏曲常识《三;岔口》、《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剧目;许仙、白娘子等等的戏剧人物,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还记得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做的精彩示范,让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戏剧,老师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美让我被

戏曲艺术的古典美感所征服。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课上,老师将校艺术团的优秀学生演员带到课堂上为我们演出,近距离地欣赏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使我被深深地震憾,尤其是那段《贵妃醉酒》,堪称经典,让我认识到戏曲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没有用心去体会,去欣赏。 欣赏戏曲艺术的过程是一个荡涤心灵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美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我为之自豪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我想对余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 最后我想对戏曲艺术赏析课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能不能抽出一些时间来教授我们一些基本的戏曲表演动作或简单的唱段,因为我相信大家都对戏曲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身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篇二: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戏曲课心得体会)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

中国传统文化之戏曲论

中国传统文化之 我校戏曲论 09级化环系 应用化学(2)班 聂虎 0905410208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化。因为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中国文化开始大幅度的震荡,调整。这种变化一直持续至今。从地域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国地理概念,还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清晰的地域界限。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今天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仍在不自觉中深受其影响。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戏曲、文学创作、人生价值观等方面。 而戏曲作为我国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一个传统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陶泽,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朵奇葩,再如今缤纷多彩的世界文化潮流中屹立不倒,独树一帜。一致再许多高校和社区联合会中都有戏曲社团和专业班子,他们把它作为一种娱乐,一种精神。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完美体现,更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其优秀剧目蕴含着华夏人民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民族文化瑰宝,却在近年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被排挤到了主流文化的边缘。尽管这一期间昆曲被提升至世界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位置,尽管许多戏曲剧目在上演时产生过轰动一时的新闻效应,但是戏曲在整体上仍以一种要死不活的生存状态存活于社会文化的角落。例如在我们学校,看戏的人少学戏的人更少。以致我们的学校的戏剧社团再众多的社团中苟延喘喘,一直抬不起头,更本无人问井,我想其他学校也好不到那里去,或许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经典文化的真实写照,在如今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精)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默认分类2007-01-03 18:16:01 阅读973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 促进: 一、传统文化是塑造当今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基础。虽然传统文化的内在理念是向内的,注重心性修养,但这种观念是解释社会与人的关系的一个归依。可以在具体的观念上,吸收西方的向外的思想,加强精神的释放性,但就文化体系的构成而言,传统文化仍应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基础。如何使传统文化现代化, 这是我们应该加强的一个基础。 二、传统文化以内治外,通过人的心性来规范外部社会,这是一个大的原则,与此相应,它的特殊功用体现在,传统文化具有一整套特殊的思维方法和理论。这些非常全面,思想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它们与现代的科学文化观念结合,是提高科技创新力的一个重要源泉。 三、传统文化还有一个现实的功用,是对当代生活礼仪、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规范和调节。西方的东西在中国根本不适用,中国重视现世/现世的人情,因此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和打造新型的社会规范、礼仪, 是很现成也能够产生好的成效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强调“天人合一”,这是近代以来西方在引导世界潮流的时 候所想不到的。 近代化让人类对自然充满激情和干劲;现代化则让人类对自然极尽疯狂;中国传统文化却会让人类重新恢 复理智,融入、回归自然。

现代化,只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 阻碍: 旧的社会制度可以被消灭,但旧时代的许多东西会以文化形式沿袭下来,中国传统文化有五大主流落后习惯,目前仍在我们的社会和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政治上的专制习惯,二是经济上的轻利习惯,三是权力上的官本位习惯,四是用人上的宗法主义习惯,五是做人上的谦忍习惯。中国目前仍然受着这五大传统习惯的拖累,这五大传统文化习惯与中国的现代化及所要建设的现代制度是格格不入的,他们是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中国要成为现代化的强大国家,就必须搬掉这五块绊脚石! 专制习惯有多种表现,现代中国深受这一习惯的损害和耽搁!最严重的就是那场文化大革命... 专制传统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第一大障碍,第二大障碍是轻利的文化传统,孔子那句经典教导已经成为了国人内心的价值观,“君子取义,小人取利”这使国人总不耻和羞于谈利,一谈利就联想到惟利是图的卑鄙小人,所以时刻不忘君子地说,“先小人,后君子”由于轻利我们过去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朴素的煎熬,由于轻利,我们的国有企业的利益激励机制一直不到位,这严重地阻碍了国企的发展... 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第三大障碍是从封建时代沿袭下来的权力上的官本位习惯,目前中国的官本位问题很严 重... 阻碍中国现代化的第四大障碍是用人上的宗法主义习惯,这也是中国的一大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任人唯亲,造成了我国的人力资源不能按才能优化配置,结果严重损害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五项中国现代化的障碍是国民做人上的谦忍习惯,谦忍是国人的性格习惯,是传统文化塑造的。由于谦忍,当大使馆被炸,飞机遭撞时,我们以谦谦君子的风度忍让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谦忍的结果不是吃亏,就是被竞争所淘汰。中华民族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资料 中国戏曲是在民间艺术的土壤里发芽生根的。歌舞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因素,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据《书经·舜典》记载,我们的祖先在庆贺打猎收获时,会披着各种兽皮在用石器相互击打出的节奏中跳着、唱着,欢庆胜利的成果。到了春秋时代,歌舞成了欢庆丰收、庆贺战争胜利、祭祀神灵、驱魔禳疫等民俗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戏曲艺术的另一个源头是装扮表演。《史记·滑稽列传》中优孟模仿孙叔敖的表演,可以看做一个宫廷讽刺喜剧。从《北史·柳彧》的记载和新疆唐墓出土的歌舞戏《踏摇娘》泥塑看,除具备以歌舞演故事的特点外,在化装方面亦采用了面具、假扮等艺术手段。 戏曲艺术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武术。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角抵戏到了汉代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带有戏剧色彩,如《西京杂记》所记载的角抵戏《东海黄公》、《黄帝战蚩尤》。 戏曲形成的最初形式是杂剧。所谓杂,有将各种技艺杂合在一起的意思。宋杂剧代表剧目之一《目连救母》,就是一个脱胎于民俗活动的节目。当时北宋都城开封的艺术家们以佛经中目连救母的劝善故事为纽带,将民间的说唱、装扮、武术、杂技等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在中元节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此后,七夕至中元节举办盂兰盆会,演目连戏成

了各地的一种传统习俗。 戏曲形成后,伴随着各种民俗演出逐步成熟和发展起来,产生了300多个剧种和数以万计的剧目。民俗为戏曲艺术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戏曲艺术又为民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1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2、繁荣 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3、延展 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 4、鼎盛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

古代小说戏曲试题库

古代小说戏曲 一、填空题 1、《红楼梦》蕴涵着宝玉的爱情、________、________三重悲剧。 2、关汉卿杂剧艺术重视舞台效果,创立________风格。 3、被贾仲明称作“曲状元”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 4、在现存的宋元南戏中,被称为“南戏之宗”的是《_______》,主人公是蔡伯喈和_______。 5、清代苏州剧派主将李玉的传奇作品“一笠庵四种”包括《一捧雪》、《_______》《_______》和《占花魁》。 6、洪升的代表作《________》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7、乱弹的声腔系统大致包括三个:_________、_________和皮黄。 8、京剧的行当主要分为生、________、净、丑四大行。 9、__________: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10、中国古代戏曲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__________,发展演变于__________。 11、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于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__________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__________。 12、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_》。 13、《__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为书名的作品集。 14、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15、宋元时期文言小说向两方面分化,一是保持语言的______;二是语言趋于浅显,注重故事的______意义。 16、元代前期的社会剧,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有《窦娥冤》、《看钱奴》、《潇湘夜雨》、《秋胡戏妻》等。其中,关汉卿的《_______》无疑是元代前期社会悲剧的光辉代表作。 17、公案戏与绿林戏在元代前期剧坛上的火爆,应视为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的社

浅谈戏剧鉴赏的学习感悟

浅谈戏剧鉴赏的学习感悟 一.学习之前 在没有选修这门戏曲鉴赏课之前对戏曲知识了解仅限于听过几段非常经典的名段,比如《铡美案》中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女驸马》中的“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正状元,正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新鲜……”《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红楼梦》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只是觉得声音婉转悠扬,使得听惯了流行歌的耳朵生出新鲜感来,可是并不会引起多大的兴趣。一来是戏曲中所唱的离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二来戏曲“好听”的也就是那么几段,每年春晚上形而上的搞一下,我们这些外行人听来听去也就是那么几个调调,与五花八门的流行歌比起来难免显得单调乏味;而且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学习与生活压力日益增加,根本就没有那种雅兴去听如此“小资”的才子佳人的“咿咿呀呀”。到今天,戏曲这个昔日的艺术界的贵族已经是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了,对于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家”的儿女似乎懂不懂都无所谓,因为戏曲与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大学生似乎真的扯不上关系。 但是在选修了戏曲鉴赏这门课之后,对中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总体的概念,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听到一段戏就不想停下来,深刻的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 二.学习之中 (一)首先,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学习的内容大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戏曲的起源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许金榜 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模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萧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有改动) 1.阅读全文,说说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一句中“一般”一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中,“这些”一词指代怎样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介绍的是中国戏曲,文章在第②段中还介绍了西方戏曲的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强调神似;(2)强调写意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3)具有很高的民族传统技艺性 2.中国戏曲舞台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确定,自由变化的,但也不排除偶尔使用布景,使用。 3.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民族艺术和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摘要: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使我们的现代化和民族精神获得新的生命形 式,是中国文化面临的新的历史选择。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 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青年一代是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实践者,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 与走向是我们当今学子需要学习和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中国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现代化 近年来,海内外对中国文化走向的讨论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各种观点十分活跃。"新儒学"、"新道学"、"文化中国"说、"新汉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太平洋时代"说等等。有人甚至认为21世纪将是儒学的世纪,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世纪。众所周知,进入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面对一个日趋发展变化的国际环境,整个世界文化的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 青年一代是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实践者,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与走向,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优良传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一)重视伦理道德 伦理至上的观念文化与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体现着一种泛道德主义的人文特点。这种传统伦理讲求的是在个人修养基础上处理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的准则与行为规范,这种准则在理论规范上可用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来概括;行为规范则主要通过礼法或礼制来约束。这种伦理至上的文化特征的派生特点是:①它与宗法制度、专制政治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尊卑分明、等级有序的身份取向制。②道德的法律化,即通过礼制来规范社会行为,形成重礼制、重人治、轻法治的社会格局。③群体本位主义,强调群体的认同。④重名分,重面子的社会习俗与社会心态。⑤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这种道德的养成是为了群体的和谐与有序,即“修己以安人”。⑥重义轻利与重道轻器的价值取向。⑦儒学(经学)独尊并成为官学。这是伦理至上的一种外化。 ⑧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倾向(孔子的仁学、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佛家的慈悲之心)。 ⑨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二)倡导和谐统一——以和为贵与中庸保守 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与西方文化形成强烈反差。中西文化这一重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不同特性。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表现出一种"静态" 的特征,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等。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和合精神最为典型地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中。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达到和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对中国传统戏剧的感受

我对传统戏剧的一丝感情虚假的繁华掩盖着真实的衰落 表面的热闹粉饰着实质的贫瘠 ——题记 上学期我无奈中选了一门很有意思的选修课——中国传统戏剧鉴赏。无奈是因为想选的课,选了两遍也没选上。奇怪了,选她竟然只需一点,她就把我带到了戏一般的唯美境地。 被视为冷门的“中国传统戏剧鉴赏”是由徐州一传统戏剧团的团长给我们上的,其君李先锋是一个开放幽默的人,会一腔专业奔放的戏,在上课时会时不时的露两腔,并带上那抽象逼真传神的姿态,不禁让人沉迷生笑。他还鼓励同学模仿经典曲目中的台词唱腔和动作表情。此等老师给我的印象很好,因为他默化的方式和执着的努力吸引了我,让我在戏剧中品味了美爱善德行,让我的心找到了安息的境地,让求学的旅途不那么荒寂迷茫,让我在戏剧中找到了幻想中的自己。我得感谢他和她。 现在她已经完结有月半时日了,我竟还会时不时的在紧张忙碌中想起她。我得承认,她是一种寄托。在结课论文时我本打算写点东西的,可是因为种种由头没写,正好,今日酒后兴起,就不禁起笔了。 若是为了卖弄几笔,我不屑。可偏偏是她——戏,让我想起一个人,我的爷,一个我后悔去敬重的老人,一个乡村戏剧艺人外加爱好者,一个晚年时喜欢在没事时哼上两句的老家伙,一个经常在周末时和我争频道听秦腔的老头。我敬他,可这并不妨碍我记恨他。原因复杂,还是略去吧!因为我此时已经知错了,错过了一位至亲,错过了和他相处的日子,也错过了向他解戏养性的机缘。要知道:一份情缘,千世轮回,悔莫当初。 由于小时候对秦腔没感觉,就没有留意过其他戏剧,偶尔会对戏剧中的杂耍产生片刻惊喜。所以,过去一直都认为,戏只有秦腔一种,就知道吼,一点都不高雅和成体统。想来,我认知竟是如此之小,让人羞愧。 在上这课之前,我还以为要么是那个学院的戏迷老师想找个舞台、找点无知的观众来卖弄一下,以示其学识渊博;要么就是来给我们讲什么国粹,吹什么五千年历史,放什么官方剧目,如京剧种种。若是那样,我们就要纠结而死了。幸好,来了个徐州梆子戏的团长。当老师说他是梆子戏团的,我竟来了兴趣,因为我将“梆子”听成了“棒子”。“棒子”的戏,我是要好好听听的。一来,听听“棒子”是不是又说中国现在的传统戏剧是他们的,要是,就骂上两句了事,就当爱国了;二来,看看有没有整容美女,拉的脸蛋漂亮与否,要是漂亮就好好瞅上两眼,就当养眼了。 还好,是我想多了!老师讲的是他们江苏当地的戏,有徐州的梆子和昆山的昆曲。昆曲听起来婉转动情,温文尔雅,人物的性情温柔执着。其中昆曲版《牡丹亭》是老师给我们完整看了的,我很喜欢听。它的曲调优美,故事情节更是唯美感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真让人羡慕:杜丽娘不仅有美丽的容颜,还有一颗向往自由爱情的心,敢于执着追求,以致“一梦而亡”,甚是让人敬爱;柳梦梅,一介书生,矫情之极,竟对着一副美人画像生了情,更甚者,竟不怕阴阳人鬼之险和他口口相称的“姐姐”结为了连理。书生佳人,惊世梦缘,执着真爱。正如戏中丽娘所书: 近睹分明似俨然,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毅然选择了《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白驹过隙,日月穿梭,短短两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从最初“优孟衣冠”的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西厢记》、《白蛇传》、《野猪林》、《惠州女人》、《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西厢记》,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

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这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