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梁光霞Ξ

(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江西九江332005

摘要: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

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

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本文阐述了

大学生求职择业时通常存在的自卑感心理、焦虑心理、怕苦心理、嫉妒心理、盲目攀高心

理、消极依赖心理等心理问题,提出了理性处理心理冲突、消除过度紧张、有效防止羞

怯、努力超越自卑、正确对待挫折等有效排除消极心理的方法,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积极

的求职心理,指导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6;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6882(200404-0023-(04

随着高校毕业生择业制度的深化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形式。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

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拿破仑曾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求职心理,是打开就业成功之门必不可少的钥匙。

一、大学生求职常见的心理问题

1.择业自卑感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人表现为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价

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敢说“我能行”,而总是“试试看”,当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

2.择业焦虑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使大学生求职择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而对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如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而感到胆战心惊;有的因性别、学历层次等而不敢大胆求职;有的因自己学习成绩不佳烦恼;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毕业前夕,过度焦虑,如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则会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3.择业怕苦心理目前,高校毕业生择业普

2004年第4期N o,4,2004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总第129期

(Sum N0129

Ξ收稿日期:2004-03-20

作者简介:梁光霞(1963-男,江西瑞昌人,副教授。

遍存在“学工不爱工,学农不爱农”的倾向;在择业地区中死守“天(天津、南(南方沿海开放城市、海(上海、北(北京”,不去“新(新疆、西(西藏、兰(兰州”。普遍存在追求物质享受,千方百计挤外资高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单位,不愿去基层的怕苦心理。在怕苦心理的驱使下,择业面变窄,直接导致求职失败和困难。

4.择业嫉妒心理择业嫉妒心理就是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越的地位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绪。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嫉妒心是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的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有害心理。这种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人的优势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恐惧和愤怒,于是借助贬低、诽谤以至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的补偿或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在求职问题上嫉妒心理表现为如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别人成功了则说风凉话、讽刺挖苦、造谣中伤以发泄自己的恼怒。在择业中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头,使朋友关系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当然也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

5.盲目攀高心理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盲目攀高即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用人单位。由于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是德才兼备,所以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稍有不对胃口的用人单位就抱着拒绝的态度,结果是机会错过,曲高和寡,难以择业。或者是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是想找待遇或工作条件最好的单位,而不顾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适合这一行业。

6.消极依赖心理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去“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依赖亲戚、朋友、社会关系给自己找门路;或者自以为有某些优越的条件,依赖自己成绩很

优秀或是优秀毕业生等,坐等学校落实单位。这样,便与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很不合拍,最终没有很好的结果。

二、大学生求职心理调适

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各种各样的困难,若不能正确对待,必然产生异常的心理。异常心理持续和强化,又会引起心理障碍,以致影响求职的实现和损害身心健康。求职时面对各种职业因犹豫不决而引起的冲突感,求职过程中因害怕失败而引起的紧张感,自我推销过程中因经验不足而引起的羞怯感,由于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而引起的自卑感,以及经历求职失败后产生的挫折感,都是常见的异常求职心理。这些异常求职心理的产生是难免的,关键是要运用正确的调适方法,有效地排除异常求职心理,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求职心理,顺利实现就业。

1.理性处理心理冲突求职过程实际上是创造条件实现某个职业目标的过程。一方面,职业理想与现实往往有一定的距离,择业求职的期望值太高、太理想化了,现实不能满足要求,会导致心理冲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职业需要和职业愿望是多种多样,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人往往同时会有多个职业目标并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如何理性处理心理冲突?①在理想与现实冲突时,要面对现实,权衡利弊,分析自己素质、能力等各方面情况,使之合乎实际,切忌好高骛远。要放眼未来,从长计议,处理好远近目标的关系。应该看到当今已不是“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年代,目前没机会并不代表将来也没有机会,职业目标的实现可以分步进行,不要对未来丧失信心,而是考虑如何把能做到的先做好。②应该清楚,很少有一份工作能满足一个人的所有期望,因而在职业目标冲突面前,要以最重要的期望为目标,舍弃一些次要的目标,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果断地作出选择。③要端正求职动机,不要患得患失,应尽全力去争取,抓住每一个求职机会。

2.消除过度紧张人们在遭遇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事情时产生紧张是难免的。特别是在

?

4

2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从事重要的工作而又没有把握时,更容易出现紧张。由于紧张而导致的心情烦乱、注意力不集中,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和行为效果。紧张分为适度紧张和过度紧张。适度紧张可以使人处于合理的应激状态,有利于充分调动人内部的生理能量,更好地应付面临的困难或重大事件。适度的求职紧张,有助于唤起求职欲望的热情,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取得最佳的求职效果。而过度紧张则会使一个人的能力难以正常发挥,甚至使人完全丧失某一方面的能力,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求职紧张情绪是求职成功的绊脚石。因此,为了提高求职的效果,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但必须克服过度紧张。许多求职者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缺乏适应工作的能力,而是因为情绪紧张导致怯场,使招聘者对求职者的稳定性、应变能力、处世能力发生怀疑。如何克服求职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呢?

①根据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以及自己的素质与能力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切忌不合实际的故意拔高,更不要对自己过度施压。②作好充分准备。充分准备是减少紧张的有力措施。在求职过程中因为心中有数,自然就不紧张了。③相信自己会取得求职的成功。一方面,不要把招聘者看得过于神秘,他们虽然在求职者面前有心理优势,但他们也是普通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学识渊博、心计多端、难以对付的人,有些人甚至可能在知识和经验等方面不如求职者。了解这一点,可消除对招聘者的畏惧感。另一方面,多想自己的优势、优点和特长,求职先要挖掘自己对所谋职业来说的优点和优势,增强自信,要通过“我会发挥得很好”、“我一定能成功”这样的暗示作用,消除紧张。④超然对待“失败”。在求职过程中,如果老是担心失败,这样就会加重心理负担,增加紧张感,如果采取超然的态度,想到即使失败也没有失去什么,相反能总结出许多经验,去适应更好的机会,自然会放松。⑤作好对付“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求职活动紧张度就会降低。如面试时,有时采用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态度,也能消除紧张,变得轻松、豁达和无忧无虑。⑥学会自我放松。勇敢地说出第一句话、

做深呼吸、努力让全身肌肉放松、改变坐姿、凝视蓝天、洗脸等都可以使心情放松。

3.有效防止羞怯羞怯是一种普通的情绪体验,它是指人们由于性格内向或挫折引起的过度约束自己言行,以致无法真实表现自己情感的一种心理。适当怕羞是必要的,怕羞的人会全心聆听别人的讲话,不想抢别人的话题,因此,他们显得谦虚有涵养。但过于怕羞,特别是与自卑联系在一起就会严重防碍推销自己。在求职择业中常会退避三舍,缩手缩脚,不敢自荐。在招聘者面前不敢迎视对方的目光,缺乏自信和勇气,面谈时唯唯诺诺,不是语无伦次,就是面红耳赤、张口结舌。如何减轻和消除羞怯的心理?①增强自信心,塑造一个勇敢的自我。在恰当地认识自己,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长处和弱点的基础上,强化积极的自我体验,提高自信力,勇敢地面对现实,去追求择业求职的成功。②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胆量。开始可以拣容易的做,先在熟人面前联系面谈,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运用和熟悉自我推销的技巧,培养对“羞怯的心理抵抗力”。然后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扩大范围、增加难度。要尽可能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人才洽谈会”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把它们看成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作好充分准备,有意识地克服羞怯心理。

③增长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缺乏求职的知识技能,会降低自信心。一个人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学会求职所需要的基本礼节和推销自己的基本技巧。④不要过多地计较他人的评论。羞怯感强的人,最怕得到否定的评价,结果越害怕越不敢表现自己,越不敢与人交往。其实,被人评论是正常的,应顺其自然,并把它作为改善自己的动力,而不应该把它当作心理负担。⑤学会控制自己。常用方法是自我暗示法。每当面试中自感有可能紧张或羞怯时,就提醒自己镇定下来,什么都不去想,把招聘者当做自己的熟人和朋友一样,羞怯心理就会减少大半。

4.努力超越自卑自卑的人虽然也希望自己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但总怀疑自己的能力,在陌

?

5

2

?

梁光霞: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生的招聘者面前出现惊慌失措、面红耳赤,有的喉头颤抖,吐字不清,甚至全身发软。强烈的自卑心理成为求职的最大障碍。如何克服求职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呢?①要正确评价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不仅表现为知道自己的短处,也表现为了解自己的长处。马克思十分赞赏一句名言:“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一试,你一定能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矮一截。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的你经过努力一样能做到。”因此,正确评价自己,是建立自信、消除自卑的有效方法。②正确对待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并积极进行补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求职过程中,既要承认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又要多看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对自己的弱点和缺陷进行补偿。积极补偿的方法有“以勤补拙”、“扬长补短”等。③正确地表现自己。自卑感往往产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要克服自卑感还必须学会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专家建议,自卑感强的人,不妨多做些把握较大的事情。因为任何成功都会增加人的自信,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自我表现能力是克服自卑的根本途径。比如,学会如何平静地与人交谈,如何接近陌生人,如何同别人握手寒暄,如何进行开场白、如何使谈话继续和终止等技巧等。要正确地表现自己,还必须客观对待他人的负性评价,自己瞧得起自己。只有自尊,他人才尊之。④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克服自卑,除了正确看待客观现实,还要努力克服自身的心理弱点。如采取有效的方法摆脱紧张、焦急、忧虑等不良情绪,培养乐观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5.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过程中,挫折和失败是非常现实的。但对待挫折,不同人有不同表现。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何正确对待求职过程中的挫折呢?①客观冷静地分析挫折。首先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客观条件苛刻,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抑或是求职策略欠佳?如果认识到这种挫折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可以为以后的择业求职提供经验,避免重蹈覆辙,还可以使挫折

感大大减轻。如果挫折的原因是自己的主观方面造成的,要自觉调整目标并加强自身修养和技能的学习。其次要分析遭受挫折的后果。挫折感是一种主观体验,面对相同的挫折不同的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它取决于对所失去的目标重要程度的主观认识,如果发现所受挫折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大损失,那么挫折感就会减轻。②理智地看待挫折。理智看待挫折,就应把挫折看成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以积极的心态参加每一次竞争。③调整求职目标。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个体的广泛适应性,求职目标应始终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做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④采用代偿和寻求疏导的方法调节心理平衡。代偿是指在挫折面前,为缓解心理压力,以另一种活动弥补不能达到的愿望;寻求疏导是指向同学、家长等倾诉,听取忠告,吸取教益,排除心中积郁。代偿和寻求疏导都是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

(责任编辑罗龙炎

?

6

2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小学生考试综合症心理调适活动案例

小学生考试综合症心理调适活动案例提要:一、活动意图及背景。中小学生目前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承受能力低。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调查和辅导。二、活动过程。(一)考试焦虑调查。(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三)心理辅导活动纪实。三、反思。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协同。 一、活动意图及背景 当今的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特有的快节奏、高科技、高风险和激烈竞争给人们不仅带来了成功的机遇,也带来了无法避免的心理负重和挑战。正如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深刻的痛苦”。美国一位资深的心理医师也曾经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中国人的生理疾病”。特定的社会环境同样影响着青少年,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很多的心理问题也会在这一时期显露出来,并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发展。许多调查报告表明,全国中小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问题的检查率愈来愈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甚至违法犯罪、自杀等行为也屡屡发生。当代学生一方面具有较高的自尊心、较强的竞争意识、以及高远的志向,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着情绪不稳定、性格脆弱、独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共同心态。加之学生本人主观愿望常常和来自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现实的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还有来自诸如学习、考试以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等的压力,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不协调,使学生感到心理紧张,甚至导致他们心理障碍、心理失常及其它心理疾患。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医治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开展必要的心理调查和辅导,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次活动仅从学生考试焦虑症这一截面交流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二、活动过程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 摘要: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处在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位大学生都离不开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通过自己努力积极主动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的心理.行为过程。自我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学业与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适应自我心理调适 现阶段,大学生面对的社会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变迁剧烈、震荡激烈、发展迅速、改革不断的社会,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或者将会承受如此社会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机遇与发展、成功与失败;随时都会面临新的适应,把握好社会上的无数选择或被选择的机会。需要走出墨守成规这一变革的误区。抛弃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诸如孤独、忧郁、失落、沮丧、自卑、退缩、恐惧、逃避、浮躁、烦恼,紧张、焦虑、愤怒,冲动、空虚、怠卷等心理行为问题)和与之相应的自我心理调适对策逐步受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众多人士的重视,因为自我心理调适是实现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去的那种只重视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技术掌握,而忽视自我心理调适的做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适者生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规律。在现实社会生活过程中,大学生的适应性往往被看作影响一个大学生社会生活成败的主要个性特征。一个大学生能够科学地而不是非科学地(例如迷信地或带有邪教色彩地)、有意的二不是无意的、积极的二不是消极的调适自己的心理活动,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使其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们生活幸福化、工作高效化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内涵自我心理调适这一概念在心理学界特别是在心 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多,但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其定义目前尚未统一。要探讨自我心理调适就不能忽视与自我心理调适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适应,目前,从心理学角度解释适应概念比较权威的定义是:“适应是来源干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整合现有资料,我们认为自我心理调适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积极主动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的心理、行为过程。即大学生在自身努力和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形成既满足个大学生需要又符合社会生活条件的积极的 心理、行为过程。这里是从心理学范畴论述自我心理调适,所以自我心理调适的概念既不同干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理适应(如大学生的感官对光、声、味等物理刺激的适应),又不同干狭义的心理上的适应(即遭受挫折后的自我调节过程),也不同干社会学意义上的适应(如为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为发展而努力改变环境等)。生物科学上的适应是指所有活着的有机体都要随着它们环境中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其括动。即生物在竞争中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对于不能满足需要的环境情况进行适应是动物和大学生生存的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古人有云,“夫欲成其业,必先明其志。”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一生之中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不枉费生命,就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做出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有一个前进的方向,才能如愿以偿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对社会做出一份贡献,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我们需要掌握计算机、英语等当代大学生就业必备的技能,计算机到达二级,英语最低过四级。并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并尽最大的可能使之成熟,能够胜任简单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培养兴趣。通过实习和实践活动,增长自己的实际经验,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操作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总体目标:使自己在毕业之前能够拥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应聘中获得机会,并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够达到公司的使用人才的标准。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有较强的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大学生在就业中找工作方面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格品质、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应聘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及职业目标发展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不禁关系到能否实现顺利就业,而且对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培养,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的人才选择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以工作职位对任职者的具体要求在劳动力市场上以价格机制选用符合标准的人才。然而,大学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要求。对大学毕业生个体而言,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道德水平和就业观等资产决定了他们的就业能力,他们使用这些素质的方式和他们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素质得能力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就业市场的背景等因素同样影响着他们的就业。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在大学期间培养,因此就业能力的强弱是与大学教育息息相关的。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因此,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实践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普遍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 (2)知识拓展能力相对欠缺。知识广博度不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创新能力缺乏。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当欠缺,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强。 (4)应聘能力薄弱。心理准备不足,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 因此,我对于自身有自己的见解。首先,我就觉得现在的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没学到些真正有用的东西,知识的广博度不够,知识的拓展能力相对欠缺。其次,虽然我有在假期里去打暑假工,但是做的都是些比较简单的活路,比如饭馆服务员等工作,和以后的工作没多大联系,基础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平凡,实践经验缺乏。再次,在当代大学生中,创新能力是普遍缺乏的,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其实我根本不懂创新能力是什么,什么才叫创新,可以在哪些方面创新。创新能力的欠缺,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后,我感觉自己应聘能力相当薄弱,因为完全不知道怎样去应聘,既没学过应聘的相关知识,也没看过其相关书籍,因此对应聘的技巧、能力和注意事项脑海里是一片空白。再有心理准备不足,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心理素质较差,可能会由于心里紧张,不能很好的表达

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在受到挫折时有效地化解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节挫折心理,常见的方法有: 其一,暗示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其二,放松调节。 大学生还可学习身体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一种。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

其三,想象调节。 受挫心理调节能力并非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而是在平时就要训练。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想象调节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学会有效的放松;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想象脱敏训练。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吴峻青王伟王波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增大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 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 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 于城市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维持高校稳定,建 设和谐校园。 一、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调适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薪酬水平降 低,工厂倒闭、公司破产,企业用人减少,工人失业率上升等 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全国普通高校2007届毕业生495万 人,2008届毕业生559万人,2009届毕业生达到611万人, 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根 据2006—2008年山东省各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用人单位 招聘信息数据以及2009—2011年山东省各用人单位预计 招聘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作了《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 调查分析报告》,得出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第一,人才需求和就业行业特征明显。从山东省内历年 的本专科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 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 六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第二,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渠道。由于机关事业单位 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 小企业,更是接收本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毕 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3.53%;2007年本科毕业生在企 业就业的比例为79.98%;2008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 比例为96.21%。 第三,未来三年人才需求预计。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 筑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仍 将成为毕业生的主要流向。采矿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 自动化相关专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相关专业、国际贸易、 金融专业、市场营销、建筑土木工程相关专业预计将成未来 三年的热门专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出现畏 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在所难免。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经过 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必须明白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与其成 天怨天尤人,浪费时间,影响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原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旅游行业难以招到足够数量的合格且训练有素的员工,旅游专业学生又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不足,导致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就业质量、就业层次偏低,专科生、本科生就业结构趋同等,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以就业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能力教学模式实践旅游专业 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普遍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在学院领导、教务处和招生就业处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毕业生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采用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实习+就业”等模式,极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旅游系毕业生第一次就业率能达到70%左右,最终就业率能达到95%以上。面对就业难的现实,笔者认为,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核心能力的要求在变化:希望使用复合型人才,一人能顶多岗,而且适应性、学习能力都要强。对于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团队精神、实干精神非常看重,强调毕业生的实际上岗能力,强调短期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效益差异,尽量减少用人单位的教育和培训成本。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解决就业难的关键不仅要完善就业制度,转变就业观念,更重要的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要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以就业能力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加强

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实表现及原因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业能力问题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尽管各研究组织对就业能力的定义不同,但一致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涉及能力本身,包括态度、个性等可变化的核心技能群,是个人具有的各种有益于就业的能力组合,在个人求职、就职晋升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动态发展的倾向”①。根据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跟踪调查,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并且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 (一)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支持 据调查,大学生求职因“缺乏工作经验”、“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法律观念”被拒绝的比例较高。毕业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不能有效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结论为难以胜任工作岗位。这与学校在拟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时,对就业率关注度不够是分不开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与市场变化不同步、盲目、趋同,忽视实践教学,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造成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不足,导致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就业质量、就业层次偏低,专科生、本科生就业结构趋同。 (二)毕业生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缺乏就业指导 毕业生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潜能,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竞争优势可以让合适的单位选择自己,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价值

心理调适与辅导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由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2. 适应性辅导:适应性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3. 阻抗:阻抗又称“抗拒作用”,指来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辅导中心偏移。 4. 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5. 厌恶法:厌恶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像,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6.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代替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二、填空题

1. 动机 2. 自我意识良好人际关系良好 3. 强化适应性行为 4. 偏离正常 5. 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 6. 追踪调查 7. 本我 8. 认知过程 9. 强化不相容反应 10. 60 11. 抉择 12. 个案法 13. 1908 《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 14. 自身环境社会 15. 选择辅导方案实施指导帮助 16. 心理评估评估资料 17. 心理分析法弗洛伊德 18. 联系可操作性

19. 客观事物实际问题 20. 引发情绪间接途径 21. 内分泌系统神经 22. 自主训练呼吸调节合理宣泄 23. 心理特征精神面貌 24. 协调分化 25. 顺从他人独立见解独立性 26. 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策略 27. 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图表笔记 28. 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9. 紧张刺激手段 30. 中介面对面 31. 心理内部过程行为主义观点 32. 获得性操作性条件反射 33. 认知方面情绪情感方面交往方面 34. 过分概括绝对化要求极端化 35. 自我控制能力丰富而强烈 36. 自己与他人社会道德生活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二)主观因素 大学生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代写市场营销论文在探寻人生价值过程中崇尚“自我”,主张“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自我发展”,突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人格独立。在贡献和索取之间,在义与利的价值选择上,功利色彩日益浓厚、“务实”。表现在择业上便形成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才能的发挥和较高的物质待遇,寻找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把过去那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老三到”变为“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的“新三到” 。“新三到”实现不了,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了。 三、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让大学毕业生懂得如何去调适自己的心态,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用健康的心态去求职择业。 (一)客观地认识自我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及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的评价过程。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实力,作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评价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全面恰当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素质、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甚至身高、外貌等,不要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而自大,也不能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而自卑,要在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善待自己的不足,通过努力逐步克服缺点。以社会需求标准来衡量自己,把个人客观性与社会客观性统一起来,注重以个人服从社会。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看看自己具备了哪些,不能把就业理想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上。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的择业观,即大学生由毕业走向社会时选择职业的观点和态度,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在择业问题上,价值观不同,择业态度和行为会有所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功利化和务实化,影响部分学生过分注重物质待遇,出现不顾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倾向。 职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职业就是选择自 己的未来,因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十分必要 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必须要认识社会、了解国

大学生心理焦虑的成因及自我调适-文档资料

大学生心理焦虑的成因及自我调适 基金项目]本文系滨州学院科学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 BZXYRW20050)7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复杂。面对着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过高期望,每名大学生都经历着学业的加重、人际关系的障碍、升学就业的困惑、青春期的烦恼等问题的困扰。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屡见不鲜,极其严重地影响到了其健康成长。分析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焦虑的成因,及时予以调整,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自我调适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大学生心理焦虑综合症的成因分析 焦虑是一种在困难、挫折、打击面前出现的,包括自尊心 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意外事件的打击、失败感和愧疚感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焦急、郁闷、忧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状态。 大学生心理焦虑是指受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或意外事件的打击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持续时间过长,会使人产生情绪上的焦虑和紧张、痛苦和愤懑,甚至会使人灰心失望、痛不欲生、精神崩溃、一蹶不起,逐渐郁积为焦虑综合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1.由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焦虑。入学后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面对新的集体、

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有些学生茫然无措,产生失落感、压抑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2.由于自我认知失调而产生的郁闷焦虑。有些学生在中学 时多是学业上的成功者,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为自己设立过高的目标,对自我的认识往往高于实际或别人的评价,由此产生自傲心理,表现为清高自傲,或盛气凌人,或过分地争强好胜。当这些学生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时,强烈的自尊与失落相冲突,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消极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表现为胆小退缩或自我封闭。 3.由于学业负担过重而产生的学习焦虑。面对着社会、家 庭、学校和自身的过高期望,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有的同学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出现了学习焦虑。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力减弱,记忆力明显下降;晚上难以入眠,大脑昏昏沉沉;整天心慌意乱,茶饭不思,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精神上焦虑不安等。 4.由于难以协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社交焦虑。人际关系已 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问题,由于大学生身处异地,更渴望交往。但如何与来自天南海北,具有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修养和个性各异的同学交往,有的学生不知所措,容易产生冲动、急躁、嫉妒、猜疑、社交恐怖等现象,随之出现难以排解的焦虑感、压抑感、孤独感。 5.由于交友心理困惑而产生的情感焦虑。青春期的情绪和 情感不稳定,使大学生渴望被爱和被异性关注的情感难以遏制,他们找异性伴侣,谈情说爱几乎成为时尚。但在现实中,他们往往对爱情的本质理解不深,加之影视、网络等对性爱的过度渲染以及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和对待爱情与友情、爱情与学习的关系。诱发出的心理冲突导致情感焦虑,一旦失控,就会以病态的、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

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第十章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一、课程要求 (一)大纲要求 1.认识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问题。 2.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二)课程要点 1.教学重点 (1)择业中的心理问题。 盲目从众、消极依赖、自卑心理、盲目攀比、自视过高、冷漠心理等等。 (2)心理调适的方法 自我转化法、自我适度宣泄法、自我慰藉法、松弛练习法、理性情绪法。 2.教学难点 (1) 认识择业中的心理问题。 (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消除心理困惑。 二、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解 1.知识层面 要求学生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 2.技能层面 面对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调适,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3.态度层面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在择业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实现择业。 (二)教学方法建议. 1.讲授法与PPT课件演示相结合。 2.典型案例分析与学生探讨。

三、课程导入 近几年,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矛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大学生在薪水问题上的希望与现实相差较大,使得许多专家呼吁他们在就业时,要理智、清醒一些,要增强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然而,记者从青岛市人才市场的一份相关调查中看到,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心态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66.4%的受调查学生选择初期月薪在1000-1500元之间,有16.8%的学生选择初期月薪为1500-3000元,仅有7.5%的学生选择了3000元以上的月薪。 大学生就业接受“千元之痒” “现在大学生就业竞争这么激烈,要想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很不容易,至于企业开出的月薪,大多都在1000-1500元左右,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记者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日前举办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现场招聘会上遇到李浩的时候,他刚刚与一家企业招聘负责人交流完。 据李浩介绍,在他们同学中间,抱有同样想法的人占到了绝大多数。他说:“现在,很多同学都很理解企业低薪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举动。毕竟,我们刚刚走出校门,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很多东西都需要从头学起。所以,如果我们是企业负责人的话,也不会愿意花太多的钱招聘这样的人。” “近80%的企业开出的大学生工作初期月薪为1000元到3000元之间,表明

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论文导读: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短期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均衡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其中就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构成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上,从实证分析中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决定性作用,构成就业能力的要素中究竟哪些要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 [摘要]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短期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均衡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其中就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构成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上,从实证分析中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决定性作用,构成就业能力的要素中究竟哪些要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一、前言 自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开始,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02 年的212 万人上升到495 万人,首次超过社会 新增就业岗位。2008 年达559 万人,比2007 年增加64 万人,增幅为12.9%。而大学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每年未就业人数逐年飙升。据统计,2004、2005 年大学毕业生中分别有67.5万、91.26 万人不能就业,2005 年本科学生初次就业率跌至70%。大学毕业生的

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 年《经济蓝皮书》预计到2008 年底,将有100 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 年逾610 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短期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均衡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其中就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构成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上,从实证分析中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决定性作用,构成就业能力的要素中究竟哪些要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就业能力概念综述 从大学毕业生去向来看,无外乎继续攻读研究生、出国深造、就业、未就业这几个群体。除去继续攻读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群体,单就就业及未就业两个群体进行比较,造成这两个群体之间差别的关键就是就业能力的强弱。 “就业能力”一词在研究就业问题时被广泛使用,但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瑞士学者戈德斯密德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 (1)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 (2)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 (3)对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掌握; (4)有效的工作方法; (5)敏锐、广阔的视野。【2】英国就业能力研究专家LeeHarvey 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很多,例如: 以自我为中心;性情孤僻,自我封闭;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讨好行为,功利主义;个性张扬,无拘无束;还有些人性格比较小器,对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或者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对任何人都过于挑剔,对同学的生活习惯都过分要求;或者性格比较高傲,看不起被自己差的人;或者性格过分的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与同学的交往,缺少集体观念。 二)现在提取其中几个我认为主要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性情孤僻,自我封闭。有些人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不关心周围的同学,冷眼看世界,周围的同学也很难与他交谈,对班里的事情表现的很冷淡,对任何事情不发表意见,也不表示赞同。 调适方法: 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若发现周围存在有这种心态的人,同学们首先应该理解他的性格,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若果能了解该同学产生这种性格的原因则可以对症下药;如果不知道原因,他周围的同学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与之相处,经常陪同他/她参加一些活动或者到校外走走,分散他的注意力,引领他更多地接触外部世界。而拥有这种心态的本人也应该意识到这种心理的害处,积极地改正。 第二: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有些人经常在待人处事时很容易偏激,对他人言行敏感、多疑与不信任,猜疑是大学生之间进行交往的大敌。有些人因为他人的长处、成绩会有偏见而产生嫉妒的心理,会心怀不满,甚至在行为上冷嘲热讽和采取不道德行为;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家庭情况比自己好进而产生嫉妒,在生活上处处针锋相对,不能与同学和平相处。调适方法: 从具有这种心理问题的本人来看,对人有偏见,有嫉妒心理,其实是一种自己不具有那种优秀的能力的自卑的体现。所以,他本人必须首先不断地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努力达到那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梁光霞Ξ (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江西九江332005 摘要: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 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 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本文阐述了 大学生求职择业时通常存在的自卑感心理、焦虑心理、怕苦心理、嫉妒心理、盲目攀高心 理、消极依赖心理等心理问题,提出了理性处理心理冲突、消除过度紧张、有效防止羞 怯、努力超越自卑、正确对待挫折等有效排除消极心理的方法,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积极 的求职心理,指导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6;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6882(200404-0023-(04 随着高校毕业生择业制度的深化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形式。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

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拿破仑曾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求职心理,是打开就业成功之门必不可少的钥匙。 一、大学生求职常见的心理问题 1.择业自卑感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人表现为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价 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敢说“我能行”,而总是“试试看”,当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 2.择业焦虑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使大学生求职择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而对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如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而感到胆战心惊;有的因性别、学历层次等而不敢大胆求职;有的因自己学习成绩不佳烦恼;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毕业前夕,过度焦虑,如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则会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3.择业怕苦心理目前,高校毕业生择业普 2004年第4期N o,4,2004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总第129期

自我心理调适途径

三、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途径 所谓自我心理调适,就是自己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困扰。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能够帮助自己在择业遇到困难、挫折和心理冲突时,进行自我调节与控制,化解困境,排除困扰,改善心境,寻找最佳途径实现自己择业的理想和目标,不至于因受挫而使情绪一落千丈或丧失信心。 1、充满自信 知人为聪,知己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把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强化自信心理。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怯于出头,羞于表现,常常给人以唯唯诺诺、缺乏能力的感觉,不能给自己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在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就应该抛弃自卑心理,树立自信意识。充满自信,在平时就应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改变那些不适应发展的不良的人格品质,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开拓创新等品质,树立自信心。在求职遇到挫折困境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被暂时困难所吓倒,正视现实,放眼未来,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对自己抱有合理而坚定的信心,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同时要适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理。对求职的期望适度,保持实事求是,知足常乐的心理。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大学生,更应该怀着一腔热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奉献青春。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两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了一个装油的坛子里,想跳出来,油太腻,想爬出来,坛子太滑,多次努力没有结果。其中一只想:反正没有希望还游什么呢?这样想着于是越来越游不动了;而另一只虽然疲劳还是坚持游着:只要有力气,我都要游下去!游着,游着,它突然碰到了一块坚实的固体,是黄油在它的不停的搅动下凝固起来,它踩在凝固的黄油上一用劲跳了出来——原来成功就这么简单。 2、正视社会现实 人是社会之人,是现实之人。正视社会现实是大学生择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适应社会;消极的心态是脱离社会,逃避社会。目前总的趋势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深化,随着国家劳动认识制度的改革配套,社会将尽可能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较好的环境,职业选择的机会将大大增加,这必定为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广阔的天地,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才。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供需形势不平衡,教育结构不合理,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使人人满意。另外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正之风还有可乘之机,用人单位自主权扩大以后,对大学生要求更加严格。所以,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形成原因 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毕业,是大学生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改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在择业时,大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健康心理。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择业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改变不良的择业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个性,以健康的心态进入择业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 自负心理 自负就是自以为了不起。持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多为一些自身条件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大多自我感觉良好,自我估计较高,在

求职择业上,好高鹜远,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为:择业取向较高,择业挑三拣四,消极等待,自视清高等。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就很容易脱离实际,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产生较大的反差,从而在择业时缺乏自知之明,而失去良好就业机会。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胆小、畏缩、不思进取、没有信心。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敏感多疑的学生,或一些学业成绩—般甚至曾受过处分的学生,面对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对自身能力缺乏了解、缺乏勇气、不敢竞争。他们往往对所选职业拿不定主意,或者在用人单位面前过分谦虚,不敢对能胜任的工作大胆说“行”,总是“试试看”,从而错失择业良机。 从众心理 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和见解是受到别人或众人的认识和见解影响的。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

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个体在解决某个问题时,一方面可能按自己的意图、愿望而采取行动,另一方面也可能根据群众中大多数人的行为而采取行动策略。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就业的行业、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缺乏主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职信息,人才交流会、招聘会不知所措,人云亦云,盲目从众,一窝蜂地追求热门单位、热门地区,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给求职带来困难。 依赖心理 大学生崇尚自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在择业中又缺乏自主性,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依赖。部分大学生的观念仍停留在“统包统分”的就业方式上,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消极地等待单位选择,等待学校安排,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加上受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影响,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社会景观,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希望寄托在

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李国栋潘旭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 [摘要]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短期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均衡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其中就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构成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上,从实证分析中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决定性作用,构成就业能力的要素中究竟哪些要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一、前言 自年高等学校扩招开始,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年的万人上升到万人,首次超过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年达万人,比年增加万人,增幅为。而大学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每年未就业人数逐年飙升。据统计,、年大学毕业生中分别有万、万人不能就业,年本科学生初次就业率跌至。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跌落到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年《经济蓝皮书》预计到年底,将有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年逾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短期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均衡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其中就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构成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上,从实证分析中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决定性作用,构成就业能力的要素中究竟哪些要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就业能力概念综述 从大学毕业生去向来看,无外乎继续攻读研究生、出国深造、就业、未就业这几个群体。除去继续攻读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群体,单就就业及未就业两个群体进行比较,造成这两个群体之间差别的关键就是就业能力的强弱。 “就业能力”一词在研究就业问题时被广泛使用,但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瑞士学者戈德斯密德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 ()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 ()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 ()对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掌握; ()有效的工作方法; ()敏锐、广阔的视野。【】英国就业能力研究专家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我国也有学者将其归纳为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五个维度。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把就业能力理解为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适应社会能力、道德品质与职业观”等品质在竞争中获得工作并维持工作的能力。 三、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及其调适

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及其调适 菏泽学院教育系邢恩有 摘要: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在毕业这一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显现出了诸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顺利毕业、走向社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文章对大学生毕业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这些心理问题的调适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焦虑心理调适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生理基本成熟,但心理尚未健全。受过多年知识理论教育,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大学毕业是大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但面对现在相对激烈的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前心理冲突和矛盾尤其明显,会出现焦虑、茫然不知所措等心理现象[1]。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反映,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到毕业前都有不少毕业生来中心要求预约咨询。虽然接待人员向他们解释说,由于学期将近,如果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话,离校前短暂的心理咨询可能无法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充分的调整,可他们还是坚持要求在离校前给他们安排一次咨询。在咨询中了解到毕业之前来咨询的同学通常有以下心态: 第一,因为焦虑而来。有的同学虽然要毕业了,工作还是没有着落,所以心理特别着急,前途迷茫,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觉得自己都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了,经济上不应该再依赖父母。可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怎样面对现状呢!他们希望得到专业的帮助,调节自己焦虑的情绪。 第二,为了适应而来。还有的同学是觉得马上要毕业走向社会了,担心自己适应不了来寻求帮助的。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每换一个环境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虽然最后都能适应,但中间的过程比较痛苦。而这次要真正走上社会,社会环境要比校园环境复杂许多,所以要担心自己能否适应了。他们期望通过心理咨询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好走出大学校门的准备。 面对毕业大学生集中体现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大学生顺利毕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关的调适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心理调适的内涵与作用、大学生毕业心理调适策略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存在的问题 面对就业形势的紧迫和岗位竞争的加剧,毕业前的半年到一年时间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心理、意志、情绪、行为上的危机期和艰难期。在面对就业时,因为各种原因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对就业的过度焦虑恐慌。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虽然说外面精彩的世界让一直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有对踏入社会的渴望,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的焦虑和恐惧感。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社会就业供给与相对有限的就业需求及复杂的工作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干扰,让一些缺乏社会经验、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产生种种激烈的心理冲突,感到焦虑甚至恐慌。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找不到发挥自身特长、利于自己发展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就业时遇到挫折等,特别是一些长线专业或性格内向或成绩不突出、能力一般的大学生,更加焦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