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防治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防治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防治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及其防治

高血压作为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轴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血压可以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的原发病因,也可以是CKD的并发症,贯穿于CKD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它是肾功能受损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慢性肾脏病和高血压有如此紧密的联系,高血压的防治已成为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模式中最主要的干预措施之一。

一、发病特点

互为因果:CKD与高血压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各种原因导致肾单位丧失均可引起持续高血压,其发生主要与容量扩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激活有关。高血压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主要机制为促进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在肾脏病饮食调整研究(MDRD)中证实,患者血压越高,其肾功能下降越快。MRFIT试验发现随着患者血压分级递增,肾损伤发生的危险程度也逐步增高。可见,高血压和肾脏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任何一方面控制不好,都会引起恶性循环。

发病率高,知晓率低:CKD患者合并高血压非常普遍,调查显示慢性肾炎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60%~80%,在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中高达90%,而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在95%以上。但医师对这种发病情况缺乏充分认识,2007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对470位美国初级保健医生的调查表明,只有17%的医生早期诊断CKD诊断准确率>90%,对慢性肾脏病3期-4期患者诊断准确率为21%-90%。

达标率低:CKD患者合并高血压多难以控制,降压治疗现状不容乐观。美国第3次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发现,仅27%的CKD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我国肾实质性高血压调查协作组对15个省的调查报告显示,CKD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130/80 mmHg)者仅占11.8%。对我国5个省、自治区7家三甲医院CKD人群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尽管77.1%的CKD患者服用1种以上降压药,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以下者仅占54.2%。

并发症多:CKD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后者为终末期肾脏病死亡的首要病因。Foley 等发现平均动脉压每升高10mmHg,左心室肥厚以及新生心脏疾病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提示高血压是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透析病人患临床缺血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部分CKD患者的顽固性高血压可归因于肾动脉狭窄),尤其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其机理在高血压或肾病基础上出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

现加重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慢性缺血性肾脏疾病,后者又进一步促进高血压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二、防治进展

CKD患者一旦出现高血压,即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无论血压水平高低,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血压靶目标值应个体化,依据患者的心血管、神经系统状态、全身状况、年龄、其他临床因

素确定?理想血压靶目标值:白天血压<135/85mmHg,夜间血压<120/80mmHg。对于尿蛋白大于

1g/天的患者来说,血压控制推荐在125/75mmHg以下。对于维持透析患者,根据NKF-K/DOQI 的建议,透析前血压应<140/90mmHg,透析后血压为<130/80mmHg。

(一)非药物治疗

1.限制盐摄入量是最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成人盐摄入量<5g/天,中国

高血压联盟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6g/天。但也不要过度限盐,不提倡无盐饮食。

2.运动有氧运动作为非药物治疗对许多高血压的患者有效。临床对透析患者进行了固定踏车运动6个月观察,结果减少了36%抗高血压药物用量。

其它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减少酒精、减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以及总脂肪的摄入等。

(二)药物干预治疗

1.降压药物治疗

CKD患者血压难以控制,常常需要多种降压药联合治疗。美国JNC7降压治疗方案中指出:多数高血压患者需2种或更多的抗高血压药物来达到目标血压;当血压超过目标值20/10mmHg时,初始治疗应考虑同时使用2种药物。2009欧洲心血管学会(ESC)/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高血压指南也提出,起始采用联合降压治疗可以带来临床益处。临床可搭配使用不同的药物,也可使用剂量固定的复方制剂。其中ARB/CCB联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是得到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应作为首选降压药物之一。单片复方制剂可提供强化、优化、简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药物尽可能应用长效制剂,晚间服用较好,可降低夜间高血压、保持杓型曲线和克服晨峰。注意透析对降压药物的清除作用,选择透析可清除的药物时应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追加剂量。

RAS阻断剂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K/DOQI中明确指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应作为CKD患者首选降压药物,并同时指出的患者强烈推荐应

用>300mg/d联合应用效果更佳。糖尿病肾病或者尿白蛋白ACEI/ARB.

ACEI或ARB类药物阻断RAS。此类药物还可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充血性心衰,减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采用ACEI与超滤联合治疗可提高降压效果。对CKD5期患者的观察研究显示,应用ACEI类药物可减少死亡率。目前认为ACEI或ARB应使用中到大剂量,可从中等剂量开始,每4~8周增加一次。除非有不良反应,建议采用更高剂量。绝大多数ACEI制剂可经透析清除,清除率与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ACEI可能引起高钾血症、增加对透析膜的过敏反应和加重贫血,临床使用中需注意观察。

最近推出的肾素抑制剂(Rasilez,阿利吉仑)是新一代非肽类肾素阻滞药,能在第一环节阻断RAS系统,使血管紧张素原不能变成血管紧张素Ⅰ,降低肾素活性,减少AngII和醛甾酮的生成,不影响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的代谢,起到降血压的作用。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阿利吉仑在心衰、糖尿病肾病、左心室肥厚及老年患者中均表现出了很好的耐受性、降压效果及心肾保护作用。阿利吉仑的半衰期可以跟氨氯地平媲美,在时间治疗学上有优越性,其代谢途径是90%从胆汁粪便排泄,如患者肾功能损伤不是太严重,不需调节剂量。

钙离子拮抗剂(CCB)是应用最多的降压药物,降压疗效明显,容量抵抗性高血压者首选。2007ESC/ESH指南后CCB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最佳配伍用药。此类药物也可减轻左室肥厚、改善舒张功能、并具有延缓动脉硬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而且不影响血脂、甲状旁腺及维生素D 的代谢。主要由肝脏排泄,不为血透所清除,故其应用剂量与非CKD患者相同。

ARB和CCB的复合制剂CCB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可迅速引发血管扩张,而ARB是通过受体起作用,被证实具有广泛的靶器官保护作用。两类药物各有所长,联合使用是大势所趋。ACCOMPLISH研究显示,ARB/CCB组心血管死亡或致残复合终点风险较RAS抑制剂/HCTZ组合降低20%。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使单药治疗不能控制的患者收缩压进一步降低21mmHg,16周时,近90%患者达到血压<140/90 mmHg的目标。因而针对难以控制的CKD患者高血压,ARB/CCB复方制剂将有助于尽快降压达标。

CCB和降脂药的复合制剂氨氯地平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是首个同时含有两种治疗不同症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活性成分的复方制剂。根据ASCOT研究降脂分支(ASCOT-LLA)延长期的临床试验,接受CCB治疗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后,主要终点风险进一步降低53%,且主要终点的改

善情况与基线时总胆固醇(TC)水平无关。因而提示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即使血脂水平不高,尽早开始他汀治疗也有心血管方面获益。所以,对于CKD患者,尤其合并脂质代谢异常者,使用CCB和降脂药将有更大的临床获益。

可降低交感神经及血浆肾素活性,能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缩血管作用,比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酶拮抗剂能更有效地延缓左室肥大。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组的一线地位受到挑战,应该避免β受体阻滞剂与噻嗪类利尿剂在高危人群(易发糖尿病者,代谢综合征)的应用。

兼有α、β阻滞效应的药物盐酸阿罗洛尔,β-受体阻滞作用和α-受体阻滞作用强度之比为8:1,可以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抑制α受体的兴奋,避免了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反射性交感神经紧张,使降压效果更理想。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阿罗洛尔对昼夜血压均可下降,且降压幅度平稳有效。就降压疗效而言,优于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长期用于慢性肾衰的高血压病人,尤其适用于合并心绞痛的患者。

利尿剂能有效降低容量负荷,在肾功能正常或轻到中度减退的患者中是常用的降压药物,特别是与ACEI类药物合用时显示出更强的降压作用,可做为起始治疗以及维持治疗方案。但是对于ESRD患者、尿毒症透析患者,噻嗪类利尿剂的应用是不适宜的。

如果合理使用降压药后血压仍持续居高不下,应考虑是否存在其它继发性高血压,如肾上腺和肾血管病变导致的恶性高血压,或存在巨大肾囊肿、醛固酮增多症,以及药物之间的拮抗等因素。2.其它药物应用

精氨酸:有学者认为给予合成一氧化氮(NO)的前体精氨酸或是其类似物,减少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慢性肾衰患者体内的蓄积,可能对降低血压有益?有报道用口服左旋精氨

酸增加NO生物利用度,可以恢复NO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从而降低血压。部分血透患者连续口服精氨酸60天后血压降低,使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得到有益的改善。

活性维生素D:有报道阿法D能使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小板内钙离子水平和平均3动脉压下降,但研究样本较小;行甲状旁腺次全切或全切加自体移植术,可控制甲旁亢,使血压降低。研究发现,甲状旁腺切除9个月后,平均血压和血钙水平下降之间具有相关性?

对于各种药物和方法均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可以考虑双肾切除。

(三)血液净化疗法

1.充分透析对于维持透析患者而言,血压的控制必须建立在充分透析之上。对于容量依赖性高血压,透析脱水至干体重可有效地控制血压于正常水平。干体重的设定需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病情等定期调整(可借助生物电阻抗、血流超声或血容量监测等方法判断)。资料表明,80%患者经充分透析达到干体重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易于控制。此外,透析对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内皮衍生因子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清除也需经过数周甚至数月充分透析后,阻断上述物质的激活,才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2.透析处方调整延长透析时间:按照Tassin透析中心的3×8h∕周经验,延长透析时间可有效避免容量负荷过重,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减少超滤率,降低透析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生和降压药物的应用。Luik将有高血压患者分三组:1组采用每次延长透析时间2小时加逐步减少干体重;2组只延长透析时间不减体重;三组不延长时间只逐步减干体重。结果表明:三组患者血压都有明显下降。证明延长透析时间是有益于控制血压的独立因素。

增加透析频度:短时(2h)每日透析。据Heidenheim报告,每日透析可明显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液体控制较好,血压问题减少。Buoncristiani报道,每天透析的患者血压都得到控制,69%患者可减少降压药物治疗,28%药物不变。Galland等对每日血液透析(DHD)与常规血液透析(SHD)进行比较,发现DHD组透析间期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SHD组明显下降,左室重量指数(LVMI)亦显著降低。

夜间透析:Pierratos等采用每周透析6~7个夜晚,每次作8~10h,使用小面积PS膜透析器。夜间透析集合了短时每日透析和长时间透析的共同优点,研究者观察到大多数患者开始夜间透析时都服降压药,转换为夜间透析后服药人数明显减少。

3.透析液成分调整①调整透析液钠浓度:Flanigan等对可调钠透析(155→135mmol/L)与普通透析(140mmol/L)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可减少降压药物的应用剂量,并使患者直立血压维持于较低水平。临床可应用阶梯式、渐低式、曲线式、脉冲式等多种程序钠浓度进行透析治疗。②降低透析液钙浓度:应用生理钙透析液(含钙浓度1.25~1.50mmol/L),有助于透析中血压的控制,并减少动脉钙化的发生机率。

4.透析方法调整近年来提倡的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综合了连续性血液净化与常规血液透析的优点,采用持续、低效、延长时间的日间血液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可减少单位时间内超滤率,有效纠正容量负荷过重,同时应用高通量滤器,增加了部分中分子物质的清除,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从而利于高血压的控制,减少降压药物的应用。我们近期对一组经常规透析调整仍不能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维持透析患者,采用费森尤斯公司的4008S

ARrt plus血液净化机,行延时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减少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波动,改善容量负荷,配合药物治疗,透析间期血压稳定。

5.血液净化模式转换可应用血液滤过(HF)、血液透析滤过(HDF)、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等方式,以便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及与血压相关的内分泌激素,如肾素、加压素等。有报道,腹膜透析治疗较血液透析在早期对血压的控制较好。还有学者对顽固性高血压透析患者行血浆置换后血压控制良好的报道,但机制未明确。.

总之,高血压在CKD患者普遍存在,尽管已经引起了充分的临床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有不少病例无法取得理想效果,还有待于在防治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慢性肾脏病宣传手册 陈香美 一、您知道肾脏位置、大小和结构吗? 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脊柱的两旁。肾脏的外 形如蚕豆,外缘隆起,内缘中间凹陷。每个肾脏约长9-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两个肾脏的形态、大小和重量都大致相似,左肾较右肾略大。 肾脏的主要结构包括:(1)肾小球:完成肾脏滤过功能,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物;(2)肾小管:重新吸收肾小球滤出的有用物质(糖、氨基酸、小分子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局部分泌某些调节因子,排泌某些代谢产物和药物使之清除, 调节机体酸碱和水的平衡;(3)集合管和肾盂:尿液排出管路,参与机体水平衡调节。 二、人的肾脏有哪些主要功能? 1.生成尿液,维持水的平衡:肾小球就像筛网一样,当血 液流经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等不能通过筛网,故不能从肾小球滤出,仍留在

血管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水分、钠、氯、尿素、糖等, 能通过筛网,经肾小球滤出,流进肾小管内,这些液体叫作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途中,肾小管有重吸收功能,99%“原尿”。 水分被吸收回到体内,营养成分几乎也被全部重新吸收;此 时,只剩下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就形成了尿液(称 。人体每个肾脏约有130万个肾小球,每天滤出原为“终尿”) 尿180升,形成尿液 1.8升左右。当人体内水分过多或少时, 由肾脏进行对尿量的调节,保持体内水的平衡。 2.排出人体的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如尿素、 尿酸,肌酐等,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把这些 废物从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急慢性肾 功能不全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则会发生代谢废物在体 内蓄积,引起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 3.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 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分泌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骨髓造血,生成红细胞; 肾功能不全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就会引起贫血。

健康讲座-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指导

健康讲座-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指导 肾脏的功能:清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维持体内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维持骨骼强壮;促使红细胞生成;维持血压稳定 呵护肾脏三步曲:勤预防;早发现(水肿、尿的变化、乏力腰酸、血压增高、有明原因的贫血、食欲减退等);早治疗 生活指导:控制血压;预防感冒;饮食;运动 控制血压:血压升高→肾小动脉痉挛、硬化→肾小球毛细血管硬化加速→肾单位损坏、肾功能恶化 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 如何控制血压? 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情绪,劳逸结合 注意饮食,低盐、低动物脂肪 运动:循序渐进、不可过度 避免饮酒和浓茶,戒酒 预防感冒:感冒:原有症状加重,如蛋白尿增多、水肿加重、出现血尿,甚至血清肌酐、尿素氮上升→肾衰、心衰 预防感冒: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及抗病能力;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避免感冒的诱发因素;注意气候变化,防受凉;感冒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肾脏病病人的合理饮食对疾病的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慢性肾脏病病人饮食调整的目的之一就是达到良好的营养状态,从而减慢肾脏病的进展 蛋白质: 过多:加重肾脏损害;过少:影响营养供给

病人应根据肾功能状况决定蛋白质的摄入量 无明显肾功能损害时:控制在每日50g左右 出现肌酐、尿素氮明显异常时,应减少为每日20~40g 摄入的蛋白质至少50%以上是高生物价蛋白质 动物来源的蛋白质为高生物价,如肉类,鱼,牛奶,鸡蛋,甲鱼,虾,海参等。可以食用植物来源的蛋白质生物利用率低,要控制食用,如黄豆,绿豆,腐竹,黄豆芽,木耳,紫菜,花生,核桃,芝麻酱等 常见食物含蛋白质的量:一只鸡蛋约6g蛋白质,一碗牛奶(约200ml)约含6g蛋白质, 50g 瘦肉约含8g蛋白质;鸡肉所含蛋白质比瘦肉稍多,而鱼类稍少 钠: 肾脏病患者吃盐过多引起水肿高血压,过少导致低钠血症,怎样才最合适呢? 无水肿高血压者,不必严格限盐,但食盐量也不宜过多,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蔬菜水果。轻微水肿高血压者,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为3~5克 无盐饮食:有明显水肿或血压升高时,应禁盐,控制食用含钠高的食品:如腌菜,酱菜,咸鱼,咸干果,酱油,味精等 水份: 早期可以不限制水的摄入,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要求限制水的摄入,并制定合适的饮水量,每天测量体重:清晨,排完大小便,没有饮食,穿同样衣服下测量 水份控制小技巧 茶、啤酒、菜汤、果汁及多汁水果,如西瓜等含有较多水分,进食时应该考虑其中所含的水份 尽量少吃腌制及加工品,尤其是味精、盐,以避免口渴 将一日可饮用水量平均分配,用固定容器装好(或将部分水混合柠檬汁)结成冰块,口渴时含在口中,让冰块慢慢溶化

第五章肾脏疾病练习题

第五章肾脏疾病练习题 (51).下列哪项是慢性肾炎必有的表现A.水肿B.血尿C.蛋白尿D.高血压E.肾功能减退 (52).慢性肾炎的饮食应选择A.低优质蛋白、低磷饮食B.低优质蛋白、低钙饮食C.高优质蛋白、低钠饮食 D.高优质蛋白、高糖饮食E.高优质蛋白、高磷饮食 (53).慢性肾炎的主要病变部位是 A.单侧肾脏的肾小球B.双侧肾脏的肾小球C.单侧肾脏的肾小球和肾小管D.双侧肾脏的肾小球和肾小管E.双侧肾间质 (54).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是 A.抗基底膜抗体介导B.沉积的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C.细胞免疫介导D.其他炎症介导E.以上都不是 (55).确定急性肾炎最主要的手段是 A.肾活检B.尿液检查C.B型超声检查D.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E.以上都不是(57).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最常见和必不可少A.肉眼血尿B.水肿C.镜下血尿D.高血压E.肾功能损害 (58).急性肾炎临床首发症状多为 A.少尿、无尿B.高血压C.心力衰竭(全心衰) D.水肿、血尿E.高血压脑病症状(59).急性肾炎患者肉眼血尿发生率约为 A.20%B.10%C.30%D.40%E.60% (60).对急性肾炎患者进行休息及饮食护理指导中,下列哪项不妥 A.卧床休息极重要B.卧床能改善肾血流量,促进肾炎恢复C.卧床至水肿消退可下床活动D.低盐饮食,一般食盐2g/天E.高血压、水肿严重者应无盐饮食 (61).下列哪项不是诱发慢性肾炎肾功能恶化的因素 A.感染B.劳累C.肾毒性药物如氨基苷类抗生素D.偶发室性早搏E.血压升高(62).慢性肾炎终末期并发症为 A.上呼吸道感染B.尿路感染C.慢性肾功能不全D.心力衰竭(全心衰) E.高血压脑病 (63).急性肾小球肾炎是 A.链球菌感染后化脓性炎症B.病毒感染后非化脓性炎症C.先天免疫缺陷性疾病D.感染后免疫反应性炎症E.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化脓性炎症 (64).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措施不包括 A.消除疑虑,配合治疗B.减轻水肿,维持体液平衡C.让病人了解有关防治知识D.合理膳食,保证足够营养E.多饮水,保持尿量在2500ml (65).肾小球肾炎的饮食治疗应给予 A.高钠、低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饮食 B.低钠、高蛋白、低糖、低维生素饮食C.低钠、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饮食D.高脂肪、高蛋白、低糖、高维生素饮食E.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钠饮食 (66).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具特征性的尿异常是 A.血尿B.脓尿C.蛋白尿D.乳糜尿E.管型尿 (67).肾病综合征的“三高一低”特征不包括A.高血压B.高度水肿C.高脂血症D.大量蛋白尿E.低蛋白血症 (68).肾病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下列哪项属于原发性

慢性肾脏病患者日常生活与禁忌

慢性肾脏病患者日常生活与禁忌 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上要注意些什么? (1)注意休息: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过度的劳累会加重病情,一般以“自我感觉不疲劳”为度。当出现肾炎活动迹象如蛋白尿、血尿增多、水肿明显、肾功能迅速减退等,应充分卧床休息,直至病情缓解,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但应注意不可过度疲劳。 (2)适度锻炼:慢性肾脏病患者不主张剧烈运动,可进行低或中等紧张度的的锻炼,比如走路、打太极拳、不太剧烈的球类运动等等,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改善人体的整体机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 (3)防治感染: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的下降以及一些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比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肝炎病毒的感染等,感染的发生可以导致肾病复发、病情加重等。 所以慢性肾脏病患者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饭前便后勤洗手、房间多通风、少出入人口密集区、注意食物的清洁、天气寒冷时防寒保暖等,预防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等部位的感染。一旦出现感染,要根据情况积极治疗。 (4)注意饮食:饮食干预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是跟药物干预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一旦确诊自己患了慢性肾脏病,如何阻止病情发展呢?患者除了要不吸烟、不过度饮酒、坚持锻炼,还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低蛋白质饮食,具体如下:每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量=体重(公斤)×0.4~0.8克/公斤。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慢性肾脏病患者体重60公斤,他每天应摄入的蛋白质量为24~48克。 青岛静康专家提醒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注意以下饮食禁忌: 1.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海鲜、牛肉、羊肉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食发物,发物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的特别容易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的食物,如大料、香菜、韭菜等。 3.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饮水。 4.忌食补品、补药以及容易使人上火的食物,如辣椒、荔枝等。 5.严重水肿的患者要限盐,少饮水。 6.尿毒症合并高血钾症患者忌食含钾量高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西红柿、南瓜等。 7.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患者忌食动物内脏、鱼、虾、啤酒、菌类、豆类等。 青岛静康专家提醒,如果治疗期间尿毒症患者出现感冒、发烧、感染等情况,要及时与肾病专家联系,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10

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10.8% 远离肥胖就是保护肾脏 肾脏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疾病,不仅因为其给日常工作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更是因为其带来的高额经济负担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尤其是肾病发展到尿毒症之后,患者和家庭面临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更加沉重。为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及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认识,经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 2017年3月9日,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教授的带领下,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召开了2017年世界肾脏日科普宣传与学术研讨活动,本届肾脏日的主题是:关注肥胖,保护肾脏。 我国慢性肾病呈“三高一低”式发展 当前,慢性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发病率升高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表示,我国目前慢性肾脏病的现状可以用“三高一低”来概括。“三高”是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消费。首先是高发病率,中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是10.8%,这个数字和我们自己以及身边所有的人都密切相关,应该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其次是高死亡率,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逐年减退,最终会发展成终末期,目前除了接受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最后是高医疗消费。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数为100-200万,接受透析的患者人数近50万,每名患者每年的透析治疗费用约为6-10万元。目前透析治疗各省医保的报销比例大致在70%-95%之间。无论对于政府还是患者,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 “一低”指公众的认知低,很多人得了慢性肾病却不知道,到察觉出来问题时,肾病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了。因此,有关慢性肾脏病的常识需要在市民中大力普及。 慢性肾病表现隐匿不易发现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在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内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发病表现却十分隐匿,甚至很难发现。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和相关知识

慢性肾衰竭的教学查房 一、概念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简称肾衰,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导致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常见病因有: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肾病。我国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等 三、临床分期 中国慢性肾衰竭分期 四、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可出现高钾或低钾血症、高钠或

低钠血症、水肿或脱水、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2、各系统的症状 (1)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表现 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多数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压主要源于水、钠潴留引起的,也与肾素活性增高有关。高血压引起左心室扩大、心力衰竭、动脉硬化并加重肾损害,个别可为恶性高血压。 心力衰竭: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死亡原因。其发生大多与水钠潴留、高血压有关,部分亦与尿毒症性心肌病有关。尿毒症性心肌病的病因则可能与代谢废物潴留和贫血等有关。 心包炎:可分为尿毒症性心包炎或透析相关性心包炎,后者主要见于透析不充分者。其临床表现与一般心包炎相同,但心包积液多为血性,可能与毛细血管破裂有关。严重者可发生心脏压塞。 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常有甘油三酯血症及轻度胆固醇升高,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迅速,也是主要的致死因素。 (2)血液系统表现: 贫血: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贫血,且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导致贫血的原因包括: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铁摄入不足、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失血、体内叶酸和蛋白质缺乏、血中存在抑制血细胞生成的物质以及红细胞寿命缩短等 出血倾向:常表现为皮下出血、鼻出血、月经过多等。出血倾向与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聚集与粘附能力下降以及凝血因子减少等有关。

慢性肾脏病

1.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大于3个月或者肾损伤大于3个月,肾损伤是指肾脏病理异常或存在检测指标异常,包括血液、尿液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慢性肾脏病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具体的肾脏疾病,是很多肾脏病所具有的一个共性的综合。慢性肾脏病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肾脏病学的一个进展,是肾脏病学的一个进步,对肾脏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取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九江市中医院肾内科刘永芳 2.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怎样呢? 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近20年来在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中占第5位到第9位。在国内,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10%。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长期血糖控制不好、血压控制不好可以出现糖尿病肾脏、高血压肾病,目前这样的患者逐年增多,而且还有年龄提前、年轻化的趋势。 3.患了慢性肾脏病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 患了慢性肾脏病,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及时治疗、没有坚持动态监测和治疗,或者说治疗效果不好,会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肾脏功能的下降,肾脏功能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会发展为尿毒症,这个时候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透析或换肾,以维持生命,导致医疗耗费较大、生活质量低、生存时间缩短等等。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据统计,有一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动脉硬化、脑出血等,导致死亡率增加、寿命缩短。 4.常见的慢性肾脏病有哪些? 慢性肾脏病不是一个具体的病,而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其中包括了很多的肾脏病,在我们国内,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包括包括下面一些肾脏病: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药物性肾病、多囊肾、慢性肾衰竭等。 5.怎样发现自己是不是患了慢性肾脏病? 对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可出现一些症状或体征,比如颜面、眼睑、双下肢水肿,小便泡沫多,肉眼血尿,夜尿增多,腰痛,贫血,血压高等,出现这些情况时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也有些慢性肾脏病患者没有上述症状,平时至多出现疲劳、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等他们一发现时就是慢性肾脏病晚期。一般来说,到医院进行小便常规检查,抽血做肾功能检查,做泌尿系B超检查等就能发现是否患有常见的肾脏疾病;对于糖尿病病人或者高血压病人来说,还要做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对于想要怀孕的妇女来说,孕前建议做个体检,患有慢性肾炎妊娠后可能会导致肾脏病加重。目前,城市居住人口到医院进行体检的人逐渐增多;而在农村生活居住的每年去体检的人较少,甚至出现了身体异常不去检查到病情严重时才来治疗人也很多,随着医改的推行,这种情况有所好转。 6.慢性肾脏病该怎么预防?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 市场前景展望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专家组将慢性肾脏病分为五期。其中晚期肾病患者需要依靠长期透析治疗以替代正常的肾功能,否则就将在几日之内死亡。 美国对慢性肾病的分类 分期特征肾小球率过滤水平防治目标-措施 1 肾损害伴GFR正常或升高≥90 CKD 诊治;缓解症状;延缓CKD 进展 2 肾损害伴GFR轻度降低60-89 评估、延缓CKD 进展;降低CVD 患病风险 3 GFR中度降低30-59 减慢、延缓CKD 进展;评估、治疗并发症 4 GFR重度降低15-29 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 5 ESRD (终末期肾病)<15 如出现尿毒症,需及时替代治疗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亚洲是终末期肾病的高发地区,以日本、台湾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终末期肾病的点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由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和统计不全问题,点患病率显著小于可比国家。 各国ESRD 患病率统计 患病率1999年2008年CAGR 澳大利亚585 803 3.60% 日本1443 2126 4.40% 挪威555 816 4.40% 瑞士691 872 2.60% 美国1295 1752 3.40% 智利567 1065 7.30% 马来西亚294 743 10.80% 墨西哥276 1030 15.80% 韩国503 1032 8.30% 台湾1401 2311 5.70% 土耳其252 753 12.90% 中国79.1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1999 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进行了第一次的ESRD 登记工作:点患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3.6;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15.3。但应答率小于50%,报告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比实际要低很多。 2008 年底,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进行的这次登记工作中,点患病率估计可以达到每百万人口79.1,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6.1。由于有4 个省份没有应答,且实际参加登记的透析单位并不全面,导致我国统计结果显著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的上述三大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性疾病很多,主要包括慢性肾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慢性肾衰竭原发病占比统计 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总例数 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例数占比 慢性肾炎233 56.69 291 57.17 350 55.91 399 51.35 1273 54.80 高血压39 9.49 47 9.23 76 12.14 106 13.64 268 11.54 糖尿病27 6.57 39 7.66 60 9.58 108 13.90 234 10.07 肾盂肾炎31 7.54 32 6.29 30 4.79 22 2.83 115 4.95 多囊肾14 3.41 18 3.54 18 2.88 26 3.35 76 3.27 肾缺血10 2.43 16 3.14 19 3.04 27 3.47 72 3.10 泌尿系结 11 2.68 12 2.36 16 2.56 18 2.32 57 2.45 石 前列腺增 8 1.95 14 2.75 16 2.56 26 3.35 64 2.76 生 红斑狼疮10 2.43 12 2.36 14 2.24 12 1.54 48 2.07 痛风肾病 4 0.97 7 1.38 8 1.28 14 1.80 33 1.42 药物肾损 5 1.22 4 0.79 3 0.48 5 0.64 17 0.73 害 肝炎后肝 4 0.97 3 0.59 4 0.64 6 0.77 17 0.73 硬化 过敏性紫 3 0.73 3 0.59 3 0.48 2 0.26 11 0.47 癜 泌尿系结 4 0.97 2 0.39 2 0.32 2 0.26 10 0.43 核 多发性骨 3 0.73 4 0.79 0 0.00 4 0.51 11 0.47 髓瘤 其他 5 1.22 5 0.98 7 1.12 0 0.00 17 0.73 总计411 100.00 509 100.00 626 100.00 777 100.00 2323 100.00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原则

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原则 1.平衡膳食 在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的同时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以防止营养不良发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 2.合理计划餐次及能量、蛋白质分配 定时定量进餐,早、中、晚三餐的能量可占总能量20%~30%、30%~35%、30%~35%。均匀分配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为保证摄取能量充足,可在三餐间增加点心,占总能量的5%~10%。 3.膳食计划个体化及营养教育 应根据患者生活方式、CKD分期及营养状况、经济条件等进行个体化膳食安排和相应的营养教育。 4.食物选择 (1)限制米类、面类等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采用小麦淀粉(或其他淀粉)作为主食部分代替普通米类、面类,将适量的奶类、蛋类或各种肉类、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2)可选用的食品包括马铃薯、白薯、藕、荸荠、澄粉、山药、芋头、南瓜、粉条、菱角粉等富含淀粉的食物替代普通主食。也可选用低磷、低钾、低蛋白质的米类、面类食品替代普通主食。 (3)当病情需要限制含磷高的食品时,应慎选动物肝脏、坚果类、干豆类、各种含磷的加工食品等。 (4)当病情需要限制含钾高的食品时,应慎选水果、马铃薯及其淀粉、绿叶蔬菜等。当患者能量摄入不足时,可在食物中增加部分碳水化合物及植物油摄入以达到所需能量。

慢性肾脏病患者能量和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1.能量 CKD1期~3期患者,能量摄入以达到和维持目标体重为准。目标体重可以参考国际推荐适用于东方人的标准体重计算方法: 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kg); (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kg)-2.5(kg)。 当体重下降或出现其他营养不良表现时,还应增加能量供给。对于CKD4期~5期患者,在限制蛋白质摄入量的同时,能量摄入需维持在146kJ(35kcal)/(kg·d)(年龄≤60岁)或126kJ~146kJ(30kcal~35kcal)/(kg·d)(年龄>60岁)。再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活动量、饮食史、合并疾病及应激状况进行调整。 2.蛋白质 以食物蛋白质为基础的交换份 CKD1期~2期患者,不论是否患有糖尿病,蛋白质摄入推荐量为0.8g/(kg·d)~1.0g/(kg·d)其中包含0.8g/(kg·d)。对于CKD3期~5期没有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蛋白质摄入推荐量为0.6g/(kg·d)~0.8g/(kg·d)。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推荐量为 1.0g/(kg·d)~1.2g/(kg·d),当合并高分解代谢急性疾病时,蛋白质摄入推荐量增加到 1.2g/(kg·d)~1.3g/(kg·d)。其中至少50%来自优质蛋白质。可同时补充复方α-酮酸制剂0.075g/(kg·d)~0.12g/(kg·d)。再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饮食史、合并疾病及应激状况进行调整。 3.脂肪 CKD患者每日脂肪供能比25%~35%,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10%,反式脂肪酸不超过1%。可适当提高Ω-3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 4.碳水化合物

慢性肾脏病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大家早上好 慢性肾脏病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慢性肾脏病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临床统称。我们来看它的定义:1.何为慢性?3个月以上。2.何为肾脏病?(1)肾脏结构与功能异常:异常的病理改变;血或尿成分的异常;影像学的异常。(2)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两者可伴随,也可独立。在尿成分异常中,目前最为重视的是尿蛋白,是肾脏损害的一个标志。 慢性肾脏病包括哪些疾病? 慢性肾脏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以及遗传性肾脏疾病等多种类型,有原发于肾脏的,也有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的,还有药物毒物导致的。我国目前仍以原发性肾炎较为常见,其次为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以及多囊肾等,但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 为什么要重视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世界范围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高,预后差,治疗花费高。全球肾脏病人已超过5亿,并以平均每年8%的幅度增长。但与此同时,公众对该病的防治知识却普遍缺乏。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大致在9~13%,但知晓率仅为8.7%,即呈现“高患病率,低知晓率”的状态。这与肾脏病的特点是有关系的,我们常常讲肾脏是“哑巴肾”,而且是一个很要强的哑巴,喜欢带病坚持工作,它一旦倒下,往往已经遍体鳞伤。所以肾脏病早期并没有

什么特殊的可以让病人觉得很严重的症状,但它隐匿进展,当你发现它并重视它的时候,已经到了4期5期,病情进展不能控制,很快进入终末期,需要透析维持。 慢性肾病往往不容易早期发现,甚至漏诊。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慢性肾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能引起患者及家属足够的重视。肾脏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即使肾脏功能已经损失的50%以上的慢性肾病病人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第二,许多常规体检或单位查体,常常不做肾功能或尿液化验,因而容易把慢性肾病漏掉。 第三,部分医生缺乏为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的意识。对于初次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一些医生只是用降压药、降糖药进行治疗,而未能及时地实施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 第四,目前检查肾功能的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早期敏感指标,不能更早期地对慢性肾病进行诊断。 此外,我国肾病科普宣传比较薄弱,广大的群众未能及时充分地了解预防肾病的知识。而且群众“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使部分患者未能及时就诊或不愿积极就诊的情况不算少见,也是慢性肾病不易早期发现的重要原因。我们逸夫医院肾脏病中心目前已开展义诊半月余,使用简易方法进行尿液检测,发现隐血尿、蛋白尿、糖尿患者超过50人次,但目前为止只有不足五名患者来院进行进一步检测,这也反映了群众对于肾脏病的不重视。 慢性肾脏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大多数慢性肾病患者早期可完全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少;随着病情的进展,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

2014年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市场前景展望【原创】 2014年04月25日 11:2913593人浏览字号:T|T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专家组将慢性肾脏病分为五期。其中晚期肾病)患者需要依靠长期透析治疗以替代正常的肾功能,否则就将在几日之内死亡。 美国对慢性肾病的分类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亚洲是终末期肾病的高发地区,以日本、台湾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终末期肾病的点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由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和统计不全问题,点患病率显著小于可比国家。 各国ESRD 患病率统计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1999 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进行了第一次的ESRD 登记工作:点患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3.6;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15.3。但应答率小于50%,报告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比实际要低很多。 2008 年底,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进行的这次登记工作中,点患病率估计可以达到每百万人口79.1,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6.1。由于有 4 个省份没有应答,且实际参加登记的透析单位并不全面,导致我国统计结果显著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的上述三大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性疾病很多,主要包括慢性肾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慢性肾衰竭原发病占比统计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高发导致慢性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别于欧美国家,目前肾小球肾炎是引起中国人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但由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透析市场理论市场规模巨大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指导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指导 佛山市中医院肾风湿科 罗秀媚护师 肾脏的功能:清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维持体内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维持骨骼强壮;促使红细胞生成;维持血压稳定 呵护肾脏三步曲:勤预防;早发现(水肿、尿的变化、乏力腰酸、血压增高、有明原因的贫血、食欲减退等);早治疗 生活指导:控制血压;预防感冒;饮食;运动 控制血压:血压升高→肾小动脉痉挛、硬化→肾小球毛细血管硬化加速→肾单位损坏、肾功能恶化 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 如何控制血压? 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情绪,劳逸结合 注意饮食,低盐、低动物脂肪 运动:循序渐进、不可过度 避免饮酒和浓茶,戒酒 预防感冒:感冒:原有症状加重,如蛋白尿增多、水肿加重、出现血尿,甚至血清肌酐、尿素氮上升→肾衰、心衰 预防感冒: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及抗病能力;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避免感冒的诱发因素;注意气候变化,防受凉;感冒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肾脏病病人的合理饮食对疾病的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慢性肾脏病病人饮食调整的目的之一就是达到良好的营养状态,从而减慢肾脏病的进展 蛋白质: 过多:加重肾脏损害;过少:影响营养供给 病人应根据肾功能状况决定蛋白质的摄入量 无明显肾功能损害时:控制在每日50g左右 出现肌酐、尿素氮明显异常时,应减少为每日20~40g 摄入的蛋白质至少50%以上是高生物价蛋白质 动物来源的蛋白质为高生物价,如肉类,鱼,牛奶,鸡蛋,甲鱼,虾,海参等。可以食用植物来源的蛋白质生物利用率低,要控制食用,如黄豆,绿豆,腐竹,黄豆芽,木耳,紫菜,花生,核桃,芝麻酱等 常见食物含蛋白质的量:一只鸡蛋约6g蛋白质,一碗牛奶(约200ml)约含6g蛋白质,50g 瘦肉约含8g蛋白质;鸡肉所含蛋白质比瘦肉稍多,而鱼类稍少 钠: 肾脏病患者吃盐过多引起水肿高血压,过少导致低钠血症,怎样才最合适呢? 无水肿高血压者,不必严格限盐,但食盐量也不宜过多,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蔬菜水果。轻微水肿高血压者,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为3~5克 无盐饮食:有明显水肿或血压升高时,应禁盐,控制食用含钠高的食品:如腌菜,酱菜,咸鱼,咸干果,酱油,味精等 水份: 早期可以不限制水的摄入,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要求限制水的摄入,并制定合适的饮水量,每天测量体重:清晨,排完大小便,没有饮食,穿同样衣服下测量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

2014年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市 场前景展望【原创】 2014年04月25日 11:2913593人浏览字号:T|T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专家组将慢性肾脏病分为五期。其中晚期肾病)患者需要依靠长期透析治疗以替代正常的肾功能,否则就将在几日之内死亡。 美国对慢性肾病的分类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亚洲是终末期肾病的高发地区,以日本、台湾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终末期肾病的点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由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和统计不全 问题,点患病率显著小于可比国家。 各国ESRD 患病率统计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1999 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进行了第一次的ESRD 登记工作:点患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3.6;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15.3。但应答率小于50%,报告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比实际要低很多。 2008 年底,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进行的这次登记工作中,点患病率估计可以达到每百万人口79.1,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6.1。由于有4 个省份没有应答,且实际参加登记的透析单位并不全面,导致我国统计结果显著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的上述三大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性疾病很多,主要包括慢性肾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慢性肾衰竭原发病占比统计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高发导致慢性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别于欧美国家,目前肾小球肾炎是引起中国人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但由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透析市场理论市场规模巨大

慢性肾脏病患病率

2014年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分析及血液透析市 场前景展望【原创】 2014年04月25日 11:2913593人浏览字号:T|T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专家组将慢性肾脏病分为五期。其中晚期肾病)患者需要依靠长期透析治疗以替代正常的肾功能,否则就将在几日之内死亡。 美国对慢性肾病的分类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亚洲是终末期肾病的高发地区,以日本、台湾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终末期肾病的点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中国由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和统计不全问 题,点患病率显著小于可比国家。 各国ESRD 患病率统计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1999 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进行了第一次的ESRD 登记工作:点患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3.6;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15.3。但应答率小于50%,报告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比实际要低很多。 2008 年底,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进行的这次登记工作中,点患病率估计可以达到每百万人口79.1,年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36.1。由于有4 个省份没有应答,且实际参加登记的透析单位并不全面,导致我国统计结果显著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 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的上述三大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性疾病很多,主要包括慢性肾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慢性肾衰竭原发病占比统计

资料来源:产业信息网整理 随着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的高发导致慢性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别于欧美国家,目前肾小球肾炎是引起中国人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但由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逐步成为主流。 中国透析市场理论市场规模巨大

慢性肾脏病重点知识总结

《自然》子刊:慢性肾脏病重点知识总结 医脉通肾内频道 2018-01-08 18:44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组以肾脏结构和/或肾功能长期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日,《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影响因子:6.389)发表了一篇综述,从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面就CKD 进行了系统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CKD的分期 KDIGO将CKD定义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具体分期如下: CKD的危险因素 CKD患者尤以65岁以上人群最为多见,但年轻人群(≤65岁)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更高。此外,虽然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但男性进展为ESRD的风险较高。与CKD 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单基因肾病(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足细胞病,Fabry病,Alport综合征和补体病[如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先天畸形(如先天性肾脏、尿道畸形,膀胱输尿管返流) ? 1型或2型*糖尿病 ?高血压 ?肥胖* ?肾毒性药物*(如化疗药,质子泵抑制剂,NSAIDs,抗菌药,农药,重金属和辐射等)

?气候(极度热暴露和脱水) ?感染和炎症* (如HIV,肝炎病毒,疟疾,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 ?急性肾损伤* ?低出生体重儿或胎儿成熟障碍,导致出生时肾脏过小 ?尿路梗阻 *指影响CKD进展的风险因素,此外还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尿路梗阻,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CKD合并症及管理办法 肾脏参与机体内的多个系统的调节,如血液系统、骨完整性、酸碱平衡,电解质水平和血压等。肾脏异常可导致多个系统紊乱,引发多种并发症,如代谢性酸中毒,贫血,矿物质骨代谢异常(与维生素D缺乏,甲旁亢,高钾血症和高磷血症相关),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等。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导致CK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非特异症状包括疲劳,厌食,体重减轻,瘙痒,恶心,呕吐,肌肉痉挛,水肿和呼吸急促。CKD并发症的管理办法如下: 肾性贫血 ?纠正其他导致贫血的原因(铁缺乏和炎症状态)后仍无改善者给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 ?成人转铁蛋白饱和度<30%、铁蛋白<500 ng/ml;儿童(年龄<18岁)转铁蛋白饱和度<20%、铁蛋白<100 ng/ml时给予补铁。 ? ESAs可用于避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9.0 g/dl,最高目标为每dl188 11.5 g。 ?为避免血红蛋白<9.0 g/dl 可给予ESAs,最大靶目标值为11.5 g/dl。 ?避免输血,尤其是等待肾移植者,以防止过敏,具有卒中风险或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应避免使用ESAs 。 高血压 ?根据患者年龄和合并症调整血压靶目标,糖尿病患者应特殊处理 ?管理体重,维持体质指数20-25 kg/m2;钠摄入量<5 g/d ?定期锻炼,限制饮酒 矿物质骨代谢异常

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

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原则、能量和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膳食处方的制定、营养摄入监测与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膳食指导。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经肾活检或检测肾损伤标志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GFR持续<60 mL/(min·1.73m2)≥3个月。肾损伤的指标阳性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2.2 慢性肾脏病分期 stage of CKD CKD按照GFR值进行分期,见表1。 表1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分期描述GFR mL/(min·1.73 m2) 说明 1 肾损伤指标(+),GFR 正常≥90 GFR无异常,重点诊治原 发病 2 肾损伤指标(+),GFR 轻度降低60~89 延缓CKD进展,降低心血 管病风险 3 GFR中度降低30~59 延缓CKD进展,评估治疗 并发症 4 GFR重度降低15~29 综合治疗,治疗并发症 5 肾功能衰竭<15或透析透析前准备及透析治疗 蛋白质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如动物来源的蛋白质(如乳类、蛋类、肉类等)和大豆蛋白。 2.6 以食物蛋白质为基础的交换份 food exchanges based on protein 将常见食物按照来源、性质划分成不同类别,同类食物在一定重量内所含的蛋白质和能量相似,同类食物间可以互换,丰富了食物选择的范围。 3 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原则 3.1 平衡膳食 在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的同时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以防止营养不良发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 3.2 合理计划餐次及能量、蛋白质分配 定时定量进餐,早、中、晚三餐的能量可占总能量20%~30%、30%~35%、30%~35%。均匀分配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为保证摄取能量充足,可在三餐间增加点心,占总能量的5%~10%。 3.3 膳食计划个体化及营养教育 应根据患者生活方式、CKD分期及营养状况、经济条件等进行个体化膳食安排和相应的营养教育。 3.4 食物选择 3.4.1 限制米类、面类等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采用小麦淀粉(或其他淀粉)作为主食部分

肾脏病防治知识

肾脏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肾脏病? 肾脏病:英文名称:Kidney diseases。肾脏病的种类繁多,较常见的有免疫伤害引起的肾丝球肾炎及细菌感染有关的肾盂肾炎等,另外糖尿病、高血压及全身性红斑性狼疮等病人也常并发肾脏病变,因此我们看到一个肾脏病人的同时,也都会细心检查看这个病人是否有其他相关的疾病,了解病因以便给病人最适当的治疗。 慢性肾脏病就在我们身边 在40岁以上的成人中,大约13%的人患有慢性肾病,而其中只有1%的人知晓患有肾脏病。与其他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相比,慢性肾脏病表现的更为隐匿,起病时没有明显症状,病情慢性进展逐渐加重,许多病人开始就医时就已经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随之而来的高额的治疗费用给社会、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因此重视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已经刻不容缓。 哪些不良习惯引起肾脏病 1、.经常熬夜 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爱喝浓茶喝咖啡,很容易出现肾功能问题。白领每天工作与电脑打交道,长时间坐在电脑旁工作,缺乏运动,长期的加班、熬夜、失眠是最大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肾病容易侵袭的重点人群。提醒工作忙的白领要注意休息,如果出现一些症状如眼睑颜面浮肿、身体乏力、长期贫血、腰痛等,及早就医检查。 2、.乱服药物 药物滥用引起的肾脏损害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约25%的肾衰患者与用肾毒性药物有关. ①如朱砂,是治疗心神不安、失眠、口舌生疮的主要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朱砂是汞的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进入体内的汞,主要分布在肝脏、肾脏,可引起肝肾损害,并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脑组织。过量服用或没有正确服用朱砂,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口中有金属味,口腔粘膜充血,齿龈肿胀,溢血,腹泻,肾脏损害,肌肉震颤,心、肾、肝、小脑等脏器损伤,严重时可因全身极度衰竭死亡。 ②如长期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很容易导致肾小管间质损害。这些药物包括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雷公藤等,还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菌药等,如去痛片、扑热息痛等,容易引起肾损害。 ③非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患者长期服用不合格保健品,会导致药物性肾损害,严重者可诱发尿毒症。 3、暴饮暴食 现代人聚餐机会很多,常会吃下过量的“美味”,摄入的食物最终都会产生废物,尿素及尿素氮等。如吃大量的高蛋白饮食,如大鱼大肉等,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加重肾脏排泄负担。而大量饮酒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这些习惯可引起高血脂等代谢疾病,引发肾脏疾病。 4、憋尿 憋尿是肾脏的“隐形杀手”。经常憋尿,尿液在膀胱里时间长了会繁殖细菌。细菌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一旦反复发作,能引发慢性感染,不易治愈。5、饮食过咸 长期高盐饮食可导致肾脏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大约80%的肾脏病患者,也是高血压患者。而这种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是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其体内钠离子浓度过高。这是因为钠离子可以锁住水,医学上叫“水钠潴留”。因此,肾脏病的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