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类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主题类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主题类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主题类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望月怀远》《商山早行》《秋思》《月夜忆舍弟》《乡愁》《边界望乡》《思乡——致我的兄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自我感悟等方法,明白诗歌大意。

3.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4.感受诗文的魅力,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意品诗韵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情导入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那么,在诗人的眼里,乡愁是什么?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惆怅。

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行又一行浸满离愁别绪的文字中。现在,让我们再次叩开诗歌的大门,用心灵去触摸与感受诗意的故乡。

二、对话《望月怀远》

1.出示课件,教师配乐朗诵

2.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他彻夜难眠,多情的人啊,也怨恨起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不得入眠。月亮啊,你虽然明亮,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送给远方的亲人,只盼在梦中和家人相会,可是这漫漫长夜,如何才能入眠呢/

2.孩子们,指导老师刚才的朗诵,指的是其中的哪首诗吗?

3.出示课件《望月怀远》,自由朗诵这首诗。

4.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5.指生读,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体会?

6.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望月怀远》,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

7.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看看下边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8.学生谈感受。

9.教师总结:怨恨这漫漫的长夜。诗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愁眠,由愁眠而怨长夜,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啊!

三、感悟《商山早行》

1.同样是明月,同样是愁眠,同样的是牵挂,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一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更将离愁别绪的情感写到了极致。

2.课件出示:《商山早行》

3.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4.带着问题读注释部分,诗人此时“人”在哪儿?“心”又在哪儿?

5.教师总结:诗人此时或许正在茅店,或身在旅途中,心啊,却留在了杜陵,留在了家乡,于是,在思乡的夜里,故乡,进入了诗人的梦乡啊!让我们带着这满满的思念,再来读一读《商山早行》

四、触摸现代诗歌

1.同学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都是相通的。《乡愁》,是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让我们读一读这首诗,看一看乡愁在余光中的笔下是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诵读《乡愁》,并思考填空:

乡愁是——

乡愁是——

乡愁是——

乡愁是——

……

你还能继续写下去吗?

乡愁是——

乡愁是——

4.同学们,除了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三首诗歌,还有四首诗歌,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些思乡精品,去聆听诗人内心的声音吧!

5.课件出示其他几首诗歌中的较为经典的句子,学生齐读。

五、深情总结悟经典

孩子们,愁眠、思乡、牵挂,这些情感对你们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李白、杜甫、温庭筠等等,这些伟大的诗人,对你们来说可能还比较遥远,但是,因为文字,我们结识了一位又一位有着离情别意却又能将其浸透于文字中的他们,从此,我们之间不再陌生。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阅读指导课-《品味现代诗歌,感悟诗境之美》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一)

阅读指导课:《品味现代诗歌,感悟诗境之美》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一)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五首现代诗歌,为了让学生对现代诗歌有初步了解,我从现代诗歌的特点着手,让学生品味现代诗歌,感悟诗境之美。借助学校图书馆和网络的丰富资源,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了解诗歌,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2、品味诗韵,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指导,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现代诗歌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 2、提高学生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教法: 举例法 学法: 搜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现代诗歌的特点,写摘记,每人搜集三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一本现代诗集。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古诗文让我们骄傲,让我们自豪。诗词是心的灵动、情的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的象征,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的千古名诗我们耳熟能详。几千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热爱诗歌,诵读诗歌,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 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的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是诗人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的。代表人物有贺敬之、郭小川、艾青、席慕容、闻一多、海子等人。 今天我们就以前学过的《乡愁》这首诗为例,和大家一起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品味现代诗歌,感悟诗境之美。 (视频播放)余光中的《乡愁》

部编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课文是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很鲜明,但是写法迥异,侧重点不同。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侧重人物动作描写,第二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侧重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侧重人物语言、外貌的刻画。因此,这几篇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极好范本。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以三篇课文为研究材料,能通过阅读、抓重点语句品味及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习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捕捉人物特点的方法。 3.继续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三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捕捉人物特点的方法,从而为总结阅读方法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透过人物外在感受人物内心。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通过查、读注释,找资料,了解文章大意。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流传着许多经典名著,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去了解作家笔下的人物,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文中有几个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先从名字上来猜人物特点。从名字上看,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同学们,这些人物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呢?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看看。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们各自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3.学生交流,老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获得对人物的初步感受。通过初步阅读后的交流,让学生在自己的发现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主题班会诗歌朗诵

主题班会诗歌朗诵 :诗歌诗朗诵致母亲主题班会诗歌朗诵___诗朗诵《致母亲》第一篇:致母亲 过去的不再回来,拥有的不曾忘记。 母亲您永远是伟大的。 当我是一株小苗, 您会给我施肥,使我快乐成长; 当我是一亩小田地, 您会给我浇水,滋润我的身体; 当我是一个开心果, 您永远是享受我果实的人。 您的无私奉献,让快乐永远跟我一起成长; 您的无私奉献,让我走正路,积累经验,收获果实; 您的无私奉献,让我长大后踏实做人,助人为乐。 我记得, 哪一天我受伤了,您会给我包扎伤口; 哪一天我跌倒了,您会叫我站起来,教我怎样走路; 哪一天我累了、哭了、厌了,您也将会是守在我身旁给我抚平伤口的人。 我记得, 我的出日,是您的受难日, 然而,我将不会忘记, 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恩情。 主题班会诗歌朗诵___诗朗诵《致母亲》第二篇: 《母爱》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险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主题班会诗歌朗诵___诗朗诵《致母亲》第三篇: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怀感激之情的活是最甜美的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个人最应感恩 它就是--”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面对妈妈深沉的感情聆听妈妈殷切的心愿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学会感激 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 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妈妈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妈妈的爱却是感人肺腑的。 让我们过上幸福的活,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 是所有父母的心愿,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鉴赏第2讲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教学案

第2讲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思想情感现代诗歌阅读成为高考的新宠,而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又是重中之重。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现代诗歌这两类鉴赏题中的得分率普遍较低。因此,一轮复习中,要在答题方向和答题规范方面下功夫。 考法1 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高考对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把握意象的内涵,鉴赏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对现代诗歌而言,如何把握意象从而揣摩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尤为重要。 ?熟知类题通法 解答意象鉴赏题“3环节” 1.抓关键词语 对现代诗歌内涵的理解,需要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反复揣摩,弄清表层意思。 2.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结合作者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内涵。 3.关注思考层次 现代诗歌意象鉴赏题一般答题思路:表层属性+深层内涵。作答时,要特别注意这一思维模式。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树 郑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 我的眼睛遇见它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在它的注视下细水慢慢流去 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 而它永远那样祈祷,沉思 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注】选自诗人诗集《金黄的稻束》,本诗集所收诗歌写于1942—1947年。 “树”这个意象有何含义?(4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 题干中有“意象”“含义”等字样,是考查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树”既是诗歌的题目,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 第二步:依环节,找对应 [答案] “树”是自然物象,但郑敏通过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树的宁静,这两

(部编版)三上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5-8单元

三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单元概述】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留心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4 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 精读课文活生生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学生学习留心观察,目的是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阅读教学”为重点,通过“以文带文、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20篇文章的学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类型,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单元,是专门指向习作的,在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宜做过多要求,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习作例文不能当作精读课文或略读课文教,主要是供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 第二,要将单元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在教学本单元之初,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单元只有一个学习任务,即写一篇习作,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完成此次习作学习任务服务。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及留心观察的好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提供的样例,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再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题自主学习两篇例文,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不强调对例文的整体感知,不是从例文篇章的角度借鉴、仿写。 第三,本单元精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粗知大意即可,不需要逐字逐词地理解。一般可以在每课初读课文后,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指导书写。 第四,要提前安排好观察活动,为习作积累素材。要明确可观察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人、事、景、物的例子。布置的观察任务要清晰,让学生清楚知道观察的要求。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将本单元的学习收获运用于自己的观察中,明白观察积累的素材,是为本次单元习作做好准备工作。 【教学内容】 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主”教材第五单元4篇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 2. 《新主题阅读》文章5篇:《翠鸟》、《花花妈妈》、《大自然的口哨》、《山茶花》、《柿子树》。 3. 《你读我诵》文章11篇:《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衔鱼翠鸟》《有鸟二十章(节选)》《雪地上的麻雀》《花影》《割草归来》《蒲公英》《青青的草地(节选)》《鸽子》《巷尾的猫》《杨梅(节选)》《荔枝(节选)》。【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理清文章内容。 “两翼”目标: 1. 阅读《新主题阅读》5篇,《你读我诵》11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歌。 2. 在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其间,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提供一些试写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最后,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 第五单元学习目标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主题阅读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型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专题,编排了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它们都是关于春天的诗歌、童话和故事。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引导和激励学生们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学习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 2.初读本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了解文章中春天的特点,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一篇课文中春天的特点,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春天里的发现”。 2.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感悟文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单元主题 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下面请大家读一读单元导语,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要学习什么?

并板书单元主题。 二.快速浏览,整体把握 让我们带着这一主题,翻翻第一单元,看看这一单元有哪些课文?(板书) 三.引导逐篇读文,初知文章内容 1.《找春天》 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孩子们发现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并用一个词说说春天给你的印象。 学习方法:自读——思考——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板书 2.《草》《宿新市徐公店》 阅读要求:男女生赛读两首古诗,想一想诗中写了春天的什么?说说诗中的春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学习方法:男女生赛读——思考——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板书 3.《笋芽儿》 阅读要求: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想想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说说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习方法:指名读——思考——交流——展示生板书 4.《小鹿的玫瑰花》 阅读要求:两人小组共同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习方法:合作读——思考——交流——展示 5.简要了解语文园地一 四.及时反馈,回归主题 看板书总结。再现主题《春天里的发现》。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 课题景物感想《找春天》小草、野花、树木、小溪万物复苏、春暖花

励志主题班会教案

初一(1)班励志主题班会主持人:xxx xxx 地点:初一(1)班教室 第一环节开场白 全班诗歌朗诵 (完毕后,大家回座位,主持人上台) 合: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女:在我们同学朗朗的诵声中拉开了我们“有梦想才会有远方”主题班会的序幕。 男:梦想是个诱人的字眼。 女:梦想是灯塔,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 ( 男:是啊!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鱼儿没有水一样。女:嗯,我记得。罗勃朗宁曾在他的《索尔》中说过:人类的伟大不在于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男:是啊!其实,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女:但是,我们不能退缩,不能做一个逃兵,我们要勇往直前,勇敢的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环节二:走进梦想 男:相信大家在刚刚的朗诵中都有一定的感触。那么,我现在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每个小组的组长结合梦想给自己小组取个名字并说 说他的含义。

(讨论完后) (仅供参考) A:我们的组名是第二双翅膀。伴随着我们的出生,我们就拥有了一双会朝着未来人生飞翔的翅膀。当你在追逐未来感到疲惫时,遇到困难消沉时,梦想就会像一双强有力的翅膀,激励我们迎难而上,引领我们展翅翱翔! % B:我们小组叫perfect beginning,我们都是怀揣着梦想到甘李,或许有的不能在短时间,但代表着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期盼。人人都是上帝的杰作,We hope to not to only have perfect beginning but also a perf ect ending. C:我们组的名字叫“梦之船”,我们组的每个同学都像一艘船,在人生的大海中遨游,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但是只要我们只要掌握好我们人生的船舵就一定能到达属于自己的梦想彼岸。 D:我们小组的名字叫“追梦”。追梦,顾名思义就是要追求我们自己的梦想,我们都是踌躇满志的少年,心中怀着无尽的梦想。我们有活力,有能力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因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女:原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怀着自己美好的梦想。我相信大家只要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行动,就一定会成功的!那么现在我这里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哪些有关于名人成就于梦想的故事。我们请几个同学为我们讲讲吧。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现代诗歌二首也许教案长春版202012051117

《也许》 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北浠水县,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不久其妻和女儿立瑛即患重病。他匆匆赶回,女儿却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爱女的早夭对诗人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诗人没有号啕恸哭,而是将探深的悲痛埋进诗里去了。小孩得病,昼啼夜哭,哭累了便昏然睡去,这是常有的现象。而这里的情况是,诗人明明知道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却偏偏假想她是“哭得太累”的缘故,又要睡一睡了。后面的诗句全都由此引出,整首诗的框架也就建构在哭累要睡这一点上,以下所谓的“叫夜鹰不要咳嗽”等句,均由“睡”字面而来。所以,这“睡”字,可以说是全诗的血脉,自亡而下,—贯到底,使全诗的题意显得十分清楚,这是诗人对爱女的安慰之词,同时也浸透着诗人的爱抚之情。 正因为这“睡”字中暗藏和饱含着诗人对死者的安慰和爱抚,诗人特意为女儿制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美好的环境。在第—节中连用了三个“不要”,第二节中连用两个“不许”,第三节中连用两个“也许”,第四节中连用两个“让”字。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女儿能够安然长眠,也都与诗人的爱抚之情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 其实,安葬好爱女之后,诗人未必听到夜鹰咳嗽,青蛙号叫,蝙蝠夜飞。这都是诗人想象之词。但这—连串的想象却非常重要。因为该诗副题虽标为“葬歌”,却没有直接写坟墓,而是通过小草、青松、闪光、清风等自然景物,以及夜鹰、青蛙、蝙蝠、蚯蚓等自然界小动物,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爱女的所葬之地,渲染和烘托出了墓地四周幽静的环境气氛。 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反映和折射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因为当时正是军阀割据,内战频仍的时代,政治、社会极其昏暗腐败,诗人对此十分愤慨,感到女儿虽然去世太早,但既然离开这个浑浊的人世,日夜与夜鹰、蝙蝠等为伴倒也罢了,在松荫庇护下安睡,听“蚯蚓翻泥”、听小草的“根须吸水”,也乐得清静,总比听那人世的咒骂声要美妙一些。这虽然只是诗人一时的自我宽慰。但也可以见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同时也反衬了爱女心灵的纯洁无瑕。 末节连用“我让你睡”,不仅是为了音乐美和建筑美(每行保持相同的字数和顿数),也表达了作者的切切之情。重复叮咛,也有依依不舍之意。结尾“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点明了这是葬歌,用“轻轻”、“缓缓”等词,与全诗哀婉之情,惜

一年级诵读学传主题班会

一年级诵读学传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结合班级“古诗诵读”特色活动,使学生在古诗的海洋中,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检测班级的古诗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二、活动过程 开场:(主持人上场) 甲: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乙: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甲:很多传世佳作源远流长, 乙: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诵读优秀诗文, 乙:吸收民族文化, 甲:发展创新智慧, 乙:陶冶情操。 甲: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 乙: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 甲: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世界, 乙:去感受诗人们质朴、真切的情思。

甲:“走进经典”——古诗诵读主题班会 合:现在开始。 第一章祖国颂 甲:我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请欣赏组诗——“祖国颂” 学生1:我来赞美大草原的美景。——《敕勒歌》 学生2:你知道鹳雀楼吗?它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登鹳雀楼》 学生3:江西的庐山更为壮观。——《望庐山瀑布》 乙:亲情、友情、思乡情,自古被多少人传颂着,接下来请欣赏组诗——“感情颂”学生4:我来说说思乡情——《静夜思》 学生5:我来赞美手足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6:我来歌颂母爱——《游子吟》 学生7:我来赞美友情?——《赠汪伦》 甲: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乙:看,柳树发芽了; 甲:听,小燕子在叽叽喳喳地唱歌。 合:“一年之计在春”,让我们赞美春天吧! 学生8:我来夸夸春天的柳树!——《咏柳》 学生9:我还想夸夸美丽的春天。——《春晓》 学生10:我还想夸夸美丽的——《绝句一》 学生11:我还想夸夸美丽的——《咏鹅》 学生12:我还想夸夸美丽的——《古朗月行》 学生13:我还想夸夸美丽的——《梅花》

现代诗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诗两首 第6课《》(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课题:《现代诗两首》一、教学目标(三维):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2.体会诗人的情感。3.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长城谣》(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 3.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4.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5.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

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灵活机动: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第二课时《一片槐树叶》一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纪弦(略)三赏析诗歌1听录音,2整体感知诗歌3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6、展望未来,无限畅想 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 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关于主题单元的设计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设计很不理解,他们只教主体课文,把“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当成练习,对字

词部分还做一做,对拓展阅读、语文活动,有时间就做,时间一紧就不做,考试内容也只限于主体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也就是说,他们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没有真正进入课改。 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 北师版在开放单元中,没有主体课文,主题单元就是由“语文天地”构成。如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地名”。 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主体课文提供两篇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两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 每篇课文后面有两个思考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两个方面。 “语文天地”则是从语文活动的角度设计的,更突出新课标强调的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 “语文天地”在各学段的栏目有所变化,但主要内容没有变,它是从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方面对主体课文内容的拓展、丰富,对前后知识的联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对思维发展的训练,对口语交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3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备课教师: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为三年级上册的第三个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中外童话。这些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动物、植物等童话人物奇妙的经历,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去年的树》中鸟儿有着和人一样的真挚情感,历经周折,信守承诺唱歌给老朋友树听;《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不断产生愿望,恰巧不断地实现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青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因为小小的奶渣,有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以及“尝试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阅读教学”为重点,通过“以文带文、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23篇文章的学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次专门安排童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4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比如,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体会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木地板的生命历程:画出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并复述故事;了解围绕一块奶酪展开的故事。“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童话的基本特点,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以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从读童话到写童话,教材编排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也为三年级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降低了难度。“试着”明确本次习作旨在激发学生写童话的兴趣,未对写作质量提出过高的要求。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走进更加广阔的童话世界,养成课外持续阅读童话的习惯。【教学内容】 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主”教材第三单元4篇课文:《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 2. 《新主题阅读》文章8篇:《白蝴蝶》、《一只小鸟》、《一只喜欢流浪的碗》、《等信》、《熊猫村长的责任》、《谁的本领大》、《丑小鸭》、《猫和老鼠合伙》。 3. 《你读我诵》文章11篇:《小树谣》、《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节选)》、《友谊的新绿》、《那一定很好玩》、《早晨我的心动了》、《旅游》、《增广贤文(节选)》、《谚语(一)》、《一只蚂蚁在我的脚边爬行》、《谚语(二)》、《成语(四)》。 【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理清文章内容。 “两翼”目标: 1. 阅读《新主题阅读》8篇,《你读我诵》11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歌。 2. 在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综合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又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并结合快乐读书吧适时推荐课外阅读,把握好其价值取向。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在课内外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

主题类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主题类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望月怀远》《商山早行》《秋思》《月夜忆舍弟》《乡愁》《边界望乡》《思乡——致我的兄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自我感悟等方法,明白诗歌大意。 3.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4.感受诗文的魅力,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意品诗韵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情导入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那么,在诗人的眼里,乡愁是什么?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惆怅。 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行又一行浸满离愁别绪的文字中。现在,让我们再次叩开诗歌的大门,用心灵去触摸与感受诗意的故乡。 二、对话《望月怀远》 1.出示课件,教师配乐朗诵 2.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他彻夜难眠,多情的人啊,也怨恨起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不得入眠。月亮啊,你虽然明亮,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送给远方的亲人,只盼在梦中和家人相会,可是这漫漫长夜,如何才能入眠呢/ 2.孩子们,指导老师刚才的朗诵,指的是其中的哪首诗吗? 3.出示课件《望月怀远》,自由朗诵这首诗。

4.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5.指生读,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体会? 6.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望月怀远》,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 7.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看看下边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8.学生谈感受。 9.教师总结:怨恨这漫漫的长夜。诗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愁眠,由愁眠而怨长夜,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啊! 三、感悟《商山早行》 1.同样是明月,同样是愁眠,同样的是牵挂,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一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更将离愁别绪的情感写到了极致。 2.课件出示:《商山早行》 3.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4.带着问题读注释部分,诗人此时“人”在哪儿?“心”又在哪儿? 5.教师总结:诗人此时或许正在茅店,或身在旅途中,心啊,却留在了杜陵,留在了家乡,于是,在思乡的夜里,故乡,进入了诗人的梦乡啊!让我们带着这满满的思念,再来读一读《商山早行》 四、触摸现代诗歌 1.同学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都是相通的。《乡愁》,是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让我们读一读这首诗,看一看乡愁在余光中的笔下是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诵读《乡愁》,并思考填空: 乡愁是—— 乡愁是—— 乡愁是——

诗歌朗诵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诗歌朗诵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诗歌朗诵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朗诵主题班会教案1 “中秋诗歌朗诵”主题班会设计 【时间】:2010年9月20日【地点】:五峰中学多媒体教室 【与会人员】: 八1班全体同学 【主持人】:李哲桢 一、活动设想: 学校周计划中要求以诗歌朗诵为主题,但不拘泥于此,形式多样可自行组织。所以,此次活动加入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竞赛\音乐欣赏、图片欣赏、视频等,内容较丰富,可以拓展学生视野。 二、活动目标: 1、中秋即将来临,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培

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朗诵,是同学们能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增强自信心,提高朗诵能力。 3、查阅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习俗等,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民族精神。 三、活动准备 1.精美课件 2.学生报名(朗诵的诗歌名、配乐等) 3.查资料知道有关中秋的风俗或故事 4.确定主持人(我)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配乐(琵琶语)) 时光的车轮年过一道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 皎洁的月光传达的是一种真切的思念,向往中秋的团聚。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团圆幸福的渴望,感受古圣先贤的中秋情怀,体验诗歌中月的美丽,情的芬芳。让我们真心祈祷,祈祷大家明天会更好,真心祝福,预祝大家中秋快乐。

八一班“中秋诗歌朗诵会”正式开始。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已经成为表达美满、和谐、团圆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内容。此时此刻,就让我们随着美妙的旋律走进诗的海洋。 (二)、诗歌朗诵 《水调歌头》(苏轼-----陈占仓) 《月下独酌》(李白------王世录)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王国军) 《中秋 》(李朴------陈文集) 古诗词总是含蓄蕴藉,诗人在短短的四行八句里包含着事物意象也寄托着自己的感情,使人读来短小精悍意蕴不尽。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现代诗,感受与众不同的情感。这首诗为著名诗人余光中所作: 《思 乡》(余光中---雷占莲) 请同学们评价,并选出优胜者。 (三)、说一说(多媒体展示)

现代诗歌阅读教案(九年级选修)

现代诗歌阅读(一) [方法索引] 1、从意象入手进入意境 2、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关键诗句(抒情句、哲理句、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3、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入情入境分析 4、分析具体意象可能存在的象征意义 [分步解析] 1、感知主题: 对曾卓《我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诗歌前后照应,"年轻的时候"与"而今","偶尔回头"与"有时回头"相照应。 b、"远在异国的港口"和"烟雾中的故乡"分别是诗人年轻时对年老时、年老时对年轻时的两种感受和认识。 c、诗人把人生比作一段远洋航程,在寥寥数语中,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体念。 d、这首诗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飘泊在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 分析:这首诗从两个阶段展示人生体验,一个是年轻的时候,一个是年老的时候,而这两种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2、把握意象: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渴望火的到来,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准确解读诗歌,就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不是"煤"的意象特征。 3、体味意境: 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主题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探求未知无畏无私 【单元目标】 1.探险是人类的一种探求未知的伟大精神,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体验这种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伟大价值。 2.浏览是随着阅读量的扩大而必然出现的一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尝试并逐渐学会运用这种阅读方法,以利于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和阅读视野。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设计解读】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包括了探险和科幻两部分内容。传记文学《伟大的悲剧》科威特等人为探险事业而牺牲的事迹读来震撼人心。传记文学《太空一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令人敬仰。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以大胆的科学幻想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来塑造热爱生活、大义大勇的地航员,人性的光辉和魅力冲击读者心灵。笔记小说《河中石兽》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才是检验真理的正确标准。本单元的课文国内外兼具,让学生体验人类与生俱来的永不停息的伟大探险精神,让学生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胆的质疑精神,从而激励学生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本单元大部分课文篇幅较长,适宜进行浏览训练。每篇文章“浏览”训练皆有法可依,或抓时间、地点、事件等重要信息,兼留意每段首句,或借助各部分小标题,或带上问题去一目十行,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本单元主题教学第一课时可采取整体集中训练 “浏览”方法的方式,多篇“横向”关联教学,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而非零碎感知。本单元在训练“浏览”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学生精读科学探险者探求未知领域的可贵精神。本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我们大胆尝试横向对比不同作品塑造的人物精神品质,同中求异,再顺势探究科学的思辨、质疑精神,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 囿于课时关系,本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教师可依据个人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裁剪取舍。本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教学设计还存在商榷之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及时指正,共商优化解决之道。 热血探险荡气回肠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海口市龙华区教研室林惠萍 【设计解说】 本节课是该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一课时,立足于通览全篇,了解大意,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我们每天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我们真切感受到,有些人的语言精炼得当,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有些人的语言机智巧妙,帮助自己或他人摆脱困境;有些人的语言幽默风趣,活跃气氛充实生活;有些人的语言生动优美,让人听了身心愉悦……反之则不然,可见,语言是有艺术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语言的艺术。(完成板书) 二、主题回顾 1、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文章,他们分别是:(课件出示课内四篇文章的题目,学生读文章题目)这四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四个故事,还认识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尤其让我们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你们能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吗?(根据学生的回顾,教师适机板书“风趣幽默”“巧妙反驳”“打动人心”“简明扼要”。 2、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感受语言的艺术。(老师出示树干,上面书写“语言的艺术”几个字。 3、这棵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我们今天交流的主题“语言的艺术”,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里面的人物的语言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谁来概括一下什么样的语言具有艺术魅力? 《杨氏之子》——风趣幽默《晏子使楚》——巧妙反驳 《半截蜡烛》——打动人心《打电话》——简明扼要 三、阅读概览

现代诗歌的语文教学教案

现代诗歌的语文教学教案 把一件事情、一种情绪表达清楚可能着墨很多,对于一个高中生应该说是较为容易的,但是若想“言少而意全”却不那么容易了。 诗歌便是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它可以用很精简的几句话表达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以前曾经学过一些现代诗歌,告诉了大家鉴赏诗歌的方法,还有人记得吗? 幻灯:音乐、绘画、建筑;内容;主题;其他 那么,作为欣赏者的我们该从何入手去了解,把握主题,领会其情感 幻灯:意象、意境 何为意象?什么又是意境呢? 1、意象:“意中之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2、意境: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动态画面,通过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通过语言刻画一个个典型意象、以及意境,我们就可以进入诗歌,用心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了吗? 回忆一下曾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通读一遍整体感觉如何?有哪些意象?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只为写树而写树吗?象征含义为何?……

通过复习《致橡树》,我们知道了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就是抓住了意象、意境来帮助大家进入诗人的思想领域与其产生共鸣的,而且还知道了一首诗可能有很多意象,但总有一两个是核心,是比较重要的,其他则是陪衬,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至于这幅画是怎样的?——它不像实在的影视作品、清晰的摄影照片,我们只可看;诗歌通过文字所表现的意象、意境却可加以自身的创造,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经历各异,自然感受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也会随其成长而有不同的领悟。这便是所谓“诗有百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当然,也不是毫无边际的胡乱揣摩,只要围绕其核心即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刚刚我们复习了《致橡树》,下面检验一下你掌握的情况,先来点简单的,咱们循序渐进。 幻灯:《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幻灯:《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就是鉴赏诗歌的重要一个环节——把握其主题、情感,即意境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诗,戴望舒的《雨巷》,注音、朗读。如果说刚刚时牛刀小试,那么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