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实验一工艺装备认识与分析(机床、刀具认识)

(现场教学一)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的编制方法。

2、了解部分典型机床的工艺范围、总体部局、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性能。

3、了解各种常用的金属切削刀具。

4、了解机床专用夹具的用途、组成及一些典型零部件。

二、内容

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

机床主要是按加工性质和所使用的刀具进行分类,目前我国将机床分为12大类:

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特种加工机床、切断机床及其他机床。

按照万能程度、机床又可分为:通用机床(万能机床)、专门化机床(专能机床)、专用机床。

按照加工精度不同,在同一种机床中分为普通精度、,精密和高精度三种精度等级。

机床按照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分为手动、机动、半自动和自动的机床。

按照机床重量的不同,分为仪表机床、中型机床(一般机床)大型机床和重型机床、超重型机床。

按照机床主要器件的数目,分为单轴、多轴、单刀,多刀机床等。

上述几种分类方法,是由于分类的目的和依据不同而提出来的。通常,机床是按照加工方式(如车、钻、铣、刨、磨等)及某些辅助特征来进行分类的。2、常用金属切削刀具

(1)车刀

车刀是金属切削加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刀具,它可以用来加工外园、内孔、端面,螺纹,也可以用于切槽和切断等。

车刀按照用途不同可分为外园车刀、端面车刀、切断刀及螺纹车刀、成型车刀等。

车刀在结构上可分为整体车刀、焊接车刀、机夹重磨式和机夹可转位车刀。成形车刀按结构和形状分有:平体成型车刀、棱体成形车刀、圆体成形车刀,按进刀方式可分为径向成形车刀和切向成形车刀。

(2)孔加工刀具

麻花钻、扩孔钻、铰刀、镗刀、中心钻、深孔钻等。

(3)铣刀

铣刀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分有,园柱铣刀、端铣刀、盘形铣刀(槽铣刀、两面刃铣刀、三面刃铣刀和错齿三面刃铣刀)、锯片铣刀、立铣刀、角度铣刀、键槽铣刀、成形铣刀。

(4)拉刀

由于拉削加工方法应用广泛,拉刀的种类也很多。

按加工工件表面的不同,可分为内拉刀和外拉刀两类,内拉刀是用于加工工件内表面的。常见的有园孔拉刀,键槽拉刀、花键拉刀等。加工外表面的拉刀,则称为外拉刀、如平面拉刀,成形表面拉刀及齿轮拉刀等。

在分析拉刀时,注意拉刀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切削部分的拉削方式(拉削图形)

a、分层拉削方式:成形式(同廓)和渐成式;

b、分块拉削方式:分组式、轮切式:

c、综合式拉削。并进一步比较拉刀上相应的齿形。

(5)齿轮刀具

成形法齿轮刀具:盘形齿轮铣刀、指形齿轮铣刀(模数铣刀)展成法齿轮刀具:齿轮滚刀、插齿刀、剃齿刀。

(6)磨料和磨具

砂轮的特性主要由磨科、粒度、结合剂,硬度、组织及形状尺寸等因素决定。注意砂轮端面上的标志与砂轮形貌的对应。

了解各种金属切削刀具的同时,应能分清刀体材料和切削部分的材料。(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材抖及立方氮化硼等)。

3、以CK6136车床为例,了解其工艺范围,布局与组成,传动原理。

以XK7732为例,了解数控机床依靠控制元件实现程序加工。

以CK6136为例,了解自动化加工设备中刀只的管理、刀具的识别选刀方式及换刀过程。

三、实验报告

1、记录本次实验所见的机床型号、工艺范围。

2、记录本次实验所见的各种刀具名称和用途。

3、记录本次实验所见的各种机床夹具典型部件。

实验二普通车床结构剖析(现场教学二)

一、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机床的用途,总体布局,以及机床的主要技术性能;

2、对照机床传动系统图,分析机床的传动路线;

3、了解和分析机床主要零部仆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的内容

1、由指导人结合现场(以CA6140为例)介绍机床的用途、布局、各操作手柄的作用及其操作方法。然后开车、空载运转表演,以观察机床各部件的运动。

2、揭开主轴箱盖,根据机床传动系统图和主轴箱展开图,看清各档传动路线及传动件的构造。

(1)看懂标脾符号的意义,明确主轴箱各操纵手柄的作用.

(2)了解主传动系统的传动路线,主轴的正转、反转、高速、低速是如何调整实现的.

(3)结合现教图了解摩擦离合器的结构原理及其调整操纵情况.

(4)操纵II-III轴上两个滑移齿轮移动,操纵IV轴上的两个滑移齿轮及Ⅵ轴上的一个滑移齿轮,注意他们的动作过程和啮合位置.

(5)结合现教图观察主轴前轴承、中轴承、后轴承,轴上齿轮离合器的构造,了解前后轴承的作用及调整方法.

(6)观察卸荷皮带轮的结构.

(7)了解主轴梢的润滑系统及各传动件的润滑油流经路径.

3、挂轮架

了解挂轮架的构造、用途和调整方法。

4、进给箱

结合进给箱展开图及传动系统图,观察基本组、增倍组操纵机构,螺纹种类移换机构,以及光杠、丝杠传动的操纵机构.

5、溜板箱

纵向、横向的机动进给及快速移动的操纵机构,丝杠、光杠进给的互锁机构、对开螺母机构.结合现教图了解超越离合器及过载保险装置。

6、刀架

刀架总体是由床鞍,横刀架、转盘、小刀架及方刀架五部组成.结合这些部件的结构和装配图分析其工作原理.

7、尾架

观察尾架的构造,尾架套间的夹紧方法.尾架套简与机床土轴中心线同轴度的调整方法.

8、床身

了解床身的整体结构,床身导轨分几组?各组的作用是什么?

三、思考题

1、卸载皮带轮是如何使皮带的拉力不传给轴而传给箱体?带轮的扭矩又是怎

样传给轴的?用简图说明之.

2、摩擦片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控制摩擦离合器,完成主轴正、反转,通过什么环节以保持离合器的自锁?

3、超越离合器、安全离合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实验三车刀角度的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掌握确定刀具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刀

具的标注角度;

2、了解万能量角器和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万能量角器和车刀量角

台测量车刀的标准角度;

3、绘制车刀标准角度图,并标出测量得到的各标注角度数值。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试件

车刀、万能量角器和车刀量角台

三、测量原理

车刀标注角度可以用角度样板、万能量角器、重力量角器以及各种车刀量角台等进行测量。其测量基本原理是:按照车刀标注角度的定义,在刀刃的选定点,用量角器的尺面或量角台的指针平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把要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量角器和量角台的结构

1、万能量角器

结构如图,直角尺8或直尺12根据需要,用定位螺钉5或11,卡块6或9、制动螺钉7或10装在尺座4上,松开制动螺钉7或10,直角尺8或直尺12调整到适当位置时,再用制动螺钉7或10将其锁紧。测量角度时,松开制动头3,尺体1连同连同基尺13可以沿尺座4上的半圆形滑轨转动,把基尺13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然后将制动头3锁紧,从游标尺2的刻座线上,便可以读山所要测量的角度数值。

2、车刀量角台

车刀量角台是测量车刀标注角度的专用量角仪,它有很多种型式,其中即能测量车刀主剖面参考系的基本角度,又能测量车刀法剖面参考系的基本角度的一种车刀量角台,如图1-2所示。

圆形底盘2的周边,刻有从o o起向顺、逆时针两个方向各100o的刻度,其上的工作台5可以绕小轴7转动,转动的角度,由固连于工作台5上的工作台指针6指示出来.工作台5上的定位块4和导条3固定在一起,能在工作台5的滑槽内平行滑动。

立柱20固定安装在底盘2上,它是一根矩形螺纹丝杠,旋转丝杠上的大螺帽19,可以使滑体13沿立柱(丝杠)20的键槽上、下滑动.滑体13上用小螺钉16固定装上一个小刻度盘15,在小刻度盘15的外面,用旋钮17将弯扳18的一端锁紧住滑体13上.当松开旋钮17时,弯板18以旋钮17为轴,可以向顺、逆时针两个方向转动,其转动的角度用固连于弯扳18上的小指针14

在小刻度盘15上指示出来.

在弯扳18的另一端,用两个螺钉11固定装上一个扇形大刻度盘12,其上用特制的螺钉轴8装上一个大指针9.大指针9可以绕螺钉轴8向顺、逆时针两个方向转动,并在大刻度盘12上指示出转动的角度.两个销轴10可以限制大指针9的极限位置。

当工作台指针6、大指针9和小指针14都处在o·时,大指针9的前面a和侧面b垂直于工作台5的平面,而大指针g的底面c平行于工作台5的平面.测量车刀角度时,就是根据被测角度的需要,转动工作台5,同时调整放在工作台5上的车刀位置,再旋转大螺帽19,使滑体13带动大指针9上升或下降而处于适当的位置,然后用大指针9的前面a(或侧面b、或底面c),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从大刻度盘12上读出大指针9指示的被测角度数值。

(二)测量车刀标注角度的方法

1、用万能量角器测量车刀标注角度

(1)主偏角Kr的测量

将万能量角器装成如图1-3所示的样子

贴合在直尺(或换成直角尺)的尺面上,让基尺和主刀刃在基面上的投影相平行游标尺零线所指示的角度数值,就是主偏角Kr的数值.

(2)副偏角K r'的测量

测完主偏角Kr之后,保持车刀和直尺的相对位置,让基尺和副刀刃装表面上的投影相平行,则游标尺零线所指示的角度数值,就是副偏角k r'的数值(见图1-4).

(3)刃倾角

λ的测量

s

将万能量角器装成如图1-5所示的样子,把车刀底面紧密地贴合在直尺尺面上,调整车刀的位置,使基尺处桠切削平面(Ps)内,并和主刀刃紧密贴合;则游标尺零线所指示的角度数值,就是刃倾角

λ的数值。

s

(4)前角

γ的测量

o

将万能量角器装成如图1-6所示的样子,把车刀底面紧密地贴合在直尺尺面上,调整车刀的位置,使基尺处在主剖面(Po)内,并通过主刀刃上的选定点和前刀面紧密贴合,则游标尺零线所指示的角度数值,就是主剖面前角

γ的

o

数值。

(5)后角a。的测量

将万能量角器装成如图1-7所示的样子,把车刀底面紧密地贴合在直角尺(或换成直尺)的尺面上,调整车刀的位置,使基尺处在主剖面(P。)内,并通过主刀刃上的选定点,和后刀面紧密贴合,则游标尺零线所指示的角度,就是主剖面后角a。的数值。用万能量角器测量车刀标注角度,其角度数值的精确度可以达到分,但由于基尺,直角尺和直尺的尺面较窄,定位不准,再加上是用眼睛观察来判断尺面是否在基面、切削平面和主削面内,因此可能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2、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标注角度

(1)校准车刀量角台的原始位置

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标注角度之前,必须先把车刀量角台的大指针、小指针和工作台指针全部调整到零位,然后把车刀按图1-8所示平放在工作台上,我们称这种状态下的车刀量角台位置为测量车刀标注角度的原始位置。(2)主偏角Kr的测量

从图1-8所示的原始位置起,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工作台(工作台平面相当于P 。),让主刀刃和大指针前面a 紧密贴合,如图1-9所示,则工作台指针在底盘上所指示的刻度数值,就是主偏角kr 的数值。

(3)刃倾角s λ的测量

测完主偏角Kr 之后,使大指针底面c 和主刀刃紧密贴合(大指针前面a 相当于Ps ,如图1-10所示,则大指针在大刻度盘上所指示的刻度数值,就是刃倾角s λ的数值.指针在0 o 左边为+s λ,指针在0 o 右边为s λ。

(4)副偏角k r '的测量

参照测量主偏角Kr 的方法,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工作台,使副刀刃和大指针前面a 紧密贴合,如图1—17所示,则工作台指针在底盘上所指示的刻度数值,就是副偏角k r '的数值。

(5)前角o γ的测量

前角o γ的测量,必须在测量完主偏角Kr 的数值之后才能进行。从图1—8所

示的原始位置起,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工作台,使工作台指针

指到底盘上r ψ=900r k - ,的刻度数值处(或者从图1—9所示测完主偏角Kr 的

位置起,按逆时针方向使工作台转动90o ),这时,主刀刃在基面上的投影恰好垂直于大指针前面a(相当于Po),然后让大指针底面c 落在通过主刀刃上选定点的前刀面上(紧密贴合),如图1—12所示,则大指针在大刻度盘上所指示的刻度数值,就是主剖面前角o γ的数值。指针在0o 右边时为+o γ,指针在0o 左

边时为-o γ。

(6)后角a 。的测量

在测完前角o γ之后,向右平行移动车刀(这时定位块可能要移到车刀的左边,

但仍要保证车刀侧面与定位块侧面靠紧),使大指针侧面b 和通过主刀刃上选定点的后刀面紧密贴合,如图1-13所示,则大指针在大刻度盘上所指示的刻度数值,就是主剖面后角a 。的数值。指针在0o 左边为+ a 。,指针在0o 右边

为-a 。

(7)法剖面前角n γ利后角n α的测量

测量车刀法剖面的前角n γ和后角n α,必须在测量完主偏角Kr ,刃倾角s λ之后

才能进行。将滑体(连同小刻度盘和小指针)和弯板(连同大刻度盘和大指针)上升到适当位置,使弯板转动一个刃倾角s λ的数值,这个s λ数值由固连于弯板上

的小指针在小刻度盘上指示出来(逆时针方向转动为s λ,顺时针方向转动为—

s λ),如图1—14所示,然后再按如前所述测量主剖面前角o γ和后角a 。的方法

(参照图1-12和图1-13),便可测量出车刀法剖面前角n γ和后角n α的数值。

五、实验报告内容

(一)实验用量仪和工具

(二)实验记录

主剖面参考系的基本角度(单位:度)

(三)绘制车刀标注角度图

(四)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五、思考题

1、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主剖面前角o γ和后角o α时,为什么要让工作台从原

始位置起,逆时针方向旋转r ψ=900r k -的角度?

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测量车刀法剖面前角n γ和后角n α?为什么用车刀量角台

测量车刀法剖面前角n γ和后角n α时,小指针(即弯板)要旋转一个刃倾角s λ的数值?

3、参照测量车刀主剖面前角o γ和后角o α的方法,怎样利用车刀量角台测量出

车刀副刀刃上的副前角o γ',和副后角o α',?为什么车刀工作图上不标注副前角

o γ'?

4、怎样利用车刀量角台测量出车刀切削深度(进给)方向剖面的前角p γ(f γ)和后角p α(f α)?标注出p γ(f γ)和后角p α(f α)有什么用处?

5、切断车刀有几条刀刃?哪条是主刀刃?哪条是副刀刃?应如何利用车刀量角台测量切断车刀的主偏角r k ,和副偏角r k '?

6、45o 弯头车刀在车外圆和车端面时,其主、副刀刃和主、副偏角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7、在实际切削加工中,由于刀具安装位置和进给运动的影响,形成刀具的工作角度,请分析以下情况,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位置是如何改变的。

(1)车刀(镗刀)安装时,刀尖高于工件轴线。

(2)车刀(镗刀)安装时刀尖低于工件轴线。

(3)车刀安装偏斜。

(4)纵向进给运动对工作角度的影响。

(5)横向进给运动对工作角度的影响。

实验四 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一批试件,按顺序测量其尺寸。

1、绘制实际分布图。

2、计算平均尺寸X 及均方根偏差σ,绘制理论分布曲线。

3、绘制X —R 质量控制图。

4、确定本工序的工序能力及工序能力系数P C 。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和了解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

1、掌握样本数据的取得利处理方法,能绘制实际分布图、理论分布图及点图。

2、判断加工误差的性质,确定工序能力及其等级.

3、培养对加工误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试件

1、测量仪器±0.001mm 比较仪。

2、量具:0—25mm 千分尺,块规一组。

3、试件:100—200个,园柱形工件,材料45钢。

三、实验原理

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随机误差利系统误差的影响,使一批工件加工后的尺寸各不相同,通过测量一批工件的尺寸,可画出该批工件的实际分布图,可判断加工误差的性质。如果通过评定确认样本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就可以认为工艺过程中变值系统性误差很小(或不显著),引起被加工工件质量分散的原因主要是由随机误差引起,这时可进一步分析有无常值系统性误差存在。如果评定结果表明样本不服从正态分布,就要进一步分析是哪种变值系统性误差在显著地影响着工艺过程。实践证明:在机械加工中,若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无变值系统性误差(或有而不显著);

2、各随机性误差是相互独立的;

3、在各随机性误差中没有一个是起主导作用的;

则工件的误差就服从正态分布。

在研究加工误差问题时,常常应用数理统计学中一些“理论分布曲线”来近似地代替实际分布曲线。其中应用最广的便是正态分布曲线(或称高斯曲线)。其概率密度函数的方程为:

(

)22(x x)y x x 0)2σσ??-=--∞<<∞>???

?(, i x —工件尺寸;X —工件平均尺寸 X =1

1n

i i X n =∑;

σ—均方根偏差

σ=

σ的大小反映了机床加工精度的高低,正态分布的分散范围为X±3σ,X的大小反映了机床调整位置的不同。

工序能力就是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通常用6σ来表示,工序能力系数就是工序能力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程度,当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工序能力系数:

p T

C

=T—工件的尺寸公差

分布图分析法具有以下特点:

(1)分布图分析法采用的是大样本,因而能比较接近实际地反映工艺过程总体(母体);

(2)能把工艺过程中常值系统性误差从误差中区分开来,由于没有考虑工件加工的先后顺序,因此不能把变值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区分开来;

(3)只有等到一批工件加工完毕后才能绘制分布图,因此不能在工艺过程中及时提供控制工艺过程精度的信息;

(4)计算较复杂;

(5)只适用于工艺过程稳定的场合,如果工艺过程不稳定,继续用分布图分析讨论上艺过程的精度就失去意义。

点图分析法能够反映质量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因此,它是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稳定的工艺过程,也可以用于不稳定的工艺过程。点图的用法有多种。

(1)工艺验证:为了确定准备投产的工艺能否保证加工质量要求或对现行的工艺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查明工艺能力和工艺的稳定性。所谓工艺的稳定,从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说,一个过程(工序)的质量参数的总体分布,其平均值X和均方根差σ在整个过程(工序)中若能保持不变,则工艺是稳定的。常采单单值点图及由小样本均值牙的点图和小样本极差R的点图联台组成的X —R图。

(2)加工过程误差分析:目的是从点图中分解出系统性误差和随机性误差并寻找误差的根源。前者可以用点图的顺序平均数法。后者可以用相关分析法。

四、实验步骤

1、用相应尺寸的块规调整好比较仪。

2、按加工顺序测量零件的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3、绘制实际分布图(直方图或折线图)。

1)确定尺寸间隔数:

选择组数j对实际分布凶的显示好坏有很大关系。组数过多,组距太小,分布图会被频数的随机波动所歪曲:组数太少,组距太大,分布特征将被掩盖。j

?x ?=max min x x j 1

-- max x —群体个体的最大值

min x —样本个体的最小值

3)计算各组组界与组中值

各组组界:min x +(k-1) x x (k 123......j)2

??±

=、、 各组组中值:min x +(k-1) x ? 4)作频数分布表

5)计算X 和σ

6)画实际分布图,标出X 和6σ值及工件的尺寸公差T 。

7)计算工序能力系数C P 。

4、绘制理论分布曲线(在实际分布图上)。

5、绘制X —R 质量控制点图。

1)取定每组工件数m ,计算出各组数据xi ,Ri ,共分成K 组。

i X ——第i 组的平均值,Ri —第i 组的极差

2)计算X —样本平均值的均值,R —样本极差R 的均值 X 图的中心线为:K

1

1x=k i i X =∑ R 图的中心线为:K 1

1R R k i i ==∑ X 图的上控制线:UCL X+AR =

X 图的下控制线:LCL X AR =-

DR X 将生产中定期抽样的尺寸结果点在X —R 图上,从点子在图中的位置便可以看出i x 和i R 的波动,它表明了工件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变值系统性误差

的影响以及随机误差引起的工件尺寸分散程度的变化。在X —R 图上画出中心线和控制线,用来判断工艺过程是否稳定的界限。

实验五典型机床夹具拆装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夹具的结构;

2、了解夹具中各零件的结构和作用;

3、掌握部件的安装、定位、固定及调整方法;

4、了解夹具装配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内容

1、按顺序拆装一种夹具,分析夹具结构和各种零件的功用。

2、测量和计算所拆夹具的主要参数,并绘制其示意图。

3、分析夹具部件的结构、固定(围向和轴向)及调整方法。

三、实验设备和用具

机床夹具是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和引导刀具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将工件在夹具中定位,以使工件获得相对于机床和刀具的正确位置,并把工件可靠地夹紧。

机床夹具可根据其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组合夹具、通用可调夹具和成组夹具等类别。

一般的夹具是由下列儿部分组成的:

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连接元件、夹具体、其他元件及装置。

(1)分析一套专用夹具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它们的功用。

(2)了解部分典型的夹具零部件。

实验小组可选一种夹具作拆装实验,上述夹具既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实物。模型可供拆装和分析结构用,实物则可供测量间隙、接触精度用。

实验用具采用游标卡尺、内卡钳、外卡钳、活扳手、钢板尺等。

四、实验步骤

1、观察减速器外部形状;判断传动方式、级数、输入输出轴等。

2、拧开上盖与机座联接螺栓及轴承盖螺钉,拔出定位销,借助起盖螺钉打开夹具。

3、边拆卸边观察,并就箱体形状轴系定位固定,润滑密封方式,箱体附近件(如通气器、油标、油塞、起盖螺钉、定位销等)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位置要求、加工方法和零件材料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4、根据所拆夹具的种类,画出传动示意图,测定夹具的主要参数(如:a、m、z1、z2……),并记录下来。

五、实验报告

1、画出夹具结构示意图

2、测定所拆装的夹具尺寸参数

六、思考题

1、夹具由哪几部分组成?

2、夹具定位方式的确定与什么因素有关?各有何优点?

3、各零件如何定位和固定?试分析夹具固定形式?

三、实验报告

1、记录本次实验所见的机床型号、工艺范围。

2、记录本次实验所见的各种刀具名称和用途。

3、记录本次实验所见的各种机床夹具典型部件。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课组编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类型-操作型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 1)、寻找扫描光迹 将示波器Y轴显示方式置“Y1”或“Y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开机预热后,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①适当调节亮度旋钮。②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③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旋钮,使扫描光迹位于屏幕中央。(若示波器设有“寻迹”按键,可按下“寻迹”按键,判断光迹偏移基线的方向。) 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五种显示方式,即“Y1”、“Y2”、“Y1+Y2”三种单踪显示方式和“交替”“断续”二种双踪显示方式。“交替”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使用。“断续”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时使用。 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开关一般选为“内”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Y通道。 4)、触发方式开关通常先置于“自动”调出波形后,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常态”,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示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

K-《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康献民 五邑大学机电系 2007年9月印刷

目录 实验一刀具角度的测量 2 实验二金属切削变形观察7 实验三车床几何精度检测及调整10 实验四切削要素对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 20实验五切削力的测量24 实验六车床静刚度测试28 实验七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32

实验一刀具角度的测量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 实验计划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方法及仪器使用。 2.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定义和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给定外圆车刀的前角Y。、后角α0、主偏角Kr和副偏角Kr,并将测量结果记入实验报告;了解刃倾角λs定义和作用。 2.每人测三把车刀,外圆、螺纹和切断刀各一把。 ⒊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车刀简图,并回答问题。 三、仪器及工具 车刀量角台;5种车刀模型 四、车刀量角台结构介绍与测量方法 l.量角台的主要测量参数及其范围 车刀量角台能测量主剖面和法剖面内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以及刃倾角。 测量范围: 前角(Y。):—30°~+40°;后角(α0):<30°;主偏角(Kr):≤90°;副偏角(Kr')≤90°;刃倾角(λs):±45° 2. 车刀量角台的组成 ⑴车刀量角台主要由底座、立柱、刻度板、指针、标尺、滑板及紧固螺钉等组成(如图1), 松开锁紧螺钉10,刻度板8可绕立柱4旋转,并可用螺母5,将其调整到任意高度。指针9可绕其轴在刻度板8上转动,对淮零点时,互相垂直的A、B平面则分别平行和垂直于底座1的工作面(即滑板和底座的上平面)。 ⑵松开锁紧螺钉3,标尺11与标尺座2可绕立柱4旋转,标尺座2上零线与底座之零点对准时,固定在滑板14上的二档销之中心线垂直于标尺11。 ⑶松开锁紧螺钉12,刻度板8可绕其水平轴旋转,旋转度数由指针7在度板6上指出。 ⑷忪开锁紧螺钉15,滑板14可在底座上作横向滑动,行程70mm。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系): 专业: 2011年12月 实验一刚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床(包括夹具)—工件—刀具所组成的工艺系统是一弹性系统; 2.了解机床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熟悉机床动刚度的测定方法; 4.巩固和验证所学工艺系统刚度和误差复映的概念。 二.实验内容 用动载荷测定法测定机床部件刚度。 三.实验记录 1.实验条件: 机床名称、型号及规格:C620-1普通车床。 刀具名称及材料:硬质合金外圆车刀。几何形状及参数: K r=45°,r0=10°,λs=0°走刀量:0.1 量具:175-200千分尺、游标卡 毛坯(试件)材料:45号钢 2.实验记录及结果:

3.计算机床部件刚度(含计算过程):

四.分析讨论题 1、机床刚度对加工精度有什么影响? 2、减少误差复映的措施? 实验二机床加工精度及尺寸分布规律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加工精度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此方法综合分析零件尺寸的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加工零件精度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工艺规程,以达到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的目的,进一步掌握统计分析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运用分布曲线法对100个工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记录 1.实验条件: 机床名称、型号及规格: 量具规格: 毛坯(试件)材料: 2.实验记录及结果: (1)磨削后的零件的尺寸 表1 全部零件磨削后的尺寸记录

(2)确定实验数据并记录表2 尺寸分散范围=(Xmax—Xmin)=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集A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作业集A(1、3、5章)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 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自动化教研室 早热木·依玛尔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机械加工方 法 ....................................................... ........................................ 一、填空题............................................................................................................................... 二.简答题..................................................................................................................................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 床 ....................................................... .................................... 一、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综合题............................................................................................................................... 第五章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练习 题 ....................................................... ..... 一、单项选择......................................................................................................................... 二、多项选择.........................................................................................................................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示波器、音频信号发生器、交流数字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电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学时 2 学时 三、实验仪器及实验设备 1、GOS-620 系列示波器 2、YDS996A函数信号发生器 3、数字交流毫伏表 4、直流稳压电源 5、数字万用电表 四、实验仪器简介 1、示波器 阴极射线示波器(简称示波器)是利用阴极射线示波管将电信号转换成肉眼能直接观察的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电子仪器。示波器通常由垂直系统、水平系统和示波管电路等部分组成。垂直系统将被测信号放大后送到示波管的垂直偏转板,使光点在垂直方向上随被测信号的幅度变化而移动;水平系统用作产生时基信号的锯齿波,经水平放大器放大后送至示波管水平偏转板,使光点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这样就能在示波管上显示被测信号的波形。 2、YDS996A函数信号发生器通常也叫信号发生器。它通常是指频率从0.6Hz至1MHz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具有直流电平调节、占空比调节,其频率可以数字直接显示。适用于音频、机械、化工、电工、电子、医学、土木建筑等各个领域的科研单位、工厂、学校、实验室等。 3、交流数字毫伏表 该表适用于测量正弦波电压的有效值。它的电路结构一般包括放大器、衰减器(分压器)、检波器、指示器(表头)及电源等几个部分。该表的优点是输入阻抗高、量程广、频率范围宽、过载能力强等。该表可用来对无线电接收机、放大器和其它电子设备的电路进行测量。 4、直流稳压电源: 它是一种通用电源设备。它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所需要的稳定的直流电压或电流当电网电压、负载、环境等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稳压电源输出的电压或电流维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使电子设备或电路的性能稳定不变。直流电源通常由变压、整流、滤波、调整控制四部分组成。有些电源还具有过压、过流等保护电路,以防止工作失常时损坏器件。 6、计频器 GFC-8010H是一台高输入灵敏度20mVrms,测量范围0.1Hz至120MHz的综合计频器,具备简洁、高性能、高分辨率和高稳定性的特点。 5、仪器与实验电路的相互关系及主要用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本科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 导书本科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编写:詹友基 福建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3 年 8 月 目录 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二、切削变形系数测量实验 三、切削力实验 四、机床动、静刚度的测定 五、加工精度统计分析 六、切削温度实验

实验1 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进一步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巩固和加深对刀具各标注平面参考系及标注角度基本定义的理解。并掌握车刀测量方法。 3、通过对车刀各剖面内角度的测量与计算,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几何关系。 4、测量给定车刀的几何角度,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1、仪器:车刀量角仪 2、测量用车刀:45°外圆车刀,75°外圆车刀,90°外圆车刀,切断刀,大刃倾角车刀。 三、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1、图1-1量角仪(本校制造) 图1-1 量角仪(本校) 量角仪由底置l、转盘9、立柱3和刻度盘6、测量片7等零件组成。底盘1用来安装立柱3,并以销2孔为中心刻着±100°的转盘9,当转盘9两侧面的基线对准底盘刻线转90°时。定位块10的d面是垂直的。当测量片7的指针对着刻度盘0°时,测量片7的b 面与转盘9的平面是平行的,而且垂直于C面、A面。立柱3的上下移动靠螺母4来调整。 2、图1-2量角仪(哈尔滨工业大学) 图1-2 量角仪(哈尔滨工业大学)

量角仪由底座l 、平台3、立柱7和大小扇形盘6、11、大小指针5、10等零件组成。 底座l 呈圆盘形,平台3可绕底座中心转动,底座外缘左、右各有刻度l00°,当基线板2对准圆盘刻线0°时,活动尺4侧边与指针5下端的测量板平面垂直。测量板5上有三个测量刃口A 、B 、C ,其所在平面即为测量车刀角度时的测量平面。当小指针l0和大指针5均为0°时,刃口A 与平台平面平行,B 、C 与平台平面垂直。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本校制造) 要测量某一车刀角度时,首先应规定一个假定走刀方向,即要先辩明车刀的主、副切削刃及前、后刀面,以确定需要测量角度的位置。然后将车刀放在转动平台上,左或右侧面靠在活动尺的侧面上。 测量角度的顺序通常先测偏角,再测刃倾角,继而测前角、后角。这样调整方便,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即测量顺序为: 主切削刃:r k ——s λ——o γ——o α;副切削刃:r k '——s λ'——o γ'——o α'。 (1)主偏角的测量 首先把车刀放在转盘9上,使车刀的侧面与定位块l0的d 面紧密接触,这时可以调整螺母4,使滑块5上下移动,然后转动转盘9,使车刀主刀刃贴合于测量片7的A 面,这样转盘9刻线对着底盘l 的数据给予处理,即是主偏角的角度。 (2)刃倾角的测置 测量刃倾角的方法基本上是同测量主偏角角度一样,所不同的是调整测量片7的b 面与主刀刃贴合,这样可以在刻度盘6直接读出刃倾角的角度。 (3)前角的测量 测量前角的方法是车刀放转盘9上,使车刀的侧面与定位块l0的d 面紧密接触,然后转动转盘9,(测量片7处于车刀主剖面位置),此时调整测量片7的b 面与车刀的前刀面贴合,这样可以在刻度盘6上直接读出前角角度。 (4)后角的测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样本

目录 实验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观摩实践 (3) 实验二、机床夹具的设计观摩实践 (4) 实验三、机床刚度的测定 (5) 实验四、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10) 实验五、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实验 (14) 实验六、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观摩实践 (15)

实验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观摩实践( 2学时) 一、实践目的 了解工艺规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掌握高效自动化加工机床和普通机床 的加工特点和应用场合。 二、实践环境 机械加工车间, 包括通用机床加工环境和高效自动化机床加工环境及其典 型的工艺规程。 三.实践要求 1、学生在观摩实践之前, 应复习或预习教材或课堂笔记上的相关内容, 带着若干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求答案。 2、学生在实践中要做好记录, 按实践内容认真整理并写出实践报告。 四、观摩实践内容 1、经过观摩,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几种格式, 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2、经过观摩, 分析对于不同生产类型, 工艺特点有何不同? 3、经过观摩, 总结分析高效自动化加工机床和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艺规程有何不同? 4、经过观摩, 总结工艺规程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5、对实践有何感想和建议?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由实验指导教师给出学生实验成绩( 优、良、中、及、差) , 其中差为不及格。实验报告占70%, 实验过程占30%。

实验二、机床夹具设计观摩实践( 2学时) 一、实验目的 了解常见通用和专用机床夹具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并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夹具。 二.实验所用设备或模型 1、三爪卡盘、四爪卡盘、虎钳等通用夹具。 2、典型车夹具、铣夹具、钻夹具等专用夹具模型各一套。 3、普通卧式车床一台、铣床一台、摇臂钻床一台。 三.要求 1、学生在观摩实践之前, 应复习或预习教材或课堂笔记上的相关内容, 带着若干相关问题在实践中求答案。 2、学生在实践中要做好记录, 要按实践内容认真整理并写出实践报告。 四、观摩实践内容 (1)经过观摩, 分析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的特点。 (2) 经过观摩, 分析车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与车床如何联接? ( 3) 经过观摩, 分析钻模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摩中见到的钻套结构形式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4)经过实物观摩, 分析车床夹具结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5)实物观摩中见到的哪些夹具设有对刀装置, 以结构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答案

机电081原创!!! 注:本答案版本由杨林编写,由老庄制作。如有雷同,纯属抄袭!!! 2-34 分析题图2-5所列定位方案:①指出各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②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③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a)过三通管中心打一孔,使孔轴线与管轴线ox、oz垂直相交; X方向一短V形块:Z 移动自由度和Z转动自由度 Z方向两块短V形块组合:X,Y移动自由度和X,Y转动自由度 无过定位和欠定位

b)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长销小平面,限制X、Y、Z移动和X、Y转动 无过定位或欠定位 c)车阶梯轴外圆 卡盘限制、、、4个自由度,左顶尖限制、、、、 5个自由度,右固定 顶尖与左顶尖组合限制、、、、。、、、4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 去掉左顶尖或去掉卡盘并改右顶尖为浮动顶尖。 d)在圆盘零件上钻孔,保证孔与外国同轴

低面限制X、Y移动、Z转动。 左V形块限制X、Y移动 右V形块限制Y移动 过定位Y移动,在左V形块y向做导向槽 e)钻铰连杆零件小头孔,保证小头孔与大头孔之间的距离及两孔的平行度。 左销钉限制X、Y移动 低面限制X、Y移动、Z转动。 右V形块限制X移动、Z转动 过定位X移动,改进:去掉V形块上的销,在x方向用导向槽 2-38 如图所示工件以外圆柱面在V型块上定位,进行插键槽工序, 已知:外径d为 mm 500 03 .0 - φ ;内径D为 mm 3005.0 + φ ,计算影响工序尺寸H的定 位误差。 解:定位误差: △dw=0.7*Td+0.5*TD=0.7*0.03+0.5*0.05=0.046 提示:工序基准为孔D下母线A,求A点在尺寸H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即为定位误差。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韶关学院自动化专业用) 自动化系 2014年1月10日 实验室:信工40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必读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安排的,共计14学时。第一个实验为基础性实验,第二和第七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其余为综合性实验。本实验采取一人一组,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 1.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编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内容、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画好必要的记录表格,以备实验时作原始记录。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上实验课不得迟到,对迟到者,教师可酌情停止其实验。 3.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未经老师许可不得任意动用。 4.实验时应听从教师指导。实验线路应简洁合理,线路接好后应反复检查,确认无误时才接通电源。 5.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实验期间当场提交。拒绝抄袭。 6.实验结束时,不要立即拆线,应先对实验记录进行仔细查阅,看看有无遗漏和错误,再提请指导教师查阅同意,然后才能拆线。 7.实验结束后,须将导线、仪器设备等整理好,恢复原位,并将原始数据填入正式表格中,经指导教师签名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实验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3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4 数码管显示电路及应用 实验5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6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实验7 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路试验箱各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实验芯片的外形和引脚排列 3、掌握实验芯片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集成芯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74LS04(六反相器)、74LS08(四2输入与门)、74LS10(三3输入与非门)、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和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数字电路基本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路工作过程是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在时间和数量上不连续的信号。 (1)反映事物逻辑关系的变量称为逻辑变量,通常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表示两个对立的离散状态,反映电路上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称为二值信息。(2)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有导通和截止两种对立工作状态。三极管有饱和、截止两种对立的工作状态。它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分别用“1”和“0”来表示导通和断开的情况。 (3)在数字电路中,以逻辑代数作为数学工具,采用逻辑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来研究电路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必关心具体的大小。 2、TTL集成与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的测试 TTL集成与非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门。实验采用二4输入与非门74LS20芯片,其内部有2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4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74LS20芯片引脚排列和逻辑符号如图2-1所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安徽三联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交通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实验1 、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车刀量角台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掌握车刀几何角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3加深对车刀各几何角度、各参考平面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实施的条件 仪器: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 = 00) 车刀: 1直头外圆车刀(λ s 2直头外圆车刀(λ < 00) s 三、实验具体步骤 图1-1所示,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主要由底盘1、平台3、立柱7、测量片5、扇形盘6、10等组成。底盘1为圆盘形,在零度线左右方向各有1000角度,用于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和副偏角,通过底盘指针2读出角度值;平台3可绕底盘中心在零刻线左右1000范围内转动;图1-1 量角台的构造定位块4可在平台上平行滑动,作为车刀的基准;测量片5,如图1-2所示,有主平面(大平面)、底平面、侧平面三个成正交的平面组成,在测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别用以代表剖面、基面、切削 平面等。大扇形刻度盘6上有正副450的刻度,用于 测量前角、后角、刃倾角,通过测量片5的指针指 出角度值;立柱7上制有螺纹,旋转升降螺母8就 可以调整测量片相对车刀的位置。 1利用车刀量角台分别测量λs = 00 、λs < 00 的直头外圆车刀的几何角度: 要求学生测量κr、κr'、λs、γo、αo、αo '等 图1-2 测量片 共6个基本角度。 2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计算出刀尖角ε和楔角β。 1、实验方法 1根据车刀辅助平面及几何参数的定义,首先确定辅助平面的位置,在按着几何角度的定义测出几何角度。

2通过测量片的测量面与车刀刀刃、刀面的贴合(重合)使指针指出所测的各几何角度。 2、实验步骤 1首先进行测量前的调整:调整量角台使平台、大扇形刻度盘和小扇形刻度盘指针全部指零,使定位块侧面与测量片的大平面垂直,这样就可以认为:(1)主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垂直于平台对称线。 (2)底平面平行于平台平面。 (3)侧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平行于平面对称线。 2测量前的准备:把车刀侧面紧靠在定位块的侧面上,使车刀能和定位块一起在平台平面上平行移动,并且可使车刀在定位块的侧面上滑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平面坐标,可以使车刀置于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 3测量车刀的主(副)偏角 (1)根据定义:主(副)刀刃在基面的与走刀方向夹角。 (2)确定走刀方向:由于规定走刀方向与刀具轴线垂直,在量角台上即垂直于零度线,故可以把主平面上平行于平台平面的直线作为走刀方向,其与主(副)刀刃在基面的投影有一夹角,即为主(副)偏角。 (3)测量方法:顺(逆)时针旋转平台,使主刀刃与主平面贴合。如图1-3所示,即主(副)刀刃在基面的投影与走刀方向重合,平台在底盘上所旋转的角度,即底盘指针在底盘刻度盘上所指的刻度值为主(副)偏角κr(κr')的角度值。 4测量车刀刃倾角(λs) (1)根据定义:主刀刃和基面的夹角。 (2)确定主切削平面:主切削平面是过主刀刃与主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在测量车刀的主偏角时,主刀刃与主平面重合,就使主平面可以近似地看作主切削平面(只有当λs =0时,与主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才包含主刀刃),当测量片指针指零时底平面可作为基面。这样就形成了在主切削平面内,基面与主刀刃的夹角,即刃倾角。 (3)测量方法:旋转测量片,即旋转底平面(基面)使其与主刀刃重合。如图1-4所示,测量片指针所指刻度值为刃倾角。 5测量车刀主剖面内的前角γo和后角αo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本科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编写:詹友基 福建工程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 2006 年 2 月

目录 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二、切削变形实验 三、切削力实验 四、车床三向静刚度测定实验 五、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实验 六、切削区平均温度的测量

实验1 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进一步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巩固和加深对刀具各标注平面参考系及标注角度基本定义的理解。并掌握车刀测量方法。 3、通过对车刀各剖面内角度的测量与计算,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几何关系。 4、测量给定车刀的几何角度,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1、仪器:车刀量角仪 2、测量用车刀:45°外圆车刀,75°外圆车刀,90°外圆车刀,切断刀,大刃倾角车刀。 三、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1、图1-1量角仪(本校制造) 图1-1 量角仪(本校) 量角仪由底置l、转盘9、立柱3和刻度盘6、测量片7等零件组成。底盘1用来安装立柱3,并以销2孔为中心刻着±100°的转盘9,当转盘9两侧面的基线对准底盘刻线转90°

时。定位块10的d 面是垂直的。当测量片7的指针对着刻度盘0°时,测量片7的b 面与转盘9的平面是平行的,而且垂直于C 面、A 面。立柱3的上下移动靠螺母4来调整。 2、图1-2量角仪(哈尔滨工业大学) 图1-2 量角仪(哈尔滨工业大学) 量角仪由底座l 、平台3、立柱7和大小扇形盘6、11、大小指针5、10等零件组成。 底座l 呈圆盘形,平台3可绕底座中心转动,底座外缘左、右各有刻度l00°,当基线板2对准圆盘刻线0°时,活动尺4侧边与指针5下端的测量板平面垂直。测量板5上有三个测量刃口A 、B 、C ,其所在平面即为测量车刀角度时的测量平面。当小指针l0和大指针5均为0°时,刃口A 与平台平面平行,B 、C 与平台平面垂直。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本校制造) 要测量某一车刀角度时,首先应规定一个假定走刀方向,即要先辩明车刀的主、副切削刃及前、后刀面,以确定需要测量角度的位置。然后将车刀放在转动平台上,左或右侧面靠在活动尺的侧面上。 测量角度的顺序通常先测偏角,再测刃倾角,继而测前角、后角。这样调整方便,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即测量顺序为: 主切削刃:r k ——s λ——o γ——o α;副切削刃:r k '——s λ'——o γ'——o α'。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南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实验一机床静刚度测定 在工艺系统(机床——夹具——刀具——工件)受到切削力作用时,将会产生一定的弹性位移,这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机床刚度在整个工艺系统刚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他直接影响到机床加工中的精度、生产率和表面光洁度等。机床刚度是评定机床性能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测定机床刚度,有静载荷测定和动载荷测定二种,由于静载荷测定的方法比较简单方便,所以目前在实际中应用较多。本实验是采用静刚度测定仪对车床进行静刚度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采用三向静刚度测定仪测定机床静刚度的方法: 2、掌握车床的部件刚度及机床综合刚度的计算方法: 3、分析机床静刚度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探讨提高机床刚度的 措施。 二、实验原理 机床处于静止状态,在常用切削位置处,用模拟正常切削时的切削力对机床施加静载荷,并测量在不同载荷下车床各部件在误差敏感方向上的变形量。所以载荷为总切削力,是一空间矢量。加载时,载荷由小逐步增大(最大载荷为机床所允许最大载荷的2/3),然后卸载,载荷由大逐步减小,就可以绘出加载,卸载的变形曲线——即静刚度曲线。 加载装置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一个刚度很大的弓形支架以

及加力和测力装置组成。使用时,先将弓形支架1稳定地安装在前后顶尖之间。拧动加力螺钉2,就可以使圆形测力环3产生弹性力而旋加到模拟车力上,所以载荷由测力环中的千分表对应测力环已标定的数值。弓形支架1上开有不同α角度的螺孔。根据所需α角度的大小进行选用。β角也可以调整。α和β角决定了切削分力与总切削力之间的关系:(图2) P X=P·sinα P y = P·cosα·sinβ P z= P·cosα·cosβ 在模拟切削力的作用下,敏感方向分别由千分表测得床头、尾架刀架的变形量,得到: 床头刚度:K j 头==· 尾架刚度:K j 尾==· 刀架刚度:K j 刀= 则机床静刚度可用下式表示: =·()2+()2+ 式中x——弓形架左端面至弓形架受力点间的水平距离。 L——弓形架全长。 L值及不同加力角度下的x值见图1 当x=,即加力螺钉2处在0位时,此时有:

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

制造技术综合实验 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汽学院制造工程系

附录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方法 一、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的构造 图1-1为回转工作台式量角台组成原理。底盘1为圆盘形,在零度线左右方向各有1000角度,用于测量车刀的主偏角和副偏角,通过底盘指针2读出角度值;工作台3可绕底盘中心在零刻线左右1000范围内转动;定位块4可在平台上平行滑动,作为车刀的基准;测量 1-底盘、2-工作台指针、3-工作台、4-定位块、 5-测量片、6-大扇形刻度盘、7-立柱、8-大螺帽、 9-旋钮、10-小扇形刻度盘 图1-1 量角台的构造图1-2 测量片 片5,如图1-2所示,有主平面(大平面)、底平面、侧平面三个成正交的平面组成,在测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分别用以代表剖面、基面、切削平面等。大扇形刻度盘6上有正负450的刻度,用于测量前角、后角、刃倾角,通过测量片5的指针指出角度值;立柱7上制有螺纹,旋转升降螺母8可调整测量片相对车刀的位置。 二、测量内容 利用车刀量角台分别测量外圆车刀的几何角度:κr、κr'、λs、γo、αo、αo '等基本角度。记录测得的数据,并计算出刀尖角ε和楔角β。 三、测量方法 1、根据车刀参考平面及几何参数的定义,首先确定参考辅助平面的位置,在按照几何 角度的定义测出几何角度。 2、通过测量片的测量面与车刀刀刃、刀面的贴合(重合)使指针指出所测的各几何角 度。 四、测量步骤 1、测量前的调整:调整量角台使平台、大扇形刻度盘和小扇形刻度盘指针全部指零,使定位块侧面与测量片的大平面垂直,这样就可以认为测量片: 1)主平面垂直于平台平面,且垂直于平台对称线。

15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参见挂件说明。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挂件说明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

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 度,并比较“3”点电压U 3和“6”点电压U 6 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 ct 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 信号和“6”点U 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 (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 形如图2-1所示。 图2-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3)调节U ct (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 1 ~U 6 及输出“G、K” 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新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教研室 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实验须知 实验是获得感性知识,巩固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术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更好达到上述目的,学生在实验前后必须做到以下各点: 1、每次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工作原理以及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不懂之处应主动争取指导,切勿不懂装懂,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坏事故。 3、实验必须爱护实验设备、仪器及工卡量具,不许乱摸乱动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仪器,不得在实验室游逛及闲谈说笑。 4、实验室当工件安装完毕,开动机床前,须得到指导教师的同意,方可接通电源,开动机床。 5、实验完毕,应将所用工具卡量具及仪器收拾整理好放回原处,并将机床擦拭干净。 6、实验结束后,应在指定时间内交出合乎要求的实验报告,不合格者,将退回重新补做。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车刀角度的测量,进一步明确各角度的定义; 2、掌握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方法; 3、按1:1绘制外圆车刀工作图,用测量结果标出各角度。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该车刀量角仪是专供测量车床上各种刀具有关角度使用的量具。该量具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如图1所示 1、刀具安放旋转板及测量指针; 2、扇形刻度盘和指针 3、垂直升降杆 4、右侧小刻度盘及指针 5、底座及底座刻度盘 使用时可根据所需测量刀具的角度要求,量得所需测量的角度。 三、仪器使用说明 现以外园车刀为例,说明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测量前,先使量角仪对零,即底座刻度盘上的小指针指向0;同时扇形刻度盘上的指针及右侧刻度盘上的指针均指向0,此时,刀具(杆)的中心线应与扇形刻度盘及指针垂直。 1、测量主偏角 将刀具放在刀具安放旋转板上,刀具侧面紧贴安放旋转板上工字架侧面,位置可调整,转动安放旋转板,使刀具的主切削刃与垂直扇形刻度盘上的指针平面 贴紧,此时观察刀具安装转盘左下方的指针所指底座圆形刻度盘的刻度即为所需

《电子技术实验1》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仪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的用途。 2.明确上述仪器面板上各旋钮的作用,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波形和测量电压、周期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DF1731SC2A可调式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一台 DF2170B交流电压表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1.调节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100mV的正弦波信号,将操

2.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接入交流电压表测量,配合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MAPLITUDE POWER”旋钮,使其输出为100mV。 3.将上述信号接入双踪示波器测量其信号电压的峰峰值和周期值,并将操作方法填入下表。

四、实验总结 1、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及存在问题等。 五、预习要求 1.对照附录的示意图和说明,熟悉仪器各旋钮的作用。 2.写出下列预习思考题答案: (1)当用示波器进行定量测量时,时基扫描微调旋钮和垂直微调旋钮应处在什么位置?

(2)某一正弦波,其峰峰值在示波器屏幕上占垂直刻度为5格,一个周期占水平刻度为2格,垂直灵敏度选择旋钮置0.2V/div档,时基扫速选择旋钮置0.1mS/div档,探头衰减用×1,问被测信号的有效值和频率为多少?如何用器其他仪器进行验证?

附录一: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 1.用途 (1)输出基本信号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输出幅值从5mv~20v,频率范围从0.1HZ~2MHZ。 (2)作为频率计数器使用,测频范围从10HZ~50MHZ,最大允许输入为30Vrms。 2.面板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模拟试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模拟试题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 分) 1. 从形态上看,切屑可以分为带状切屑、 崩碎切屑 四种类型。 2. 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变形主要是剪切滑移,所以用 相对滑移(剪应 变) _____ 的大小来衡量变形程度要比变形系数精确些。 4.刀具一次刃磨之后,进行切削,后刀面允许的最大磨损量(VB ),称为 __________ 磨 钝标准 5.靠前刀面处的变形区域称为 中在和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面一薄层金属内。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 1分,共10 分) 节状切屑 粒状切屑 和 3.利用自然热电偶法可测得的温度是切削区的 平均温度 变形区,这个变形区主要集 第二

1. 划分生产类型是根据产品的(D )。 A. 尺寸大小和特征; B.批量; C.用途; D.生产纲领。 2. ( 在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一定的条件下,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比值取决于 C )。 A. 刀具前角; B.刀具后角; C.刀具主偏角; D.刀具副偏角。 3.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为( A )。 A. 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4. ( 用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素钢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刀具材料的牌号为 A )。 A. YT30 ; B. YT5 ; C. YG3; D. YG8。 安装车刀时,若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其工作角度与其标注角度相比将会 5. ( B )。 A. D. 前角不变,后角减小; B.前角变大,后角变小; 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 前、后角 均不变。 6. 标准麻花钻切削部分切削刃共有:(B ) A. 6; B. 5 ; C. 4 ; D. 3。 7. 基准不重合误差的大小主要与哪种因素有关: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 尺寸、 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称为工 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 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 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 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某机床厂年产 CA6140 卧式车床 2000 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 15%,机械加工废品 率为 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 年工作日为 280 天,试计算每月 (按 22 天计算 )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 a )(1+ 3 )= (1 + 15%) (1 + 5%) =2415 台/ 年 查表属于成批生产 , 生产批量计算 : 定位?各举例说明。 六点定位原理: 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 6 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 来限 制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 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 定位。 不完全定位: 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 6个自由度, 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 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称为过定 位。 (d ) —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 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 “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 , 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 定” ,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 答:不正确, 保证正确的定位时, 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 面相接触, 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 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 至于工件在支承点 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 , 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的自由度 , 指出工序基准 , 选择定位基准 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9、分析图所示的定位方案,指出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些自由度,判断有无 欠定位与过定位,并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称为完全 称为不完全 , 因此其位置不

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合肥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电力电子器件 仿真过程: 进入MATLAB环境,点击工具栏中的Simulink选项。进入所需的仿真环境,如图所示。点击File/New/Model新建一个仿真平台。点击左边的器件分类,找到Simulink和SimPowerSystems,分别在他们的下拉选项中找到所需的器件,用鼠标左键点击所需的元件不放,然后直接拉到Model平台中。 图 实验一的具体过程: 第一步:打开仿真环境新建一个仿真平台,根据表中的路径找到我们所需的器件跟连接器。 元件名称提取路径

触发脉冲Simulink/Sources/Pulse Generator 电源Sim Power Systems/Electrical Sources/ DC Voltage Source 接地端子Simulink/Sinks/Scope 示波器Sim Power Systems/Elements/Ground 信号分解器Simulink/Signal Routing/Demux 电压表Sim Power Systems/Measurements/ Voltage Measurement 电流表Sim Power Systems/Measurements/Current Measurement 负载RLC Sim Power Systems/Elements/ Series RLC Branch GTO器件Sim Power Systems/Power Electronics/Gto 提取出来的器件模型如图所示: 图 第二步,元件的复制跟粘贴。有时候相同的模块在仿真中需要多次用到,这时按照常规的方法可以进行复制跟粘贴,可以用一个虚线框复制整个仿真模型。还有一个常用方便的方法是在选中模块的同时按下Ctrl键拖拉鼠标,选中的模块上会出现一个小“+”好,继续按住鼠标和Ctrl键不动,移动鼠标就可以将模块拖拉到模型的其他地方复制出一个相同的模块,同时该模块名后会自动加“1”,因为在同一仿真模型中,不允许出现两个名字相同的模块。 第三步,把元件的位置调整好,准备进行连接线,具体做法是移动鼠标到一个器件的连接点上,会出现一个“十字”形的光标,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一直到你所要连接另一个器件的连接点上,放开左键,这样线就连好了,如果想要连接分支线,可以要在需要分支的地方按住Ctrl键,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拉出一根分支线了。 在连接示波器时会发现示波器只有一个接线端子,这时可以参照下面示波器的参数调整的方法进行增加端子。在调整元件位置的时候,有时你会遇到有些元件需要改变方向才更方便于连接线,这时可以选中要改变方向的模块,使用Format菜单下的Flip block 和Rota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