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元素融合

2020-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元素融合
2020-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元素融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元素融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元素融合

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对于生存、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总体上分为两类,一是以北方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二是以南方为代表的的私家园林,二者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上成就非常高,且在古典园林中对美学的运用达到了巅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学造诣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丰富养料。孙筱祥教授编著的《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一书融合美学元素详细地阐述了园林景观的艺术理论、艺术特征和设计实践,该书已于2011年6月由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该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详细地介绍了园艺理论基础、园林的艺术特征、布局的基本规则、静态空间布局和静态序列布局,以及包括了园林色彩的布局;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了植物方面的种植设计,其中讲解了园林草地和复地植物,在植物的种植形态上详细地阐述了规则式种植和自然式种植设计;第三部分以空间的功能应用进行分类设计,其中包括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的实际设计理论。《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一书中,美学思想贯穿整个设计理念,同时该书以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通读全书,有以下三点特色。

一、以美学元素融合园林艺术理论

园林在我国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在《周礼》曾出现“园”和“圃”的概念,在此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园林景观,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晋隋以后私家园林相继出现,在明清时期我国园林艺术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以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两种形式。在国外,园林艺术最早出现在《圣经》中,它用来描述《圣经》中所罗门皇城的绝美景色。西方的景观艺术有别于中国的园林艺术,它蕴含着异域风情文化,与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不同的美感,但美在人心中是无差别的,是没有国界的。孙筱祥教授在《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中详细地论述了园林的艺术特征,它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统一结合,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是美与园林的有机统一。通过空间布局进行美的表现,使得静态美感与动态美感相结合,同时搭配色彩理论进行实践设计,以达到在园林设计中对美的追求。

二、以植物运用阐述园林艺术特征

植物是园林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既可以体现自身的绿化作用,又可以进行艺术造景,同时对空间进行分割。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植物的特性,可将植物大致分为灌木、乔木、花卉、地被。孙筱祥教授在书中阐述了两种园林种植设计,一种是规则式种植设计,另一种是自然式种植设计。在西方的园林设计中多采用的是规则式种植,讲究排列对称,其表现形式多为几何图形,这样的种植设计会产生一种阵列感和几何图案美。我国的园林种植多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这与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息息相关,追求以小见大、移步换景的美感,讲究自然美和意境美,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节奏、韵律、对比达到统一,并通过设计配置使植物自身的色彩在不同季节中均有美的展现。

三、以功能分类进行园林设计实践

根据现代人对活动空间的需求,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园林形式,该书列举了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的实际设计理论。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书中指出要使美感贯穿整个设计之中,同时不仅要科学的进行功能分区,还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孙筱祥教授认为动物园、植物园是科普教育单位和科学研究单位,但也

是居民休憩、游玩的场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对动物园、植物园进行功能分区、植物造景,既满足人们进行科普教育,又要满足审美需求。园林景观是人类重要的活动场所,它不仅在空间概念上对居民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文化艺术上也对居民影响深远。它相对其他活动空间而言具有物质性、文化性、人本性、系统性,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是展现美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一种形式。通过在园林设计中融入美学思想,有利于设计出更优秀的园林,也有利于人们对于美的把握以及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的展现。

作者:车风义孔德敏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2012园林美学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2012年(0653)《园林美学》作业及答案 单选: 1、到了17世纪,巴洛克艺术号称(A) A:师法自然 B:功能至上 C:极简主义 D:唯心主义 2、最早吸收中国山水园的意境融入到造园中,对欧洲造成很大影响的国家是(A)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多选: 1、关于园林中的自然美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美统称为自然美。 B:园林植物美是自然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C:自然美往往以色彩、形状、质感、声音等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 D:大自然的风云雨雪,虫鱼鸟兽,晦明阴晴,晨昏昼夜等都是自然美的组成部分。 论述: 1、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答:中国园林从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新兴期共经历了6个历史阶段。其历史文化背景各有所异。 (1)萌芽期:中国园林的是从殷商时期开始的,中国园林萌芽与殷周时期,最初的“囿”是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们狩猎和游乐。春秋时期神话内容较丰富,对园林的影响较大。模拟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园囿的主要内容。 (2)形成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建的宫室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有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取乐。有“一池三山”形式。 (3)发展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发展转折期。是历史的大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的重大变化时期。形成了自然山水园或写意山水园。开始兴建佛寺。 (4)成熟期:中国园林在隋唐达到了成熟,主要有唐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园,唐代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5)高潮期: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达到了高潮,北方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南方出现了私家园林。 (6)新兴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园林的到了政府重视,是园林的新兴期,建成了“园林城市”,“园林城区”当然在“文化大革命”中园林也受到了挫折和损失。

最新园林景观艺术设计重点总结

园林景观艺术设计重 点总结

第一节 景观对应的英文是landscape。P1 1858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提出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名称。P2 景观学的概念 p5 景观学科的专业方向(或三大支撑专业)p5 景观规划设计从设计实践角度可对其划分为:123 p7 第二节 环境定义 p13 环境可分为三个 p13 环境艺术概念 p15 环境设计概念 p17 景观艺术设计研究的客观对象自然人文p27 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 p33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 p37

景观艺术设计的内容:广场街道设施公共艺术绿地 p44 根据所承担的功能广场的类型 p44 设施景观艺术设计内容 p48 公共艺术景观设计内容 p50 绿地景观艺术设计见附表 第四节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包括 p55 人们在户外开放空间中的活动课归纳为三种类型 p56 景观与三大尺度 p60 第二章 第一节 点 p63 线 p64 面 p66 体 p66 色彩 p69 形式美法则十三 p69

符合人的行为活动的空间有:123;领域的界限可以是12345等 p89 尺度是景物和人之间发生关系的产物 p89 在景观设计中,影响比例与尺度的因素 p89 人们在景观环境中常见的基本行为p91 路面过窄会使人感到紧张。p93 景观设计中常常利用人们的观望特性来规划景观空间,引导人们观望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景观画面.p93 关联尺度是表现人们的行为动线的尺度。关联尺度的美感在于合理的布局。p94 第二节 景观艺术的内容要素包括:p95 地形为景观建造、植物种植、建筑设置和视点的控制创造条件。 p95 中观地形微观地形 p95 植物与其他景观设计要素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生命. p97 第三节

园林美学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是写中国园林美学的历史行程。作者将其分为了三个阶段:一、秦、汉以前; 二、魏、晋至唐;三、宋、元、明、清。作者分别就这三大历史阶段做了一些概括性的美学描述 作者将园林美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秦汉以前,在这个阶段里,园林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台榭和苑囿。作者从台榭的历史存在,功能和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期间提及了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关于“什么是美”的问题讨论,并指出最早提出美的定义的是楚灵王的臣子伍举:夫美者也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伍举对于美的理解,强调了美的功利性,但忽略了美的感性美。本章中,作者提出了清理、总结古代园林文化遗产的宗旨:“举凡历史地存在的一切园林建筑,不管其所有者的初衷情欲如何(当然也要加以深入的研究),只要有真善美的价值,就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给予肯定的品评和理性的总结。” 而后作者重点论述了苑囿的形成、孕育母体、具体秉性及其发展。本节最后,作者指出,作为一门美的艺术,园林虽然是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孕育和诞生于经济母胎之中,但是,它的逐步发展乃至成熟,却应该以主要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特别是审美需要作为标尺。以此标尺衡量,作者总结出了一下结论:从严格意义上说,先秦阶段的“圃”、“园”还不能算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园林,因为它只有使用的物质功利价值,而“囿”“苑”才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艺术的滥觞,因为它至少同时具有供人游乐的初步的审美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物质需要而体现了某种精神生活的自由性。 读完一部分,中国园林也从先秦的台发展到了汉代的宫苑。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学术流派繁杂。直至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园林的审美观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这个时期总的审美趋势是反对隐逸,园林初期突出经济价值,后来主要用来狩猎等。这个时期帝王园林主要由宫馆、禽兽、林木、山水四个要素组成,基本体现了天然和人工的统一。此时,山水、林木不是主要的审美对象,然而作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建筑物却在园林广大的面积中占不到应有的造园比例,这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审美意识中存在落后层面的矛盾所造成的。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文化心理追求自由解放,富于艺术精神和哲学意味的年代里,不但其他的艺术成就和美学思想值得重视,而且有关园林的审美意识的飞跃也不容忽视,它和某些社会原因一起,不但促进了苑囿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使得不同于苑囿的“适我无非新”的园林类型得以孕育和诞生。古典园林美学的历史形成,有如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层面: 一、“隐逸”、“归复”的精神气候 二、自然审美意思的觉醒 三、禽兽在园林中价值的嬗变 四、山水园林、私家园林的诞生 先说第一个层面。汉代社会比较安定,思想领域里则是独尊儒术的一统天下,而老庄哲学、隐逸思想并不行时。西汉淮南小山所写的《招隐士》就历数隐居山泽的可怕、悲苦。作品结尾处这样写道:“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就留。”这代表了汉代的一种文化思潮。到了魏晋时代,就不同了,一统天下分崩了,权威信仰离析了,儒家经学解体了,被以玄学为代表的思潮取代了。玄学的主要自相来源,就是老庄;而老庄所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隐逸哲学。晋代高蹈遁世的隐逸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企图体内各国归复自然以求得洁身自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思想有着否定黑暗势力,不与之同流合污的积极意义,当然,它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某种消极的副作用,然而这只能说是次要的。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要数陶渊明。他在《归园田居》

园林艺术概论

园林艺术概论 ,一, 颐和园属于廓如亭,占地面积134平方米。紫禁城的护城河——52米 美国近代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园林定义:用艺术的手段,处理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科学。 中国第一位园林工程院院士——汪菊渊 1992年国家级园林城市只有三个,北京,合肥,珠海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水木,营造建筑和布臵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三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级的皇家公园: 承德避暑山庄——8460亩,是中国现有的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清漪园——河水清且涟猗,——4350亩,其中昆明湖为1750年乾隆年间建造 天坛——4095亩, 1、皇家园林 2、私家园林: 苏州园林,渔隐,——1、拙政园 2、留园 3、网师圆,陶渊 明,4、环秀山庄 5、狮子林 6、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 情,7、藕园 8、艺圃 9、退思园 3、寺观园林: 佛教、佛寺、道观 4、邑郊园林:

1、西安芙蓉园 2、鲁迅故乡,绍兴东湖,郭沫若先生曾提名叫:桃花园, 世界园林的两种规划形式: 1、自然山水园林 2、规则式园林 烈士园林:规则式的园林,营造一种沉痛的氛围 世界园林三大流派: 1、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自然山水园:颐和园——挖湖堆山 2、以法国凡尔赛为代表的欧洲规则式中轴对称园林 3、西亚热带园林——中东地区被评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泰山、黄山、福建武夷山、四川峨嵋山。 ,二, 园林的要素: 1、地形与水体,在园林艺术中,地形起决定性作用, 扬州“瘦西湖”:护城河演变而成 北京护城河宽52米 湖泊:中国有36个西湖, 杭州西湖福州小西湖,“西湖”:一江春水向东流西高东低北京年降雨量可达500-600毫米 新疆吐鲁番年降雨量仅达3毫米,中国降雨量最小, 台湾年降雨量可达到6000多毫米,最大, 2、水 3、道路: 4、建筑:亭,花架,篮子 5、装饰艺术:书法,绘画

探讨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

探讨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 摘要: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类越来越追求更高的精神文明享受,这就使得我国的 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涉及的学科范围广,需要 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方便人们生活和满足人们 休闲及文体活动需求的前提下,保证环境舒适安宁,同时要根据周围的环境和主 要居住人群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 视觉要求。本文主要对现代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进行了简要叙述。 关键词: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大众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城 市建设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单一建筑,而应当融入更多艺术化的气息,因此城市化的风景园林 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能够有效改善人民的生活,让人民感觉到一种愉悦的气氛, 因此这是建筑方面的一种质的飞跃。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中,我们更加倾向于自然景观的 特征体现,必须要在建筑过程中保证自然和和谐,从而让整体达到一种有机的统一,这也是 时代进步的特征,体现了建筑方面的文化底蕴。 一、现代艺术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契合 现代艺术对园林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注重社会与功能的园林设计; 第二,采取生态的方法进行设计;第三,从现代艺术和景观中吸取艺术养分。由此可见,现 代艺术对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现代艺术可以说是一种非传统化、非古典化的艺 术形式,对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存在着重大的冲击和作用。园林设计必须要讲究平面结构上 的美观,同时还要讲究空间范围内的舒适以及园林立体方面的审美要求等,这些设计原则和 标准要求都使得园林设计必须要引用现代艺术元素。 如我国著名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就是宁静、致远、以小见大。采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在 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幻无穷。苏州园林体现自然美的宗旨。园林中有大量 的匾额、楹联、书画等,这些都点缀着园林的艺术气息,将我国古代文化和审美情趣融入到 园林景观中。不仅如此,在园林设计中还有古代著名的私家园林,最早由我国江南才子文征 明设计,还有我国著名诗人杜甫营建的茅屋,被称为著名的“杜甫草堂”,以及唐朝诗人白居 易创建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等。这些园林设计中都借用艺术中的元素,如平面铺设、空 间布置以及整体的立体感等,无处不在地体现了现代艺术特点。从古至今,我国园林设计和 修建都离不开现代艺术,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园林设计中蕴含着现代艺术,而现代艺术 也因此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原则 2.1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 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首要条件是满足区域内人的使用功能,其次是其艺术性,同时 还要考虑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园林景观的养护费用及其生态价值。为保证园林景 观的生态价值,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信息和材料,生态廊道要使用 自然光、自然风和自然水来建立以满足生物多样化。由于当今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所以 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追求其生态价值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 2.2要创作生活美,再创作自然美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生活美和自然美二者要协调一致,而不能相互对抗,创造生活美的目 的是为自然美增色,而不能破坏和压倒自然美。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功能性创造的源泉是大自然,创作的方法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创造其功能性时要以人的基本行为为出发点。人们生 活最基本的要求安全、刺激和认同要融合在一起。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的开放空间,要能够满 足人们的三种基本活动,即生存必须活动、选择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尺度、场所和领域。景观的空间尺度不能超出20-25米见方,不然则 会影响大家的自由交流。 2.3具备意境美 “意境”即“情境”,园林植物的意境就是利用园林植物这一园林要素,创设空间,营造环境。

园林美学概念详解

园林美概论 第一节园林美 一.古典美学:研究审美规律的科学 1. 1. 中国传统美学:儒、道、禅宗(释) l 儒家美学以仁学为基础,建立“中庸”的美学 代表:孔子 积极“入世”的功力思想,实用价值的特点 儒家美学的最大特点:“比德说”(君子比德思想),将道德(善)与审美(美)结合在一起 l 道家美学以自然之道为基础,“天人合一”思想是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清净无为”的非功利性哲学思想,推进发现纯粹美学形式 l 禅宗美学“神仙思想” 提出“悟”,推进了中国式的“韵”与“意境”的发展。禅宗美学使中国传统美学从求实转向空灵,中国传统美学最核心范畴的“意境”由此而生。 1.外国古典美学观点 l 毕达哥拉斯: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本质是和谐 l 苏格拉底:美与善是一致的 l 亚里士多德:秩序、均衡、准确 1.美的定义: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都叫“美” 美的三个含义:审美对象、审美性质、美的本质 1.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鲁迅、毛泽东、马克思、车尔尼雪夫斯基 二.园林美是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融合 自然美是园林美表现的主题 园林美是三度—五维的范围(长、宽、高、时间空间、联想空间) 1.园林美的定义: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 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1.园林是介于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之间的艺术形式 2.园林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 表现艺术: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形式,如模纹花坛 再现艺术:再现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美

1.园林美的属性:多元性 2. 3. 园林美的主要内容: 1)山水地形象;2)借用天象美;3)再现生境美;4)建筑艺术美;5)工程设施美 6)文化景观美;7)色彩音响美;8)造型艺术美;9)旅行生活美10)联想意境美

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解读

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 摘要:从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五个方面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实践创作研究时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策略的解读,为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宽泛的思想平台,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更加准确地介入设计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园林景观的创作研究。 关键词: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园林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space order, dimension expediency, artistic quality of visual effect, ecological feature of environment and containment of the lieu. The exploration of these problems provides a wide platform for designers to express their thinking and broaden their horizons, which helps them take every detail into consideration to carry out landscape design research. Key words: space; dimension; visual effect; environment; site; landscape 从西方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到光怪陆离的荷兰风景油画,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光鲜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 (一)界定景观轴线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感知了景观空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布局原则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布局原则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布局原则 1、地域性原则 在园林小品设计布局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各项实际情况,比如气候条件、物质基础等。所以在设计布局前,必须先对 当地的空间环境、制作工艺、地理地貌等进行一个实地的调查分析。只有这样在设计和应用小品时才能把小品的内涵和韵味发挥到极致,并且还能够大大的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 2、文化性原则 小品的设计和使用除了必须考虑到它的美观性,还必须使其具有自身的特色,所以在设计和使用小品时最好能够融合当地的一些风 俗文化。如果小品没有文化属性,就仅仅只是一个人工化的产物, 只有小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属性,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 该小品就不仅仅是一件人工化的产物,它不仅能够反映城市居民的 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够展示城市景观特色和个性,甚至一些 小品已经成为了该城市的标志物。 3、景观协调性原则 园林景观的各个要素在视觉外观、审美内涵上必须具有协调、统一的关系。园林小品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遵 守景观协调性原则。城市室外空间的每个组成要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设计某项景观时应该把其放到更大的 景观中加以考虑。在设计布局园林小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园林小 品要素和其他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不能使园林小品和周围的景观 造成脱离,否则不仅不能为景观增色,反而影响了景观的视觉效果。 小品设计的总体依据就是环境,所以在设计小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首先应该对环境进行考察,然后再依据考察的结果 有针对性的选择小品的设计方案、使用材料、外观造型、色彩等,

如此一来不仅有效的避免了小品对景观造成的视觉干扰,还能够使小品和周围的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饰景性园林小品会被放置在视点中心,这样不仅可以烘托气氛,还能够提高小品的感染力,但是应该注意过犹不及,不能使小品的设计过于突兀;而服务性设施一般会设置在不太显眼的地方,要求能够和周围的景观融合在一起,同时不能失去服务性设施本质的服务功能。

《园林艺术》试题库

《园林艺术》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园林: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范围内,依据自然地形地貌,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主要素材,根据功能要求,遵循科学原理和艺术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居住、游憩、观赏的境域。 2、质感:指物体表面的质地特性作用于人眼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反应。即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感受。 3、肌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和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肌理,它使质感增加了装饰美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指构成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富于韵律、协调统一的图案效果。 4、比例:所谓“比例”是指一个事物个体中局部与局部,或局部与整体,抑或某一个事物个体与另一个个体之间的关系。 5、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6、造景: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谓之造景。 7、对景:与观景点相对的景物称为对景。 8、障景:障碍视线的景物称为障景,亦称抑景。 9、夹景: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 10、框景:既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洞、窗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透空,把景致范围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所观赏到的景物称框景。 11、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 12、孤植: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13、对植: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 14、列植:乔、灌木沿着一定的方向栽植方式。 15、丛植:指数目在2-10株之间,由具有较为独特的个体美的乔木组成的以表现群体美感为主的种植形式。

园林美学 全部

园林美学 1、单项选择题 1.“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迩皆无害焉,故曰美。”此论述对美的理解主要强调() A..美在理念 B.美在关系 C.美在功利 D.没在物质 2.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属于艺术范畴,可以看作是古典园林艺术的滥殇的是() A.台、榭 B.园、圃 C.宫、殿 D.菀、囿 3.下列被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生态美学意向对后世园林影响深远的诗人是() A.陶渊明 B.白居易 C.李白 D.王子敬 4.山水生态环境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审美对象,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成为一代文化风尚的时期是在() A.秦汉 B.魏晋 C.明清 D.唐宋 5.渗透和充盈着诗意和文意的“文人写意园”繁盛起来的时期是在( ) A.唐 B.宋 C.明 D.清 6.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园林学专著,被日本称为《夺天工》的是() A.《群芳谱》 B.《长物志》 C.《素园石谱》 D.《园冶》 7.中国古典园林系统的“真”主要体现在() A.艺术与科学的审美联系上 B.艺术与数比、人工的关系上 C.艺术对现实自然的生态美学关系上 D.艺术对天国仙境的理想追寻关系上 8.“就山为杰阁,引水作神池”的诗句体现了北方大型园林在创造上更加强调() A.自然原型的因凭 B.名胜名园的拟仿 C.胸有丘壑的意构 D.随意洒脱的创建 9.中国古典园林的“善”在伦理的功利关系上表现为 A.天国仙境的追寻 B.城市山林的实现 C.感性实践的要求 D.物质经济的创造 10.从中西园林比较来看,中国园林所显示的是 A.人工之美 B.技能之美 C.数比之美 D.气韵之美 11.北方宫苑从总体上来看所呈现色调风格为( ) A.小巧玲珑 B.清水芙蓉 C.浓丽绚烂 D.自然淡雅 12.在园林美的物质性建构序列中起着领奏作用,且为园林美的起始与

园林艺术的美学特色分析

园林艺术的美学特色分析 1园林艺术形象体现的连续时空性 一般来说,艺术是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来感染观众的。如果从艺术形 象的存有方式来看,艺术可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三类。 例如绘画、雕塑、建筑等等,其艺术形象必须在空间里才能存有和展开,所以它们属于空间艺术。而音乐、歌曲、评书和文学中的艺术形象又 必须随着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它们是时间艺术。而在舞蹈、戏剧、电视、电影等艺术中,其艺术形象的体现,既需要一定的时间,又 必须同时有一定的空间才能实现。为此,它们便属于时空艺术。 园林艺术形象的体现是什么情况呢?首先,园林中的山石、湖泉、花草 树木、亭廊楼阁……等各种艺术形象都必须存有和体现于一定的空间里。所以,园林可属于一种空间艺术。不过,园林艺术的景观又能随着 晨昏旦夕、阴晴雨雪、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之变异而产生丰富的时相、 季相变化。所以,同是一座园林,乃至园林中的同一个景点,随着时间的 推移,就会产生晨昏各异、晴雨殊一、冬夏不同的各种景象。所以,园 林又具有时间艺术的性质。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园林便是一种时空艺术了。 不过,园林艺术与舞蹈、戏剧、影视等其他时空艺术相比,还有其独具 的特点。舞蹈、戏剧、影视等等一般的时空艺术,其艺术形象在时间的 体现上是有间断性的。这些时空艺术形象的体现具有固定的内容,演播 一遍所需要的时间也是固定有限的。而且,如若不到其演播的时间,人 们就无法欣赏到这些种类的时空艺术。从宏观上看,这些艺术可一遍遍 地重新演播,但它们仅为相同内容的重复,且其间是间断的。但是,园林 艺术形象的体现情况则不同,不论春夏秋冬、晨昏旦夕,不论何时,人们 都能够去欣赏园林艺术的各种应时风姿。园林不但晨昏、雨晴、四季 之景观不同,而且年复一年,随着园林植物的成长、衰老、更新,随着自 然力的风化,整个园林的面貌还会逐渐产生变化。比如,园林经年累月 之后,其中的树木更高大、更苍劲了;山石、树皮等处布满了青苔,亭廊

园林艺术概论网课新版答案

园林艺术概论 园林相关概念 1 【单选题】(D)被誉为“美国近代园林之父”。 A、佐佐木英夫 B、贝聿铭 C、勒·柯布西耶 D、奥姆斯特德 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 A、云冈石窟 B、新疆天山 C、泰山 D、青城山 3 【单选题】(C)是中国第一位园林工程院院士。 A、孙筱祥 B、吴良镛 C、汪菊渊 D、陈俊愉

【单选题】(B)是北京最大的亭子。 A、醉翁亭 B、廓如亭 C、爱晚亭 D、陶然亭 5 【判断题】在园林设计中,地形与水体是园林创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6 【判断题】“清漪园”这一名称出自《楚辞》。(×) 7 【判断题】园林的规划形式有两种,分别为自然山水园林和规则式园林。(√) 园林五大要素——地形 1 【单选题】规则式的中轴对称的园林的代表是(C)。 A、拙政园 B、诚笃园 C、法国凡尔赛宫 D、美第奇别墅

【单选题】全中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位于(D)。 A、西藏林芝 B、新疆天山 C、甘肃陇西 D、新疆吐鲁番盆地 3 【单选题】对园林建造设计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B)。 A、植被 B、地形 C、降水量 D、海拔 4 【单选题】世界园林三大流派不包括以下哪项?(C) A、东方自然山水园林 B、规则式的中轴对称式园林 C、印度佛教园林 D、西亚园林 5 【判断题】西安的芙蓉园属于邑郊园林。(√) 6 【判断题】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古代思想家是墨子。(×)

【判断题】法国的园林被称为“风致园”。(×) 园林五大要素——植物、道路、建筑、装饰艺术 1 【单选题】颐和园前门牌楼牌匾上的“涵虚罨秀”几字,是由以下哪位皇帝所题的?(D) A、顺治 B、雍正 C、康熙 D、乾隆 2 【单选题】颐和园的前身是(A)。 A、清漪园 B、畅春园 C、静宜园 D、煦园 3 【单选题】以下植物中,不在春季开花的是(C)。 A、丁香 B、连翘 C、木芙蓉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5-06T11:40:10.59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8期作者:俞蓝霞 [导读] 本文对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俞蓝霞 东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东阳市 3221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过去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已不能满足当今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设计人员需要转变落后的设计理念,要注重景观设计实用性,还要重视美观性与艺术性;要加强绿化,站在城市规划发展全局的角度,确保城市景观和谐。鉴于此,本文对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艺术涉及;城市景观设计;作用 一、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现状 1、对设计认识不足 在编制园林设计方案时,通常选用树龄较长的古树或者山林中的粗壮树木来组织设计,在设计上较少考虑到美学方面,导致城市景观设计缺乏美观,违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理念。部分设计人员没有真正理解园林设计的意义和内涵,认为园林设计就是搞绿化,将大量绿色元素应用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来,导致景观设计不够和谐。因此,设计师需要提高对园林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站在城市整体规划和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确保景观设计协调性。 2、观念落后 在一些城市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还是保持传统中规中矩的设计理念。比如,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倾向于古木植物的移植,从而给园林设计营造一种自然生态的环境,但是这样的设计不仅施工成本非常大,并且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在园林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更好地将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和生态环境结合在一起,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的不合理。园林艺术不仅需要体现出艺术的魅力,还要融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这是园林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注意的一点。 二、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表现城市的精神文化 我国河南洛阳市作为一个历史古都,为了发挥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园林艺术设计工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建设,洛阳市将牡丹花作为市花,每年 4 月开始就会举行盛大的牡丹花节,全国各地的人们闻名而来,只为一睹牡丹花的风采。而牡丹花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园林艺术的建设,人们生活在一个鲜花盛开的城市当中,每天工作的心情都非常顺畅,在周末还可以带家人去参观牡丹花。城市园林艺术设计建设的综合效益,远远不止观赏性和艺术性,通过城市景观设计,可以逐渐地提高城市综合实力。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居住在城市,为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城市的园林艺术设计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设完成的,每年到了旅游的旺季,人们就会在朋友圈感叹北京的秋景太唯美、杭州的西湖环境好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城市园林艺术设计将城市的品牌,推广到了全国,有的城市甚至将园林艺术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生产力,比如,新加坡就有花卉之都的美称,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移民到新加坡居住,因为人们认可新加坡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外来人口加入的过程中城市的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等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2、改善了城市景观的生态性 通过园林艺术的设计可以逐渐地增加城市的植被率,通过错落有致的植物生长群,逐渐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并且在园林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盆景、假山、喷泉、植物、果树等进行结合,让人们走近园林设计园之后,就会释放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享受自然植物带给人们的一种心灵纯洁,不断地提高该城市的幸福居住指数。 在园林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城市景观生态性,还可以有效地结合城市自然湿地,人们常说自然湿地就是地球呼吸的“肺”,由此可见自然湿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结合自然湿地进行园林艺术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园林艺术设计的方案要融入到自然湿地中,设计的方案不能对自然湿度产生任何的影响,这样人们在呼吸到最自然的空气时,也可以欣赏到最优美的园林艺术,可以将园林艺术设计和自然湿地融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的资源效益。在园林艺术设计和自然生态融合之后,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逐渐得到了改变。因此,园林艺术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是具有重要联系的,在现代化城市景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园林艺术设计将古典艺术、现代审美和城市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从而不断地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 三、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措施 1、要与城市发展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要尊重城市建设,要能够与当地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园林景观要能够服务城市发展,要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城市园林建设就是在自然环境中,形成一个小自然环境,种植各种植物,进入各种不同的物种。在选择植物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尽量以当地植物为主,根据当地气候特征与地质情况也可以引入一些外来物种,实现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要了解植物的种植时间,最好在春季种植植物,要保证建成后的园林中的生态环境与城市景观协调一致,进而到达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目标。 例如,浙江东阳的1800株樱花。樱花是春季的礼物,一提到樱花,很多人的脑子里立马就想到“去日本看樱花”“去武汉大学看樱花”三月底的东阳横山小区,这里有1800株樱花,城市被包裹在了一片片粉红氛围中。这个春天,最期待的莫过于赏一场樱花的盛宴。众所周知,横山小区位于秦王宫景区周边,而小区地形高高低低。想要一览秦王宫景区全貌,在横山小区就可以做到。不仅如此,小区还有一座“森林”公园,那里可是最佳眺望点。一走进“森林公园”,最吸引人眼球的要属几株绽放的樱花树,有粉的、白的,在绿茵丛中显得格外娇艳迷人。地上红叶石楠、红花檵木等“红色”家族与绿草相伴。在这“绿树红花”间则是一条条硬化一新的弯曲小径,站在外围城墙边往外眺望,秦王宫景区景观尽收眼底。 2、融入人文性理念 不管是我国的敦煌壁画,还是埃及的金字塔,都具有这种特征。可以说,人文艺术性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关键。只有城市景观设计富有人文性,才能与人们的心灵与精神产生碰撞,带给人们更多的艺术审美体验。景观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要重点把握好“人文”要素,以提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布局原则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布局原则 1、地域性原则 在园林小品设计布局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各项实际情况,比如气候条件、物质基础等。所以在设计布局前,必须先对当地的空间环境、制作工艺、地理地貌等进行一个实地的调查分析。只有这样在设计和应用小品时才能把小品的内涵和韵味发挥到极致,并且还能够大大的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 2、文化性原则 小品的设计和使用除了必须考虑到它的美观性,还必须使其具有自身的特色,所以在设计和使用小品时最好能够融合当地的一些风俗文化。如果小品没有文化属性,就仅仅只是一个人工化的产物,只有小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属性,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该小品就不仅仅是一件人工化的产物,它不仅能够反映城市居民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够展示城市景观特色和个性,甚至一些小品已经成为了该城市的标志物。 3、景观协调性原则 园林景观的各个要素在视觉外观、审美内涵上必须具有协调、统一的关系。园林小品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遵守景观协调性原则。城市室外空间的每个组成要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设计某项景观时应该把其放到更大的景观中加以考虑。在设计布局园林小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园林小品要素和其他

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不能使园林小品和周围的景观造成脱离,否则不仅不能为景观增色,反而影响了景观的视觉效果。 小品设计的总体依据就是环境,所以在设计小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首先应该对环境进行考察,然后再依据考察的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小品的设计方案、使用材料、外观造型、色彩等,如此一来不仅有效的避免了小品对景观造成的视觉干扰,还能够使小品和周围的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饰景性园林小品会被放置在视点中心,这样不仅可以烘托气氛,还能够提高小品的感染力,但是应该注意过犹不及,不能使小品的设计过于突兀;而服务性设施一般会设置在不太显眼的地方,要求能够和周围的景观融合在一起,同时不能失去服务性设施本质的服务功能。 以上所有的原则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关系,我们应该意识到在进行小品设计时,各种原则交互会发生影响,小品的风情、文化、民俗等会因为不同的地域环境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所以在设计小品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浅谈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浅谈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王洁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l0077) 【摘要】本文从美学思想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及西方园林艺术的风格特点,力图对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园林艺术;美学思想;诗情画意 前言 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反映生活与自然之美,表现 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在中国,它常与建筑、书 画、诗文、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成为一门综合艺术。因 此,要研究园林艺术就一定要懂得其中的美学思想。 1.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独立成为 一门学科迄今不过270年左右。正因为是年轻的学科,处于发展 阶段,各家存有争议形成不同学派、体系。爱美之心,人皆有 之。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的概念涵盖远古 至今,因此,有了人类便有了美。随着人类物质生产不断向前发 展,美的领域被扩大,美的形态日益增多,人类审美经验更加丰 富,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近代文明促使人们向各领域深入细致 的探索、思考,当归纳出认识世界的哲学时,便有了审美经验与 意识的思索与反思。 中国美学思想源于先秦。西周末期,周太使提出和谐为美的 观点,作为美学智慧的灵光闪现,至少早于西方三百多年。而孔 子作为儒家的代表,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提出了“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论点。道家老子提出“大 音希声”、“大象尤形”等美学观点,较古希腊先哲早了一百多 年。先秦至两汉,儒家重善轻美的哲学伦理逐渐被强化。魏晋南 北朝时期,并未重蹈中世纪欧洲美学思想受神学束缚而影响发展 的覆辙。此时美不再被看作善的附庸,而是转变为重美轻善,美学思想疏远了政治伦理,与玄学、佛学的探讨相联系。至隋唐中 叶,形成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即与佛学特别是禅宗结合起来。追 求超脱人世烦恼,达到绝对自由,但不否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不 完全脱离世俗生活,幻想通过个体心灵、直觉、顿悟去达到一种 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如果说先秦两汉把美学思想作为形而上学 和伦理学问题进行研究,魏晋南北朝以后则转入了审美心理的探 讨。明代中叶到戊戌变法期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资产 阶级开始萌芽,出现了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倾向。美学思想呈现 和推祟唯真的自然之美,力求艺术独创,强调美与实用、功利的 思想不同,重视审美心理考察。五四运动后,美学思想走上了用 西方美学观点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道路。而使近代中国美学具有 独也形态的是辛亥革命后的蔡元培,他对丁:美学的重视和美育的 提倡,使得中国美学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之路。 2.美学在园林艺术中的体现 美学在I元I林艺术中的体现也称园林美,园林美学属于应用美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 摘要: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而中国则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曲线美,只有曲线的变化才能反映出自然界不规则性的内在美。因而在中国园林艺术表现上,以迂回曲折的线条变化,融入自然的美感。虽然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体系,独具风格、各具特色,但他们毕竟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正文: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或者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人工跌山理水,结合观赏植物的栽培以及建筑的配置,从而构建了一个供人们游览、休息和居住的环境。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一种物质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审美享受的对象。世界上各个名族都有对自然美德审美要求,但只有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产生自己的园林创作。杨鸿勋在《江南园林论》中说:“园林史被人类征服的大自然的缩写。用造园艺术的手段加工再现的自然风景,是理想化的、蓄以人类生活情趣的园林景象,它潜在地给人以劳动战胜自然地欣慰,而更为直接地给人以如吟诗、读画得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 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对于中西方园林的分析,更有利于把握园林艺术的共性,使它们相互取长补短,使得中西方园林艺术在更多方面交流、融合。 1、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差异 中西方所处的不同地域环境之下,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园林艺术风格。中西方艺术风格不同,最根本的源头是中西方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规则式园林追求的是的是秩序与控制,是一种人工化的自然;中国自然式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是自然的拟人化。不同的追求和理想,使得中西方园林在艺术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1.1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易传》提出天人协调,“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节制自然需合它自己的法则,辅助自然应适度,效法自然地造化功能而不过分,并用以成就万物而无欠缺,都是人对自然既进取又维护,适度而和谐,不同又比动而变化。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的回答。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合也”,为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相生,成为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而我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园亦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奥妙正在于藏而不露、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亚里士多德提出物竞天择,F.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目的在于征服,他又说:“务必将自然加上夹棍,逼她画出供来”,以便更好地征服她。在西方哲学传统主流中,几乎一边倒的是人与自然绝无和谐相容,而是你死我活得只有相克。在西方园林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农

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景观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 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计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着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使其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 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另外,现代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3.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很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园林植物 植物造景,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