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关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关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15T13:14:54.057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上作者:耿娜

[导读] 高等学校一定要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得到更好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对其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究。

耿娜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亟需创新创业人才。因此,高等学校一定要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得到更好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对其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究。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引言

目前,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而言,实际上其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行列,而毕业生也随之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也让很多大学生将面临就业难的局面。因此,高校作为育人的关键场所,一定要把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当作首要任务,不断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从而使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1.1缺乏完备的教育内容

面对目前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都逐步把课程教育体系趋向于实际就业形势变化。针对大多数高校而言,基本上都在传统学术型教育的基础上加入了提供就业信息与开办招聘会等相关方面的环节与内容,同时还设立了公共管理学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的职场礼仪和基础管理学知识,以此使其对基本的有关创业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不过,在实际操作和技能方面的教学中,对于实质内容和知识体系极为缺乏,从具体实践层面来讲,很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训练都仅是流于形式。

1.2教育理念相对较为落后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正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因此,针对教育理念而言,也相对较为落后。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主要对理论知识的灌输更为注重,而忽略了理论和具体实践之间的联系,以至产生重视就业而忽视创业的情况。不过通常情况下,高校都会把就业率当作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标准,同时,还会把大学生自主创业当作提升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的关键途径。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并没有对此做出较为科学且合理的定位,仅是将此当作一项职业教育任务进行。又或者是在毕业之前对学生所实行的常规性指导,而并非把此种教育当作国家培养高效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手段。 2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

2.1完善教育课程体系,将教育教学方式加以优化

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创建当作改革的主要内容。将高效型创新创业教学方式加以设立,通过系统全面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创新活力、潜力以及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专业教学当中,让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可以进行较好的结合,从而使两者之间形成支撑和引领的紧密关系。设立创业选修课,聘请专业教师教授学生创业技能,并且,在当前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应当将网络平台进行合理应用,开设在线课程教学平台,比如,微信平台教学等。进而通过这些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步入社会之后得到更好发展。

2.2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加以确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当前的就业趋势,高校应当将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逐渐变化成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把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能力当作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当中,可以把创客文化融入至有关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具有创客精神、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的高级创业人才。中国经济的更好发展主要就在于创新,因此,高校一定要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于教育教学当中,同时把推动改革创新作为主要任务,让高校的技能型教育逐渐变化成综合素质型教育。高校所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最后都会步入社会,并且还需服务于社会。所以,高校应该将有关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适当增加,以此引导学生,使其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加以树立。通过科学技术课程技能教学将学生技术技能加以培养,并强化人才培养的育人性,进而把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与科学技术方面的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高校与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实质情况结合在一起,将高等教育观念更新,对于培养学生内在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需引起足够重视。同时把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等各个相关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综合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得以形成。

结语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其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方式。目前,国家正在努力建造创新型国家,而对大学生实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现今社会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高等学校一定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人才,以此使社会的更好发展与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参考文献

[1]余昌海.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7,(20):125-126.

[2]李俊林,薛桂英. 关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03):75-78.

[3]邓朗妮,罗日生,郭亮,钟壮林.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2017,(01):78-79.

[4]刘蓉.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 科技经济市场,2016,(04):224.

作者简介:

耿娜,女,汉族,1996年,山东省新泰市,山东协和学院在读,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doc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仅要求新型的生产方式、要求人要适应新型的生产方式,还要求适应时代的新的教育。 2011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急切要求我们将自主创新摆在突显的地位,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绩。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渐近、资源枯竭等原因,资源驱动经济已经面临增长的极限,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从“资源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资源驱动”重视的是劳动力、生产原材料、资金等要素,而“创新驱动”重视的是全体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与能力。实质就由从原来的对物质资源耗损增加的依赖向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劳动人员素质及创新管理现状依赖的转变。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造就,尤其更离不开高水准、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整体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上所给予的巨大撑持。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时期,将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外,纲要指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换的历史结点上,高等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历史责任,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来大规模地复制和再生产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课题指.doc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课题指南(草案)1.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2.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3.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4.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关系的研究5.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和用人单位需求关系的研究6.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7.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的调查、分析与研究8.高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9.高职大学生对专业学习与就业的认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10.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的关系的研究11.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的关系研究12.高职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关系的研究13.高职大学生假期打工(工作)与就业创业的关系研究14.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选才标准对接的研究15.高职教育和我国产业发展方向的远程动态吻合的研究 16.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研究17.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与就业的关系研究18.高职大学生维权教育与就业关系的

研究19.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的关系研究20.高职院校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性研究21.金融危机对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研究22.高职学生社团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研究23.中外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比较研究24.金融危机对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研究25.高职女毕业生的就业研究26.《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高职学生就业的研究27.高职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28.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和就业创业关系的研究 29.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30.家庭状况对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研究31.高职学生到农村就业的调查及展望性研究32.高职学生创业方向、方式选择的调查与研究33.高职学生创业风险的调查与研究 34.高职学生创业心理的调查与研究35.高职学生独自创业与团队创业的比较、分析与研究36.国家优惠政策对高职学生创业影响的调查与研究37.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创业就业相结合的研究38.高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影响的研究39.高职学生创业困难与对策研究40.高职学生“全程就业创业指导与

研究论文: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134267 高等教育论文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高校自从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在校大学生规模扩大,这也直接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3年起逐年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需要人才,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出现了就业鸿沟。要让毕业生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只是就业一种途径,还要鼓励有能力、有胆识的同学去创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创业学生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一批同学就业。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进行系统化的相关教育。当前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很多,对近几年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为后续高校创新创业研究奠定基础。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的本质含义有两层,一是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新东西,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新和改造。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高校创新教育就是为了挖掘大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创立企业,而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冒险精神,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其终极目标还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融入社会。 创新和创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创新是高质量创业的前提,创业是将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途径。创业是形式,创新为实质,二者相辅相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高质量的创业,将新产品、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推向市场。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大数据 (一)文献发表数量及趋势 在中国知网检索条件“主题”中输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模糊检索,可以搜索出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发表的时间及数量如图1所示,进行模糊检索是为了分析相关文献的总体发表趋势。我国高校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到2003年,首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就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2003年相关主题的文献数量是50篇,高等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关“高校创新创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很多人就会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况且大多数的毕业生都会选择就业,而不是去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只有专心搞好专业知识教育才是最根本的。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也是同样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去自主创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对自己没有用,所以兴趣不高。这种理念上的误区使得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成了边缘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政策,学生没有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大面积展开。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不够完善,创业实践教育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基本上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或者开设几门公选课,随便找几个教师讲讲。这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会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都成为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创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 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问,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要远胜于概念规则的纯理论讲授,因此,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但是近年来高校引进的师资普遍面临着学历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少,这里的经验不是指教学经验,而是指普遍缺少工程背景和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缺乏现场作业经历和工程实践意识成为制约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word版本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 究背景与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仅要求新型的生产方式、要求人要适应新型的生产方式,还要求适应时代的新的教育。 2011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急切要求我们将自主创新摆在突显的地位,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绩。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渐近、资源枯竭等原因,资源驱动经济已经面临增长的极限,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从“资源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资源驱动”重视的是劳动力、生产原材料、资金等要素,而“创新驱动”重视的是全体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与能力。实质就由从原来的对物质资源耗损增加的依赖向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劳动人员素质及创新管理现状依赖的转变。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造就,尤其更离不开高水准、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整体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上所给予的巨大撑持。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时期,将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外,纲要指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换的历史结点上,高等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历史责任,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来大规模地复制和再生产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总结 为大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大学步伐,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秉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成立至今短短的三年时间里,通过不断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讲座、报告等系列活动,对创新创业活动项目进行自己资助等方式,鼓励了一大批本科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中去。 一、规范日常管理,完善队伍建设,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为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我院在成立之初便建立了《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细则》(见附件1),将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日常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组成以院长左高山教授、党委副书记赵平副教授为首的学生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小组。实行“双轨导师制”,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聘请学院各系专业老师与优秀研究生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和班导师,与导师形成一对一指导方式,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从指导老师那里学到了所需的专业知识,更扩展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了沟通组织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学院品牌,强化基地建设,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根据实际情况,学院领导意识到,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时,因为没有资金支持,很多优秀的项目被迫停止了。因此,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创新创业作品,从2009年建院起,学院拿出部分资金资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题的研究,在继承原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品牌创新项目“五高杯”的基础上,建立学院新的“五高杯”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计划项目,增加创业团队的申报资格,作为学院新的创新创业基地。2010年,经过学生自行申报课题,学生答辩,专家小组评审,学院共评出十项品牌项目,每项资助1000元;2011年,学院更加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高等院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讨论,并对“互联网+”理念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点进行了分析。本文工作为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标签: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开放式 一、引言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速了我国互联网+理念与各行业的融合。高等院校学生大部分为青年,青年人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创新灵感旺盛、创业积极性高涨。高等院校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家人、学校、社会的期望下,能够在技术领域实现创新,在社会事业上得以发展和成功。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的培育主体,具有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鉴于上述背景,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高等院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讨论,并对“互联网+”理念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点进行了分析。本文工作为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二、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学校构建开放式信息交互校园环境。首先,对校园无线互联网络、有线互联网络进行规划,实现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智能化终端与外界进行畅通联络。其次,学校基于互联网环境对信息交互“软实力”进行建设,如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开通云服务应用接口;引入文献检索数据库等。最后,学校应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应用物联网进行创新创业,提高“互联网+”理念的应用敏感度。第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互联网+”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信息交互校园环境的构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开放式信息获取平台。高校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获取教学、教育、科研、创业的相关信息,实现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到行业、专业、社会、国家的发展动态和先进思想与理念。第三,思想和理念的实际实践。“互联网+”信息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信息支持,但效果的生成还需要用实践来证明。所以,在获取、储备了相关的创新创业信息后,实践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互联网+”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信息支持,实践检验“互联网+”信息支持的效果,进而再为“互联网+”平台提供信息反馈。上述过程实现了信息的闭环链路,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本质是教育不局限于课本等固态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开放式教育模式关键环节分析

关于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各学院(部)、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等文件的精神,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助力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特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会对象 1.本校对创新创业教学感兴趣的老师; 2.本校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各专业教师。 二、会议内容 1.探讨国际前沿创新创业教学问题; 2.创新创业教学师资创新思维方式; 3.探索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设计思路和评估方式; 4.了解国际前沿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和内容 5.分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

附:分享嘉宾简介 1.Alison Price Enterprise Evolution UK(创展英国)首席顾问,欧盟双创教育高级顾问,Enterprise Educators UK (EEUK)政策部主任,参与编写《欧盟创新能力标准框架》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监管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南》。Alison师从世界著名创业教育大师 Allan Gibb教授,共同著有“A Compendium of Pedagogies for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提炼总结了44种教学方法,引领开发了英国国际创新创业教育讲师培训项目(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ors Programme, IEEP)。Alison 专注于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双创教育与专业相融合。 2.李建兴台湾义守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兼管理硕博士班EMBA PMBA 执行长、财金系主任兼所长。高雄市投资与创新管理学会理事长、南台湾财金学术联盟执行长,国务院十二五重点项目- 两岸金融研究中心第一届智库委员会委员 (2014.10.30 荣获政协副主席陈元颁证)。近五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SCI发表十余篇论文,研究项目有包括金融科技发展与台湾银行业的因应策略( 台湾银行公会委托) 、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揭露( 台湾证券交易所委托)、垦丁国家公园收费机制与财务创新等20多件。他的实务专长﹕富有人士的企业与家族传承( 犹太人富过三代的规划策略) 、企业产销人发财辅导、企业跨国投资评估、天使与创投基金。 3.孙洪义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系任职终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洪义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和考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33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和PIPE教学方法,并开发配套的教材和慕课。该教育模式曾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2010年度征文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0-2012年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等奖,Emerald创业教育2010年创业教育国际会议最佳实践和政策论文奖等奖项,香港城市大学2012年度杰出教学奖和2017年专业发展奖,2018年IEOM全球工程教育奖等。孙博士在香港城市大学为本科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为研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热潮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战略需求。为此,在探析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PBL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3a17434297.html,ki.1672-3198.2016.11.092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我国在这一年开始在部分省市的学校试点开展创业教育,但这项试点工作未能推广和坚持下去。我国大范围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是随着一系列创业竞赛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的。自1999年举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12月,全国已有约2000所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和建立了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场地,共计有600余万人次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由各省市举办的初赛到举办的全国赛直接带动了全国1800余所高校的20余万名大学生参赛,目前大学校园的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创新创业热潮。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和方案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和探索,形成了一些模式。一是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并通过各种项目载体,拓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放在大学大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展开。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模式。该模式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专门机构开展创业教育,并且聘请具有实战经验的社会创业精英们进行授课,教授学生创业技能,并在创业资金、企业管理、法律等多方面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三是创新教育引导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注重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贯穿在知识讲授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参与各类科研学术竞赛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后再推动创业能力培养。就现状而言,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迎来了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政府政策支持最好的时代,但同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课程重创业管理轻创业基础、创业教育方法缺乏系统性等多方面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培养发展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故本文提出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模式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去,以促使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2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案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案例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Case of Introduction to 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课程代码:902020207 学时数:40 案例数:4 执笔人:陈曦讨论参加人:牛玉萍、李桂红、宗旭、陈曦 审核人:陈曦 案例一:坚持理想,写就不朽的创业传奇 建议结合章节:第一章第三节 案例意义:通过该案例教育学生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远航的风帆。人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的最高体现,也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同学们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 对联邦快递公司的创始人、主席兼CEO弗雷德里克.史密斯来说,他的血液早已经和联邦快递融为一体了。他从无到有一手创建联邦快递公司,又将它从破产的边缘拉回来,把它打造成快递物流业内首屈一指的庞然大物,写就了不朽的创业传奇。 他在1965年做的一篇不到15页的经济学学期论文中宣称:对一个能够直接运输“非常重要、时间紧迫”的货物的公司来说,可能存在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当时的邮递者很少把包裹直接送到目的地。包裹总是从一个城市送到另一个城市,由这家公司转到另一家公司,这不仅浪费时间、金钱,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建立一个快递企业的设想在文中首次体现,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企业要运用的就是当时尚不为人知的“隔夜递送”模式。凭着隔夜递送这样一个天才想法,并勇于付诸行动,史密斯成了尽人皆知的史密斯。1971年,年仅27岁的史密斯开始真正实施“隔夜递送”服务的创业梦想。之后,史密斯开始着手筹集资金来创办这样一个公司。史密斯把这家公司命名为“联邦快递公司”。公司于1973年4月17日开始营业,在22个城市开展业务。但第一天夜里运送的包裹只有186件,在开始营业的26个月里,联邦快递公司亏损2930万美元,处在随时都可能破产的险境,公司的早期投资者打起了退堂鼓,不肯继续投资。史密斯卖掉自己的私人飞机以助还债,把在拉斯维加斯赌桌上赢来的27000美元用来支付职工工资。在困境中不断拼搏的联邦快递也有了意外的好运气。史密斯迅速从其他航空公司购买了半旧的波音727飞机100架,大大地扩充了公司的实力,使公司的发展迈上了快速扩展的轨道。 凭着对理想的执着,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史密斯取得了创业的成功。史密斯从事的运输业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只是史密斯同别人不一样,他敏锐觉察到了新技术的诞生赋予这个行业很多全新的内容,从而成就了联邦快递。30年后,史密斯因为把握住了这样一个机会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新行业的人”。 案例二:华为的创新之路 建议结合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案例意义:通过该案例教育学生要清楚认识到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在每一个时代的精神体现。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改革创新成为当代中国的最强音,改革创

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现状、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现状、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的对比分析 摘要:为了探明中外创业教育研究的不同特点,有效推进我国创业教育进程,研究以“创业教育”和“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为主题词,借助Citespace对667篇CSSCI论文及685篇SSCI论文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外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且主要以创业教育的理论内涵为研究基础,探索创业行为产生的具体路径;相比之下,国内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将重心放在创业教育的理论内涵上,研究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等教育改革方式对人才培养、高校就业率的影响,较国外微观化的研究方向,更倾向于宏观概念的探索。据此提出我国未来创业教育的研究方向,应从宏观概念研究向实质研究过渡,要基于理论内涵,探索创业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具体作用路径等。 关键词:创业教育;知识图谱;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一、引言 以创新、创业为代表的“双创”政策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表明,创业活动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创造以及就业结构改善

具有重要作用。[1]据《2016-2017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活动在全球创新型经济发展及创新效率驱动过程中处于活跃状态。然而,部分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700万的高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人员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该群体的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2]因此,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培养质量的提升成为我国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检索发现,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以中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的创业教育为对象展开研究,且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创业教育的现状[3]、理论比较[4]及生态体系构建[5]等方面,尚未归纳梳理国内外创业教育领域的具体研究差异。同时,多数研究将重心放在创业教育的理论探索方面[6],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创业教育的起源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比较而言,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作为知识要素和组织关系的描述工具,能够清晰准确地描述知识要素的流动过程,梳理知识要素之间的对比关系。 鉴于此,本研究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源,运用Citespace V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中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挖掘和定性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明确我国创业教育的演进趋势及研究方向,推进我国创业教育紧跟国际前沿,为我国创业教育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借鉴参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

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双创大赛运动化,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在美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注重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养和激励,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经常开展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实施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双创教育,支持、鼓励高校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和激励专兼职教师,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创,教育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法创新、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孵化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过于追求创业率等问题仍存在,有待通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加以引导。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充分重视,把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支持力度大 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

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在基地平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加大经费投入。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层面建立了由教育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2017年1月,99所高校被认定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7月认定了第二批101所高校。“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高校开展双创教育。2016年,教育部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了1000亿元规模的“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 (二)高校领导普遍重视,设立校级领导机构 示范高校普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多由校领导亲自负责实施,相关投入大幅增加。双创教育也引起了非示范高校的重视,纷纷开始仿效。 在高校内部,多数院系参与了双创教育,包括工科院系、商科院系、美术设计院系等,牵头部门主要由教务处、团委,或者专门设立的创新学院、创业学院、双创学院担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例如,清华大学由教务处负责双创教育,并设立了校级协调委员会、教学委员会。黑龙江省有85%的高校设立了双创学院,有独立的,也有依托教务处、团委、商学院的。浙江省的高校全部成立了实体创业学院。 (三)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推进通识教育

浅谈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研究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a17434297.html, 浅谈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研究思路 作者:胡坤陈春红王少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41期 摘要: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对于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文章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趋势、研究内容和思路、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等几个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6;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242-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颁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的背景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卓越计划”为高等院校探索多方协同培养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明确提出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仍是现阶段高等院校新工科专业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现实要求 江苏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建筑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建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常州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等一系列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产学融合。 (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产学融合的现实要求 作为深化創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常州大学自身内涵建设和校企合作发展对实现江苏省建筑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校企科研协同下校方合作能力建设,有利于学校资源梳理、建立专家库、夯实学生基础,从而培养企业急需的综合型人才。学生在企业能干得好、留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点思考 摘要: 关键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卓越工程师 2015年5月4日,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36号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走向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在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与必然选择;而高校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每年高校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创新创业人员的素质与质量往往决定了创新创业的成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社会创新创业的成败。 一直以来,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诸多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有诸多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创业教育是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概念。有的人认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前者是注重内在观念的形成,后者注重外在实践力的培养。而我个人认为不管创新教育还是创业教育,他们的目的与价值取向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将他们作为一个完整体进行理解,而不是简单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叠加。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高校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方案,许多方案是比较成功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以及

各种卓越创新班。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是大学生挑战杯中并列的两个项目之一,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团队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与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以获取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这项比赛对于高校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思想有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通过比赛,让高校学生带着竞赛的激情投入创业计划的思考中。而各种卓越创新班则从思想与行动两个方面来着手,比如,原第一军医大现南方医科大学建立了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与卓越工程师班,这两个班的特色便是注重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的能力。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采用淘汰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扎实的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能力。而卓越工程师班采用的是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让学生更早的了解与掌握生产一线的实用的技术与技能,为今后的就业与创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些年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不断推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大部分人还是习惯按部就班,这从根源上限制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其次,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还是非常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价值观教育有待于加强;同时,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老师缺乏创业经验,只是在纯粹传授创新创业相关理论,欠缺实际的操作能力与风险评估能力。现实中,大部分创业是失败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取得成功。仅仅掌握创业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强大的实操能力与风险评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应该更多的从优秀企业聘请创业导师,让大学生获得真正的创业实际经验。另外,国家对于相关创业扶持的政策宣

(完整word版)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构建成为了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你想知道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吧!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一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

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 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实践 [摘要]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目前中国高校教学热点,中国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创新创业实践成功率较低,创新创业型人才还很匮乏。为提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该文章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意义,及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以部分高校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为实例,探讨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对实践中的问题的思索,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实践;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被联合国称为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短期的知识技能教育,也不是快速创建企业的教育。它是以创造性、创新性、开创性为内涵,以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使大学生敢于创新创业、善于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为目标的素质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建设知识经济社会的迫切需要 2005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2012年7月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力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建设,勇于投身社会实践,推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的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2. 促进人才合理分配,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 我国目前人才分布极其不均,由于高校培养人才模式过于单一化、简单化、模式化,教育模式偏重于通识教育,学科专业特点弱,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创建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敢想敢干、有经济头脑、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善于人际交往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