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工程导论 (2)

需求工程导论 (2)
需求工程导论 (2)

第一章需求工程导论

1.软件开发中碰到的需求问题的现象是什么

答:(1)用户参与度不够。(2)高层管理支持力度不够。(3)没有清晰的需求说明。(4)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前景。(5)期望不切合实际。(6)需求变化影响。(7)增加了无用的额外功能。

2.在需求处理当中要注意哪些非技术性因素,为什么

答:(1)需求处理的任务:需求处理的任务主要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现实是问题的发生地,软件系统是人们应对问题的手段。但是单纯的软件系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只有和现实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才能解决问题。

(2)需求处理的手段:建模与分析技术是进行需求处理的主要手段,这些技术本身都是概念性的,不依赖于某些特殊的应用环境条件。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3)需求处理的过程:试图单纯的通过技术的应用建立一个一致完整的需求模型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在现实中,因涉众的不同立场而产生的利益冲突的场景非常常见。这些冲突是根本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所能解决的。

3.解释需求分析与需求工程之间的联系

答:“需求工程”就是利用工程化的手段进行需求处理,以保证需求处理的正确进行,而“需求分析”是需求处理中的核心活动,他用一些形式化或半形式化的语言进行知识的分析,但是建立需求工程还离不开需求分析。

4.解释软件工程与系统工程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对需求工程的工作有何影响

答:(1)系统工程通常是指计算机引入某一现实系统,并用他来改变现实系统的运作方式,达到一个理想效果的过程。而且系统工程中除了含有处理系统的软件工程之外,还包括硬件工程和人力工程。因此,在系统工程中,虽然应该重点关注软件工程部分的内容,但并不能完全以软件为中心来看待和处理整个系统。

(2)影响:系统需求开发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整个系统的期望目标,包含功能特性和非功能特性。因此需要判定系统的涉众,采集他们的目标与要求研究系统的环境确定系统的要求,并进行一些整体性的分析。

5.需求工程包括哪些活动软件开发活动当中为什么要重视需求工程

答:需求工程包括(1)需求开发(2)需求管理。需求开发要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需求验证)

重视需求工程的原因:(1)需求问题是当前软件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2)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中的理论约束,他控制着整个软件开发的工程走向。它是非技术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程纽带。

6.需求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或技能

答:(1)交流技能(2)观察技能(3)抽象分析与问题解决技能(4)写作技能(5)关系协调和团队工作技能。

第二章需求基础

是怎样定义需求的

答:(1)用户为了解决问题或达到某些目标所需要的条件或能力;(2)系统或系统部件为了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他正式文档所规定的要求而需具备的条件或能力;(3)对(1)或(2)中的一个条件或一种能力的一种文档化表述。

2.解释下列名词:问题域、解系统和共享现象,并结合他们的含义说明软件系统是如何与现实世界形成互动的

答:问题域:问题的发生地,问题的发生范围及解决问题必须涉及的事件或事物。

解系统:软件系统通过影响问题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被称之为解系统。

共享现象:解系统可以对问题域进行模拟的现象称为共享现象。

(2)共享现象是解系统所模拟的问题域的部分,该部分在两个系统中同时存在。除了共享现象外,问题域还有一些没有被解系统模拟的知识,因为在现实世界非常复杂,不可能也没必要在解系统中完全重现。除了包含共享现象的知识模型之外,解系统也有一些并非来自于现实模拟的特征,例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模型的规范化、索引的建立等,这些因素并不对应与问题域知识,确是解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

3.解释下列名词:需求、规格说明、问题域特性和约束,并结合他们的含义说明需求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需求:用户为了解决问题或达到某些目标所需要的条件或能力;系统或系统部件为了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他正式文档所规定的要求而需具备的条件或能力。

规格说明:因为解决方案以对外交互的方式定义了软件的系统功能,所以解决方案被称为软件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

问题域特性和约束:问题域的背景信息又被称为问题域特性而约束是不受解系统影响,却会给解系统带来极大影响的问题域特性。

需求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问题、改善现实、满足用户期望的条件与能力。

4.需求有哪些常见的类别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有什么差异

答;(1)业务需求(2)用户需求(3)系统级需求

差异:功能需求是用户对软件系统的显示要求,用户在软件系统创建之前就可以向开发者表达这种要求。非功能需求属于隐式要求,用户在系统创建之前无法清晰的告诉开发者他们希望该系统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性特征。

5.描述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系统级需求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业务需求是针对整个业务的期望,用户需求是针对具体任务的期望,系统级需求是针对用户与系统的一次交互的期望。

联系:他们都是问题解决的期望,只不过是不同抽象层次罢了。

6.优秀的需求特性有哪些请为每一个特性都举出一个不符合的事例

(1)完备性eg:在收银员输入商品时,系统显示商品信息。而不是商品价格。

(2)正确性eg:用户的问题是A,但用户认为提供了方法B,则问题A自然可以得到解决,为此用户向需求工程师反映的便是B,而不是真实的A。

(3)可行性eg :用户并不了解软件系统构建的相关技术知识,所以用户可能会提出一些已有软件技术无法实现的期望。

(4)必要性eg:用户在交流中总是害怕信息有所遗漏,并因此产生不利后果,因此用户总是倾向于表达各种各样的需要,但是多种需要并没有必要。

(5)无歧义性eg:用户可能在可能需求或者重大需求上采用,大概可行,差不多等词汇造成歧义。

(6)可验证性eg:如果需求不可验证,无法判断完成的系统是否满足了该需求。

第三章

1.需求工程过程的工作基础(即输入)有哪些他的工作成果(即输出)有哪些答:输入:系统的业务需求,系统的用户需求,用户的期望。

输出:项目前景和范围文档,用户需求文档,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2.描述需求工程的各个活动,说明他们各自的工作基础、工作目标和工作成果。

(1)需求获取:(收集背景资料,获取问题与目标),(定义项目前景与范围),(记录获取结果)

(2)需求分析:(定义需求集合)(细化需求),(软件需求建模)

(3)需求规格说明:(获取的需求被编写文档)(系统涉众之间的交流信息),(编写文档)

(4)需求验证:(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执行验证)(问题修正)

(5)需求管理:(建立维护需求基线集)(保证需求作用持续稳定和有效发挥)(随时进行变更控制)

3请解释需求工程细节知识的实践性。

答:在任何一个知识领域,人们都需要进行相当的探索之后才能建立学科化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因此,如果在工程领域如果能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就可以在知识体系的指导下进行规律化和系统化的生产。相反,在完全没有形成知识认知的全新工程领域中;就只能纯粹依赖生产者的个人才智来进行工作。也有介于上述两种情况的工程领域,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所以无法实现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同时这些工程领域又经过了相当的时间探索,从生产者大量的个人行为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法。这些能更好更快的帮助人们进行试践,所以被称为实践方法,又被称为原则。

4.需求工程对其他软件开发阶段有哪些帮助

需求的好坏对后续软件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需求方法与软件开发方法的适配性更会影响项目的成败。

第四章

1.需求获取为什么是困难的

答:(1)用户和开发人员掌握的立场不同,可能造成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知识理解的困难,默认知识现象严重。(2)普通用户缺乏概括性、综合性的表述能力。(3)用户存在认知困难。(4)用户越俎代庖提出的不是需求而是解决方案。(5)缺乏用户参与。

2.在各种关于软件的调研中,无一例外地发现“缺乏用户参与”是导致软件失败的最大原因,请说明有哪些原因会使得用户参与不足应该怎样解决

(1)用户数量太多,选择困难。应该有目的选择真正有需求的用户。(2)用户认识不足,不愿参与:应该要求用户在需求开发上积极的配合。(3)用户情绪抵制,消极参与。(4)没有明确的用户

3.需求获取的内容是什么

答:(1)需求(2)问题域描述(3)环境与约束。

4.需求获取有哪些可能的来源

答:(1)涉众(2)硬数据(3)相关产品(4)重要文档(5)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

5.需求获取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1)传统方法(2)集体获取方法(3)原型(4)模型驱动发(5)认知方法(6)基于上下文的方法。

第五章

2.问题分析

P1:事物处理系统部分自动,部分手动,效率不高;

P2:无法追踪客户账单和收据,使财务业绩与发展不同步;

P3:难以确定为什么产品成本高,导致盈利困难;

P4:顾客信息繁杂,导致客源减少;

明确问题

业务需求

BR1:在系统使用3个月后,工作人员效率明显提高;

BR2:在系统使用4个月后,店铺运营成本降低15%;

BR3:在系统使用6个月后,顾客增加10%,销售额度提升20%;

问题解决方案

P4问题的候选解决方案

系统特性分析:

SF1:收银人员记录顾客的消费记录。

SF2:收银人员负责将回头客的优惠进行落实。

SF3:销售人员负责制定相应的针对普通用户的销售策略,增加客源。SF4:经理负责制定年度报表,总结财政收入与盈利情况。

第2次作业:《系统工程导论》作业题

《系统工程导论》 第2次作业 一.判断并填空(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 【对】 2.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对】 3.系统分析一般有七个步骤,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步骤可以并行进行,但不能改变顺序。 【错】 4.贝塔朗菲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整体性原则,动态结构原则,能动性原则,有序性原则。 【对】 二.填空题 1.系统的所谓相关性,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 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二是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联系”又称“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2.对模型进行修正与简化的方法通常有:(1)去除一些变量;(2)合并 一些变量;(3)改变变量的性质;(4)改变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5)改 变约束。 3.系统分析的原则有那些?(1)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2)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相结合;(3)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指标评分法主要有:(1)排队打分法;(2)_ 专家打分法_ ;(3)两两 比较法;(4)____体操计分法____:(5)______连环比率法___;(6)___逻辑判断评分法___。 三简答题 1.简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答: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只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 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系统+环境=更大系统。 2.谈谈切尔兰德“调查学习”软方法流程。 答:1、明确关联因素: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2,建立概念模型:在难于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3,改善概念模型:随着分析的不断加深和“学习”的深入,对模型加以改进,找到更适合的模型。4,比较: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方案。5,实施:将方案付诸实施。 3.说明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答:1)明确目标; 2)找出主要因素,确定主要变量; 3)找出各种关系; 4)明确系统的资源和约束条件;用数学符号、公式表达各种关系和条件; 5)代入历史数据进行“符合计算”,检查模型是否反映所研究的问题; 6)简化和规范模型的表达形式。 4.系统评价工作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答:系统评价工作的困难有以下两项:1)有的指标没有明确的数量表示,甚至同使用人或评价人的主观感觉与经验有关;2)不同的方案可能各有所长。 解决办法是:1)建立评价指示体系;2)各项指标数量化;3)所有指标归一化。 四.计算题 1.某系统平均工作2000小时,发生5次故障,则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多少?若连续工作400小时,则可靠度R(t)为多少? 解: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5=400(小时) 可靠度R(t)=[(2000-400)/2000]*100%=80% 2.设有5台设备,6个操作者,其操作感受情况记录为下表,评分结果也表示在表中。如对良、可、差分别给予3、2、1分,试分别计算这些设备的原始分、百分制分、十分制分和得分系数,最后对这些样机作一个评判。

2013华南理工 完整版系统工程导论随堂练习及作业答案

系统工程导论?作业一 1. 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 一个系统,两个最优 B: 以软为主,软硬结合 C: 跨学科多,综合性强 D: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究 E: 宏观研究为主,兼顾微观研究 F: 实践性与咨询性 参考答案:ABCDEF 2. 把时间维与逻辑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二维结构,称为系统工程的活动矩阵, 参考答案:√ 3. 80年代末,钱学森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___,结合系统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又于己于1992年提出了建设____ 体系,进一步发展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系统方法。 A: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B: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 C: 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 D: 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参考答案:B 4. 从控制理论来看,控制任务的主要类型是: A. 定值控制、 B. 程序控制 C. 随动控制 D. 最优控制 参考答案:ABCD 5.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系统的主要属性哪一些? A:集合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ABCD 6. 下面关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A: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 B: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这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C: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D: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参考答案:ABCD 7.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它由许多要素构成,但从其功能来看,它是可以分割的。 参考答案:× 8. 关于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B按照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类。 C:按照自然属性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D: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参考答案:AB 9.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其要素的集合与关系的集合 B: 结构决定功能 C:功能决定结构 D: 环境与结构共同决定功能。 参考答案:BD 系统工程导论?作业二 1. 系统科学体系结构的四个层次是:每一部门的科学技术,直接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是工程技术;稍微远离工程实践的是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科学;再远一些的是这一部门科学技术的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再经过一座过渡的桥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联系。 参考答案:√ 2. 什么也不干,维持现状,也是一种方案,称为零方案。 参考答案:√ 3. 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 一个系统,两个最优 B: 以软为主,软硬结合 C: 跨学科多,综合性强 D: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究 E: 宏观研究为主,兼顾微观研究 F: 实践性与咨询性 参考答案:ABCDEF 4. A.D.Hall曾明确指出,系统工程师应有如下的特征() A:能够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抓住复杂事物的共性;B:具有客观判断及正确评价问题的能力; C: 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D: 具有处理人事关系的机敏性 E: 具有掌握和使用情报的丰富经验。 参考答案:ABCDE 5. 1968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工程师霍尔提出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为() A: 时间维B: 逻辑维;C: 创造维D: 专业维 参考答案:ABD 6. 80年代末,钱学森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系统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2.1什么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a.如果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就称其为孤立系统。在孤立系统中,系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隔绝的,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不能传至系统外,系统环境的能量也不能传至系统内,显然,客观世界是不存在这种孤立系统的;b.如果系统与其环境可以交换能量但不可以交换物质,称其为封闭系统。例如一个密闭的容器,可以与外界交换能量,但不能交换物质,可看作为封闭系统;c.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换,又有物质交换,就称其为开放系统。小至细胞、分子、大至生物、城市、国家等任何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都是开放系统。 2.2什么是系统自组织现象?试描述一个具体的系统自组织现象。 答:系统中的元素在环境作用下,不依靠外力,发展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称为系统自组织。19世纪末化学家利色根发现,将碘化钾溶液加入到含有硝酸银的胶体介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碘化银沉淀物会构成一圈圈有规律间隔的环状分布,这种有序的环称为利色根环。如激光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过程。 2.3中国科学家对系统科学与技术有过哪些贡献? 答:中国科学院于1956年在力学研究所成立“运用组”,即后来“运筹组”的前身。到1980年成立“系统科学研究所”,1980年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系统工程研究发展的重视。1986年钱学森发表“为什么创立和研究系统学”,又把我国系统工程研究提高到系统工程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体系的高度进行研究。我国学者钱学森于1989年提出“综合集成法”,是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方面作出的新贡献。 2.4如何全面正确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1+1>2”表达式? 答: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整体性,系统不是各孤立部分属性的简单叠加,它还具有各孤立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行为。系统的整体性质有时通俗地表达为“1+1>2”,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也有可能等于2或小于2,这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属性及系统内协同作用的强弱。这主要是从系统的交通角度来理解的。 2.5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a.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总是朝着均匀和无序的平衡态发展,系统的熵不断增大,直至达到平衡态,此时系统的熵最大,但对于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熵却可能增长、维持或减小。b.协同学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并通过协作导致系统出现空间上、时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c.混沌是由确定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随机运动。它不是简单的无序状态,在“杂乱无章”运动中又包含普适常数,包含自相似性。 共同点:三者讲的都是一个系统如何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不同点:混沌理论是从随机表象角度来讲的,耗散结构是从熵的角度来讲的,协同学是从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 3.0详细说明动态规划的中心思想。 动态规划是研究多段决策而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所谓的“最优性原理”,这个原理归结为用一个基本地推关系式,从整个过程的终点出发,由后向前,使过程连续地转移,一步一步地推到始点,找到最优解。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最优值的解。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有些子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答案。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只要它被计算过,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这就是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路。具体的动态规划算

系统工程导论随堂练习答案

页眉 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1.2 系统的分类 1.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系统的主要属性哪一些? A:集合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ABCD 2. 下面关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 B: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这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 C: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D: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参考答案:ABCD 3.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它由许多要素构成,但从其功能来看,它是以分割的 参考答案: 4. 系统的涌现性包括系统整体的涌现性和系统层次间的涌现性 参考答案: 5. 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其要素的集合与关系的集合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决定一个系统的具体结构与特定功能 参考答案: 6. 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 参考答案: 7. 研究系统,意味着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从要素联系与结合上,去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建立正常的秩序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这正是系统工程的要旨 参考答案: 8. 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一般系统论概念为标志 参考答案: 第一系统的基本概念1.3系统的结构与功 1. 关于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按照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类 C按照自然属性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社会系 D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 参考答案AB 2. 概念系统则是由概念、原理、法则、制度、规定等非物质实体所组成,是人脑的产物,是实体系统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

系统工程导论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系统?并用一表达式描述,说明其含义。 、答:系统: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特定功能的部件(要素、元素)组成的整体。 2.什么是系统的涌现性 答:系统科学把整体具有而部分不具有的某种属性或特征等的现象称为涌现性。课程系统的涌现性具有受限生成性、非加和整体性和客观规律性等特征;而环境效应、组分效应、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则是课程系统涌现性的来源 3.简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答:环境是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的事物的合集,我们可以通过此来区分系统和环境。系统环境是系统生存的土壤,环境的复杂性是造成系统复杂性的根源。只有适应环境的系统才能生存,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系统健康地发展。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又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延续、演化,不存在没有环境的系统。 4.按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系统如何分类?对每一类系统举一例。 答:钱学森提出如下分类:1)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2)按照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类 5.如果用下面表达式描述某一企业系统S={E,R}Ω{E∣R},举例说明E和R分别表示那些内容? 答:E表示要素的结合 R表示各种关系的集合。 E——构成企业的各子系统;R——子系统之间、系统与整体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子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6.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其要素的集合与关系的集合,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决定一个系统的具体结构与特定功能。结构决定功能;从功能需求寻求合理结构;环境的作用,与结构共同决定功能 7.系统工程的定义是什么?简言之又是什么? 答:系统工程定义是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地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系统目的综合最优化 8.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1.“一个系统,两个最优”一个系统是指: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要求综合地、全面地考虑问题:“两个最优”是只:研究系统的目标是总统效果最优,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的方法或途径也要求达到最优。2.以“软”为主,软硬结合传统的工程技术,如电子工程,土建工程、机械工程等等,以“硬件”对象为住可以将它们划归广义“物理学”的范畴,是有“硬”技术为主的工程技术。3.跨学科多,综合性强所谓综合性强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用到知识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的研究要用到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个方面的知识。二是开展系统工程项目要有个方面的专家参加,协同作战。4.实践性与咨询性系统工程应用研究是要针对实际问题的,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这是系统工程的实践性。 9.简述霍尔模型的粗结构和细结构分别由哪些部分组成?

系统工程导论答案第5,6章

P134 9. A 1: 7*0.4+8*0.2+6*0.2+10*0.1+1*0.1=6.7 A 2: 4*0.4+6*0.2+4*0.2+4*0.1+8*0.1=4.8 A 3: 4*0.4+9*0.2+5*0.2+10*0.1+3*0.1=5.7 A 4: 9*0.4+2*0.2+1*0.2+4*0.1+8*0.1=5.4 所以最佳方案为A 1: 1A 2: 3*0.25+3*0.25+3*0.1+4*0.2+3*0.2=3.2 A 3: 4*0.25+1*0.25+1*0.1+2*0.2+1*0.2=1.95 所以方案2最优。 12. 1)层次单排序 列向量归一化得???? ??????1111.00768.01303.03333.02308.02174.05556.06924.06523.0 按行求和再归一化得T W ]1061.02605.06334.0[= ()∑===31max 0394.331i i i W AW λ 一致性检验:()1.0034.058 .02/30394.3<=-== RI CI CR 列向量归一化后C1变成 ??? ???? ? ??? ?? ???038.0015.0059.0321.0015.0148.0062.0075.0049.0036.0333.0431.0527.0573.0511.0296.0369.0264.0286.0365.0185.0123.0075.0057.0073 .0 21[0.10280.31610.47500.07380.0323]T W = () 21 5 1max 21 1 1 4.93195i C i i AW W λ== =∑ 一致性检验:()4.93195/4 0.01520.11.12 CI CR RI -= ==-<

系统工程导论_期末复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地点: 考试要求: 1、按照《学生手册》相关规定执行,坚决杜绝考试违纪现象,如有发现坚决按照学校有 规定执行。考试前必须清场。 2、考试时必须携带学生证或身份证,其它证件不可行! 3、考试时必须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考试开始后不允许交头接耳,问题举手问老师。 4、答题过程要完整,只给出结论,而没有求解过程的,将不得分。 《系统工程导论》考试复习大纲 题型: 一、简答题 (每小题 10分,共 60 分) 二、计算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 分) 第一章概述(简答题) 1、钱学森对于系统的定义。 2、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 3、系统的特征。 4、系统的分类。 5、系统工程的内涵。 6、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计算题、简答题) 1、线性规划问题。 2、整数规划问题。 3、分支定界求解整数规划的内涵。

第三章系统分析(简答题、计算题) 1、系统分析的概念。 2、系统分析的五个要素。 3、系统分析的步骤。 4、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 5、系统环境分析的概念。 6、系统环境分析的方法。 7、系统结构分析主要内容。 8、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和特点。 9、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第四章系统模型与仿真(计算题、简答题) 1、系统模型的分类。 2、系统建模的要求。 3、结构模型。 4、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 第五章系统预测 1、系统预测的分类; 2、系统预测一般步骤。 3、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趋势外推法。 第六章系统设计与评价(略) 1、系统设计的任务。

2、系统设计的原则。 3、寻找方案的几种策略。 第七章系统决策 1、决策的概念、西蒙决策过程的具体步骤、决策问题的要素、决策问题的分类。 2、严格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概念以及严格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四种准则。重点计算题、简答题。

《系统工程导论》作业题

《系统工程导论》 作业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一般系统理论重申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系统的功能可以等于系统全部要素功能的总和。 【对】 2.典型故障曲线(浴盆曲线)告诉我们:系统的故障在早期故障期和偶然故障期,其故障率都很小,到损耗故障期,故障率会逐渐升高。 【错】 3.“什么也不干”,维持现状,也是一种方案,称为零方案。 【对】 4.香农把信息定义为两次不确定性之和,即: 信息(量) = 通信前的不确定性+通信后尚存的不确定性。 【错】 5.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对】 6.系统分析一般有七个步骤,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步骤可以并行进行,但不能改变顺序。 【错】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你选择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80年代末,钱学森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结合系统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又于己于1992年提出了建设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进一步发 展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系统方法。

2.系统的所谓相关性,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 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二是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联系”又称“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3.指标评分法主要有:(1)排队打分法;(2)_ 专家打分法_ ;(3)两两 比较法;(4)____体操计分法____:(5)______连环比率法___;(6)___逻辑判断评分法___。 4.对模型进行修正与简化的方法通常有:(1)去除一些变量;(2)合并 一些变量;(3)改变变量的性质;(4)改变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5)改 变约束。 5.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 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6.系统分析的原则有那些?(1)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2)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相结合;(3)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7.管理对于信息的要求是:(1)准确、(2)及时、(3)适用、(4)经济。 三简答题 1.按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系统如何分类?对每一类系统举一例。 答:1)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2)按照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小系统:一个三口家庭大系统:一个地级市巨系统:一个大国 简单:一个局域网复杂:因特网 2.简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答: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只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 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系统+环境=更大系统。

2015华南理工网络系统工程导论随堂练习最新最全答案解析

2015年华南理工系统工程导论随堂练习答案 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1.2 系统的分类 本次练习有8题,你已做8题,已提交8题,其中答对7题。 当前页有8题,你已做8题,已提交8题,其中答对7题。 1.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系统的主要属性哪一些? A:集合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整体性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 问题解析: 2.下面关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 B: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这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 C: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D: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CD 问题解析: 3.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它由许多要素构成,但从其功能来看,它是可以分割的。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4.系统的涌现性包括系统整体的涌现性和系统层次间的涌现性。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其要素的集合与关系的集合,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决定一个系统的具体结构与特定功能。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6.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7.研究系统,意味着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从要素联系与结合上,去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建立正常的秩序,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这正是系统工程的要旨。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概念为标志。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1.3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本次练习有4题,你已做4题,已提交4题,其中答对4题。 当前页有4题,你已做4题,已提交4题,其中答对4题。 1.关于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B按照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类。 C:按照自然属性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 D: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答题: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B 问题解析: 2.概念系统则是由概念、原理、法则、制度、规定等非物质实体所组成,是人脑的产物,是实体系统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3.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影响系统的输入,称为系统的“反馈”。 答题:对. 错. (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系统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什么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试分别举例说明 。 答:a.如果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 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就称其为孤立系统。 在孤立系统中, 系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隔绝的, 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不能传至系统外, 统环境的能量也不能传至系统内,显然,客观世界是不存在 这种孤立系统的; b.如果系统与 其环境可以交换能量但不可以交换物质, 称其为封闭系统。 例如一个密闭的容器, 可以与外 界交 换能量,但不能交换物质,可看作为封闭系统; C 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换,又有物 质交换,就称其为开放系统。小至细胞、分子、大至生物、城市、国家等任何系统每时每刻 都与环境 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都是开放系统。 什么是系统自组织现象试描述一个具体的系统自组 织现象。 答:系统中的元素在环境作用下, 不依靠外力, 发展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 称为系统自 组织。 19 世纪末化学家利色根发现,将碘化钾溶液加入到含有硝酸银的胶体介质中,在一定的条 件 下,所形成的碘化银沉淀物会构成一圈圈有规律间隔的环状分布, 根环。如激光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 的自组织过程。 中国科学家对系统科学与技术有过哪些贡献 答:中国科 学院于 1956 年在力学研究所成立 “运用组”,即后来 年成立“系统科 学研究所” , 1980 年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工程研究发展的重视。 1986 年钱学森发表“为 什么创立和研究系统学” 研究提高到系统工程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体系的高度进行研究。我国学者钱学森于 年提出“综合集成法” ,是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方面作出的新贡献。 如何全面正确理解系统的 整体性和 “1+1>2”表达式 答: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整体性, 系统 不是各孤立部分属性的简单叠加, 它还具有各孤立 部分所没有的新的 性质和行为。 系统的整体性质有时通俗地表达为 “1+1>2”,但实际情况是 复杂的,也有可能等于 2 或小于 2,这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属性及系统内协同作用 的强弱。这主要是从系统的交通 角度来理解的。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a. 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总是朝着均匀和无序的平衡态发展,系统的熵不断增大,直 至达到平衡态, 此时系统的熵最大, 但对于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熵却可能增长、 维持或减 小。b.协同学研究系统 的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并通过协作导致系统出现空间上、时间上 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C.混沌是 由确定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随机运动。它不是简 单的无序状态,在 “杂乱无章 ”运动中 又包含普适常数,包含自相似性。 共同点: 三者讲的都是一个系统如何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 不同点: 混沌理论是从随机表 象角 度来讲的,耗散结构是从熵的角度来讲的,协同学是从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 详细说明动态规划的 中心思想。 动态规划是研究多段决策而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方法, 它的中心思想是所谓的 “最优性原理” , 这 个原理归结为用一个基本地推关系式, 从整个过程的终点出发, 由后向前, 使过程连续地 转移, 一步一步地推到始点, 找到最优解。 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 问题。 在这 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 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 最优值的解。 动态 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 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 题,先求解子问题, 然后 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 与分治法不同的是, 适合于用 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 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 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 有些子 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 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 的子问题的答案, 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 答案, 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 节省 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 答案。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 只要它被计算过, 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 这就是动态规划法 的基本思路。 具体的动态规划算 这种有序的环称为利色 “运筹组” 的前身。 到 1980 ,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系统 ,又把我国系统工程 1989

网络辅导《系统工程导论》(第三次面授总复习题.doc

总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判断、填空) 1. 指标综合的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其实质都是一种加权平均法的思路。 (p197) 2. 典型故障曲线(浴盆曲线) (p223) 早期故障期(从高到低);偶然故障期(大体保持不变);耗损故障期(逐渐升高) (p223) 3. 并联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讲,可以无限提高系统的可靠度。 (p227) 4.系统分析的重点在于确定问题的目标,以及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 (p149) 5.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p158) 6.贝塔朗菲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整体性原则,动态结构原则,能动性原则,有序性原则。 (p16) 7.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部门(或产品)划分的问题。 (p246) 8.把时间维与逻辑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二维结构{}77?=ij a A ,称为系统工程的活动矩 阵。 (p60) 9.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p125) 10.所谓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对于输入的影响(Feedback,亦称回授),或者说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反向联系。简单地说,就是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影响系统的原输入作用。 (p85) 11.香农把信息定义为两次不确定性之差,即: 信息(量) = 通信前的不确定性 - 通信后尚存的不确定性。 (p97) 12.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系统的主要属性有: 、 、

、、、。 答: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系对于统环境的适应性。 13.80年代末,钱学森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是,结合系统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又于己于1992年提出了建设体系,进一步发展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系统方法。答: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 14.对模型一般有以下要求:、、。答:真实性、简明性、完整性、规范化。 15.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认为从应用实践到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 答:首先是工程技术这一层次,然后是直接为工程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这一层次,再就是基础科学这一层次,最后通过进一步综合、提炼达到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6.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由、、三门技术科学构成。 答: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 17.指标评分法主要有:(1)排队打分法;(2)___________;(3)两两比较法; (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 答:(1)排队打分法;(2)专家打分法;(3)两两比较法;(4)体操计分法;(5)连环比率法;(6)逻辑判断评分法。 18.兰德型系统分析的最重要的五个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费用、___________、准则。兰德型系统分析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答:目标,替代方案,费用,模型,准则。兰德型系统分析又被称为成本效益分析 19.层次分析法一般步骤 有:、、、、。 答: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5)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20.1968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工程师霍尔提出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简称,其三维是、、。答:霍尔模型。时间维、逻辑维、专业维。 21.在系统分类中,按自然属性系统可分为:、;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

系统工程导论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导论复习资料 一、系统工程基础理论 1. 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性有那些? 答: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组成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点有: 整体性、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2. 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特点是什么?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是什么?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有哪些?什么是系统工程方法论 答: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技术从而达到全局最优的一门工程技术,它是系统科学中直接改造世界的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 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控制论最重要的观点是:反馈和信息。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3. 作为系统工程重要基础的信息论可分为哪三种不同的类型? 答: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 4. 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什么?其方法和步骤各有什么特点?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霍尔三维体系结构的具体内容?霍尔三维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哪些特点? 答: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最优化”,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目标选择→方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最优化→决策→实施。 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问题现状说明→弄清关联因素→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比较→实施。 霍尔的三维体系结构指的是知识维、时间维和逻辑维。 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标准化等特点。5. 什么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是怎样划分的? 答: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实现期、运行期。 6. 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意义是什么?系统分析的特点是什么? 答: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达到费用和效益最佳的辅助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系统分析的意义:(1)系统在结构上十分复杂,系统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系统从而更好的维护和运行系统。(2)系统分析为系统运行目的决策提供各种分析数据,使决策更为准确。系统分析的特点是:(1)以系统观点为指导思想(2)以整体效益为目标(3)以特定问题为研究对象(4)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5)价值判断原则 7. 系统分析有哪些要素? 系统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系统分析的原则有哪些?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 1.什么是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对开发出的软件很难满意。 (2)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3)一般软件很难维护。 (4)软件生产效率很低。 (5)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大。 (6)软件成本与开发进度难以估计。 (7)软件技术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深入的需要。 2.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 (1) 开发人员方面,对软件产品缺乏正确认识,没有真正理解软件产品是一个完整的配置组成。造成开发中制定计划盲目、编程草率,不考虑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2) 软件本身方面,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软件是逻辑部件,软件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方法论和规范指导,造成软件维护困难。 (3) 尤其是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原有软件开发方式效率不高、质量不能保证、成本过高、研制周期不易估计、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突出,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3.怎样克服软件危机? (1) 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长期以来从事各种工程项目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有效原理、概念、技术与方法,特别是吸取几十年来人类从事计算机硬件研究和开发的经验教训。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努力作到良好的组织,严格的管理,相互友好的协作。 (2) 推广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并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克服在计算机系统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些错误概念和作法。 (3)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更好的软件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将软件开发各个阶段使用的软件工具集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很好的软件开发支环环境。 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4.构成软件项目的最终产品: 应用程序、系统程序、面向用户的文档资料和面向开发者的文档资料。 5.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 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从软件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淘汰的全过程。

【复习大纲】系统工程导论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课程代码:030952015年5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方法的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本课程系统地讲述了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主要内容是系统工程方法论、模型化、评价和决策方法。本课程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我国许多支柱产业和领先行业都引入了系统工程理念和方法,如航空、航天、煤炭、电力、金融、保险及政府部门等。 系统工程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给人们提供了一套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论,即如何以系统的观念及工程的观念处理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系统的观念就是整体最优的观念,工程的观念就是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使得人们能够以工程的观念和方法来研究、解决各种社会系统问题。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方法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论、系统模型、系统评价方法和决策分析方法,能够形成对系统科学的总体了解,并且能够按照系统的观点,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做出决策。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充分分析系统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在对系统目标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优行动方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建立起系统分析的逻辑框架,能够搭建系统模型,掌握系统评价的多种方法以及系统决策分析方法,掌握系统工程的学习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系统工程》是项目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项目管理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本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系统与系统工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系统的概念是系统工程学科的基础,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系统工程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系统的概念与特性、管理系统的概念与特点、系统工程的概念以及系统工程方法论框架,了解系统工程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一)系统 识记:系统概念的形成、系统的定义 理解:系统的特性 (二)管理系统

系统工程导论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简答题) 1、钱学森对于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元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记为 S = < E ,R > 2、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 (1) 系统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 (2) 这些元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3) 由于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 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第二章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计算题、简答题) 1、线性规划问题。(列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2、整数规划问题。(和线性规划问题差不多,但注意结果取整) 第三章系统分析(简答题、计算题) 1、系统分析的概念。 所谓系统分析,就是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及达到系统的目标,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系统的目的、功能、结构、环境、费用与效益等问题进行周详的分析、比较、考察和试验,而制订一套经济有效的处理步骤或程序,或提出对原有系统改进方案的过程。 2、系统分析的步骤。 (1)明确问题与确定目标。 (2)搜集资料,探索可行方案。 (3)建立模型。 (4)综合评价。 (5)检验和核实。 3、系统分析的主要方法。 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KJ法等。 4、系统环境分析的概念。 第四章系统模型与仿真(计算题、简答题) 1、系统模型的分类。

2、系统建模的要求。 (1)现实性 (2)简明性 (3)标准化 3、结构模型。 系统结构模型是一种较正规的概念模型。这类模型对于理清思路、明确问题,与利益相关 者进行沟通,都极为有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模型就是系统结构模型。 4、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 第五章系统预测 1、系统预测一般步骤。 第七章系统决策 1、决策的概念、西蒙决策过程的具体步骤、决策问题的要素、决策问题的分类。 决策的概念:为实现特定的系统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涉及的诸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对若干可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择最佳方案或满意方案所作出的决定。 西蒙决策过程的具体步骤:(1)情报阶段:调查环境,寻求决策的条件和依据; (2)设计阶段:制定和分析可行方案; (3)抉择阶段:从可行方案中选一个行动方案; (4)实施与评价阶段:将行动方案付诸实施并评审。 决策问题的要素:(1)试图达到的明确目标; (2)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一般两种以上);

系统工程导论课程复习要点

《系统工程I》课程复习要点 课程名称:《系统工程I》 适用专业:2016级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专升本函授) 辅导教材:《系统工程导论》梁军,赵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复习要点: 第一章导论 1.1 关于系统 钱学森的“系统”定义: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2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一门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新兴学科,并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对其理解不尽相同,因此,要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比较困难。 一般认为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工程实践,都可以统称为系统工程。 1.3 系统工程的发展历史 1.4 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1.社会系统工程; 2.经济系统工程; 3.企业系统工程; 4 城市管理系统工程等. 第二章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 2.1 系统最优化理论 2.1.1 线性规划 2.1.2 整数规划 2.1.3 非线性规划 2.1.4 动态规划 2.1.5 多目标规划 2.2 控制理论基础 2.3 信息论基础 2.4 系统工程方法论 2.4.1 霍尔三维结构 2.4.2 切克兰德“调查学习”模式 第三章社会经济系统及其复杂性 3.1 社会经济系统及其特点 3.2 社会经济系统的因素复杂性 3.3 社会经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 3.4 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不完全理性 3.5 社会经济系统中选择的复杂性

3.6 社会经济系统的方法论 第四章系统分析 4.1 系统分析概述 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一词来源于美国的兰德(RAN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公司。该公司由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于1948年分离出来,是专门以研究和开发项目方案以及方案评价为主的软科学咨询公司。长期以来,兰德公司发展并总结了一套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他们称之为“系统分析”。 4.2 系统目标分析 系统目标分析的目的: 一是论证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二是获得分析的结果——目标集; 为了达到目标的合理性,在目标的分析和制定中要满足下面几项要求: 1)制定的目标应当是稳妥的; 2)制订目标应当注意到它可能起到的所有的作用; 3)应当把各种目标归纳成目标系统; 4)对于出现的目标冲突不要隐蔽; 4.3 系统环境分析 系统环境是指存在于系统之外的系统无法控制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信息和人际关系的总称。 4.4 系统结构分析 4.5 系统层次分析 第五章系统模型与仿真 5.1 系统模型 (1)定义 系统模型是采用某种特定的形式(如文字、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 对一个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进行描述 揭示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提供有关系统的知识。 系统模型一般是现实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用以简化地描述现实系统的本质属性,是一切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形态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定量抽象,是在研究范围内更普遍、更集中、更深刻地描述实体特征的工具。 5.2 系统建模 (1)对系统模型的要求:现实性、简明性、标准化 1)现实性——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反映系统的客观实际,应把系统本质的特征和关系反映进去,而把非本质的东西去掉,但又不影响反映本质的真实程度。 2)简明性——在满足现实性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使系统模型简单明了,以节约建模费用和时间。 3)标准化——在建立某些系统的模型时,如果已有某种标准化模型可供借鉴,则应尽量采用标准化模型,或对标准化模型加以某些修改,使之适合对象系统。 (2)系统建模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