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文本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 0 1 5 . 1 1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2)

第四章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第五章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7)

第六章道路网规划..............................................................................................................................................................

第七章公共交通规划 ............................................................................................................................................................第八章客运枢纽与公共交通场站布局规划......................................................................................................... 1 3 第九章旅游交通规划 ............................................................................................................................................................

第十章停车设施规划 ............................................................................................................................................................

第十一章慢行交通规划 ............................................................................................................................................................

第十二章物流系统规划 ............................................................................................................................................................

第十三章交通管理与信息化规划 ...................................................................................................................................... 1 7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1 9第十六章附则........................................................................................................................................................................

附表........................................................................................................................................................................................

附录........................................................................................................................................................................................

附表目录

附表1 :交通政策分区划分及引导要求表 (21)

附表2 :市域规划主要铁路站场一览表 (21)

附表3 :市域规划高速公路一览表 (21)

附表4 :市域规划高速公路枢纽一览表 (22)

附表5 :市域规划公路一览表 (22)

附表6 :市域规划主要公路客运场站一览表 (23)

附表7 :市域规划主要公路货运场站一览表 (23)

附表8 :市域规划主要航道一览表 (23)

附表9 :岷江航道乐山 -宜宾段梯级电站规划表(乐山境内) (23)

附表1 0 :中心城区规划铁路站场一览表 (23)

附表11 :中心城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口一览表 (24)

附表1 2 :中心城区规划公路客运场站一览表 (24)

附表1 3 :中心城区规划港口作业区一览表 (24)

附表14 :规划道路横断面形式一览表 (24)

附表15 :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快速路一览表 (25)

附表1 6 :中心城区规划城市主干路一览表 (25)

附表1 7 :中心城区规划城市次干路一览表 (26)

附表18 :规划快速路主要立体交叉口一览表 (28)

附表19 :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主要立体交叉口一览表 (29)

附表20 :中心城区规划高速公路跨河桥梁一览表 (29)

附表21 :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城市桥梁隧道一览表 (30)

附表22 :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城市广场一览表 (30)

附表23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近、远期发展目标 (30)

附表2 4 :中心城区规划有轨电车线路一览表 (30)

附表2 5 :规划公交专用道一览表 (31)

附表26 :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一览表 (32)

附表27 :规划公交首末站一览表 (32)

附表28 :规划公交场站一览表 (33)

附表2 9 :中心城区规划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一览表 (33)

附表3 0 :中心城区规划旅游停车场一览表 (33)

附表31 :停车限制供应区与扩大供应区一览表 (33)

附表32 :乐山市新建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 (33)

附表3 3 :中心城区规划P& R 停车场一览表 (34)

附表34 :中心城区规划大型货车停车场一览表 (34)

附表3 5 :慢行单元划分及规划引导一览表 (34)

附表3 6 :慢行单元范围一览表 (34)

附表37 :自行车网络功能分级 (34)

附表3 8 :中心城区规划货运枢纽一览表 (35)

附表3 9 :近期重点改造交叉口一览表 (35)

附表4 0 :近期停车设施建设一览表 (35)

附表41 :近期人行天桥(地道)设施建设一览表 (36)

附表4 2 :近期重要交通建设项目一览表.................................................................................................................................................... 36 附录(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完善乐山与周边地区的对外交通联系,加强乐山与成渝经济区内两极核城市成都和重庆的

交通衔接,全面构建对外交通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资源,整合及调整现有规划,改善城市建成区道路交通环境,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乐山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各种运输方式,构建集约型、环保型交通,保障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

第二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2205 年第 146 号令)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 1995] 333 号文)

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5. 《四川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6. 《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 2030)》

7. 《乐山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第三

条指导思想

1. 区域统筹,协调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

2. 系统整合,协调各种交通网络与设施的布局;

3. 近远结合,协调远期发展需求与当前发展的关系。

第四条规划原则

1. 为人和物的流动提供经济、安全、有效服务的原则;

2. 有效利用城市发展优势,增强城市的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3. 促进城市产业和用地结构优化,集约使用土地和环境资源的原则;

4. 保护城市传统和自然风貌,减少对社会和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持续改善城市生活质

量的原则。

第五条规划范围规划研究范围为乐

山市市域范围。

规划范围为乐山市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

第六条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远期)为2030 年,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20 年,2030 年以后为远景规划。第七条规划强制性内容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的基本依据,违反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八条综合交通体系远期总体发展目标以“完善乐山市对外交通联系,改善城市建成区道路交通环境,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为目

标,编制与《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 2030)》相配套、协调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以“全域、立体、旅游、绿色”理念为指导,推动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和产业集群竞争力,提高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水平。

第九条综合交通体系近期发展目标

1. 缓解近期主城区的交通拥堵;

2. 合理安排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近期建设;

3. 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调节近期交通供需矛盾;建设有利于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基础设

施,逐步实现乐山市绿色交通和生态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

第十条城市交通结构发展目标

近期各类交通方式分担率发展目标:步行 43. 5%、小汽车 9. 3%、自行车 10. 5%、公交车 25. 7%、

单位班车 2. 5%、出租车 3. 3%、摩托车 4. 0%、其他 1. 2%;

远期各类交通方式分担率发展目标:步行 32. 5%、小汽车 11. 5%、自行车 12. 5%、公交车32. 5%、单位班车 4. 0%、出租车 5. 0%、摩托车 1. 0%、其他 1. 0%。第十一

条交通子系统发展目标

1. 城市道路系统发展目标在中心城区建设以高速公路与快速路为骨架、组团内部路网以方

格网为主要形式、组团间

以环线加强联系的路网格局。

近期城市道路网密度达到 7. 5 公里/平方公里,干路平均车速为 23. 1 公里/小时,机动车平均出行时耗为 26. 5 分钟。远期城市道路网密度达到 9. 3 公里/平方公里,干路平均车速为26. 1 公里/小时,机动车平均出行时耗为 30 分钟。

2. 公交系统发展目标在中心城区构建以有轨电车和公交干线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

租车为补充,信息系

统为手段,交通枢纽为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并预留远景轻轨系统建设用地。近期公交千人拥有率达到 1 标车/千人、公交站点 500 米覆盖率超过 90%,公交平均运营

速度 16 公里/小时。远期公交千人拥有率达到 1. 5 标车/千人、公交站点 500 米覆盖率超过 95%,公交平均运营速度 16 公里/小时。

近期全方式公交分担率目标为 31. 5%,远期全方式公交分担率目标为 41. 5%。(详见附表 23)。

3. 老城区交通发展目标从近期交通需求导向和远期交通发展导向两个角度出发,推进老城

区交通改善与城市发展

的协调关系。逐步缓解老城区拥堵状况,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十二条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战略在“全域、立体、旅游、绿色”的交通发展理念下,以“公交、慢行优先”为指导思想,

以“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水平”为目标,加强城市交通与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协调和融合;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拓展相协调;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构建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推动TOD的发展模式;提升旅游交通运输水平,创造便捷流畅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交通条件;构筑航空、铁路、公路、航运以及城市交通系统有机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模式,发挥乐山在成都平原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南地区客货运输网络中的枢纽功能。

第十三条城市重大交通发展政策

1. 区域一体化交通发展政策

(1)区域交通系统融合策略;

(2)区域交通网络加强策略;

(3)强化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策略

(4)旅游交通引导发展策略

2. 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发展政策

采取公交先行的政策,积极拓展TOD发展模式,为新拓展的城市空间创造便利的公交出行条件;根据城市空间拓展以及用地布局的需求,提供相适应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使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3. 城市交通政策分区引导策略中心城区细分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协调

发展区、小汽车相对宽松发

展区以及机动车限制发展区。并对不同政策分区的主要交通方式提出相应的引导性要求。(详见附表 1)

4. 公交优先发展政策

(1)完善公交发展规划,加快公交线网优化调整,适时推进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建设;

(2)建立公交枢纽地区的土地利用协调开发机制,促进TOD发展模式的形成;

(3)建立公交调度指挥中心,改善车况和运行效率,增加发车密度,提高准点率,提升公交吸引水平;

(4)优化公交换乘系统和站点布局,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紧密结合;

(5)明确公交专有路权,确立公交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专有路权和优先权;

(6)建立票价定价机制和优惠措施,合理确定公交票价水平;

(7)加强对公交建设的扶持力度,从资金、政策、审批、建设引导等方面切实促进公交发展。

5. 适度限制私人机动化交通方式的政策

(1)逐步限制摩托车的拥有和使用,最终达到禁止摩托车出行的目的。

(2)建设慢行交通系统,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提供安全、便捷、优美的出行环境。(3)大力发展公交系统,建立健全公交设施和运营机制,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公交分担率。

(4)通过经济杠杆分区域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通过停车分区供应、停车费率等措施限制小汽车出行;远期可根据实际交通运行情况,研究交通收费、限号、牌照拍卖等控制手段的可行性。

6.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优先政策

(1)预留远景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并根据近远期公交系统供给方案提出相邻地块的开发建设要求。

(2)按照规划预留充足的公交设施用地,在土地供应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城市公交发展必须的公交设施。

(3)城市道路网密度应根据不同分区的区位和功能特点采用不同的指标,原则上应适当增加路网密度,并协调好慢行交通和机动交通的相互影响。

7.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1)土地使用及开发强度应适应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交通供给条件,鼓励土地混合利用,减少通勤交通需求;

(2)引入错时错峰出行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采用弹性工作制;

(3)从适当限制机动车的拥有、使用、停放等方面引导私人机动车出行的合理发展;

(4)通过价格杠杆促进居民出行方式由私人交通工具转向公共交通工具;

(5)通过建设完善的慢行体系引导慢行交通的出行,优化慢行交通环境;

(6)积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动态交通信息,有效引导交通出行需求,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8. 老城区交通改善政策

(1)结合旧城升级改造的过程,调整城市布局结构,优化职住空间分布,从结构上缓解老城区出行集中的情况。

(2)完善道路网络,打通断头路,新增道路、桥梁等重要疏散通道。

(3)改造并优化现状道路横断面,在满足旧城改造目标的基础上,尽量增加道路通行能力。

(4)改造现状交叉口,通过渠化、拓宽、信号灯控制等方式,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

(5)结合公交出行需求,优化公交线路,增加港湾式停靠站,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6)挖掘城市空间,增加公共停车场,改善停车收费标准,加强停车管理处罚力度,从供、需、管三个方面缓解停车难问题。

(7)打通人行通道,建设人行过街等设施,改善老城区步行系统环境。

(8)开展交通需求管理,鼓励错峰上下班、分区停车收费标准等措施;建设公共交通信息平台,提升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交通处罚与宣传力度,提升交通法制水平。

第十四条交通子系统功能定位及发展策略

1. 城市道路系统

高速公路与快速路系统作为城市快速机动交通出行的主骨架,同时承担过境交通和重大货运走廊功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优先安排主骨架路网的建设,预留建设用地。城市主次干路网以方格网为主要布局形式,主干路承担各组团间的中长距离出行需求,次

干路主要承担组团内部的中短距离出行需求。主次干路应保证公交车辆的优先通行,并提供安全连续的慢行交通空间。

城市支路网应具有更高的可达性,保证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的优先通行。支路网的布局应在控规中进一步深化,实现各交通分区路网密度建设目标。支路网建设应与城市空间拓展同步进行。

2. 公交系统在中心城区范围内构建以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为骨架,常规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

通系统,并

预留远景轻轨系统建设用地。现代有轨电车线网是中心城区快速公交系统的主要形式,负担长距离跨区域快速公共交通

出行需求,并作为远景轻轨系统的补充和过渡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保证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专有路权和优先通行权。

预留轻轨系统作为远景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与有轨电车一起承担长距离大容量公共交通出行需求,成为城市空间、功能、交通联系的重要载体。

公交干线网是城市普通公交的主干网络,承担各组团间中长距离公交出行需求,覆盖所有城市功能组团。

公交支线网是覆盖中心城区的终端公交网络,深入各个功能片区内部,在组团内形成网状结构,承担短距离公交出行需求和衔接干线及快速公交网络的公交出行需求,与有轨电车、公交干线、城际铁路和其它对外交通枢纽等通过公交换乘枢纽及节点进行衔接和换乘。规划常规公交线网密度应达到2. 5~3. 5 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支路和社区的设计应满足公交支线的运行要求。

3. 旅游交通系统建立方式多样、体系完善、设施先进、进出便捷、服务优质的旅游交通体

系。包括集“航

空- 铁路- 公路- 水路”四位一体,提供无缝中转服务的复合式旅游交通体系;加强城市旅游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建设畅通便捷的内部旅游交通体系;倡导低污染节能型交通方式;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形成完备的旅游集散中心以及智能旅游交通系统。

4. 慢行交通系统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引导“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

的出行方式,建

立连续可达的自行车系统,满足中短距离通勤交通和日常生活出行需求。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居民活动习惯建设安全、宜人、舒适、清晰的步行系统,满足日常短距离出行和休闲健身活动需求。

结合乐山山水景观资源特色建设滨水慢行系统,与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相融合,营造舒适、宜人的滨水慢行环境,满足居民和游客的滨水休闲游览交通需求。

5. 物流交通系统建立与健全高效物流交通体系,完善水陆空立体物流交通网络。重点建设乐

山港,满足乐

山——成都水路货运需求的区域水上货运物流中心,并结合陆路和航空货运设施,打造立体综合物流体系。

6. 交通管理与信息化通过强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

便捷、舒适和文明,

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

第四章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第十五条市域交通系统规划

1. 铁路系统规划

(1)铁路网规划

乐山市规划建设“三纵、两横、两中心”的铁路网布局。“三纵”:成昆铁路新线(含既有成昆铁路)、成绵乐客运专线铁路、成贵铁路客运专线;“两横”:雅乐铁路、连乐铁路—乐自泸铁路;“两中心”:乐山站铁路客运中心(即乐山城铁站)和燕岗站铁路货运中心。其他铁路包括:马边专用铁路。

(2)铁路站场规划

市域范围共设置主要铁路站场 19 处。形成以乐山站、乐山港站、燕岗站、峨嵋站为主的铁路客货运场站布局。(详见附表 2)

客运站场:形成以乐山站为中心,峨眉、夹江及天下名山站为辅助的“一主三辅”客运系

统格局。其他客运站场还包括犍为站、沙湾站、乐山港站、金口河站、峨边站、井研站、牛石站、沐川站、马边站。

货运站场:以夹江站、乐山港站、燕岗站、沙湾站、马边站为主,其他货运站场包括金口河站、峨边站、井研站、牛石站、沐川站。

编组站场:燕岗站。其他站场:包括二槐站、铜茨站、杨村站

、火谷站、石梁站。 2. 公路系统规划

(1)高速公路规划乐山市规划高速公路包括国家级、省级市际和市级高速公路三类。(详见附表 3)国家级高速公路:成(都)乐(山)高速(G5012)、乐(山)宜(宾)高速(G93)、乐(山)

雅(安)高速(G93)、仁(寿)沐(川)新(市)高速(G4216)。省级市际高速公路:乐(山)峨(眉)高速、乐(山)自(贡)高速、乐(山)汉(源)

高速、蒲(江)井(研)高速、井(研)宜(宾)高速、乐(山)西(昌)高速、乐(山)云(南)高速、绕城高速、成(都)乐(山)高速复线。市级高速公路连接线:仁(寿)沐(川)新(市)高速马边连接线。

(2)高速公路枢纽规划

规划在市域范围共设置高速公路互通立交 53 处。其中包括 15 处枢纽式互通立交和 38 处一般互通立交。(详见附表4)

(3)普通公路网结构规划规划市域干线公路网结构为“五纵六

横一环十射线”。

五纵

A、S215 线。途经夹江、绵竹、青江、肖坝、高新区、冠英、西坝、犍为、新民。规划为一级、二级公路。

B、G245 和 S309 线的部分路段。途经夹江、峨眉山、龙池、峨边、大堡、黑竹沟。规划国道段为一级公路、省道段为二级公路。

C、S103 和 G348 线。途经牟子、通江、青江、肖坝、高新区、安谷、太平、沙湾、牛石、利店、荣丁、马边。青神至沙湾段规划为一级公路,沙湾至美姑段规划为二级公路。

D、G213 线。途经井研、三江、金山、五通桥、金粟、犍为、清溪、沐川、永福。全线规划为一级公路。

E、镇阳至永福公路。途径镇阳、童家、白马、青平、四合、马踏、罗城、定文、犍为、孝姑、大楠、永福。全线规划为二级公路。

六横

A、S307、S401、S213 线。途经夹江、新场、青神、镇阳、周坡、金峰、集益、研经。夹江城区以西段和井研以东段规划为二级公路,其他路段规划为一级公路。

B、S429、S430 与G348 线部分路段。途经峨眉山、罗目、九里、沙湾、嘉农、罗汉、水口、苏稽、青江、通江、牟子、岷江东岸、茅桥、马踏、三江、竹园。峨眉山以西路段规划为二级公路,其他路段规划为一级公路。

C、S308 线。途经峨眉山、符溪、苏稽、青江、通江、牟子、土主、井研、东林。峨眉山至井研段规划为一级公路,其他路段规划为二级公路。

D、S309 与 G245 线的部分路段。途经金口河、峨边、毛坪、轸溪、牛石、福禄、石溪、犍为、玉屏。G245 段规划为一级公路,其他段规划为二级公路。

E、S310、峨边- 马边公路与 G348 线的部分路段。途经新林、大竹堡、下溪、荣丁、利店、武圣、富和、新凡、沐川、大楠、箭板。与 G213 重合路段规划为一级公路,其他路段规划为二级公路。

F、S311 线。途径马边、荞坝。全线规划为二级公路。一

由 G245 青神至峨眉山段、峨沙快速路、五沙快速路、G213 五通桥至井研段、周坡- 井研公路、S401 周坡至青神段组成。规划全线为一级公路。

十射线

包括 S308(苏稽- 峨眉山)、嘉峨旅游通道、S430(乐沙快速路)、G348(沙高快速路- 港北快速路)、乐宜快速路、S103(乐五快速路)、G348(九峰- 马踏)、S308(乐山- 井研)、S103 (乐山- 青神)、S215(乐山- 夹江)。规划等级为一级公路或城市快速路。

(4)公路等级规划

规划国道包括 G213、G245 和 G348,规划省道有 S103、S213、S215、S307、S308、S309、S310、S311、S401、S428、S429 和 S430。

规划一、二级公路构成乐山市骨架公路网络,三级、四级公路进行补充和完善。(详见附表 5)

(5)公路场站规划

全市规划客运场站 20 个、货运场站 14 个。建设以 2 个市级客货运枢纽(城北客运枢纽、乐山港综合物流中心)为核心,与14 个县级客货运输场站(6 个客运场站、8 个货运场站)相配套衔接的公路客货运输场站体系。

规划客运场站 20 个,其中一级客运站 6 个、二级客运站 12 个、三级客运站 2 个。(详见附表 6)

规划货运场站 14 个,其中:设置一级货运站(物流中心)9 个、二级货运站 3 个、三级货运站 1 个、四级货运站 1 个。(详见附表 7)

3. 水运系统规划

(1)航道规划乐山市境内主要航道包括大渡河段、岷江成都至乐山段和岷江乐山至宜宾段;另保留并改

造原有青衣江和马边河航道。(详见附表 8)大渡河段:为地区重要航道,规划沙湾至乐山为Ⅳ级航道,峨边沙坪镇至铜街子电站为一般航道(Ⅶ级)。岷江成都至乐山段:成都~乐山段航道近期按Ⅵ级标准建设,远期达到Ⅳ级航道标准。岷江乐山至宜宾段:是全国内河 18 条高等级航道之一,也是四川省“一横两纵”水运出川主通道之一,规划该航道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通江达海水运主通道。规划航道等级为Ⅲ级航道,常年可通过

1000 吨级船舶,丰水期可通 3000 吨级船舶。青衣江航道为大渡河大桥至眉山界,规划航道等级为Ⅶ级航道。规划马边河航道包括:犍为河口至沐川板板桥县界段和黄丹电

站大坝至沐川舟坝老娲沱段,规划航道等级为Ⅶ级航道。(2)岷江航电综合开发乐山境内岷江航道规划建设老木孔、东风岩、犍为、龙溪口四个航电枢纽。(详见附表9)

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是岷江(乐山~宜宾段)航电综合开发规划的第 1 个梯级,建设Ⅲ级船闸一座。岷江东风岩航电枢纽:是岷江(乐山-宜宾段)航电综合开发规划的第 2 个梯级,建设Ⅲ级船闸一座。岷江犍为航电枢纽:是岷江(乐山-宜宾段)航电综合开发规划的第 3 个梯级,建设Ⅲ级船闸一座。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是岷江(乐山-宜宾段)航电综合开发规划的第 4 个梯级,建设Ⅲ级船闸一座。

(3)港口功能定位规划乐山港的功能包

括:

A、装卸存储功能;

B、中转换装功能

;C、旅游服务功能;D、运输组织管

理功能; E、必要的生产、生活服务功

能; F、现代综合物流的平台;G、临

港工业开发功能; H、商贸和城市功能

(4)港区规划规划乐山港港区包括嘉州港区、沙湾港区、五通港区和犍为港区

共 4 个港区。

湾港区主要为沙湾工业园区原材料及产成品提供中转服务。嘉州港区是乐山港主要的客运港区、集装箱港区和大件运输港区,主要为旅游客运和集装箱运输提供中转服务,为德阳等地的大型设备提供运输中转服务,同时还将为部分工业产成品提供运输中转服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Chapter 2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一、纽马克翻译理论的类型 纽马克把翻译分为四类 1、交际翻译 翻译交际中,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文本; 2、语义翻译 语义翻译中目标文本应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语境含义; 3、直译 在直译中原文本的基本意义被译过来目标文本虽合乎目标语的句法结构,但意思是孤立的,没有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 4、死译 在死译中,源文本所有词语的基本意思得到了翻译,但目标文本既不考虑源语用词的语境因素,句法也不合乎目标语要求就连词序也是按照源语文本排列的。 二、纽马克根据语言的三大功能 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传信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召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 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他认为各类作品的功能的侧重点不同, 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有一些作品, 重点放在原文的语义内容上, 应采取“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的方法, 译文要尽可能接近 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以保持其语义内容, 有一些作品, 重点放在读者 的理解和反应上, 应采取“交流翻译”的方法, 译文更倾向于译入语 的语言形式, 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纽马克对“ 交流翻译”的 定义是:

“交流翻译试图用这样一种方式正 确地传达原作的文中意义, 使其内容与语言都可以很容易地为读者 所接受和理解。”(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 the original in such a way that both content and language are readily acceptable and comprehensible to the readership) 这种翻译可以摆脱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 更好地发挥译文语言的优 势, 使译文流畅、自然、简洁、明了, 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这样的译文必然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用严复的话说, 就可以“ 言 之有文,行之弥远” , 合乎“ 雅”的要求了。 纽马克谈理论, 最重视与实践的结合。他说“ 任何理论如果不是产 生于翻译实践中的间题, 那就毫无意义, 毫无生命力。” 所以, 我们 有必要通过翻译实践中的实例来 证实这三家理论的一致性。试举例如下: eg.1 If she did, she need not coin her smiles so lavishly; flash her glances so unremittingly; manufacturing airs so elaborate graces so multitudinous. 译1,如果她真做了, 她就不需要这样浪费地铸造她的微笑, 这样不懈 地闪耀她的眼光, 制造这样精致的气派, 这样众多的文雅。 译2,如果她当真爱他的话, 她就用不着这样过分地装出笑容, 不断地送她的媚眼,费尽心计装腔作势, 摆出许多文雅的姿态。 译3,如果她当真爱他的话, 她就根本用不着这样满面堆笑, 滥送秋波, 煞费苦心地故作姿态, 装出许多斯文模样。 从以上例子, 我们可以看出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文本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 0 1 5 . 1 1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2) 第四章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第五章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7) 第六章道路网规划.............................................................................................................................................................. 第七章公共交通规划 ............................................................................................................................................................第八章客运枢纽与公共交通场站布局规划......................................................................................................... 1 3 第九章旅游交通规划 ............................................................................................................................................................ 第十章停车设施规划 ............................................................................................................................................................ 第十一章慢行交通规划 ............................................................................................................................................................ 第十二章物流系统规划 ............................................................................................................................................................ 第十三章交通管理与信息化规划 ...................................................................................................................................... 1 7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1 9第十六章附则........................................................................................................................................................................ 附表........................................................................................................................................................................................ 附录........................................................................................................................................................................................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

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 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 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 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等级、用地规 模和配套设施;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指标、布局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物流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目标 (2)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 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 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 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11) 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 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 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第十二章附则 (31)

图01 城市区位图 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 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 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 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 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 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 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 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 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 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 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 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 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 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 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 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 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 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 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 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 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 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 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 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 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 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 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图件目录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XXXX_2020年)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威海市规划局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交通发展趋势 (3)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5) 第一节机场发展规划 (5) 第二节港口发展规划 (5) 第三节铁路发展规划 (6) 第四节公路发展规划 (6) 第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7) 第六章客运系统规划 (10) 第一节轨道交通概念规划 (10) 第二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11) 第三节出租车系统规划 (13) 第七章内外衔接系统规划 (14) 第一节对外公路客运站布局 (14) 第二节枢纽内外衔接规划 (14) 第八章货物物流系统规划 (16) 第九章停车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旅游交通规划 (18) 第十一章交通管理系统规划 (19) 第一节交通需求管理(TDM) (19) 第二节交通系统管理(TSM) (20) 第三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ITS) (20)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1) 第一节近期道路改善计划 (21) 第二节近期公交改善计划 (22) 第三节近期对外交通改善计划 (23) 第四节近期停车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人行过街设施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交通发展政策 (25) 第十三章附则 (26) 第十四章附表 (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需要规划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引导和支撑的城市发展。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威海市城市布局将形成“一线、多核、多组团”的带型城市结构。这些都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加以引导和支撑。 需要规划内外一体的交通系统融入区域一体化。威海处于胶东半岛青烟威一体化区域,需要对于现有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以规划整合。 需要规划集约化、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应对私人机动化挑战:威海市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私家车在家庭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家庭,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交通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计划来指导城市的交通近期建设。 第二条规划原则: 发展原则—交通规划要有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超前的意识。交通发展不但要与威海的社会、经济相适应,而且要引导和支撑威海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发展等战略实现,拉动威海经济发展。 优先原则—即公众利益优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优先和社会环境优先的原则,交通发展应坚持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理念,建立有足够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威海的开发建设。 公平原则—交通规划应兼顾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在公共交通优先的前提下,建立多层次和多种选择的交通系统,满足不同方式的出行需求。 协调原则—对外交通与对内交通相衔接、道路功能与道路等级相协调、干道与支路相协调、路段与交叉口相协调,公交网络与道路网络,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协调,使其与威海用地开发、交通需求相协调。 第三条规划目标: 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优化使用;面向政府交通决策。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的具体目标 ①运输能力—到2020年,群域公、铁、水、管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不足现象基本消除,到2030年群域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适应并且适度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②运输结构—群域综合交通运输结构明显改善,城市轨道、铁路、水运等两型交通方式比重日趋合理,其中铁路客运比重力争超过20%,长株潭核心区轨

道、公交等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力争不低于35%,城市群核心区—外围区城际走廊铁路客运比重力争不低于50%。 ③运输网路—群域县域和重要乡镇至少有2条二级以上公路连接,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10-50万人口城市通高速公路。重要城市通铁路:50-100万人口大城市通高速公路和铁路。重要城市通高速客运铁路: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通高速公路、高速客运铁路。 长株潭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定位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枢纽。长株潭核心区拥有城市群面向国际、连接全国的各类交通系统。作为2条全国性综合运输通道的交汇点,长株潭核心区沿京广、沪昆2条主通道布设的国家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湘江等高等级内河航道、油气管道国家干线,拥有国家组合型公铁陆运主枢纽、长沙黄花机场区域国际航空枢纽。 湘潭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成果 (1)公路网布局规划 规划由“4纵2横2支”共8条线路组成高速公路网,总规模为361公里。 一般干线公路网分为二个层次:主线和支线。主线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以上,支线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以上。一般干线公路网总规模为1613公里。主线由“九纵十横”19条线路组成,总规模为907公里;支线由39条路线组成,总规模为706公里。其它未纳入一般干线公路范围的县乡公路,总规模2700km,规划改造成四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近期全部硬化。通组公路近期硬化60%,中期硬化40%。 (2)港口规划 湘潭境内湘江段将按Ⅱ(3)级航道建设,设计水深2.6~3.0m,直线段航宽90m(双线),弯曲半径550m,净空要求10m。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年9月

目录 前言............................................................... I I 1 总则 (1) 2 术语和定义 (7) 3 居民出行调查 (11) 4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 (21) 5 出入境交通调查 (28) 6 公交调查 (35) 7 商用车辆调查 (42) 8 交通生成源调查 (48) 9 停车调查 (52) 10 流动人口出行调查 (57)

前言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分析城市交通现状与问题的必要途径,为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预测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的供需平衡以及交通供需关系的发展趋势等提供基础数据。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的基本前提和极其重要的环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建城[2010]80号)中明确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主要调查内容及调查信息。 为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升交通调查数据的质量与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交通调查数据在规划设计、政府决策、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工作。导则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调查经验,参照既有标准和规范,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提出了主要交通调查项目的调查方案设计原则、调查组织实施方法、调查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调查成果要求,对进行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专项交通调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居民出行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交调查、商用车辆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停车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十个章节。城市综合交通调查除应符合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参加编写工作的主要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一、项目概述 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 (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交通总体目标 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序言 (1)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作用 (1) 1.3. 编制原则 (1)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2. 工作阶段与要求 (2) 2.1. 工作阶段 (2) 2.2. 工作要求 (2) 3. 规划内容 (3) 3.1. 交通发展战略 (3) 3.2.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 3.3. 对外交通系统 (4) 3.4. 城市道路系统 (4) 3.5. 公共交通系统 (5) 3.6.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 3.7. 客运枢纽 (5) 3.8. 城市停车系统 (6) 3.9. 货运系统 (6) 3.10.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 3.11. 近期规划 (6) 3.1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 4. 技术要点 (7) 4.1. 现状调研 (7) 4.2. 交通调查 (8) 4.3. 现状分析 (10) 4.4. 需求分析 (11) 4.5. 方案制定 (13) 4.6. 方案评价 (13) 4.7. 强制性内容 (13) 5. 成果要求 (14) 5.1. 成果形式 (14) 5.2. 规划文本 (14) 5.3. 规划说明书 (15) 5.4. 规划图纸 (16) 5.5. 基础资料汇编 (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总则 1.1.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1.2.作用 1.2.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 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1.2.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 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1.3.编制原则 1.3.1.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1.3. 2.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 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 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 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 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他将文本分为以下六种:(一)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 tion) 表达功能的核心是讲话人、作者。语言表达功能的核心在于讲话人或作者运用这些话语表情达意,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纽马克认为,从翻译的目的看,典型的表达型文本有:1、严肃的文学作品,包括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等;2、权威性言论,主要有政治人物的政治演说及文件等,法律法规文献,公认的权威人物撰写的科学、哲学和学术著作。这些文本的权威性来自其作者的地位或可靠性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虽然这样的文本大多不具有言外之意,但往往带有其作者个人特征的"印记";3、自传、散文及个人信函。当这些文本是作者个人情感的一种宣泄,当读者背景模糊时,便属于表达型文本。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以原作者为核心,既要忠实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原作者的语言风格。在这类文本的翻译中,译者不仅不容许对原文进行修饰和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规划过程 (1) 1.3 规划内容 (1) 1.4 技术路线 (2) 1.5 规划范围及年限 (2) 1.5.1 规划范围 (2) 1.5.2 规划年限 (3) 1.6 规划依据 (3) 2 现状概况 (3) 2.1 湘潭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 2.2 道路交通现状 (3) 2.2.1 对外交通设施 (3) 2.2.2 城市路网 (3) 2.2.3 公共交通 (4) 2.2.4 停车设施 (4) 2.2.5 机动车保有量 (4) 2.2.6 交通管理现状 (4) 2.3 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4) 2.3.1 对外交通设施 (4) 2.3.2 道路网络设施 (4) 2.3.3 公共交通 (4) 2.3.4 停车设施 (5) 2.3.5 交通管理 (5) 2.3.6 交通发展政策 (5) 3 湘潭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5) 3.1 战略定位 (5) 3.2 发展战略 (5) 3.3 发展策略与措施 (6) 3.4 近期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6) 4 湘潭市交通需求预测 (7) 4.1 社会经济、人口及机动车发展预测 (7) 4.2 对外交通客货运量预测 (7) 4.3 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8) 5 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研究 (8) 5.1 区域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整合 (8) 5.1.1 一体化的轨道客运系统 (8) 5.1.2 区域公路系统与城市对外通道 (9) 5.1.3 区域水运规划 (10) 5.1.4 机场远景规划 (10)

5.2 城市骨干道路骨架 (10) 5.2.1 城市路网骨架 (10) 5.2.2 城市路网功能 (11) 5.3 城市工业与物流空间布局及货运通道布局 (11) 5.3.1 湘潭市五大产业发展片区 (11) 5.3.2 湘潭市物流园区布局 (11) 5.3.3 湘潭市物流对外交通节点布局 (11) 5.3.4 湘潭市货运通道的架构 (11) 6 湘潭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12) 6.1 规划目标 (12) 6.2 公路枢纽 (12) 6.3 铁路枢纽 (12) 6.4 水运枢纽 (12) 6.5 航空枢纽 (13) 6.6 一体化交通枢纽体系 (13) 6.6.1 客运枢纽 (13) 6.6.2 货运枢纽 (14) 6.6.3 枢纽设施管理 (14) 7 湘潭市道路网络规划 (14) 7.1 规划目标 (14) 7.2 道路网络功能及等级规划 (14) 7.3 路网指标 (15) 7.4 通道规划 (15) 7.5 自行车系统规划 (15) 7.6 步行系统规划 (16) 7.7 道路设施规划 (16) 8 湘潭市公共交通规划 (17) 8.1 规划目标 (17) 8.2 市域公共交通规划 (17) 8.2.1 市域轨道通道+干线公交通道规划 (17) 8.2.2 市域公交干线 (17) 8.3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 (18) 8.3.1 都市区轨道 (18) 8.3.2 常规公交 (18) 8.3.3 公交站场设施 (18) 8.4 公交一体化枢纽规划 (19) 9 湘潭市停车设施规划 (19) 9.1 规划目标 (19) 9.2 停车需求预测 (19) 9.2.1停车需求预测 (19) 9.2.2 停车场供应结构比例 (19) 9.3 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19) 9.3.1 停车面积需求 (20) 9.3.2 公共停车场 (20)

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 一、主要成就 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

纽马克翻译理论简介

Peter Newmark?(1916–2011) was an?English?professor?of?translation?at the?University of Surrey.[1] [edit]Biography He was one of the main figures in the founding of?Translation Studies?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from the 1980s. Life Nida was born in?Oklahoma City,?Oklahoma?on November 11, 1914. He became a Christian at a young age, when he responded to the altar call at his church “to accept Christ as my Saviour.”[2] He graduated summa cum laude from th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n 1936. After graduating he attended Camp Wycliffe, where Bible translation theory was taught. He ministered for a short time among the Tarahumara Indians in Chihuahua, Mexico, until health problems due to an inadequate diet and the high altitude forced him to leave. Sometime in this period, Nida became a founding charter member of?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 a sister organization of the?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In 1937, Nida undertook studies at the?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where he obtained a Master’s Degree in New Testament Greek in 1939. In that same year, Eugene Nida became interim pastor of Calvary Church of?Santa Ana, California, after the founding pastor resigned in 1939.[3]?In spite of his conservative background, in later years Nida became increasingly ecumenical and New Evangelical in his approach.[4] In 1943, Nida received his Ph.D. in Linguistics from the?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 was ordained as a Baptist minister, and he married Althea Lucille Sprague. The couple remained married until Althea Sprague Nida's death in 1993. In 1997, Nida married Dr. María Elena Fernandez-Miranda, a lawyer and diplomatic attache. Nida retired in the early 1980s, although he kept on giving lectures in universities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lived in Madrid, Spain and?Brussels,?Belgium. He died in Madrid on August 25, 2011 aged 96.[5] [edit]Career In 1943, Nida began his career as a?linguist?with the?American Bible Society?(ABS). He was quickly promoted to Associate Secretary for Versions, then worked as Executive Secretary for Translations until his retirement. Nida was instrumental in engineering the joint effort between the?Vatican?and the?United Bible Societies?(UBS) to produce cross-denominational Bibles in translations across the globe. This work began in 1968 and was carried on in accordance with Nida's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edit]Theories Nida has been a pioneer in the fields of?translation theory?and?linguistics. His Ph.D. dissertation,?A Synopsis of English Syntax, was the first full-scale analysis of a major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immediate-constituent" theory. His most notable contribution to translation theory is Dynamic Equivalence, also known 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Dynamic and formal equivalence." Nida also developed the "componential-analysis" technique, which split words into their components to help determine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e.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