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资料库-简答题

心理学专业资料库-简答题
心理学专业资料库-简答题

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睡眠的阶段。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简述能力发展的差异

4.简述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及意义。

1.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

2.简述知觉及其特性。

3.画图并解释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

4.简述思维及其基本过程.

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6)

2.简述心理的发生和发展。(P36-38)

3.简述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4.简述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及培养。

1.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2.简述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3.简述常见的致瘾药物。

4.简述情绪与认知、情感。

1. 简述人格心理特征的相互关系。(P3)

2.简述人际吸引及其条件。

3.简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4.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1.画图并解释练习曲线。

2.简述感觉及其过程。

3.简述感觉记忆的种类及其特征。

4.简述问题解决、种类及方法。

1.简述注意的品质。

2.简述执行决定中的主要困难及战胜困难的条件。3.简述人格测验的方法。

4.简述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作用。

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4)

2.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P51-52)

3.简述智力技能的形成。

4.简述知觉的种类。

1.简述记忆的过程。

2.简述概念形成的因素。

3.简述如何保持有意注意

4.简述动机的产生及理论。

1.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2.简述良好的人际交往态度有哪些。

3.画图说明心理现象。

4.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1.简述学习迁移及其种类

2.简述幻想和创造想象的异同和联系。

3.简述动机及其种类。

4.简述情绪状态。

1.简述感觉记忆及其特征。

2.简述概念及其种类。

3.简述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

4.简述动机及功能。

1.简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2.简述感觉及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3.简述短时记忆的含义及其主要特点。

4.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P47-49)

1.简述记忆的种类。

2.简述如何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3.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4.简述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和双重加工理论。. 1.简述学习迁移及其种类.

2.简述感觉记忆及其特征。

3.简述思维及其种类。

4. 简述情绪状态。

论述题:本大题共2 个小题,每小题1 0分,共20分。

1.论述品德和道德的关系。

2.论述各种气质类型的主要特点。

1.论述心理学对教师职业的意义。(P13-14)

2.论述言语、语言和思维。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体现“师德”。

2.论述中学生的心理差异的主要表现方面。

1.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2. 论述如何对学生“网虫”进行品德教育与渗透。

1.论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2.论述中学生一般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2.如何利用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复习?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生为中心观”对教学的启示。

2.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论述如何利用需要层次理论开展品德问题生(品德有问题的学生)的教育工作。

2.试述中学生药物成瘾的治疗。

1.论述如何克服晕轮效应的弊端。

2.简述思维定势的作用。

1.简述自我意识及其心理意义。

2.论述中学生情绪障碍及如何调节。

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论述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1.论教师心理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

2.论述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不良心理及培养的主要措施。

1.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2.论述各种气质类型的主要特点。

1.论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2.论述影响遗忘的因素及遗忘的原因。

1.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结合这句话,论述教师职业与心理学的关系。

2.论述人际认知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 0分,共20分。

请分析案例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做总结。

1.基本情况:

王某,女,1 8岁,高三,智商正常。重点班学生,性格内倾,心情压抑。近一年来情绪低落、失眠,因为父母工作关系,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学阶段成绩一直很不错,后保送进入中学重点班,仍由爷爷奶奶陪同位学校外面,成绩中游。对什么都没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症状常以半个月左右为一周期。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下降。暑假结束后学校开学,自感问题加重,痛苦不堪。她曾反复对家长说“不想上学”,家人无法哄劝。有头疼、失眠、胸闷、厌食、腹泻等不适应症状,一天有时只吃一顿饭。在墙上乱涂乱画,用纸剪出一个大大的“死”字,时常晚上在家既不写作业也不睡觉,长时间呆坐。考试失利后,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背。喜怒无常,不知什么时候就发脾气。对任何事物都无兴趣,情绪非常低落,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

1.原因分析

(1)情感原因。幼年时期情感剥夺的生存环境,使得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焦虑和冲突的方法,不幸的环境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上学后,家长一味重视学业,忽视了品格教育。其在同学中不再表得很优秀,班内学习排名居后。这些更加重了内心的无奈和挫折,导致幼年时期遭遇再现,于是悲观压抑,选择逃避和发泄情绪来避免自己的继续受挫。

(2)认知原因。一是家人的期望,榜样的示范,为之树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标。但学业难度的加深,教学方法灵活,使得反应力较慢的她一时无法适应,过度紧张和焦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二是自我评价降低,采取自责、自罚的心理防御机制导致认知的偏差。

(3)行为原因。面对失败的情形,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为避免内心受到伤害,选择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消沉倦怠。另一方面,压力的积累,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产生无法脫离的低落情绪。

2.解决方案

(1)“支持性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性心理辅导对策。让其充分讲述痛苦的体验,宣泄情绪,同时给她安慰、信任。关怀、支持该生构建新认知,并伴以一定行为技巧的学习应用与生活

指导,使她的抑郁情结得以舒解,激发她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引导她走出心理危机。

(2)各方面的协调。其中家庭环境的协调是关键。

A.宣泄释放。以情绪的宣泄和释放为主。倾吐出学习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宣泄出积存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B.发现心结。帮助她找出深藏的不合理信念,或叫功能失调性假设。例如:如果我的成绩不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就考不上高中、大学。

C.解释澄清。搞清楚这些不合理信念与她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改变认知结构。D.自我及时强化。当她认识到不合信念以及自己的消极情绪后,帮助她予以放弃,并及时建立、信念,强化她的积极情绪和行为。

(3)帮助她制订合理的生活、学习计划,每天晚上睡觉前虑明天干什么。计划不能定得太高,但也不能太低,要留有充分余地。这样使她每天都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实来”,培养她的自尊、自信。

(4)对消极情绪作建设性的的宣泄。具体做法有:闭上眼睛听音乐,让自己感觉随音乐流动;每周和父母老师进行一次坦诚对话;每天早晨跑步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表象训练,在大脑中通过表象的形式,原有的消极情绪在大脑中主动诱发出来,随之代以积极的情绪或进行放松训练,以减轻消极情绪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3.小结

引导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变化,家长要给子女更多的关爱和心灵的关注。

2.基本情况:

周某,女,18岁,高三,智商正常。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从小比开朗、活泼,在家人和老师眼中是个捣蛋鬼,学习成绩普通。好勇斗狠,让家长教师头痛不已,后因打架问題被校方在学校,稍有言语不和便与脚相向,被批评教育多回。但是却屡教不改,多次于是转学,稍微好了一段时间,是没有多久又旧病复发,因为打架斗殴而多次被学校老师、领导、干部批评教育,稍有成效,但没有多久又会出现,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与同学的关系显得很紧张,疏远老师、领导、干部,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批评感到反感,会与干部在工作争执,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别人管他。

1.原因分析

(1)个体因素。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认知水平能力不同,错误的认知一定在现实中处碰壁,其结果就是必定会造成痛苦。承受压力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性格正在成熟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承受压力的水平明显地会低很多。个体心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心理对待别人的言论的压力,就会导致承受水平相当低。精神承受能力:这个是个体差异中的先天决定因素,很难有所改变,就是心理学上所

说的气质,人的气质是先天和后天基本都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每个个体的精神承受能力是固定的,后天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转移压力,但是有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磨炼后形成的阅历。

(2)社会因素。整个社会中,不良因素有很多,而且很容易影响人的心理形成,一旦形成定势,就会变成固定模式,而且很难改变,并且改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3)不良的宣泄形式。

(4)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内分泌功能迅速发展,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的兴奋度常迅速地增强或减弱,从而成情绪的波动不安,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

2.解决方案

(1)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攻击性的行为向或是人际交往关系的紧张,都是因为其理念所导致的。而偏激理念的习得和形成是个体社会认的偏差和不合理引起的。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伯离,再加上各种不因素的强化(教育方式不对、缺乏沟通的强行命令等),不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疗法矫正,求助者将会在恶性循环中导致最终反社会和的形成。让求月出最受欢迎的学生,并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2)制订自我控制约定,并进行演练,最后实地进行训练。和老师、家长联系,重新规划日常生活,丰富日常活动,及时奖惩,并让其记下治疗的最新感受。真正品尝进步的快乐。

第4 / 8页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

(3)采用新的松弛及发泄方法,让他的不良情绪有所宣泄,比如做运动、练射击、拳击等。

3.小结

有效预防的手段:拓宽兴趣范围,加强辩证思维能力的我控制能力。

1.基本情况:

吴某,男,17岁,高二,智商正常。他为人豪爽,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很有人缘。担任班长。什么都好,就是有吸烟的毛病。小时候看到父亲吸烟,他也模仿亲的样子偷偷吸烟,于是就有了点癮。母亲发现后也没当一回事,只是说:“你还小,以后别抽了!”一天晚上,他上同学家玩,喝了点酒后,特别想抽烟。可是身边没有烟,也没钱买。于是,两人决定出去“借”点钱买烟。他们在街上到窄榴达,寻找“借”钱的目标,最后锁定在路边绿化带的僻静处谈恋爱的一对青年男。吴某上去揪住男青年的衣领说:“哥们儿,钱花。”二话没说,上去就翻他衣兜。女青年被吓得说不出话,男青年一边反抗一边嚷:“没钱!放开我!”双方扭打起来。吴某害怕招来警察,急得直冒汗,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根铁钎子,他顾不得多想,抄起来就扎向男青年的胸部,男青年当场栽倒在地。被送到医院后,虽经全力抢救,终因失血过多死亡。面对法官时,二人一脸茫然,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想弄点钱买盒烟,却变成这样。

1.原因分析

(1)强大的好奇心理。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新事物和行为对他们都有很大诱惑力。对吸烟的行为是如此,他们有想试试看的想法,看到成年人叼着香烟,火光一闪一闪地吐出白烟的姿态,以为吸烟可有着无穷的乐趣,所以想亲自品尝一下这吞云吐雾的滋味。

(2)交往心理。在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联络感情,相互敬烟成为习惯,学生认为烟可使人产生亲近感。

(3)对偶像的模仿心理。,不少青少年学生有对偶像的崇拜心理。如对家长、老师、名人、明星等,对他们的言行举止都进行模仿,尤其是对偶像吸烟时的姿势等,认为这样可以拉近与偶像的距福,而且使自己也趋于“成熟”。于是学生学会了吸烟。

(4)虚荣心的驱使。青少年学生虚荣心强,当看到别的同学吸烟,自己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

(5)对“压力”、挫折的反抗心理和逃避心理。“压力”一般来自教师与家长。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思想单纯,满幻想,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自尊心,一方面又显示出幼稚,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

(6)愈禁愈吸的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时常表现得尤为突出,宣传机器大肆宣传吸烟的危害,大力提倡戒烟,家长、老师严禁学生吸烟,置“烟”于万恶之源,恰恰刺激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偏妥体会一下置身“毒雾”的感觉,无意中形成了愈禁愈吸的结果。(7)对烟的错误认识心理。他们认为抽烟能提神、消除疲劳,有助于脑力劳动,因而在学习紧张时或思考难题时借助吸烟提高学习效率。

(8)家长没有进行严令制止,致使他逐渐吸烟成瘾。

2.解决方案

(1)教师、家长要起表率作用。只有自己不吸烟,才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不吸烟,才能理直气壮地纠正已染恶习的学生。此外,教师和家长要多讲一些名人戒烟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戒烟的榜样,恰当利用他们对名人的崇拜心理,达到教育学生禁烟的目的。

(2)努力减轻学生的压力。遇事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批评学生时要讲清道理,不对学生提出超越实际能力的过高要求,随时发现并捎除学生可能产生的对学习、生活的消极情绪,使之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好好学习。(3)提高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力。给学生讲明在生活、学习中受到挫折是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意志坚强者会愈挫愈勇,会把它看做一

第5 / 8页次考验的机会,会查找原因,接受教训,努力自强,以便下次功。只有意志薄弱者才会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才会借吸烟来麻醉自己,欺骗自己。学生的自尊心会使他们选择强者的道路。(4)教育学生注重同伴的选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蜜蜂飞者采蜜,与苍蝇聚者逐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全在同伴的脸上写着。青少年学生,正如含苞欲放的花朵,何苦要选一伙烟民做朋友,早早地摧自己呢理说清了,选择了积极向上的刁为友,自然也就不吸烟了。

(5)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经常搞一些的活动,如知识竞赛、开演唱会、对对联、猜谜语等,用以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增加其生,把他们强烈的争胜心、好奇心引导到对各种有益的活动比赛和各种科与识的学习上去。如若这样,学生就不会再借吸烟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

(6)要广泛持久地做好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工作,特别要充分说明对青少和心肺功能的影响一学生切实认识到吸烟是一种害人害己的行为,以便傩觉抵制吸烟。对已经吸烟并有相当吸烟“历的学生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有关烟草随的沙龙讨论会。收看烟草对生态环境、青春期发育賃影、录像、图参观医学院解剖人体标本。

(7)应时对那些不吸烟者给予表扬。对那部分虽未完全戒烟、而已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学生,向他们道一声真诚而热情的鼓励词,这样比吃任何灵丹妙药都更为有效。

(8)含维生素C后可产生对烟草气味恶心的感觉,戒烟效果较好。此外,体育活动也是戒烟最好办法之一。

3.小结:四种干预模式:健康教育:强调吸烟有害健康。社会影响:识别不良的社会因素,提高抵制能力。生活干预:教给生活技巧沟通及社交技能,提高认识和辨别力。认识发展干预:改变对吸烟的看法,合理解释,正确疏导。

2.基本情况:

英国青少年中酗酒成瘾的人数过去两年内几乎翻番,其中年龄最小者仅9岁。青少年酗酒呈现低龄化趋势。英国《每日邮报》15日援引一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报道,2007年至2008年大约有3727名青少年接受戒酒治疗,远高于2 006年至2007年的2961人,而2005年至2006年时这一数字仅为1902人。接受戒酒治疗的少年中,有7人年仅9岁。英国全国药物滥用治疗机构说,需接受戒除酒癮治疗的青少年人数近乎翻番,增长速度等同于需戒吸食大麻瘾的人数。英国2007年至 2008年18岁以下人群中,需接受毒品和酒精成瘾治疗的总人数为2.39万人,而两年前的这一数字仅为1.7万人

1.原因分析

(1)在生物因素上,酒精是致瘾源,酗酒者有很强的酒精代谢酶系统,酗酒有遗传倾向,同卵双生酗酒高于一般人群,父母一方酗酒,子女酗酒的比例高,嗜酒者子女的酒精中毒发生率高出对照组的4-5倍,家族倾向的毒者发生年龄较早,多在20岁,中毒严重,需要治疗。有人猜测,可能是因为机体先天缺乏某种必要的代谢物质,以酒精来弥补;也可能是某种物质过多,以某种方式促进了饮酒。种族的因素也有影响,比方东方人体内缺少醒脱氢酶,对酒精比较敏感,因此饮酒相对少,如果染上酒癖更容易中毒。

(2)在心理因素上,乞常常是为了解除苦闷、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开始饮酒,酒精很快使人感觉不到紧张和恐惧。饮酒行为是重要的“社会润滑剂”,可增加个人的勇气与行为能力。社会适应不人会给自己开酒精处方。有人认为,酒精滥用和抑郁症是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关系,滥用酒精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精神病,酒精中毒是性格缺陷或环境适应不良的结果。

嗜酒者人格特征有:被动、依赖、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对人疏远等。青少年嗜酒的心理原因还有模仿、从众、抗拒父母、表现独立性饮酒来毁灭自己,惩罚

第6 / 8页父母,或表达自己长大成人的愿望。

(3)在社会因素上,不同的时代、地区、民俗和社会文化影响到人们的饮酒行为。饮酒成瘾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和宗教根源,它是一个古老而又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古代人饮酒,除了药用或宗教活动外,主要是娱乐和消遣;现代社会饮酒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节日喜庆、婚嫁宴请、商务洽谈都免不了饮酒,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饮酒行为不断强化,酒精的流行越来越少年龄和性别界限,在社会病理和个体精神病理的影响下,饮酒者极易发展成为酒滥用和酒依赖。

2.解决方案

(1)认知疗法。通过影视、广播、图片、实物、讨论等多种传媒方式,让嗜酒者端正对酒的态度,正确认识嗜酒的危害,从思想上坚持纠正饮酒的成瘾行为。社会上舆论干预和强制的行政手段,对戒酒有绝对的效果,但应提倡主动戒酒。

(2)渐渐减量法。要有计划地戒酒,切忌一次戒掉,以免出现成瘾症状。

(3)借助药物。由于饮酒是一种成瘾行为,需要相当努力才能把这种习惯的不良行为改正过来。有时候借助药物的帮助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够提高戒酒成功率。

(4)反恶疗法。这是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其目的是在饮酒时不但得不到欣快感觉,相反产生令人痛苦的体验,形成负性条件反射。常用药物配合。

(5)辅助方法。为了达到纠正不良习惯的目的,常常结合生物反馈脱敏等辅助方法,以获得满意效果,不过这需要心理医帮助。不过这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6)家庭治疗。酗酒往往给家庭带来不幸,但对其进行制约的最好环境也是家庭。因此,家庭成员应帮助患者,让其了解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树立起戒酒的决心和信心,并与患者签好协约,定时限量给予循序渐进地戒除酒瘾。同时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用亲情温情去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7)集体疗法。患者成立各种戒酒协会,进行自我教育及互相约束与帮助,达到戒酒目的。为了彻底戒掉饮酒习惯,最重要的是主观认识,只有认识明确才有坚定信念,方可纠正习惯性饮酒行为

3.小结

酗酒也会成瘾。众多酗酒者在观念上还接受它是一种吸毒行为。酒精对人脑组织的亲次抑制大脑皮层、脊髓、延脑,导致神经、精神症状。对于青少年的生活多予以担心和关注,让他们良的生活方式是家长和教师所必须要注意的。

1.基本情况:

王某,女,18岁,高三,智商正常。家庭经济困难,亲人常在其面前争吵,但她很懂事,很要强,从小性格内向,所以也没什么朋友。离高考几个月的时间越来,害怕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平时学习非常刻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老师、家长抱希望,邻居们都以她为榜样来教育孩子。可是害怕考试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即使考试成成绩很好,她也认为是别人没有考好。最着急的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想到这些心里难受,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

1.原因分析

(1)处于青春期,敏感,同时属心理问题易感人群。

(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困难,从小将过重的责任加在自己的肩膀上,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紧张,与人家交往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未得到正确的引导。

(3)心理原因。存在认知错,考得好也认为是别人情绪紧张,行为尚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焦虑害怕自己不能解决。求助者性格从小内向,个性争强好胜。

2.解决方案

第7 / 8页

(1)认知上的指导。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不合理的,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促进自我了解。

(2)实施行为训练。用放松训练疗法,激励她解除掩饰心理,面对现实,进行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家长、老师、同学多积极配合,让她有充分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感。(4)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待改善,要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馨与关怀。

3.小结:正确地应正确地应付各种焦虑和应对压力:

首先对考试、学习成绩有正确的认知自己要有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要树立正确的自信心,正确看待自己的角色,正确地自我定位。学会缓解内心压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

2.基本情况:

小强,男,七年级,上课迟到是常事,课堂上讲话、扔粉笔头、捉弄同学时有发生,课堂上大模大样地离开座位走出教室;作业基本不做,成绩全班最差;欺负同学,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无故出走。由于他的干扰,班级的许多正常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他觉得在班级没意思,因为他的父亲以及糟糕的成绩,同学都看不起他,笑他傻,笑他笨。因此,他会经常搞一些恶作剧。通过家访了解到,小强这些行为的出现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小强尚未上学时,父亲柒上了吸毒,不顾家小,为筹集毒资经常小偷小摸,三番五次地被送去劳教,从小对父亲感情淡漠。母亲体弱多病,自小无人能管。

1.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缺乏教育和家庭温暖,导致个体行为放任自流,无束缚感和自制力。(2)生活环境。父母没有给予他一个安定的幸福的家庭生活,内心的不安全感,对于生活的无所欲求都使得他对自己的要求放低。

(3)榜样的负作用。父亲的行为给了他一个不良的影响,缺乏正确的引导。

2.解决方案

(1)诉说、宣泄。老师以恳诚的态度,关切的表情,深入内心世界。与他交心,让他体会来自别人的关心与爱护。

(2)改善家庭和班级环境。约谈家长。让家长不要放弃希望,这种态度应体现在持续不断而又前后一致的行动中,贯穿孩子成长的全过程。应当更多地设法改善他的成长环境,让他尽量少受一些刺激,让他孤独感与自卑感减少一些。在班级内部,要努力营造关心互助的氛围,把他囊括在这种氛围中,课余时间,有意识地让一些同找他玩,和他说说话,这样慢慢会趋于稳定,心情开朗起来,行为上也会随之出现向积极方面转化的迹象。

(3)引导其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成长环境得到改善芝,应及时引导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因为孩子都是同龄人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 4)应用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

小编为大家整理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简答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 精深的专业知识。 (3)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 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 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 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 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 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 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 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 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加强言语训练。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 尊师爱生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五.名词解释 1.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2.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4.感觉后象: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1、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5、道德感:个体根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 的一种情感体验。 6、能力: 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3.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代替律: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者的关系如何? 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1、心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遗忘先快后慢,不均衡,所以要经常复习,先密后疏。 3、简述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强调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产生的重要作用 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反映,知觉是对整体属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异: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5、能力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力知识技能分别属于不同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会产生发展停滞和衰退的阶段能力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能力,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不可能发展;掌握知识又是以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史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彼此互促进相互系。 七.论述题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 (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 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统计研究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四个阶段。 () 3.统计数据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4.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 5.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6.如果数据呈左偏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为:均值<中位数< 众数。() 7.通过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8.所有可能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 9.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可分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变 动四种。() 10.狭义的统计指数是用来说明那些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一 种特殊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 100所中学 B 20个城市 C 全国的高中生 D 100所中学的高中生 2.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5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以下。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7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A 24 B 25 C 26 D 27 4.两组数据相比较()。 A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B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C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D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5.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A 产量指数 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C 生产工时指数 D 销售量指数 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A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B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D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1(或100%) 7.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 1.8% B 2.5% C 20% D 18% 8.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标准差降低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9.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 低度相关关系 B 完全相关关系 C 高度相关关系 D 完全不相关 10.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函数关系 B 相关关系 C 没有关系 D 正比例关系 11.在回归分析中,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自变量x和误差项 的方程称为()。 A 回归方程 B 回归模型 C 估计的回归方程 D 理论回归方程 12.平均指标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的指标。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资料讲解

1、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特点?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到结论的学科。 特点:客观性~~相关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2、何谓标志,按能否用数量表示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可以分为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用文字描述。Ex:性别,名族,工种,籍贯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称标志值。 Ex:工人的年龄,工资,工龄 3、什么是离散型变量,连续性变量?举例说明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离散型变量:指变量的数值只能以计数的方法取得,(变量值只能取整数); 连续型变量:指变量的取值连续不断,(变量值能取小数)。 4、简述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区别:数量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而品质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属性特征。 5、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二者有何关系?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注意: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由两部分构成: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例如:某地区2009年完成利税总额(指标名称)为1500(指标数值)亿元。 数量指标:用来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其数值大小随总体的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质量指标:反映客观现象的劳动效果或工作质量等事物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总体的研究范围大小无直接联系。 6、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有和联系与区别? 区别:1、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指标反映总体特征。 2、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标志只有数量标志能用数量表示; 3、标志是一个理论概念,实际应用中只有指标。 联系:1、标志与指标可以相互转化,随研究目的的转化而改变; 2、指标值一般是标志值汇总来的; 3、标志的名称常常就是指标名称。 7、制定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1)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带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或问卷 4)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和调查方式方法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8、举例说明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部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进行的调查。 特点:调查单位少、适用于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重点调查的调查方式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有点在于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就可以获得总体的基本情况资料。 9、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联系与区别P31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来进行观测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最新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简答题答案

简答题 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的进行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发展具有阶段性 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个解放是什么? 陶行知在了解儿童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六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 (3)解放儿童的眼睛。 (4)解放儿童的嘴。 (5)解放儿童的空间。 (6)解放儿童的时间。。 谈谈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 游戏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是: (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对幼儿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施批评法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1)要根据不良行为的性质选用不同的批评方法。 (2)批评要有针对性,实事求是,注重事实和儿童的态度。 (3)批评必须做到公正合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为原则。 (4)批评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 (5)批评要注重实效。 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是什么? 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是: (1)培养全面素质 (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 (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阔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 (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简述幼儿园应担负的教育幼儿的责任。 幼儿园担负教育幼儿的责任有: (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早期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进行早期治疗。 (3)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补偿性教育,使广大幼儿接受教育。 怎样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 (1)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2)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①正确引导幼儿的竞争行为 ②对幼儿的攻击行为的矫正 ③对幼儿说谎行为的纠正 ④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纠正

大学统计学简答题复习及答案

习题一总论 1?简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其关系。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统计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简称个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所指的具体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变化的。总体可以变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可以变为总体。 2 ?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 指标即统计指标,指反映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所有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却通常不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联系:①指标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标志表现进行综合的结果,有许多统计指标其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品质标志本身虽无数值,但许多指标却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计算出来的。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则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变成了统计指标。 习题二统计调查 1.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应包括:①确定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内容,拟订调查表;④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⑤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指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它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3?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典型单位和重点单位性质不同。典型调查强调被选单位在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是有 意识地选取的;而重点调查则强调被选单位某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总和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客观存在的。 ②侧重点不同。典型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调查深入细致,同时也注重定性调查; 而重点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总体的数量状况,着眼于普遍情况,注重量的调查。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和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和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P5) 答: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二个步骤: (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常用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3.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中的地位? 答:均值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在统计推断中显示出优良特性,由此均值在统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是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 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答: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分布集中趋势的三个主要测度,众数和中位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而均值是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众数容易计算,但不是总是存在,使用场合较少;中位数直观,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均值数据提取的信息最充分,但受极端数据的影响。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学专长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 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3.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被称为刻意训练。 4.微型教学:微型教学又称为微格教学,它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简述题: 1.简述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新手之间的差异。 答: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3个基本方面:(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2.简述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答:(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 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 3.简述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答:新教师常常存在三种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 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此外,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往往会有一些心理困境。有调查表明,新教师认为课堂 的重要任务有:维持课堂纪律,激励学生,处理学生差异,评价学生的作业,联系学生家长等。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 答: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 2.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答: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 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答: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 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精编版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统计学简答题整理第一章P11 1.获取直接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及区别在于 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这是一种摸清国情、国力的重要调查方法。花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都较大,间隔的时间较长。而两次普查之间的年份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连续的统计数据。 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调查方法,它是通过随机样本对总体数量规律性进行推断的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着由样本推断总体产生的抽样误差,但统计方法可以估计出误差的大小进一步控制误差;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又能保证实效性 2.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还有一种人为干扰造成的误差即有意瞒报或低报数据等)。非抽样误差在普查、抽样调查中都有可能发生,但可以避免。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由于样本只是总体的一部分,用样本的信息去推断总体,或多或少总会存在误差,因而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计量、可控制)。抽样误差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 第二章P51 1.统计的计量尺度 ①列名尺度(定类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之后,对属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高低、先后之别。 ②顺序尺度(定序尺度):是按照某一品质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等级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的方法。各组之间的关系是有顺序的,可以进行排序。 ③间隔尺度(也称定距尺度):是按某一数量标志将总体分组,对相同数量或相同数量范围的单位或其标志值进行计量的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以进行排序,还可以计算不同数值之间的绝对差距。 ④比例尺度(也称定比尺度):是类似于间隔尺度,又高于间隔尺度的计量方法。其特点是不仅可计算数值的绝对差异,还可以计算数值的相对差异。 2.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组的统计方法。其目的是使组与组有明显差别,同一组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例:人口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分组;企业按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三、简答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及文件分析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的研究方法,一类为质的研究方法。 2、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份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性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交往发展两方面。⑴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①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批评、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②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对权威和对友谊的认知。⑵学生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交往主要包括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伴的交往。 3、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及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4、斯金钠如何用强化理论解释儿童的发展,他如何将强化理论应用到教学中? 斯金钠认为,人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对于这种不良行为的矫正,既要运用积极强化,也要运用消极强化。斯金钠育婴箱设计思想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儿童来。他提出的消停原理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矫正和控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将操作性反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5、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⑴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所谓学优生是指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能力以及正常的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和交往能力的学生。学差生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难的学生。第一,动机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的;第二,主体性差异。学优生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人格适应差异。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⑵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6、简要分析学习的涵。 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包含容有⑴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⑵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⑶学习过程可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面对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这表明知觉具有(理解性)。 2、威尔尼克中枢所指的是(言语听觉)中枢。 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情景记忆)。 4、意识是 ( A: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B: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C:心理反映形式 )。 5、( A:诱因 B:需要)是可以引起动机的条件。 6、知觉的基本特性有(A: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7、心境是一种 ( ABCD ) 的情绪状态。 A:影响主体对事物态度的体验 B:具有弥散性 C:比较微弱 D:比较持久 8、 (错觉 )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9、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心境)。 10、遗忘是指( BC )。 A: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B: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 C: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 D: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1 1、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概括性)的一个特点。 12、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情绪)。 13、(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有效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BCD )。 A:人格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 B:个体的人格结构相对稳定 C:人格会影响个体的情感 D:人格具有独特性 15、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位于( 丘脑 )。 16、表象具有(直观性 B:概括性 C:可操作性)的特征。

17、( A:感受性 B:耐受性 C:情绪兴奋性)是气质的特征。 18、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19、(A:诱因 B:需要)是可以引起动机的条件。 20、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要采用(:及时复习)。 2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原型)。 22、情绪与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23、(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是意志的品质。 24、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A:线条透视 B:相对亮度 C:双眼视差 D:运动视差)。 25、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6、人的听觉主要受(颞叶)的控制。 27、、"触景生情”是一种( A:无意回忆)。 28、、"一题多解”是要培养学生的(B:求异思维 C:发散思维)。 29、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 D:道德感)。 30、关予痛觉,正确的说法包括(最难适应的感觉 D:具有机体保护的作用)。 31、下面活动属于意志行动的包括(B:背诵古文D:小学生登山)。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智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美国心理学家贝利(Bayley,1969)用贝利婴 儿量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等为工具,对同一群被试从其出 生开始进行了长达36年的追踪测量,把测得的分数转化为可以互相比较的“心理能力分数”,绘制成了图15-6所示的智力发展曲线。从中可见,智力在11、12岁以前 是快速发展的,其后发展放缓,到20岁前后达到了顶峰,随后即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水平状态直至30多岁,之后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另有研究者(Schaie & Strother,1968)根据5种主要能力对成人进行测量,发现一般人的智力到35岁左右发展到顶峰,以后缓慢下降,到60岁左右迅速衰退(见图15-7)。另外,研究显示,智力优异者不仅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修订

统计学简答答案 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数据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 (1)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 (2)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 (3)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2.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简述这些因素与样本量的关系。 (1)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有:所要求的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和估计时所希望的估计误差。 (2)关系: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样本量的大小与置信水平成正比。置信水平越大,所需样本量也就越大; 2)样本量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总体的差异越大,所要求的样本量也越大; 3)样本量与估计误差的平方成反比,即允许的估计误差的平方越大,所需的样本量就越小。 3.简述统计数据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1)按计量尺度: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2)按收集方法: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3)按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特点:(1)按计量尺度分时:分类数据中各类别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间的顺序是可任意改变的;顺序数据的类别间是可以比较顺序的;数值型数据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2)按收集方法分时: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等到的;实验数据的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3)按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关系分时:截面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所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4.在假设检验中,当不拒绝原假设时,为什么不采取“接受原假设”的表示方式? (1)在假设检验时,当拒绝原假设时,表明样本提供的证据证明它是错误的;当没有拒绝原假设时,也没法证明它是正确的。 (2)采用“接受”原假设的说法,意味着样本提供的证据证明了原假设是正确的。但由于原假设的真实值是什么并不知道,没有足够的证据拒绝原假设并不等于能够证明原假设是真的,它仅仅意味着目前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拒绝原假设,只表示手头上这个样本提供的证据还不足以拒绝原假设。5.什么是判定系数?它在回归分析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判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记为R2,公式为:R2,=SSR/SST. (2)在回归分析中,R2,主要是用于测度回归直线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取值范围是[0,1]。R2,越接近于1,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好;R2,越接近于0,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就越差。若所有观测点都落在直线上,R2,=1,拟合是完全的;如果R2,=0,回归直线对数据完全没有拟合。 6.解释95%的置信区间 如果用某种方法构造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5%的区间不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那么,用该方法构造的区间称为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 7.说明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 区间估计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估计区间,该区间通常是由样本统计量加减估计误差得到的。与点估计不同,进行区间估计时,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可以对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给出一个概率度量。 8.测度两个分类变量相关性的统计量有哪些?他们有什么不同? 测度两个分类变量相关性的统计量有以下几个: Φ相关系数、列联相关系数(c系数)、v相关系数 (1)Φ相关系数:描述2×2列联表数据相关程度最常用的一种相关系数且Φ系数没有上限。 (2)列联相关系数(c系数):主要用于大于2×2列联表的情况且c系数小于1.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库及答案(精选)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库 及答案(精选)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学习动机的种类(4.1)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4,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7,学习迁移的种类(5.1) 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1、简述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2、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目标与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勿偏高或偏低;目标与规格应有层次、规格的差别;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应有国际可比性。 3、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答: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政治上敏感,有思考意识,思想纯洁,易冲动。同学间感情较纯洁,很好。年级、专业、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地域文化差异,使学生层次结构复杂。 4、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答: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关系;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 5、高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定的依据。 答: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及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它包括高校的种类、主办者、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关系。制定学制的依据,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是社会的政治制度;三是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6、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高度协作意识; 7、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答: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未成名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8、我国高等院校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答:高教结构调整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中央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