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溶液中离子反应》试题(含图像题)

历年高考《溶液中离子反应》试题(含图像题)
历年高考《溶液中离子反应》试题(含图像题)

历年高考《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试题(含图像题)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2014·广东理综,6分)常温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成及浓度如左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A为强酸B.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C.该混合液pH=7 D.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

2.(2014·浙江理综,6分)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

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Cl2(g) Cl2(aq) K1=10-1.2

Cl2(aq)+ H2O HClO + H+ +Cl-K2=10-3.4

HClO H+ + ClO-K a=?

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l2(g)+ H2O2H+ + ClO-+ Cl-K=10-10.9

B.在氯处理水体系中,c(HClO) + c(ClO-) =c(H+)-c(OH-)

C.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7.5时杀菌效果比pH=6.5时差

D.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3.(2014·山东理综,6分)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 浓度为0.1mol?L ̄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c(NH4+)/c(NH3?H2O)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 ̄)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c(CH3COO ̄)

4.(2013·福建理综,6分)室温下,对于0.10 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AlCl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 Al(OH)3↓

B .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 (NH +4)·c (OH -)变大

C .用HNO 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D .其溶液的pH =13

5.(2013·浙江理综,6分)25℃时,用浓度为0.100 0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浓度均为0.100 0 mol·L -1的三种酸HX 、HY 、HZ ,滴定曲线如左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 <HY <HX

B .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 a (HY)≈10-

5 C .将上述HX 、HY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 溶液滴定至HX 恰好完全反应时:c (X -)>c (Y -)>c (OH -)>c (H +

)

D .HY 与HZ 混合,达到平衡时:c (H +)=K a (HY )·c (HY )c (Y -)+c (Z -)+c (OH -)

6.(2013·大纲理综,6分)右上图表示水中c (H +)和c (OH -)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 (H +)×c (OH -

)=K W B .图中T 1<T 2

C .M 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 (H +)<c (OH -)

D .XZ 线上任意点均有pH =7

7.(2009·山东理综,4分)某温度下,相同pH 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

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左下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

A .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 值变化曲线

B .b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 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 .a 点K W 的数值比c 点K W 的数值大

D .b 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 点酸的总浓度

8.(双选)(2012·江苏,4分)25℃时,有c (CH 3COOH)+c (CH 3COO -)=0.1 mol·L -1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 (CH 3COOH)、c (CH 3COO -)与pH 的关系如右上图所

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pH =5.5的溶液中:c (CH 3COOH)>c (CH 3COO -)>c (H +)>c(OH -

)

B .W 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 (Na +)+c(H +)=c (CH 3COOH)+c (OH)-

C .pH =3.5的溶液中:c (Na +)+c (H +)-c (OH -)+c (CH 3COOH)=0.1 mol·L -1

D.向W点所表示的1.0 L溶液中通入0.05 mol 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H+)=c(CH3COOH)+c(OH-)

9.(2011·新课标全国理综,6分)将浓度为0.1 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c(H+)B.K a(HF) C.c(F-)

c(H+)

D.

c(H+)

c(HF)

10.(2011·全国理综,6分)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

c(CH3COO-)

c(CH3COOH)·c(OH-)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11.(2010·全国Ⅱ理综,6分)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

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考点二水的电离及水的离子积常数

12.(双选)(2014·上海高考,4分)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5mlpH=3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pH=4,关于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

B.水电离出的OH-浓度:10c(OH-)甲≤c(OH-)乙

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甲≤乙

D.若分别与5mlpH=11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pH:甲≤乙13.(2013·新课标全国Ⅰ理综,6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X+B.X+、Y3+C.Y3+、Z2-D.X+、Z2-14.(2013·天津理综,6分)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

B.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

C.在Na2S 稀溶液中,c(H+)=c(OH-)-2c(H2S)-c(HS-)

D.NaCl 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15.(2012·新课标全国理综,6分)已知温度T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 ,该温度下,将浓度

为a mol·L -1的一元酸HA 与b mol·L -1的一元碱BOH 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

A .混合溶液中,c (H +)+c (

B +)=c (OH -)+c (A -

) B .混合溶液的pH =7

C .混合溶液中,c (H +)=K W mol·L -1

D .a =b 16.(2011·天津理综,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5℃时 NH 4Cl 溶液的 K W 大于 100℃ 时 NaCl 溶液的 K W

B .SO 2 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 2+I 2+2H 2O = SO 2-3+2I -+4H +

C .加入铝粉能产生 H 2 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 Na +、Ba 2+、AlO -2、NO -

3 D .100℃时,将 pH =2 的盐酸与 pH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17.(2011·四川理综,6分)25°C 时,在等体积的①pH =0的 H 2SO 4溶液、②0.05 mol/L 的

Ba(OH)2溶液、③pH =10的Na 2S 溶液、④pH =5的NH 4NO 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 .1∶10∶1010∶109

B .1∶5∶5×109∶5×108

C .1∶20∶1010∶109

D .1∶10∶104∶109

18.(2009·天津理综,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0.1 mol/L C 6H 5ONa 溶液中:c (Na +)>c (C 6H 5O -)>c (H +)>c (OH -

)

B .Na 2CO 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 和K W 均减小

C .pH =5的CH 3COOH 溶液和pH =5的NH 4Cl 溶液中,c (H +)不相等

D .在Na 2S 溶液中加入AgCl 固体,溶液中c (S 2-)下降 考点三 溶液pH 的相关计算 酸碱中和

19.(2014·海南高考,4分)室温下,用0.100mol ·L -1 NaOH 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0.100mol ·L -1

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Ⅱ 表示的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 .PH=7时,滴定醋酸消耗V(NaOH)小于20ml

C .V(NaOH) =20ml 时,两份溶液中C(Cl —)= C(CH 3COO —

)

D .V(NaOH) =10ml 时,醋酸溶液中:

C(Na + )> C(CH 3COO —)> C(H + )> C(OH —) 20.(2013·新课标全国Ⅱ理综,6分)室温时,M(OH)2(s)

M 2+(aq)+2OH -(aq) K sp =a 。c (M 2+)=b mol·L -1时,溶液的pH 等于 ( )

A .12lg(b a )

B .12lg(a b )

C .14+12lg(a b )

D .14+12lg(b a

) 21.(2013·山东理综,6分)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 mol·L

-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 溶液,溶液中pOH(pOH =-lg[OH -])与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 )

A.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点

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

C.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22.(双选)(2012·广东理综,6分)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 A.c(H+)=c(Cl-)+c(OH-)

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 mol·L-1

D.与等体积0.01 mol·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CH3COO-) 23.(2012·浙江理综,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

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

C.用0.2000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溶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为0.1 mol/L),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

D.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 mol/L盐酸、

③0.1 mol/L氯化镁溶液、④0.1 mol/L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24.(2012·福建理综,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 °C与60 °C时,水的pH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

D.2SO2(g)+O2(g)= 2SO3(g)和4SO2(g)+2O2(g)= 4SO3(g)的ΔH相等

25.(2011·安徽理综,6分)室温下,将1.000 mol·L-1盐酸滴入20.00 mL1.000 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 mol·L-1

B.b点:c(NH+4)+c(NH3·H2O)=c(Cl-)

C.c点:c(Cl-)=c(NH+4)

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26.(2010·福建理综,6分)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A.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常量共存

B.在pH=0的溶液中,Na+、NO-3、SO2-3、K+可以常量共存

C.0.1 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知BOH溶液中存在:BOH=B++OH-D.由0.1 mol·L-1一元酸HA溶液的pH=3,可推知NaA溶液中存在:

A-+H2O HA+OH-

27.(2010·天津理综,6分)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28.(2010·江苏,4分)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左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B.点②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H)+c(CH3COO-)

C.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

29.(2010·重庆理综,6分)pH=2的两种一元酸x和y,体积均为100 mL,稀释过程中pH 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上图所示.分别滴加NaOH溶液(c=0.1 mol/L)至pH=7,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 x、V y,则()

A.x为弱酸,V xV y

C.y为弱酸,V xV y

30.(2009·全国Ⅱ理综,6分)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

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按溶液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⑤⑥③B.④①②⑥⑤③C.①④②⑥③⑤D.①④②③⑥⑤

考点四盐类水解的规律、影响因素

31.(2012·天津理综,6分)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B.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C.含1 mol KOH的溶液与1 mol CO2完全反应后,溶液中c(K+)=c(HCO-3)

D.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使c(Na+)=c(CH3COO-) 32.(2012·重庆理综,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不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33.(2011·广东理综,4分)对于 0.1 mol·L -

1Na 2SO 3溶液,正确的是 ( ) A .升高温度,溶液 pH 降低 B .c (Na +)=2c (SO 2-3)+c (HSO -

3)+c (H 2SO 3) C .c (Na +)+c (H +)=2c (SO 2-3)+2c (HSO -3)+c (OH -

) D .加入少量 NaOH 固体,c (SO 2-3)与c (Na +

)均增大 34.(2009·福建理综,6分)在一定条件下,Na 2CO 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 2-3+H 2O HCO -3+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 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c (HCO -3)c (CO 2-3)

减小 D .加入NaOH 固体,溶液pH 减小 考点五 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35.(双选)(2014·江苏高考,4分)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

的是 ( )

A .0.1mol/LCH 3COONa 与0.1mol/L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 +)=c(Cl -)>cCH 3COO -)>c(OH -)

B .0.1mol/LNH 4Cl 与0.1mol/L 氨水等体积混合(pH >7):

c(NH 3·H 2O)>c(NH 4+)>c(Cl -)>c(OH -)

C .0.1mol/LNa 2CO 3与0.1mol/L NaHCO 3溶液等体积混合:

2/3c(Na +)=c(CO 32-)+c(HCO 3-)+c(H 2CO 3) D .0.1mol/LNa 2C 2O 4与0.1mol/L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H 2C 2O 4为二元弱酸):

2c(C 2O 42-)+c(HC 2O 4-)+c(OH -)=c(Na +)+c(H +

) 36.(2014·四川理综,6分)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 .0.1mol/LNaHCO 3溶液与0.1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 +)>c(CO 32-)>c(HCO 3-)>c(OH -

) B .20ml0.1mol/LCH 3COONa 溶液与10ml0.1mol/LHCl 溶液混合后呈酸性,所得溶液中: c(CH 3COO -)>c(Cl -)>c(CH 3COOH)>c(H +

)

C .室温下,pH =2的盐酸与pH =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Cl -)>c(H +)>c(NH 4+)>c(OH -)

D .0.1mol/LCH 3COOH 溶液与0.1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OH -)>c(H +)+c(CH 3COOH)

37.(2014·天津理综,6分)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

A .pH=1的NaHSO 4溶液:c(H +)=c(SO 42-)十c(OH -)

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1-)=c(I-)

C.CO2的水溶液:c(H+)>c(HCO3-)=2c(CO32-)

D.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

3c(Na+)=2[c(HC2O4-)+ c(C2O42-)+c(H2C2O4)]

38.(2013·广东理综,6分)50 ℃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4的醋酸中:c(H+)=4.0 mol·L-1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c(HCO-3) C.饱和食盐水中:c(Na+)+c(H+)=c(Cl-)+c(OH-)

D.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mol·L-1

39.(2013·安徽理综,5分)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SO-3+H2O H2SO3+OH-①HSO-3H++SO2-3②

向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3)增大

B.加入少量Na2SO3固体,则c(H+)+c(Na+)=c(HSO-3)+c(OH-)+1/2c(SO2-3)

C.加入少量NaOH溶液,c(SO2-3)

c(HSO-3)

c(OH-)

c(H+)

的值均增大

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c(SO2-3)>c(H+)=c(OH-)

40.(2013·四川理综,6分)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K W

1×10-9

mol/L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41.(2012·四川理综,6分)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c(Cl-)+c(ClO-)+c(OH-)

B.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CO2-3)>c(H2CO3)

C.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c(NH+4)>c(OH-)=c(H+) D.0.2 mol/L CH3COOH溶液与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2c(H+)-2c(OH-)=c(CH3COO-)-c(CH3COOH)

42.(2012·重庆理综,6分)向10 mL 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Ba(OH)2溶液x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10时,溶液中有NH+4、Al3+、SO2-4,且c(NH+4)>c(Al3+)

B.x=10时,溶液中有NH+4、AlO-2、SO2-4,且c(NH+4)>c(SO2-4)

C.x=30时,溶液中有Ba2+、AlO-2、OH-,且c(OH-)

D.x=30时,溶液中有Ba2+、Al3+、OH-,且c(OH-)=c(Ba2+)

43.(双选)(2011·江苏,4分)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 >c(HCO-3)>c(CO2-3)>c(H2CO3)

B.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 -c(H+)=c(HCO-3)2+c(H2CO3)

C.向0.2 mol·L-1 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c(CO2-3)>c(HCO-3)>c(OH-) >c(H+)

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 =7,c(Na+)=0.1 mol·L-1]:c(Na+)=c( CH3COO-)>c( CH3COOH)>c(H+)=c(OH-)

44.(2011·天津理综,6分)25℃时,向10 mL 0.01 mol/L KOH 溶液中滴加0.01 mol/L 苯酚溶液,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7 时,c(C6H5O-)>c(K+)>c(H+)>c(OH-)

B.pH<7 时,c(K+) >c(C6H5O-)>c(H+)>c(OH-)

C.V[C6H5OH(aq)]=10 mL 时,c(K+)=c(C6H5O-)>c(OH-)=c(H+)

D.V[C6H5OH(aq)]=20 mL 时,c(C6H5O-)+c(C6H5OH)=2c(K+)

45.(2010·广东理综,4分)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 mol·L-1 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A-)>c(H+)>c(OH-) B.c(Na+)>c(OH-)>c(A-)>c(H+)

C.c(Na+)+c(OH-)=c(A-)+c(H+) D.c(Na+)+c(H+)=c(A-)+c(OH-) 46.(2010·四川理综,6分)有关①100 mL 0.1 mol/L NaHCO3、②100 mL 0.1 mol/L Na2CO3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②>①B.②溶液中:c(HCO-3)>c(H2CO3)

C.①溶液中:c(CO2-3)>c(H2CO3) D.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47.(2014·福建理综,6分)下列关于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2-

B.25 ℃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c(CO32-)

D.温度升高,c(HCO3-)增大

考点六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48.(2013·新课标全国Ⅰ理综,6分)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2-4,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2-4B.CrO2-4、Br-、Cl-

C.Br-、Cl-、CrO2-4D.Br-、CrO2-4、Cl-

49.(2013·北京理综,6分)实验:①0.1 mol·L-1AgNO3溶液和0.1 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B.滤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

50.(2013·重庆理综,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

B.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V NaOH

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D.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AgX)=c(Ag+)·c(X-),故K(AgI)<K(AgCl) 51.(双选)(2013·江苏,4分)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左下图所示。已知:pM=-lg c(M),p(CO2-3)=-lg c(CO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CO3、CaCO3、MnCO3的K sp依次增大

B.a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且c(Mn2+)=c(CO2-3)

C.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且c(Ca2+)

D.c点可表示MgCO3的不饱和溶液,且c(Mg2+)

52.(双选)(2009·广东,4分)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K sp(SrSO4)随c(SO2-4)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 sp(SrSO4)最大

C.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53.(2011·浙江理综,6分)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 的实验方案:

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K sp,CaCO3=4.96×10-9K sp,MgCO3=6.82×10-6

K sp,Ca(OH)2=4.68×10-6K sp,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物X为CaCO3

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

C.滤液N中存在Mg2+、Ca2+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 固体,沉淀物Y 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54.(2009·浙江理综,6分)已知:25℃时,K sp[Mg(OH)2]=5.61×10-12,K 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 sp比在20 mL 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K sp小

D.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55.(2010·浙江理综,15分)已知:

(1)25℃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K a(CH3COOH)=1.8×10-5,K a(HSCN)=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sp(CaF2)=1.5×10-10.

(2)25℃时,2.0×10-3 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

c (F -

)与溶液pH 的变化关系,如左下图所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将20 mL 0.10 mol·L -1 CH 3COOH 溶液和20 mL 0.10 mol·L -1 HSCN 溶液分别

与20 mL 0.10 mol·L -

1 NaHCO 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如右上图。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 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 ____,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 (CH 3COO -)_____c (SCN -

)(填“>”、“<”或“=”).

(2)25℃时,HF 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 a ≈________,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平衡常数的理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4.0×10-3 mol·L -1 HF 溶液与4.0×10-4 mol·L -1 CaCl 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pH 为4.0(忽略调节时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历年高考《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试题(含图像题)答案

DCDCB DB(BC)DB C(AD)CCC CADBC C(AC)CCC DBDCC DCDB(AC) BACCB DA(BD)DD CBCBD (BD)(BC) AB

55.(1)HSCN 的酸性比CH 3COOH 强,其溶液中c (H +)较大,故其溶液与NaHCO 3溶液的

反应速率较快 <

(2)10-3.45(或3.5×10-

4) K a =c (H +)·c (F -)c (HF )

,当c (F -)=c (HF)时,K a =c (H +),查图中的交点处即为c (F -)=c (HF),故所对应的pH 即为K a 的负对数

(3)查图,当pH =4.0时,溶液中的c (F -)=1.6×10-3 mol·L -

1 溶液中c (Ca 2+)=2.0×10-4 mol·L -1,c (Ca 2+)×c 2(F -)=5.1×10

-10>K sp (CaF 2),有沉

淀产生.

2019年前近五年高考生物常考点

高考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常考热点 常考热点1组成细胞的四大类有机物 1.四类有机物检测的原理: (1)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砖红色。 (3)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4)DNA+甲基绿→绿色; RNA+吡罗红→红色。 2.碱基、核苷酸种类: (1)原核、真核细胞: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 (2)病毒:含4种碱基、4种核苷酸。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4.核酸的分布: (1)DNA: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质粒。 (2)RNA:主要 ..在细胞质。 二、失分警示 1.关注与“氢键”有关的两个误区: (1)误认为RNA中没有氢键,其实也有氢键,如tRNA的“三叶草”结构局部。 (2)误认为DNA单链中连接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的是氢键,其实是共价键。 2.脱水缩合: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方式只有一种,但脱水缩合时,氨基酸排列方式有多种。 3.核苷≠核苷酸≠核酸: (1)核苷=含氮碱基+五碳糖。(2)核苷酸=核苷+磷酸。(3)核酸=核苷酸+核苷酸+……+核苷酸 4.生长激素≠生长素: (l)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多肽)。(2)生长素(吲哚乙酸)属于有机酸。 三、提分关键 1.高考常考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2.判断生物遗传物质的技巧: (1)只要含有DNA:DNA。(2)RNA病毒:RNA。 3.同质量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 (1)结果:脂肪耗氧多、产水多、释放能量多。 (2)原因:脂肪含氢量相对多。 4.必记特征元素:血红蛋白-Fe;叶绿素-Mg;甲状腺激素-I;核酸-P;蛋白质-S 常考热点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答题要素 1.各种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相同:蛋白质和磷脂。 2.生物膜的三大功能: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 3.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物质运输的方式: (1)Na+进入细胞、K+排出细胞(被动运输):高浓度→低浓度。 (2)Na+排出细胞、K+进入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 4.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内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遗传信息库)。 (2)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生物膜:其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 6.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能直接利用丙酮酸),能释放CO2 7.细胞质基质: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也能释放CO2 二、失分警示 1.常考的蛋白质合成、加工、分泌的2个易混点: (1)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但没有加工功能。 (2)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修饰蛋白质,但没有合成功能。 2.水的跨膜运输:并不只是自由扩散,也有可能是协助扩散(水通道蛋白)。 3.植物细胞并不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4.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功能不同:

20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2012—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解全汇总)

20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古代史: 0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 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制度 【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答案】B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 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 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汤灭夏建商

历年高考真题(数学文化)

历年高考真题(数学文化) 1.(2019湖北·理)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研究数, 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 3, 6, 10, …, 由于这些数能表示成三角形, 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 称图2中的1, 4, 9, 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 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 A.289 B.1024 C.1225 D.1378 2.(2019湖北·文)《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 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 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 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 则第5节的容积为 A .1升 B .6667升 C .4447升 D .3337 升 3.(2019湖北·理)《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 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 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 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 则第5节的容积为 升. 4.(2019?湖北)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 以十六乘之, 九而一, 所得开立方除之, 即立圆径, “开立圆术”相当于给出了已知球的体 积V , 求其直径d 的一个近似公式 3 916V d ≈.人们还用过一些类似的近似公式.根据π =3.14159…..判断, 下列近似公式中最精确的一个是( ) A. 3 916V d ≈ B.32V d ≈ C.3157300V d ≈ D.31121V d ≈ 5.(2019?湖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若点P (x , y )的坐标x , y 均为整数, 则称点P 为格点.若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全是格点, 则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记为S , 其内部的格点数记为N , 边界上的格点数记为L .例如图中△ABC 是格点三角形, 对应的S=1, N=0, L=4. (Ⅰ)图中格点四边形DEFG 对应的S , N , L 分别是________; (Ⅱ)已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c bL aN S ++=其中a , b , c 为常数.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N=71, L=18, 则S=________(用数值作答). 6.(2019?湖北)《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 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 令相乘也, 又以高乘之, 三十六成一, 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 与高h , 计算其体积

高中生物:历年高考生物核心考点大全

一 1.sars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侵害肺部和呼吸道细胞。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3.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4.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5.生长发育以细胞的增殖,分化为基础。 6.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7.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8.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无细胞核),不能表达出全能性。 二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细菌,蓝藻,放线菌有细胞壁。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3.蓝藻又称为蓝细菌。念珠藻,颤藻,蓝球藻,发菜都是蓝藻。小球藻是真核生物除了蓝藻以外各种颜色的薻都是真核的。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98℃熔化,44℃凝固 4.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只有环状DNA分子。 5.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还有少量RNA。 6.蓝藻中没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7.细胞的发现并命名者是英国的虎克。 8.德国施莱登,施旺创立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成的。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有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三 1.硅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在硅藻,禾本科植物中含量较多。 2.在干重中碳占55.99%。 3.水85-90无机盐1-1.5糖类和核酸1-1.5脂质1-2蛋白质7-10 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主要承担者。 5.还原糖有: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和蔗糖不具有还原性) 6.脂肪被苏丹三染色需要三分钟,呈橘黄色。被苏丹四染色需要一分钟,呈红色。 7.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混匀 8.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先A后B 9.还原糖检验需要50-65摄氏度水浴加热。 10.脂肪检验需要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再用吸水纸吸去酒精。再滴一滴蒸馏水。制片。 11.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矿质元素:除CHO外由植物根部吸收的元素。 12斐林试剂能与还原糖反应是因为有氢氧化铜,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是因为有铜离子。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的肽键反应。:双缩脲还能使尿素变色。尿素分子里有肽键。

历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附详细解析

2015年高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5分)(2015?原题)复数i(2﹣i)=() A.1+2i B.1﹣2i C.﹣1+2i D.﹣1﹣2i 2.(5分)(2015?原题)若x,y满足,则z=x+2y的最大值为() A.0 B.1 C.D.2 3.(5分)(2015?原题)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为() A.(﹣2,2)B.(﹣4,0)C.(﹣4,﹣4)D.(0,﹣8) 4.(5分)(2015?原题)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是直线且m?α,“m∥β“是“α∥β”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5分)(2015?原题)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

A.2+B.4+C.2+2D.5 6.(5分)(2015?原题)设{a n}是等差数列,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a1+a2>0,则a2+a3>0 B.若a1+a3<0,则a1+a2<0 C.若0<a 1<a2,则a2D.若a1<0,则(a2﹣a1)(a2﹣a3)>0 7.(5分)(2015?原题)如图,函数f(x)的图象为折线ACB,则不等式f(x)≥log2(x+1)的解集是() A.{x|﹣1<x≤0} B.{x|﹣1≤x≤1} C.{x|﹣1<x≤1} D.{x|﹣1<x≤2} 8.(5分)(2015?原题)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里程,如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燃油效率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消耗1升汽油,乙车最多可行驶5千米 B.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三辆车中,甲车消耗汽油最多 C.甲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1小时,消耗10升汽油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大题整理练习分析

大题练习 (2011年湖南)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 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 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 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 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 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 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历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真题汇总

历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真题汇总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知识点】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必修二第四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遗传信息的转录”考点,在考纲中属于Ⅱ层次要求;同时考查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的“核酸的分布”考点,在考纲中属于Ⅰ层次要求。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间进行一定的融合,本题整体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题技巧】题干明确考查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要求考生能够抓住“真核细胞中”这个关键词语,为后面的C选项作出铺垫。 【答案解析】 A选项中考查DNA转录的产物,高中教材介绍了三种RNA,tRNA、rRNA 和mRNA,属于识记层次 B选项考查理解能力,同一细胞中不同的基因转录可以同时进行,其

转录的产物RNA不同,所以不同的两种RNA可以同时转录得到,属于理解层次 C选项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见教材必修一第27页),所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可以发生转录过程,形成RNA,故细胞核外也可以发生RNA的合成 D选项考查DNA转录过程中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合成RNA,故合成的RNA和原模板连的碱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配对的 【答案】 C 【教学反思】 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在教学中要立足于课本,回归教材,挖掘教材,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全面而准确地复习,特别在后期复习中要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展开合理的延伸。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的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所以在备考时要加强综合练习,特别要阅读课本,熟读内容。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知识点】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 史学常识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一、选择题 1.(2011·天津文综·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古今地名对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③即可。 2.(2011·福建文综·13)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解析】A 本题的时代背景是土尔其凯末尔革命中的政教分离。从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遭遇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同时“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反映了人们依旧可以进行作礼拜祷告,是传统的体现,故选A项。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项。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项。D项中所谓的信仰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3.(2011·浙江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版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 卷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 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 选择题 1、复数 131i i -++=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 ={1.3. m },B ={1,m} ,A B =A, 则m= A 0或3 B 0或3 C 1或3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 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216x +212y =1 B 212x +28y =1 C 28x +24 y =1 D 212x +2 4y =1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AB=2,CC 1=22 E 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C 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A 2 B 3 C 2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的前100项 和为 (A) 100101 (B) 99101 (C) 99100 (D) 101 100 (6)△ABC 中,AB 边的高为CD ,若 a ·b=0,|a|=1,|b|=2,则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篇一: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txt>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 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 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 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 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 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 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 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 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01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史学理论

史学理论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 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 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 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思想 【解析】首先,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 【答案】略 2.(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011到2016历年高考数学真题

参考公式:如 果事件A、B互斥,那么球的表面积公式P(A B ) P(A)P(B) S 4R2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P(A B)P(A)P(B)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V 3 4 R3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P(k)C n k n p k(1p)n k(k 0,1,2,…n)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选择题 1、复数 13i 1i = A2+I B2-I C1+2i D1-2i 2、已知集合A={1.3.m},B={1,m},A B=A,则m= A0或3B0 或3C1或3D1或3 3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一条准线为x=-4,则该椭圆的方程为x2y2x2y2 A+=1 B+=1 1612128 x2y2x2y2 C+=1D+=1 84124 4已知正四棱柱ABCD-A B C D中,AB=2,CC= 1111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22E为CC的中点,则直线AC 1 1 A2B3C2D1 (5)已知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为S,a =5,S=15,则数列 n n55 的前100项和为 (A)100 101 (B) 99 101 (C) 99101 (D) 100100 (6)△ABC中,AB边的高为CD,若a·b=0,|a|=1,|b|=2,则

(A) (B ) (C) (D) 3 (7)已知α 为第二象限角,sin α +sin β = ,则 cos2α = (A) - 5 3 (B ) - 5 5 5 9 9 3 (8)已知 F1、F2 为双曲线 C :x 2-y 2=2 的左、右焦点,点 P 在 C 上,|PF1|=|2PF2|,则 cos ∠F1PF2= 1 3 3 4 (A) 4 (B ) 5 (C) 4 (D) 5 1 (9)已知 x=ln π ,y=log52, ,则 (A)x <y <z (B )z <x <y (C)z <y <x (D)y <z <x (10) 已知函数 y =x 2-3x+c 的图像与 x 恰有两个公共点,则 c = (A )-2 或 2 (B )-9 或 3 (C )-1 或 1 (D )-3 或 1 (11)将字母 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梅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 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 (A )12 种(B )18 种(C )24 种(D )36 种 7 (1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点 E 在边 AB 上,点 F 在边 BC 上,AE =BF = 。动点 P 从 E 出发沿直线喜爱那个 F 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方向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等于入 射角,当点 P 第一次碰到 E 时,P 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A )16(B )14(C )12(D)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3)若 x ,y 满足约束条件 (14)当函数 则 z=3x-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取得最大值时,x=___________。 (15)若 的展开式中第 3 项与第 7 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该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_________。 (16)三菱柱 ABC-A1B1C1 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 BAA1=CAA1=50° 则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 10 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ABC 的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cos (A-C )+cosB=1,a=2c ,求 c 。 3 (C) (D) z=e 2 3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北师大版必修三第18课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必修3分课汇总(北师大版) 第18课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思想 1. ( 2015 ?山东文综? 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 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 【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并没有能力驾驭自 然: 自由,故A 项错误;宗教改革时期也没有能力驾驭自然,它追求的是宗教信仰中要靠自 己,体现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提出信仰的就,并不能驾驭自然,故 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的应该是天文学革命, 但并不能体现人对自然的驾驭能力, 故C 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出科学、民主、法制等主张既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的驾驭能力又体 现了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 D 项正确。 【答案】D 2. (2015 ?北京文综? 21 )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 宣言中 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 ,法国 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 【解析】卢梭是法国人,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读者不可能不了解卢梭的学说,故 ①错误;“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意思是《独立 宣言》既来自卢梭,也来自洛克,故②错误; “人人生而平等”等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 1776年的《独立宣言》发表时,法国启蒙运动方兴未艾,当时法国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 故③正确;“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即天赋人权,在美国《独立宣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是要拜托宗教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 B 项错误;揭开 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 A .①③ B .②③ 【考点】启蒙运动;《独立宣言》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D .③④ C .①④

历年全国卷高考数学真题大全解析版

全国卷历年高考真题汇编 三角 1(2017全国I 卷9题)已知曲线1:cos C y x =,22π:sin 23C y x ? ? =+ ?? ?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把1C 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π6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2C B .把1 C 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 12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2C C .把1C 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 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2C D .把1C 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 12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2C 【答案】D 【解析】1:cos C y x =,22π:sin 23? ?=+ ?? ?C y x 【解析】首先曲线1C 、2C 统一为一三角函数名,可将1:cos C y x =用诱导公式处理. 【解析】πππcos cos sin 222??? ?==+-=+ ? ???? ?y x x x .横坐标变换需将1=ω变成2=ω, 【解析】即112 πππsin sin 2sin 2224??????=+???????? ?→=+=+ ? ? ?????? ?C 上各坐短它原y x y x x 点横标缩来 【解析】2ππsin 2sin 233??? ??? →=+=+ ? ???? ?y x x . 【解析】注意ω的系数,在右平移需将2=ω提到括号外面,这时π4+ x 平移至π 3 +x , 【解析】根据“左加右减”原则,“π4+x ”到“π3+x ”需加上π12,即再向左平移π 12 2 (2017全国I 卷17题)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 面积为2 3sin a A . (1)求sin sin B C ; (2)若6cos cos 1B C =,3a =,求ABC △的周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及其变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 【解析】(1)∵ABC △面积2 3sin a S A =.且1sin 2S bc A = 【解析】∴ 21 sin 3sin 2 a bc A A = 【解析】∴22 3sin 2 a bc A =

历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自动保存的)

201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历年高考生物试题整理

4.近年来在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核酸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酸(DNA)疫苗导入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 B.核酸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的 C.核酸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的微生物感染的目的 D.导入体的核酸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20.右图表示体内物质的转化过程,X、Y物质代表氨基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可以发生在细胞外 B.b过程为脱氨基作用,c过程为氨基转换作用 C.d过程不可能在血浆中完成 D.X物质中可以含有必需氨基酸,Y物质中不可能含有 49.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成功的培育出生产干扰素的酵母菌。某制药厂引入该菌后进行生产研究。下表是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内培养该酵母菌,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的 样品代号 a b c d e f g h 菌体数量32 56 127 234 762 819 821 824 pH 6.0 4.7 5.9 4.9 5.7 5.1 5.3 5.6 由于取样时技术员的粗心,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下面对该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样次序:a→b→c→g→f→h→e→d B.g样时次级代谢产物已有相当的积累 C.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c样时期选取菌种 D.d样时培养基中的养分几乎被耗尽 3.如图所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细胞核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形成4 个中心粒 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质)上有2 个DNA分子的时期是d和e C.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最可能是同位 素标记法 D.该细胞最可能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4.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正确关系的图形是 (B )

2009-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近代史)0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解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受到破坏,但这不是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故A项错误;1853年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印度,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维新思想、辛亥革命 【解析】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中国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向。这三者最能体现现代化这一趋向。选择B项。 【答案】B 3.(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考点】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BCD 项题干无从反映。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整理版)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 A B P A P B +=+ 2 4S R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 3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1) (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选择题 1、 复数 131i i -++=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 ={1.3. },B ={1,m} ,A B =A, 则m= A 0 B 0或3 C 1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2 16x + 2 12y =1 B 2 12x + 2 8y =1 C 2 8 x + 2 4 y =1 D 212 x + 2 4 y =1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AB=2,CC 1= E 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C 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A 2 B C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 (A) 100101 (B) 99101 (C) 99100 (D) 101100 (6)△ABC 中,AB 边的高为CD ,若 a ·b=0,|a|=1,|b|=2,则 (A) (B ) (C) (D)

历年全国高考生物真题分章汇编

历年全国高考生物真题分章汇编 第1章 (四川卷)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四川卷)6.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 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 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天津卷)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相关知识。 (北京卷)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 系错误 ..的选项是

(江苏卷)4.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 ..的是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2012—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版必修1)政治:古代史

高中历史高考真题(中古史部分)第一课 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2017·海南高考·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4.(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第二课 2.(2017·北京高考·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016·上海高考·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 2.(2015·上海高考·4)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A.太尉B.皇帝C.郡守、县令D.丞相 1.(2014·四川高考·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