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百度文库

天津市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百度文库
天津市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百度文库

天津市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在数3,﹣3,13,1

3

-中,最小的数为( ) A .﹣3

B .

1

3

C .13

-

D .3

2.如图,实数﹣3、x 、3、y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M 、N 、P 、Q ,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对应的点是( )

A .点M

B .点N

C .点P

D .点Q 3.一个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2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60?

D .75? 4.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的圆柱的体积为2r h π,单项式2r h π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 )

A .π,3

B .π,2

C .1,4

D .1,3

5.将方程35

32

x x --

=去分母得( ) A .3352x x --= B .3352x x -+= C .6352x x -+= D .6352x x --=

6.如图,∠ABC=∠ACB ,AD 、BD 、CD 分别平分△ABC 的外角∠EAC 、内角∠ABC 、外角∠ACF ,以下结论:

①AD ∥BC ;②∠ACB=2∠ADB ;③∠ADC+∠ABD=90°;④∠BDC=∠BA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已知线段AB=8cm ,点C 是直线AB 上一点,BC =2cm ,若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长度是( ) A .6cm

B .3cm

C .3cm 或6cm

D .4cm

8.互不相等的三个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C 。若:

||||||a b b c a c -+-=-,则点B ( )

A .在点 A, C 右边

B .在点 A,

C 左边

C .在点 A, C 之间

D .以上都有可能

9.观察下列算式,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5的末位数字是( ) 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 A .2

B .4

C .6

D .8

10.以下调查方式比较合理的是( )

A .为了解一沓钞票中有没有假钞,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B .为了解全区七年级学生节约用水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C .为了解某省中学生爱好足球的情况,采用普查的方式

D .为了解某市市民每天丢弃塑料袋数量的情况,采用普查的方式

11.已知点、、A B C 在一条直线上,线段5AB cm =,3BC cm =,那么线段AC 的长为( ) A .8cm

B .2cm

C .8cm 或2cm

D .以上答案不对

12.下列各数中,比7

3

-小的数是( ) A .3-

B .2-

C .0

D .1-

二、填空题

13.已知x=5是方程ax ﹣8=20+a 的解,则a= ________ 14.把53°30′用度表示为_____.

15.将0.09493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精确到百分位,其结果是_____. 16.=38A ∠?,则A ∠的补角的度数为______.

17.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 的“C 运算”:①当n 为奇数时,结果为3n +1;②当n 为偶数时,

结果为

2k n (其中k 是使2k

n

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重复进行,例如,n =66时,其“C

运算”如下:

若n =26,则第2019次“C 运算”的结果是_____. 18.写出一个比4大的无理数:____________.

19.如图,在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1,–2,若点B ,C 到点A 的距离相等,则点C 所表示的数是___.

20.小明妈妈想检测小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效果,给了小明37个苹果,要小明把它们分成4堆. 要求分后,如果再把第一堆增加一倍,第二堆增加2个,第三堆减少三个,第四堆减少一半后,这4堆苹果的个数相同,那么这四堆苹果中个数最多的一堆为_____个.

21.若a-b=-7,c+d=2013,则(b+c)-(a-d)的值是______.

22.已知线段AB=8cm ,在直线AB 上画线段BC ,使它等于3cm ,则线段AC=______cm . 23.当12点20分时,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是___________. 24.若-3x 2m+6y 3与2x 4y n 是同类项,则m+n=______.

三、解答题

25.当x 取何值时,式子

13x -的值比x+1

2

的值大﹣1?

26.“十一”期间,小聪跟爸爸一起去A市旅游,出发前小聪从网上了解到A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

行程(千米)3千米以内满3千米但不超过8

千米的部分

8千米以上的部分

收费标准(元)10元 2.4元/千米3元/千米

()1若甲、乙两地相距8千米,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付款多少元?

()2小聪和爸爸从火车站乘出租车到旅馆,下车时计费表显示17.2元,请你帮小聪算一算从火车站到旅馆的距离有多远?

()3小聪的妈妈乘飞机来到A市,小聪和爸爸从旅馆乘出租车到机场去接妈妈,到达机场时计费表显示70元,接完妈妈,立即沿原路返回旅馆(接人时间忽略不计),请帮小聪算一下乘原车返回和换乘另外的出租车,哪种更便宜?

27.(1)先化简,再求值:当(x﹣2)2+|y+1|=0时,求代数式4(1

2

x2﹣3xy﹣y2)﹣3

(x2﹣7xy﹣2y2)的值;

(2)关于x的代数式(x2+2x)﹣[kx2﹣(3x2﹣2x+1)]的值与x无关,求k的值.28.解方程(组):

(1)

2512 432 x y

x y

-=

?

?

+=-?

(2)

12

2

33

x

x x

-

-=

--

.

29.如图①,将一个由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剪开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1)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分别是多少?

(2)你能在图②中连结四个格点(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画出一个面积为10的正方形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请在图②中画出这个正方形.

30.解方程:4x﹣3(20﹣x)+4=0

四、压轴题

31.综合与探究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所示位置摆放,分别作出∠AOC,∠BOD的平分线OM、ON,然后提出如下问题:求出∠MON的度数.

特例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

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OM 和ON 仍然是∠AOC 和∠BOD 的角平分线.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可以看成是ON 、OD 、OB 在同一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AOC 和∠BOD 相等.

(1)请你帮助“兴趣小组”进行计算:图2中∠MON 的度数为 °.图3中∠MON 的度数为 °. 发现感悟

解决完图2,图3所示问题后,“兴趣小组”又对图1所示问题进行了讨论: 小明:由于图1中∠AOC 和∠BOD 的和为90°,所以我们容易得到∠MOC 和∠NOD 的和,这样就能求出∠MON 的度数.

小华:设∠BOD 为x °,我们就能用含x 的式子分别表示出∠NOD 和∠MOC 度数,这样也能求出∠MON 的度数.

(2)请你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求出图1中∠MON 的度数. 类比拓展

受到“兴趣小组”的启发,“智慧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AOC 、∠BOD 的平分线OM 、ON ,他们认为也能求出∠MON 的度数.

(3)你同意“智慧小组”的看法吗?若同意,求出∠MON 的度数;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32.已知∠AOB 和∠AOC 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角,OD 是∠BOC 的平分线. (1)若∠AOB=50°,∠AOC=70°,如图(1),图(2),求∠AOD 的度数;

(2)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 且m n <,求∠AOD 的度数(结果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请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

3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坐标为(2,8),点N的坐标为(2,6),将线段MN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PQ(点P和点Q分别是点M和点N的对应点),连接MP、NQ,点K是线段MP的中点.

(1)求点K的坐标;

(2)若长方形PMN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下方运动,(点A、B、C、D、E分别是点M、N、Q、P、K的对应点),当BC与x轴重合时停止运动,连接OA、OE,设运动时间为t秒,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三角形OAE的面积S(不要求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OB、OD,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三角形OB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OAE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解:∵3>1

3

1

3

>﹣3,

∴在数3,﹣3,1

3

1

3

-中,最小的数为﹣3.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数-3,x,3,y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M、N、P、Q,

∴原点在点P与N之间,

∴这四个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对应的点是点N.

故选B.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设这个角为α,先表示出这个角的余角为(90°-α),再列方程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列方程的:2(90°-α)=α,

解得:α=6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余角的概念,关键是先表示出这个角的余角为(90°-α).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根据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确定方法即可求出答案得到选项.

【详解】

解:单项式2r h

π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π,3;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单项式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确定方法,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方程两边都乘以2,再去括号即可得解. 【详解】

35

32

x x --

= 方程两边都乘以2得:6-(3x-5)=2x , 去括号得:6-3x+5=2x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去分母时,方程两端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

6.C

解析:C 【解析】

①∵AD 平分△ABC 的外角∠EAC , ∴∠EAD=∠DAC ,

∵∠EAC=∠ACB+∠ABC ,且∠ABC=∠ACB , ∴∠EAD=∠ABC , ∴AD ∥BC , 故①正确. ②由(1)可知AD ∥BC , ∴∠ADB=∠DBC , ∵BD 平分∠ABC , ∴∠ABD=∠DBC , ∴∠ABC=2∠ADB , ∵∠ABC=∠ACB , ∴∠ACB=2∠ADB , 故②正确.

③在△ADC 中,∠ADC+∠CAD+∠ACD=180°, ∵CD 平分△ABC 的外角∠ACF , ∴∠ACD=∠DCF , ∵AD ∥BC ,

∴∠ADC=∠DCF ,∠ADB=∠DBC ,∠CAD=∠ACB ∴∠ACD=∠ADC ,∠CAD=∠ACB=∠ABC=2∠ABD ,

∴∠ADC+∠CAD+∠ACD=∠ADC+2∠ABD+∠ADC=2∠ADC+2∠ABD=180°, ∴∠ADC+∠ABD=90° ∴∠ADC=90°?∠ABD ,

故③正确;

④∵∠BAC+∠ABC=∠ACF,

∴1

2

∠BAC+

1

2

∠ABC=

1

2

∠ACF,

∵∠BDC+∠DBC=1

2

∠ACF,

∴1

2

∠BAC+

1

2

∠ABC=∠BDC+∠DBC,

∵∠DBC=1

2

∠ABC,

∴1

2

∠BAC=∠BDC,即∠BDC=

1

2

∠BAC.

故④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各角的关系.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线段的和与差,可得MB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则MB=MC-BC,

∵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AB=8cm,

∴MC=11

()

22

AC AB BC

=+,BN=

1

2

BC,

∴MN=MB+BN,=MC-BC+BN,

=1

()

2

AB BC

+-BC+

1

2

BC,

=1

2 AB,

=4,

同理,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2,

则MN=MC+NC=1

2

AC+

1

2

BC=

1

2

AB=4,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与差,线段中点的定义,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a b b c -+-表示数b 的点到a 与c 两点的距离的和,a c -表示数a 与c 两点的距离即可求解. 【详解】

∵绝对值表示数轴上两点的距离

a b -表示a 到b 的距离 b c -表示b 到c 的距离

a c -表示a 到c 的距离

∵a b b c a c -+-=-丨丨丨丨丨丨 ∴B 在A 和C 之间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的特点,熟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 2015÷4=503…3,

∴22015的末位数字和23的末位数字相同,是8.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数字类的规律探索.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抽取样本注意事项就是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

【详解】

解:A.为了解一沓钞票中有没有假钞,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B.为了解全区七年级学生节约用水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符合题意;

C.为了解某省中学生爱好足球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D.为了解某市市民每天丢弃塑料袋数量的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②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分别根据线段的和差求出AC的长度即可.

【详解】

解: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

∵AC=AB?BC,

又∵AB=5,BC=3,

∴AC=5?3=2;

②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AC=AB+BC,

又∵AB=5,BC=3,

∴AC=5+3=8.

综上可得:AC=2或8.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可排除C,再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进行

判断即可.【详解】

解: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可知-3<

7

3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其方法如下:(1)负数<0<正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填空题

13.7

【解析】

试题分析: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该方程的解.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可得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可求出a的值.

解:把x=5代入方程ax﹣8=20+a

得:5a﹣8=20+a,

解析:7

【解析】

试题分析: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该方程的解.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可得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可求出a的值.

解:把x=5代入方程ax﹣8=20+a

得:5a﹣8=20+a,

解得:a=7.

故答案为7.

考点:方程的解.

14.5°.

【解析】

【分析】

根据度分秒之间60进制的关系计算.

【详解】

解:5330’用度表示为53.5,

故答案为:53.5.

【点睛】

此题考查度分秒的换算,由度化分应乘以60,由分化度应除以

解析:5°.

【解析】

【分析】

根据度分秒之间60进制的关系计算.

【详解】

解:53?30’用度表示为53.5?,

故答案为:53.5?.

【点睛】

此题考查度分秒的换算,由度化分应乘以60,由分化度应除以60,注意度、分、秒都是60进制的,由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60才行.

15.09.

【解析】

【分析】

把千分位上的数字4进行四舍五入即可.

【详解】

解:将0.09493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精确到百分位,其结果是0.09.

故答案为0.09.

【点睛】

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

解析:09.

【解析】

【分析】

把千分位上的数字4进行四舍五入即可.

【详解】

解:将0.09493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精确到百分位,其结果是0.09.

故答案为0.09.

【点睛】

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有,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等说法.

16.【解析】

【分析】

根据两个角互补的定义对其进行求解.

【详解】

解:

,

的补角的度数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互补的含义,解题关键就是用180度直接减去即可.

解析:142?

【解析】

【分析】

根据两个角互补的定义对其进行求解.

【详解】

解:

∠=,

38

A

∴A

∠的补角的度数为:18038142

-=,

故答案为:142?.

【点睛】

本题考查互补的含义,解题关键就是用180度直接减去即可.

17.【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写出前几次输出的结果,从而可以发现结果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得到第2019次“C运算”的结果.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当n=26时,

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13

解析:【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写出前几次输出的结果,从而可以发现结果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得到第2019次“C运算”的结果.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

当n=26时,

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13,

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40,

第三次输出的结果为:5,

第四次输出的结果为:16,

第五次输出的结果为:1,

第六次输出的结果为:4,

第七次输出的结果为:1

第八次输出的结果为:4

…,

∵(2019﹣4)÷2=2015÷2=1007…1,

∴第2019次“C运算”的结果是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8.答案不唯一,如:

【解析】

【分析】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定义和实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写出一个即可.【详解】

一个比4大的无理数如.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实数的

解析:

【解析】

【分析】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定义和实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写出一个即可.

【详解】

一个比4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实数的大小比较的应用,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是解此题的关键,此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

19.2+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点A、B之间的距离,再根据点B、C到点A的距离相等,即可解答.【详解】

∵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

∴AB=1–(–)=1+,

则点C表示的数为1+1+

解析:2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点A、B之间的距离,再根据点B、C到点A的距离相等,即可解答.

【详解】

∵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

∴AB=1–(–2)=1+2, 则点C 表示的数为1+1+2=2+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也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0.16 【解析】 【分析】

本题有两个等量关系;原来的四堆之和=37,变换后的四堆相等,可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来求解. 【详解】

设第一堆为a 个,第二堆为b 个,第三堆为c 个,第四堆有d 个, a+b+c+

解析:16 【解析】 【分析】

本题有两个等量关系;原来的四堆之和=37,变换后的四堆相等,可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来求解. 【详解】

设第一堆为a 个,第二堆为b 个,第三堆为c 个,第四堆有d 个, a+b+c+d=37①;2a=b+2=c-3=

2

d

②; 第二个方程所有字母都用a 来表示可得b=2a-2,c=2a+3,d=4a ,代入第一个方程得a=4, ∴b=6,c=11,d=16,

∴这四堆苹果中个数最多的一堆为16. 故答案为16. 【点睛】

本题需注意未知数较多时,要把未知的四个量用一个量来表示,化多元为一元.

21.2020 【解析】 【分析】

把所求代数式变换得b+c-a+d=(b-a)+(c+d),把已知数值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代数式变换,可得(b+c)-(a-d) =(b-a)+(c+d),

由已知

解析:2020

【解析】

【分析】

把所求代数式变换得b+c-a+d=(b-a)+(c+d),把已知数值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代数式变换,可得(b+c)-(a-d) =(b-a)+(c+d),

由已知,a-b=-7,c+d=2013,

∴原式=7+2013=2020,

故答案为:20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式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算,整体代换思想的应用,掌握整式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2.5或11

【解析】

【分析】

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详解】

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

AC=AB+

解析:5或11

【解析】

【分析】

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

【详解】

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11cm;

当C点在B点左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5cm;

所以线段AC等于11cm或5cm.

23.110°

【解析】

【分析】

12时整时,分针和时针都指着12,当12时20分时,分针和时针都转过一定的角度,用分针转过的角度减去时针转过的角度,就得到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

【详解】

解:因为

解析:110°

【解析】

【分析】

12时整时,分针和时针都指着12,当12时20分时,分针和时针都转过一定的角度,用分针转过的角度减去时针转过的角度,就得到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

【详解】

解:因为时针在钟面上每分钟转0.5°,分针每分钟转6°,

所以钟表上12时20分时,时针转过的角度是:0.5°×20=10°,

分针转过的角度是:6°×20=120°,

所以12时20分钟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120°-10°=110°.

故答案为:1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的度量,解决的关键是理解钟面上的分针每分钟旋转6°,时针每分钟旋转0.5°.

24.2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列出方程,求出n,m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

【详解】

∵单项式-3x2m+6y3与2x4yn是同类项,

∴2m+6=4,n=3,

∴m=-1,

∴m+n

解析:2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列出方程,求出n,m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

【详解】

∵单项式-3x2m+6y3与2x4y n是同类项,

∴2m+6=4,n=3,

∴m=-1,

∴m+n=-1+3=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同类项的定义.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三、解答题

25.2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根据题意得:x11

x1

32

-??

-+=-

?

??

,即

x11

x1

32

-

--=-,

去分母得到:2(x﹣1)﹣6x﹣3=﹣6,去括号得:2x﹣2﹣6x﹣3=﹣6,

移项合并得:﹣4x=﹣1,

解得:x=0.25,

则x=0.25时,

1

3

x-

的值比

1

2

x+的值大﹣1.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是解题的关键.26.(1)22;(2)6;(3)换乘另外出租车更便宜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表分3千米以内以及超过3千米但不足8千米两部分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1)得出的费用,得出火车站到旅馆的距离超过3千米,但不超过8千米,再根据图表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3)根据(1)得出的费用,得出出租车行驶的路程超过8千米,设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为y千米,根据图表中的数量,列出方程,求出y的值,从而得出乘原车返回需要的花费,再与换乘另一辆出租车需要的花费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10+2.4×(8-3)=22(元).

答: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付款22元.

(2)设火车站到旅馆的距离为x米,

∵10﹤17.2﹤22,∴3≤x≤8.

∴10+2.4(x-3)=17.2,

∴x=6.

答:从火车站到旅馆的距离6千米.

(3)设旅馆到机场的距离为y米,

∵70﹥22,∴y﹥8.

10+2.4×(8-3)+3(y-8)=70,

∴y=24.

所以乘原车返回的费用为:10+2.4×(8-3)+3×(24×2-8)=142(元);

换乘另外车辆的费用为:70×2=140(元).

所以换乘另外出租车更便宜.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27.(1)﹣x2+9xy+2y2,﹣20;(2)k=4.

【解析】

【分析】

(1)根据|x﹣2|+(y+1)2=0可以求得x、y的值,然后将题目中所求式子化简,再将x、y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

(2)利用多项式的值与x无关,得出x的系数和为0,即可得出k的值,进而求出答案.【详解】

解:(1)∵(x﹣2)2+|y+1|=0,

∴x=2、y=﹣1,

则原式=2x2﹣12xy﹣4y2﹣3x2+21xy+6y2

=﹣x2+9xy+2y2

=﹣22+9×2×(﹣1)+2×(﹣1)2

=﹣4﹣18+2

=﹣20;

(2)原式=x2+2x﹣kx2+3x2﹣2x+1

=(4﹣k)x2+1

∵代数式的值与x无关,

∴k=4.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整式的加减,熟知整式的加减实质上是合并同类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1)

1

2

x

y

=

?

?

=-

?

;(2)原方程无解.

【解析】

【分析】

(1)利用加减消元法即可解答

(2)先去分母,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即可【详解】

(1)2512432x y x y -=??

+=-?

由2①×,得41024x y -=③ 由-③②,并化简,得2y =- 把2y =-代入①,并化简,得1x =

∴1

2x y =??=-?

(2)解:原式两边同时乘以3x -,得12(3)2x x --=- ∴3x =

经检验:3x =是增根,舍去 ∴原方程无解. 【点睛】

此题考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分式方程,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 29.(1)面积为5,边长为;(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一共有5个小正方形,那么组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5,边长为5的算术平方根;(2)根据正方形的面积为10,可得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根据格点的特征结合勾股

定理画出边长为的正方形即可.

【详解】

(1)5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后,面积不变,所以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是:5×1×1=5; 边长=

(2)能,如图所示:边长=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有关画图,巧妙地根据网格的特点画出正方形是解此题的关键.正方形的面积是由组成正方形的面积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决定的;边长为面积的算术平方根. 30.x =8 【解析】 【分析】

按照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