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分组教学教好学生英语

怎样利用分组教学教好学生英语
怎样利用分组教学教好学生英语

怎样利用分组教学教好学生英语

【摘要】结合自己对英语新课程标准认真深入的学习以及多年来英语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脸,从学生兴趣、学生自我意识、课堂结构之学习的自觉和竞争意识四个方面阐述我对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分组教学优、中、差生自主学习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因此语言就成了交际的工具。如果我们的学生经过在校学习,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用英语与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能在课外使用英语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简单的口头交际,那么英语教学也就达到了其教学目的。而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了多年的英语之后,还是什么都说不出,依然是哑巴英语。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这样总结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国的学生之所以不会讲英语,是因为英语老师把语法教得太好了。这个总结可以说是一语中的,从一开始,英语教学就忽视了说的训练,英语没有被当作语言来教,而是被当作语法知识来教的。

在我12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曾尝试过许多教学方法,其中利用分组教学教好学生英语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分组教学既可以解决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辅导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又能锻炼优生的表达能力,巩固中等生的知识结构,也为差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从2005年开始我便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尝试,2009年我所带的班级有61人,多数学生是个体户的孩子,由于家长都在忙于生计,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显得过于放松,孩子在回家后作业不主动,学习不积极,甚至有很多家长连孩子几点回家的都不知道,所以学生的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分组教学,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下面浅谈一下具体做法。

1.充分了解学生,科学分组

初一入学一段时间内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家庭住址,性格,按优、中、差分成4人学习小组。各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程序是十分有效的,语言学习尤其需要与别人交流,以便在使用中学习。”选英语成绩好的为小组长。合作学习不是让组长做小老师,中、差生当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要为集体贡献,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且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发言。

2. 组长带头,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

组长带头并不是说让他唱独角戏,组长首先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这只是全班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学困生也是班级的一员,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全体学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因为任务型教学被认为是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现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 P. Skehan, 1998)”。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最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最新发展。 对于任务有着不同层面的定义,总的来说,任务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一件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或互动之中。”(D. Nunan, 1989) 依据对D. Nunan, J. Yalden, P. Shekan等人的著作和《英语课程标准》等文献的阅读分析,结合对按照任务型教学思路编写的小学教材《新标准英语》、初中教材《新目标英语》的分析,我们可知,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J. Yalden) 2.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D. Nunan, P. Skehan) 3.任务型教学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从更广泛地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 Skehan) 4.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的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D. Nunan) 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因此,任务既有真实生活任务,也有学习性任务。(D. Nunan, J. Richards, S. Gass) 《新标准英语》是遵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全新的初中英语教材,因此,已经按照任务型教学思想在教材中设计了相应的任务,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我就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程序给您提供以下建议。 1、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task-driven)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但这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2、任务准备:知识与技能教学 任务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学生能够感受到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初中英语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初中英语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摘要:在国际化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上的官方语言,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要掌握,这样才利于今后的发展。然而,由于从小就生活在汉语环境中,要让初中生学好英语,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成才,可以真正学到知识,老师应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初中生发展机会,发挥英语学科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分层教学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功近利最终只能失败,循序渐进才是正道。教学亦是如此。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老师要想教好每一个学生,就绝对不可以采取“大帮哄”的教学,要注意学生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进行分层教学,对课程难度进行分层,对作业进行分层,对学生也进行分层,做好了这三方面,就是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实现英语教学的最大有效性。 一、对课程难度进行分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起来切忌急躁,需要

慢慢体会,掌握到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学好。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一次性将所有知识都告诉学生,让他们慢慢消化。如此,老师不过是努力想将自己脑中的知识复制到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充其量只是机器,被动性地接受老师的馈赠,这样的复制过程还有可能会出错。这样的教学方法,其实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初中生有自己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想法,他们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应该指引学生慢慢找到学习的窍门,让他们边学边进步。学习之道,在于通过学习他人的东西,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所有物,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方式,老师应该将学生带领到这样的路上,这才是教学的王道。比如,老师可以将课程难度进行分层,由简入难,先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基础打牢固了,再学习难度高的,有了前面良好的基础,难度系数高的课程学习也不会太难。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一课是《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在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时,老师给课程进行分层:首先带学生学习单词及词性,一定先将单词熟悉了,并掌握用法;接下来再学习课文,知道课文在讲什么,关上书也能复述;然后回答课后问题,并能够将重要句型灵活应用。一步步地来,让大部分学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轵城二中张静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都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他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语言习得就自然产生。Long(1998)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互动”才能习得。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只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才能产生语言习得。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域能力和策略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的设置要以意义为中心,要重视学生的信息沟通;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结果是评价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志。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基于任务型教学理念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1、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运用目标语言做事,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也体现了任务的真实性。 2、学生在运用目标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学习的习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与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已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这一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最佳环境。 3、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很好地体现了现化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用学习等理念,从而使学生获益匪浅,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本身。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 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逐步确立了“联系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真实可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将其简化为“三化”,即: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活动任务化、教学任务真实化。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即教师先引入任务。 2、任务环( task circle): a、任务(task)即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即各组学生计划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c、报告(reporting)即学生代表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后任务(post-task):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和分组活动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和分组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游戏教学恰恰能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手段和最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方法。 虽然游戏教学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听说能力,但时间一久,如果游戏设计得不符合他们的心愿,他们就很难提起精神上课。因此在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更应注重学科本身,从已学到的知识去同化新的信息,从而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游戏应成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手段。为此,我认为游戏作为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达到寓教于乐,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一、因“学生”而施教 游戏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这就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进游戏教学。 如“字母排序”这个游戏就适合全体学生参与,因为这个游戏比较简单,也很直观,大家都能接受,将arm, big, cat, dog, elephant, fat, good, hat, it, July, kite, look,monkey, nose, orange, pupil, queen, red, school, teacher, up, very, what,x-ray, yellow, zoo这些单词卡片打乱顺序放在一起,并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把所有单词按照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的组获胜。 同样Magic box“百宝箱”这个游戏以其简单且吸引人的特点,也适合全员参与。教师准备一只大布袋或一个一面有洞的大箱子,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手偶、文具等,如铅笔、书、钢笔、书包、玩具猫、狗、鸟,把用于联系单词的各种物品放进布袋或纸箱。每次请一位学生上来,让他将手伸进布袋或纸箱摸出一样东西,注意不要让他看见里面的物品,但可以让其他学生看见,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老师或其他同学

高中英语如何开展分组教学

高中英语如何开展分组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语言。本文中主要介绍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的实施。 标签:英语教学分组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很多,而且活动的内容、参与的人员、要达到的目的、活动的方式等方面不同又有不同的分类。从活动参与的人员来看,我们可以有学生个体活动(individual work)、双人活动(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和班级活动(class work)。各种活动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其中小组活动无论从参与人数和参与者活动的频率都是处于相对平衡,既有一定的参与面,又能保证参与的频率。因此,在以语言运用为重点的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是广大教师普遍使用的课堂活动形式,而且有许多有效的经验和有益的体会,但也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困惑。如:如何分组、如何分工、如何调控、如何评价等。所有这些归于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要提高课堂小组活动的效率,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小组活动内容设计要易操作 从很多课堂实例分析,许多课堂小组活动很难真正有效深入展开的原因在于教师设计的活动。这些活动往往过大、过泛、过烂、过难,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1》的教师参考用书第85页教学方法建议(二)的三个讨论题。“伟人”概念十分模糊,学生很难切入话题。在小组活动设计时,教师应注意:(1)话题要小,可以控制活动时间;(2)设问要具体,有助于学生思考;(3)内容要新颖,能够诱发学生参与;(4)难度要适宜,保证学生有话可讲。 二、小组活动目的定位要准确 我们不应该把小组活动当作活跃课堂外显气氛、体现课堂表面互动的添加剂,因为即使在表面上学生参与了小组活动,但没有明确的目的或目的定位不准,这些添加剂只是为活动而活动。这不但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渐渐削弱学生活动的参与欲。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是由一连串活动构建成的活动链,每个活动都是在这个链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就是前者的目的定位后者的实施,后者的展开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这样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小组活动的目的定位也应纳入其中,即使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活动(小组活动往往是如此),其目的也是为了下一个活动,即课后活动(如课后作业、课外活动)。 三、分组要做到以人为本 如何分组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或误解。就近随意组合、简单强弱搭配、放任自由结合等等都是具体的表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是分组的唯一目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有效的活动的前提是人的积极参与。所以在分组时,

优秀小学英语教案

优秀小学英语教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牛津小学英语3B Module 2 Unit1 Animals I like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monkeys, tigers, pandas, snakes, giraff es. 2、能正确地运用对话中的日常交际I like …. I don’t like…. 3、认识名词单、复数的基本形式。 4、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认读和对话交际的能力。 5、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正确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I like ….I don’t like…. 2、认识名词单、复数的基本形式。 3、四会单词的拼读和三会单词的掌握。 三、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PPT,单词图卡片,句子卡片。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Revision 1.师生相互问候: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 … T: How are you S: … Chant :< everybody clap ……> 2. Sing a song: T: Today I’m very happy .Are you happy So let’s sing together. 把学生分成两组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给学生营造一个欢乐活泼的英语气氛,并为引入对上学期学过的动物单词的复习做铺垫。 3. Revision:

浅谈小学英语分组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分组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25T15:19:45.707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5月供稿作者:魏伟[导读] 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古香小学魏伟 【中图分类号】G662.20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27-01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素质教育把学生视为一个能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发展自己的认知、情感、能力和个性,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平等的关系。为了在教学中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活泼、自由地获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提高素质,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积累,慢慢地摸索到了一些“分组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教学组织要有竞争性 所谓“分组教学”,笔者认为是一种将班级成员有意识地分成多个组块,运用不同教学设计方案,使基础好的学生在外界(老师和同组同学)的刺激下,学得更好;使基础差的学生在外动力(老师和组员之间的竞争)的驱动下,逐渐得到提高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例如,我在设计三年级Animals这一课时,一上课,我就结合“动物”这一主题,将全班分成七个动物小队,这七个动物小队的名称也就是课上要教的这七种动物cats,dogs,ducks,hens,pigs,birds and foxes,接着,这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中展开。每当小组成员回答出问题或该组操练对话成功时,我给他们小组放上一个动物,哪一组动物多,也就表示哪一组得分最多。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而又紧张。他们都不愿错失每一个发言的机会,要为小组争光。实践证明这种小组间的竞争,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后,教师的整个教学环节便可围绕“竞争”这一主题由于分组教学的特殊教学形式,那些平时少言寡语、基础差的学生容易受到冷落或被忽视。为了让他们找到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我在教学设计中经常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如在Animals这一课中,当从录音机里传来“瞄呜”的声音,老师问“what is it?”对于类似简单的问题,基础差些的学生思考一下就能回答出“It’s a cat.”。这些问题,我经常留给这些学生来回答。当他们也能为小组得分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露出自信而得意的表情。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我也不会忘记出一些难度稍大的题目,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课堂设计要有趣味性 由于是分组教学,学生以“组”为单位,围在一起,自由地、面对面地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无拘无束,灵活机动,但一不小合,容易走神。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设计的趣味性,努力抓住他们的兴奋点,让他们的思维随时和你交流、互动。考虑到小学生特别爱看卡通片,所以我在课堂上经常播放一些他们喜爱的又与课文有关的片子。如在教学Animals这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从卡通片中剪辑了新授的那七种动物,在教每个单词时,我就播放关于该动物的有趣片段,学生被画面深深吸引了,学习单词特别起劲,特别用心。在复习这些新单词的时候,我设计了一组动画谜语:一只露出脚的动物是什么,半开半掩的门里是什么动物,袋里装的是什么动物,只露出一条尾巴的是什么动物,结合句型“What are they? They are…”和“What is it?”“It’s…”类似的智力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想象的空间,学习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堂课不仅学习了新单词,又操练了句型“What are they? They are…”和“What is it?”“It’s…”,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可谓一举三得。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充分体会到“分组教学”有利于学生真诚合作,组际公平竞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分组教学”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敢于提问,勤于讨论,使课堂成为师生愉快学习的乐园;“分组教学”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乐于探索的意愿及对成功的不懈追求。

分组进行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分组进行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分组进行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习成绩_英语教学论文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1993年我在初三年级两个教学班中使用分组教学,112名学生中考及格率达%,优秀率达49%,平均分分,三项指标名列全县前茅。1994年,我又接初三两个班的英语课,仍然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通过一年的努力,使这两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中考及格率达到89.7%,比刚接课时提高38个百分点。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这就往往会适成许多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先摸底,后分组。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1994年10月,我接了初三、二班后,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6名学生,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弃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为什么把学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A是26个字母之首,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1.知识背景:有关圣诞节的一些常识及单词merry, decorate,put up, angel, 2.学习需求:how to decorate a Christmas tree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listening,speaking,writing and reading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不断地操练,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用英语,提高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Lin Tao要在England去度假, Jim要Lin Tao帮助他装饰圣诞树,这一情境,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并 让学生感受到助人乃快乐之本。 (三)教学策略: 1.分析教法、学法:通过任务型教学,以有限的课堂为载体,给学生创设最生活化的情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使资源最大化, 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英语化世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的教学原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英语的能力。 2.情境形式:圣诞节快到了,朋友之间互送礼物,并且怎么样装饰圣诞树。 3.教学准备(教具、媒体、学生):tape-recorder , a Christmas card, a Christmas tree the small blackboard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过程调整、评析: Step1.Pre-task 1.Warming-up exercises Show the small blackboard while sing the song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Tell them the Christmas Day is coming.Friends will give presents with each other. 2.Play the guessing games. Let the students introduce their friends to the new teacher. Let the teacher guess their good friends. 过程调整与评析1: 这节课本身在圣诞节前夕,唱圣诞歌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主动给老师作介绍,介绍他们各自的朋友,为后面创设 情景作好铺垫。 Step2.While-task 1.Presentation 1 Now the teacher has a lot of friends there. Show the picture of Christmas Day and a box(many presents in it). Give the friends presents.

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

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层层推进,本着“学生为本”的宗旨,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生成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我市区域性推进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本文旨在探究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分组“活动”教学,方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 为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生成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我市区域性推进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所谓“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以“活动单”为载体、以分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新型教学改革尝试。在当前大班化的教学模式下,“活动单导学” 教学模式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实施分组教学,是统筹兼顾英语学科小班化教学最优化的一种尝试和改革。 在实施分组活动教学之前,教者应该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即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水平,将他们合理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笔者认为分组要基于学生的分层,再根据教

学内容的需要,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有效分组,“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更推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既便于组内的相互帮扶,又利于组间的相互竞争。此外,组长是一个学习小组的“领头羊”,活动是否能有效组织和开展,很大一部分程度取决于是否有“会做事”的小组长,因此精选和培训组长显得尤为重要,这同时也是分组策略中很重要的一步。 在精心又合理的建立了“学习小组”这样的合作学习基本单位之后,笔者认为:我们教者还必须让小组活动富有内涵和实效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组织和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好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活动的时机和内容 选择适当的小组合作的时机,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并掌握好活动次数。虽说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最具特色的学习方式,但却不是唯一方式,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这样的学习方式而盲目进行小组活动,应该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内容有取舍地选择合作时机。例如:教学内容过于困难时,教师可进行全班教学,作适当的讲解和指导,一味开展小组讨论,只会导致气氛冷淡,学生无话可说;教学内容太简单时,也不适合设计小组讨论,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尤其是后进生,避免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新课程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而且更应注重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教学背景: 本课为冀教版七年级下Unit6 Lesson47 Two season or Four?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描述四季及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通过四季不同景物的呈现,让学生运用What do you like to do? What is you favourite season? Why? Because…句型进行交际。体会加拿大独特的气候特点。在第二部分安排了一首四季歌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描述天气和月份的词语,也曾接触过spring, winter, fall这些单词。采用呈现四季不同的景物图片来展开教学,使学生不知不觉参与到描述四季的活动中来。句型What do you like to do? Why? Beacause…此前已多次接触,设置任务很容易。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谈论四季,能运用于描述季节及季节的特征,并运用所学句型谈论不同季节的活动。设置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以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来实现目标任务。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促进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运用语言的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Some cards with months written on them pictures with different season scenerry A tape recorder,a microphone 五、教学过程: Greeting and Social English 1.Sing“The months song”. 2.Greeting. T: Good morning,class! How are you? Review the months and the weather Team guessing game. Students choose a card with a month and give the information bit and bit to the others.Guess which month it is. S1: It is very cold.There is much snow. S2: November. S1: No.Christmas Day is coming this month. S2: December

小学英语主题教案

小学英语主题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到英文的26个字母,对相似字母的辨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教材在Start to read部分安排了字母辨识的环节,例如b和d, Q和D等,目的在于检测和巩固学生对于字母的认识。本节课的另外一个主要目标是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一些文具的单词以及打招呼,告别,自我介绍用语等,所以在Read and count, Listen and number和Look and match这三个环节都以此为练习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有效的巩固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核心词与句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初步接触到英语,对英语的听说感兴趣。经过前几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26个英文字母和常见的几种文具,以上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能够辨认字母的形。 2. 能够认读本单元的核心词:ruler, eraser, pencil, crayon, bag, pen, pencil box, book。 4. 能够学会唱歌曲Hello。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ruler, eraser, book, pen, crayon, pencil box, bag等文具的名称。 教学难点: 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句型I have … 和Me too. 五、教学步骤 1. 热身 (1)教师与学生进行自由对话: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 既可以巩固本单元句型,同时为下一步歌曲的呈现铺垫。

(2)教师播放歌曲Hello,和学生一起演唱,并让学生从歌曲找出三个人物的姓名。 (3)请孩子们回答他们的姓名,同时教师呈现Mike, John, Sarah和三个一模一样的书包。请学生根据人物对于自己书包内文具的描述来确定是谁的书包。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对话来复习已学句型,同时拓展与铺垫歌曲内容,通过听轻松愉快的歌曲,带着找出人物姓名的任务,再通过猜谜小游戏既复习已学单词,同时感知重点句型。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Mr. Dong. T: Nice to meet you again, what’s your name? Ss: My name is Angela. T: Hi, Angela, What a nice name, I like it so much! S: Thank you! T: What about you? S: My name is James. T: Wow, cool! I like your name too. S: Thank you. T: Ok! Everyone has a nice name. Let’s listen to a song and find some nice names, ok? Ss: Ok. T: (教师播放歌曲Hello) who can try? What names do you hear in the song? T: look at the three bags, listen and guess whose bag it is? 文本:Mike: I have a pencil box and two books. John: I have a ruler and two erasers. Sarah: I have a pen and a crayon.

小学英语分组合作教学探讨

小学英语分组合作教学探讨 概要:利用分组合作机制辅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去完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指导,让分组合作更加有实效性。而要实现该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遵循英语学科的学习规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就分组合作机制在提升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以及利用分组合作机制提升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组合作机制在提升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分组合作机制的开展,在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知识素养。分组合作机制的开展,必然会结合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展开,为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创造教学背景。而教学情境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性信息,通过对英语情境的分组讨论,学生对于情境的内容有了更加明确的把握,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加深了,从而掌握了更多的英语知识,也懂得了如何消化与吸收这些知识的方式方法,从而英语知识素养会得到大大提升。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英语教材内容,通过探究、思考,不仅仅会记住英语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所有内容,还会对于教学情境中所涉及到的单词、句式、单词发音等有了更加明确的把握,从而大大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科知识素养。 第二,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兴趣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刚刚接触英语学科的学习,他们在英语学习的动机方面还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动机。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是为了满足老师与家长的期望与要求,而不是出自于自身的兴趣引领。因而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也就出现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差等问题。在分组合作中,小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争辩等形式,在互帮互助中对加深了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在积极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领悟到英语的魅力所在,从而爱上英语学科,也就会更加热爱融入了英语学科知识的小学英语课堂,大大提升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 同一个老师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出现学困;有的学生喜欢英语,而有的学生讨厌英语,甚至提及英语就头疼,造成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后进生面大。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 是这样做的: 一、学生分层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均为七年级新生。学生进班后,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去了解他们学习英语的程度、学 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学习英语的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我把他们分成a、b、c三个 层次。a层次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知识的能力强,是班里学习成绩、 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知识的 能力相对较弱,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内在潜能,需要老师扶持,给予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 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考试成绩差,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 二、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 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 定程度的提高。对c层次的学生重“灌”,要求他们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 信心,激发潜能。 三、教学内容分层 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 四、施教分层 1、教授对话课时,我采用了分层次教学中的合讲分练法。以go for it !下册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中的practice conversations为例,在给学生讲解了怎样描述某人外貌时的一些要求(合讲)后,我要求a层 学生能仿照对话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身高、体型、头发、爱好等多方位地描述;b层学生能就班上的同学进行 身高、体型、头发进行描述即可;而c层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熟读对话(分练)。然后我再先请c层一组学生 读对话; b层一组学生表演对话; a层一组学生演示自编对话。 2、讲授课文时,我则采用先合讲合练,后合讲分练的方法。以go for it !下册unit? 8i’d like some noodles.为例。先是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几种面条,引出本课课文中的面条广告(合讲)。接着进行fast? reading ,回答以下问题:how many kinds of noodles we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 how much are the noodles ? what’s the meaning of lunch noodles ? (合练)。在师生共同检查完答案后(合讲),进行detailed??reading : a层学 生回答第三个问题并复述课文;b层学生完成回答第一、二个问题并完成填空;c层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分练)。分练之后再合讲,先由c层学生进行正误辨析,次由b层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最后由a层学生复述课文。 五、作业分层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分层的策略探讨

深度,值得深入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分层的策略探讨 【摘要】: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英语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等差异,因人而异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和评价,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地发展。 【关键词】: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设计探索 正文: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及进行分层教学的原因 我校是乡镇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较差,大部分家长只重视语数而忽略了英语学习。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也不够明确,自觉性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再加上班级容量大,教师不能充分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因而造成了群体中的分化。所以,分层教学与传统的班级授课相比就有了很大的优势。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而个别教学虽可因材施教,但其效率低,也与我国现行国情不符。

分层教学则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班内区别教学,使教学要求适应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形式。它充分承认和注意个体差异的现象,让学生各方面素质获均衡发展。这无疑是对“学困生”对症下药,对优等生如虎添翼,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 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很有效的。它不仅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而且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育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他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 学生分层,各涨其能 1.确定每个学生适合的学习方式。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帮助学生

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

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 发表时间:2016-03-29T10:29:02.75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2月下作者:袁桂花[导读] 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当积极地尝试学生分小组英语活动教学。 摘要: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当积极地尝试学生分小组英语活动教学。本文在这一背景下,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参考,对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进行探究,为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有效性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往往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在英语应试压力下,初中英语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往往也只以考试为目标,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记忆与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英语知识储备不仅非常单一,而且其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无法真正提高。而英语分组活动教学的引入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的教学弊端,进而使得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英语应用锻炼的机会,而英语活动的本身也是英语知识传播和共享的机会,因此学生英语知识的储备也能够得到结构性的优化。所以,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英语活动教学进行分析,进而以有效的措施推动英语分组活动的开展,以提升初中英语整体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课程教学为内容载体,设立英语活动主题推动教学的有效开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从而其对于英语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因此现阶段在英语分组活动开展的同时,教师应当积极的对教学的内容做深入的研究,进而为英语活动的开展设立有效的主题,以指导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自主的英语活动,保障在英语基础知识完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英语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例如,在课程《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就可以抓住study for a test这一课程主题来进行课程的授课,进而在课程教学时注重specific, memorize, grammar, differently, frustrate, frustrating, quickly, add, not at all, excited, end up等词汇或短语的拓展教学,以语句的应用、对话的编写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于相关单词的认知,为英语活动的开展做好前提准备。而同时,借助关于考试准备的英语对话组织教学,英语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设立好英语活动的主题,进而在期中考试期间借助学生的实际学习经历来推动整个英语活动的开展。在这种前提下,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整个活动的内容得到了丰富,而学生也能在实际的学习中受到主题的指导,进而更加高效率地参与到活动学习中来。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英语分组活动的开展形式,在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英语课程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记忆,更在于学生英语知识储备的拓展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强化。所以,现阶段在英语分组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以外,还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英语分组活动的开展形式,进而以学生学习的需求来组织生成化的英语教学活动,保障学生在英语分组学习的同时不断的提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以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保障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往往会进行大量的单词记忆以及语句的背诵,进而在这种模式的学习下,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很难获得提升。因此,根据学生实际的需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己选择主题的自由,指导让学生尝试组织一次小小英语辩论会。在学生自主参与的前提下,各个小组在英语活动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观点积极地筹备英语学习的资料,例如Are mobile phones necessar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或者Are Scores important for students.等等,进而使得各个辩论小组方阵中的学习小组都能提前的进行英语信息的搜集以及口语的锻炼,而整个英语辩论会的开展也逐渐转变成为学生英语思维训练的良好平台。在这种学生自主化的英语分组活动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 三、重视小组之间的英语活动交流,促进英语小组学习朝全班学习发展 学生英语分组活动的学习的确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随着英语学习内容的丰富化,以及英语活动主题的提升,单纯的小组学习很难完全满足学生实际的英语学习需求。因此,在英语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还应当积极地对活动的范围进行有效的规划,进而以各个小组为基本的单位,定期开展小组间的英语交流活动,把小组活动学习的内容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串联起来,进而以全班的力量推动英语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文章之前案例中的英语辩论会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活动提升形式。 四、定期进行英语学习活动的总结,保障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维持 无论哪种形式下,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仍然要借助课程的有效总结来进行维持,因此在分小组英语活动教学的同时,英语教师也要注重学生教学活动的总结,以定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保障英语学习的有效性。而对于这种开放式的英语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创新课程总结的方式,以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总结,学生对于活动中小组成员表现的点评,以及小组间交流后的互评等形式来优化传统的课程巩固方式,进而保障学生能够对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特殊表现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不断地强化英语活动教学的实际效果。 五、结束语 初中英语分组活动教学的开展可以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保障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不断的对英语知识储备进行拓展与应用,进而促进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对英语分组活动的教学方法做深入的研究,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创建英语活动主题,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英语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小组间的交流提升英语活动交流的范围,最后再借助学生的自主总结强化英语活动教学的实际效果,以保障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参考文献: [1]张爱娟.浅谈如何开展初中英语的合作探究教学[J].校园英语,2015(19). [2]叶海深.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镜坝中学 341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