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1)按篇幅分:(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小说、小说、科幻小说、小说、神魔小说、言情

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

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

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体裁,它以塑造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情节和具体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艺术手法+主题+语言)

小说备考要点及题型

(一)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结合人物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二)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

题服务的。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

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前二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三)环境描写

环境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基石。小说中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场所,它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任务的思想性格。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解题思路: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

物等。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

3.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推动情节的发展(铺垫)

5.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作用:

1、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2、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3、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4、为下文描写做铺垫。

5、突出主题。

(四)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也可以通过情节、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①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

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对主要人物的作用((1)正衬;(2)反衬;)(2)对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3)对环境的作用;

(4)对主旨的作用;

(5)对情节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精巧构思(情节)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④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

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

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①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

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②叙述顺序的安排(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

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

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

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

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③描写:

A.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它

要求作家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刻

画出鲜明生动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

B.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展现人物

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等。

C.景物描写: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

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文中特有的表达

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

④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抑扬、留白等)

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等

“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中国绘画、陶瓷、诗词等领域中。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达到“以无胜有”的效果,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蒙太奇是从电影里学来的手法,它和情节结构有相似之处,往往有一定的情节线索,但表现情节的手法不同。它的情节,常常以画面感很强的"分镜头"似的片断,跳跃性的向前推进。片断与片断之间,干净利索地省掉了过程性的交代。同时,它往往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交错地叙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

断,通过一组一组"镜头"的组接,显示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和情节的连贯、推进。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突破时空局限,闪现主要情节,省略繁琐的过程交代,节奏明快,视觉形象感强,穿插自然,变而不乱。

(六)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叙事语言: 朴实洗练生动

人物语言:个性化口语化无声语言准确性

景物描写:优美细腻抒情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