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技术研发眼中的项目管理

一名技术研发眼中的项目管理
一名技术研发眼中的项目管理

一名技术研发眼中的项目管理

1997年大学毕业,走出校门的前三年在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工厂度过,其推行的是精益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甘特图、鱼骨图、控制图、散点图啥的都是日常工作所必须,这为后来管理思维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光荏苒,在软件开发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也已经20年了。从大学时代的编程爱好者到几十年如一日在该行业中的斗士,期间不可避免的接触到项目管理。最早知道PMBOK是2003年,当时自己从做了2年的软件研发部门的经理成长为项目实施部门的经理,开始直接同时面对几十个客户项目的交付任务,“怎么组织好自己部门的项目经理和研发人员高效、高质、规范完成项目实施?”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方面,通过每天晚上加班到很晚,来靠时间去拼。另一方面,也开始重新系统的学习相关的管理理论。不过,当时我对PMBOK这个“洋经”并不感冒,觉得它太理论、太教条、太僵化了,不适合国内真实的软件交付或研发项目。周围的同事倒是时不时的有去考一个PMP认证的,我则是观而

试更大的收获是打开了一扇门,更近距离的研究了PMBOK的理论体系。一路观

察下来,从第它的第二版到第五版考试通过,再到目前为止仍是最新的第6版,

深深地被其思想的系统化和与时俱进所打动了。诚然,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

脱离了项目实践的项目管理没啥意义。PMBOK它的价值在于不断地总结和归纳这些成功案例的精髓要义,在不断地工具化、程序化,也在不断地拥抱变化。不管是对于项目经理,还是项目经理团队的负责人,或者是研发经理,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以及其他管理岗位上的人,其管理思想都有着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当然,我仍坚持认为照搬理论是行不通的,还是需要活学活用,每个人心目中要建立起自己的PMBOK体系。

项目尤其是客户项目,区别于产品项目的最大特点是时限性更强,而我们能够获取的资源有限,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目标,是项目管理工作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同时还要面对各种挑战:如产品的不成熟,成员的开发能力有限,客户需求的不确定等等。项目经理是要对项目负全责的人,必须是一个敢于承担、善于承担的人。说敢于承担是项目经理需要当机立断,有决断力;善于承担是项目管理必须讲究方法,善于让各方基本满意,而不是简单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很多时候,不是项目管理人员的一句:“我负责”,或“我来处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转眼又是7 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始终没有离开自己所钟爱的软件研发岗位,从电子政务到智慧城市,又从智慧城市到大数据,虽然工作重点多是放在整体技术管理或者应用研发实践上,但也从未停止在项目管理路上的奔跑。管理的本质在于管控和梳理,在于让目标达成过程受控、让事态发展趋势受控,在于资源和目标一致性的梳理、在于投入与成效一致性的梳理。项目如生命,是一场单向的旅行,如何走好过程中的每一步、过好经历过的每个坎儿,如何将愿望变成现实是永恒的思考点。

从项目管理的视角来看,一切皆项目,其改进和提升也永远在路上。

宇尘埃2020/5/27 于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