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读等温线分布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 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此时可能为1月初

B. 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此时该地区是夏季

C. 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D. 图中等温线能反映气温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

【答案】 B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温度逐渐降低,因此该地区位于南半球,C错;甲处的等温线弯曲且向温度高的地方凸出,因此甲地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温度低;乙处的等温线弯曲且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因此乙地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温度高。因此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此时可能为7月初,A 错;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此时该地区是夏季,B正确;图中等温线不能反映气温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仅反映气温受局部因素的影响,D 错。

故答案为:B。

【点评】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分布规律为:①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②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2.读某月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比回归线附近海水温度可知,此时处于()

A. 北半球夏季

B. 南半球夏季

C. 南半球7月

D. 北半球1月

(2)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

A. 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

B. 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 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D. 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南回归线附近气温约为20°C,北回归线附近气温约为25°C,南回归线附近气温低于北回归线附近气温,此时处于北半球夏季;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较密集;故A错误;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B正确;北半球等温线由于海陆差异显著,在海陆交界处特别弯曲;故C错误;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高于大洋东岸;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点评】(1)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据此可归纳,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是北半球,等温线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冬季,海洋气温要高于同纬度陆地气温,等温线在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数值由南向北递增,是南半球。

(2)气温的分布规律为:1.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2.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成这种地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阳因素

D. 人为因素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形成多样的温度带;

2.海陆位置:我国东西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四类干湿地区;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具有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

4.宜宾某学校学生在地理特长课活动中收集了欧洲西部甲乙丙三地的气象资料,并绘制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右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与左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①-甲② -乙③ -丙

B. ①-甲② -丙③ -乙

C. ①-乙② -甲③ -丙

D. ①-丙

② -乙③ -甲

(2)左图中箭头所示风向及其性质是()

A. 西南风,寒冷干燥

B. 西南风,温暖湿润

C. 东北风,寒冷干燥

D. 东北风,温暖湿润

(3)欧洲旅游业发达,下列有关左图中三地旅游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有巴黎圣母院

B. 乙地有阳光沙滩

C. 丙地有阿尔卑斯山滑雪场

D. 甲乙丙均有峡湾风光

【答案】(1)B

(2)B

(3)B

【解析】【分析】(1)左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右图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故B符合题意。

(2)读图可得,左图中箭头所示的风向是西南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3)读图可得,甲位于德国,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故A错误;乙位于意大利,有阳光

沙滩的景观,故B正确;丙不是阿尔卑斯山,故C错误;甲、乙和丙无峡湾风光,峡湾风光位于挪威,故D错误。

【点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步骤如下:首先判断半球,最热月是7月的属北半球,最热月是1月的属南半球。第二步,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0 —15℃,为亚热带气候类型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 —0℃者,为温带气候类型;最热月气温在5℃以下者,为寒带气候类型。第三步,以水定型,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夏雨性: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5.因距海遥远,周围又被其他内陆国包围,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双重内陆国”(见图),但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交往的十字路口,乌兹别克斯坦又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我国古代的张骞、法显、玄奘都曾到达过这里,正在筹建的中吉乌铁路使得该国更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断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特点是()

A.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B. 常年温和湿润

C. 终年高温多雨

D. 终年炎热干燥

(2)农业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重要产业,盛产棉花,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②雨热同期③光热充足④灌溉便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中亚,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所以A正确;常年温和湿润为温

带海洋性气候所以B错误;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所以C错误;终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所以D错误。

(2)根据图可知,乌兹别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雨热同期属于季风性气候的特点,该地夏季气温高光热充足,有阿姆河流经,灌溉便利,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1)A;(2)D ;

【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气候因素:热量、光照、降水等,地形因素:平原与山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随海拔升高有所不同。土壤因素: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市场因素: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蔬菜、花卉、乳畜业产品等易变质、腐烂,要求交通运输条件好,运输快。国家政策因素,国家鼓励支持,便会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发展就更容易。

6.下列关于气温与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

B.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C.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

D.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答案】 B

【解析】【分析】A. 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 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故A正确;

B.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测量四次,然后求四次测量气温值的平均值,故B错误;

C.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故C正确;

D.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日均温全称日平均气温,气象学术语,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日最高、最低气温平均,4个定时平均(即02时、08时、14时和20时平均)和24小时平均法。采用不同观测方法会对气温序列产生不同影响。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影响降水的因素有: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③洋流;④地形;⑤人类活动。

7.如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B. 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C. 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D. 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

(2)若a处海拔为800米,则b处海拔约是()

A. 1300米

B. 300米

C. 1800米

D. 500米【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示位于范围为29°30′N﹣30°N.可判定,其位于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温带地区。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ab两处温差为27﹣24=3℃.若a处海拔为800米,则b处海拔为800米﹣3℃/0.6℃×100米=300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依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左图纬度是北纬度。然后再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规律确定其在北半球;根据高中低纬的划分,确定其在低纬度;根据五带的划分界线确定其在北温带。

8.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读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A. 越来越厚

B. 厚薄交替变化

C. 越来越薄

D. 没有变化(2)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 降水逐渐增多

B. 气温逐渐降低

C. 降水逐渐减少

D. 气温逐渐升高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

厚;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2)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故答案为:(1)A;(2)B;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9.读不同日期的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全国高温及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

B. 南方地区雨季已经结束

C. 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漠河

D. 35℃以上高温区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

(2)该季节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①洪涝②干旱③寒潮④地震⑤台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3)读我市一周天气预报图,可知()

A. 图中“今天”气温日较差最小

B. 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

C. 这是暑假第一周的天气状况

D. 改善空气质量只能依靠风力

【答案】(1)A

(2)D

(3)B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此时,西北地区处于“火热”状态,南方地区仍在雨季;此时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温出现在青藏高原;35℃以上高温区不只是分布在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南方湿润地区也在35℃以上。故选:A。(2)读图可知,该季节为夏季,夏季长江下游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故选D。(3)读图可知:气温日较

差最小的是“昨天”,15﹣10=5℃,A错误;周三的天气可用表示,晴转小雨,B正确;夏季我国普遍高温,暑假的气温不可能是6℃,C错误;改善空气质量主要靠降低污染物的排放,D错误,故选B。

【点评】(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盆地。

(2)我国南方地区从3、4月份开始就进入雨季,此后雨带逐渐向北推移,6月份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该区出现梅雨天气。一直到7、8月份雨带推移到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地,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出现伏旱天气。从9月份开始,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雨带快速南撤,10月份从大陆撤出,所以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10.读下图,回答下题。

1月和7月,木瓜坪的月平均气温较马井低,主要原因是木瓜坪的()

A. 纬度较高

B. 纬度较低

C. 海拔较高

D. 海拔较低【答案】 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木瓜坪与马井接近,木瓜坪的海拔为3302米,马井的海拔在600米左右,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与马井相比,木瓜坪的气温相对较低。

故答案为:C。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在解答时需结合这几个因素对号入座。

11.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表示气温、降水随()

A.经度变化的情况

B.纬度变化的情况

C.海拔变化的情况

D.时间变化的情况

(2)关于全球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多

B.全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中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高、年降水量多

D.赤道附近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年降水量最多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横坐标是表示气温和降水,纵坐标表示的是纬度位置,可以表示上图表示气温、降水随纬度变化的情况;B符合题意。(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少;全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受纬度影响,但是不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中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少;赤道附近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年降水量最多;D符合题意。

【点评】(1)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2.2019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巴黎(东经2.2°)进行了友好访问。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和巴黎都是世界文化名城,下列文化遗产与所在城市组合正确的是()

A. ①﹣巴黎,②﹣北京

B. ②﹣北京,③﹣巴黎

C. ③﹣巴黎,④﹣北京

D. ④﹣北京,①﹣巴黎

(2)有关北京和巴黎的位置及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京位于东半球,巴黎位于西半球

B. 北京位于北半球,巴黎位于南半球

C. 1月份,北京寒冷干燥,巴黎温和多雨

D. 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比巴黎小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泰姬陵位于印度新德里;天坛位于北京;故选:D。(2)巴黎和北京都属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四季降水均匀,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巴黎;故选:C。

【点评】(1)北京是一座文化古都,历史上有多个朝代都在此建都,所以遗留下来许多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中华世纪坛等等,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其中一些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明代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

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13.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A. 风和日丽

B. 四季如春

C. 累风骤雨

D. 阴转多云(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表述正确的是()

A. 赤道地区降水少于极地地区

B. 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少于内陆地区

C.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

D. 7月北半球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气候是大气的多年的平均状态,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风和日丽,累风骤雨,阴转多云,描述的是天气;B符合题意。

(2)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7月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

【点评】(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比如几分钟内或者几天内发生在大气中的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以及阴晴、冷暖等。气候是指长时期内,比如几个月内或者数百年内温度、降水、风、日照等气象要素以及天气过程的统计状况。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a.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b.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c.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14.中国地城辽阔,气候差异显著。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相关资料(如表,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丙

经纬度位置36.07°N,,103.82°E36.67°N,116.98°E45.80°N,126.53°E

海拔(米)152354126

(1)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共同特征是()

A. 夏季平均气温大于25℃

B. 气温年较差大于25℃

C.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D. 气温高的季节降水量少

(2)关于甲、乙、丙三地气候差异及其主导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 甲比乙年降水量少--纬度位置

B. 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海陆位置

C. 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地形

D. 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小--人类活动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甲图夏季的平均气温小于25℃,A不符合题意;

B.甲地气温年较差为23℃-(-5℃)=28℃,大于25℃,乙地气温年较差为28℃-(-1℃)=29℃,丙地气温年较差为24℃-(-20℃)=44℃,B不符合题意;

C.甲地年降水量大约为320mm;,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650mm,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560mm,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地气温高的季节为夏季,降水量多,D不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

A.甲地和乙地纬度位置相当,但甲地海拔高,比乙年降水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A不符合题意;

B.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是因为乙地纬度低、海拔低,即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B不符合题意;

C.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是因为甲地海拔高,即地形因素,C符合题意;

D.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大,不是人类活动影响,是地形和海陆因素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理解解答即可。(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15.齐齐哈尔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是68,这一天的空气质量状况是 ( )

A. 优

B. 良

C. 轻度污染

D. 严重污染【答案】 B

【解析】【分析】解:通过分析知道,齐齐哈尔市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是68,那么该市空气质量状况是良;

故答案为:B。

【点评】空气质量以其空气质量指数API(为整数)衡量,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PI的不同,可将空气质量分级如下: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度污染,201~300为中度污染,>300为重度污染。

16.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

A. ①—台风—渔船返港

B. ②—晴天—晾晒衣物

C. ③—雷雨—接打手机

D. ④—大雨—户外运动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天气符号的认识。据图分析,①表示雾,②表示晴朗,③表示雷阵雨,④表示暴雨,结合其活动分析,②晴朗的天气适合晾晒衣物。

故答案为:B。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17.下图是某年我国部分城市除夕至初一PM2.5小时浓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A.20:00前后PM2.5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北京

B.各城市PM2.5浓度都在凌晨1:00左右达最高值

C.长江三角洲地区可能比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严重

D.部分城市PM2.5浓度剧增可能与燃放烟花爆竹有关

(2)为提高空气质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全面禁止工厂排放废气

B.露天焚烧垃圾,减少垃圾填埋量

C.提倡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D.鼓励家庭煤炉自采暖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读图例和图中的曲线变化可知,北京、廊坊和保定的城市PM2.5浓度都在凌晨1:00左右达最高值,长江三角洲地区可能比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轻。部分城市PM2.5浓度剧增可能与燃放烟花爆竹有关。

(2)联系实际可知,为提高空气质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提倡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禁止露天焚烧垃圾,减少家庭的煤炉采暖等。

故答案为:(1)D;(2)C;

【点评】空气质量级别分为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

18.下列关于世界降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是乞拉朋齐

D.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东岸降水少

【答案】 D

【解析】【分析】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世界降水最多的地方是乞拉朋齐;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两极地区冷,空气下沉,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9.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2)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洋

C.高原高于平原

D.荒漠高于森林

(3)图中等温线北半球比较弯曲,南半球比较平直,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差异

C.地形因素

D.人为原因

【答案】(1)D

(2)A

(3)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一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3)解析:南半球因为海洋面积较大,等温线较平直,而北半球则因为海陆相间分布,同季节海陆气温不一样,所以等温线较弯曲。

【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

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在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等温线在陆地上向高纬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冬季,海洋气温要高于同纬度陆地气温,等温线在海洋上向高纬凸出,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

(3)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有纬度、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20.据如图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正确的是()

A. A地全年高温

B. B地全年降水均匀

C. C地冬季高温少雨

D. D地夏季高温多雨

【答案】D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A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降水不均匀,C是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D地夏季高温多雨。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阅读能力,学生要掌握以温定型以水定带的技巧,这样可以迅速判断D应该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