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含课程体系改革)

汽车工程系

项目负责人:

周茂杰(汽车系副主任、专业带头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主要成员:

梁振华(专业带头人、高级讲师、高级技师)

冯培林(专业带头人、高级讲师、高级技师)

刘金雄(高级工程师)

梁京旭(高级工程师)

唐智朝(高级讲师、高级技师)

刘柏妮(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

毛红孙(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

罗声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

覃卫国(工程师、高级技师)

赵文(一级实习指导教师、技师)

闭克农(广西道路运输管理局维修科、高级工程师)

祝长其(南宁市汽车维修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

王东林(广西通源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工程师)

覃现光(广西通源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工程师)

一、项目简要说明

本项目以汽车钣金与涂装类专业为重点进行建设,辐射和带动以汽车钣金技术、汽车喷涂技术、汽车驾驶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饰专业方向等4个专业为支撑的汽车类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项目建设目标培养能从事汽车车身检测及修复、汽车油漆、汽车美容以及相关汽车零部件产品营销,事故车定损、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和经营等工作的高技能“四好”人才。是将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建成广西及周边地区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内容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组建教学团队等。项目建设时间为两年(2009年5月到2011年元月),项目建设总资金250万元。

二、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一)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十一五”期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风生水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西南区域协作不断深化,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全面开放、千亿元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广西高技能人才队伍需求总量为28万人,2020年将达到38万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为依托、以院校为基础,以提升职业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加快培养大批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发展,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

(二)广西交通行业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

依据现有的发展态势,到“十二五”中后期将是广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继续推进交通优先发展、掀起交通建设高潮的重大机遇期,广西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对广西交通运输教育与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转变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必须依靠交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为充分发挥行业对广西交通职业教育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鼓励广西交通职业院校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稳步扩大培养规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尽快改善行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状况。加快培养机动车维修、现代物流、客货运输管理等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支持广西交通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院校综合实力,形成稳定的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与需求间的差距

近年来,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不能适应交通运输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国家、交通运输部关于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还有差距,具体表现在:广西交通运输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建设仍是薄弱环节,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资源开发和服务能力还不适应发展需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仍然匮乏,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优秀创新团队的培育急需加强;广西交通运输系统技能人员队伍素质与行业快速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交通职业院校的培养规模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费投入仍然不能满足广西交通运输教育培训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

(四)广西交通运输人才的巨大需求缺口是学校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的动力来源

综合广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

我们发现:未来几十年内,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将为汽车类职业学校发展提供巨大发展空间。作为服务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专业特色鲜明的技师学校,我们有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良好办学理念;有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可靠行动策略、良好保障机制;有确保项目建设方案贯彻实施的优秀管理团队和优质师资队伍;有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积淀与传承等软硬件的保障;有上级部门、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广西经济建设的强劲推动,所有这一切将为学校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精神动力等强大物质保障。

三、专业现有基础与优势

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交通,面向社会,对接企业,走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办学规模稳固与质量内涵提升并重之路,目前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已突破5500人,学校在规范管理、培训能力、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建立了良好条件和坚实的工作基础。

(一)师资队伍

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开设于2002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专业,在校生人数899人,其中高级工及预备技师为620人,占本专业学生人数比例为69%。现有专任教师49名,师生比1:,中高级以上职称33人,“一体化”教师39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18人,占实训教师总数的%。

自治区级专业带头人3人,广西技术能手2人,学院级专业带头人2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执教有方、“双高型”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二)培训基地

分设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美容等专业实训中心。建筑面积4500m2,设备总值万元。各类设备947台套,工位400个。制定有《钣喷公共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钣喷专业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实训场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设备完好率达

99%。能满足汽车钣金与涂装等专业780名学生实训需求。能满足年均3000名汽车钣金、喷涂、美容与改装在职人员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

同时,学院还利用基地设施设备的优势,与企业携手承办了2009年“奔腾杯”全国钣喷比赛广西赛区选拔赛。多年来承办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及南宁市总工会等单位职工技能大赛,在系统、行业中有良好口碑。

(三)技能培训

近三年来为社会与企业开展职业培训总人数达到7000多人。培训基地长期为广西运德汽车运输公司、广西超大运输公司、广西区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区直机关修理厂、广西鑫广达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玉柴重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汽车维修企业员工开展钣金修复技术、喷涂技术职业技能培训,近三年,年均培训2400人,其中高级工以上700人,占本基地总培训人数的%。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实训基地”,多次承担维修企业钣金车间主管、技术负责人等培训工作,近三年来已培训企业技术主管等200多人,培训工作得到南宁市运输管理处及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充分肯定,是名副其实的自治区级公共实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

学院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建设分会,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培训方案、课程标准、评价标准,探索、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训模式和项目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如:“史宾尼斯钣金”、“龙神汽车涂装”、“龟博士汽车美容”等校企合作项目。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了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通过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已初步建设成为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基地。

四、建设原则

(一)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突出重点专业培训规划建设,明确培训层次与目标,以培训规划为总指挥棒,以培训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培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助力,结合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跟踪新职业和新技术的相关背景与要求,建立培训内容动态调整机制。

(二)规范管理的原则。在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各项培训规章制度,规范学校内部培训管理,以制度建设促进项目建设的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学校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制定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年度实施计划,建立监控、指导与奖惩机制,加强跟踪、协调、检查和评估,确保建设目标明确,组织管理和实施过程科学有效。

(三)校企合作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培训管理机制,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培训方案、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实践对接岗位的培训课程体系;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实现培训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通过加强校内外培训基地建设,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和产学结合层次。积极探索各专业与企业共同建设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的方法和途径,打造对接企业生产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