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机械工程发展趋势(机械工程发展现状讲义)

2020年机械工程发展趋势(机械工程发展现状讲义)
2020年机械工程发展趋势(机械工程发展现状讲义)

《机械工程发展现状》辅导讲义

第一课时:机械工程发展现状、趋势

一.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

1.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3

2.占整个工业生产的4/5

3.为国家财政提供1/3以上的收入.

4.对出口总额的贡献率占90%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基础二.在疫情期间的贡献

1.1月、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和6.2%,环比分别上升

0.1和0.9个百分点。

2.在疫情期间迅速增加就业机会,是疫情期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3.制造业企业及时复工复产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口罩、防护

服等防疫物资。

4.是疫情防控的前提,是潜在先行者和逆行者。

三. 制造业的地位

1.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2.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3.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4.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

四.我国制造业的进步

1.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五.我国制造业的优势

1.完整产业链

2.人口文化素质相比东南亚国家高

3.勤奋

4.高科技走在前列

六.机械工程技术的概念

机械工程的概念不仅仅涉及到单纯的机械加工与生产,也与机械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成效息息相关,如何稳妥地进行机械工程的制造,并对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加以解决,是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路径,机械工程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做出了贡献,代替人力资源实行生产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细致化加工,促进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确保机械工程技术的运行。

七.机械工程技术的特征

(1)高效的生产效能。机械技术工程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网络、大数据时代的时代背景,也离不开物联网信息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为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机械功能的智能化发展,减少在制造中带来的不必要的能源损耗,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时间,在更大程度上打造事半功倍的技术工程效果,从而在提升效率的基础上,确保企业更快更好地进行产品的加工,保证产品的质量,做好产品的发展工作。

(2)集成化的运营。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即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人工智能、机械设备、硬件资源和软件系统的多方面管理,在工程内部使机械工程技术各司其职,确保人工智能的优化发展,以集成化的工程建设方式,更好地彰显出人工智能时代带给我们的优秀成果,进一步地推进我国机械工程技术的良好发展[1]。

(3)节能环保的趋势。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上升,对精神的追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为了合理地控制资源的浪费,机械工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铺张浪费行为,改善了我国环境污染等重要问题,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打造绿色的生态环境[2]。

八.制造业的发展总趋势:

1.全球化

2.信息化

3.绿色化

4.知识化

5.极端化

九. 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

1.数字网络化

2.高效精确化

3.智能集成化

4.制造极端化

十.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现状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现状显著。

(1)开发、模仿、独立智能化。在智能化的开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方向和大潮流,提升我国的经济地位,开拓我国的经济发展路径,机械工程人员们以发达国家为参考,进行机械工程的修改创新和研发,为我国的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开辟道路。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的机械工程技术,我国的工作人员也快马加鞭地进行机械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对国外的有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及模仿,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种“人机交互”的系统和优化,为我国的机械智能化发展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除此之外,独立智能化的机械工程技术也映入人们的眼帘,随着中国的制造能力和科技水平也不断发展,我国加入了自主进行控制器研发的行列,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2)协调性发展薄弱。当前,机械工程智能化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难以取代,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其中的不协调和不全面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例如,当机械工程技术应用于公路道路中,由于不同的机械设备之间协调能力不足,会导致不能合理根据高速公路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设备的配置,这不但会为公路建设的财务支出带来影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折损公路建设的质量,影响公路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3)协调发展的路径。如何能够在机械工程技术的建设中加以智能化的协调性投入,如何有效进行管理模式的改变,以智能化的手段为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资源分配的方式,实现合理的资源利用和资源开发,从而保证机械工程的有效发展,促进合理的工程建设,以此保证建设和生产质量,是亟待人们去探寻和发现的,也是机械工程技术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3]。

(4)合理监控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如何对于机械工程技术进行合理监控,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监控可以获得相关制造人员的认同,为我国的机械工程智能化的不断进步起到进一步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故障问题等,通过维修人员的检查和排查,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故障,促进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带来更大的保障。

十一.《中国制造2025》明确十大重点领域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3.新材料

4.农机装备

5.电力装备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7.先进轨道交通

8.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9.航空航天装备

10.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十二.机械行业面临巨变

1.产品本身

2.生产模式

3.增产方式

4.生产要求

5.学科基础

6.立足之本

十三.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

制造产品:“精”是发展的关键

“极”是发展的焦点

“文”是发展的新义

制造过程:“绿”是发展的必然

“快”是发展的动力

“省”是发展的原则

“效”是发展的追求

制造方法:“数”是发展的核心

“自”是发展的条件

“集”是发展的方法

“网”是发展的道路

“智”是发展的前景

第二课时:人工智能技术

一.人工智能定义:

从能力方面定义:

人工智能是指相对于人的自然能力而言的,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

机)上实现的智能。

从学科角度定义: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

和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

二.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

远期目标:

揭示人类智能的根本机理,用智能机器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

近期目标:

研究如何使现有的计算机更聪明,即使它能够运用知识去处理问题,能

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

1.孕育期(1956年以前)

2.形成期(1956年—1970年)

3.知识应用期(1971年—80年代末)

4.综合集成期(80年代末—今)四.人工智能系统的三个基本问题:

1.知识表示

2.知识获取

3.知识利用

五.人工智能的基本内容

1.认知建模

2.机器感知

3.机器思维

4.机器学习

5.机器行为

6.智能系统和智能计算机

六.人工智能系统与传统程序系统相比:

1.重视知识

2.重视推理

3.采用启发式搜索

4.采用数据驱动方式

5.用人工智能语言建造系统

七.机器学习的主要研究算法

1.决策树

2.随机森林

3.人工神经网络

4.贝叶斯学习

八.专家系统的组成部分

1.人机交互界面

2.知识库

3.推理机

4.解释器

5.综合数据库

6.知识获取

九.机器人研究的主要技术包括:

1.研究感知器;

2.研制用精密机械做得的肢体与计算机的结合的方式;

3.机器人从三维空间搜集信息的处理方式;

4.识别外界环境的能力;

5.研究机器人判断机理的工程化方法和相应的软件。

十.CRISP-DM模型

常见的数据挖掘模型为CRISP-DM ,即为“跨行业数据挖掘标准流程”。该模型将一个数据挖掘工程工程分为6个不同的,但顺序并非完全不变的阶段。其中包括了商业理解,数据理解,数据准备,建模,评估,部署。

十一.人工智能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机械设计智能化

2.机械加工智能化

3.故障诊断智能化

第三课时:智能制造

一.工业革命的三个阶段的基本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与大机械相结合,人动物不动,工人来回穿

梭,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生产推动消费。

2.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与电气相结合,物动人不动,生产线将产品

随时送到工作台,工人站定岗位,每人完成单一任务,以“一对多”规

模生产,市场主导生产,以买方市场为主。

3.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与网络化相结合,人动物也动,灵活生产

“一对一”产品,促进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有机结合。

二.中国制造2025三个十年目标:

1.第一个十年:力争用十年时间,买入制造强国的行列。

2.第二个十年: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去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

3.第三个十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综合实例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三.中国2025核心关键:

1.创新驱动,智能转型

2.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四.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2.是市场的必然选择

3.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五.智能制造的支持技术

1.数字制造技术:CNC/CAD、CAM、CAE、CIMS;

2.传感与控制技术:新型光机电传感系统、嵌入式控制系统等;

3.人工智能技术:知识表示、机器学习、自动推理、智能计算;

4.互联网、物联网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标签)

5.数学:数理逻辑、数学机械化、随机过程与统计分析、运筹与决策分

析、计算几何、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等

六.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1.智能产品

2.智能服务

3.智能装备

4.智能产线

5.智能车间

6.智能工厂

7.智能研发

8.智能管理

9.智能物流与供应链10.智能决策

七.互联工厂实现的三大条件:

1.模块化

2.自动化

3.智能化

八.智能制造要求的是流程和数据的深度集成。

基于业务流程和数据的横向集成与纵向集成,实现产品、流程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九.企业智能制造能力的三大成长阶段:

1.自动化执行

2.数字化集成

3.智能化处理

第四课时:机器人发展一. 机器人发展

第一代:程序控制机器人

第二代:自适应机器人

第三代:智能机器人

二. 我国机器人发展

1.2000年前后国内企业崭露头角

2.2010-2017年得到跨越式发展

2018-2019国产化率得到持续提升

三. 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

中国

日本

韩国

美国

德国

四. 机器人销售情况

1.2015-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不断增长

2.2018年迎来28年首次销量下滑

3.2018-2019年行业进入调整期

4.到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突破31万台

五. 两大机器人种类

1.工业机器人

2.服务型机器人

六. 闻名世界的日本机器人企业

1.松下电器

2.安川电机

3.FANUC (发那科)

七. 日本对我国的启示

1.良好的市场环境

2.政府的政策支持

3.良好的研发环境

八. 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

1.机器人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

2.协调生产促使人机关系发生改变

3.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体系结构标准

4.工业机器人新型控制器技术

5.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作业技术

6.成线成套装备技术

7.系统可靠性技术

第五课时:3d打印技术及纳米、碳纤维材料的发展对机械

工程的促进:

一.3D打印的定义: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二.3d打印的过程:

1.3d打印机在设计文件指令的引导下,先喷出固体粉末或熔融的液态材料,使其固化为一个特殊的平面薄层。

2.第一层固化后,3d打印机打印头返回,在第一层外部形成另一薄层。

3.第二层固化后,打印头再次返回,并在第二层外部形成另一薄层。

4.如此往复,最终薄层累积成为三维物体。

三.3d打印的优势:

1.成本较低

2.无需组装

3.设计空间无限

4.便携制造

5.减少废弃

6.材料无限组合

四.3d打印的意义:

1.制造工艺的深刻变革

2.制造工艺的重大飞跃

3.制造模式的“一次革命”

五.纳米材料的定义:

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六.纳米科技的发展:

1.第一阶段(1900年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手段制备各种

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合成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

2.第二阶段(1994年前)根据奇特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设计纳米

复合材料: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0-0复合);纳米微粒与常规

块体复合(0-3复合);复合纳米薄膜(0-2复合)。

3.第三阶段(94年至现在)纳米组装研究:以纳米颗粒以及纳米丝、

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

体系的研究。

七.碳纤维材料的定义:

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的碳材料。呈黑色,坚硬,是一种强度比钢大,密度比铝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又能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

八.碳纤维的分类:

1.黏胶基碳纤维

2.沥青基碳纤维

3.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九.碳纤维的特性:

1.抗拉强度

2.弹性模量

3.疲劳强度

4.重量

十.碳纤维复合材料钻孔加工特性:

1.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强度低

2.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各向异性材料

3.碳纤维复合材料硬度较大

4.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热性差

5.碳纤维复合材料有缩孔现象

十一.新型材料的应用实例

1.微型纳米轴承

2.纳米技术马达

3.纳米磁性液体用于旋转轴的动态密封

4.碳纤维卷芯织布机

5.碳纤维滚轮印刷机

6.碳纤维零配件机器人

第六课时 MES以及产品六性

一.EMS定义:

简单地讲,MES是面向车间的生产过程管理与实时信息系统。它主要解决车间生产任务的执行问题。

MES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

二.MESA在MES定义中强调了以下三点:

1.MES是对整个车间制造过程的优化,而不是单一的解决某个生产瓶颈。

2.MES必须提供实时收集生产过程中数据的功能,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3.MES需要与计划层和控制层进行信息交互,通过企业的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全集成。

三.工厂系统层次:

1.计划层ERP:强调企业的计划性,充分利用企业内的各种资源降低库存,提高企业效益。

2.执行层MES:强调计划的执行,面向车间生产。通过MES把MRP/ERP与制造现场控制有机地集成起来。

3.控制层PLC:强调设备的控制,各种计量及检测仪器、机械手等的控制。

四.MES应用对象:

1.一线作业员工

2.生产管理人员

3.高阶主管

四.MES目标-共享,追溯,改善:

1.事前计划

2.事中控制

3.事后分析

五.MES实现的性能要求:

1.自动化

2.实时性

3.综合性

4.实名性

5.稳定性

6.美观性

六.MES实施要点:

1.上层的决心与推动

2.确切的需求分析

3.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

4.制定合理的目标

5.创造良好的实施和应用环境

6.完善的教育培训

7.贯彻执行力

8.实施项目变更管理

9.建立MES的实施维护团队

七.新产品研发的六性

1.可靠性

2.安全性

3.维修性

4.测试性

5.保障性

6.环境适应性

第七课时数字孪生

一、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概念,可以被视为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彼此依赖的装备系统的数字映射系统。

二、数字孪生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1.物理空间的实体产品

2.虚拟空间的虚拟产品

3.虚实之间的连接数据与信息

三、实现数字孪生的核心技术

实现数字孪生的核心技术是数字化,数字化在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1.数字化是手段或工具而不是知识,因此这个角度既不是应用角度,也

不是业务角度。

2.数字化是一个平台,允许在工具、系统、流程中在组织内部或外部捕

获知识。数字化可以捕获下列几个方面:现实(准确的模型)、客户使用(正确的边界条件)、可以进行系统级仿真。

3.数字化为工厂和生产工程人员提供输入。

四、数字孪生主要包括三个孪生模型:

产品孪生模型(Product Digital Twin)

生产孪生模型(Production Digital Twin)

性能孪生模型(Performance Digital Twin)

五、数字孪生技术意义:

1.更便捷,更适合创新

数字孪生通过设计工具、仿真工具、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各种数字化的手段,更能激发人们去探索新的途径来优化设计、制造和服务。

2.更全面的测量

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通过采集有限的物理传感器指标的直接数据,并借助大样本库,通过机器学习推测出一些原本无法直接测量的指标。

3.更全面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数字孪生可以结合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大数据的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建模分析,实现对当前状态的评估、对过去发生问题的诊断,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并给予分析的结果,模拟各种可能性,提供更全面的决策支持。

4.经验的数字化

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原先无法保存的专家经验进行数字化,并提供了保存、复制、修改和转移的能力。

机械制造小论文

机械制造小论文 1当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发展现状 1.1管理技术较为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在全世界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发展,但是在中国,还是不能很好的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技术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管理技术,能够让企业进行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在中国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管理技术还是较为落后的和西方发达国家相互比较,这个主要表现在不能很好的使用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一味的蛮干。如何能够提高管理技术,让管理者真正能够实实在在的进行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管理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适应现代发展环境的发展,变的越来越重要。 1.2设计参数与设计标准不能紧跟世代的发展 随着全世界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现在已经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西方国家的技术不断提高和更新,我们国家的技术更新和设计参数和设计标准还是不能很好的同西方国家相匹敌,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创新已经成为阻碍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提高技术的发展,设计参数和设计标准的不断更新的提高会让一个国家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有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设计标准,才能在世界的发展浪潮中处于一个不败之地。 1.3国内的机械制造工艺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在国外,机械制造业已经发展的尤为迅速,其中主要表现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让机械制造工艺设备的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阶段。同西方国家相比较,我们国家的机械制造工艺还是处于港星单击自动发展阶段,这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要落后20年。这样就要求我们自己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制造工艺,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提升自己的实力。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社会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1.4计算机管理模式的普及范围并不广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使用已经变得很普通,也很常见,这样通过计算机的使用,一些问题就会变得较为简单。但是在中国,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管理模式的普及范围并不广泛,这样就使得我们国家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较为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普及范围不广泛会给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只有让真正的计算机管理技术的使用,投入到正确的使用过程中去,才能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现代企业发展和机械制造工艺提高的思考 2.1不断提升制造设备智能化,提高企业发展进程

机械工程材料浪费现状及节约对策分析

机械工程材料浪费现状及节约对策分析机械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种类较多,使用的环节较多,材料使用流程工艺复杂,尤其是用于制造各类机械零件、构件的材料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应用的工艺材料。机械工程材料使用的主要是具有力学性能、晶体结构与结晶和钢的热处理性质的金属材料。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机械工程材料使用的现状,并针对现状分析了常见的节约途径。 机械工程材料浪费现状 1.1工程施工中材料浪费现象普遍,材料费占施工项目成本的比例较大,材料浪费现象的确是一个普通而且很难杜绝的问题,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人为浪费,如:用错料、下错料、领错料、施工中跑冒滴漏等;二是正常浪费,如:边角余料、设计余量等。目前机械工程施工这一块大多采用劳务大包模式,这样的话,劳务只提供劳动力,而工程材料主要是由公司直接采购,然后由材料部下发给工人,由此,材料浪费现象十分普遍,通常情况下的现场检查,项目部其他管理人员兼职检查,效果不太明显。

1.2机械工程材料生产过程中废品率偏高,目前,我国的机械工业材料生产技术已经有了快速发展,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因为我国钢材在机械工程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利用率达不到80%,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90%以上,根据不完全统计,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可节约30万吨钢材。我国机械工业的铸、锻件综合废品率偏高,造成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铸铁件废品率为8%-10%,铸钢件废品率为7%-8%,有些厂甚至高达15%,而国外一般低于3%。此外,很多机械工程材料的基础配件使用寿命短,如模具仅为发达国家的1/3。与国家有关机械系统节约材料技术政策中的要求相差甚远。 针对材料浪费现状采取的节约对策 2.1工程施工中节约材料,加强各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从项目经理、施工主管、施工技 术、材料员、保管员等,一直到施工各岗,必须严格狠抓,层层落实材料使用情况。材料部门在下发材料时定人定量发放,而且严格根据工程量来发放,比如今天需要多少油耗,那么应根据估算的工程量发放油耗,另外对于像钉子、螺丝、钢筋扎丝等常用小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考试重点

《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考试重点 1.刚度是表征金属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2.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3.断后伸长率:σ=(L 1 -L )/L *100% 4.断面收缩率:Ψ=(A 0-A 1 )/A *100% 5.疲劳强度是指金属材料经无穷多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值。它表征材料对疲劳破坏的抗力 6.硬度可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7.晶体可分为:单晶体多晶体 8.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形核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9.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向金属熔液中加入变质剂,促使晶粒细化,以达到提高力学性能的目的 10.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改变而发生晶体结构改变的现象 11.常见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 12.铁碳合金分类:<1>工业纯铁(W C <0.0218%) <2>碳钢(W C =0.0218%-2.11%)碳钢又分为 1)亚共析钢(W C <0.77%) 2)共析钢(W C =0.77%) 3)过共析钢(W C >0.77%) <3>白口铸铁(W C =2.11%-6.69%) 13.退火与正火的选用:从使用性来考虑:如果对钢件的性能要求不太高,可采 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但如果零件较大或者形状较复杂,正火有可能使零件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或变形开裂,这时候就选择退火。对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必须进行淬火+回火最终热处理零件,从减少变形和开裂倾向性来说,预备热处理应选用退火。 14.调质处理:钢件淬火及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15.淬透性:在规定条讲下,决定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称为淬透性 16.钢的淬硬性:是指在理想条件下进行淬火硬化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 17.渗碳钢制零件,一般采用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18.变形铝合金的分类:按性能特点和用途可分为防锈铝硬铝超硬铝锻铝 19.热脆现象:在热加工时,共晶体熔化而破坏了晶粒间的结合,造成脆性断裂 的现象,称为热脆现象 20.冷脆现象:能与铜形成脆性化合物,在冷变形加工时易产生破裂的现象。 21.合金的铸造性能是指合金在在铸造生产中所表现的工艺性能。合金的铸造性 能主要包括流动性和收缩等。 22.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1)浇注温度 (2)化学成分 (3)铸型条件 23.产生热应力规律是,逐渐冷却较慢的后壁或心部存在拉伸应力,冷去较快的 薄壁或表层存在压缩应力。 24.预防热应力的基本途径是尽量减少铸件各部分的温度差,均匀地冷却 25.热裂:是在凝固后期,此时温度下的金属强度较低,如果金属较大的线收缩, 受到铸型或者型芯的阻碍,机械应力超过该温度下的金属强度,便产生热裂

机械工程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中国建立后持别是近三十年来,机械制造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这一时期还没有结束.只要我们能够用好科技发展规律并勇于创新,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还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重新引领世界机械工业发展潮流。 现代意义上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机械制造技术具有工程性的特点:在现代意义上,机械制造技术充分强调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融合,要求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全过程当中,实现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融合,从而确保整个系统性的工程能够实现能量流、信息流、以及物质流的相互契合;第二,机械制造技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现阶段,对于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目标在于——确保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能够得到提升,并为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添砖加瓦”。从这一角度来说,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并不会被局限在制造过程的框架中,还应当覆盖到制造过程的前后阶段,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第三,机械制造技术具有统一性特点:即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相关企业为了能够赢取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绝对优势,最需要解决的一点问题是:将发展的重点从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转变成为以时间、成本、和质量为中心的提升。而在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当中,就充分实现了上述要素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技术应用的统一性;第四,机械制造技术具有全球性特点: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剧,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是通过金融、科技、以及信息的方式实现对市场占有份额的扩大,这直接导致了整个市场竞争行为的激烈性。为了更好的与此种发展趋势相适应,就需要通过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将其与现代高新技术充分融合,以达到支持制造业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支持下,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所取得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柔性制造、虚拟制造、以及敏捷制造这几个方面。首先,对于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中的柔性制造技术而言,其所指的是:建立在成组技术的基础之上,以常规意义上的数控机床(可以为不同的类型、以及多台台数)以及数控柔性机床指导

机械设计发展现状研究

..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发展现状研究 姓名: 学号: 性别: 专业: 批次: 电子: 联系方式: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2014年XX月XX 日

机械设计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 机械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人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自七千年前出现的农具,到十七世纪的纺织航船,再到今天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句话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机械设计。分析研究机械设计的发展现状能够清楚了解我国现在的机械设计的水平,能够让我们知道我国现在所处于的阶段,通过和先进水平的对比,明白我们现在的不足,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弥补我们的短板,提高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让人民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机械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Abstract machine design,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echanical work principle, structure, mode of motion, force and energy transmission, each parts of the material and shape size, lubrication methods for design,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and turn it into a specific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process of man-made basis.Since seven thousand years ago to farm tools,textile ship in seventeenth Century,and then to today all aspects of our life, we say life cannot do without mechanical design.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echanical design research can clearly understand the present mechanical design level,can let us know our country is now in the stage,comparing with the advanced level,understand that we have problems, should be the direction of.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 board our, improve social productivity, create a better social value,let people live a better life. Keyword:machine desig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alysis

机械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精编版

机械行业现状分析论文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国机械行业现状分析 学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工业。 经过新中国60年的努力,中国的机械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都有了显着的提升,显着机械工业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行业发展已进入产业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将逐步由机械大国向机械强国所迈进。 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

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行业环境发展需要基本现状行业发展 Abstract Machinery industry known as "industrial heart," said. It is other economic sectors means of production is the basis of all economic sectors. Its development level is measured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a country important symbo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regions, must accelerate development machinery industry. After new China 60 years of effort, China mechanical industri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have markedl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machinery industry, is undergoing historic change,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n important stage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China will gradually by mechanic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s have to move forward. Today, the pattern of the world have and manufacturing is undergoing major changes, Europe, Asia, America three cent world situation has been formed, the world economic barycenter began to shift to Asia, the signs have appeared the product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mode of production is in rapid reformation. All these also brings us a rare opportunity.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we should face reality,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 seize the opportunity,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revitalize and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工程机械发展现状与分析

工程机械发展现状与分析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时 间: 工程机械发展现状与分析

摘要:全世界生产工程机械的国家并不多,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中国、韩国。包括 大类 多小类 多种规格型号产品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有 多年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工程机械 发展 现状 工程机械是用于工程建设的施工机械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壮大。中国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生产大国。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我国工程机械要不断进行改革,从而能够使得我国工程机械向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工程机械发展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机制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要不断改革企业的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的发展受到技术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得我国工程机械向着良好的趋势发展,这就要求企业要注重自身的技术以及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的工程机械中,主要以信息技术为指导,并且针对自动操纵以及节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从而开发出许多新产品,最终使得工程机械的高科技含量得到了提高。工程机械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就使得我国工程机械在市场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技术对工程机械发展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得工程机械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从而使得工程机械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技术不断提高,从而有利于工程机械的健康发展。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品范围主要从通用设备制造专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大类中分列出来。 年由国家计委和第一机械工业部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编制了 七五 发展规划,产品范围涵盖了工程机械大行业 大类产品,并在 七五 发展规划后的历次国家机械工业行业规划都确认了工程机械这 大类产品,其产品范围一直延续至今。这 大类产品,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工业车辆,压实机械,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钢筋及预应力机械,装修机械,凿岩机械,气动工具,铁路路线机械,军用工程机械,电梯与扶梯,工程机械专用零部件等。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 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企业数量庞大、制造实力雄厚、产品规格品种基本齐全的重要制造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与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重点

《工程材料学》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淬透性与淬硬性; 2.相与组织; 3.组织应力与热应力;4.过热与过烧; 5. 回火脆性与回火稳定性 6. 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7. 实际晶粒度与本质晶粒度 8.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的淬硬层深度称为钢的淬透性,其高低用规定条件下的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淬硬性: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 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晶只界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组织:显微组织实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各相晶粒的形态、数量、大小和分布的组合。 组织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奥氏体(γ或A)向马氏体(M)转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 热应力:由于工件内外温差而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 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长大的现象 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奥氏体晶粒局部熔化或氧化的现象 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回火稳定性:又叫耐回火性,即淬火钢在回炎过程中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称为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在回火时,从马氏体中析出的ε-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础上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本质晶粒度: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称为本质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在给定温度下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实际晶粒度,它直接影响钢的性能。 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待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从而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与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面奥氏休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二、判断题 1. ()合金的基本相包括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这两者的机械混合物。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可将合金中相公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类。 2. ()实际金属是由许多位向不同的小晶粒组成的。对。 3. ()为调整硬度,便于机械加工,低碳钢,中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在锻造后都应采用正火处理。对。对于低、中碳的亚共析钢而言,正火与退火的目的相同;即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细化晶粒,提高力学性能,为淬火作组织准备,消除残作内应力,防止在后续加热或热处理中发生开裂或形变。对于过共析钢而言,正火是为了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对于普通话结构钢而言,正火可增加珠光体量并细化晶粒,提高强度、硬度和韧性,作为最终热处理。 4.()在钢中加入多种合金元素比加入少量单一元素效果要好些,因而合金钢将向合金元素少量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不同的元素对于钢有不同的效果。 5. ()不论含碳量高低,马氏体的硬度都很高,脆性都很大。错。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含碳增加,其硬度也随之提高。合金元素对马氏体的硬度影响不大,马氏体强化的主要原因是过饱和引起的固溶体强化。 6.()40Cr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都比T10钢要高。错。C曲线越靠右,含碳量越低,淬透性越好。40Cr为含碳量为0.4%,含Cr量为1.5%左右的调质钢。T10为含碳量为1%左右的碳素工具钢。但是淬火后45钢香到马氏体,T10钢得到马氏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硬度比45钢高。 7.()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由奥氏体直接转变而来的,因此马氏体与转变前的奥氏体含碳量相同。对。当奥氏体过冷到Ms以下时,将转变为马氏体类型组织。但是马氏体转变时,奥氏体中的碳全部保留在马氏休中。马氏体转变的特点是高速长大、不扩散、共格切变性、降温形成、转变不完全。 8.()铸铁中的可锻铸铁是可以在高温下进行锻造的。错。所有的铸铁都不可以进行锻造。 9.()45钢淬火并回火后机械性能是随回火温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强度,硬度上升。 错。钢是随回火温度上升,塑性,韧性上升,强度,硬度提高。 10.()淬硬层深度是指由工件表面到马氏体区的深度。错。淬硬层深度是指由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50%马氏体+50%非马氏体组织)的深度。 11.()钢的回火温度应在Ac1以上。错。回火是指将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保温后再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2.()热处理可改变铸铁中的石墨形态。错。热处理只能改变铸铁的基休组织,而不能改变石黑的状态和分布。 13.()奥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式固溶体。错。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A 或γ表示。 14.()高频表面淬火只改变工件表面组织,而不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份。对。高频表面淬火属于表面淬火的一种。表面淬火是指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的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面奥氏休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15.()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小。错。过冷度(ΔT)是指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的差值,即ΔT=T0-T1。但是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

机械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

机械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 机械工程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普遍地认为,它是一门技术,其主要内涵为工艺!装备的创新,多辅以宏观的研究,以至于有人怀疑,机械工程是否存在科学问题? 近些年来,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其核心内容改变为以微观机理为基础和数字化工具为支撑的传统工艺和装备的优化以及新工艺的探索和新装备的发明,其服务对象已经从传统的制造业扩展到电子信息、能源、生物医学、人类健康等更加广阔的领域,其中更加需要大量的基础科学和理论的支持。机械工程除了继续保持“技术”的特征外,更多地添加了“科学”的内涵。 对目前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有3个宏观的印象:1)机械工程的传统领域与高新技术正密切结合,展现出新的面貌;2)新的交叉技术不断涌现,出现了一些新兴学科分支,机械工程研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3)随着机械工程的数字化、微纳化发展,其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支撑日显重要,其学科基础已经从“技术”为主转为“技术、科学”并重。 在后工业化时代,机械工程的研究内容领域有了新的拓展,研究手段和方法在不断创新,它仍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技术之一。目前机械工程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信息化、微纳技术、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可持续发展等等。 1、机械工程的数字化 机械工程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结合,使这古老的学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当前机械工程发展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系统建模!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制造,计算机控制等,仍然是其中的热点问题。不仅如此,数字化技术几乎渗透到每个专题,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在微观领域研究的开发和应用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2、机械工程与生物医学的结合 按照一般粗浅的理解,生物医学与机械工程具有不同的科学基础,前者的基础是化学而后者的基础为数学和物理学。传统的机械工程技术!研究方法和生物医学正密切结合,以解决生物医学中的诸多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机械工程和科学新的分支。 3、机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机械工程发展现状论文

先进制造技术报告先进制造技术浅析

摘要: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水平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拔得头筹的重要砝码。本文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及特征,阐述了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比如组成技术、敏捷制造、并行工程、快速成型技术、虚拟制造技、智能制造技术等,最后提出了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战略、优势所在和应当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先进制造;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1.引言 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人们往往用AMT来概括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AMT是制造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并非充分条件,其优势还有赖于能充分发挥技术威力的组织管理,有赖于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有机协调和融合。 20世纪6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的大规模的生产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开始向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变。现代的制造业要求必须有最短的交货期、最优的产品品质、最低的产品价格和最好的服务,才能占领市场,赢得竞争。落伍者将丧失市场占有额,甚至被挤出市场。因此,提高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最有力的工具——先进制造技术就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3]。 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先进制造技术,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家竞争力的不断减弱,贸易逆差过大,许多原来占优势的产品都在竞争中败于日本。为此,美国政府和企业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先进制造技术的新理论。这些战略在短短几年内,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部分被日本占领的市场被重新夺回。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制造理念和制造系统模式,如组成技术、敏捷制造、并行工程、快速成型技术、虚拟制造技、智能制造技术等。 2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及特征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一、概述 1.目的 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的基本知识(性能和改性方法是重点)。 具备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具备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和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能力。 2复习方法 以“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掌握材料性能和改性的方法,指导复习。 二、材料结构与性能: 1?材料的性能: ①使用性能:机械性能(刚度、弹性、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 ②工艺性能: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等。 2.材料的晶体结构的性能:纯金属、实际金属、合金的结构(第二章);纯金属:体心立方(-F e )、面心立方(-F e ),各向异性、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实际金属:晶体缺陷(点:间隙、空位、置换;线:位错;面:晶界、压晶界)-各向同性;强度、硬度增高;塑性、韧性降低。 合金:多组元、固溶体与化合物。力学性能优于纯金属。单相合金组织:合金在

固态下由一个固相组成;纯铁由单相铁素体组成 多相合金组织:由两个以上固相组成的合金。 多相合金组织性能:较单相组织合金有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工程实际中多采用多相组织的合金。 3.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⑴。结晶组织与性能:F、P、A、Fe3G Ld; 1)平衡结晶组织 平衡组织:在平衡凝固下,通过液体内部的扩散、固体内部的扩散以及液固二相之间的扩散使使各个晶粒内部的成分均匀,并一直保留到室温。 2)成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①硬度(HBS):随C%!,硬度呈直线增加,HBS值主要取决于组成相F63C的相对量。 ②抗拉强度(b) : C%v 0.9%范围内,先增加,C%> 0.9?1.0 %后,b值显着下降。 ③钢的塑性()、韧性(a k):随着C%!,呈非直线形下降。 3)硬而脆的化合物对性能的影响: 第二相强化: 硬而脆的化合物, 若化合物呈网状分布: 则使强度、塑性下降; 若化合物呈球状、粒状(球墨铸铁):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及对固溶体基体的割裂作用,使韧性及切削加工性提高; 呈弥散分布于基体上: 则阻碍位错的移动及阻碍晶粒加热时的长大,使强度、

机械工程的发展现状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论文

机械工程的发展现状|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论文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中,制造业是国家的支柱行业,占据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随着制造业的快 速发展,机械工程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形势。从目前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来看,在产品研 发和生产制造中,机械工程技术正在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某些产品领域已经达到 了世界领先水平。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机械工程教育中引入了信息化的 理念,不但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教育效果,也促进了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对机械 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二、机械工程技术的特点分析 1、机械工程技术的先进性特点 1灵活2高效率3能源消耗低4无污染5产品性价比较高。 2、综合考虑设计与工艺的特点 在机械工程技术方面,设计与工艺紧密结合十分重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结合现 场的工艺进行合理的设计,使设计一次性成功,这就是经常所说的并行工程。 3、全面考虑工业应用的特点 对于机械工程技术来说,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制造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 要求在设计之前详细了解市场,针对工业应用情况进行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等,使该 技术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这样的机械工程技术才算是成功的。 三、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考虑到机械工程的特点,在机械工程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手段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出于提高机械工程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机械工程教育开展过程中,及时的引入了教育信 息化的手段,主要包括CAD教学、网络化教学等,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机械工程引 进了国外技术的先进理念,形成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保证了机械工程能够持续快 速的发展。从目前机械工程教育的开展来看,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已经成为了 机械工程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教育信息 化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相信在未来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范围更广,应用效果 更加突出。 2、机械工程教育信息化采用了网络化发展的模式

2020年机械工程发展趋势(机械工程发展现状讲义)

《机械工程发展现状》辅导讲义 第一课时:机械工程发展现状、趋势 一.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 1.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3 2.占整个工业生产的4/5 3.为国家财政提供1/3以上的收入. 4.对出口总额的贡献率占90% 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基础二.在疫情期间的贡献 1.1月、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和6.2%,环比分别上升 0.1和0.9个百分点。 2.在疫情期间迅速增加就业机会,是疫情期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3.制造业企业及时复工复产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口罩、防护 服等防疫物资。 4.是疫情防控的前提,是潜在先行者和逆行者。 三. 制造业的地位 1.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2.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3.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4.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 四.我国制造业的进步 1.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五.我国制造业的优势 1.完整产业链 2.人口文化素质相比东南亚国家高 3.勤奋

4.高科技走在前列 六.机械工程技术的概念 机械工程的概念不仅仅涉及到单纯的机械加工与生产,也与机械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成效息息相关,如何稳妥地进行机械工程的制造,并对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加以解决,是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路径,机械工程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做出了贡献,代替人力资源实行生产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细致化加工,促进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确保机械工程技术的运行。 七.机械工程技术的特征 (1)高效的生产效能。机械技术工程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网络、大数据时代的时代背景,也离不开物联网信息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为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机械功能的智能化发展,减少在制造中带来的不必要的能源损耗,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时间,在更大程度上打造事半功倍的技术工程效果,从而在提升效率的基础上,确保企业更快更好地进行产品的加工,保证产品的质量,做好产品的发展工作。 (2)集成化的运营。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即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人工智能、机械设备、硬件资源和软件系统的多方面管理,在工程内部使机械工程技术各司其职,确保人工智能的优化发展,以集成化的工程建设方式,更好地彰显出人工智能时代带给我们的优秀成果,进一步地推进我国机械工程技术的良好发展[1]。 (3)节能环保的趋势。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上升,对精神的追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为了合理地控制资源的浪费,机械工程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铺张浪费行为,改善了我国环境污染等重要问题,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打造绿色的生态环境[2]。 八.制造业的发展总趋势: 1.全球化 2.信息化 3.绿色化

机械工程材料考试复习题与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考试复习 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机械零件在工作条件下可能受到力学负荷、热负荷和环境介质三种负荷的作用。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3.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4.刚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5.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6.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7.材料按化学成分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8.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包括铸造性、可锻性、可焊性、切削加工性和热处理工艺性。 9.常见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10.晶体缺陷按其几何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 11.固溶体的晶体结构与溶剂晶体结构相同。 12.当合金溶液凝固后,由于组元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可形成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形式。 13.铁从高温液态向室温冷却时发生的变化:。 14.珠光体是铁素体相与渗碳体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机械混合物。 15. 碳溶解在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16. 在Fe-Fe3C相图中,共晶点的含碳量为 4.3% ,共析点的含碳量为 0.77% 17.低温莱氏体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18.金属结晶的过程包括晶核形成和晶粒长大两个过程。

19.晶核的形成包括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两种形式。 20.晶核的长大包括枝晶长大和平面长大两种形式。 21.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是由三个晶区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细等轴晶离区、柱状晶粒区和中心等轴晶粒区。 22..铸锭的缺陷包括缩孔与缩松、气孔、非金属夹杂物和成分偏析。 23.焊缝的组织是金属组织。 24.焊接接头是由焊缝和热影响区构成。 25.冷变形后金属在加热中,随温度的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其组织和性能一般经历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的变化。 26..细化晶粒的方法包括增大过冷度、加入形核剂和机械方法。 二、名词解释) 1.弹性变形:随载荷增加试样的变形增加,若除去外力,变形可以恢复原状的现象。 2.塑性变形:随载荷增加试样的变形增加,若除去外力,变形不能恢复原状的现象。 3.比刚度:材料的弹性模量E与其密度ρ的比值。 4.冲击韧性:在一定温度下,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5.疲劳极限:试样可以经受无限周期循环而不破坏的应力值。 6.晶体:内部的原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的物质。 7.合金:在一种金属元素基础上加入适量的另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通过熔化或其他方法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8.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固态金属溶剂中形成的合金相。

机械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

机械工程发展现状与趋 势

机械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 机械工程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普遍地认为,它是一门技术,其主要内涵为工艺!装备的创新,多辅以宏观的研究,以至于有人怀疑,机械工程是否存在科学问题? 近些年来,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其核心内容改变为以微观机理为基础和数字化工具为支撑的传统工艺和装备的优化以及新工艺的探索和新装备的发明,其服务对象已经从传统的制造业扩展到电子信息、能源、生物医学、人类健康等更加广阔的领域,其中更加需要大量的基础科学和理论的支持。机械工程除了继续保持“技术”的特征外,更多地添加了“科学”的内涵。 对目前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有3个宏观的印象:1)机械工程的传统领域与高新技术正密切结合,展现出新的面貌;2)新的交叉技术不断涌现,出现了一些新兴学科分支,机械工程研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3)随着机械工程的数字化、微纳化发展,其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支撑日显重要,其学科基础已经从“技术”为主转为“技术、科学”并重。 在后工业化时代,机械工程的研究内容领域有了新的拓展,研究手段和方法在不断创新,它仍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技术之一。目前机械工程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信息化、微纳技术、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可持续发展等等。 1、机械工程的数字化 机械工程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结合,使这古老的学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当前机械工程发展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系统建模!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制造,计算机控制等,仍然是其中的热点问题。不仅如此,数字化技

术几乎渗透到每个专题,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在微观领域研究的开发和应用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2、机械工程与生物医学的结合 按照一般粗浅的理解,生物医学与机械工程具有不同的科学基础,前者的基础是化学而后者的基础为数学和物理学。传统的机械工程技术!研究方法和生物医学正密切结合,以解决生物医学中的诸多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机械工程和科学新的分支。 3、机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同呼声,作为一个国际会议,可持续发展自然也是关注重点之一。能源、资源和排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能源问题对机械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机械工程的人才培养 机械工程的人才培养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对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关注。在机械工程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机械工程界对机械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问题研究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关于机械工程的现状和未来的研究,主要研究机械工程的现状和未来预期的变化。未来的尖端研究领域有7个方面:(1)替代能源;(2)生物工程/生物医学;(3)水;(4)计算机;(5)电子;(6)能源;(7)纳米技术;而最需要加强研究的领域是;(1)纳米技术;(2)再生能源;(3)太阳/风。下面浅述楔横成型的研究情况: 楔横轧成形过程不同于传统的车、铣、刨、磨等去除金属的加工方法,楔横轧成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弹塑性变形过程,轧制过程比较短,但轧制速度

机器人发展史论文

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十一五纲要; 引言: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出愈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统计,至2008年底,世界各地已经部署了100万台各种工业机器人。其中,日本机器人数量据世界首位。 他们的算法基于制造工人与机器人的比例,即每万名工人拥有多少台制造机器人。其中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也比排在第二位的新加坡多出了一倍。其中日本每万名工人拥有295台工业机器人,新加坡169台,韩国164台,德国163台。虽然排在前三位的国家都在亚洲,不过欧洲却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密度最大的地区。欧洲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50台,美洲为平均31台,亚洲平均27台。 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具有简单记忆和可变控制程序的自动机械。它是在机械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外称为industrial robot。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将人类从繁重单一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它还能够从事一些不适合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劳动,实现生产的自动化,避免工伤事故和提高生产效率。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进相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已经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领域。 二、工业机器人的诞生至今 工业机器人的诞生:日本是当今的工业机器人王国,既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消费国。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是美国。机器人的启蒙思想其实很早就出现了,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表了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剧中叙述了一个叫做罗萨姆的公司将机器人作为替代人类劳动的工业品推向市场的故事,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于是在1959年美国的一家汽车公司,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奥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发现可以让机器人去代替工人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而且不需要报酬和休息,任劳任怨。接着他们两人合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