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er 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Binder 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Binder 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综述

model[J].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2009,87:173-177.[49]Roger G Gosden.Ovary and uterus transplantation[J].Reproduction ,

2008,136:671-680.

[50]Jones EC,Krohn PL.Orthotopic ovarian transplantation in mice [J].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1960,20:135-146.

[51]Newton H Aubard Y,Rutherford A,et al.Low temperature storage

and grafting of human ovarian tissue [J].Human Reproduction ,1996,11:1487-1491.

[52]Baird DT,Webb R,Campbell BK,et al.Longterm ovarian function in

sheep after ovariectomy and transplantation of autografts stored at K1968C [J].Endocrinology ,1999,140:462-471.

[53]Nugent D,Newton H,Gallivan L,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vitamin E

on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ovarian grafts [J].Reproduction and Fertility ,

1998,114:341-346.[54]Silber SJ,Lenahan KM,Levine DJ,et al.Ovarian transplantation

between monozygotic twins discordant for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05,353:58-63.[55]Silber SJ,DeRosa M,Pineda J,et al.A series of monozygotic twins

discordant for ovarian failure:ovary transplantation (cortical versus microvascular)and cryopreservation [J].Human Reproduction ,2008,23:1531-1537.

[56]Scott JR,Pitkin RM,Yannone ME.Transplantation of the primate

uterus[J].Surg Gynecol Obstet,1971,133:414-418.

[57]Diaz-Garcia C,Johannesson L,Enskog A,et al.uterine transplantation

reseach:laboratory protocols for clinic application [J].molecular human reproduction ,

2012,18(2):68-78.[收稿日期]2012-07-25

[修回日期]2012-09-26

编辑/李阳利

Binder综合征(bindersyndrome),又称为上颌窦-鼻发育异常,是以鼻上颌部发育不良为主要特征的面中部发育障碍。1882年,

Zuckerkandl[1]最先对这类患者进行了描述。1962年,Binder通过对3例具有扁平面型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将这一疾病确立为一类综合征,以自己的名字进行命名。Binder认为该类综合征具有六种特殊的临床表现,即:扁平脸、鼻骨位置异常、上颌中部发育不全并错颌畸形、前鼻嵴短小或缺失、鼻粘膜萎缩及上颌窦缺失(后一项并

不是必备的)[2]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Binder综

合征的患者还可伴有脊柱等其他方面的发育异常,目前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尚无确切数字。本文拟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1病因学研究

Binder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主要考虑与以下四种因素有关:

1.1胚胎学:Binder综合征的病因通常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前脑区诱导发育中心受到干扰相关[3]。但人们发现患者存在面中部发育异常的同时还可伴有脊柱异常,因此有人提出前脑及脊椎存在共同的诱导发育过程。Holmstrom发现孕期的第5~6周,梨状孔侧方及下缘的骨化中心受到抑制,可出现上颌的发育障碍,表现出鼻小柱、鼻尖、鼻唇角等的异常;同时此期亦是椎体系统的分化时间[4]。Barnes进一步阐明,虽然发育过程中面部和脊柱分属两区,即鼻额突区和轴旁中胚层区,但从基因及发生学上来说,一个区域受累将会影响到另

一个区域,因此,胎儿两个部位可同时出现畸形。

1.2遗传学:Binder综合征通常散发,少有家族性报道。但Ferguson和Thompson则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遗传倾向[5]。Horswell等[6]对24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有5例患者家族中存在类似病例。Olow-Nordenram[7]对97例Binder综合征的患儿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确切家族史的患者比率高达36%。目前疾病的遗传形式并不清楚,考虑应涉及多基因、多表现型,但与性别无关。

1.3维生素K的缺乏:任何影响维生素K摄入和吸收的因素均可增加患病风险,严重程度取决于暴露的时间长短。孕期接触锂、乙醇等化学元素及治疗性应用华法令或苯妥英钠均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

[8]

。如华法令很容易通过胎盘,孕期治

疗性应用华法令,可致严重的维生素K缺乏,并影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的合成及维生素K的循环利用。

在早期妊娠过程中可影响血清骨钙素(boneGlaprotein,BGP)和谷氨酸蛋白(matrixGlaprotein,MGP)的合成(MGP存在于软骨、骨和其他组织中,BGP存在于骨组织中),其中功能性的MGP缺失或减少可致很多软骨发生易位骨化,严重影响鼻中隔软骨的发育。

中晚期对凝血酶(II,VII,IX,X)的影响可致产前及产后出血。且实验证明,减少大鼠维生素K的摄入,可致大鼠吻部缩短,鼻上颌部发育不良,组织学则显示鼻中隔钙化

[9]

。Binder文献中报道的3例患者母亲孕期也存在类似情

况,一位是应用华法令药物治疗、一位是苯妥英钠药物治疗,另一位则酗酒。但该病因缺乏人口流行病学资料,故需做进一步研究与评估[10]。

Binder 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binder syndrom

田甜综述,滕利审校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五科

北京

100144)

通讯作者:滕利,教授、博士生导师、整形五科主任;E-mail:zxyytl@yahoo.com.cn

1.4产伤:同样可能为一个潜在的致病因素,但目前尚未得到明确的证实[10]。

2临床表现

Binder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颅面部及其他系统方面的异常。

2.1颅面部:Binder综合征患者面中部扁平,典型患者具有一系列临床表现特征,包括额部扁平,额鼻角消失,鼻部短小,鼻背低平,鼻尖下垂,鼻小柱短缩,鼻粘膜萎缩,新月形鼻孔,锐性鼻唇角,梨状孔周围凹陷。40%~50%的患者可出现额窦发育不全或是缺失[6]。人中过长,上颌发育不全及安氏三类错颌畸形等[3],其中安氏三类错颌的发生率高达54%[4]。Akeredolu等[11]还报道,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前颌骨、鼻骨和鼻中隔的完全缺失。前鼻嵴的位置较正常更靠后下方,在侧位头颅X线片中有时很难看到。颅骨方面,前颅底及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上颌骨均缩窄,下颌骨表现假性的或真性的下颌前突[12-13]。有些患者还可合并轻度的眶距增宽。

2.2其他系统:除颅面部异常外,还可合并各类脊椎畸形,如:齿突分离、隐形脊柱裂、脊椎后弓短小及阻滞椎[14]。研究发现50%的患者可出现颈椎畸形[15],6%的患者可出现胸腰椎畸形[4],5%的患者可存在听力下降,5%的患者还可并发非特异性的心脏病变[16],嗅觉一般正常。偶尔还可出现斜视及轻度的智力障碍。Sheffield等还发现该综合征早期还可合并手指、末端足趾短小及影像学上的软组织发育异常,但这一现象可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

3诊断与鉴别诊断

3.1诊断和产前诊断: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对Binder综合征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取头颅正侧位、投影测量片、下颌骨曲面断层来进行检查。正侧位X线片测量可显示以下特点:面中部高度小于正常,梨状孔缩小,前鼻嵴短小或缺失,SNA角度减小,SNB角度正常或稍大,角ANB为0度或负值[17]。前颅底的前后相距离缩小,上颌骨后缩,下颌骨发育不良。多数患者可表现安氏三类错颌畸形,除了下颌切牙突出外,还可出现深覆颌和深覆盖[18]。CT和三维重建可以更加逼真地显示Binder综合征的颅面骨组织的解剖学改变,更有利于治疗。目前产前诊断较为困难,妊娠20周进行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鼻部的发育异常,如扁平宽阔的鼻背,但还需要通过核型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产前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胎儿出生后的严重程度,对于正常核型且只表现鼻部扁平的患者,术后效果一般较好[16]。

3.2鉴别诊断:Binder综合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面中部发育不全,主要可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3.2.1肢端发育不全征:是一系列罕见的骨骼发育异常,包括手指及足趾短小宽阔、面部扁平、眼间距增宽、鼻背扁平及鼻孔过小、鼻翼上缩等。影像学可表现为颅盖骨增厚及中重度的骨骼发育不全。四肢特异性改变且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可以此进行鉴别[19]。

3.2.2Stickler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进行性全身胶原结缔组织病变。患者可出现有与Binder综合征相似的鼻子短小扁平,盘形脸等面部表现。但该类患者存在特征性的基因学改变,早期即可出现进行性近视、白内障、玻璃体退行性变、听力下降等症状,后期骨骼表现还包括腭裂和关节病变,且随年龄增长鼻部短小可有所缓解,可相鉴别[20]。3.2.3口-面-指(趾)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涉及面部及口腔等其他方面。除了类似于Binder综合征的鼻翼软骨发育不全、鼻尖扁平等,还可出现颊系带增多、增生,舌系带过短,非对称性腭裂、多生牙、釉质发育异常、小下颌,分叉、弯曲、多指(趾)手,手足厚短状,学习困难等。可通过四肢及口内系带异常来进行鉴别[21]。

3.2.4胎儿酒精综合征:母亲在妊娠期间酗酒对胎儿所造成的永久性出生缺陷,部分患儿有智力落后。严重受累的新生儿有生长迟缓、小头畸形、小睑裂、中面部发育不全,掌纹异常和心脏畸形及关节挛缩等。但Howe等[9]认为,孕期过度酗酒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从而导致Binder综合征的发生。3.2.5点状软骨发育不良:是由不同外显率的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所引起的疾病。具有鼻梁扁平,上腭高,呈拱形,有短而粗的手指和足趾,不相称的短上臂和大腿,关节强直、颈短。有些患者常伴有先天性白内障,骨骺或心血管系统的缺陷。对于轻型的患者,Howe等认为其临床表现与Binder综合征相似。早期可通过松果体周围点状钙化点消失来与Binder综合征进行辨别,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一特征逐渐消失,仅留下相似的面部表现,因此,某些轻型的患者早期诊断是点状软骨发育不良,而后期则变成了Binder综合征。

3.2.6唐氏综合征:为小儿常见的常染色体畸变所致的出生缺陷类疾病。常表现鼻梁低平、小眼裂、硬腭窄等鼻面部发育异常,还可出现智能低下、言语障碍、运用发育迟缓等。2001年,Ciceroet等[22]对701例11~14周的高位胎儿研究发现,正常胎儿鼻骨缺失率是0.5%,而21-三体综合征患者该症状的发生率是73%。因此,产前诊断时需要通过核型检测来明确诊断。

4治疗策略

Binder综合征的典型面容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来恢复面中部的前凸度,何时实施手术可获取最佳的远期美学效果,至今尚无定论。4.1治疗时机:巴黎和墨西哥为代表的颅面外科中心认为Binder综合征的矫正应早期进行,7~10岁就应进行一期手术治疗,二期手术则选择在青春期后。如Monasterio等[23]认为早期反复进行手术治疗,不仅可以逐步扩增鼻部和鼻腔软组织量,还可造成类似正常鼻部的生长过程。有人对27例Binder综合征患者进行长达15年的随访,也发现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此时皮肤弹性较好,可更好地矫正外观。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学者则认为首次治疗应推迟至面部骨骼发育基本

综述

停滞时实施。如澳大利亚颅颜中心认为,如果患儿没有因特殊面容而受到讥笑,也不存在某些社会原因,那手术应在面部发育基本结束后进行[24];

台湾的陈昱瑞也认为治疗应选在15、

16岁,这时可大大降低再次手术的几率。4.2治疗方式:Binder综合征的治疗方式与患者自身的需求及累及的严重程度有关。

轻度患者可只进行正畸治疗来掩饰面中部凹陷的不足,但对面部轮廓改善较少[25];中度患者仅有鼻部及梨状孔周围凹陷而无反牙合者,可应用骨或软骨移植来重塑鼻部外形;而重度患者在鼻部整形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正颌手术来矫正后缩的上颌及错颌畸形。

4.2.1鼻部整形:鼻背、鼻尖的重塑及鼻小柱的延长可较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外观。以往人们曾应用额部皮瓣、皮肤移植、

V-Y皮瓣推进等技术来矫正短缩的鼻部外形,但效果都不满意[24]。对骨量及软组织量缺损的修复可分期进行。鼻小柱皮肤可选用上唇局部皮瓣转移、

鼻底的双侧皮瓣等,通过V-Y推进的方式来加长[26]。如叉状瓣,可将鼻部软组织量延长3~5mm。对于鼻腔“衬里”的修复,可选择鼻唇沟皮瓣[26]或嵌入鼻腔上皮[27]。Holmstrom认为鼻上颌发育不良的患者,鼻部皮肤可以随意拉伸,而且鼻小柱的皮肤只是缩进了发育障碍的鼻内,并不是真正的短缺,可以用来修复短缩的鼻小柱[26]。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医生选择多次扩张的方法来增加鼻部皮肤总量。如最近Holmes等在进行肋软骨移植重建前,选择多次应用硅胶植入的办法来扩张鼻部软组织量[28]。

对于鼻背及鼻尖外形的修复,可通过内窥镜下的鼻中隔软骨前徙术、骨与软骨移植及人工材料移植进行矫正。自体移植材料可选用髂骨、肋骨、肋软骨、耳廓软骨或颅骨外板,不会发生排斥反应且费用较低,目前应用较多;人工材料可选用硅胶、

Medpor或Gore-Tex等,可避免供区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且不易吸收,但费用较高,存在感染及外露等风险。肋骨及肋软骨取材方便、厚度适中、易于雕刻、供区损伤较小应用较广。其中肋软骨更易获取,且质地适中,不易造成鼻尖部皮肤张力过大坏死,移植后鼻尖相对较软,且吸收率低,较常采用,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缺点,如弯曲、坍塌等[29]。骨移植后可进行骨的重塑,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局部不会变的不规整,但需要适当的坚固内固定,且吸收率高。因此,可应用自体肋骨雕刻成鼻支架来增加鼻背的长度及高度并填充梨状孔周围的凹陷,鼻尖及鼻小柱则可采用肋软骨来进行塑形[30],需用钛钉来进行位置的固定,上方还应覆盖部分软组织,这样可降低钛钉感染和顶出的风险

[31]

。Holmstrom和Fredrik

Gewalli对三种矫正Binder综合征鼻畸形的方式进行长期随访研究,发现运用鼻中隔软骨前徙术来矫正鼻部外形,手术时间最短、术后鼻部隆起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复发;而采用L型骨移植组术后复发明显;L型软骨移植组手术时间长,但外形较为稳定复发率低。因此,他们认为软骨移植较好,若施行L型骨移植术,移植的骨量应相对较多以抵消术后的骨吸收,但在此期间患者应避免鼻部外伤[32]。Munro等[12]喜欢选用肋软骨的转角处来做鼻支架。但陈昱瑞对24例

Binder综合征患者研究发现,移植至梨状孔周围的骨质较移植至鼻部的骨质更容易被吸收,其平均的吸收时间是2年,这常导致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治疗

[33]

。因此,有学者认为

Medpor其组织相容性好,可塑形且不易吸收,能够成为填充鼻旁凹陷的理想人工材料。同时,陈昱瑞还首次提出了应用肋软骨移植连同硅胶鼻假体置入来进行Binder综合征的矫正,这对肋软骨量有限或已经进行过肋软骨移植的患者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硅胶移植有一定的感染及外露的风险,而文献表明硅胶隆鼻背、软骨垫鼻尖可有效地减少感染及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34]。

4.2.2正颌手术:Binder综合征的正颌手术治疗有两种方法:①LeFortⅠ型截骨前移,适用于上颌骨凹陷、安氏三类错颌畸形但不伴有眶内侧缘发育不良的患者[35];

②LeFortⅡ型截骨植骨前移手术,主要适用于严重的Binder综合征患者,也适用于用LeFortⅠ型改良者,是一种较彻底改善面中部凹陷畸形的方法[36]。许多医生常采用髂骨及颅骨外板通过口内外联合入路于上颌骨前份表面进行贴覆植骨。对有上颌发育不良且上颌前部牙弓形态改变的患者,Holmstrom和Kahnberg提出了两阶段的治疗方法,即:颌骨的截骨整形及单独的鼻部整形治疗[3]。Jackson等[37]则易于选用LeFortⅡ型截骨,合并鼻背及鼻旁区域的骨移植,V-Y整形加长鼻小柱来进行彻底矫正。但LeFortⅡ型截骨可以导致安氏Ⅱ类错颌,使得患者术后必须采取正畸治疗或是再次行手术治疗重新摆正咬合关系。部分患者还可应用牵引器置入的方法来进行校正上颌发育不良。牵引成骨技术于1992年由McCarthy等率先应用于下颌骨牵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颅面骨骼的牵引,为复杂的颌面骨畸形的矫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该技术骨体积量增加有限,

在轻中度畸形患者尤其是儿童期治疗较为适合,治疗后如果骨体积量仍不足,后期还需用其他方法再次行手术补充治疗。5小结

Binder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颅面畸形,目前遗传方式并不明确。其核心是鼻上颌部发育不良,致鼻背扁平,鼻翼塌陷,额鼻角消失,错颌畸形。对于典型病例,特殊的面容使我们的诊断并不困难,其面部畸形的矫正依照患者的需求及严重程度而定,但目前一次手术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通常还需要二次手术治疗。未来Binder综合征的研究,应深入分子遗传学,尽早确立可能的遗传形式,在影像学诊断的同时,将遗传学检查引入高危人群的产前检查,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同时,Binder综合征的修复也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希望组织工程学与材料学的发展能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以便缩减手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Zuckerkandl E.Fossae praenasales:normale und pathologische [J].Anat nasenhole,1882,1:48.

[2]Binder K.Dysostosis maxillo-nasalis,ein archinencephaler Missbildungskomplex[J].Dtschsche Zahnarztuche Zeitschrift,1962,6: 438-444.

[3]Holmstrom HK,Kahnberg KE.Surgical approach in severe cases of maxillonasal dysplasia(Binder's syndrome)[J].Swed Dent J,1988,12 (1-2):3-10.

[4]Holmstrom.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maxillonasal dysplasia(Binder's syndrome):significance of the prenasal fossa on etiology[J].Plast Reconstr Surg,1986,78(5):559-567.

[5]Ferguson JW,Thompson RP.Maxillonasal dysostosis(Binder syndrom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case reports[J].Eur J Orthod, 1985,7(2):145-148.

[6]Horswell BB,Holmes AD,Barnett JS,et al.Maxillonasal dysplasia (Binder's syndrome):a critical review and case study[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87,45(2):114-122.

[7]Olow-Nordenram M,Valentin J.An etiologic study of maxillonasal dysplasia--Binder's syndrome[J].Scand J Dent Res,1988,96(1):69-74.

[8]Howe AM,Webster WS,Lipson AH,et al.Binder's syndrome due to prenatal vitamin K deficiency:a theory of pathogenesis[J].Aust Dent J,1992,37(6):453-460.

[9]Howe AM,Lipson AH,de Silva M,et al.Severe cervical dysplasia and nasal cartilage calcification following prenatal warfarin exposure[J]. Am J Med Genet,1997,71(4):391-396.

[10]Dyer FM,Willmot DR.Maxillo-nasal dysplasia,Binder's syndrom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case report[J].J Orthod,2002,29(1): 15-21.

[11]Akeredolu PA,Gbotorun OM,DaCosta OO,et al.Binder's

maxillo-nasal dysplasia:report of a case[J].Odontostomatol Trop, 2007,30(118):5-8.

[12]Munro IR,Sinclair WJ,Rudd NL.Maxillonasal dysplasia(Binder's

syndrome)[J].Plast Reconstr Surg,1979,63(5):657-663.

[13]Horswell BB,Holmes AD,Levant BA,et al.Cephalometric and

anthropomorphic observations of Binder's syndrome:a study of19 patients[J].Plast Reconstr Surg,1988,81(3):325-335.

[14]Demas PN,Braun TW.Simultaneous reconstruction of maxillary and

nasal deformity in a patient with Binder's syndrome(maxillonasal dysplasia)[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2,50(1):83-86.

[15]Resche F,Tessier P,Delaire J,et al.Craniospinal and cervicospinal

mal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maxillonasal dysostosis(Binder's syndrome)[J].Head Neck Surg,1980,3(2):123-131.

[16]Cook K,Prefumo F,Presti F,et al.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Binder

syndrome before24weeks of gestation:case report[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0,16(6):578-581.

[17]张涤生.颅面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7.

[18]Carach B,Woods M,Scott P.Maxillonasal dysplasia(Binder

syndrome):a lateral cephalometric assessment[J].Aust Orthod J, 2002,18(2):82-91.

[19]Hernández RM,Miranda A,Kofman-Alfaro S.Acrodysostosis in

two generations:an autosomal dominant syndrome[J].Clin Genet, 1991,39(5):376-382.[20]Bowling EL,Brown MD,Trundle TV.The Stickler syndrome:case

reports and literature review[J].Optometry,2000,71(3):177-182. [21]马思维,文抑西.口-面-指(趾)综合征Ⅰ型两例报告[J].中国美容

医学,2007,16(2):220-222.

[22]Cicero S,Curcio P,Papageorghiou A,et al.Absence of nasal bone in

fetuses with trisomy21at11-14weeks of gestation:an observational study[J].Lancet,2001,358(9294):1665-1667.

[23]Monasterio FO,Molina F,McClintock JS.Nasal correction in

Binder's syndrome:the evolution of a treatment plan[J].Aesthetic Plast Surg,1997,21(5):299-308.

[24]Shaheel Chummun NR,McLean M,Nugent,et al.Binder syndrome

[J].J Craniofac Surg,2012,23:986-990.

[25]Aguirre IU,Dogliotti PL.Transmaxillary osteogenesis distraction

combined with orthopedics and orthodontics in the correction of a severe retrusion of the upper maxilla[J].J Craniofac Surg,2004,15

(5):785-791.

[26]Holmstrom H.Surgical correction of the nose and midface in

maxillonasal dysplasia(Binder's syndrome)[J].Plast Reconstr Surg,1986,78:568-580.

[27]Converse JM,Jeffreys FE.The nasomaxillary epithelial inlay for the

dish face deformity[J].J Oral Surg(Chic),1951,9:183-187.

[28]Holmes AD,Lee SJ,Greensmith A,et al.Nasal reconstruction for

maxillonasal dysplasia[J].J Craniofac Surg,2010,21(2):543-551. [29]Gurley JM,Pilgram T,Perlyn CA,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autogenous rib graft nasal reconstruction[J].Plast Reconstr Surg, 2001,108:1895-1905.

[30]杨锴,滕利,卢建建,等.自体肋骨及肋软骨植入矫正Binder综合征

畸形[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2):214-216.

[31]Kansu L,Akkuzu B,Avci S.Case report and surgical solution for

nasal spine agenesis in a woman with Binder syndrome[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8,265(7):847-849.

[32]Holmstrom H,Gewalli F.Long-term behavior of three different grafts

in nasomaxillary reconstruction of binder syndrome:an analysis by digitalized measurements[J].Plast Reconstr Surg,2008,122(5): 1524-1534.

[33]Goh RC,Chen YR.Surgical management of Binder's syndrome:

lessons learned[J].Aesthetic Plast Surg,2010,34(6):722-730.

[34]Ahn J,Honrado C,Horn https://www.360docs.net/doc/3a6053080.html,bined silicone and cartilage implants:

augmentation rhinoplasty in Asian patients[J].Arch Facial Plast Surg,2004,6(2):120-123.

[35]Posnick JC,Tompson B.Binder syndrome:staging of reconstruction

and skeletal stability and relapse patterns after LeFort I osteotomy using miniplate fix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1997,99(4):961-973.

[36]杨定文,吴杰,李宁生,等.Le FortⅡ型截骨治疗Binder's综合征一

例[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2):362.

[37]Jackson IT,Moos KF,Sharpe DT.Tot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Binder's syndrome[J].Ann Plast Surg,1981,7(1):25-34.

[收稿日期]2012-08-20[修回日期]2012-09-27

编辑/李阳利..

..

..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综合征,即称代谢综合征。例如糖代谢紊乱时就出现糖耐量低减,导致糖尿病;脂肪代谢障碍时出现高脂备症,脂肪肝。肥胖症、高血粘稠度等,蛋白质代谢障碍,出现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并可由以上三大代谢障碍而出现许多并发症,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也可概括为“八高症”: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粘稠度,高尿酸血症,高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因为胰岛素抵抗,致胰岛素过度分泌,引起的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高体重(肥胖症)。 症状体征 1、腹部肥胖或超重; 2、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胆固醇(HDL-C)]低下; 3、高血压; 4、胰岛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异常; 5、有些标准中还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 这些成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使患的风险大为增加。 治疗方法 由于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成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的联合作用更强,所以有人将代谢综合征称为“死亡四重奏”(中心性肥胖、高血糖、和高血压),因此代谢综合征是对一组高度相关疾病的概括

性和经济的诊断与治疗的整体概念,要求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减轻体重、增加体育锻炼和精神协调),降血糖、调脂和抗高血压治疗都同等重要。 所有的治疗都应围绕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 1. 减轻体重 任何肥胖伴糖尿病的患者均需减肥。主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必要的药物。研究表明,要使肥胖者体重长期降至正常的可能性较小。减肥的目标是至少使体重持久降低5%~15%。 ● 饮食调节: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摄入。对于25≤BMI≤30mg/m2者,给予每日1200kcal(5021千焦)低热量饮食,使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 ● 运动锻炼:提倡每日进行轻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30分钟,如骑自行车、擦地板、散步、跳舞等。 ● 减肥药物:如(sibutramine),可抑制和再摄取,减少摄食,减轻体重。常规用药量是每日5~15mg。(orlistat),可通过抑制胃肠道胰,减少脂肪的吸收,每次120mg,每日3次。 2. 减轻胰岛素抵抗 在减肥和运动外,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即噻唑烷二酮类物(TZDS)都是临床常用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但是两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有机制存在很大差异: (1)作有机制不同:TZDS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部位是脂肪组织,它通过逆转肥胖体内游离脂肪含量下降近50%。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二甲双胍可以显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糖异生。 (2)对体重的影响有很大差别:荟萃分析显示,TZD使用后体重增加4%~6%,而二甲双胍却使体重明显下降。而且二甲双胍引起的体重减轻更大程度上是的减少。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后,总体脂减少约9%,皮下脂肪减少7%,而内脏脂肪减少高达15%。 对新发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也不同:大型临床研究的资料证实,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可以预防新发糖尿病(DPP研究)和心血管事件(UKPDS研究)的发生,而TZDS目前缺乏临床研究结果以证实其具有相似的作用。 3. 改善血脂紊乱 调脂治疗在代谢综合症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常见药物有贝特类和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 贝特类:降低TG,同时轻至中度降低TC及LDL-C,升高HDL-C。常用药物有:、苯扎贝特、吉非罗齐。 ● 他汀类:降低胆固醇作用较强,轻度降低TG及增加HDL-C作用。常用药物有:阿妥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 4. 降低血压 (1)根据美国第七届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的全民委员会的报告(JNC7),对于收缩压 ≥140mmHg/≥90mmHg的患者必须接受治疗。 (2)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当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时必须开始降压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方一 【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滋肾降火。 【方名】复方紫草汤。 【组成】紫草30克,巴戟天18克,白芍18克,淫羊藿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竹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一疗程。 方二 【辨证】阴阳两虚。 【治法】温肾阳,补肾阴,泻肾火,调理冲任。 【方名】二仙汤。 【组成】仙茅9克,仙灵脾9克,当归9克,巴戟天9克,黄柏4.5克,知母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三 【辨证】肝气郁结。 【治法】舒肝补肾,养血调经。 【方名】定经汤。

【组成】酒炒菟丝子30克,酒炒白芍30克,酒洗当归30克,大熟地(九蒸)15克,山药15克,白茯苓9克,荆芥穗(炒墨)6克,柴胡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四:复方紫草汤 紫草30克,巴戟天18克,白芍18克,淫羊藿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竹叶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一疗程。 方五:二仙汤 仙茅9克,仙灵脾9克,当归9克,巴戟天9克,黄柏4.5克,知母4.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六:定经汤 酒炒菟丝子30克,酒炒白芍30克,酒洗当归30克,大熟地(九蒸)15克,山药15克,白茯苓9克,荆芥穗(炒墨)6克,柴胡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成长的烦恼并不仅仅发生在孩子的身上,对于成年人,更年期的到来同样也是一种“成长的烦恼”。许多成年人非常恐惧更年期的到来,一过40多岁就草木皆兵,不敢生气,不敢发火,生怕被人称“到更年期啦”。其实,正如大禹治水采用“导”而不是采用“堵”的方法一样,只要正确认识、对待更年期,则更年期带来的不适都会化为乌有。昆仑出版社出版的《解读更年期——给心情放假》(《同仁堂健康驿站丛书》之一)一书,详细地分析了更年期来临的标志,介绍了女性、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医学上,更年期是指从中年向老年转变的一个阶段,一般女性在45岁~55岁,男性为55岁~65岁。对女性来说,绝经是女性更年期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但是,绝经期与更年期不是同一个概念,更年期应是“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的总和。除绝经外,女性更年期还有或多或少的以下生理变化:性欲减退,房事不适或疼痛;易激动,爱发脾气;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周民权1,张颖娟2,周启林3 (1.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2.南方医院中医科,广东510515;3.武警广东省总医院,广东510507) [摘要]“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现代医学新命名的一种男性老年前期病症,是在男性中年向老年过渡阶段的生理转折期形成的一种疾病。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男性学”的崛起,人们在探讨男性疾病时,针对男性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男性亦同女性一样,有一个“更年期症状”,并逐渐被人们重视和认可,从而确立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病名。中医各代医家对男性进入老年之前阶段的病变,有着逐渐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男性更年期疾病的防治,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初期多冠名为“男性老年前期诸症”,在1984年首次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病名引入到中医男科专著中。病因病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男性步入更年期后,肾气逐渐衰少,精血日趋不足,导致肾的阴阳平衡失调,进而引起后天不足,出现心、肝、脾等脏腑功能的紊乱。机体表现为活动效能的降低,思维和体力的减弱以及协调功能的丧失,此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分型论治: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加减;肾阴虚滋阴降火,清退虚热,知柏地黄汤加减;心肾不交滋肾养心,交通心肾,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心脾两虚补气健脾,养心安神,归脾汤加减;肝肾不足补益肝肾,填精养血,七宝美髯丹。辅助治疗:生活调理,饮食疗法,精神调理。 [关键词]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治疗 一、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沿革 (一)命名: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现代西医学新命名的一种老年前期病症,是在男性中年向老年过渡阶段的生理转折期形成的一种疾病。由于机体的逐渐衰老,内分泌机能逐渐减退,特别是性腺功能的变化和减退,从而引起体内一系列平衡失调。进而使神经系统机能及精神活动稳定性减弱,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心理障碍和性功能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显而易见,医学界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系统研究,明显晚于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这是因为,虽然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出现诸多生理、病理变化,但却不象女性那样有一个明显的“绝经”标志。所以,在这一转折期,即使性激素水平有所下降,生精作用逐渐减弱,出现疲劳、失眠、工作效率不高、性欲减退等症状;但此时生精作用并未完全停止,症状的出现较晚且不甚明显,又为渐进性加重,故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好象男性不存在一个更年期病征似的,更谈不上对其如何进行防治了。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男性学”的崛起,人们在探讨男性疾病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多种代谢异常发生在同一个体为特点的综合征。如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肥胖或超重、高尿酸血症等等。 二、诊断标准 (1)向心性肥胖(central obesity):男性腰围:欧洲≥94 cm,南美和中国≥90 cm;女性腰围:欧洲≥80 cm,南美和中国≥80 cm。 (2)血压升高(high blood pressure):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85 mmHg (3)血糖增加(elevated blood sugar):空腹血糖≥100mg/dl(5.6 mmol/L) (4)低水平的HDL(low HDL):男性<40 mg/dL (1.03 mmol/L),女性<50 mg/dL (1.29 mmol/L) (5)甘油三酯增高(elevated triglycerides levels):甘油三酯> 150 mg/dL(1.7 mmol/L)。第二节代谢综合征的病因 一、年龄因素 大量研究证实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40岁以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二、超重或肥胖 超重或肥胖引起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1)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异常沉积。(2)伴随着脂肪沉积在肝脏、肌肉和胰岛组织,脂肪组织分泌大量活性信号分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游离脂肪酸以及脂肪组织的活性巨噬细胞。 三、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与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四、疾病因素 有糖尿病史(2型糖尿病史,孕期糖尿病史)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增加。高血压既是代谢综合征的特征之一,也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疾病均可能成为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五、遗传因素 代谢综合征各成分的遗传度显示,中心性肥胖为25%~40%,高血压为50%,甘油三酯为25%~40%,总胆固醇为50%~60%,HDL-C(高密度脂蛋白)为30%~55%。代谢综合征

(完整版)眼科学试题(含答案)

眼科学试题(含答案) 1. 晶体悬韧带发育完全的时间是(C) A、胚胎第3个月 B、胚胎第5个月 C、胎儿出生时 D、以上都不是 E、胚胎第4个月 2. 睑外翻的病因中不包括(B ) A、老年眼轮匝肌松弛 B、动眼神经麻痹 C、面神经麻痹 D、眼睑皮肤烧伤 E、眼睑皮肤手术 3. 关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叙述,以下哪项不正确(E) A、常发生于抗青光眼术后 B、口服乙酰唑胺 C、晶状体或玻璃体与水肿的睫状环相贴 D、静脉点滴甘露醇 E、尽快滴用1%匹罗卡品眼液缩小瞳孔 4. 关于眼球穿孔伤,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 A、脱出的虹膜应于还纳 B、脱出的玻璃体予以切除 C、脱出的晶状体应予复位 D、脱出的睫状体应于复位 E、以上都不对 5. 球后视神经炎的视野改变中,错误的是(C ) A、视野改变以红、绿视野改变为甚 B、中心暗点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哑铃形暗点 C、偏盲性视野缺损 D、周边视野缩小 E、中心或旁中心暗点 6. 关于同侧偏盲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A ) A、多为视交叉以前的病变所致 B、下象限性同侧偏盲则为视放线上方纤维束或距状裂上唇病变所引起 C、上象限性同侧偏盲,见于颞叶或距状裂下唇的病变 D、部分性同侧偏盲最多见 E、有部分性、完全性和象限性同侧偏盲7. 青光眼斑是指位于(A) A、晶状体前囊下的片状白色混浊 B、晶状体后囊下的片状白色混浊 C、晶状体皮质的白色混浊 D、晶状体核的白色混浊 E、晶状体前极的白色混浊 8. 以下哪项不属于慢性滤泡性结膜炎(D ) A、结膜无肥厚 B、结膜充血有分泌物 C、不留瘢痕 D、可伴有角膜血管翳 E、滤泡多见于睑结膜及下方穹窿 9. 眼底检查发现右眼后极部视网膜有深浅不等的出血、渗出灶及微血管瘤。为明确诊断,最需做何种检查(D ) A、视觉电生理 B、眼B超 C、CT D、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E、视野检查 10. 禁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疾病是(E ) A、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B、球后视神经炎 C、视网膜血管炎 D、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E、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11. 关于枯草热结膜炎的描述,下列何者不正确(B ) A、可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 B、结膜刮片可找到嗜碱性细胞或嗜碱性结节 C、眼睑及结膜水肿 D、自觉眼部痒、流泪、眼红 E、常因花粉过敏所致 12. 关于色苷酸钠滴眼液的说法,以下哪项不正确(D ) A、可阻止组织胺释放 B、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 C、可抑制过敏原诱发的肥大细胞脱颗粒 D、可完全替代糖皮质激素 E、可用于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13. 下列后发性白内障的说法哪项错误(A ) A、影响视力的程度与后囊膜混浊程度和厚度无关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讲解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目录 一、概述 二、临床研究要点 (一)试验目的 (二)诊断标准 (三)中医证候 (四)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五)试验方法 (六)有效性评价 (七)安全性评价 三、参考文献 四、附录 五、著者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更年期是指妇女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的过渡阶段。此阶段妇女出现月经改变,如月经频发、月经量少、月经不规则以及闭经等。同时,更年期妇女因卵巢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导致内环境变化,影响到各器官系统功能性变化,进而表现出相应症状,如潮热、出汗、头痛等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症状,心悸、眩晕、失眠、皮肤感觉异常等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症状,抑郁、焦虑、多疑、自信心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恐怖感甚至癔症发作样症状等精神、心理症状,等等,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 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特别规划委员会于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绝经研究进展工作会议上建议弃用“更年期”这一术语,并推荐使用绝经前期、绝经、绝经后期、绝经过渡期和围绝经期等与绝经有关的名词。但是,由于“更年期”一词形象、生动,已沿用多年,因此,委员会仍赞同保留“更年期”以及“更年期综合征”这两个名词。目前,“更年期综合征”一词在实践中仍广泛使用。国内教科书中多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也有称为“绝经综合征”者。 由于“围绝经期综合征”范围不能涵盖绝经一年后仍有相关症状的患者群体,故本指导原则仍采用“更年期综合征”这一疾病名称。本病相当于中医妇科学的“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 中医药治疗,对于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提高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改善更年期妇女出现的与绝经相关临床症状而开发的中药、天然药物的临床研究提供建议和指导。 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的人工绝经妇女出现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相关症状,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指导原则不能代替研究者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现个性化的临床试验设计。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药物的特点,在临床前研究结果基础上,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研究概况(一)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研究概况(一)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syndrome)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esyndrome),是由于卵巢功能退行性改变、脑垂体功能亢进、雌激素水平低下所导致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90%的更年期妇女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1〕。随着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承受社会、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调查我国妇女平均寿命已超过70岁,2000年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达1.2亿,2030年将达2.8亿。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比男性早10年,大约有70%~90%的更年期妇女会发生月经失调,并伴有不同程度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其中10%~30%症状较严重〔1〕,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的防治,已成为公共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多认为雌激素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药物〔2,3〕,但雌激素治疗的最大忧虑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4〕。而且长期应用外源性雌激素具有导致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的潜在危险,因而中医中药的调治就显示出很强的优势。现就目前基础方面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研究 传统认为肾虚是更年期综合征的根本病机。其中又有偏肾阴虚,偏肾阳虚以及阴阳两虚之不同〔5〕。近有学者从肝郁〔6〕、脾虚〔7〕、心主神功能失调〔8〕为主来阐述病机。但临床医家均多数认为妇女年届七七,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空虚,精血亏乏,脏腑失于濡养,阴阳失调而发病。肾虚为本,肝脾心亦可相继发病,其责之于个体素质之不同。也有人提出新的学说,石学敏、沈晓明等人〔9〕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紧跟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中医脑的学说入手,认为脑、肾之间存在统领与充养的特殊关系,即脑神下降以激发、调控肾之功能,肾精上奉以滋养脑神,进而提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为肾精亏虚、发病关键为脑肾失济的新思想〔9〕。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多出现营卫失和症状,高尔鑫、刘光伟〔10〕等通过调和营卫方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收效颇著,从而提出营卫与神经内分泌相关性的假设,结合中医和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营卫失和是更年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综合征表现;调和营卫是从整体上调整脏腑阴阳;营卫泌济津液功能的改变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内分泌存在相似的性质。进一步提出如下假设:人体可能存在一条以肾气为中心的调节链,肾气的变动影响着天癸、冲任、营卫的功能,其中营卫可能是与神经内分泌相联系的实体物质,其实质可能是某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脏器或效应物质,其功能与现代医学的内分泌作用相类似。刘冬岩、董联玲〔11〕认为女性的衰老过程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40~50岁的围绝经期阶段(初老期),第二阶段是绝经期之后的阶段(衰老期),这两个阶段具有其不同的生理病理基础。肝之阴血亏虚兼气血失和是女性初老期的主要生理病理基础。中医药抗衰老的研究文献十分丰富,然而关于女性衰老的研究并不多见,就现有文献来看,多以肾虚为立论基础,并以补肾法为主进行防治。这就忽略了女性衰老过程中初老期与衰老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病理基础。中老年女性的初老期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并非进入这个阶段后突然出现了肾虚。我们认为,女性初老期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衰老期主要在肾。初老期开始以肝血亏虚兼气血失和为主要病理变化,进一步发展,渐至肝之阴血亏虚;由于肝肾同源,可导致肝肾阴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进入衰老期后,此时主要表现为肾之阴血亏虚〔11〕。 2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2.1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中医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有多途径作用机理和整体调节的独特优势。中药补肾活血复方(六味地黄丸加生地、女贞子、白芍、丹参、益母草)动物实验表明能提高更年期SD大鼠血清雌二醇(E2)水平,降低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并使阴道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角化现象,子宫重量指数增加〔12〕。益妇宁软胶囊(蛤蟆油补肾益精、充骨填髓,莪术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对更年期患者潮热汗出有明显改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能明显升高大鼠去

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中日友好医院经燕 写在课前的话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有些患者更年期症状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可以出现潮热、出汗及反复尿路感染以及心脑血管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等。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性治疗、激素疗法、大豆异黄酮和中医治疗。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促进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一、概述 更年期是女性从青年到老年的一个过度阶段。而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关于这一专题,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讨论: (1)是否需要治疗? (2)各种治疗方法怎样选择? (3)性激素治疗的意义。 (4)有人惧怕性激素治疗,或不适合激素治疗,其他方法行不行? 二、更年期三部曲 (一)更年期早期 1、年龄和表现: 年龄:40-45岁左右。 表现之一:既往月经规律,现月经有点异常,周期提前4-5天,后有几次错后,2-3 月来一次,没有其他症状。 表现之二:无其他症状,仅有情绪波动 惧怕过早绝经带来的恐惧超过了对症状的忧虑。 2、更年期早期的担忧 很多患者在更年期早期有以下一些常见问题:

1)我是不是快要绝经了,一绝经就会衰老,变成老太太,我不想变老,能不能补点激素或开点中药调理,让我晚点绝经? 2)听说激素可使人年轻,延缓衰老,我想补充点激素。 3)我的月经老错后,特担心怀孕,我这个年纪到底有没有可能怀孕? 4)月经错后多长时间就应该看医生了?我一到医院,医生就给我用黄体酮,老用黄体酮好不好,有什么副作用? 5)我上避孕环已经10几年了,该不该取环?听说取环可疼了,取出的环都带着肉,出好多血,还有的环断在里面,特恐怖,我能不能不取环?就放在里面? 6)我想加强保健,注意饮食,可不知具体该怎么做? 7)听说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有效,能不能吃? 8)都说要补钙,怎么补?吃多少钙片? (二)更年期中期 1、年龄:绝经期前后(50岁左右)。 2、表现: 50岁左右—月经停止有几种情况:多数人,月经逐渐错后,经量渐少,逐渐走向绝经;有些人,月经突然停止,以后不会再来;少数人,绝经前出现严重子宫出血,甚至贫血,称为更年期功血。有时月经会淋漓不尽,时有时无,持续不止几个月,这类人往往需要刮宫止血,反复治疗几次才会绝经。 出现更年期症状,典型症状:潮热盗汗、心悸、情绪抑郁、多疑易怒、健忘失眠、眩晕。 此时期妇女对症状关注较多,寻求治疗方法。想搞清楚医生开具的治疗方案有何利弊。 3、更年期对治疗的疑虑 1)我害怕吃激素,你们中医能解决我的痛苦吗? 2)更年期什么时候结束啊,我何时才能熬到头呢? 3)听说中药坤宝丸治疗更年期特好,我能吃吗?

有关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有关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一、不同的学术机构提出来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提出了以IR或高血糖为中心的工作定义,MS诊断标准为:糖调节减损( IGT或IFG)或糖尿病(DM)和(或) IR (由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的葡萄糖利用率低于下位1 /4位点),并有下述5项中2项以上:(1)高血压: ≥140 /90 mmHg(1 mm Hg = 0. 133 3 kPa) ;(2) 甘油三酯: ≥1. 7mmol/L; (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 - c):男<0. 9 mmol/L,女<1. 0 mmol/L; (4)中心性肥胖:腰臀比(WHR)>0. 9(男),> 0.85(女)和(或)体重指数(BM I)> 30 kg/m2;(5)微量蛋白尿:尿蛋白排泄率≥20μg/min,或白蛋白/肌酐≥30 mg/g。WHO有关MS诊断标准公布的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已得到公认,统一了以往众说纷纭的多种代谢异常聚集的命名和内涵。然而,由于该定义中的一些项目如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等, 在临床上并不常规检测,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2.1999年欧洲胰岛素抵抗研究组( EGIR)提出MS诊断标准为 IR(空腹胰岛素值上四分位数)并有下述5项中2项以上: (1)腰围(WC)≥94cm(男性) 或 ≥80cm(女性);(2)甘油三酯>2.0 mmol/ L(或已治疗);(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HDL - c):< 1. 0 mmol/ L ( 或治疗);(4) 高血压: ≥140 /90 mmHg(或已治疗);(5)空腹血糖>6.1mmol/L。 3.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 - ATP Ⅲ)提出MS诊断标准[8]:具有以下5种情况中的3种情况即可诊断为MS:(1)中心性肥胖:腰围男>102 cm(男), > 88 cm(女);(2)高甘油三酯≥1. 7 mmol/L;(3)低HDL –c:男< 1. 0 mmol/L,女< 1. 3 mmol/L;(4)高血压: ≥130 /85 mm Hg;( 5 ) 空腹血糖≥6. 1mmol/L。其定义的特点适合于美国人群,在临床上简单易行,既往许多文献均采用该诊断标准来评估和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然而该定义的腹型肥胖判断的腰围切割点不适用于亚洲人,美籍非洲人, 南欧白种人等。 4.美国内分泌学会(ACE) 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ACE)提出MS的诊断标准 具有以下5种情况中的3种情况即可诊断为MS:(1)超重肥胖BM I≥ 25 kg/m2; (2) 血浆TG 升高≥ 1.69 mmo/L; (3) 低HDL - C, 男< 1.04 mmol/L , 女< 1.29mmol/L ; (4)葡萄糖激发2 h 后血糖>7.8mmol/l , 或空腹血糖110~126 mg/dL;(5)其他危险因素包括2型DM、HBP 或CVD 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久坐的生活方式、老年或CVD 的高危种族。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结合目前中国常用临床检测项目情况,于2004年提出国人的MS标准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的3项或全部定义为MS:(1)超重和(或)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治疗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治疗 在医学上,更年期是指从中年向老年转变的一个阶段,一般女性在45岁~55岁,男性为55岁~65岁。对女性来说,绝经是女性更年期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但是,绝经期与更年期不是同一个概念,更年期应是“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的总和。除绝经外,女性更年期还有或多或少的以下生理变化:性欲减退,房事不适或疼痛;易激动,爱发脾气;郁郁寡欢,有时多疑;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等等。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更年期出现的或轻或重的以植物神经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潮热、潮红、出汗及精神、神经症状。而对男性来说,更年期的标志主要是精神紧张或抑郁、易于疲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潮热、出汗、性欲下降等一系列症状。比较而言,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群比女性的少,因为男性更年期的雄激素降低,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处方用药,以女性为例,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三型论治:(一)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月经周期缩短,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头晕,耳鸣,面颊阵发性烘热,出汗,腰膝酸痛,足跟疼,或皮肤干燥,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处方一般用左归丸和二至丸。若出现双目干涩等症,以杞菊地黄丸加减;

若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用百合地黄汤或甘麦大枣汤和黄连阿胶汤加减。 (二)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精神萎靡,面色灰暗,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苔薄白,脉沉细弱。处方用右归丸加减。 (三)肾阴阳俱虚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处方一般用二仙汤和二至丸。常用中成药可根据症状而加减,如肾虚症状明显,就选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等地黄丸类中成药;失眠、烦躁类症状明显,就选用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安神安志丸等安神丸类中成药;抑郁症状明显者,可选用加味逍遥散类中成药。而由同仁堂从上万首古代中医名方中筛选出的坤宝丸,在治疗和保健上,都体现了相当的优势,受到医生和患者的信赖。由于男性和女性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肝肾不足,所以选用药物上基本是一致的,尤其是坤宝丸,男性在出现更年期症状时,可以毫不犹豫地选用。如果男性在性功能上的障碍问题比较明显时,可选用参茸三鞭丸、百补增力丸等扶阳类中成药。 处于更年期的朋友们,正是到了“知天命”之年,事业有成,不乏成熟的魅力,只要正确看待更年期,以乐观的精神积极面对,就可以安然度过人生的这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而享受后半生的大好时光。

更年期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更年期综合征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的女性身上,这个病不是什么大的疾病,但是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容易给患者带来失眠和记忆力减退的症状,所以为了能够尽快治愈更年期综合症,我们首先需要清楚的了解更年期综合征。 一、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有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或忧郁健忘等。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本病的发生是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逐渐衰竭,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天癸渐绝,月经将断而至绝经所出现的生理变化,但有些女性由于体质或精神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一时不能适应这些生理变化,使阴阳失去平衡,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证候。 二、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1、月经紊乱 月经紊乱是更年期常见的一种变现,和性腺功能衰退有关。主要分为三种情况:月经周期不规则、长期无排卵出血以及月经突然停止。 2、血压改变 在更年期的时候很多女性的血压就会增高,有时候会出现头疼头晕的现象。 3、潮红出汗

潮红出汗是因为刺激到植物神经系统,造成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一般在激动、烦恼、兴奋、生气时发生,局部会出现发红和出汗的现象。 4、心慌气急 这种情况和本身的情绪息息相关,表现为心慌气急、喉头发急、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现象。 5、心理变化 经常会出现孤独、寂寞感、疑心病的现象,部分女性在更年期特别敏感,整天疑神疑鬼,但是这种现象要和精神疾病鉴别。 6、感觉异常 女性在更年期的时候不仅精神上感觉异常,走路带有飘浮感和醉感,还在身上经常感到瘙痒,表现在皮肤、喉部等地方。 7、高血压(血压食品)病 血压升高是女性出现更年期的常见表现,一般情况下,中血压在一天中起伏较大,睡觉后血压通常可降到正常规模,常伴有潮热、多汗等,眼底和心电图检查无变化。而高血压病的血压通常呈持续性升高,舒张压和收缩压都超越正常水平,且常伴有头晕、心悸等表现,心、脑、肾等器官都有一定程度的危害。 8、冠心病 在更年期,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会出现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钝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无效。而冠心病的心绞痛在胸骨下段或

青光眼首次病程记录

2017-09-05 18:50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xxx,女,74岁;因“双眼视力渐降3+年,眼痛1+月”于2017年09月05日入院。 一、患者病例特点如下: 主诉:双眼视力渐降3+年,眼痛1+月。 现病史:3+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双眼视力逐渐下降,无眼红痛、眼胀、畏光、流泪,无视物遮挡、视物变形,患者当时未予重视,未到任何医疗机构诊治;2016年7月患者曾到“毕节市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白内障、视神经萎缩”,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诊治(具体不详),患者未进一步诊治;1+月前,患者感双眼疼痛,偶感头晕,无眼胀、虹视、畏光、流泪,无恶心、呕吐等不适,患者曾到“当地县医院”诊治,检查患者双眼眼压高,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诊治(具体不详),今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测眼压:右眼41mmHg,左眼47mmHg,检查后以“1、双眼青光眼2、双眼白内障”收住入院。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及饮食尚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体力、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者对“青霉素”药物过敏;余既往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T 36.7℃,P62次/分,R18次/分,Bp136/68mmHg;神志清楚,颈软,心、肺、腹(—);头颅脊柱四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VOD:0.12;VOS:0.02;右眼下睑中部可见一褐色新生物隆起,大小约3mm×3mm,结膜无充血,角膜稍水肿,中央前房中深,周边前房约1/2CT,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径约6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混浊、核Ⅱ级,玻璃体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清晰,色苍白,C/D≈0.9,眼底豹纹状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稍水肿,中央前房中深,周边前房约1/2CT,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径约5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混浊、核Ⅱ级,玻璃体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欠清晰,色苍白,眼底豹纹状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眼压:右眼31mmHg,左眼46mmHg。 辅助检查:常规心电图:窦性心律,怀疑轻度的ST-T异常,逆时钟转位。 二、拟诊讨论 初步诊断:1、双眼青光眼(性质待定?)2、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右眼下睑新生物。 诊断依据:1、患者因“双眼视力渐降3+年,眼痛1+月”入院,专科检查:VOD:0.12;VOS:0.02;右眼下睑中部可见一褐色新生物隆起,大小约3mm×3mm,结膜无充血,角膜稍水肿,中央前房中深,周边前房约1/2T,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径约6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混浊、核Ⅱ级,玻璃体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清晰,色苍白,C/D≈0.9,眼底豹纹状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稍水肿,中央前房中深,周边前房约1/2CT,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径约5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混浊、核Ⅱ级,玻璃体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欠清晰,色苍白,眼底豹纹状改变,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眼压:右眼31mmHg,左眼46mmHg。 鉴别诊断:1、与青睫综合征相鉴别,后者一般为单眼眼压升高,反复发作,角膜后灰白色沉着物,前房内有眼内炎症的表现。 2、与高眼压症相鉴别:高眼压症患者仅有眼压升高,视神经盘、视野均正常,角膜厚度偏厚,而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多角膜厚度正常,眼压高,视神经及视野可有不同程度损伤。 三、诊疗计划: 1、立即予20%甘露醇注射液200ml 快速静滴,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滴双眼2次/日,0.2%

手术治疗青睫综合征3例临床观察

手术治疗青睫综合征3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03T11:35:35.99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芬张远清李胜寒吴名焱 [导读] 因青睫综合症发病时全身使用降眼压药物常致痛风发作,故要求手术治疗青睫综合症。 杨飞(通信作者) 王芬张远清李胜寒吴名焱 (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贵州凯里556000)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40-01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青睫综合症),又称Posner-Shlossman综合征,为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①,是前部葡萄膜炎伴青光眼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以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伴明显眼压升高为特征,起病急骤,常为单眼反复发作,偶有双眼者,与劳累有关,临床炎症表现轻微,局部充血轻, 发作期间瞳孔略大,对光反应存在。虽然反复发作轻度睫状体炎,但从不发生虹膜后粘连,每次发作时呈轻度睫状体炎,常在高眼压发作后3日内出现,房水有少数细胞浮游,房水闪辉常呈阴性。角膜后壁沉着物为灰白色、细小或大而扁平,呈羊脂状,一般不超过25个,集于角膜下方l/3处或隐伏在房角小梁网上,眼压恢复正常后数天至一个月内消失;发作性眼压升高且反复性发作,间隔时间可数月至1~2年。眼压可高达5.33~8.0kPa(40~60mmHg),每次发作高眼压持续时间一般1~14天,可自行恢复,少数延续一个月,罕有延续两个月者,通常对视力影响较小,视乳头及视野一般不受侵犯①。治疗主要是在发作期间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控制炎症发展。药物降低眼压为主,药物治疗不能预防本病的复发,皮质类固醇药物亦不应延长使用,以免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青睫综合症不宜手术,因手术不能阻止其复发。但应严密观察,长期随访,若与原发性或继发性开角青光眼合并存在时,视功能有遭受威胁之可能,应考虑手术治疗,因青睫综合症发病少,手术更少,现将我院自2001年做青睫综合征手术治疗疗效观察报告如下:例1:女,43岁。右眼反复眼红、眼胀2年入院。既往院外诊断“青睫综合症”,查体:视力:右眼1.0,左眼1.0,右眼结膜充血(+),角膜内皮羊脂状KP(+—++),房水细胞少数,瞳孔圆,直径约3mm,光反应存在,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 35mmhg,左眼 12mmhg,视野: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眼青睫综合征,2年来右眼青睫综合征反复发作,要求手术控制眼压,手术方式:右眼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前房形成好,深度正常,滤过泡按传统的Kronfeld法②为I型功能滤过泡,门诊观察10年眼压波动于10mmhg—16mmhg、视力无明显下降、视野正常、未发现葡萄膜炎复发。 例2:男,36岁。左眼反复眼红、眼胀3年入院。既往院外诊断“青睫综合症”,查体:视力:右眼0.4矫正1.0(-2.0DS),左眼0.5矫正1.0(-1.0DS),右眼结膜充血(+—++),角膜内皮羊脂状KP(+—++),房水细胞少数,瞳孔圆,直径约3mm,光反应存在,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 42mmhg,左眼 12mmhg,视野: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眼青睫综合征,3年来左眼青睫综合征反复发作,要求手术控制眼压,手术方式:右眼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观察前房形成好,深度正常,滤过泡为I型功能滤过泡,门诊观察2年眼压波动于10mmhg—16mmhg、视力无明显下降、视野正常、未发现葡萄膜炎复发。 例3:男,60岁,我院职工。右眼反复眼红、眼胀6年入院。既往6年来多次因“青睫综合症”于我院住院治疗,同时患“痛风”,因青睫综合症发病时全身使用降眼压药物常致痛风发作,故要求手术治疗青睫综合症,手术方式:右眼小梁切除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前房形成好,深度正常,滤过泡为I型功能滤过泡,门诊观察4年眼压波动于11mmhg—14mmhg、视力无明显下降、视野正常、未发现葡萄膜炎复发。 讨论:原发性青光眼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均是一种的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③,因其在青光眼中发病率高,故国内外对原发性青光眼的各类研究较多,而青睫综合症虽属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但发病率在青光眼中所占比例不高,且因术后葡萄膜炎仍有复发可能,认为此病不宜手术①,故青睫综合症手术疗效一直不确定,我院以上3例手术患者,均因反复多次发作,要求手术,手术均在发作缓解期施行,术后门诊随诊,观察眼压控制好,未发现葡萄膜炎复发。而同样患青睫综合症的未手术病人,门诊随诊观察,虽视野正常、力轻度下降,但因长期、反复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已发生后囊下性白内障,青睫综合症手术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我院将以上3例手术病人术后疗效作病例报告,以供眼科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主编,实用眼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 [2] Kronfeld PC.The chemical demonstration of transconjunctival passage of aqueous after antiglaucomatous operations [J].Am J Ophthalmol,1952,35:38-45 [3]赵家良.重视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干预[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9)769-771

中医偏方验方治更年期综合征

中医偏方验方治更年期综合征 1.疾病综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在更年期内由于生理功能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内分泌功能减退。中年进入老年阶段的过渡期被称为更年期。一般女性在45~55岁,男性在55~65岁。更年期综合征的初期呈现为阵发性面部发红、盗汗、心悸、失眠、情绪烦躁不稳、易激怒以及疲倦乏力等症状。其中女性的更年期表现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功能丧失,而生殖器官开始从萎缩向衰退过渡。最明显的标志是月经的终止,这个过程往往会持续数年,是循序渐进地完成的。而男性则体现在阳痿、性欲冷淡等。在中医学理论当中,更年期综合征是由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冲任空虚亏损、气血津液损虚不足引起的,从而导致脏腑失于濡润滋养,素体的阴阳失于平衡,造成诸多更年期的症状。 2.民间验方⑴远志加白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如果保养不好的话,就会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耳鸣、腰背酸痛、下痢便秘、恶心、疲劳等症状,而且,具体表现还会因人而异。西方国家多采用注射雌性激素来维持自主神经功能的安定,有时也用雄性激素来治疗,但是,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大。有位郭女士患了更年期综合征后,采用的是传统中医的偏方,效果不错。这种方法不但没有副作用带来的后顾之忧,而且,还能激活身体机能,达到滋补保健的功效:

远志、白术、仙灵脾、茯苓、仙茅、柴胡、白芍药、人参、茯神、甘草、酸枣仁各2钱,生地黄、党参、黄芪、胡桃肉、浮小麦各3钱,当归、龙眼肉各1钱半,薄荷5分,红枣6枚,把药材用一碗水煎熬成汤药,剂量达到1碗半为度,连服3天,停2天再服用2天即可。⑵豆腐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李大婶今年快50了,近一段时间,在单位吃饭,她几乎每天都点一道豆腐菜,但是她原本并不爱吃豆腐,怎么就一下子这么喜欢吃豆腐菜了呢?李大婶自己为大家揭开了这个 谜底。原来最近她感到自己有不适症状,但又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就是心烦意乱,虚火少寐。到医院一咨询才知道,是早期的更年期综合征。医生建议她补充些雌性激素,但她又觉得吃药会有副作用,况且现在她的症状还不算严重,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食补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是多吃豆腐。豆腐作为一种食药兼备的食品,具有补虚益气的功效。更年期女性常吃豆腐不但可以补钙,防止骨质疏松,还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力。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豆腐不仅是含钙、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极高的食品,还富含大量的雌性激素,能够帮助女性克服更年期症状。许多不愿意服用荷尔蒙药物的更年期女性,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就比如多吃豆腐来减少更年期综合征的早期症状。但是豆腐中缺少蛋氨酸和赖氨酸,若单独食用,蛋白质的吸收率会很低。必须要与蛋氨酸含量较高的蛋类、肉搭配食用,才能充分吸

代谢综合征问答题(简单版)

一、代谢综合征的定义是什么? 答案:代谢综合征是由于存在肥胖、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微量白蛋白尿及高尿酸血症等,引起多种物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病理生理改变,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聚集,最终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临床综合征。 二、老年高血压病治疗原则 答案:老年人(<80 岁)降压治疗均受益。老老年人(高龄,>80 岁)病人降压治疗是否净受益目前证据不多。收缩压目标为降至150mmHg 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舒张压低于70mmHg 可能会增加死亡,应注意。首选利尿剂、钙拮抗剂,亦可用β- 阻滞剂、ACE抑制剂、ARB。男性伴前列腺肥大者优先使用a-阻滞剂。 三、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CDS)的诊断标准 答案: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 1、超重和(或)肥胖BMI≥24.0; 2、高血糖FPG≥6.1mmol/L(110mg/dl)和(或)2hPG≥7.8 mmol/L(140mg/d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 3、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 4、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 mmol/L(110mg/dl),和(或)空腹血HDL_C<0.9 mmol/L(35mg/dl)(男),<1.0 mmol/L(39mg/dl)

(女)。 四、目前认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 答案: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有遗传性(基因缺陷)和获得性(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基因缺陷可发生在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信号转导的各个途径,获得性因素包括胰岛素受体抗体、某些升糖激素、胰岛淀粉样多肽、慢性高血糖、高血脂毒性、生活方式西方化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 五、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答案: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 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 但<6.99mmo/L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 在我国医生在作出诊断时往往要结合临床症状加以考虑,如果有症状只要有一次 空腹或餐后血糖达到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 糖尿病症状,就需要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达到上述标准,才可以判为糖尿病。 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答案:简明标准: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