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小升初应用题专题练习(33)

【全国通用】小升初应用题专题练习(33)
【全国通用】小升初应用题专题练习(33)

小升初应用题专题练习(33)

1. 有梯形甲、乙、丙,它们的高之比是1:2:3,上底之比是6:9:4,下底之比是12:15:10,已知梯形甲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求乙、丙两个梯形的面积之和。

2. 将和为45的9个数分成A、B两组,如果将A组中的数移到B组中,则A、B两组数的平

均数都比原来大0.25.求A组中原来有多少个数?

3. 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62.8平方米,高和底面半径相等,求表面积。

4. 将两个不同的自然数中较大的数换成他们的差,称为一次操作,如此继续下去,直到这两个数相同为止。如对20和26进行这样的操作,过程如下:

(20,26)→(20,6)→(14,6)→(8,6)→(2,6)→(2,4)→(2,2)(1)对45和80进行上述操作。

(2)若对两个四位数进行上述操作,最后得到的相同数是17。求这两个四位数的和的最大值。

5. 甲、乙两站相距480千米,快车上午5时从甲站开往乙站,慢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两车在上午11时相遇。下午3时快车到达乙站后,慢车还要继续行驶多少小时才能到达甲站?

6. 一种商品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又降价10%,现价是432元,这个商品的原价是多少元?

7. 小轿车、面包车和大客车的速度分别是90千米/小时、72千米/小时和63千米/小时。小轿车和大客车从甲地,面包车从乙地同时相向出发,面包车遇到小轿车后30分钟又遇到大客车,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 甲、乙两商品,成本共2200元,甲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品按15%的利润定价。后来都按定价的90打折出售,结果仍获利131元。甲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9. 有两个瓶子,大的可装7千克油,小的可装5千克油,你怎样用这两个瓶子量出1千克油来?

10. 甲和乙两个小朋友约定平均出钱买圆珠笔,结果甲拿了18支,乙拿了14支,最后甲又付给乙1.6元。他们两人买圆珠笔共用了多少元?

11. 在沙漠种一辆汽车每天行200千米,汽车种装了能够行驶24天的油,跑一定的路后,必须按原路返回,甲、乙两辆车进沙漠,为了能够使甲车到更远的地方,乙车行了一段路程后,把部分汽油给甲车,剩下的汽油可以使乙车返回,甲车最多行多少路程?

12. 一项工程单独做,甲需20天完成,乙需30天完成,现两人合作,甲中途休息了3天,乙中途休息了若干天后,一共用16天完成,乙中途休息了多少天?

13.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1)

11

0.125 3.7 5.3

88

+?+? (2)

111

()

5687

÷+

14. 甲、乙两人各要加工240个零件,他们同时加工,当甲完成任务的一半时,乙比甲多做20个,已知这段时间甲每小时加工30个,乙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专题(带答案)

第一篇:应用题专题知识框架体系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棵数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棵数棵距;棵距总距离棵数. 较大数方法①:(和-差)2较小数,和较小数四、方阵问题 在方阵问题中,横的排叫做行,竖的排叫做列,如果 较小数 方法②:(和差)2较大数,和较大数行数和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就是所 谓的“方阵”。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方 法:(155) 25 ,(155) 210.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 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 倍,求 这两个数。 方法:50(4 1) 10 10 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或和1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5 1) 20 20 5100 二、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三大规 律:1.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 的; 2.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年龄都是增加相等的 量.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几年前年 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3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株距全长(棵数1);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方阵的基本特点是: 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 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 2,每层总数就少8.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每层总数的关系:每层 总数[ 每边人(或物)数1] 4 ;每 边人(或物)数=每层总数41. ③实心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 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五、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 六、盈亏问题 按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发生不能均分的情况.如果有物品剩余就叫盈,如果物品不够就 叫亏,这就是盈亏问题的含义. 一般地,一批物品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第一种 分配方法有多余的物品( 盈),第二种分配方法则不 足( 亏),当两种分配方法相差n个物品时,那就 有: 盈数亏数人数n,这是关于盈亏问题很重要的 一个关系式.解盈亏问题的窍门可以用下面的 公式来概括:(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 数,(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亏亏) 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解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什么情况下会盈,盈多少?什么情况下“亏”,“亏”多少?找到盈亏的根源 和几次盈亏结果不同的原因.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 全长段数 株距 1全长 (棵数 株距 1 ; 1 ); 株距全长(棵数1);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专题(带答案)

一:应用题专题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2÷=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 方法②:(和+差)2÷=较大数,和-较大数=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155)25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50(41)10 ÷+=10440 ?=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51)20 ÷-=205100 ?= 二、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大规律: 1.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2.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年龄都是增加相等的量.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棵数1-); 株距=全长÷(棵数1-);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3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株距=全长÷(棵数1+);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棵数=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棵数?棵距; 棵距=总距离÷棵数. 四、方阵问题 在方阵问题中,横的排叫做行,竖的排叫做列,如果行数和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就是所谓的“方阵”。 方阵的基本特点是: 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 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 上的人数就少2,每层总数就少8.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每层总数的关系: 每层总数[=每边人(或物)数1]4?; 每边人(或物)数=每层总数41 ÷+. ③实心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 (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五、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 六、盈亏问题 按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发生不能均 分的情况.如果有物品剩余就叫盈,如果物品不 够就叫亏,这就是盈亏问题的含义. 一般地,一批物品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第一 种分配方法有多余的物品(盈),第二种分配方 法则不足(亏),当两种分配方法相差n个物品 时,那就有: 盈数+亏数=人数n?, 这是关于盈亏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关系式. 解盈亏问题的窍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概括: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解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什么情况下会

小升初数学专项题第五讲 立体图形应用题_通用版

第五讲 立体图形应用题 【基础概念】: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与这些图形有关的问题叫作立体图形应用题;有关的公式: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ab+ah+bh )×2,体积公式:V=abh=Sh ;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6a 2,体积公式:V=a 3;圆柱:侧面积:S 侧=Ch=2πrh=πdh ,表面积:S=S 侧+2S 底,体积:V=S 底h ;圆锥:体积:V=13 S 底h 。 【典型例题1】:李力爱好手工制作,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做了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它的长、宽、高的比是5:4:3.在这个长方体框架外面糊了一层彩色的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彩纸?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思路分析】: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做了一个长方体框架也就是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分米,首先用棱长总和除以4求出长、宽、高的和,再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求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h+bh )×2,体积公式:v=abh ,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解答:长:48÷4×55+4+3 =12×55+4+3 =5(分米) 宽:48÷4×45+4+3 =12×45+4+3 =4(分米) 高:48÷4×35+4+3 =12×35+4+3 =3(分米); (5×4+5×3+4×3)×2 =(20+15+12)×2 =47×2 =94(平方分米) 5×4×3=60(立方分米) 答:至少需要94平方分米的彩纸,它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计算出棱长,再利用表面积公式与体积公式计算。 【巩固练习】 1.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和宽的比是4:1,宽和高长度相等,在这个长方体框架外面糊一层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这个框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用铁丝焊一个长方体框架,长1.8米,宽14分米,高100厘米,至少需要铁丝多少米?焊成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典型例题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7厘米,表面积是1406.72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 【思路分析】:已知底面半径是7厘米,那么可以求得这个圆柱的底面积和底面周长;这里要求圆柱的高,根据已知条件,需要求得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可得:侧面积=表面积-2个底面积,再利用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即可求得这个圆柱的高。 解答:(1406.72-3.14×72×2)÷(2×3.14×7) =(1406.72-307.72)÷43.96 =1099÷43.96 =25(厘米) 答:这个圆柱的高是25厘米。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计算出底面积,再利用表面积减去底面积得到侧面积,最后利用底面积公式计算出高即可。 【巩固练习】 3.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 一个圆柱体沿底面直径和高切开后,切面是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及解析: 1.【解析】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已知棱长总和是48分米,先求出长、宽、高的和,再利用按比例分配分别求出它的长、宽、高;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解答即可。 【答案】:(1)长、宽、高的和是: 48÷4=12(分米) 总份数是:

小升初计算题专项讲义

小升初计算题专项讲义 小升初计算题专题讲解 题型一脱式计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 绝对值 3、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即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0 4、任何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运算律】 abba,,,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cabc,,,,,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买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和不变) 【注:运用交换律时~符号要随数字一起交换】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互为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减法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或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这两个数。 字母公式:a-b-c=a-(b+c)或a-(b+c)= a-b-c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法则】 先按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再按加法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运算 1340(32)(8),,,,,,2(25)34156(65),,,,,例: ,,,, 331(20)2059,,,,4(2.48)4.33(7.52)(4.33),,,,,, ,,,, (5)181,78,22 (6)585,(123+385) 232,,,,,,1+3.410.59,,练: 23211.75,,,,,,,,,,,,,,,,,,,,,,,343,,,,,, 7121,,,,,,,,3(26)5216(72),,,,, 44326,,,,,,,,,,,,,,,,,,,9696,,,,,,,, (5)987,(287,135) (6)487,139,287,61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多数相乘,奇个负数得负,偶个负数得正(即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 个数无关),并把绝对值相乘 3、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乘法运算律】 abba,,,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cabc,,,,,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买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乘,积不变) abcacbc,,,,,,乘法对加(减)法的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 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计算题脱式计算专项

2018年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计算题脱式计算专项 88+56+12 178+350+22 56+208+144 (2.3+5.6)+4.7 286+54+46+4 166× 167 166 5.82+4.56+5.44 25×37×0.4 75×0.39×4 6.5×11×4 125×39×16 0.8 ×37×1.25 43×15×6 41×35×2 11 35 36 136×4.06+4.06×64 7.02×123+877×7.02

34.68425?+? 11164.53411112?+? 5129 24514343?+? 102×5.6-5.6×2 471×0.25-0.25×71 43×126-86×13 101×99-897 5200÷4÷2.5 333833 3.7544?-+? 555 13.75 2.75888 ?-?- 4.58-0.45—0.55 23.4-4.56- 5.44 6.47-4.57-1.43

4500÷0.4÷75 16800÷8÷1.25 48000÷0.8÷125 313275÷? 71259214÷? 5 1765311÷)(- 83533585?÷+ )6 1 81(48+? 20 935 4÷÷ )21 10 7 5 (103 - ? 3.2×1.25×0.25 5.8×[1÷(2.1-2.09)] 3150 ×101- 3150

42÷(12 +23 ) 34 ×78 +18 ×75% (78 -516 )×(59 +2 3 ) 2.3×1.5+4.5÷0.75 61+72÷73 (1+31)÷(1-3 1 ) 53÷[117×(52+3 1)] (511-872)÷291+22÷51 361-99 0.7+3.8+4.2+9.3 53×41+53×4 3 3- 712-512 57×38+58×57 815×516+527÷10 9

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专项练习

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专项练习 1、两桶油共重45千克,把A桶的1/6 倒入B桶后,这时A桶与B桶油重量相等,求A、B两桶原来各有多少千克油? 2、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加工需要12小时,徒弟单独加工需要15小时。师徒二人合作,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20个。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一段路两队合修15天能完成。甲队单独修6天,乙队单独修7天,共完成全部工程的。①乙队单独修完这段路需要多少天?②甲队单独修完这段路的需要多少天? 4、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10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12小时。快车和慢车同时开出,快车开出后因修车在路上停了2小时,多少小时后两才车相遇?

5、一根圆柱形水管,外直径是32厘米,管壁厚1厘米,水在管内的流速是每秒4.5米。这根水管每秒钟能流出多少千克水?(1立方厘米水重1克) 6、堆煤共有1680千克。第一堆用去1/3,第二堆用去1/4 后,两堆煤所余下的相等。问原来这两堆煤各有多少千克? 7、一份稿件,甲独抄10小时抄完,乙独抄12小时抄完。现在由甲乙两人合抄2小时,抄完这份稿件的3/4 还差20页,这份稿件有多少页? 8、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9、加工一批零件,甲乙合做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完成任务时,乙给甲87个零件,两人零件的个数相等。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0、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7小时相遇后,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6千米,两车的速度比是5:6,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12天可以完成。如果要甲队先做6天,乙队接着做8天,只能完成全部工作的2/3 。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12、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0天,乙独做要20天,现在由甲、乙两人合做2天,余下的由乙独做,还要多少天可以完成全工程的一半? 13、一辆客车到某站有7/10的乘客下车,又有10人上车,这时车上人数是原来的2/5,原来这辆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14、有两袋米,甲袋装米10千克,如果从乙袋倒入1/3给甲袋两袋米一样重,乙袋原来装米多少千克?

小升初计算专项练习汇编

教师寄语:【“勤”是先苦後甘,“ 懒”是先甘後苦,後果完全相反,你选择哪个?】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小升初计算专项练习 在小学计算题中有好多题型方法新颖独特,在升重点中学考试和进入中学分班考试中,多有出现,有的学生因为没见过这种题型常常得分很少或得零分,其实 这种题型只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一点都不难。下面老师跟你支支招: 计算专题1小数分数运算律的运用: 【例题精选】 例题一: 4.75+9.63+(8.25-1.37)例题二: 11 3333877979066661 24 ?+? 例题三: 322 32537.96 555 ?+?例题四:36?1.09+1.2?67.3 例题五: 81.5?15.8+81.5?51.8+67.6?18.5

【练习】 1、 6.73- 89 2(3.271) 1717 +- 2、 717 13(43)0.75 13413 -+- 3. 975?0.25+ 3 9769.75 4 ?- 4、 999999×222222+333333×333334 5、 45?2.08+1.5?37.6 6、139 1371 137 138138?+? 7、72?2.09-1.8?73.6 8、 53.5?35.3+53.5?43.2+78.5?46.5

计算专题2大数认识及运用【例题精讲】 例题一:1234+2341+3412+4123 例题二: 4 223.411.157.6 6.5428 5 ?+?+? 例题三: 199319941 199319921994 ?- +? 例题四:( 22 97 79 +)÷( 55 79 +) 例题五:有一串数1, 4, 9, 16,25……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其中第2010个数与2011个数相差多少? 例六: 2010×201120112011-2011×201020102010

关于小升初数学练习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关于小升初数学练习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做计算,我能行.(本部分考查学生的口算、解方程、简便计算能力,会解答文字题和求组合图形阴影部分面积) 1.(8分)(xx长泰县)口算: +==0.360.6=﹣=++= 小升初数学模拟考试卷及答案:3.5﹣ 3.05==0.2512=7(+)=3.27+1.83= 考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 分析:本题根据分数与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可根据加法交换律计算;0.2512可将12拆分为43计算; 7(+)可根据法分配律计算. 解答:解:+=,=,0.360.6=0.6,﹣=,++=1, 2.(6分)(xx长泰县)解方程. ①9.5﹣3=5.6+7.4②:=:③1﹣60%=. 考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解比例. 分析:(1)先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6.5求解, (2)先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解,

(3)先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60%x, 再同时减,最后同时除以60%求解. 解答:解:(1)9.5﹣3=5.6+7.4,(2):=:, 6.5x=13,x=, 6.5x6.5=136.5,x=, x=2;x=; (3)1﹣60%=,1﹣60%x+60%x=+60%x,1﹣=+60%x﹣, 3.(10分)(xx长泰县)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www.xkb1. ①25499②13.6﹣(2.6+0.2525%)③1200〔56(﹣)〕 ④(1.7+1.7)⑤1375+4501525. 考点: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的乘法及应用;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分析:①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使计算更简便. ②先计算括号内部的,把括号内的百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计 算括号外面的. ③中括号里面的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计算括号 外面的. ④小括号里面的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计算括号 外面的. ⑤按照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解答,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解答:解:①25499,②13.6﹣(2.6+0.2525%),③1200[56(﹣)],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含答案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1.6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6=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38.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3.6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38.4+3.6=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3.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甲乙合作一天完成1÷2.4=5/12,支付1800÷2.4=750元 乙丙合作一天完成1÷(3+3/4)=4/15,支付1500×4/15=400元 甲丙合作一天完成1÷(2+6/7)=7/20,支付1600×7/20=560元 三人合作一天完成(5/12+4/15+7/20)÷2=31/60, 三人合作一天支付(750+400+560)÷2=855元 甲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4/15=1/4,支付855-400=455元 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7/20=1/6,支付855-560=295元 1 / 6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专项测试卷(含答案)应用题在小升初考试中占很大比重,并且需要明确解题思路,不论哪一步出问题都会丢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小升初数学应用题专项测试卷,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以题中的等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例题:有两桶油,甲桶油重量是乙桶油的2倍,现在从甲桶中取出25.8千克,从乙桶中取出剩下的两桶油重量相等,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解设:乙桶油为X千克,那么甲桶油为2X千克 甲桶剩下的油=乙桶剩下的油 2X一25.8=X一5.2 2X一X=25.8一5.2 X=20.6 2X=20.62=41.2 答:甲桶油重4102千克,乙桶油重20.6千克, 练一练: ①甲厂有钢材148吨,乙厂有112吨,如果甲厂每天用18吨,乙厂每天用12吨,多少天后两厂剩下的钢材相等? ②一个两层的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3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放90本到下层,则两层的书相等,原来上下层各有书多少本?

③甲车间有54人,乙车间有48人,在式作时,为了使两车间人数相等,甲车间应调多少人去乙车间? ④超市存有大米的袋数是面粉的3倍,大米买掉180袋,面粉买掉50袋后,大米、面粉剩下的袋数相等,大米、面粉原各多少袋? ⑤某校有苦于人住校。若每一间宿舍住6人,则多出34人;若每一间宿舍住7人,则多出4间宿舍。问有多少人住校?有几间宿舍? ⑥甲仓所存的面粉是乙仓的3倍,如果从甲仓运走900千克,从乙仓运出80千克,则两仓所存的面粉相等,两仓原有面粉各多少千克? ⑦有箱桔子,甲箱的重量是乙箱的1.8倍,如果从甲箱中取出1.2千克放篱乙箱,那么两箱的重量相等了,原来甲乙两箱各多少千克? ⑧一个通讯员骑自行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信件送到某地,他每小时15千米查以早到24分钟,每小时骑12千米要迟到15分钟,规定时间是多少?他去某地的路程有多远? ⑨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50千米,一小时后另一列火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结果两列火车同时到达乙3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⑩甲级糖每千克16.60元,乙级糖每千克8.80元。商店用80千克甲级糖和若干乙级糖混合后平均每千克售价14.00元,

小升初计算题专项检测(上)

小升初计算题专项检测一 姓名: 时间: 得分: 1、直接写出得数 67 ÷3= 35 ×15= 2-37 = 1+2%= 78 ÷710 = 5÷23 = 43 ×75% = 78 ×4×87 = 16 +56 ×15 = 12 ×99+99×12 = 2、解方程 χ-27 X=114 χ÷18 =15×23 40%χ—-14 =712 3、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2 ×58 -32 ÷85 1-58 ÷2528 -310 (23 +415 ×56 )÷2021 45 ÷[(35 +1 2 )×2] 4、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计算 1、一个数的20%是100,这个数的3 5 是多少? 2、一个数的58 比20少4,这个数是多少? 小升初计算题专项检测二

姓名: 时间: 得分: 1、直接写出得数 6×45 = 9 410 9?= 7 55÷= 100×25%= = - 5 13 1 4 )2 14 1( ?+ = 3 285÷ = 2 1)211(÷ + = 2、解方程 9 2×χ= 18 1 16 %20=-χχ 6 54 3= ÷ χ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就简算 118 518 536 7-÷- 5 28 35 38 3? + ? 51436 5 512 +??? ??+? 7 221 102 33- ? - 4、列式计算 ① 4减去4 1 的差乘5 3 ,积是多少? ② 比18的20%多0.35的数是多少? ③一个数与71 的和相当于 9 4的45%,这个数是多少? 小升初计算题专项检测三 姓名: 时间: 得分:

1、直接写出得数 4 3÷43= 71× 103 = 1.8× 6 1= 3 1÷3= 3.2-10 9= 2 1+5 1 = 10÷10%= 6.8×80=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10 3- 10 3÷6 3 1×4 3÷( 4 3- 12 5) 2 1×3.2+5.6×0.5+1.2×50% [3 5 -(5 2 + 4 3)]÷4 31 99× 98 97 11.58-(711 5+1.58) 3、解方程 χ-12%χ=2.816 5 4×4 1- 2 1χ = 20 1 4、列式计算。 (1)54 与 4 1的差是它们和的几分之几 (2)甲乙两数的比是3 :4,乙数减甲数得 14 5,求 乙数。 小升初计算题专项检测四 姓名: 时间: 得分: 1.直接写得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应用题专项练习及答案-s79-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应用题专项练习及答案-人教版 一、解答题 5条一样大小的鱼,黑猫钓了3条这样的鱼,花猫一条也没有钓到.它们平均分食了所有的鱼.这样花猫共付鱼款8角.平均每条鱼的价钱是多少?白猫、黑猫各应得几角? 2.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上有A、B两镇,A镇在B镇北面4.8千米处.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A镇、B镇出发向南行走,甲的速度是每小时9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甲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不改变方向,而乙向南走3分钟后,便转身往回走2分钟,接着按照先向南走3分钟,再向北走2分钟的方式循环运动.请问:两人相遇的地点距B镇多少千米? 3.下如右图所示,某单位沿着围墙外面的小路形成一个边长30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沿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如果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70米,那么经过多少时间甲才能看到乙? 4.一根绳子长25米,先剪下10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5.小胖的房间长4米,比宽多1米,小胖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求下列组合体的体积。 7.商店运来三种水果,其中梨的重量占.苹果的重量和其他两种水果重量之和的比为1:3,苹果比梨多20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8.一套西服原价480元,因季节调价,降价10%出售,现在这套西服卖多少元? 9.一辆自行车和一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向乙地行驶,汽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0千米,行驶了3小时汽车到达乙地,马上按原路返回,途中与自行车相遇,从同时出发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

答案 1.平均每条鱼的价钱是3角,白猫应得7角、黑猫应得1角. 【解析】1. 试题分析:白猫和黑猫共钓了5+3=8(条)鱼,花猫吃鱼条,则每条鱼鱼费为8×=3(角); 黑猫吃鱼条,自己钓3条,(3﹣)条鱼该得鱼费:(3﹣)×3=1(角); 白猫吃鱼条,自己钓5条,(5﹣)条鱼该得鱼费:(5﹣)×3=7(角).解:每条鱼鱼费为: (5+3)× =8×, =3(角); 黑猫该得鱼费: (3﹣)×3, =×3, =1(角); 白猫该得鱼费: (5﹣)×3,=×3, =7(角). 答:平均每条鱼的价钱是3角,白猫应得7角、黑猫应得1角. 2.0.6千米. 【解析】2. 试题分析:甲的速度是每小时9千米即每分钟0.1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即每分钟0.1千米,甲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不改变方向,而乙向南走3分钟后,便转身往回走2分钟,第一周期共用2+3=分钟,此时甲行了0.15×5=0.75千米,乙行了0.1×(3﹣2)=0.1千米,则第一周期后,甲乙相距4.8﹣0.85=3.95千米,第二周期开始,每个周期为2+3+2=7分钟(转身往回走2分钟,接着按照先向南走3分钟,再转身向回走2分钟),则每个周期甲追及乙的距离是0.15×7﹣0.1×(4﹣3)=0.95千米,四个周期共追及的距离是0.95×4=3.8千米,4个周期后甲乙还相距离3.95﹣3.8=0.15千米,0.15千米的距离甲需要0.15÷(0.15﹣0.1)=3分钟. 所以甲乙相遇共用时5+7×4+3=36分钟.相遇地离B镇的距离是0.15×36﹣4.8=0.6(千米). 解:小时9千米=每分钟0.15千米,每小时6千米=每分钟0.1千米, 第一个周期5分钟甲乙相距的距离: 4.8﹣0.15×5﹣0.1×(3﹣2) =4.8﹣0.75﹣0.1 =3.95(千米) 以后每2+3+2=7分钟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甲追及乙的距离是: 0.15×7﹣0.1×(4﹣3) =1.05﹣0.1 =0.95(千米)

小升初数学40道应用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40道应用题专项练习 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2.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3.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 4.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5.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6.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天 的进度,几天能修完? 7.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6元.如果用这些钱购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8.一包A4复印纸,每天用25张,20天正好用完.如果每天少用5张,那么可以用多少天? 9.一个养蜂专业户,今年饲养蜜蜂24箱.去年5箱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照去年的酿蜜量 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10.冬冬家在15平方米的土地上共育苗135棵,照这样计算,要育苗990棵,需要多大面积的土地? 11.园林工人沿公路的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 距离有多远? 12.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 多少座路灯? 13.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14.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 边各有几名学生? 15.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要使每一边都有4盆花,最少需要几盆花? 16.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方阵,最外层每边站了15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17.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5下,8秒种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小升初数学专项题-应用已专题第四讲平面图形应用题通用版

第四讲平面图形应用题 【基础概念】: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有线段、射线、直线、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组合图形,与这些图形有关的问题叫作平面图形应用题;解决这些问题常用到的公式有:、长方形:周长公式:C=(a+b)×2,面积公式:S=ab;正方形:周长公式:C=4a,面积公式:S=a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b;三角形:面积公式:S=ab ÷2;梯形:面积公式:(a+b)×h×2;圆: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面积公式:S=πr2。 【典型例题1】:把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路分析】:在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中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等于圆的直径,正方形两条对角线把整个正方形分成了4个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一半等于这个圆的半径,所以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是10÷2=5厘米,即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是5厘米,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答】:10÷2=5(厘米) 由分析知:正方形两条对角线把整个正方形分成了4个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是5厘米,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 5×5÷2×4 =12.5×4 =50(平方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 【小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正方形两条对角线把整个正方形分成了4个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 【巩固练习】 1.一张正方形纸板,周长是12厘米,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北京市)小升初数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奥数之简便运算

目录: 计算专题1 小数分数运算律的运用: 计算专题2 大数认识及运用 计算专题3 分数专题 计算专题4 列项求和 计算专题5 计算综合 计算专题6 超大数的巧算 计算专题7 利用积不变、拆数和乘法分配率巧解计算题: 计算专题8 牢记设字母代入法 计算专题9 利用 a ÷b=b a 巧解计算题: 计算专题10 利用裂项法巧解计算题 计算专题11 (递推法或补数法) 计算专题12 斜着约分更简单 计算专题13 定义新运算 计算专题14 解方程 计算专题15 等差数列 计算专题16 尾数与完全平方数 计算专题17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计算专题18 分数的估算求值 计算专题19 简单数论 奥数专题20 周期问题

在小学计算题中有好多题型方法新颖独特,在升重点中学考试和进入中学分班考试中,多有出现,有的学生因为没见过这种题型常常得分很少或得零分,其实这种题型只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一点都不难。下面老师跟你支支招: 计算专题1小数分数运算律的运用: 【例题精选】 例题一: 4.75+9.63+(8.25-1.37)例题二: 11 3333877979066661 24 ?+? 例题三: 322 32537.96 555 ?+?例题四:36?1.09+1.2?67.3 例题五: 81.5?15.8+81.5?51.8+67.6?18.5 【练习】 1、 6.73- 89 2(3.271) 1717 +- 2、 717 13(43)0.75 13413 -+- 3. 975?0.25+ 3 9769.75 4 ?- 4、 999999×222222+333333×333334 5、 45?2.08+1.5?37.6 6、139 1371 137 138138?+?

北师大版数学小升初试题∶解答应用题训练带答案解析(1)

北师大版数学小升初试题∶解答应用题训练带答案解析(1) 一、北师大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六年级下册应用题 1.一个近似圆锥形的小麦堆,量得底面直径4米,高1.5米,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立方米? 2.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水面距容器口6厘米,从里面量这个容器底面半径为5厘米,现把一个底面半径为3厘米的圆锥形金属铸件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距容器口4.8厘米,求这个圆锥形金属铸件的高是多少? 3.操作题 (1)在下面的方格图中画出一个三角形,3个顶点的位置分别A(3,3)、B(1,4)、C (1,3)。 (2)画出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 (3)放大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面积之比是________ 4.装订一批练习本,如果每本用纸24页,可以装订250本;如果每本用纸30页,可以装订多少本?(用比例知识解答) 5.求下列立体图形的体积。

6. (1)用数对表示图中三角形顶点A、O的位置:A________,O________。(2)将图中的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将旋转后的三角形按2:1放大并画出图形。 7.小明骑行去奶奶家,下表是他记录的已走路程和剩余路程情况。 已走路程/千米246810 剩余路程/千米1816141210 8.按要求作图或填空。 (1)请你自己选定一个比,把图形A缩小后得到图形B,并画出来。 (2)你选定的比是________,缩小后的三角形面积是________。 9.如图是校园一角的平面图,过A点有一根水管与长方形草坪的长边平行.

(1)请在平面图中用直线画出这根水管. (2)从A点到下水道挖一条排水沟,要使其长度最短.请在平面图中用线段画出这条水沟. (3)草坪长边的实际长度是________米. 10.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算时间的。图10展示了一个沙漏记录时间的情况。 (1)求出沙漏此时上部沙子的体积。 (2)现在沙漏下部沙子的体积是62.8cm,如果再过1分钟,沙漏上部的沙子可以全部漏到下部,那么现在下部的沙子已经计量了多少分钟? 11.在一张长方形彩纸上摆满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与所需小正方形的数量如表: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cm24916 所需小正方形的数量/个2169654 ________比例关系. (2)如果采用面积是36cm2的小正方形来摆满这张长方形彩纸,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用比例方法解答) 12.求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小升初数学试卷:常见应用题

xx数学试卷:常见应用题 一、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例题两列火车同时从距离5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小时?解法一:快车4小时行的+慢车4小时行的=总路程解设:快车小时行X千米 4X+60×4=536 4X+240=536 4X=296 X=74 解法二:(X+60)×4=536 X+60=536÷4 X=134一60 X=74 答:快车每小时行驶74千米。 xx ①降落伞以每秒10米的速度从18000米高空下落,与此同时有一热汽球从地面升起,20分钟后伞球在空中相遇,热汽球每秒上升多少米? ②甲、乙两个进水管往一个可装8吨水的池里注水,甲管每分钟注水400千克,要想在8分钟注满水池,乙管每分钟注水多少千克? ③两城相距600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两车相遇? ④两地相距249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5。5千米,行了多少小时还离乙地有27千米?

⑤买5个本子和3支铅笔一共用去10.4元,已知铅笔每支 0.9元,每本子多少元? ⑥服装厂要做984套衣服,已经做了120套,剩下的要在12天内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⑦某生产小组9个工人要生产1926个零件,每人每小时可生产20个,工作5.5小时后,要求剩下的任务必须在4小时内完成,每人每小时必须生产多少? ⑧电机厂计划生产1980台电动机,已经生产了4天,每天生产45台,由于改进了技术,以后每天比原来增产15台,实际完成任务需几天? 二、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例题甲、乙两个粮仓一共有粮6800包,甲是乙的3倍,两仓各有多少包? 解设:乙xx有粮X包,那么甲xx有粮3X包 甲粮仓的包数+乙粮仓的包数=总共的包数 X+3X=6800 4X=6800 X=1700 3X=3×1700=5100 检验:1700+5100=6800包(甲乙两仓总共的包数) 或5100÷1700=3(甲仓是乙仓的3倍) 答:甲原有粮5100包,乙原有粮1700包。 xx ①学校买来乒乓球和蓝球一共135个,买来的乒乓球是蓝球的8倍,两种球各多少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