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共3课时,附板书)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共3课时,附板书)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共3课时,附板书)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王选极其重大贡献

2、识记课文主要词语

3、通读全文,了解王选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

4、学习王选先生专注于科研、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王选一生中经历的几次重大选择

难点从这几次选择中分析王选先生的精神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二十年来,坚持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07年集团总收入达400亿。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与王选有什么关系么?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

板书课题,明确目标并组织认知目标

精讲点拨

(一)、让学生根据预习简介作者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被誉为“当代的毕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2001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让学生根据预习解释下列词语

无与伦比可乘之机与众不同无名小卒忧心忡忡

(三)整体感知

1、让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本文是1998年10月王选在北京大学的一篇演讲稿。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很多抉择,王选的一生中有过八次重要抉择,每次都把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课文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深入浅出,认知

即是讲的专业,所谈的问题又带有普遍性,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自信、执着,流露出他的自强奋进、开拓进取,以及他甘做人梯,扶植新秀的崇高。

2、引导学生浏览课文,理清结构,并按要求概括

提示:本单元话题是“把握成功的机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个人发展的机遇很多,明智的抉择是把握机遇的前提条件,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人生的成败得失。速读课文,概括作者的八个抉择,并标出相应的段落。

(1)、选择计算数学专业1-3段

(2)、投身到研究软硬件结合领域4-5段

(3)、锻炼英语听力6段

(4)、直接跨入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

7-11段

(5)、致力于产业化12-13段

(6)、大力扶植年轻人14段

(7)、20世纪90年代进军日本市场17-19段

(8)、1995年进军广电业20-22段

3、探究回答:这些抉择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例说明。

有必然的联系,如王选的第四次抉择,直接跨入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前三次抉择中外语优势帮他了解到国内外研究的趋势,数学基础和软硬件相结合的实践,使他解决技术难题相对容易,直接进行国外没有产品的科学研制并非高不可攀。而第四次抉择的成果直接导致了科研产业化的第五次抉择。

课堂小结

这几次选择层层深入,却有共同特点: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补充新知 [设计意图] 学生在阅读课文前了解童话的作者、创作的背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思想。 【生快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增加对作者和童话文体的认识。】 1.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安徒生童话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他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仍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

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等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创作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战争时期,丹麦由中立国倒向拿破仑一方,成为战争国,后来,拿破仑兵败后,丹麦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受到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 二、预习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文本建立起初步感知印象。 【课件展示,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反馈矫正。】 1.注音。 炫.耀( ) 称.职( ) 滑稽.( ) 赏赐.( ) 爵.士( ) 御聘.(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勋.章( ) 〔明确〕xuàn chèn jīcìjuépìn hài hèxūn

微格教学设计及教案设计等

微格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科学理论研究表明,各种系统的功能总是与一定的形式和结构相关联。结构与功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系统能否发挥最佳的功能,取决于系统能否以最佳的形式和最佳的结构出现。教学设计要将各个要素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分析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出全部计划。微格教学实践系统包括执教者、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及教学环境等要素。该系统启动后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要素间相互作用而进行学科知识技能的信息传递。要使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优化教学方案,微格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更多地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注重调动教学系统的各要素的能动作用,即执教老师要有效运用各项课堂教学技能,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发展学生智力。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具体项目有: 教学目标目标要符合课程要求,切合学生实际,订得具体细致,以便随时检查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否则,将因无法达到而挫伤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的教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通过导入、讲解、提问、板书、演示等技能方式去教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就是通过听讲、观察、讨论、实验、阅读、练习等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发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不能总是千篇一律,也不宜完全照搬“标准”教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引入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去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时间分配微格教学的教案通常限10-15分钟左右,在设计时要仔细估算每一教学行为所用的时间,这对于师范生尤为重要,有利于他们今后掌握好课堂教学时间。 检验设计内容当教案初步设计完成,学员先自我检验,再交给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师从中了解学员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了解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解程度。在接受了这些信息反馈的前提下,在尊重学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科学的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微格教学的教案设计更趋完善,更符合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它们所遵从的理论、方法、程序完全一致。不同之处只有两点:首先微格教学设计是对一个教学片断的设计,以一两个教学技能为主;其次微格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训练。由于是一个教学片断,所以微格教学设计就不像教学设计那样,必须涉及到教学的全过程(当然要考虑到这个片断在全过程中的作用)。否则教学片断变得过于冗长,不利于教学技能的训练。 下面以三年级“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入为例,展示微格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格式。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优质公开课教案

2 济南的冬天 第1课时 1.整体感知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重点) 2.领会自然之美,体会写景技巧。(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阳光、山、雪、水。 3.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 明确:一共有六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山;第六自然段写水。 4.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5.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明确:(1)这是济南的代表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目标导学二:体会写景技巧 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2.第四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济南冬天的秀美。 3.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水色,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1)衬托手法: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 (2)联想手法: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3)拟人修辞:运用拟人修辞,写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写“水也不忍得冻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济南的 冬天济南的冬天——温晴(对比) 阳光下的老城——暖和安适 冬天的美景雪后的小山——秀美 冬天的水——暖、绿、亮冬天的 济南 第2课时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重点) 2.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难点)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修辞之美 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练习册“课前导航”,能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记住安 徒生的重要作品,并记住童话的特点。 2、通过查找工具书,会读写“炫耀、滑稽”等词语。 3、通过熟读文章,能把握文章情节,复述文章内容。 4、通过找关键句,能分析其作用并探明人物说真话、假话的原因。 5、通过分角色朗读,能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6、通过续写童话,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评价任务】 1、活动一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及童话特点。 2、活动二让学生会读写“炫耀、滑稽”等词语。 3、活动三让学生能梳理故事情节,复述故事内容。 4、活动四让学生能把握关键句的作用。 5、活动五使学生能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6、活动六能使学生激发想像力。 【内容与实施】 一、查预习,导新课 活动一:【课前热身】阅读练习册“课前导航”,识记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作家、作品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

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写作背景 18世纪末代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shē)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本文,揭露了贵族阶层的阿(ē)谀(yú)奉承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的社会的病状。 3、童话的特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应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活动二、查工具书,解决下列字词的拼音、写法。 1、炫.耀( xuàn) 2、滑稽.( jī ) 3、陛.下( bì ) 4、头衔.( xián ) 5、称.职( chèn ) 6、自称.( chēng ) 7、御聘 ..( yùpìn ) 8、赏赐.( cì) 二、理情节,知内容。 活动三、梳理故事情节(用一个字概括),复述故事内容。 引子:皇帝(爱)新装。 开端:骗子(做)新装。 发展:君臣(看)新装。 高潮:皇帝(穿)新装。 结局:孩子(揭)新装。 三、抓关键,探原因

皇帝的新装公开课教案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2.探究这篇课文敢于说真话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皇帝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课文敢于说真话的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回顾,复习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有一个皇帝非常奇怪,他十分喜欢新衣服但是却赤身裸体上街游行,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皇帝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堂。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这篇童话故事的结构。 课文是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酷爱新装为引,以骗子做新装为开端,做了新装那么皇帝和大臣就去看新装,看完新装就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高潮,皇帝穿着新装去游行,最后的结局是这个骗局被一个小孩子揭开。 我们回顾了一下课文结构就是相当于再读了一次课文,那么现在你们能说说课文的情节是围绕哪个字写的,都写了哪些人吗? 二、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两个骗子设下的(骗)局),对那么我们说全文就是围绕(骗)这个字来写的,

故事里都有哪些人呢?(皇帝,骗子,官员,百姓,孩子)在这个故事里骗子是设骗骗人,那么皇帝呢?(受骗)官员是(助骗)百姓(传骗)孩子(揭骗)。 1.分析皇帝性格 骗子设下的局最先是为了让谁相信,如果是你你会相信吗?那么我们现在回到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皇帝。请同学们看到第五自然段,找出皇帝三次心理活动。 指名学生回答。(感到有些不大自然-无需害怕-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得出皇帝(昏庸、愚蠢)性格特点。(心理、语言描写) 2.指导朗读 从这里看出皇帝期不期待他的新衣服?期待,是啊,他十分期待,所以前前后后派人去看了几次?三次,哪一次他自己也去了,(第三次)现在请同学们看到第21,22段,皇帝看到衣服后心理描写以及语言描写。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是聪明伶俐的孩子,但是今天老师想让你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演一演昏庸愚蠢的皇帝,读一读皇帝看到新装后的心理活动以及说的话,也就是第21、22自然段。先自由朗读一遍,老师再请几位同学为我们表演。开始。指导朗读第21、22自然段。指名三个学生朗读。(预设评价语:恩,不错,但是我觉得愚蠢的程度还不够,真不错,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个表里不一的皇帝,哎呀,真是棒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 3.齐读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老师今天还想给一个十二分的满意,不知

《济南的冬天》优秀公开课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优秀公开课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呢?生:立冬。 师:对,从今天开始就逐渐进入到冬天。恰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冬天的。是哪一篇课文? 生:《济南的冬天》。(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响亮。不是北京的冬天,也不是祁门的冬天,而是—— 生:济南的冬天。 (师在课题的“济南”下加着重号。) 师:对济南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 (屏显济南简介,要求学生快速默读。) 师:介绍当中有一句诗大家齐读一遍。开始。 生(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师:这句诗要记住了。以后提起这句诗就知道写的是济南。济南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生:被一圈小山围着。 师:课文当中是什么说的? 生:“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师继续检查作者等预习情况。) 师:课上到现在,老师已看出同学们预习做得非常好。下面,老师

就考考你们。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 呢?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生:温晴。 生:慈善。 生:蓝汪汪的。 生:响晴的。 生:没有风声的。 生:下点小雪。 生:水是不结冰的。 (师板书以上词语。)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找的这些词语。“温晴”是什么意思? 生:温暖晴朗。 师:“慈善”是什么意思? 生:慈祥。 师:哦。慈祥,有同情心。那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生:因为济南的冬天不冷,对人很有同情心。 师:“蓝汪汪的”是形容什么的? 生:水蓝汪汪的。 师:水为什么是蓝汪汪的? 生:因为天是蓝的。 师:天是蓝的又说明什么?

生:晴朗,万里无云。 师:“响晴”是什么意思? 生:天空晴朗无云。 师:课文注释中有。同学们预习得很好。这个“响”在这里是表示声音很大吗? 生:不是。 师:那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响”的意思呢? 生:这个“响”是用来修饰“晴”的。 师:说得很好。这里的“响”起着加重程度的作用。“响晴”也可以理解为十分晴朗。在文中还有一个含有“响”的词语。 生:响亮。 师:把文中的原句读出来。 生:“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师:这里的“响亮”是什么意思? 生:十分明亮。 师:对。这里是形容热带的阳光光线十分耀眼,不舒服。“没有风声”是在文中哪里? 生:第1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把“声”字圈一下。想一想,“没有风声”和“没有风”一样吗? 生:没有风声是说风很小;而没有风就是没有风。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象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

并学会运用。 (1)炫耀(xuàn):本课指夸耀。 (2)称职(chèn):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3)妥当:稳妥适当。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6)呈报(chéng):报告(上级)。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精致:精巧细致。 (9)陛下(bì):对君主的尊称。 (10)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11)爵士(jué):欧洲君主国最低的封号,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内。 (12)骇人听闻(hài):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13)随声附和(hè):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14)滑稽(jī):言语、动作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理清故事情节,准备复述课文。 二、导入

(新)济南的冬天优质课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1、(1)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理清脉络。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了解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2、本单元安排的课文内容是以大自然为主题的,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和体验欣赏、揣摩课文优美的语言。 3、(1)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优美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教学重点: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握文章中济南的冬天的主要特点。 4、本文的教学主要是面向普通的七年级学生,对于写景抒情的文章已经初步具有鉴赏能力。并且,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喻、排比等写法,为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奠定了一定基础,主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闻,体味文章的优美语言,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方法】画面再现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音乐伴奏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了解老舍的平生。 2、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朔风怒号,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在我们的印象里就是既有美丽的雪景,又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不仅没有呼啸的寒风,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

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三、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济南的冬天》是作者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四、检查预习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五、走进文本 (一)通读文本: 1、听音感知,巩固生词,掌握文章大意。 2、再次阅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第一部分(1段):写济南冬天的温晴。 第二部分(2~4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三部分(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二)深入探究 1、思考: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济南冬天的“温晴”。 2、思考: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明确】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与北平冬天的多风、伦敦的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出济南

皇帝的新装 省级一等奖

《皇帝的新装》教案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好!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你们喜欢童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很有意思的童话(师板书课题,屏显图片《皇帝的新装》; 师:本文的作者是谁?(生回答,师板书?安徒生?。) 师:安徒生是怎样的一位作家?哪位同学来说说?; 师:除了这一篇,我们有没有学过他其他童话? 二、认识童话 师:同学们真厉害,知道这么多,既然小时候都读过童话那你们觉得童话都有什么特点呢? 师:对呀,会用拟人,很多东西都会说话 师:在生活中会不会发生? 师:说得真好! 师: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师也来补充两句。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告诉读者一些深刻的道理;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 三、走进文本 师:了解童话的特点后,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准备概括课文内容。概括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人物+事件(开始、经过、结果)来概括。 师:好,你起来说一说 师:嗯,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了,穿上了一件根本不存在的新装,举行游行大典,最终被小孩子戳穿真相,嗯,有经过有结果,概括得简明扼要,似乎还少了点什么,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师:很好,这位同学强调了起因:皇帝爱衣如命和骗子骗大家说这件新衣有种奇怪的特性——愚蠢的或不称职的人看不见这两个要点,这也是这个骗局得以进行下去的前提。要点把握非常到位。 大家阅读完课文并听完两位同学的概括后,觉得文中有几个骗子? (师板书?骗子?。) 师:只有两个吗?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我们来讨论一下吧!不管你说谁是骗子,一定要在文中找到依据。 师:有结果了吗? 师:这位同学觉得两个织工是骗子,而且理由充分,有理有据,很好,(师板书?织工?) 后面说的同学可以采用他这样的一个格式:我认为-——是骗子,因为他——。 师:嗯,你来,咦,老大臣,理由也非常充分,我忍不住要表扬一句,这位同学太厉害了,老大臣骗了皇帝还骗了自己,这都看出来了啊!老师为你点个赞! (师板书?老大臣?。) 师:好,你说。你能举一反三,真棒!请坐。 (师板书?官员??骑士?。) 师:还有吗?嗯,百姓!大家都欺骗了皇帝 师:大家忽略了一个最最主要的人物,哎,对呀,是皇帝,谁来说说为什么?这位同学你来。

公开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要地向同学介绍这种文学体裁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这一领域的成就。 2、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应适当点拨,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 3、学生对文中问题的理解分析易文去矣,且理解肤浅,务必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的讽刺意义。 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复述、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思维训练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表达力。 了解童话想象夸张是特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师生合作下,生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本质。体现了孩子的天真胆大和率直,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主旨的深刻内涵难点:想象与夸张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首小诗《献给安徒生童话的诗》(顾城) 第一节写什么?(美人鱼)第二节写什么?(丑小鸭) 《美人鱼》《丑小鸭》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话作品,今天让我们走进安徒生另一部名篇《皇帝的新装》。 二、梳理情节 1、《皇帝的新装》中涉及到的人物很多。大家先给他们分分类。 明确:骗子、皇帝、大臣、百姓、小孩。 2、这是一个关于“骗”的故事,整个情节都围绕“骗”展开。如果说骗子设骗,那么其他人呢?请说说,用四个字。 明确: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三、学生说阅读感悟 我们昨天已经在预习单上写下了自己对这篇童话的阅读感想,现在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最后推选一位小组代表说说本组的阅读感想,感想仅限于一个词语,并说说理由。 《皇帝的新装》本见西班牙曼努尔著的《卢堪诺尔伯爵》第七章,安徒生取其事,改作此篇。读来弥觉轻妙可喜亦可叹。 ——周作人师:你能否像周作人文中的“可喜、可叹”,用几个词来写出你的阅读感悟? 生:昏庸、荒唐、可笑…… 1、“昏庸”国王有什么“癖好”?(第一节)“既不……也不……”写出了什么?一个国家有这样的皇帝会强盛吗? 2、评析“荒唐”这个谎言既然能一眼看穿,为什么大家都要撒谎? “任何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如果看得见布,会怎样?如果看不见,又会怎样? 3、评析“可笑”

新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9《生命的甘露》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题9、生命的甘露授课时间 课型综合·探索课时第1课时授课班级六年级 1~2班 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 能力目标 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方法与 过程目标 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情感与 态度目标 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 命之水。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 教具学具准备1、师生收集稻草、树皮等材料。 2、课件:幻灯片绘制与编织示意图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 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喜欢下雨?下雨天你的 心情怎样?你认为鱼有颜色吗?在雨中有没 有观察过行人的表情? 2、小游戏:表演在雨中等公共汽车。(表 情:焦急、微笑、吃惊……) 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通 过问、说、讲、演等过程 使学生能很快掌握画雨中 时的注意点,如:人体的 穿插、颜色的搭配等。 3、小结:烟雨朦胧, 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 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ppt课件。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

二、招贴画的含义: 三、小组分工,共同创作: 五、作品评析: 六、拓展思维: 招贴画的基本要素: 师:出示图片并导问:“招贴画由什么 要素组成?” 生:同桌交流后汇报 师:激励评价,并边出示图片边总结 (1)广告语:(板书)简单、明了、意义贴切。 (2)画面:(板书)构图单纯、色彩对比强烈、 主题突出。(课件出示) 师:“孩子们是否有好的创意了,赶快 把它呈现在画纸上吧。为了培养你们的团队 精神,老师要求四人小组完成一张招贴画。 根据小组创意表,(出示图片)进行小 组分工,共同创作,教师相机指导。 (一)作品发布: 师:“看到大家高涨的创作热情,老师 打心眼里为你们感到自豪。现在就请你们自 己评一评你们的作品。” (二)学生自评、互评: (三)教师点评: (作品评析要求结合招贴画的三个要素 进行) 师:“孩子们,请大家课后带着设计好的节 约用水招贴画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呼吁更 多的人珍惜水资源,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出示图片) ppt课件。 教师小结招贴画 的一般格式要 求:①.主题与 画面要明确、醒 目、新颖,具有 视觉冲击力,使 人看着明白。 ②.主题一般用 文字口号来强 调,简洁、通顺、 突出。可用拼音 或字母加以标 示、装饰 2.课件出示两幅 作品让学生进行 比较,(一幅完 整,一幅不完整) 哪幅是真正的招 贴画?师生交 流,教师结合图 片进行讲解示 范。 【意图:课件演 示省时高效,直 观示范解决重难 点。通过对错鉴 别,使学生进一 步掌握招贴画特 点,对招贴画的 基本构成要素加 深印象。】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1.易错字 滑稽.(jī)赏赐.(cì)钦.差(qīn)妥.当(tuǒ)呈.报(chéng)陛.下(bì)愚蠢. (chǔn)勋.章(xūn)款.待(kuǎn)御聘 ..(yùpìn) 2.多音字 漂 稽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5.词语释义 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安徒生(1805—1875),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文题解说】 课文以“皇帝的新装”为题,描述了看不见的、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文题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围绕着“新装”,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 【创作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战争时期,丹麦由中立国倒向拿破仑一方,成为战争国,后来,拿破仑兵败,丹麦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受到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 本文通过叙写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该童话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部编版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优质课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脑海中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景。由此,老舍也是一位丹青高手。而浸透在这般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这更值得读者反复品味。 设计思想:阅读如此的美文,对语言的细心揣摩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对文本进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体入细微,由语感入体验。可分三步:1、悟到全文塑造的整体景象。2、悟到构筑这种景象的基础――优美的语言。3、悟到作者在这种景象中所浸透的一往深情。 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领略冬天济南的温暖与秀美。 2、细心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冬日济南的一往情深。 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各类资料了解老舍、了解冬天的济南、了解老舍与冬天的济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冷!寒冷!会想到凛冽的刺骨寒风,茫茫的白雪,手脚的僵冷……师:是呀,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虽然身处江南水乡,但冬天给我们的感觉总是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板书:济南的冬天)二、整体感知: 师:优美的文章是一杯清雅淡香的茶,是一壶醇浓的酒,越品会越发清香,越饮会越有滋味。今天,就让老师带给头,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端起这杯清雅淡香的茶,掀开这瓶醇浓的酒,细细品味……. (教师带着自己的感悟范读课文,学生分别思考2、3、4、5段,用“冬天的济南像_______”,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冬天的济南像春天,摇篮,慈祥的老人,慈爱的母亲,秀美的图画,优美的山水画,美丽的少女,透明的蓝水晶。(合并归纳一些类似的看法,集中为“摇篮,画,蓝水晶) 三、研读赏析(1)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针对感受最深的一、二种印象,自由组合,找出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 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澄清(chéng )发髻(jì)贮蓄(zhù)镶(xiāng )着落(zhuó ) 着急(zháo)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如下: 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 特点,接着把济南与 _____ 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

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新人教版)

皇帝的新装 知识和能力: 1.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过程和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学情分析:《皇帝的新装》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但其中常读常新的思想内核不易把握,认识不够。故事本身不乏幽默、荒诞可笑的情节元素,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合理地挖掘文中固有的内蕴丰富的资源,学生充其量付之一笑。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浅文趣教,做到对文本内容有所取舍,以点带面,力避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要求教学语言鲜活感人,不入俗套,富有机智。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体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皇帝是怎样的昏庸无能让人啼笑皆非,我们从中又能够学到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二、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出示) 作者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暂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

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公开课)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陆曼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么一则童话故事,所以,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学生是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学生初次接触童话,有很必要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同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 3.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掌握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联系生活,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特征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3.体会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章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大家小时候都爱听故事吧,你们都听什么故事呢?你们知道这些故事属于什么文学体裁吗?(童话)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童话。(板书课题)同学们都经常看电视,电视里的皇帝如果上街游行会穿什么衣服?肯定是黄袍,怎么漂亮怎么穿,怎么威风怎么穿,大家见过光着屁股游行的皇帝吗?今天

的故事里就有这样一位皇帝,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回事吧! 二.基础知识 了解童话的文学常识。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主要面向儿童,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他的160余篇童话被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等。 复习字词赐乖聘炫耀就愚蠢滑稽陛下头衔爵士勋章袍子不可就要交骇人听闻随声附和 三.整体感知 1.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要求:故事内容尽可能详细,语言流畅、生动。) 2.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你会选择哪个字?(骗)(板书) 3.以“骗”为关键词,理清故事脉络: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四.课文精读 分析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了塑造人物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到依据。 骗子:狡猾,贪婪(语言、动作描写) (注:“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堵住了皇帝、大臣和百姓的嘴。) 大臣:虚伪(语言、心理、动作描写) (注:几次大臣出现分别有什么表现?说明所有大臣都是愚蠢不诚实不称职的。) 皇帝:虚伪、昏庸(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注:为何结尾皇帝仍继续游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奇”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这恰恰暴露了他的虚伪和外强中干。明知错误还坚持不改,这是最最

生命的甘露

1 / 4 第9课生命的甘露(总第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 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 教学思路: 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 所有的自然生物几乎都是从水中生出来的。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失衡,气候紊乱,暴雪、干旱,地震频发,灾难愈演愈烈,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收益者也是最大的破坏者,在索取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进行一番反思,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为地球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仅是注重了美术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爱护地球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希望节约用水不再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我想,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依然淡漠、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画出很好的作品也是没用的,因为美,不仅需要创造发现,更需要珍惜保护。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

节: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 课件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 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 2 / 4 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 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 【意图:从介绍学生还不太关注的西南旱情现状开始授课。课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西南缺水造成的可怕景象,灾区人们悲伤无助的表情配上伤感的音乐以期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使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与水的重要关系。】 环节二:预习反馈 1.课件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 水? 【意图:学生针对在网上查的地球水资源资料进行回答,用自己亲自收集的资料说服自己,明白水资源问题是当前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有了深入认识和感受就会有保护和爱惜水的强烈愿望:呼吁和倡导他人也加入节水护水的行列。

济南的冬天(集体备课)

语文组集体备课 地点:会议室北排 参加人员:钟永战耿青素黄群王玲张莉种文华王春芳 主持:钟永战 主备人: 活动过程: 主备人展示初稿 济南的冬天(初稿)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1、欣赏狗尾巴草的图片,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出示“发现美表现”)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参考:温晴。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美丽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笔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参考:秀气。 (3)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4)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 B、展开联想 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