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文景观

地文景观
地文景观

地文景观

地貌又称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各种地貌是在地质内营力和外营力的相互作用之下以及地表物质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由于地质力作用的不同,各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地质地貌景观。

地质地貌景观大小不同、高低起伏不同,复杂多样。地球表面地质构造及其作用复杂,地貌类型众多,其中山地又决定和控制着陆地地形的基本格局,因而形成了以山地景观为骨架的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按其基本形态可以分为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和高原(台地)及海岸等;按其成因不同可以分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干旱风沙地貌、冰川地貌、湖成地貌、熔岩地貌等。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地质地貌情况复杂多样,由于地质历史复杂,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使地形起伏千差万别,地貌类型齐备多样,并都有广泛分布。

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由西面的昆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和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这两条巨大的山岭明显地把我国大陆分成三级阶梯,西部最高阶梯上是青藏高原,它是由极高山、高山和大草原组成,有“世界屋脊”之称;中部第二级阶梯由一系列高山、广阔的高原和大盆地组成;东部是广阔的平原和丘陵。

B.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并且发育了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干旱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及火山地貌等大面积有着特殊观赏价值的地貌。

C.海岸线曲折漫长,有总长达3.2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且分布有各种颇具旅游价值的海岸地貌。

各种地貌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魅力。其中,平原地区历来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名胜古迹众多,我国的许多旅游城市、著名旅游区都分布于此。

高原地势高亢,高平坦荡,给人以敞阔雄伟之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奇异的民俗风情给人以新奇神秘之感。

山地类型众多,景观内容非常丰富,旅游价值最大,是发展旅游的主要资源。

集阳光、海水和沙滩风景于一体的海岸带地貌是极受人们欢迎的旅游景观。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火山熔岩地貌、冰川地貌、干旱风沙地貌等特殊地貌旅游景观也会构成绝好的审美观赏及科学考察价值很高的景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学习过程: 导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让我们共同来发现美,欣赏美。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哪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板书) (十分钟完成讲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展示: 一、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来吾讲四“美”) A.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学生总结特征及举例) (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2)地貌的形态美: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 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险、秀体现在哪里: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B.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表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图3.3北京香山秋色)图片展现了秋天丰富的色彩。这种植物因季节而呈现的色彩,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审美

第8章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审美 【本章概要】 本章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演进入手,介绍了其各个发展阶段特征及主要类型,详细阐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景观要素及其审美特征,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美学思想及景观组合的艺术手法,探讨了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主要差异,分析了现存古典园林的几个典型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工与大自然的巧妙结合,从艺术欣赏角度而言,其独特的魅力和观赏价值使之成为中国古建筑景观文化中最精彩纷呈的一部分,融聚了中国古建筑中绝大多数的装饰手法,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的今天,对古典园林景观的观赏已成为人们陶冶情操、调节心境的重要手段。 8.1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8.1.1中国古典园林的演进 (1)从原始古朴的自然野趣到人工色彩的渐浓、渐重 (2)仿真自然山水,追求诗情画意 (3)园林艺术的集盛 8.1.2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种类繁多,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亦不尽相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照造园动机和文化观念划分 为生者而建的园林 为亡者而建的园林 (2)按照占有者的身份来划分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3)按照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划分 北方类型 南方类型 岭南类型 (4)按照不同风格和艺术特色划分 就世界范围来讲,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艺术风格,由此在园林的布局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归纳起来可以将世界上众多的园林形式划分为两大类。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 几何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 (5)按照建造时间划分 古典园林 现代公园 8.2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审美 园林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审美改造,对旅游者而言又是价值颇高的综合性艺术品。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北方的还是南方的、或许是岭南的,其基本构成要素都是

旅游景观美学

前言: “旅游美学”是以旅游审美活动为其特定研究对象的一门泛学科。“旅游景观美学”作为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以自然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人文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为研究对象,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作为主要从事开发旅游资源、塑造旅游景观的从业人员,掌握一些基础的旅游景观美学理论知识,学习一些旅游审美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修养,陶冶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旅游美学”观,将对更好地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工作大有裨益。 我们尝试着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的案例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起到一点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作用,对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所启发和帮助。 “旅游景观美学”专题之一 巴厘岛度假村特色建筑及景观设计 1、“巴厘岛”特色的形成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邻近赤道南端,无暴风侵扰,气温常年保持在日均27℃左右。岛上的地形变化极大,因而形成多样的风景特色:美丽的梯田、苍翠的山林、平静的湖泊、壮丽的火山、宽阔的海岸及悬崖等。巴厘岛的优美环境和独一无二的文化象磁铁一样吸引着海外的艺术家、建筑师和旅游者纷至沓来,从自己已知的文化中提取素材并与本岛或亚洲的风格相结合,建造自己的住宅。尽管他们设计的建筑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乐于接受巴厘岛的传统材料和手工艺术,并热衷于使用当地的茅草屋顶。 1977年,政府当局规定:岛上所有新的城市建筑必须具有“巴厘岛特征”。在本岛建筑师和重视地域特征的西方建筑师的共同努力下,一种现代的“巴厘岛”风格的建筑出现了:他们巧妙地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材料,如茅草、原木、竹子、陶瓷、石头、玻璃和钢等,使传统建筑被一种更具想象力的空间代替。 2、“巴厘岛”风格的建筑设计 建筑师们对建造具有巴厘岛特色的建筑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重新诠释了热带生活艺术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主类亚类代码基本类型旅游景点 A地文景观AA综合 自然旅游 地 AAA山丘型旅游地 AAB谷地型旅游地 AAC沙砾石地型旅游 地 AAD滩地型旅游地 AAE奇异自然现象 AAF自然标志地 AAG垂直自然地带 AB沉积 与构造 ABA断层景观 ABB褶曲景观 ABC节理景观 ABD地层剖面 ABE钙华与泉华 ABF矿点矿脉与矿石 积聚地 ABG生物化石点 AC 地质 地貌过程 形迹 ACA凸峰 ACB独峰 ACC峰丛 ACD石(土)林 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岩壁与岩缝 ACG峡谷段落 ACH沟壑地 ACI丹霞 ACJ雅丹 ACK堆石洞 ACL岩石洞与岩穴 AC M 沙丘地 ACN岸滩 AD自然 变动遗迹 ADA重力堆积体 ADB泥石流堆积 ADC地震遗迹 ADD陷落地 ADE火山与熔岩 ADF冰川堆积 ADG冰川侵蚀遗迹AE岛礁AEA岛区

AEB岩礁 B水域风光BA河段 BAA观光游憩河段 BAB暗河河段 BAC古河道段落BB天然 湖泊与池 沼 BBA观光游憩湖区 BBB沼泽与湿地 BBC潭池 BC瀑布 BCA悬瀑 BCB跌水 BD泉 BDA冷泉 BDB地热与温泉BE河口 与海面 BEA观光游憩海域 BEB涌潮现象 BEC击浪现象 BF冰雪 地 BFA冰川观光地 BFB长年积雪地 C生物景观CA树木 CAA林地 CAB丛树 CAC独树 CB草原 与草地 CBA草地 CBB疏林草地地 CC花卉 地 CCA草场花卉地 CCB林间花卉 CD野生 动物栖息 地 CDA水生动物栖息地 CDB陆地动物栖息地 CDC鸟类栖息地 CDD蝶类栖息地 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 象 DAA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光环现象观察地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 发地 DB天气 与气候现 象 DBA云雾多发区 DBB避暑气候地 DBC避寒气候地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 显示地 DBE物候景观 E遗址遗迹EA史前 人类活动 场所 EAA人类活动遗址 EAB文化层 EAC文物散落地 EAD原始聚落遗址EB社会EBA历史事件发生地

地文景观

地文景观 地貌又称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各种地貌是在地质内营力和外营力的相互作用之下以及地表物质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由于地质力作用的不同,各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地质地貌景观。 地质地貌景观大小不同、高低起伏不同,复杂多样。地球表面地质构造及其作用复杂,地貌类型众多,其中山地又决定和控制着陆地地形的基本格局,因而形成了以山地景观为骨架的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按其基本形态可以分为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和高原(台地)及海岸等;按其成因不同可以分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干旱风沙地貌、冰川地貌、湖成地貌、熔岩地貌等。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地质地貌情况复杂多样,由于地质历史复杂,大规模的地壳运动使地形起伏千差万别,地貌类型齐备多样,并都有广泛分布。 我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由西面的昆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和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这两条巨大的山岭明显地把我国大陆分成三级阶梯,西部最高阶梯上是青藏高原,它是由极高山、高山和大草原组成,有“世界屋脊”之称;中部第二级阶梯由一系列高山、广阔的高原和大盆地组成;东部是广阔的平原和丘陵。 B.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并且发育了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干旱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及火山地貌等大面积有着特殊观赏价值的地貌。 C.海岸线曲折漫长,有总长达3.2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且分布有各种颇具旅游价值的海岸地貌。 各种地貌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魅力。其中,平原地区历来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名胜古迹众多,我国的许多旅游城市、著名旅游区都分布于此。 高原地势高亢,高平坦荡,给人以敞阔雄伟之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奇异的民俗风情给人以新奇神秘之感。 山地类型众多,景观内容非常丰富,旅游价值最大,是发展旅游的主要资源。 集阳光、海水和沙滩风景于一体的海岸带地貌是极受人们欢迎的旅游景观。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火山熔岩地貌、冰川地貌、干旱风沙地貌等特殊地貌旅游景观也会构成绝好的审美观赏及科学考察价值很高的景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word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山水景观审美

山水景观审美 山水景观审美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应用各种表现方式展现多姿多彩的山水景观自然之美,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融通的一种审美活动。山水景观审美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它的自然性,既然是山水景观审美,就离不开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这种审美必须是源于自然,融于自然,最后又回归于自然,其次是时空性的特点,自然山水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它无边无际,浩渺博大,同时自然界又是不断循环往复地变化的,最明显的就是一年四时之更替。最后,山水景观审美的最终归宿必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老子还强调以宁静的心态观察自然万物,才能真正体会到山水景观自然之美。 一、形象美: 在多种情况下山水景观形象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雄、险、秀、幽、旷、奥、奇七个方面来概括山的形象美。 雄——山地体态高大、岩石陡峭,则产生雄伟的美感。泰山便是典型的例子。由于泰山形体厚重,山势垒积,主峰拔地冲天,相对高差达千米,犹如一人坐在那里,显得稳重磅礴。加之它又高耸于齐鲁丘陵之上,自然就产生出雄伟的美感来。 险——山体高陡,山脊狭窄,断层和垂直节理发育,则产生险峻的美感。以华山最为典型:由于华山东西两侧都有节理发育,并受到河谷的深切,南北两侧各有一条断层线,华山断裂上升的角度近90度,且断裂上升的幅度又很大,造成谷底至峰顶的高差达千米以上。这种地貌特点,决定了华山风景的总特征是险峻。 秀——山势起伏蜿蜒,山体线条柔和,植被葱郁,水色净美,则产生秀丽的美感。以峨眉山最突出,秀在它的山脉波澜起伏,其轮廓状如眉,轻快流畅;秀在茂密的植被覆盖其上;秀在其云雾缭绕。 幽——山地山环水绕,丛山深谷,植被茂密,环境寂静,则产生幽的美感。其中以青城山最为典型,峰林峡谷相间分布,各条溪水纵横绕流,森林覆盖率很高,环境既幽深又幽静,特别是夏季里,能将游人带进“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地。 旷——地貌平畴无垠,视野开阔,则产生旷远之美感。这种情况主要产生于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大湖泊地区、平原地区、具有近岸、广水、旷阔而远山的环境条件下。如岳阳楼上看八百里洞庭,水波浩淼; 奥——空间景观显得很封闭,四周崖壁环列,通道峡如岩隙,曲折而出,深邃如井,或岩溶洞穴,则令人产生神秘莫测的美感。如中岳嵩山,自古就有“嵩山天下奥”“奥岳嵩山”之称; 奇——景观惟本身独有,且独具一格,则产生奇特的美感。安徽的黄山,以奇闻名中外,既以云雾为其名景,又以云雾作为划分景区的标志,在世界也没有第二个,足见黄山云雾之奇了。人说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为三个条件,黄山齐备,再加上奇特的怪石,怎能不奇?今天它已经成为天下第一奇山了。 水体景观审美的基本要素,在构景中均有形、影、声、色、光、味、奇等形象生动的特点。 形态美——地球上的水体,多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都有各自的形态风韵,海洋、江河、流泉、瀑布和外流湖泊都以动态为主;内陆湖和部分淡水湖,则以静态为主。这些形态能对游人产生吸引力。如“一滩复一滩,一滩高一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这首诗,就是描绘新安江的形象美。又如“欲把西湖比西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陈昌茂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景观”是与视觉美感意义相关的事物。旅游景观是与旅游美创生活动相联系的质料,是旅游美形成意向性结构的审美对象。由于一次旅游活动过程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组成的逻辑结构,因此,旅游景观便作品性地形成五种类型:拟态环境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 关键词拟态环境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它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对象。艺术美的审美对象是艺术作品,自然美的审美对象是原真自然——旅游美的审美对象是什么呢?从理论上来说,与旅游审美态度形成意向性结构的事物构成旅游审美对象。所以,我们把旅游美创生中的质料界定为旅游审美对象。从实践上来看,旅游美创生中的质料表现为旅游景观。所以,我们把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旅游景观界定为旅游美创生中的可感物像的总称,它是旅游美及美感发生的质料基础。 一、与旅游审美意识形成意向性结构的旅游景观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审美对象很像是一个受优待的形象,因为它总会从背景当中凸显出来”①,使自生得以体现。这种体现就是旅游审美意识意向性结构的形成。 1、拟态环境景观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旅游拟态环境,就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旅游地形象,它并不是旅游地的的镜子式反映,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旅游地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的环境形象——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

文化与景观审美

文化与景观审美 文∕林观实[1] 在日益趋向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一词也变得空前时髦起来,各种与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壮大,文化在我们生活中变的愈来愈重要,它的影响愈来愈被我们重视。进一步,审美文化也日益丰富起来,各种不同类型的审美活动也正在不断发展,这包括了景观审美活动。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审美欣赏类型,景观审美深受文化影响,文化参与了景观的生成、发展、消亡的整个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景观就是文化的,是文化的景观。一些地理学家就用“文化景观”一词,意指因为人类活动影响而塑造出来的景观。① 一 “文化”一词含义极为丰富,在不同领域使用的内容和意义不尽相同,因此在进入具体讨论之前有必要对“文化”一词进行必要的界定,以适合下面的分析。从词源上来说,文化是一个派生于自然的概念,英语中的“culture”原始意义是指耕作或对自然生长实施管理,“文化”最初表示一种完全物质的过程,然后才比喻性的反过来用于精神生活。②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性的文化,而在《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分成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也就是精神性的文化,它主要是指那些形成观念的意识形态等,如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法律、自然科学、制度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文化也是变动的,稳定是相对的。景观审美中的文化因素主要是指这种狭义上的精神性文化。“景观”一词最初是一个地理学的名词,意指地表上各种事物的综合体,后来被旅游界用来指风景,即有某种

特定含义能够引起人们兴趣和美感的地表现象,后来又逐渐延伸到一些人为构筑物。景观审美中的景观在这里取的就是它后来经过扩展的含义,因此它不仅仅是指一些自然风景,还包括了人为构筑物。“文化”与“景观”这些意义丰富的词经过必要的限定,为下文的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基础。 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的观点、态度、感情、倾向都带有深刻的文化烙印,在景观的审美欣赏中不可避免有文化因素的参与。不同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特征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不变的,它们广泛地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这包括了审美的方面。景观审美中获得的体验、知识为个人所得,成为个人独特的经验并从不同方面和层面影响个人,人又是社会的动物,具有社会性,人在社会的交往、沟通中把景观审美的影响不知不觉的传达给别人,然后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渐渐的形成集体的认同感,从而获得了某种普遍性。文化与景观审美的复杂关联可以通过对它们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中的表现的考察而得知。[i] 二 西方在18世纪之前,人们对自然是一种普遍的冷漠态度,把自然环境视为恐怖的、可憎的对象,虽然也有对自然美的一些零星的研究,但很难改变自然在人们心目中的负面形象。至18世纪浪漫主义的勃兴,对自然热情的歌颂,使人们把视线开始转向自然。绘画理论在此时也被运用到对景观的审美欣赏上来,“如画性”被作为景观审美的核心概念,绘画艺术理论影响了当时的景观审美。景观被当作一幅图画来欣赏,他们借助“克劳德玻璃”——一种以景观艺术家克劳德·洛兰命名的、小巧而带色彩的凸透镜便于旅游者像观看艺术品那般观看景观——去追寻如图画般的风景。③这样一种文化风尚使得人们对景观审美普遍持一种“如画性”欣赏方式,努力寻找一处景

浅谈旅游审美自然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美学专题 题目:浅谈旅游美学和自然美 系(院)旅游外语学院 专业班级 12旅管(3)班 学号 1225050328 学生姓名周烨雯 2013年 6 月 20 日

目录 引言 (1) 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2) (一)审美的含义 (3) (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 (3) (三) 旅游审美的特点 (4) 1、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二、自然美的含义和具体类型 (4) (一)自然美的含义 (5) (二)自然美的具体类型 (5) 1、形态美 2、色彩美 3、声音美 4、嗅觉美 5、动态美 6、结构美 7、质感美 8、综合美 三、旅游审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6) (一)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6) (二)把握好观赏时机 (7) (三)选择好观赏位置 (7) (四)安排好观赏节奏 (8) (五)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9)

浅谈旅游审美与自然美 引言 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所谓的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因此,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为了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在此先对审美的内涵作简要阐述。 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一)、审美的含义 审美是指人(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审美客体)的观照、感悟、享受和再造,是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的一种关系。 在审美关系构成体系中,必须包括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动机和审美场。首先,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基本要素。审美客体即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审美主体即具有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人。两者缺一不可,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同等重要,其中审美主体起着主导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而言不是对象。”这就是说,对于无审美素质的人,即使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也不能与其形成审美关系,发生审美现象。其次,审美动机是构成审美关系的现实条件,只有当审美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审美需求,对审美客体产生审美注意,并形成一定的审美态度时,才能形成现实的审美关系。再次,要构成良好的现实审美关系,还需要有审美场,即良好的审美环境和审美氛围,这一要素对审美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审美属意识范畴,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前进的步伐和审美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自己的特征。中华民族在自身特定的文化系统中,孕育了耐人寻味的儒家、道家与禅宗审美风范。按照现今的理解,儒家主要倡导“中和为美”,道家崇尚“自然为美”,而禅宗则追求“空灵之美”,这在宏观上便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三部曲”,另外,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总体精神,主要融贯于“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之中,所有这些或多或少地积淀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乃至整个旅游的全过程。 (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 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人们的旅游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向往异地闻名遐迩的高山大川或者阳光灿烂的海滨,有的向往他乡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或者异彩纷呈的风情习俗,但不管·人们的旅游动机如何,在一切旅游活动中都无不包含着对美的追求。人们通过旅游活动,在变换地域、开阔视野、观察接触和认识环境中寻求娱乐和消遣,增知益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获得美的享受,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其

园林景观的审美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景观的审美特点 园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造园者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的相对隔阂,依据自然规律,利用各种物质要素,经过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空间艺术品。它是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游园者可以自由自在地游览、观赏园内的景物,而且有很大的选择性。为了使游人更好地观赏园内的景色,造园艺术家在设计园林时还要注意巧妙地组织安排景观因素,如景观线、景物点、特写景、借景、引景等,以使游人有步骤有目的地游览、观赏,使游人做到步移景变,越看越想看,越游越起兴,从而得到丰富的审美享受。中国古代园林更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大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既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又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 首先,中国古代园林的游览方法讲究“游”(漫步游览)和“停”(驻足观赏)的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园林中的游览线路有两条。一条是登山越水的路或径;另一条是进廊游览。在游览过程中,要注意“游”与“停”得当,该“游”的时候就要顺着路、径、廊漫步游览,该“停”的时候就得停下来细细观赏,才能真正领略到园林风光的佳趣妙味。 那么既然是景观审美,那么自然从景和观赏方法说起,下面就分别从这两方面阐述: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1、叠山 在造园艺术中,山为骨架,水为灵魂,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起到一个登高望远、扩大空间的作用。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是南方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有危崖、峭壁、峡谷、溪涧、曲磴、飞梁、山洞石室,几乎把世间山水的灵气都融合进去了。连园林专家都惊叹:“造园者未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 2、理水 古代园林的理水之法,理论上有掩、隔、破三种。如杭州西湖就是分割十分得体的典范 3、植物 植物既是一种造景的材料,也是观赏的主题。私家园林中更有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竹、梅“岁寒三友”等来象征文雅清高和向往桃源隐居之乐的意境。 4、动物 动物最为观赏和娱乐的对象。魏晋南北朝园林中的众多鸟兽,使之成为园林山水景观的天然点缀。园中动物可以观赏娱乐,可以隐喻长寿,也可以借以扩大和深化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1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第五章 水体景观审美教学文稿

第5章水体景观审美 5.1水体景观类型 我国丰富的水资源、庞大的水系,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湖泊和密如蛛网的河流,造就了多种多样的水体景观,成为旅游审美活动中的重要观赏对象。就旅游审美活动的视角而言,水体景观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5.1.1江河溪涧 这类景观主要由江河景观和溪涧景观构成。 江河景观,是指由大江大河及其冲积而成的著名峡谷形成的景观。例如,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第一湾的虎跳峡、风景画廊的欧洲“蓝色多瑙河”,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等等。还包括一些河川清流,如广西“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漓江风光,美丽的富春江等等。 溪涧景观,多是由山涧溪流而形成的风景。例如,福建武夷山九曲溪,堪称“三三秀水清如玉”,湘西张家界山水的灵魂金鞭溪,以及大宁河小三峡、福建鸳鸯溪、湖北神农溪等都是著名的溪流景观。 5.1.2湖泊水库 这类景观由湖泊景观和水库景观构成。 湖泊景观,一般是自然形成的水域。例如:“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水光潋滟“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杭州西湖,云南昆明滇池和大理洱海,中国最大火山堰塞湖黑龙江的镜泊湖等等。 水库景观,是在自然河流或湖泊基础上人工修成的。例如,新安江水库(浙江千岛湖)、甘肃刘家峡水库、吉林松花湖、河北迁西潘家口水库(蟠龙湖)等。世界上著名的人工湖有埃及纳塞尔湖、俄罗斯古比雪夫水库、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库,等等。 5.1.3飞瀑流泉 这类景观由瀑布景观和流泉景观构成。 瀑布,是指河床纵断面上陡坎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它雄壮、粗犷,干姿百态,具有声、色、形之美,是别具风格的水体景观。中国有三大著名瀑布景观,即贵州黄果树瀑布(岩溶型瀑布)、黄河壶口瀑布(差别侵蚀型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火山熔岩瀑布),还有著名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香炉瀑布(构造性瀑布)、庐山三叠泉瀑布和开先瀑布等等。这些瀑布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水体景观。 泉水与瀑布相似,也具有形、声、色的诸种美的形态,但从审美重心细分,瀑布审美强调势,而泉水审美强调质。作为景观对象,中国名泉主要有七大泡茶泉,即镇江中冷泉、无锡惠山泉(天下第二泉)、杭州虎跑泉、上饶陆羽泉、扬州瘦西湖泉、庐山招引泉、怀远白乳泉;具有医疗保健价值的湖南安宁“天下第一汤”、东北五大连池药泉;具有酿造功能的青岛崂山神水泉(青岛啤酒)、四川“金鱼泉”(五粮液)、贵州赤水河畔清泉(茅台酒);具有观赏价值的济南趵突泉(济南被称为泉城)乾隆御封“天下第一泉”等等。 5.1.4冰川景观 冰川景观主要是高山和高纬地区的具有特殊形态特征和地貌景观特征的水域风光资源。它主要以高大山体为依存条件,较高大的山脉一般成为冰川景观旅游的首选。中国的珠穆朗玛峰冰川、天山一号冰川、四川海螺沟冰川和雪宝鼎以及世界上著名的勃朗峰、乞力马扎罗山、富士山、北极冰川、南极冰川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冰川景观。 冰川景观的审美体验者,往往是那些具有多中心型个性心理的旅游者。 5.1.5风景海域

选修3教案 3.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 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 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 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 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 美。 知识点二 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 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1.图表法记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2.图表法记忆色彩美 3.图表法记忆动态美 典例剖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等,图中既有形象美又具有朦胧美 的是________。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幅景观图中,从形成原因上看属于断层一侧抬升形成断块山体的是________。 答案(1>②(2>③(3>① 思路剖析该题通过四幅景观图反映了旅游景观的自然美,“华山天下险”主要展示的 是形象美,“峨眉天下秀”体现的主要是色彩美,“黄山天下奇”既有奇松、怪石的形象 美,又有云海滚滚的朦胧美,而瀑布景观给人以动态美的感受。变式训练1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 态。读以下四幅景观图,完成(1>~(4>题。 (1>古人赞峨眉山“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这主要描绘出峨眉山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2>上述四地景观中,旅游景观的色彩美最为突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诗赞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描 绘了旅游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4>雨中游西湖,别有一番风味,旅游者能深切体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的意境,这正是旅游景观的(> A.模糊美 B.朦胧美 C.声音美 D.动态美 二、人工美的类型与形成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类型美感形成举例 古典园林美园林是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它追求 的是诗情画意的美感 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古建筑美通过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运用线、 面、体在时空间展开运动过程,给 人以视觉的影响从而获得美感 故宫、大小雁塔 民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条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a6780884.html,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 作者:冯慧灵刘柄麟张超胡晴汪欢江晔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4期 摘要:以南京莫愁湖公园为例,利用问卷调查和美景度评价(SBE)法对公园内植物景观分类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莫愁湖公园植物景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莫愁湖公园内各类花草树木种类繁多,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不明显,园内部分植物景观出现退化现象;园内评价较高的植物景观主要是植物种类较多、色彩丰富、长势良好、空间层次多样且分明的景观. 关键词:莫愁湖公园;植物景观;景观美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P 9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37(2018)04-0507-06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plant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in Nanjing Mochouhu Park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 metho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plant landscape.Besides,it propose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suggestion.The research found out that the plant types were multiple in Mochouhu Park and the spatial arrangements and layers were not quite apparent.Even more some plant sceneries appeared to deteriorate.The higher evaluations among the botanic scenery were mainly those with various plant types,rich colors,healthy growth,multiple and apparent spatial arrangements. Key words: Mochouhu Park; plant landscape; landscape aesthetic evaluation 0 引言 城市公园景观的特点与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 早.18世纪,英国就展开了自然式植物景观的研究,开始模仿植物在自然界的生长规律和形式,以期再现自然美[1]. Henderson[2]主张建造城市公园应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减少人工干预.Jekyll[3]强调让自然植物服从于规整的结构,把大自然中的灵感运用到植物配置中.Mcharg[4]认为植物景观应体现出环境保护的功能.Schwartz[5]开始注重自身的文化内涵. 我国对植物景观的研究成果颇多,杨柳青[6]对造景手法和植物的运用和形式都进行了探讨.徐德嘉[7]从古典园林植物景境配置的文化背景、植物材料的造园意义、植物材料的文化内涵,及配合植物生长习性、诗格、画意的造景手法方面,强调了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参考意义.周燕[8]研究了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科学设计方法,为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提供指引意见.李雄[9]对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_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美 .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 .表现形式 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知识点二人工美 .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 .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____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____________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古建筑城池、?____、陵墓、?____、楼阁、桥、塔、民居等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________、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________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____、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__________,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给风景区增添了?_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思维点击 .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