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后检测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后检测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后检测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后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古代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不包括()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麦罗埃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2.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阿克苏姆文明 D.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

3.从7世纪至今,非洲最主要的居民是()

A.班图人 B.加纳人 C.马里人 D.刚果人

4.10—15世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世界的贸易与交流主要集中在()A.东非沿海 B.南非沿海 C.西非沿海 D.整个非洲沿海

5.以下不是古代非洲出口的主要商品的是()

A.黄金 B.象牙 C.奴隶 D.钻石

6.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美洲印第安文明

7.“印第安人培植了一百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亚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下列植物属于印第安人培植出来的有()①玉米②水稻③马铃薯④可可⑤小麦⑥西红柿⑦烟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⑦8.“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地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它属于什么人的创造()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墨西哥人

9.印第安人在美洲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其中,主要位于南美洲的是()

A.玛雅文化 B.阿兹特克文化 C.库施文化 D.印加文化10.—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是()

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

11.(选做·2020·创编)在西非8—15世纪先后兴起的国家是()

A.桑海、加纳、马里 B.加纳、桑海、马里

C.加纳、马里、桑海 D.马里、加纳、桑海

12.(选做)除了今天的津巴布韦,古代大津巴布韦文化的范围还包括()

①莫桑比克南部②埃塞俄比亚③博茨瓦纳东部④摩洛哥⑤南非北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13.(选做)与古代东方文明不同,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大多起源于()大河流域 B.高原盆地 C.热带沙漠 D.沿海平原

14.(选做)在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中,被誉为“美洲的希腊”的是()A.玛雅文化 B.阿兹特克文化 C.印加文化 D.古罗马文化15.(选做)美洲文明与兴起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①玛雅——尤卡半岛②阿兹特克——墨西哥③印加——秘鲁④玛雅——中美洲⑤印加

——库斯科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16.仔细观察右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⑴这个图案应该是今天哪个国家的国徽?为什么?

⑵这个国家为什么要将著名的“石头城遗址”放进国徽

的图案当中?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从来就“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你觉得黑格尔的这一观点正确吗?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练习卷(wd无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练习卷 (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西非居民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作物,并且掌握冶铁技术。他们是 A.班图人B.突厥人C.印加人D.苏美尔人 (★) 2 .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古代非洲文明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是 A.东南部B.西南部C.东北非D.西南非 (★) 3 . 4世纪时,特定的地理环境使该国对外贸易十分繁荣,成为当时的贸易大国的是A.阿克苏姆王国B.加纳C.马里D.津巴布韦 (★★) 4 . 如图为基卢瓦出土的中国瓷器云龙纹青花梅瓶片,收藏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博物馆。考古学家推断出其原产于15世纪初的中国。这些文物可以说明东非国家 A.广泛使用奴隶劳动B.经济上以园艺为主 C.与中国有贸易往来D.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 5 . 8—15世纪,西非先后兴起了加纳、马里、桑海等强国,其发展的优势在于 A.较早掌握炼铁的技术B.大海阻隔了外族的入侵 C.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D.控制了黄金资源和商路 (★) 6 . 非洲某国将石头城遗址放在国徽的图案当中。石头文化是指

A.玛雅文明B.古埃及文明C.阿克苏姆文明D.大津巴布韦文明 (★) 7 . 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的居民是 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印第安人D.古埃及人 (★) 8 . 关于玛雅人创造的辉煌的古代美洲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B.创立的历法中采用了20进制 C.知道零的概念,发明了数字0~9 D.创建了众多的奴隶制城市国家 (★) 9 . 16世纪初,以农业为基础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其作用在于 A.促进交通运输B.防止洪水泛滥C.阻隔外族入侵D.扩大耕地面积 (★) 10 .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与此相关的措施包括 ①建有完整的道路系统,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 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任政区长官 ③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④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用于征税和征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1 . 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被称为“神秘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非洲与美洲》知识脉络

《古代非洲与美洲》知识脉络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一、非洲古代文明 1.班图人 (1)农业: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2)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 (3)冶铁业:掌握了冶铁技术。 (4)文明扩展:7~9世纪,班图人将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东非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①兴起: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②鼎盛: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2)其他国家的产生(代表国家:摩加迪沙) ①产生条件 A.位置: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 B.经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C.宗教:伊斯兰教的传入。 ②时间: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 ③经济状况:广泛使用奴隶劳动;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与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进行交换);城市繁荣。

3.西非文明 (1)时间:8—15世纪。 (2)代表国家:加纳、马里、桑海三大帝国。 (3)经济状况: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4)马里 ①政治: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②经济文化: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5)桑海帝国 ①兴衰:15世纪至16世纪,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摩洛哥军队入侵逐渐衰落。 ②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②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③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4.南非文明——大津巴布韦文明的发展过程 (1)在南部非洲,4—5世纪,班图人开始兴建巨石建筑群。 (2)11世纪末,形成津巴布韦国家。 (3)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

非洲与美洲文明

第十一章非洲与美洲的人类文明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文明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欧大陆及北非地区,居住在这些地区中的各个民族的历史活动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主体。但是在中、南非洲和美洲等地也存在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和劳动,存在着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文明体系,其中一些足以自豪地跻身于古代人类文明之林。但相对说来,由于自然的阻隔,这些文明的独立性较强,其总体发展与欧亚大陆文明相比较尚处于较后进的状态。 一、非洲文明 非洲大陆幅员广袤,是世界第二大陆,北与欧洲隔地中海相望,东北有苏伊士地峡与亚洲相联,西南濒大西洋,东临印度洋。整个大陆物产丰饶,气候炎热,由于地理因素所致,其文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撒哈拉沙漠以北,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地区文明的发展程度最高,尤其是尼罗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早建成定居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曾在上古时代创造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自公元前4世纪起,古埃及和北非地区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又成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的属地,公元7世纪后又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重要部分,前述各章已对此多有述及,故本节内容只涉及东非、西非及中南非各地文明的概况。 位于西起乍得湖,东至红海、印度洋、北连埃及、南抵赤道的东非地区,由于受到埃及、阿拉伯等先进文明的影响,较早地出现了相当发达的文明社会。 【阿克苏姆古国与埃塞俄比亚王国】公元前1000年左右,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塞白人就渡过红海,移居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与当地的库希特各族逐渐融合,社会发展加速。公元前后形成以阿克苏姆城为国都的古代国家。公元4世纪国王厄查纳在位期间,为阿克苏姆国家极盛时代。凭籍由象骑军和水军组成的强大武装,厄查纳四外征战,扩展国疆,不仅占有北埃塞俄比亚地区,还兼有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也门地区。6世纪。加列布王时期,阿克苏姆与拜占廷结盟,出兵阿拉伯半岛,与东方波斯帝国争锋。 阿克苏姆文明的农牧经济相当繁荣,尤其是依仗地利,发展起较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其巨额收益成为王权的重要财源。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阿克苏姆国家建有相当完备的国家机器和典章制度,其国君自诩为“万王之王”。4世纪时,国王厄查纳率先皈依科普特派基督教,将其作为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在王权的支持与推动下,基督教广为传播。阿克苏姆国家的精神、文化、政治生活无不刻上基督教的深深印记,具有深厚的基督教色彩,并对后世的埃塞俄比亚文化影响至深,埃塞俄比亚是中古时期非洲大陆上的唯一基督教国家。公元7世纪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兴起,势力扩至整个北非,并控制了红海地区的国际贸易,从而使阿克苏姆古国逐渐衰败。 12世纪,自称是摩西后裔的阿高人建立起扎格维王朝(1137-1270年)。埃塞俄比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270年,叶库诺·阿姆拉克在达尔建立所罗门王朝,开始进入统治埃塞俄比亚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帝国时代。帝国皇帝仍冠以“万王之王”的头街。在基督教会的支持下,中央加强对地方王公的控制;在皇权保护下,教会也大肆扩张势力,占据大量地产,教士上层成为帝国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14-15世纪,埃塞俄比亚的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土地大多掌握在皇室和教俗封建主手中。广大农民承担着沉重的实物地租和劳役贡赋,同时

中考地理专题练习:非洲和美洲

中考地理专题练习:非洲和美洲 中考地理专题练习:非洲和美洲 [精题解析] 例1.①土地荒漠化、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粮食短缺是“非洲某地环境恶性发展循环图”中未填写的内容。下图中自上而下应填写的内容,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例2.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 A.贝加尔湖 B.里海 C.苏必利尔湖 D.维多利亚湖 例3.南、北美洲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有() A.地形均分为南北纵列分布的三部分 B.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强化训练]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三个独立的国家是() A.利比亚、埃及、埃塞俄比亚 B.利比亚、埃及、坦桑尼亚 C.利比里亚、埃及、埃塞俄比亚 D.利比亚、尼日利亚、埃及 2.在非洲,分布最广的两种气候类型是() C.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A.矿产资源种类单一,但储量丰富 B.地形以高原为主,水力资源缺乏

C.黄金、金刚石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 D.是世界上大型野生 动物数量最多的大洲 4.有关非洲农矿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是居民的主食,小麦和稻米需要进口 B.是咖啡的原产地,但咖啡需要大量进口 C.撒哈拉以南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D.北回归线以北金属矿产资源 丰富 5.当尼罗河下游河段进入泛滥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洲地中海沿岸降水丰富 B.坦桑尼亚天然野生动物园的动物 向赤道以北迁徙 C.撒哈拉沙漠区平均气温降至一年内的最低值 D.印度河进入枯 水期,沿岸农民正忙于抗旱 6.非洲农牧业生产落后的历史根源是() A.自然条件极为恶劣 B.国家政局不稳定 C.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 比重大D.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7.下列非洲河流中,水量最丰富的是() A.尼罗河 B.赞比西河 C.尼日尔河 D.刚果河 8.有关非洲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B.位于低纬度地带,都属热带气候,有“热带大陆”之称 C.热带草原的面积非常广大 D.热带经济作物的种类和产量最多 9.下列地理事项中,与白令海峡无关的是() A.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B.国家日期变更线 C.美国与俄罗斯的 国界线D.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中古代非洲与美洲 练习题(wd无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中古代非洲与美洲 练习题(w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东北非地区较早形成了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 (★★) 2 . 与欧亚大陆隔绝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象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 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 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 3 . 关于玛雅人创造的辉煌的古代美洲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B.创立的历法中采用了20进制 C.知道零的概念,发明了数字0~9 D.创建了众多的奴隶制城市国家 (★★)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 明( ) 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 5 . 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 )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 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D.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 6 . 玛雅人的交换也颇为发达,每个村落和城市都有广场,作为交易的中心,以可可豆作为交换的媒介。玛雅人() A.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人B.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C.以可可豆作为货币D.生活在美洲的商业中心 (★★) 7 . 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新全球史》记载的阿拉伯人在中国和东非之间的贸易 B.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陵墓中出土的中国瓷器 C.在中国出土的象牙 D.伊斯兰教的传入 (★) 8 . 8—15世纪,西非先后兴起了加纳、马里、桑海等强国,其发展的优势在于 A.较早掌握炼铁的技术B.大海阻隔了外族的入侵 C.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D.控制了黄金资源和商路 (★) 9 . 16世纪初,以农业为基础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其作用在于 A.促进交通运输B.防止洪水泛滥C.阻隔外族入侵D.扩大耕地面积 (★) 10 .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与此相关的措施包括 ①建有完整的道路系统,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 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任政区长官 ③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④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用于征税和征兵

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

示范观摩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环球之旅《走进非洲与美洲》 府谷第二初级中学杨喜林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非洲与北美洲音乐,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充分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里。 2、了解两大洲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及部分演奏乐器。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思路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环球之旅《走进非洲与美洲》。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北美及拉丁美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结合教学设计,本节课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北美洲民间音乐。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音乐。 本节音乐课将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作为鉴赏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通过听、唱、练、分析、概括等活动提升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查找非洲、美洲的相关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打节奏的方式,活跃课堂,为讲课营创造氛围。 4/4 ||:X X X X X : || 4/4 ||:X X X X X : || 4/4 ||:X X X X X X : ||

4/4 ||:X X X X X X : || 二、非洲民间音乐篇 1、与非洲有关的常识简介: 教师:非洲的民间音乐极为丰富多样,从总体风格看,大致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北非濒临地中海,东北非与西亚接壤。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古埃及,因此沙漠以北的非洲收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其音乐风格与西亚地区的阿拉伯音乐相近。 沙漠以南的非洲原住民为黑人,黑人中民族和部落繁多,有近七百种不同的语言,进而形成形态各异的民间音乐。音乐是非洲的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劳动、祭祀、集会、节庆、礼拜、婚嫁、丧葬等活动都离不开音乐。 2、欣赏音乐: 教师:了解了非洲的有关知识之后,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非洲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让我们在这古老的乐曲声中穿越时空,去倾听神秘自然的声音。 1感受“非洲音乐的灵魂”—鼓乐 介绍: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鼓在非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乐外,还可以用来传达各种信息,有时还是民族、部落和宗教的象征. 欣赏布隆迪“圣鼓” 2认识了解非洲其他乐器并欣赏音乐 ①欣赏马达加斯竹筒琴演奏的民间乐曲。(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以及乐器简介。) ②欣赏“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的民间乐曲。(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以及乐器简介。) ③欣赏纳米比亚弦弓弹唱 学生:听,感受节奏,感受人们歌唱时的心情。 非洲音乐综述: 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作业)

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一、单项选择题 1.阿克苏姆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公元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 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的文字。由此可知( ) A.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 B.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 C.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 D.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 2.桑海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到极盛,主要表现在( ) ①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②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主要力量 ③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④攻灭埃及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土地、矿产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废除世袭的地方首领; 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这些措施( ) 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需要 B.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 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4.阿克苏姆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公元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 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的文字。由此可知( ) A.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 B.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 C.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 D.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 5.希罗多德认为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这是在肯定下列哪一因素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 A.地理环境 B.宗教信仰 C.迷信思想 D.工程建筑 6.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麦克维尔的观点( )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 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 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 D.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7.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文明不同的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