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循环语句(二)

第8课  循环语句(二)
第8课  循环语句(二)

第8课循环语句(二)

一、学习目标

1.认识while循环语句,知道循环语句的结构和执行流程,进一步体验循环在程序中的作用。

2.能用所学知识达到知识迁移,解理三种结构的基本特点。

3.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while循环语句的使用。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循环问题,选择适合的循环语句。

三、教学设计

视频设计:4段微视频

视频1、for循环实现“折纸测珠峰”视频2、while循环实现“折纸测珠峰”视频3、计算平方和

视频4、猜测真实数据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FOR循环语句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中的内容。这一节的前面是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紧接FOR语句后面是DO语句和循环嵌套。本节课是FOR语句的初次学习,着重介绍FOR 语句的基础知识:格式和执行过程,不涉及双重循环等较难的运用。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VB程序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对条件语句有了较深的理解,并具有一定的算法基础和比较、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能用for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进一步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编写简单程序。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环境:机房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故事引出本节课内容: 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按这个比例放满整个棋盘64个格子就行。国王以为要不了多少粮食,可一个粮仓的米还摆不完一半的棋格子,全部摆满后,你知道排满棋盘全部格子有多少米吗?请根据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列出式子。 学生回答:2^0+2^1+2^2+……2^64 那用vb程序怎样进行计算呢?引出循环结构。 2、新课讲授: 在实际问题中会遇到具体规律性的重复运算问题,反映在程序中就是将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组语句重复执行多次。重复执行的一组语句称为循环体,每重复一次循环体,都必须做出继续或者停止循环的判断,其依据就是判断一个特定的条件,成立与否,决定继续还是退出循环。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张可玉

第二单元揭开VB的神秘面纱 第14课程序的循环结构 广东中山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张可玉 教材分析 《程序的循环结构》选自中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制的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二单元《揭开vb的神秘面纱》第十四课,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之一,同时也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与难点,学好本课内容是学生理解和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程序设计给人印象往往是复杂、枯燥,为了避免让课堂成为枯燥的程序教学,在本课设计上注重生活化、趣味化,通过一系列有趣、简单的循环实例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乐趣。 学生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本应对vb程序设计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能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程序解决问题。 然而,据了解常德教材中程序设计类内容安排在八年级下册,在此课之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程序设计和vb环境,作为初学者他们一开始就接触“循环结构”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本课从他们感兴趣的例子入手,重在让学生理解循环思想,任务设置均以半成品形式呈现。另外,初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例来分析循环结构,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掌握for next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功能; 理解for 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理解改变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循环体控制循环结果的意义; 能够运用for next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修改和分析程序、实践探究,逐步深化对For-Next循环思想和循环过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循环实例,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习主动性; 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for next循环语句的语法格式、功能、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分层教学法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生活化、趣味化。 本节内容难度大、对学生要求高,因此在常规教学中往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建立在他们对教学内容(甚至是某一个点)

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I必修本(B版)》的第一章1.2.3节循环结构。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将算法作为独立的一个章节,对于联系高中学习和大学的数学学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章节,重点在于掌握算法思想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的作用,加上这部分知识对于新接触算法的高中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知识,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才能更好的将这一算法语句更好的讲解给学生成为广大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高中标准》要求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在学习用框图标识算法之后,掌握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的用法。而其中的循环语句又成为这章节的难点和重点,成为学生理解算法思想的一件武器。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循环变量、计数变量的含义,用两种循环语句格式编写一个循环结构的程序,注意两种格式的区别、应用范围和相互转换。作为算法部分一个比较难一点的知识,讲好这一节对于理解算法的作用和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 学习程度差异: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基本上理解算法的三种结构的区别,能够写出基本的程序,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够写出较为完整的程序,并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循环框图的程序转换。 知识、心理、能力储备: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算法的概念、三种算法结构以及基础的算法语句的写法,这时候我们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题目,使得学生对算法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但是仍然有很多的程序不能实现,比如自然数的累加和累积等等,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学习循环结构如何用程序语言编写出来。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上机实践,他们已经基本上知道了Scilab软件的格式,用法和基本算法语句的编写,初步感受到算法的美妙,从而对算法语句产生兴趣,这样通过对循环语句的学生,他们可以写出较为完整的程序,从而加强对算法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了解循环语句的结构特征,掌握循环语句的具体应用;(2)利用循环语句表达结局具体问题的过程,体会算

2020—2021学年大连版(2015)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八课双人赛车—循环结构与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第八课双人赛车——循环结构与选择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使用变量;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熟练的使用循环结构、选择结构; (3)掌握“碰到颜色”模块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交流的方法,根据已有知识尝试完成脚本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和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2)根据游戏要求,优化程序,培养创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 学情分析 学生们都玩过赛车游戏,对于自己能够亲手设计一款赛车游戏,学生充满了兴趣,在这个任务驱动下,学生练习使用变量和循环结构以及选择结构,掌握“碰到颜色”模块的使用方法。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使用循环结构、选择结构。 难点:根据游戏需求设计脚本。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 通过小组游戏的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先说明游戏由双人完成,由学生自主安排小组。将游戏分发给学生,进行游戏的两人自动为一个小组,通过合作完成游戏。 【讲授】 1、布置游戏背景,设计跑道,注意提醒跑道使用相同颜色,并布置问题,为什么要使用相同的颜色?等后期游戏脚本全部完成后,由学生进行回答? 2、绘制两辆不同颜色的小车,并将小车的车灯设计为特殊的颜色,同样布置问题,为什么会将车灯设计为特殊的颜色? 3、引导学生使用多个脚本控制赛车,保证赛车可以运行,并考虑赛车的不同情况,如赛车跑出赛道如何处理?追上另一辆车如何处理?根据这些情况,并使用选择结构设置条件。运行后,

发现并不能实现判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掌握判断的特点,使用循环结构配合选择结构进 行使用。 4、对脚本进行优化,增加变量等内容,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对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发挥其想象力,改变游戏规则、控制方式等,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练习】1 结合红色赛车的操控方法,为赛车编写脚本 【练习】2 紫色赛车与红色赛车脚本基本相同,只是紫色赛车的初始位置和面向方向与红色赛车不同, 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完成紫色赛车的脚本设计。 【作业】12、初始化赛车。当程序开始时,通过“移到X()Y()”与“面向0方向”命令,将赛车固定在初始位置;设置一个变量,变量名称为“红色成绩”;当赛车超出赛道,也就是车灯碰到了绿色赛道外的白色时,需要将赛车移到初始位置,并面向0方向,将变量“红色成绩”的值归零;车灯的颜色与赛道的颜色不同,可以利用“颜色()碰到颜色()”指令作为判断的条件。注意使用循环结构。3、追上赛车。如果追上对方赛车,也就是说车灯碰到了对方赛车,就算胜利,需要给追上的一方加10分,并且说“我胜利了!”。最后将赛车移到初始位置,开始第二次游戏。同样利用循环结构完成脚本设计。最后展示大家的作品。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学生提高掌握程度 根据红色赛车追上紫色赛车的脚本,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紫色赛车追上红色赛车的脚本

系统复习 第8课 人体的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1)(含答案)

第8课 人体的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1) 一、知识梳理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以及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 (二)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途径及成分变化 循环系统 心 脏 位置: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 结构:心脏被心肌隔成左 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 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 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 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 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 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 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 室)。 功能:将血液泵入血管流 向全身,心脏是血液循环 的动力器官。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 的次数称为心率。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 管壁较薄,管腔大,弹性小,内有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 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一般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进行物质交换 特点 特点 特点 功能 功能 功能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 O 型 B 型 A 型 型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白细胞:吞噬异物,抗感染。 血小板:加速血液凝固。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成分 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血型和输血 ABO 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型之间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

1、血液循环模式图 2、血涂片的制作 3、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变化 ①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②体循环过程: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③肺循环过程: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④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二、查漏补缺,自我检测 1.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增多了,这些二氧化碳产生于( ) 肺 泡 肺泡里的 毛细血管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右心房左心房 右心室左心室 肺静脉 主动脉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组 织 细 胞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营养物质

06第六课 for循环语句

第六课 for循环语句 在实际应用中,会经常遇到许多有规律性的重复运算,这就需要掌握本章所介绍的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在Pascal语言中,循环结构程序通常由三种的循环语句来实现。它们分别为FOR循环、当循环和直到循环。通常将一组重复执行的语句称为循环体,而控制重复执行或终止执行由重复终止条件决定。因此,重复语句是由循环体及重复终止条件两部分组成。 一、for语句的一般格式 for <控制变量>:=<表达式1> to <表达式2> do <语句>; for <控制变量>:=<表达式1> downto <表达式2> do <语句>; 其中for、to、downto和do是Pascal保留字。表达式1 与表达式2的值也称为初值和终值。 二、For语句执行过程 ①先将初值赋给左边的变量(称为循环控制变量); ②判断循环控制变量的值是否已"超过"终值,如已超过,则跳到步骤⑥; ③如果末超过终值,则执行do后面的那个语句(称为循环体); ④循环变量递增(对to)或递减(对downt o)1; ⑤返回步骤②; ⑥循环结束,执行for循环下面的一个语句。 三、说明 ①循环控制变量必须是顺序类型。例如,可以是整型、字符型等,但不能为实型。 ②循环控制变量的值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是:选用to则为递增;选用downto则递减。 ③所谓循环控制变量的值"超过"终值,对递增型循环,"超过"指大于,对递减型循环,"超 过"指小于。 ④循环体可以是一个基本语句,也可以是一个复合语句。 ⑤循环控制变量的初值和终值一经确定,循环次数就确定了。但是

在循环体内对循环变量的值进行修改,常常会使得循环提前结束或进入死环。建议不要在循环体中随意修改控制变量的值。 ⑥for语句中的初值、终值都可以是顺序类型的常量、变量、表达式。 四、应用举例 例1.输出1-100之间的所有偶数。 var i:integer; begin for i:=1 to 100 do if i mod 2=0 then write(i:5); end. 例2.求N!=1*2*3*…*N ,这里N不大于10。 分析:程序要先输入N,然后从1累乘到N。 程序如下: var n,i : integer;{i为循环变量} S : longint;{s作为累乘器} begin write('Enter n=');readln(n);{输入n} s:=1; for i:=2 to n do{从2到n累乘到s中} s:=s*i; writeln(n,'!=',s);{输出n!的值} end. s:=s* 练 习 1.求s=1+4+7+…+298的值。 2.编写一个评分程序,接受用户输入5个选手的得分(0-10分),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出某选手的最后得分(平均分)。 3.用一张2角票换1分、2分的硬币,每种至少一枚, 问有哪几种换法(各几枚)? 4.用一张5角票换1分、2分和5分的硬币,每种至少一枚, 问有哪几种换法(各几枚)?

第8课 载歌载舞 教学设计

第8课载歌载舞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弹奏音符”、“弹奏鼓声”、“切换造型”等指令。 2、知道一个角色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造型。 3、掌握将库中的图片设置为舞台背景的方法。 4、认识“重复”指令,知道出现连续的相同指令或指令组合可以用重复命令进行简化,掌握编写循环结构程序的一般方法。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是由于他们正处在逻辑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过于严肃的编程任务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扼杀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Scratch本身内置了大量的卡通角色,声音素材,这些特性使得在Scratch中可以开展比较生动活泼的编程创意活动。另外,学生在前两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对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有了比较丰富的体验,这为本节课对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打好了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编写演奏音乐和编写动画脚本。 教学难点:运用重复命令编写循环结构程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课前(循环播放《幸福拍手歌》) 教师先进行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江北二小的蒋老师,很高兴能和我们六(3)班的同学共度这段欢快的时光,那大家坐了这么久,下面就跟着蒋老师一起活动活动吧,请起立! ppt显示《幸福拍手歌》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唱一唱、跳一跳。 活动2【导入】(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表现太棒啦!这么欢乐的氛围吸引了Scratch中的小猫,它也在跟着我们一起载歌载舞呢!你们看...(播放范例) 师:看完这段动画,你发现和之前你们做的动画有哪些不同之处啊? 【预设】生1:我发现背景不一样 师:恩!你的眼睛真亮,一眼就能看出舞台的不同(贴板书:舞台) 生2:这个动画有声音 师:你一定是个善于倾听的孩子。 那你有没有听出来有几种声音?没关系,我们再听一遍,谁来帮帮她? 生3:有钢琴、有鼓声 师:你耳朵真尖!有一种是1155665,这个叫主旋律(贴板书);还有一种是伴奏的声音(贴板书),这些交织在一起,音乐就更动听了! 师: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能干,都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进行观察,了不起!那你还能发现其他不同的地方吗? 生4:猫在动 师:看!我们的同学厉害吧,最后一个不同被你找到了,猫的造型不同(贴板书) 师:同学们已经归纳地非常全面了!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一攻破这些难关,让小猫载歌载舞!。(贴板书) 活动3【讲授】(三)设计舞台 师:先打开Scratch,第一个问题来了,这样的舞台该怎么导入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6页,自学第二部分,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一,两分钟之后我要请同学上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ppt出示任务一)

水循环教学设计公开课

水循环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水循环; 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通过示意图表示水循环过程; 3.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掌握阅读教材及通过图示理解水循环及水循环的过程; 5.通过搜集课外资料,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6.通过了解水循环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深刻影响,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生存环境的关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情分析】 通过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前预习方式,及学生的初中学习和生活常识储备,以新颖的角色扮演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以散文式的交流句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1.【导入】以小水滴的身份向大家问好,并展示小水滴在海洋、天空等各种场所“旅行”的“自拍”记录。以此以新朋友的身份带领大家进入新课。 2.【检测】学生通读学习目标。在上一环节观看了小水滴“旅行日记”的基础下,播放小水滴的三种不同区域旅行,即水循环的三种模式。学生在小组提前自主合作学习的前提下,结合多媒体播放的动态图,依次描述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及海陆间循环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点评纠错。 3.【讲述】以小水滴的身份,展示水循环产生各种影响的图文材料,用“机密档案”的说法引起学生好奇,提醒学生注意每段材料的关键词。结合资料,引导学生归纳填出水循环的意义。 4.【活动】从古代起,人类对水循环的关注就体现在诗句与建筑工程等活动中。引入小组合作探究题: 探究一:李白曾写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这句话正确吗? (教师深入各小组听取同学们的讨论,发现同学们对这句话存在正确与否的争议。教师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进行一个小型的辩论赛。) 探究二:人类是否可以影响水循环,目前影响的主要途径是什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三种循环语句

一、循环结构(Iteration Structure)的概述 1.目的 为了解决含有重复处理内容的问题,必须采用循环语句(Loop Statement)来编程实现。 2.类型 (1)当型循环结构 (2)直到型循环结构 二、循环语句 1.while语句 ①功能:实现当型循环结构。 ②形式 while(表达式){ 循环体 } ③特点:先判断后执行。 ④举例:(累加和问题)编程计算整数1~100的和。 int i ; //循环变量 int sum = 0 ; //累加和清0 i = 1 ; //循环变量i赋初值 while( i <= 100){ sum = sum + i ; //循环变量累加到sum中 i = i + 1; //改变循环变量i的值 } 2.do-while语句 ①功能:实现直到型循环结构。 ②形式 do{ 循环体

}while(表达式); //注意最后的分号 ③特点:先执行后判断。 ④举例:修改上例。 /*利用do-while语句编程实现整数1~100的和。*/ int i ; //循环变量 int sum = 0 ; //累加和清0 i = 1 ; //循环变量i赋初值 do{ sum = sum + i ; //循环变量累加到sum中 i = i + 1; //改变循环变量i的值 }while(i<=100);//注意最后的分号 3.for语句 ①功能:实现当型循环结构。 ②形式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循环体 } ③特点:先判断后执行;使用频率最高。 ④举例:修改上例。 /*使用for语句编程计算整数1~100的和。*/ int i ; //循环变量 int sum = 0 ; //累加和清0 for( i = 1 ; i <=100 ; i++ ){//第一个表达式完成循环变量i赋初值;第三个表达式实现改变循环变量i的值 sum = sum + i ; //循环变量累加到sum中 } 4.几种循环语句的比较 ①由于while语句和for语句均实现当型循环结构,两者是完全等价的。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2015公开课 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碳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四. 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前导学、启发式讲解、分析与归纳 学法:课前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矫正、 五.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复习提问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4)能量流动的特点?

2. 引入新课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 的。讨论:生物为维持生命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如氧、水、氮、碳和许多 其他物质,为什么这些物质亿万年来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因为这些物质可以 被循环利用) 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循环 3. 碳循环 出示“碳循环模式图”投影片。 (1)知识背景:光合作用 )(22 O CH CO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2)(CO O CH ?? ?→?有氧呼吸 (2)分析碳循环模式图,思考如下问题: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②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化 能合成作用 ③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 CO2 ④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 含碳有机物; 传递渠道? 食物链(网) ⑤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a.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⑥碳由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形式? CO2 ⑦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 CO2 [师生归纳] 4. 物质循环 (1)提问:①我们所讲的碳循环是指在什么之间进行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②除了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了解 氮循环和水循环,理解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动物、植物、微生物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无机环境(CO 2) 生物群落(有机物)

第八课 循环结构——for循环 教学设计

第八课循环结构——for循环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现实生活中常见循环事件(累加,累乘,统计)。 2、了解for循环的格式,执行过程。 3、理解for循环的设计。 技能目标:1、学会对循环事件进行分析,并用循环结构对事件加以描述2、学会画循环结构流程图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循环结构概念,for循环的格式及设计。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累加、累乘、统计循环的实现。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1、循环的认识: 引入:生活中的循环有四季变换,星期往复等等。 循环概念:有规律的重复。 2、过渡:求1-100的和。 顺序语句要写100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活动2【讲授】授新 (2)授新: 1、循环结构:用程序实现重复执行一行或多行代码的结构。 2、循环结构的分类: 适用确定次数循环结构:for循环。 适用不确定次数循环结构:do循环。 3、for循环的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to 终值[step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4、for循环的执行过程:(先判断后执行) 如右图, 初值,终值,步长都为整型

步长默认为1; 递增型:步长为正,初值超过终值结束。 递减型:步长为负,初值小于终值结束。 5、for循环的组成; 循环控制语句:控制循环的次数。 循环的执行体:重复执行的部分。 6、循环的设计: ①、规律性的重复是什么:(循环体是什么,主要有三种)累加:通项是s:=s+I; 累加变量s初始化为0; 累乘: 通项是s:=s*I; s累乘变量s初始化为1; 计数:通项是tot:=tot+1;计算器初始为0; ②、循环几次: S:=1+2+…+100;( 共100次) ③、确定初值、终值及步长。 根据循环的次数确定初值、终值, 根据累加项的变化确定步长。 ④、画流程图: 给变量S赋初值0,用来记录累加值 I <=100? 计数器I赋初值1 输出S值 是 S = S+I(累加) 计数器增加1 结束 开始 否 ⑤BASIC源程序: S=0 I = 1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水循环公开课学案无答案

水循环 考纲: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一、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 三、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教学过程 一、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 2、陆地上,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水循环类型有什么不同? 能力提升: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的因素 (全国卷1)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正向利用: 负面影响: 能力提升 分析城市化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问题。 3.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增加下渗水量

4.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思考 1、河流径流量大小的成因 2、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小的成因 (2014年四川高考)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图5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 5.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 四、河流的水文特征 1、明确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 2、分析河流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和凌汛形成的原因 (2015浙江高考)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公开课教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与理解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为“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行为动词为“运用”、“说出”,内容限定词为“过程”即水在不同空间上的转变和“主要环节”即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本节课要求学生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模式图中,整体把握水循环。在此基础上,理解水循环联系了四个圈层,实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的内容。两个蓝色的标题分别为“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本节课没有涉及河流补给的内容,把水循环的过程和水循环产生的意义做为重点处理,其中前者是基础。 3. 学情诊断分析 高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储备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学生生活经历较少,受知识面的限制,对知识的理解、案例的分析、活动的完成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用图、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二、教学目标

1.分析潮白河水的来源和去向,在潮白河剖面示意图中,标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总结水循环的模式图。 2.举例说出人类目前对水循环可干预的环节和方法。 3.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及处理策略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水循环的过程没有直接向学生展示水循环的示意图,而是以身边潮白河的案例先分析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随后学生进一步自己设计水循环模式图。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小组讨论所给材料的形式实现,材料中主要以潮白河流域工程为主,使学生明确人类能够干预的最主要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生不容易说出,学案中用文学的语言先总结出,例如:“天然淡水制造厂”,启发学生能够说出水循环可以更新补充陆地淡水资源。 四、教学过程

C语言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C语言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 1.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C语言是在70年代初问世的。一九七八年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贝尔实验室正式发表了C语言。同时由B.W.Kernighan和D.M.Ritchit合著了著名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一书。通常简称为《K&R》,也有人称之为《K&R》标准。但是,在《K&R》中并没有定义一个完整的标准C 语言,后来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C 语言标准,于一九八三年发表。通常称之为ANSI C。当代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 早期的C语言主要是用于UNIX系统。由于C语言的强大功能和各方面的优点逐渐为人们认识,到了八十年代,C开始进入其它操作系统,并很快在各类大、中、小和微型计算机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成为当代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C语言的特点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语言。它层次清晰,便于按模块化方式组织程序,易于调试和维护。C语言的表现能力和处理能力极强。它不仅具有丰富的运算符和数据类型,便于实现各类复杂的数据结构。它还可以直接访问内存的物理地址,进行位(bit)一级的操作。由于C语言实现了对硬件的编程操作,因此C语言集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功能于一体。既可用于系统软件的开发,也适合于应用软件的开发。此外,C语言还具有效率高,可移植性强等特点。因此广泛地移植到了各类各型计算机上,从而形成了多种版本的C语言。 C语言版本目前最流行的C语言有以下几种: ·Microsoft C 或称MS C ·Borland Turbo C 或称Turbo C ·AT&T C 这些C语言版本不仅实现了ANSI C标准,而且在此基础上各自作了一些扩充,使之更加方便、完美。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在C的基础上,一九八三年又由贝尔实验室的Bjarne Strou-strup推出了C++。C++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了C语言,成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目前流行的最新版本是Borland C++4.5,Symantec C++6.1,和Microsoft VisualC++ 2.0。C++提出了一些更为深入的概念,它所支持的这些面向对象的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第7课 python 循环语句【教案】

初中第三册信息第二单元Python程序设计 第7课循环语句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目标 认识循环结构,掌握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用法。 过程与方 法目标 理解循环变量在循环中的作用,能够熟练应用range()函数。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 标 通过问题探究,体验计算机利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算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用法。 教学难点培养运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 二、【教学流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感悟点滴 情景创设展示图片,以谈话法切入,引用古代印度大臣向 国王求赏赐的这样一个传说导入新课,所求赏赐 为:第1格放1粒麦粒,第2格放2粒麦粒,第 3格放4粒,第4格放8粒,以后每一格的数量 都比前一格增加一倍,摆满64格就够了。 【思考讨论】: 如何计算出需要赏赐给大臣的麦 粒的总数。 剖蚌求珠第一课时: 探究活动一:棋盘与麦粒(for循环结构) 【问题】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for循环的基本结构 2、for循环结构中循环变量i和range()函数的作 用 【尝试】 小程序1:利用变量i和range()函数,改变每行 “*”的数量,打印出64行的麦粒。(教师提示: 字符串相乘) 小程序2:如果按照第1格放1粒麦粒,第2格 【阅读教材】 阅读P41和p42页内容,需要初步 了解: 1、for循环的基本结构。 2、理解循环变量i和range()函数 【自主探究】 1、学会运用变量i和range()函数。 2、将表格补充完成,观察规律。 for i in range(1,65): #输出64行 print("*"*i)

水循环学案优质课

水循环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课堂探究一: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1)画一画:在图上绘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 (用箭头表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用文字说明各箭头的主要含 义)。 (3)想一想: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什么? (4)辨一辨:黄河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分别属于水循环的哪一个环节? 【质疑经典】 李白在诗歌《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觉得这句诗是否正确 ? (2)看一看: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哪几种类型? 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课堂探究二:水循环的意义 2、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和图三,你认为水循环还有什么意义? 3、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水不断地都得到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可以用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请大家结合下 面的材料,讨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材料: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山西省十年九旱,有些 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作为华北平原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的河北省,因为缺水,使粮食 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 1991年,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 4万多千米河段进行了评价,发现大约 44%的河流因受不 同程度的污染,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 课堂探究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思考,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哪些环节有影响? 汕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图一) 1、试分析图一和图二这两种地貌类型之间有何关联? (图二) 体现了水循环的什么意义? (图三)

公开课水循环教案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 陶丽蓉(西安市含光中学710068)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本条课标表达了3个要点: (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强调学习的“过程”、“方法”。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类型(按空间分布划分)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说明水循环维持着地球上各种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②说明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对生态、地貌、气候等都会产生深刻影响;③认识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把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④知道水资源虽然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分析] 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自然资源。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材未对水循环的三大类型做具体的文字说明,而是设计了两个关于水循环的学生活动内容,将它们综合在一幅“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中,侧重说明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过程中能量转换过程和水循环的积极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关于水循环的意义,教材未加明确说明,而是分散在具体内容的介绍之中,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维持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2)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的传输转化;(3)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书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2.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 (四)过程与方法 1.采用读图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实际地理问题的探究。 2.根据对某些问题分析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 3.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师生分析讨论;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点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

讲义+第8课时循环语句讲义新版

第8课时算法案例 1辗转相除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辗转相除法,又叫欧几里得算法,是一种求两个正整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古老而有效的算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辗转相除法的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 . 第四步,若r= 0,贝U m, 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_______ ; 否则,返回__________ . 2?更相减损术 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 ________ .若是,用____ 约简;若不是,执行___________ . 第二步,以的数减去_______ 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__________ 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 ________ 为止,则这个数(等数)或这个数与约简的数的乘积就 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秦九韶算法 把一个n次多项式f(x)= a n x n+ a n-1x n_ 1+ ^+ a1x + a0改写成如下形式: (…((a n x + a n-i)x + a n—2)x+…+ a i)x+ a o, 求多项式的值时,首先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 一次多项式的值,即v 1 = _________________ ,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即 v 2= _____________ , V n = 这样,求n次多项式f(x)的值就转化为求 ___________________ 的值. 4.进位制 (1)基数 (2)k进制化十进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进制化k进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进制化n进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么考? 1. 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 2.求两个正数8 251和6 105的最大公约数?

公开课水循环教案

公开课水循环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交换》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 陶丽蓉(西安市含光中学 710068)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 本条课标表达了3个要点: (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强调学习的“过程”、“方法”。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类型(按空间分布划分)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说明水循环维持着地球上各种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②说明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对生态、地貌、气候等都会产生深刻影响;③认识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把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④知道水资源虽然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教材分析] 水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自然资源。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材未对水循环的三大类型做具体的文字说明,而是设计了两个关于水循环的学生活动内容,将它们综合在一幅“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中,侧重说明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过程中能量转换过程和水循环的积极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关于水循环的意义,教材未加明确说明,而是分散在具体内容的介绍之中,具体反映在以下 三个方面:(1)维持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2)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运动和能量的传输转化;(3)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书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