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五件事

学校管理五件事
学校管理五件事

学校管理五件事

内容摘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五件事。第一,校长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第二,要建设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第三,从细节做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第四,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五,要大力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

关键词:学校管理素质习惯质量

第一:校长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未必见得完全正确,但确实反映出了校长对于学校生存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校长,我们务必认识到肩上责任重大,时刻检点自己是不是个“好校长”,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校长要做好“四到”,具备“三性”,树立“五意识”,才能成为学校管理的内行,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四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

“身到”,就是要求校长在工作的每一天,早于教师到校,走遍学校的每个角落,特别要关注易发问题的地域,迎接师生的到来。另外,对于学校当天出现的较大事情,校长要亲自参与,以保证妥善处理。“身到”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人们普遍的认识是:发现问题是水平的表现,正视问题是勇气的表现,解决问题是能力的表现。

“心到”,就是要求校长凡事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剖析,通过对日常观察到的一些表象问题进行全面、细致、深刻地分析,发现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采取有针对性、预测性的措施,以达到运筹帷幄、未雨绸缪、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眼到”,主要是指校长应注重善于观察教师和学生。学校是个特殊的集体,经常性的工作主要是人的活动。校长要善于观察班子成员的能力、作风与绩效,使班子成员扬长避短、务实高效;观察每个教师的言行,长善救失,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观察学生群体,正确导向,宏观调控。“眼到”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要求校长要善于学习,既要看本校形成的各种材料,又要研读上级的文件、法规,还要学习些业务理论方面的书籍。

“手到”,主要是指校长手要勤,要善于写、善于记、善于划。“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手勤的表现,记读书笔记是手勤的表现,写工作笔记是手勤的表现,写点体会、小论文也是手勤的表现。鲁迅先生曾经形象地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勤不仅防止了遗忘,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头脑更清楚,使我们处理事情更条理、清晰。

“四到”紧紧围绕一个“勤”字提出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要坚持下去更难,而恰恰是越坚持越能起作用,真正做好了,我们会逐步走向成熟。“兴趣所至”做几天,是发现不了、更解决不了什么根本性问题的。

“三性”即定性、悟性、灵性。

“定性”,是指校长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坐得下。校长要认真系统地读点书,研究点学问,研究点教育教学规律,在办学的实践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无定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秩序,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就不会建立起来。定性是职业的要求,是经验的积累,是责任的体现。

“悟性”,是指校长要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大凡学校发展的方向、管理的效能、队伍的建设等等,都是校长要念念不忘思考的问题。校长要敢于、善于向管理要效益,就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做好管理这篇大文章。没有悟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高质量。悟性应该是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本性。

“灵性”,是指校长要敢于创新、与时俱进。校长要在坚定不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善于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形成新的办学理念,用以指导办学实践。“灵性”是时代的要求,是创新的必然,是进取的体现。无灵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创新、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三性”是校长做好工作的必须要求。

“五意识”即忧患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

“忧患意识”。校长首先应该树立的就是这种忧患意识。一个学校,在竞争的激流中要立足、要生存、要发展,何去何从,校长责任重大,并且责无旁贷,是任何别的什么人也替代不了的。校长有无忧患意识,关乎学校的“兴亡成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至理名言。“质量意识”。没有视质量为办学生命的意识,校长以及他所领导的学校将无立足之地。校长在办学中要有宏观思维,树立“大质量意识”,不只关心教学质量,更要关心教育质量和办学质量,真正走“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之路。

“品牌意识”。要把学校办成“名牌学校”,校长首先要有品牌意识,找准立足点,选准突破点,突出特色,形成风格,创出牌子。只有当学校这个品牌立起来形成名牌的时候,学校良好的形象才能置身于学生心中、家长心中、社会大众心中。

“效益意识”。校长要千方百计地向管理要效益。校长要最大限度的盘活学校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另外。只有树立了效益意识,才会真正在深挖办学内涵上下功夫,提高质量,增强效益。

“服务意识”。校长要带领学校教职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视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学生、家长的需要就是学校的办学实践。学校要想尽千方百计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形成良性循环,在服务学生、家长、社会的同时,迅速发展壮大自己。

校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多方面的。有种说法叫做“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只要我们以忠诚事业之心,勤耕不辍,作为学校管理者的素质定会不断提高。

第二:要建设好一支优良的老师队伍

在学校管理中,要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因为无论多么好的管理方法、多么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通过人才能实施和完成,也就是说,只有把学校管理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即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才能解决学校管理中的根本问题,学校管理的效能才会得以真正地提高。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给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必要的资金。从目前教育现状看,我们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资的力度,不然,要想有现代化的教育是不可能的。

二是要处理好集体投入与个人投入的关系。教师就要自觉主动地投入,把它看成是自我资本积累的一部分。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人才流动的角度看,你干不好,想在一所学校待下去已不可能;你干得好,通过进修而有了新的发展,硬要你“从一而终”也不现实。因此,在队伍建设上,学校要舍得投入,教师个人也要舍得投入。

三是要处理好培养与引进的关系。

四是要处理好培养目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教师队伍建设内容要丰富,目标要实际,既不能使多数人“望而却步”,也不能让多数人“唾手可得”。

五是要处理好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关系。我们不仅要充分调动学校中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即善于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也要善于调动一般的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发挥整体教师队伍的作用,切实把教师队伍建设好。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因此在处理好上述几个关系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加强团体观念、团队精神的教育。一所学校要想长时间赢得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只有依靠集体努力才能实现,只有增强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基本要求,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第二,要善于在学校中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教师团队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建立学习型组织,既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学校和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化为教师实际行动的有效载体,此举为学校发展之必须。

第三,要经常进行教师队伍作风的训练和培养。一支队伍关键时候表现出来的优良作风,不是自然形成的,而要经过平时艰苦训练和磨砺。因此,我们要善于抓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使其练就好的作风。

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谁就把握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动权,谁就拥有了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和未来。

第三、从细节做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我们经常想这样的问题,我们办学校、搞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什么?“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有思想不如有行为,有行为不如有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下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习惯与人生命运的紧密联系——习惯是会改变命运的。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我们盘锦市对教育内涵的解读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学校运转起来,一定要在时间上使人时时有事做,空间上使事事有人做。”

习惯是人生的道德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一个家庭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真正的家庭教育。一个学校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和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在日常管理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从严要求,从细做起,循序渐进,蔚然成风。

有人曾做过“破坏性实验”。学校利用全体学生会,把早已准备好的一大盆冬青抬到了主席台上,让每个学生随手摘掉一片叶,然后将叶子随便丢弃在走过的任何地方。结果是学生们嬉笑着上台摘叶,惊愕地坐在台下观看,最后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沉寂。当再让每个人捡起一片叶子时,学生们表现出的是那样的专注和认真。面对“秃顶”的冬青、满地的残叶和自己行为改变了的状态,学生们终于亲身感悟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正内涵。这次精心设计的“破坏性实验”,在学生心灵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门前的“下车线”真正起到作用了吗?有的下车后马上骑,只有门口几米不骑车;有的校内骑车如同校外,无所顾忌;有的学生校内不骑了,可教师照样骑。这种种做法都非常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校园废纸看学生习惯养成的程度,认为人人随手丢一片废纸是不治程度,不丢又不捡是中治程度,人人自觉捡一片纸则是大治程度、理想程度。

其实,校园到处都是学生养成(行为习惯)的“晴雨表”。养成教育好了,校风建设好了,一面干净的墙壁时间久了,它只会有自然的褪色,而不会有任何故意涂抹;墙上的张贴物,就会井然有序,新旧有度,而不会是无人问津,破烂不堪;班级物品,只有自然的磨损,而不会有人为的破坏。

各种各样标语的语气内容要求,体现出了一所学校学生现有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程度。这些标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警戒性的:“严禁破坏公物”、“禁止打架斗殴”、“不准乱涂乱画”等等。到处都是这种标牌的学校,其管理是粗放型的,学校管理所处的境界是比较低的,还处于治乱阶段。虽然是“严禁”、“禁止”、“不准”,但学生的所作所为却常常是学校要禁止的那些。这样学校的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自觉意识,靠的完全是“他律”。

第二种是劝导性的:“人人讲卫生,养成好习惯”、“花红草绿,人人呵护”、“请靠右边行走”、“文明礼貌、展示自我”等等。学校悬挂这种标牌,其管理的水平和师生们的养成状况,比前一种进了一大步。如果说前一种境界是治理违反纪律、破坏规定的行为,这一种则是完成了前一阶段的治理,重点是从道德的层面出发,强调的是“自律”,重在激励、促发内在的力量,达到管理的目的。但这种境界还不是最高的境界,还是“初级阶段”。

第三种情况是很少或者无这类的标牌要求,有的是名人名言,校风校训。校园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文化氛围浓郁,进入学校有种让人愉悦向上、心旷神怡之感。这是三种境界中最高的境界,是种理想境界,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虽然要完全做到这样很难,但是许多办得有特色、注重办学大效益的学校,无不向这种境界努力。达到了这种境界,才是我们办学的真正成功。

上面谈了些从小见大、从细微入手养成大习惯的事例。其实,我们进行认真的对比还会发现,“严”、“细”、“实”是所有名校的特质,是一切有经验的办学者的一致追求。

名校共性的东西,即真经——严格、细致、实在的管理,几近于军事化。现在有的学校宿舍管理军事化,床铺、被褥、洗刷用具统一配置、统一摆放、统一标准要求。就餐管理军事化,排队进入食堂、统一配餐、一起离开。出操管理军事化、集合管理军事化、外出管理军事化等等。正是这些准军事化的管理要求,练就了学生们吃大苦、耐大劳、拼搏学习的好习惯,连年取得的优异成绩。

教风应为“五严”,即:“严而有情、严而有理、严而有序、严而有方、严而有格”。

有一个校长这样说过:“搞教育也和打仗一样,一定要攻无不克,说拿下碉堡,就一定要拿下来,要不惜一切代价,要有这种拼命的精神,没有这种拼劲,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我们都知道,军队每天都在严格地训练,而训练的内容几乎都是:稍息、立正、看齐、转法、跑步等基本队列动作。军队平时训练的是一种作风,培养的是一种意志品质,目的是达成“军令如山”的服从意识。

反思我们的学校管理,其实跟军队的训练是一样的道理。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更多的还是些像“稍息、立正、向右看齐”一样的小事。为了培养师生良好的作风和品格,为了养成师生良好的习惯,为了营造学校良好的育人大氛围,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我们就必须向军队那样从细微处入手,从最基本的入手,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看似无关紧要、但却事关重大的基础工作。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道德经》,早就在2500年前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这些深刻的道理。

第四: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想取得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就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处理好学校工作中各要素之间的关

系,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为其提供保障。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算得上“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即“视质量为办学的生命”呢?

第一,质量对于“办学”的重要在于,没有了质量、没有了对高质量的追求,学校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失去了办学的意义。办学有思想,有软环境,有高质量,才有发展。

第二,只认识到了质量对办学的重要还不够,要有周密长远的计划,要有实际可行的方法、步骤,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三,在前两个层面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做工作,追求教育教学的高质量。要持之以恒,要矢志不渝,要千方百计,要把对高质量的追求作为学校终极目标,一刻也不停地落实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时刻都要想一想。人生“恒”字是直达目标的“舟和车”,别无运载工具,就看谁用得好,真正能够实践它。

“视质量为办学的生命”,校长应该树立“大质量观”,从宏观上把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通过“全员”、“全程”、“全面”管理,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是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把各自工作的高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从而达到每个人工作质量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人人追求高质量的大气候。学校工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任何因素都会对质量形成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我们要在每一项工作自始至终的全过程里,时时追求各个工作环节的高质量,以过程的高质量保证结果的高质量。任何事情都有个自始至终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优化优质,就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高质量。“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不是淡化结果的重要,而是强调过程的重要,过程决定结果。

再次,在整个校园里要营造全方位高质量的大氛围。校园里要处处为高质量提供保证,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高质量的熏陶。通常说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学生每到一处受感染,让学生每次活动受教育”就是指良好大氛围的营造。这样做对学生教育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大质量观”的树立,是学校教育的必须,也是“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生命”的必然要求。

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不断地提高,除去树立“大质量观”之外,就要抓住常规不放。常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常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有秩序,才会孕育高质量。

要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还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学校管理中常规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学校管理永恒的主题,这是毋庸置疑的。首先,要明确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是在常规基础上的发展与突破,相对于常规而言,它是“批判的继承”,而不是“全盘的否定”。其次,创新要在常规基础上依层次进行,先搞什么,后搞什么?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而不能信马由缰。再次,创新是进一步揭示管理的规律,更全面地反映管理各要素间的必然联系,而不是换了新面孔就是创新,只要改就是创新。创新切忌犯“形式主义”、“一窝蜂”的错误。

常规与创新的关系,是个老话题,也是个大课题。简单一句话:没有常规就没有秩序,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另外,常规管理与常规还不同,它是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基本框架,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运行方式,也是中小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我们要使其高效,就要使常规“常”起来,使各方面工作有序进行;要使常规“规”起来,“规”到位;要使学校工作中心突出,以中心促进全面工作的开展。

五、要大力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

校长与学校中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既是校长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校长工作的落脚点,是一个富远识、能干事、有作为校长的根本追求。所以校长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致力于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

一是处理事情要掌握“度”,照规则办事。制定规则不易,执行规则更难,但真正的效率与效能恰恰是遵守规则而获得的,因为规则是科学的、智慧的,甚至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凡规则必讲“度”。说到处理事情的“度”,我们很清楚,是指一事当前,要权衡利弊,权衡轻重,权衡缓急,兼顾前后左右,以便采取最恰当的措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在复杂事情处理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宏观调控,统筹兼顾,把握各种要素的“度”,才能取得最大效能。有时一件事情中的各要素间的关系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一个为零,全部为零(如安全问题,做任何事没有了安全,别的全是零)。

即便是校园内设置垃圾桶、垃圾箱也有个“度”的问题,有垃圾筒、垃圾箱很方便,没有不行,但不能多了,一多就跟没设没什么大的区别。

二是注意目标的提出要现实、要到位。一个学校的目标分若干层次,有眼前目标、阶段目标、长远目标,甚至还有终极目标。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长远目标的激励,也需要阶段目标的有计划实施。真正要把目标变为现实,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就必须把长远目标一步步分解成阶段目标和眼前目标,成为单位全员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台阶,而眼前目标、阶段目标、长远目标实现的过程便是我们漫长的学校管理过程。

其实办学目标的设立,跟教学目标的设立是一样的,“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是最好的目标,因为它既现实且有激励作用。校长善于设立这样的目标,就会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三是要注重解决学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许多人都熟悉的“木桶理论”,说的是对于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恰在于木桶上那块最短的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盛水效能,关键不是去加长长板,而是要补齐短板。这个理论形象地告诉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效能就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全局的“短板子”——薄弱环节。“取长补短”的要意是“补短”,而在我们的学校管理实践中,往往是只“取长”,而忽视了“补短”,也不愿意“补短”,所以学校管理的整体效能受到很大影响。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学校管理也如同读书,读书有个“越读越厚”与“越读越薄”的过程,作为校长既要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办学实践之中,又要从“繁琐”中走出来,把“学校管理这本书”“越读越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取得办学的最佳效益。还是那句话,按规则办,按规律办,就一定会达到我们的目的。

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上传: 王子龙更新时间:2014-3-6 16:01:50 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提高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小学应成立思想品德教育领导小组,健全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和少先队组织,分析研究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形势和问题,统一布置、统一指挥、协调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德育工作,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做好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小学应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制定德育标准,提高德育质量。学校应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规章制度,如《小学生一日生活常规》《课堂常规》《爱护公物规则》《班队活动制度》《三好生表彰办法》等。应使德育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评比。 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良好的精神风貌。2.教学工作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办好学校的基本规律,学校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和时间抓好教学。教学工作管理应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的培养目标,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小学管理应严格教学常规、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的管理,应建立权责分明的规章制度,强化备课、授课、实验、作业以至于批改、辅导、考试考核、课外活动等各环节的管理。重视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组织好课外活动。重视教学评价,建立完善的包括评价模式、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处理的教学评价管理体系。 3.教务行政管理 小学的教务行政包括招生、编班、报到注册、填报有关报表、制订与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各科教学进度、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统计师生出勤和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情况、组织教学评价工作、组织教材的预订和发放、协助校长安排和落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成因及策略 组织文化是一切现代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组织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组织文化反映了一定社会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是组织中个体的见解、观点、情感、知识和技能的总和[1]。学校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它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内涵和结构特征。学校组织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形成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人的精神风貌的总和。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组织文化传统和不同的组织文化风格。 很多学校都希望通过组织文化建设来塑造学校的品牌,以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发展创造契机。但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为系统的办学理念,而有的则通过校训、校风、校歌来体现[2]。有的学校主要从教育教学管理中强调创新,实行了“目标等级管理”,即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或者说上一级对下一级负责。比如,分管某年级的副校长对年级主任负责,年级主任对各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对任课教师负责,最终责任到个人。这样使教育教学问题直线管理,分级管理,加快了处理问题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了员工的责任心,逐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然而,总体上仍显得保守,如在员工激励问题上仍残留着平均主义思想,在收入分配方面、奖励方面档次没有拉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学校几十年的传统文化惯性,不讲原则的“和”、“吃大锅饭”文化形成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对创新的理解不够全面。创新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制度到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全面创新来支撑,相互关联和互动,才能促使其均衡发展,落到实处。 2.行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沾亲带故关系及拉帮结派等形成的网络错综复杂,很多时候会影响正常激励机制的执行。如在学校对某些员工进行选拔和晋升的主要依据中,人情关系仍不可避免地成为学历、能力和业绩之上的主要依据。在评先评估过程中,上级部门的干涉影响评选的公正、公平性。与某些管理人员或上级领导沾亲带故就可以不受或少受处罚、不执行或打折扣执行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以至有损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沾亲带故的关系长期存在,逐渐使得学校的组织机能弱化,出现因人设职,机构臃肿的现象。产生上述现象除中国传统的关系本位的影响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原因,一是学校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对团队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使团队精神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从而营造起一个提倡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二是没有及时推行与团队精神相适应的全面的行为规范制度,使团队精神的培养脱离了员工的实践,没能体现在学校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中。 3.制度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同时它对于学校组织文化具有强化作用。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学校精神文化起反作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一般有如下薄弱环节:一是制度不完备;二是制度完备,但不严格执行或不执行;三是制

学校管理原则与方法

第七章学校管理原则与方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校管理中常运用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2)领会学校管理中常运用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的基本内涵; (3)掌握学校管理中常运用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的基本要求。 ◆学习内容: 阅读王德清《学校管理学》第五章;李明江《学校管理学》第二章;赵敏、江月孙《学校管理学》第五、十一、十二章,查阅其它参考书、期刊或网络资源。 ◆主讲与考核的主要问题: 1.简要梳理不同学校管理学对学校管理原则存在不同的表述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谈 谈你认为学校管理应遵循的重要管理原则有哪几条,为什么? 2.列举学校管理中违背适应性(方向性)、民主性、有效性原则的种种现象,并以此 来说明学校管理中遵循适应性、民主性、有效性原则的重要性。 3.国内目前公认的学校管理的一般方法有哪些?根据你的学习体会,谈谈如何建立我 国学校管理的方法体系。 4.案件分析: 案例1:在某校长培训班上,老师结束了“学校管理要以育人为主”的专题讲座,留下一刻钟的时间供校长们提问交流。一位校长站了起来,对老师的讲座提出了疑问:“老师为什么要强调以育人为主而不强调以教学为主?20世纪50年代,教育界把凯洛夫的教学为主的思想具体化为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这种提法深入人心。现在虽然不再提‘三中心’了,但是教育主管部门还在强调学校要以教学为主,我们做校长的也认为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主。您现在改为‘以育人为主’我觉得既无新意,也没有必要,不过是玩了一点文字游戏而已。”此话一出,语惊四座。老师笑着说:“问题提得很尖锐哟!不过很有代表性。还有谁有问题?”又一位校长站了起来:“我觉得学校教育工作强调以育人为主是有道理的,但是学校管理为什么也强调要以育人为主就有点搞不懂。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或是跑题?”老师正准备作答,一转念,问在座的其他校长:“有谁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刷”的一下,教室里同时站起了四五位校长抢着发言。 思考题:(1)你认为以教学为主等于以育人为主吗?理由是什么? 案例2:侯校长从外校调任A校后,就碰到了一件令他头痛不已的事情。该校有一帮青年教师,自恃教学能力强,经常抱成一团与领导闹对立,对新来的侯校长却敬而远之。这天,他们因教案检查的事和教研组长发生了争吵,教研组长向侯校长“告状”,希望校长主持正义。侯校长觉得和这几位“刺头”对抗不会有好结果,在和了一阵稀泥后,借故将教研组长解职,换上一位“刺头”。虽然教师议论纷纷,但是这帮“刺头”从此成了侯校长的铁杆拥护者。每当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争议,他们总是站出来拥护侯校长,众人皆闭声敛气,学校管理从此也就“风调雨顺”多了。 思考题:(2)你认为侯校长运用的是什么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对吗? 1、2、3题(一班的24-26号;三班的25-27号) 4(1)(2)题(二班的27-28号;四班的24-25号)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入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需要层次理论谈我国当下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tangdi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活动中,教师显然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素质、能力、人格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凸显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实施教育体质改革以促进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下努力解决的一个课题。在整个教育体质的大机体中,学校管理制度就像是一个个的细胞,整个机体的进步,必须通过这些细胞的活动表现出来。考虑到教师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校管理体质的改革,应把重心放到教师队伍的优化中来,为此我将结合个体发展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学校管理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保障年轻教师生存所需,是保持教师队伍发展新鲜血液的坚实基础。 生存是个体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而当下生存的概念不仅仅是满足个体的衣食住行,还要考虑到个体在整个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等等。而教师的薪资待遇无疑是教师获取生存资源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决定了地区收入、城乡收入差距颇大,中小城市,尤其是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不理想,这一收入较低而社会生存所需资源相对较高的矛盾,在刚从校园走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正是这一原因,促使小学阶段男教师比例严重偏低的局面更加严重。为此合理提高中小城市教师薪资水平,对年轻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的必要前提。 2.为教师消除后顾之忧,是促进教师集中精力办教育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教育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其本质依然是作为社会成员存在的人,依然离不开社会中所共有的许多问题。比如住房问题是当下我国一直努力解决但一直起色甚微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于多数教师而言,处于收入一般水平的他们,想要有一套商业住房,以目前的形式恐怕要付出几十年的努力。这样的形式下,许多教师开始考虑在教学活动以外投入更多的经历以获取更多的收入,于是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于这一类问题,学校努力提高保障水平是关键,更多的福利住房,等是学校内部资源管理应该考虑的问题。 3.协调学校环境,增加教师归属感,集体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人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存在,离不开其他个体以及生存环境的交互作用,人们作为有感情的动物,在集体中寻求爱与被爱,以及群体归属的满足。学校的教育活动也是一项群体性很强的活动,学科之前教学的互补,学科之内的交流借鉴,这些都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每位教师作为其中的个体,只有建立更高的归属感,才会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对团题的进步起到更多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管理中,也应适时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促进教师内部的情感交流,同时注意协调内部矛盾,已达到和谐共进的目的。 4.发展管理民主,让教师参与到教育决策中来,是提高决策科学性,激发教师主动性的有效手段。 个体都希望得到来自外界的尊重,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专业人才,在这一方面有着更强的主观期待,也愿意通过表达自己的某些思考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当

激励方法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方法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在学校这样一个知识密集型单位,人才济济。如果管理者不懂得激励手段,可能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和人才资源的流失,本文介绍四种激励方法,探索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标签:学校;管理;激励方法;应用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管理因素中,人是决定性因素,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管理者、教辅和后勤保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并走向昌盛繁荣。 1 应用激励方法的重要意义 激励是管理者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在管理实践中采用的激发和鼓励人们行为动机的一种积极措施。简言之,激励就是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1]。 在学校管理中,重视应用激励方法是重视“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的具体呈现。行为科学管理思想把企业职工看作是“社会人”,并以此为研究基点,认为满足“社会人”对工作的欲望和需求,以及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提高整个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2]。那么,在学校里,教师同样也是“社会人”,是知识密集的社会人,特别是在高等学校,它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全面过硬的当代大学生,显然,要完成这个任务,单靠某个或几个教师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教师集体培养和不懈的辛勤耕耘。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 激励方法和应用原则 2.1 目标激励方法和应用原则 何谓目标?目标是让人努力工作的一种刺激因素[3]。在学校管理中,目标激励就是指学校领导者通过设定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目标,从而凝聚和统一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行动,最终达到期望效果。 要想应用好目标激励,就必须遵循3条原则。首要是制定切实可行、清晰明确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分工具体,组织里的每个成员才能知晓自己的职责所在,进而奋力完成。潍坊卫校(现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潍坊校区)从2007年以来,连续3年实施了目标管理,将年度工作任务目标细化分解成176项小指标,分配到各科室(部门),各科室(部门)再将本科室目标分配到每名成员;校长和科室(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科室(部门)负责人再和下属成员签订责任书,这样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员工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目标。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在制订目标过程中,要广泛收集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让目标相关人员参与到目标的制订活动中来,这样目标才更有群众基础,才更有利于目标的组织和实施。再次,要特别注意设置的目标难度要适度,还要注意目标分配是否公平,目标管理是否到位。期望理论认为,目标既要有难度,没有难度的目标就像一潭死水,人的激情会被慢慢扼杀;又要让人觉得有战胜困难、达成目标的可能,也就是说目标的难度应该是人们可以达到但又必须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否则,目标太难,令人可望不可及,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在推行目标激励过程中,同时必须注意目标分配的公平性,要考虑到内部岗位差异大小和同一岗位员工的投入和回报的多寡,即岗位设置有轻重之分,在定员、定岗、定任务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个人能力的大小;同一岗位的员工,任务有轻有重,贡献有大有小,这样薪酬就必须体现出多劳多得,否则目标激励的质量就会下降,员工就会消极怠工。

2017年1月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 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16.协助校长抓好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是 A.副校长 B.党支部书记 C.教导主任 D.总务主任 17.2001年10月,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提出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原则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标准。其中城市小学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为 A. 1:20 B. l:22 C. 1:19 D. l:23 18.采用“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9.下列哪项是由对道德的理性认识所产生的? A.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 B.理智的道德情感体验 C.经验的道德体验 D.理智的道德思考 20.少先队组织建设与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是 A.选择好辅导员 B.明确活动原则 C.组织开展活动 D.进行总结评比 21.在脑结构的发展中,多少岁的儿童脑重已接近成人水平?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学校管理的不完善制约着学校的持续发展,由于长期缺少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导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激情和动力。学生和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核心,从目前学校管理现状来看,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但是却很少对教师实施系统性的管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如果忽视了对教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于长期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带来极大困扰,师生关系得不到缓和,使得教学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 1.过分注重硬件管理 校长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过分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对小学文化、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将学校管理简单地归纳为,硬件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层面,而对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精神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2.没有重视师生关系的建设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关系中最为主要的关系之一,在管理中,对师生关系的管理并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十分匮乏。同时重强制管控,忽视了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采取指令式的管理模式,而缺乏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氛围,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关系,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乃至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大负面的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 (一).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提高决策水平 1、“决策是管理的心脏。”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学校领导的决策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领导的决策水平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做出好决策的方法主要有:(1)做决策之前要认真并客观地分析出现的问题,不能将问题一概而论。(2)决策要具有可行性,从实际出发,并结合长远的利益考虑。(3)决策制订要因时而定,因地制宜。决策的制订常常受到时间以及环境的影响,有时遇到一些刻不容缓的问题,决策就需要及时地作出;有的时候遇到的是有关教学方法改进上的问题,那么决策的制订就要经过实践才能制订出来。 2、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或者强化过程都需要首先在理念层面进行更新,实施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先进化的理念能够发挥巨大的指引作用。若要不断深入开

关于新形势下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新形势下 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几点思考 梁建成 【摘要】私立学校管理是指私立学校管理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规律,运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要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完成私立学校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各种职能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国家对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的政策转变下, 私立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 对私立学校如何科学管理, 成为私立学校管理者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从私立学校加强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私立学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加强私立学校管理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形势私立学校管理方法思考 人是管理系统的第一要素,是任何社会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决定力量。因此, 一切管理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私立学校管理的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 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办学水平。进入 21世纪后,各级各类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但是一方面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趋势;另一方面, 国家加大对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的投入, 对私立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 如何加强和改进管理已成为每一位私立学校管理者面临的棘手问题。 一、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学校的管理,就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社会的预定日标,按照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采取有效手段 (机构、法规、制度、信息 ,对各种因素 (人、财、物、事、时间、信息 , 实行最佳结合 (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以收到最大功效。加强和改进私立学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校管理基本知识

学校管理基本知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学校管理是以学校作为管理对象的活动,其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活动内容以及方式都要受它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学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必须根据学校所处社会的需要以及本身功能上的特点去管理学校。因此学校管理会有时代、民族和国家的区别,同时也会和其他领域的管理有区别。 学校管理同其他领域的管理一样,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学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学校的教职员工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成是学校的管理者,他们在校长的领导下,共同参与管理学校。学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组织机构是根据组织原理和工作需要建立起来的,中小学校的管理机构一般设有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等,教育、教学组织设教研室、年级组、教育科学研究室等。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保持内部和谐、稳定和步调一致所必需的行为规范、规定。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是学校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的必要保证。学校的管理对象是指学校的人、财、物、事(工作)、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他们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客体或被管理者。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一)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在一所学校中,各种事务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可以这样认为,学校目标的实现、学校气氛的营建、职权职责的明晰以及学校效能的发挥等几乎都取决于组织的沟通,因此,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应当是这样的:当发送者产生传递信息的需要时,他必须首先确定信息的内容,即确定自己的思想;然后对思想进行编码,即根据所选择的传递媒介要求,把思想转换成言语、文字或其他信号;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传递通道,由信息载体(声频、视频、光电信号、公文信函、人员等等)将其发送到接收者;接收者感知到信息的到达,并对之进行解码和领会;最后,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又反传给发送者,亦即发送者得到了对他所传递的信息的反应,这就是反馈。只有当接收者得到并理解了信息的内容时,沟通才算实现。只要在沟通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上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一项全局性的 工作。学校管理是否成功,是以教育的有效性来衡量的。学校管理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进行组 织安排的活动,它以管理的有效性作为自己追求的直接目标。学校管理则既要遵循学校教育规律,也要遵循管理本身的规律。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工作所必须遵守的准则。 一、民主化原则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决策。决策,并非一人之能事,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的经验与智慧很难对环境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这就要求了管理必须要讲究民主化原则,学校管理亦是如此。 充分调动组织内人员的积极性是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 重要手段。学校中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教职工,其中又以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最为重要。因此,学校实行民主化管理既是使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其优点在于可以保障教职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能够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激情,使教职工成为学校的主人。 一般来说,学习的民主管理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教师为主 把教师真正当作学校主人,真心实意依靠教师办学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到实处。具体而言,第一,要根据实际树立学校发展的目标,要求使学校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总体相向,这是组织存在的必要条件,这也需要学校文化的培养。第二、管理要提高透明度,凡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教师有知情权,凡是与学校利益相关的事,教师也有知情权。第三,教师应该是学校管理的实际参与者,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发表意见,参加学校的重要会议,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同时,学校领导也要随时听取群众意见,不搞一言之堂。第四,要采取各种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学校活动。要给予教职工发表意见与建议的机会,让有某种特长爱好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五,要善于放权,让教职工有具体工作的执行权、监督权,使学校全体领导和教师形成责任共同体。 2、重视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 随着学校对外开放程度加大,社会对于学校的要求逐渐提高,学校已经不能在“闭门造车”,而应该及时的面相社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学校应定期向家长们作工作报告,报告有关事项决策,由他们提出批评建议,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反馈与支持。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其知识经验的深度广度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学校,学校放下架子,悉心听取家

中学权力运行流程图

太和中学权力运行流程图 目录 1、“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流程图 2、学校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流程图 3、干部年度考核流程图 4、教职工年度考核流程图 5、教职工职称评审工作流程图 6、教职工岗位职务聘任流程图 7、教职工评先评优工作流程图 8、学籍管理工作流程图 9、教职工自动离职管理流程图 10、基建工作流程图 11、政府采购工作(办公用品采购)流程图 12、财务工作流程图 13、学校财务支配流程图

太和中学权力运行流程图 1、“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流程图 学校提出“三重一大”事项内容 调查研究 拟订方案 公示征求意见 组织论证 报局领导及相关科室审批后 公布执行 重大事项形成会议纪要 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学校监督小组全程跟踪监督

2、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图 组织或个人推荐、民主推荐 学校校务会审查确定提名 征求有关领导意见 班子会议讨论决定 上报市组宣科 组织考察 任职前公示 领导谈话 履行任命手续、材料归档

3、干部年度考核流程图 根据主管部门有关通知、制定年度考核学校研究决定、印发考核方案 实施考核 个人年度总结、组织民主测评 汇总考核材料、审定考核结果 公示考核结果 反馈被考核干部本人 考核结果存档

4、教职工年度考核流程图 考核前动员:学校召开年度考核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年度考核文件精神部署年度考核 教师自我总结:本人对照责任目标和考核内容要求总结全年工作,并填写考核登记表;参加年度考核优秀评选的教师报名并提交相关证书材料 考核小组考核:学校考核工作小组对每位教师进行年度考评,量化得分 学校审核领导组评议、审定考核等次;考 核结果进行公示 教职工本人签名 考核等级汇总上报教育局人事科 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

学校管理策略及有效方法

学校管理策略及有效方法(7篇) 第一篇:学校管理的创新策略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校管理综合水平的提高,如学校管理思想缺少创新、学校校章对学校管理创新的约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新课改背景下要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转变思想、勇于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学校管理;创新策略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也更为突出教师、学生的个体发展,以促进人的能力培养和健康发展为根本,学校管理的创新也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以人文本”理念的发扬,通过思想创新、实践创新、民主化、开放化等策略,实现学校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校在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中能够稳定提升,不断进步。 1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1学校管理的思想创新问题 新课改下,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文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思想创新的不足仍然是影响学校管理水平的最大因素。例如,在学校管理中,一些管理者仍然崇尚“分数为本”的思想,在管理过程中就容易忽略人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在新课改背景下其对学校的管理仍然保守、死板。又如,一些管理者崇尚“无为”的管理之道,认为学校管理就应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在管理上较为松懈,抱着谁也“不得罪”的心态,致使学校管理综合水平下滑,学校管理效果较差。再如,一些管理者保持“以权为本”的思想,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听话”、“照做”,不能够深入一线体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管理中只管听“领导”的,领导怎么说,管理就怎样进行,丝毫不能发挥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中的纽带作用,不能很好的协调学校的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 1.2教学管理制度问题

学校管理心得体会

学校管理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在学校管理方面受益匪浅,我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学校经营的运作机智。所谓学校经营,是指学校经营者采用管理学的知识与技术,结合学校成员的人力,通过行政程序运用各种资源与策略,达成学校经营目标,增进学校组织效能,促成学校组织的变革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变迁及学校的需求。学校经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与指导。一所学校的崛起,首先要得益于学校校长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 经营学校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学校的经营还是管理都要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对于有效的管理,没有一定固定的管理模式,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实际,对于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特色品牌,都会有很多种管理的选择,我们要从中间选择一种最有效、最易实现的理念来经营学习;其次是校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管理举措,不断警醒、完善自己,同时要主动接受和吸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经营学校其次是要树立市场意识,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迎接市场的挑选与挑战,学校品牌定位要突出品牌的个性,要贴近教育消费者的感受,以真正的优势为基础,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的特色,突现竞争优势。要不断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提供

何种属性的产品,但都必须适应社会对教育产品需求的不同特点,向社会提供质量优异、价格合理的教育产品来占领教育市场。 经营学校虽然学校的资产经营是学校产品经营的物质保障。发展教育,离不开必须的资金投入,但这仅仅是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有利于教师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学校经营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从而达到实践和理论的有机整合。总之,校长能否找到和使用好人才,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学校管理者的发展远景;也决定了一所学校的身价。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所学内容用于学校的管理,并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不足。

学校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学校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学校管理方法: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均起源于经济诱因,职工基本上都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管理上主张用经济性的奖酬来获取职工的工作和服从,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工作效益上,对人们的情感和士气方面不予重视,并通过加大奖励的力度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这样的管理策略可能导致两个不良后果:一是人们不会做超出本职工作范围的事情;二是多给钱多干,少给钱少干,不给钱不干,一切向钱看。 学校管理方法: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社交的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 职工们对管理方法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当根据主管者对下级的需要满足的程度而定。 根据社会人假设,采取的管理策略有:管理者更多注意工作人员的需要,应关心他们心理上的健康、归属感和地位感,管理者在奖励时不仅考虑个人奖酬,更应考虑集体奖酬。 学校管理方法:自我实现人假设是指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力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在工作中将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根据自我实现人而制定的管理策略有:管理满足职工的社交需要,

使他们产生自豪和尊严感;管理要为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奖励以内在的奖励为主,即让职工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得到满足和自尊,从而调动积极性。 管理策略:管理者要有权变论的观点,即以现实的情景为基础作出可变的和灵活的行为反应,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管理者的管理策略不能过于简单化和一般化。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职工的需要,才能正确运用激励理论。 (3)认真分析职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由层次的,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有代表性。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五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人在一定时间内会有多种需要,人的行为时由有时需要所支配的。 要分析并适当满足教职工的优势需要,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 学校管理方法:利用目标的作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激发教育人员积极性的同时,必须利用目标的作用,使教育人员认识到目标的意义,帮助他们认识目标的可能性,将个人目标和教育机构的目标结合起来。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知识分享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学校管理是否成功,是以教育的有效性来衡量的。学校管理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它以管理的有效性作为自己追求的直接目标。学校管理则既要遵循学校教育规律,也要遵循管理本身的规律。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工作所必须遵守的准则。 一、民主化原则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决策。决策,并非一人之能事,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的经验与智慧很难对环境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这就要求了管理必须要讲究民主化原则,学校管理亦是如此。 充分调动组织内人员的积极性是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学校中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教职工,其中又以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最为重要。因此,学校实行民主化管理既是使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其优点在于可以保障教职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能够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激情,使教职工成为学校的主人。

一般来说,学习的民主管理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教师为主 把教师真正当作学校主人,真心实意依靠教师办学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到实处。具体而言,第一,要根据实际树立学校发展的目标,要求使学校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总体相向,这是组织存在的必要条件,这也需要学校文化的培养。第二、管理要提高透明度,凡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教师有知情权,凡是与学校利益相关的事,教师也有知情权。第三,教师应该是学校管理的实际参与者,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发表意见,参加学校的重要会议,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同时,学校领导也要随时听取群众意见,不搞一言之堂。第四,要采取各种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学校活动。要给予教职工发表意见与建议的机会,让有某种特长爱好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五,要善于放权,让教职工有具体工作的执行权、监督权,使学校全体领导和教师形成责任共同体。 2、重视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 随着学校对外开放程度加大,社会对于学校的要求逐渐提高,学校已经不能在“闭门造车”,而应该及时的面相社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学校应定期向家长们作工作报告,报告有关事项决策,由他们提出批评建议,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反馈与支持。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其知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学校管理的不完善制约着学校的持续发展,由于长期缺少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导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没有激情和动力。学生和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核心,从目前学校管理现状来看,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相对比较严格,但是却很少对教师实施系统性的管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引导性的作用,如果忽视了对教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于长期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带来极大困扰,师生关系得不到缓和,使得教学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 1.过分注重硬件管理 校长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过分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对小学文化、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将学校管理简单地归纳为,硬件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层面,而对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精神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2.没有重视师生关系的建设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关系中最为主要的关系之一,在管理中,对师生关系的管理并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十分匮乏。同时重强制管控,忽视了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采取指令式的管理模式,而缺乏与管理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造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氛围,制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构建学校内部的和谐关系,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乃至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很大负面的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质量 (一).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提高决策水平 1、“决策是管理的心脏。”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学校领导的决策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领导的决策水平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做出好决策的方法主要有:(1)做决策之前要认真并客观地分析出现的问题,不能将问题一概而论。(2)决策要具有可行性,从实际出发,并结合长远的利益考虑。(3)决策制订要因时而定,因地制宜。决策的制订常常受到时间以及环境的影响,有时遇到一些刻不容缓的问题,决策就需要及时地作出;有的时候遇到的是有关教学方法改进上的问题,那么决策的制订就要经过实践才能制订出来。 2、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或者强化过程都需要首先在理念层面进行更新,实施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先进化的理念能够发挥巨大的指引作用。若要不断深入开展素

最新《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1、学校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现代管理思想是把人的因素放到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财。人与物等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学校管理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3、目标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目标为指导或以目标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 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 5、教师管理:是对教师和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管理,其职能是谋求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相互适应,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际关系融洽。 6、经济效果最优化原则:是指在学校管理中,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力争一切工作的最优化和高效性。最优化不是部分最优化,而是整体虽优化。 7、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学校内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教师之间交互影响下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团体行为和心理状态。 8、教学管理:是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指导下,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管理环节,使学校内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机制协调运行,达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学校管理者所希望达到的教育和教学的任务目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

学校管理学 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第三,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 第四,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五,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六,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第七,学校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第一,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密联系。第二,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4、学校管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5、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应用性。学校管理学的价值及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即应用性是学校管理学的重要属性。 第二,理论性。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科管理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综合性。学校管理活动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这就学校管理学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