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控制策略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控制策略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控制策略

车载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及控制策略开发

一:目的

制定本控制策略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控制,稳定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性能并有效的提升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寿命。燃料电池发动机是为了备用电源使用,同时兼顾车用状态,所以在系统开发及控制策略主要以备用电源应用环境为主体,同时兼顾汽车级应用状态,由于车载燃料电池系统应用环境相对备用电源系统要复杂多变,所以结合燃料电池在车上实际应用制定最佳系统配置条件。但是同时也兼顾备用电源的应用场合。

二:系统初步框图

三:总体控制方案:

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机,关机及运行,可以看做是一个循环过程,需要实现自检、吹扫、湿度控制、加减载控制、散热控制,故障检测和保护等一系列功能。在满足此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燃料电池系统级的开发。

1:待机自检:

待机自检查看燃料电池系统发动机自身的状态是否准备就绪,包括电源供给、电磁阀状态、传感器状态,设备通讯等,因为传感器自身会有波动,所以划定其合理的波动范围来确定其是否正常工作

2.开机策略:(略)

3.运行控制策略:

运行中需要控制加载、空压机转速、散热、氢气循环泵、尾排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电堆模块的操作条件

2:发动机系统中加入了氢气循环泵,氢气循环泵的控制

3:为提升寿命,对加载速率的要求:加载≯?A/s,减载≯?A/s。(根据电堆条件确定)

4:尾排及分水阀的动作时间,氢气利用率控制。

5:加减载控制策略:

实现加载≯?A/s,减载≯?A/s 的目标,同时也要具备车载情况下的加减载控制能力。 其中空入压力受湿度、环境温度、自身的精度等的影响比较大,经常会出现加载不上而形成死循环的状况。车载发动机是恒功率加载,而燃料电池发动机希望是恒电流加载,并能控制加载速率,因此,为实现恒

电流加载这一目标,将加载功率这一目标转换为 Ilmt,设定加载最大电流为ΔI(0~?A/s),新的加载电流为Ilmt1= Ilmt+ΔI,而整车需求的加载电流可以通过设定功率对应计算电流,两者比较取小,再把Ilmt1查表或曲线对应到恒功率设定值,进行连续的加载到设定功率即可,如果过程中设定功率发生变化将重新比较。这一过程其实就相当于内嵌了一个功率—电流—功率的转换算法,实现恒电流加载,从而避免恒功率加载导致的电堆寿命衰减。

同理,减载采用相同的做法,设定ΔI(0~?A/s)。 从上,采用加载不能无限制的加载方法避免损坏电堆。本次同时在加载过程中应用了总电压和单电池电压来限制,总电压如果<设定值或单电压<设定值,将不能继续加载,停在该载荷位置,直到电压值反弹或功率设定值降低。

6:散热控制策略:

散热以控制电堆温度为准,通过实验逐渐开启多个散热风扇或分档来控制散热风扇的转速。

7:空压机控制策略:

流量的控制通过空压机来实现,如果流量计精度较高,应采用空压机转速 -流量闭环控制,最为精准,但目前采用的车载流量计精度较差,流量计有时误差高达20%,这样的精度仅能作为参考,不能参与控制,因此,还是使用标定转速-电流(N-I),通过查表实现。由于,氢气循环泵的使用,在每个电流或电流密度下,化学计量比有可能不同。

8:尾排阀控制策略:

尾排阀具有分水、控制氢气利用率等功能。 通过流量、排量、间隔时间来计算确定。

9:氢气循环泵控制策略:(略)

10:关机控制策略:

关机时,主要考虑吹扫,以较高的空气流量和较高氢泵转速带出水汽,保持一个较高温度有利于吹扫。

11:故障及故障处理: 从待机自检到关机结束,全程进行故障判断,具体故障等级、故障代码、故障判断依据,故障处理另行约定。

四:系统控制系统流程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