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F5)》课程教学大纲

《绩效管理(F5)》课程教学大纲
《绩效管理(F5)》课程教学大纲

《绩效管理(F5)》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3103

课程名称:绩效管理(F5)

英文名称:Performance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国际会计(ACCA)创新实验区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管理会计(F2)

二、课程简介

《绩效管理(F5)》是ACCA全球统考科目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专家成本、决策制定、编制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业绩计量和控制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掌握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不同方法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本课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方法体系,并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Performance Management(F5)"is one of the ACCA global examination subjects.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methods, including specialist cost,decision making,budgeting,standard cost and variance analysi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etc..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master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methods in the enterprise,and can analyz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methods on enterprise decision-making. This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understand the rol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enterpris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国际会计(ACCA)创新实验区)

教学目的:掌握管理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包括专家成本、决策制定、编制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业绩计量和控制。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Costing

(一)目的与要求

This chapter serves as an introduction to your study of cost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techniques,as knowledge is assumed from Paper F2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is still examinable at this level.Questions in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interpretation rather than doing complex calculations.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Costing

1.主要内容

(1)The concept of costing

(2)The process of costing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Costing

(2)Cost accounting

(3)Absorption costing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Describe the process of costing

第二节The problem of overheads

1.主要内容

(1)Using absorption costing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overheads

(2)Using marginal costing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overhead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Direct cost

(2)Indirect cost or overhead

(3)Absorption costing

(4)Marginal costing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bsorption costing and marginal costing?

第三节Revision of absorption costing

1.主要内容

(1)The process of absorption costing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Allocation

(2)Apportionment

(3)Overhead absorption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Briefly discuss the factors which could affect the choice of the bases an organisation may use to apportion service department costs.

第四节Overhead absorption

1.主要内容

(1)Use of a predetermined absorption rate

(2)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absorption base

(3)Over-and under-absorption of overheads

(4)The reasons for under-/over-absorbed overhead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Absorption rate

(2)Over-absorption

(3)Under-absorption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五节Marginal costing

1.主要内容

(1)The process of marginal costing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Marginal cost

(2)Contribution

(3)Marginal costing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六节Absorption costing and marginal costing compared

1.主要内容

(1)Reconciling the profit figures given by the two methods

(2)Reconciling profits

(3)Marginal vs absorption costing:Reporting to management

(4)Manipulating profit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Profit

(2)Reconciling profits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三)思考与实践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手段。基本概念和理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章Activity based costing

(一)目的与要求

(a)Identify appropriate cost drivers under ABC.

(b)Calculate costs per driver and per unit using ABC.

(c)Compare ABC and traditional methods of overhead absorption based on production units,labour hours or machine hours.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Activity based costing

1.主要内容

(1)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BC

(2)Definition of ABC

(3)Outline of an ABC system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

(2)Cost drivers

(3)Cost pool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二节Absorption costing versus ABC

1.主要内容

(1)Example:Activity based costing

(2)Cost driver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

(2)Cost drivers

(3)Cost pool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三节Merits and criticisms of ABC

1.主要内容

(1)ABC and decision-making

(2)Criticisms of ABC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Decision-making

(2)Criticisms of ABC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三)思考与实践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手段。基本概念和理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三章Target costing

(一)目的与要求

(a)Derive a target cost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b)Explain the difficulties of using target costing in service industries.

(c)Suggest how a target cost gap might be closed.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What is target costing?

1.主要内容

(1)Describe target costing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Target costing

(2)Target cost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二节Implementing target costing

1.主要内容

(1)The target costing proces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Target cost

(2)Target selling price

(3)Target profit

(4)Target cost gap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三节Deriving a target cost

1.主要内容

(1)Example:Target costing

(2)Example:Target costing and the target cost gap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Target cost

(2)Target cost gap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四节Closing a target cost gap

1.主要内容

(1)How to closing a target cost gap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Close a target cost gap

(2)Benchmarks for improvement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五节Target costing in service industries

1.主要内容

(1)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s

(2)Problems with target costing for servic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Service industries

(2)Intangibility

(3)Inseparability

(4)Variability

(5)Perishability

(6)No transfer of ownership.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三)思考与实践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手段。基本概念和理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四章Life cycle costing

(一)目的与要求

(a)Identify the costs involv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life cycle.

(b)Derive a life cycle cost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c)Identify the benefits of life cycle costing.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The product life cycle

1.主要内容

(1)Product life cycl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Development

(2)Introduction

(3)Growth

(4)Maturity

(5)Decline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二节Life cycle costs

1.主要内容

(1)Why calculate life cycle costs?

(2)The benefits of life cycle costing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Life cycle costs

(2)Life cycle costing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三节Life cycle costing i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1.主要内容

(1)Maximising return over the product life cycle

(2)Service and project life cycles

(3)Customer life cycl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Design costs out of products

(2)Minimise the time to market

(3)Minimise breakeven time

(4)Maximise the length of the life span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三)思考与实践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手段。基本概念和理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五章Throughput accounting

(一)目的与要求

(a)Discuss and apply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b)Calculate and interpret a throughput accounting ratio(TPAR).

(c)Suggest how a TPAR could be improved.

(d)Apply throughput accounting to a multi-product decision-making problem.(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Theory of constraints

1.主要内容

(1)Throughput:sales,inventory and operational expenses

(2)Bottleneck factor:the constraint

(3)Production scheduling and the bottleneck resource

(4)Increasing throughput:elevating the bottleneck

(5)Example:elevating the constraint

(6)Theory of constraints:summary

(7)Example:An illustration of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Theory of constraints(TOC)

(2)Throughput

(3)Bottleneck resource or binding constraint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二节Throughput accounting

1.主要内容

(1)Throughput accounting(TA)

(2)Throughput accounting in a service industry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Throughput accounting(TA)

(2)JIT production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三节Performance measures in throughput accounting

1.主要内容

(1)Example:Maximising throughput and multiple products

(2)Throughput accounting and limiting factor analysis compared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Performance measures

(2)Multiple products

(3)Limiting factor analysis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四节Throughput accounting ratio

1.主要内容

(1)Interpreting the TA ratio

(2)Example:TA ratios and ranking products

(3)How can a business improve a throughput accounting ratio?

(4)Throughput and limiting factor analysi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Throughput accounting ratio(TA ratio)

(2)Ranking products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三)思考与实践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手段。基本概念和理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六章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一)目的与要求

(a)Discuss the issues businesses face in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costs.

(b)Describe the different methods a business may use to account for its environmental costs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Managing environmental costs

1.主要内容

(1)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performance

(2)Defining environmental costs

(3)Identifying environmental costs

(4)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cost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Environmental costs

(2)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EMA)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二节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al costs

1.主要内容

(1)Input/output analysis

(2)Flow cost accounting

(3)Environmental activity-based costing

(4)Environmental life cycle costing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Input/output analysis

(2)Flow cost accounting

(3)Environmental activity-based costing

(4)Environmental life cycle costing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三)思考与实践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手段。基本概念和理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七章Cost volume profit analysis

(一)目的与要求

(a)Explain the nature of CVP analysis.

(b)Calculate and interpret breakeven point and margin of safety.

(c)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to sales ratio,in single and multi-product situations,and demonstrate an understanding of its use.

(d)Calculate target profit or revenue in single and multi-product situations,and demonstrate an understanding of its use.

(e)Prepare breakeven charts and profit volume charts and interpret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within each,including multi-product situations.

(f)Discuss the limitations of CVP analysis for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A recap of basic CVP analysis

1.主要内容

(1)Breakeven analysis

(2)Breakeven,contribution and P/V chart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Breakeven point

(2)Contribution/sales(C/S)ratio

(3)Margin of safety(in units)

(4)Margin of safety(as%)

(5)Sales volume to achieve a target profit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二节Breakeven analysis in a multi-product environment

1.主要内容

(1)A major assumption

(2)Breakeven point for multiple products

(3)Contribution to sales(C/S)ratio for multiple products

(4)Margin of safety for multiple products

(5)Target profits for multiple products

(6)Multi-product breakeven chart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Multiple products

(2)Constant sales mix

(3)Breakeven point in terms of sales revenue

(4)Margin of safety for multiple products

(5)Target profits for multiple products

(6)Multi-product P/V charts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三)思考与实践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手段。基本概念和理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八章Limiting factor analysis

(一)目的与要求

(a)Identify limiting factors in a scarce resource situation and select an appropriate technique.

(b)Determine the optimal production plan where an organisation is restricted by a single limiting factor,including within the context of'make'or'buy'decisions.

(c)Formulate and solve a multiple scarce resource problem both graphically and using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s appropriate.

(d)Explain and calculate shadow prices(dual prices)and discuss their implications on decision-making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Calculate slack and explai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existence of slack for decision-making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Excluding simplex and sensitivity to changes in objective functions)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Limiting factors

1.主要内容

(1)Limiting factor decision

(2)Limiting factor analysis?make or buy decisions and scarce resourc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Limiting factor

(2)Limiting factor analysis

(3)Make or buy decisions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二节The principles of linear programming

1.主要内容

(1)Two potentially limiting factors

(2)The principles of linear programming

(3)The graphical method

(4)Finding the optim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Linear programming

(2)Graphical method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三节Shadow prices

1.主要内容

(1)Limiting factors and shadow prices

(2)Linear programming and shadow prices

(3)Calculating shadow pric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Shadow prices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三)思考与实践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手段。基本概念和理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九章Pricing decisions

(一)目的与要求

(a)Explai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pricing of a product or service.

(b)Explai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c)Derive and manipulate a straight line demand equation.Derive an equation for the total cost function(including volume-based discounts).

(d)Calculate the optimum selling price and quantity for an organisation,equating

marginal cost and marginal revenue.

(e)Evaluate a decision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sales levels,considering incremental costs,incremental revenues and other factors.

(f)Determine prices and output levels for profit maximisation using the demand-based approach to pricing(both tabular and algebraic methods).

(g)Explain different price strategies,including:(i)All forms of cost-plus,(ii) Skimming,(iii)Penetration,(iv)Complementary product,(v)Product line,(vi)Volume discounting,(vii)Discrimination,(viii)Relevant cost.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Pricing policy and the market

1.主要内容

(1)Influences on price

(2)Markets

(3)Competition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Pricing

(2)Perfect competition

(3)Monopoly

(4)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5)Oligopoly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二节Demand

1.主要内容

(1)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demand

(2)Variables which influence demand

(3)Deriving the demand equation

(4)The total cost function

(5)The profit-maximising price/output level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Demand

(2)Demand equation

(3)Total cost function

(4)Marginal cost

(5)Marginal revenue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三节Price strategies

1.主要内容

(1)Cost-plus pricing

(2)Marginal cost-plus pricing

(3)Full cost pricing versus marginal cost pricing

(4)Market skimming pricing

(5)Market penetration pricing

(6)Complementary product pricing

(7)Product line pricing

(8)V olume discounting

(9)Price discrimination

(10)Relevant cost pricing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Cost-plus pricing

(2)Marginal cost-plus pricing

(3)Full cost pricing versus marginal cost pricing

(4)Market skimming pricing

(5)Market penetration pricing

(6)Complementary product pricing

(7)Product line pricing

(8)V olume discounting

(9)Price discrimination

(10)Relevant cost pricing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三)思考与实践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手段。基本概念和理论利

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十章Short-term decisions

(一)目的与要求

(a)Explain the concept of relevant costing.

(b)Identify and calculate relevant costs for specific decision situations from given data.

(c)Explain and apply the concept of opportunity costs.

(d)Explain the issues surrounding make vs buy and outsourcing decisions.

(e)Calculate and compare'make'costs with'buy-in'costs.

(f)Compare in-house costs and outsource costs of completing tasks and consider other issues surrounding this decision.

(g)Apply relevant costing principles in situations involving shutdown,one-off contracts and the further processing of joint products.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Identifying relevant costs

1.主要内容

(1)When are relevant costs used?

(2)The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relevant costs and benefits

(3)Definition of relevant costs

(4)Relevant cost of labour

(5)Relevant cost of materials

(6)Opportunity cost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Relevant costs

(2)Relevant cost of labour

(3)Relevant cost of materials

(4)Opportunity costs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二节Make or buy and other short-term decisions

1.主要内容

(1)Make or buy decisions

(2)Outsourcing

(3)Further processing decisions

(4)Shutdown decision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Make or buy

(2)Outsourcing

(3)Further processing

(4)Shutdown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三)思考与实践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手段。基本概念和理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十一章Risk and uncertainty

(一)目的与要求

(a)Suggest research techniques to reduce uncertainty,eg focus groups,market research.

(b)Explain the use of simulation,expected values and sensitivity.

(c)Apply expected values and sensitivity to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d)Apply the techniques of maximax,maximin,and minimax regret to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profit tables.

(e)Draw a decision tree and use it to solve a multi-stage decision problem.

(f)Calculate the value of perfect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Risk and uncertainty

1.主要内容

(1)Risk preference

(2)Research techniques to reduce uncertainty

(3)Worst/most likely/best outcome estimate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Risk

(2)Uncertainty

(3)Risk seekers

(4)Risk neutral

(5)Risk averse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二节Dealing with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decision-making

1.主要内容

(1)Probabilities and expected values

(2)Maximin decision rule

(3)Maximax decision rule

(4)Minimax regret rule

(5)Decision trees

(6)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7)Sensitivity analysi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Probabilities and expected values

(2)Maximin decision rule

(3)Maximax decision rule

(4)Minimax regret rule

(5)Decision trees

(6)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7)Sensitivity analysis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三)思考与实践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手段。基本概念和理论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第十二章Budgetary systems

(一)目的与要求

(a)Explain how budgetary systems fit within the performance hierarchy.

(b)Select and explain appropriate budgetary systems for an organisation,including top-down,bottom-up,rolling,zero base,activity base,incremental and feedforward control.

(c)Describe the information used in budget systems and the sources of the information needed.

(d)Indicate the usefulness and problems with different budget types(including fixed, flexible,zero based,activity based,incremental,rolling,top-down,bottom up,master, functional).

(e)Prepare rolling budgets and activity based budgets.

(f)Explain the beyond budgeting model,including the benefits and problems that may be faced if it is adopted in an organisation.

(g)Discuss the issues surrounding setting the difficulty level for a budget.

(h)Explain the benefit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employees in the negotiation of targets.

(i)Explain the difficulties of changing a budgetary system or type of budget used.

(j)Explain how budget systems can deal with uncertainty in the environment.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Objectives of budgeting systems

1.主要内容

(1)The planning and control cycle

(2)Planning and control in the performance hierarchy

(3)Objectives of budgeting systems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Planning

(2)Control

(3)Feedback

(4)Budgeting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Questions in study text.

(2)Exercises in practice and revision kit.

第二节Different budget types

1.主要内容

(1)Fixed budgets

(2)Flexible budgets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大纲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企业战略管理》阐述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战略管理的系统和过程,以及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提出了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的方法,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战略目标;分析了企业战略的层次;剖析了组织结构与战略类型的选择、战略领导力及战略变革等问题。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学会运用科学的的分析方法、制定策略和实施方案,为以后在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四、教学进度表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考勤、作用)占20%,期中考查占20%,期末考试占60%。 六、内容提要 项目一绪论(学时6) 学习目的:通过对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战略分析方法及战略管理相关概念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战略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以及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能力) 学习内容:战略管理的本质,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及作用,战略分析方法、选择及评价的方法、战略实施及控制的方法,战略的概念、战略的结构、战略经营单位。 学习要求: 1.理解为什么说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2.理解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3.了解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4.了解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 5.理解战略管理的概念。 6.掌握战略管理的特点。 7.理解战略管理的作用。 8.了解战略分析方法。 9.了解战略选择及评价的方法。 10.了解战略实施及控制的方法。 11.了解影响战略管理系统设计的因素。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 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 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 (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 (三)管理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 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 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 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 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 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2)决策类型与特点(了解)重点:决策的类型难点:决策的概念 3.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了解) 4. 决策的方法(掌握)重点:决策的方法 (五)计划 1. 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1)计划与决策的关系(理解)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Management Accounting Module syllabus Unit Name: Management Accounting Unit Code: ACCT 103 Credits: 3 1. Unit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tends to train the students for fundamental skill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accompanies with the applications in management decision making, devising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You will be expected to develop the expertise in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control to assist management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organization's strategy 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you will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terminology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You will be exposed to the contemporary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 to enhance the problems-solving ability. On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odule, learners will be able to: ●Explain the key theorie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such as 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tc. ●Apply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enterprises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and product pricing in particular. ●Be familiar with the modeling the organization's cost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puts and outputs of the resource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it provides. ●Use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easoning about past and future outcomes for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efforts in management.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学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0/2.5 四、先修课程:无 五、课程教学目的: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六、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环境 §1企业概述 §2 现代企业制度 §3 管理概述 §4 企业环境 §5 演变中的管理理论??????? 第二章战略管理 §1 战略概念 §2 战略分析 §3 总体战略 第三章决策科学与艺术 §1 决策概念 §2 现代决策方法 第四章计划管理 §1计划概念 §2目标管理法 §3 网络计划法 第五章组织管理 §1 组织概念 §2 组织的设计

§3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4 权力分配 §5 新型组织 §6 组织变革 第六章管理沟通 §1管理与沟通 §2人际沟通 §3团队沟通 §4 组织沟通 §5 公共关系 第七章领导艺术 §1领导与领导者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3 领导者的素质 §4领导行为艺术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 §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2 人力资源计划 §3 招聘 §4 选择 §5 人力资源开发 §6 职业计划 §7 培训 §8 绩效评价 §9 报酬和福利 第九章控制与激励 §1 控制的概念 § 2 控制的方法 § 3 内部控制 §4 激励理论

§5 激励体系 七、适用学科专业:非管理类经济学各专业 八、课时安排: 九、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模拟分析与讨论相结合 十、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孙焱林等着:《实用现代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参考书: 1.Chuck Williams. Management,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2000 2.Gareth R J, Jennifer M G, Charles W L H.Contemporary Management.2nd ed.Irwi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0 3.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一、课程考核方式 平常学习占20分,案例分析总评占20分,结业考试占60分,考试形式为开卷。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20190426234145)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03013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课程类型:职业必修课 总学时: 74 讲课学时:44 实验(训)学时:30 学分:6 学分 先修课程:《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运用一系列的会计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 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对业绩进行评 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为此,本课程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决策主体为对象,从 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出发,论述了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 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 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 《管理会计》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生在初步掌握相关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要熟悉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要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 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管理会计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在经济管理尤其是微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已被人们充分认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企业管理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现代企业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迫切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又富有创新精神,善于经营,能够开创新局面的企业管理人才。 一、教学目的、任务 《企业管理》是研究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运行机制及其管理规律和方法的科学。企业管理作为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各类企业进行企业管理的相关问题,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从事实际企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从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把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融合于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之中,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和表述,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教学体系和结构。 (二)为了适应目前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教学内容应置于管理学科发展成果的最前沿,并尽量反映我国优秀企业在创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新经验,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突破,以体现时代性和超前性原则。 (三)在教学中体现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把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生产力标准结合一起,使学生明确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进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增强企业实力、活力、竞争力等深层次的活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线。 (四)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模型和企业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适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和应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 (二)课后常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当前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四、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共计54学时。课程考核由案例分析、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20%、30%、50%。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阐述管理的理论、职能及管理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理论上的先导,是工商管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的主要职能,把握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管理概论 1.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 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理解) 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了解) 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知道) 重点: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难点: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的兴起 (1)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理解) (3)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 (4)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了解) 重点: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2.行为科学的产生 (1)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理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 (3)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 (4)X、Y、Z理论的观点(理解) (5)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了解) 重点:人际关系学说的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理解),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观点(理解),X、Y、Z理论的观点 3.管理科学的发展

(1)管理科学的特征(理解) (2)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3)管理科学的贡献(了解) 重点:西蒙管理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4.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 (1)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了解)(2)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了解)(三)管理原理 1.管理原理的特征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理解) (2)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了解) 2.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理解) (2)系统原理要点(理解) 重点:系统原理的要点 3.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主要观点(理解) (2)人本原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了解)重点:人本原理的要点 4.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1)责任原理的观点(理解) (2)效益的含义(理解) 难点:责任原理的观点 5.伦理原理 (1)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 (2)伦理道德对企业的重要性(了解) 难点:管理伦理的内涵 (四)决策 1.环境研究 (1)环境研究对决策的意义(理解) (2)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了解) 重点:组织环境的主要内容 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1)决策的概念(理解)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高级管理会计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会计学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 开课学期:6学分:2 学时:34核心课程:否 学时分布 教学团队 拟使用教材: 卡普兰,阿特金森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第3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7.5 国内(外)现有优秀教材: [1]郭晓梅,《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刘运国,《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冯巧根,《高级管理会计》,南京大学出版社。 [5]赵贺春,冯文红,《高级管理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习参考资料 1. 《会计研究》;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高级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面向会计学、财务管理等高年级学生开设课程。它是现代会计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技术性、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特有基本职能,成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现在、科学地规划未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用工具,也是财会、经济、管理等方面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主要内容和方法,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相关信息。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2 一、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操作系统内部工作过程与结构及相关概念、技术和理论,并作为实例介绍目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工作原理。在各章节中会介绍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各部分功能及实现作为实例,以求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能够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特点,熟练掌握和运用操作系统在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和调度时常用的概念、方法、算法、策略等。 二、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总结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为:理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例如讲练结合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操作系统引论 1、教学内容 任务1 操作系统概述 任务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任务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对操作系统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有整体的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类型和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定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分类、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4、复习参考题 ⑴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⑵OS有哪几大特征?最基本得特征是什么? 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原理基础 1、教学内容

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企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15 学时:72 学分:3分 适用对象:高职高专 选修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学生考核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胡楚图、丁明利、张可器主编,《企业管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月 左昌鸿主编,现代企业管理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4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企业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该课程是经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加强企业管理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因此,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当今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趋势,培养学生的基本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以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企业管理学课程非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学习本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加深对管理职能的理解,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讨论,练习,测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

极性与参与性、互动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2、深刻理解并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的正确理念,方法观,以指导其管理实践和工作实践。 3、系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培养学生从事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4、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各环节和流程,包括企业管理原理和制度、企业战略、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生产运作、流通过程管理等,使学生将来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法律资料]《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日期: 教研室: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课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 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运用案例教学,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重点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和内容;熟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一般了解管理会计原则和管理会计机构。 【基本内容】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 二、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四、管理会计的地位及其组织 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重点掌握:成本的主要类型,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的含义、特点、内容,进一步分类,降低途径、项目、相关范围,成本性态分析目的与方法,各种决策成本的定义;一般掌握边际利润。 【基本内容】 一、成本及其分类 1.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 2.多种成本的分类 二、成本性态与相关范围 1.成本性态的含义 2.成本按其性态分类 3.相关范围的意义 三、成本性态分析 1.成本性态分析的含义与目的 2.成本性态分析程序 3.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汽车维修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二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好学上进、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设置说明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开僻了另一片天地,由于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具有服务性工业企业的特征,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就越需要企业管理,毕竟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为此,在有关汽车维修专业开设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这门课,目的是为了在培养更多“懂管理的技术维修人员”的同时也培养更多“懂维修技术的管理人员。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属于专业基础课,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于高职高专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了解、掌握维修企业管理知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3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 1.1企业管理基本概念 1.2工业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 1.3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厂长/经理负责制 1.4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正确认识将来工作后自己的工作性质。 第二章企业经营管理 2.1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

2.2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 2.3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为将来步入社会作充分准备。 第三章生产技术管理 3.1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管理 3.2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管理 3.3汽车预防维修制度 3.4汽车的维护和修理 3.5汽车检测与诊断 3.6汽车维修企业的科技管理 3.7技术责任事故及处理 了解汽车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重点掌握汽车的维修和修理及检测与诊断等。 第四章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 4.1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概述 4.2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4.3汽车维修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4.4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检验 4.5汽车修竣出厂规定与验收标准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企业的质保体系有一定的理解。 第五章维修物资及设备管理 5.1汽车维修物资管理 5.2汽车维修设备管理 都作为简单掌握内容 第六章企业财务管理 6.1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管理 6.2汽车维修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6.3汽车维修企业的营业收入 6.4汽车维修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费用管理 6.5汽车维修企业的利润和分配 6.6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报告 6.7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分析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版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成教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成教版) (2014年3月修订) 课程名称(中文):行政管理学(英文):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 总学时:64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本课程是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 2.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突出中国特色,强调理论性和应用性。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行政意识,提高运用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行政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导论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掌握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了解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行政管理学的创立及其发展状况;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难点: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第二章行政环境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环境的含义,行政环境的构成,认识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认识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对行政管理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行政环境的构成;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自然、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难点: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第三章行政职能 教学内容与要求: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行政职能体系,掌握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情况,认识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认识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多学科相互渗透、互相经合的综合性学科。它突破了传统会计的界限,服务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主要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对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预测、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及作业成本法等。Management Accounting is a important branch of modern accounting .It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with multi-disciplinary interpenetration and interosculation, 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boundaries of traditional accounting, serves and participates in the internal operation &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mainly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needed for managers to make decision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enhance economic efficiency.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becomes a major discipline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students. T 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cost behavior analysis ,variable cost method,cost volume profit analysis ,operational forecast,operational decision,long-term investment decision etc. -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