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年轻的共和国又面临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侵略严重威胁我国安全”的事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是如何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的?

(3)、中国共产党建党节是哪天?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周年?

2、阅读下列材料: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建国以来,我国政俯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关于农村的文件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材料二:1958年农村的一次运动在所有制方面搞“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在分配上搞“一平二调”,即贫富拉平,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材料三:1978年冬的一个夜晚,我国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书上,庄严留下自已鲜红的手印。“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国掀起农村改的浪潮。

(1)、材料一中的文件名称是什么?当时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开展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为什么说它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3)、材料三提到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全国迅速推广?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请回答: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你认为这里的“转折”主要指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有什么关系?

(3)、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4、阅读下列材料: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材料一: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本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地方机构,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材料二: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举世聚焦的一瞬:1997年6月30日子夜,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蓝底英国米字旗缓缓落幕,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江泽民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两年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

请回答:

(1)、我国为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据材料一我国实行这种制度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香港、澳门的回归是谁提出的什么构想的成功实践?对台湾问题有何意义?

(3)、香港、澳门的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观察以下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片一:开国大典图片二: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图片一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哪年哪月哪天?以后每年这一天成为我国的什么纪念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哪个党派领导全国人民英勇斗争的结果?中华人民人和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3)、观察图片二,为保卫新中国的独立和安全,我国政府组织了军队赴朝参战,涌现了30多万英雄和功臣。试说出军队名称和一名壮烈牺牲的英雄姓名?

(4)、这场战争迫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同中朝人民签订了什么协定?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回答:过渡时期的三大改造指的是哪些方面的改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它的重要任务是什么?

(3)、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它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4)、过渡时期,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它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80年,深圳常住人口33.3万,人均年收入只有400元。2003年,深圳常住人口已有557.4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居全国首位,达2.5万元以上。

请回答:

(1)、深圳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得益于它是首批办经济特区的政策。第一次提出办经济特区的是谁?和深圳同时开办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

(2)、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这样的格局其实是由“点-----线-----面”逐步扩展的。请回答:“点”、“线”、“面”分别代表什么?

(3)、对外开放使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请至少列出两点开放的作用?

(4)、请举出两例对外开放后我们国家才能生产的产品。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开怀大笑。

材料二:美国在1978年国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表示:承认中国关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2)、我国倡导什么国际关系准则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倡议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3)、根据材料二回答:美国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统是谁?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开始于哪一年?

(4)、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了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组织。这个组织的名称是什么?中国的加入有何意义?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近几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请回答:

(1)、建国初,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林求,中央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运动依据的是什么法律文件?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它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3)、1978年以后,我国农村的什么改革开创了经济改革的先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两个省取得了突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理想。在探索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曲折,最后我们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写出你知道的两个我国早期著名的实业家的名字。

(2)、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写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1980年国家决定在哪两个省建立经济特区?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请回答:

(1)、林则徐在上书中指出鸦片泛滥有哪些危害?

英国为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和打开中国大门,发动鸦片

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

怎样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

(2)、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邓小平会见撒切尔

夫人时,哪一问题是他们会谈的主要内容?中国政府按照什么原则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为什么说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实现了伟大的转折,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而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为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请回答:

(1)、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多少年?

(2)、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3)、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的历史影响?

(5)、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请用你自已的切身感受来说说你的发生的变化。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97年6月30日子夜,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蓝底英国米字旗缓缓垂落,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江泽民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根据谁提出的什么方针得以实现的?

(2)、列出我国另一特别行政区的名称及成立时间?

(3)、目前影射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

(4)、列出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的地方及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视察了武昌、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请据此回答:

(1)、请你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2)、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有什么影响?

(3)、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党和政府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人们胆子更大,脚步更快,你能列举两个例子或现象说明这点吗?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年轻的共和国面临帝国主义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写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时间和志愿军司令员的名字。

(3)、1950年-------1952年的土改有何历史意义?

(4)、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新生政权?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53年,中国共产党为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提出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请回答: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2)、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是哪年?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什么?

(4)、请你列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方面取得的两项成就。

(5)、“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对我们的工业发展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材料一:中共一大会址材料二材料三200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迎来她的60华诞,某同学对中国革命建设的历程进行探索,搜集了一些珍贵的图片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图二与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距多少年?

(2)、材料三是邓小平在哪次会上的讲话?召开的时间是哪年?

(3)、在这次会上确立了什么思想路线?并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4)、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18、阅读下列材料:

党和国家一直关心农村、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西瑞金土改工作队员材料二:早稻亩产3万多斤的浮夸报道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50年1952年发生在我国农村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在消灭旧制度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农业的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三:陕西长安县农民在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见下图)

(3)、材料三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农村改革的成功克服了1958年以来农村实施的什么旧体制的弊端?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0多年来,我国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哪岓召开?会议确立了什么思想路线?

(2)、这次大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作了怎样的调整?这次大会还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20、阅读下列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实践与成就证明了党的英明决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存粮,烧存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全国农村率先改革典型凤阳县在哪个省?与此同时,还有哪个省也突破了“左”的农村政策的束缚?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中A、B、C、D四个城市都是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设立的经济特区,请写出C城市的名称。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什么重大理论写进党章,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5)、下图表明哪个地区历经百年沧桑,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21、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的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材料一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图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图二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上发表演说中国代表开怀大笑(2)、图一中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这次会议圆满成功?

(3)、图二中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开怀大笑反映了1971年中国外交史上哪一件事?分析这一件事出现的主要原因?

(4)、图三中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关系有何重大影响?

图三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材料分析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右图这一水利工程是什么?(2分)有什么历史地位?(2分) (2)建设这一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什么?(3 (3)它的开通有什么作用?(3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一位皇帝曾说过君民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松赞干布)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旧唐书》 (1)材料一的皇帝是谁?(2分)他统治时期的治世被称作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松赞干布所说的“大唐公主”是谁?(2分)松赞干布迎娶“大唐公主”有什么意义?(4分) (3)以上材料说明这位皇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 3. 材料一唐朝时期,唐诗文化处于繁荣局面,经济繁荣,各国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唐朝的长安在当时属于国际性大都市,通往各地的水路四通八达。 材料二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徇私误国之人。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材料三安史之乱,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

(1)唐朝气象达到鼎峰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2分)被称作什么盛世? (2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6分) (4)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启示?(4分) 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上(宋太祖)曰“……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罢(废除)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职官制》 材料三:“(军机大臣)只能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 (1)材料中一体现了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的哪一项措施?(1分)其目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1分)此后“六部”向谁负责?(1分)(3)据材料三说的是清代哪一机构的设立?(1分)该制度的设立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为此付出过努力。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这一制度的影响是什么?(2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 (2)

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这段文字是在什么建筑上的?为什么要修这样的建筑? (2)写出“三年以来”的起止时间。其属于什么时期? (3)“三十年以来”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4)“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5)诵读碑文,我们浮想联翩,无数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至今还历历在目,作为肩负历史重任的青少年,你有何感想? 2.阅读下列材料: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 ⑴这是哪支部队的战歌?根据材料,分析其反映了什么历史故事? ⑵这支部队是何时“跨过鸭绿江”的?何时“打败美帝野心狼”的? ⑶这支部队被誉为什么?为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极性高涨,1951年底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 请回答: ⑴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土地改革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 ⑶你能说出材料一的内容和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之间的关系吗? 4.阅读下列材料: 在历时3年多的朝鲜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109.3万人,其中美军39.7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架,击沉击伤敌舰257艘,美国虽然动用了其三分之一的陆军、五分之一的空军和很大一部分海军作为侵朝战争的主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现代化武器,最后不的不承认“这是美国进行的一次代价最大、流血最多的战争”。“联合国军”总司令,后来在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请回答:⑴写出历时3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起止时间。 ⑵在这场战争中,谁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⑶材料中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是谁? ⑷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中人物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否“只识弯弓射大雕”?说出依据。 (2)图二中人物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请你依据所学知识,提供史实加以印证。 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摘自《经世大典序录官制》(3)元代是否设立了今山东省?为什么?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什么?今台湾地区当时归哪一行政机构管辖? 【答案】(1)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不是。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没有山东省。这一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万里石塘。澎湖巡检司。 【解析】 【详解】 (1)图一中人物是铁木真,铁木真被称为“一代天骄”的原因是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建立了军事、行政、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万人的护卫部队;还建立起司法机构,创制了蒙古文字,故以“只识弯弓射大雕”称之,并不准确。 (2)图二中人物是忽必烈,忽必烈是元朝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君主,他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3)元代没有山东省,山东、山西和河北在元朝被称为腹里地区,在当时归中书省直辖。当时今南海地区称为万里石塘。今台湾地区当时归澎湖巡检司管辖。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等。边疆,设宣政院管辖今西

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年轻的共和国又面临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侵略严重威胁我国安全”的事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是如何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的? (3)、中国共产党建党节是哪天?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周年? 2、阅读下列材料: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建国以来,我国政俯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关于农村的文件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材料二:1958年农村的一次运动在所有制方面搞“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在分配上搞“一平二调”,即贫富拉平,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材料三:1978年冬的一个夜晚,我国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书上,庄严留下自已鲜红的手印。“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国掀起农村改的浪潮。 (1)、材料一中的文件名称是什么?当时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开展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为什么说它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3)、材料三提到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全国迅速推广?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请回答: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你认为这里的“转折”主要指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有什么关系? (3)、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含答案)题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材料分析题 1.王某自幼没了父母,他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之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在部队,因表现出色他多次受到表扬。退役后,他自己开了个小批发部,干起了个体经营。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他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个体。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全村的好评,被村民选为乡人大代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9分) (1)王某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2分) (2)王某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2分)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 (4)公民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3分) 答:(1)受教育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分) (2)受教育,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2分) (3)我国公民权利义务是一致的,权利义务具有统一性.对等性,制约性。(2分) (4)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 我们坚决不做。(3分) 2、卢勇的一天:早晨,八年级学生卢勇背起书包上学。到了学校,卢勇把吃剩的早餐随手往教学楼的楼梯边一扔,走进了课室。午饭后,卢勇到邮局寄信,回校的路上,看到有两名社会青年在持刀敲诈勒索一名低年级的同学,卢勇急忙到附近的公用电话亭打“110”报警。放学后,卢勇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生病的妈妈买了一块她喜欢吃的蛋糕。晚上,他就前两天社会调查中了解到的“六合彩”赌博泛滥的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综合治理的书面建议。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卢勇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至少共写出四项)。 (2)请你当一回小法官,说说在卢勇的一天活动中,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并就公民权利和义务问题对卢勇说几句话。 (1)卢勇享受了受教育权、通信自由权、建议权;履行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材料分析练习题 及 答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期末材料分析练习题 非选择题 1、一只青蛙非常自信地站在一个三条腿的小凳子上,稳稳当当。人的自信也需要三个条件,就像小凳子的三条腿一样,缺一不可。(共10分) (1)你认为人的自信需要哪三个条件?(3分) (2)假如小凳子三条腿长短不齐,青蛙还能自信地站在小凳子上吗?为什么?(3分) (3)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2、材料一:人生,是一次远征,征途曲折坎坷漫长,挫折像月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辉煌,感受辉煌后的喜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它依旧将在每个晚上随你而行,挥之不去。虽说挫折带着凄苦是人生浓重的底色,但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 疾病、打击、不幸、折磨和失意,这些来自于心灵和肉体的以及外部环境的痛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虽然有轻有重,有长有短,但让人感受到的滋味却是同样的厚重和深刻、痛苦。在弱者面前,会使其六神无主,万念俱灰,在强者面前,会使其超然洒脱,老练成熟。对每一个人来说,痛苦是无法躲避的,当痛苦降临动头上时我们只有坦然处之。也许,面对痛苦,我们要拥有包容一切的胸怀和气度。痛苦,既磨难人,也造就人。 材料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1)对于以上两个材料,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2)面对困难和挫折大致有几种人?(5分) (3)你是哪种人?学习《思想品德》后,你将准备怎样面对挫折?(2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张丽悦是某校七年级学生,每当她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总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她跟父母外出旅游时,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平时,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 (1)材料反映张丽悦哪一方面的能力比较强?(1分) (2)你人为当代青少年需要这一种能力吗?为什么?(3分) (3)你将如何向张丽悦学习,培养这种能力?(说出三点即可)(6分) 4、七年级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学期里,我克服了一些困难,取得了一些成功。在回顾和展望中,我能感受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成长中,我受到很多人的帮助与关爱,经历过泪水与欢笑,所有的经历造就了我。我心怀感激,满怀信心走向未来。(共10分) (1)阳光总在风雨后,在实现自己理想时,我估计还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写出二种)(2分)(2)对此,我准备这样面对:(6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与问答题题集

八年级(下)历史材料分析与问答题汇总 (一)材料分析部分 1、阅读材料 从196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6月6日,再次发出《关于为京津沪和辽宁调运粮食的紧急通知》,这四个地方库存的粮食够维持几天呢?北京是7天,天津10天,上海几乎已经是没有大米库存,随到随销,辽宁8-9天。这四个地方,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天津、辽宁是工业基地,如果粮食供不上,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连这样必须力保的地方都如此困难,全国的粮食供应状况不言而喻。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所述的情况? (2)后来党中央对经济作出了调整,到什么时候经济开始复苏?经济建设的错误从根本上解决没有?为什么? 参考答案:(1)因为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随后又掀起大跃进、大炼钢铁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1962年;没有;因为左倾错误继续发展,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中国进入十年内乱时期。 2、阅读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当时,全国粮食总产仅1亿吨,一块优质钢材、一枚建筑铁钉都得依赖进口,工、农业总产值比例为3∶7,生产方式极其落后。经过55年奋斗,我国经济天翻地覆,粮、棉、油、肉、禽、煤、钢、水泥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二、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差距逐渐缩小,高速路四面畅达,“村村通”遍及乡野,机场港口一派繁忙,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捷报频传……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6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国民经济迈上一个大台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对外贸易额居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居世界第一位。 ——《发展才是硬道理新中国55年经济建设述评》 请回答: (1)根据现代历史发展历程,请分析新中国成立55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两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你能说出来吗?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 (2)1952——1957;1978年以后。 3、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时间1952年1956年1978年2001年 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1252亿元3642亿元89404亿元 材料二我国工业生产值增长情况 时间 1952年1956年1978年2001年 工业生产总值 119.8亿元642亿元1607亿元39570亿元 请回答: (1)有人说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搞建设,你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也不怎么样!请根据上述材料予以反驳。 (2)1952年到1956年短短4年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试分析原因。 (3)从1956年到1978年22年间,经济发展状况如何?试分析原因? (4)从1978到2001年20多年间经济发展与1956年到1978年间的速度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参考答案:(1)从1952年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出现狂飙式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还要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以更高的热情投稿到生产中去;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中国彻底改变了工业一穷二白的状况;当时苏联的援助与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3)缓慢。大跃进、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更加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4)明显加快了速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在城市,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加快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城市改革取得成功;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引进外国资金、技术、管理方法;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以科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阅读材料 材料一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表 1949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8个 23个 16个 62个 148个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我们的朋友遍及五大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说明了什么? (2)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重大事件,请根据材料二说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 年代, 共和国外交史上的大事。 (3) 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在1962年为中央党校讲授明史时,曾作专题论述,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唐龙飞《伟哉郑和宝船》材料二“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如郑和在当地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传播回教等传说。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此外,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 ——施雪琴《东南亚华人民间信仰中的“郑和崇拜”》材料三郑和携带大量金银、钱等作为赏赐,输入的物品多为象牙、香料、珠宝等奢侈品,这种贸易不是出于商业目的,不仅对国计民生无补,反而大大消耗了国力。郑和每到一处,还往往以大国身份,无偿予当地许多丝织品、瓷器、铜器、铁器等,也不利于经济上的发展。 ——岳麓版《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并指出郑和最远到达的地方。(3)材料三体现了郑和下西洋期间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材料三对郑和下西洋实施的贸易行为持怎样的态度?摘抄材料三中最能体现此态度的一个句子。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这一史实。 【答案】(1)特点: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或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2)原因:①传播宗教文化、风俗习惯②指导当地百姓从事生产③影响当地的生活习俗。最远到达的地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3)特点:朝贡贸易;态度:否定;句子:“不仅对国计民生无补,反而大大消耗了国力”。 (4)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的航海壮举,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和平友好交往和经济贸易交流,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对外贸易却大量消耗国力,不利明朝的国计民生。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根据材料二“郑和在当地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传播回教等传说。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崇拜’形

七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1、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并回答问题: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余杭: B涿郡: (2)想一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实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政策,从1633-1639年间就颁发了五次“锁国令”,这一政策使日本经济长期处于迟缓之中。 材料二:1853年,美国舰队以武力打开日本国门。面对严峻的局面,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拥护明治天皇进行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在此后100多年里,虽经二战的重创,到今天日本仍然成为世界上第三号经济强国。 材料三: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和留学生、外国人到长安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使中国远离资本主义经济潮流,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位置,以主动的姿态学习世界技术和文明的精华,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逐步迈向富强。 (1)材料一、二中日本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是从到。材料三、四中,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是从到再到。 (2)从四则材料可以看出,国运的盛衰与所采取的不同对外政策之间有何关系?

(3)以上四则材料对于我国国家发展有何启示?(2分) 3、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说出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一皇帝。 【经济篇】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2)图一样式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 材料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1953年;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 【详解】 (1)依据“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根据所学可知,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睛】 注意识记与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 2.观察图片及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 专项 材料(含解析)

【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分析题专项材料(含 解析) 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0年,中国开始了触及“农之根本”,乃至“国之根本”的大动作,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这个华北平原上普通的村庄(温泉屯)随着风云一时的女作家丁玲名扬天下,在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它的名字叫“暖水屯”。记者分别奔赴当年土改中的样板村,实地探访“土改第一村”60年的今昔变迁。温泉屯的60年,像一册未经编纂的历史底稿,散乱地记录着居于庙堂之高的政治理想作用于农村世界时的真相,丁玲只是给它开了个头,却始终无法抑或是不肯续写。……它所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两年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 (1)这个触及“农之根本”的大动作是什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什么文件实施这一“大动作”? (2)随后,温泉屯农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一“大动作”的实质变化是什么?它又是如何揭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的? 【答案】(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1950年—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2)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温泉屯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观察图片阅读相关文字,回答问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 分 ) 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 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 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摘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请举两例宋朝在科学技术 上的独特建树。 (3 分) (2)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天工开物》的作者。 (2 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 素。 (1 分) 2.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 分) 材料一材料二 649 年 ( 唐太宗贞观 23 年) 1900 万人 726 年 ( 唐玄宗开元 14 年) 4141 万人 741 年 ( 唐玄宗开元 29 年) 4531 万人 760 年 ( 唐肃宗上元元年 ) 1690 万人

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 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 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 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 请回答 : 请你将材料一中的 A 补充完整。 (1 分) (2)指出材料二表格中 649 年至 741 年唐朝人口数呈现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导致这种趋势的原因。(2 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文化 交往的两例史实。说说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的关系。 (3 分) 3.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 分 ) 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 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刺史 ( 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 不法行为的官员 ) 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 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 (627-649 ) ,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 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请回答 :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1 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材料二中“出 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2 分 )

[范文]-八年级下册材料分析(含答案)题.doc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材料分析题 1.王某自幼没了父母,他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之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 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在部队,因表现出色他多次受到表扬。退役后,他自己开了个小批发部,干起了个体经营。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他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个体。 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全村的好评,被村民选为乡人大代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9分) (1)王某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2分) (2)王某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2分)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2分) (4)公民该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3分) 答:(1)受教育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分) (2)受教育,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2分) (3)我国公民权利义务是一致的,权利义务具有统一性.对等性,制约性。(2分)(4)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 我们坚决不做。(3分) 2、卢勇的一天:早晨,八年级学生卢勇背起书包上学。到了学校,卢勇把吃剩的早餐随手往教学楼的楼梯边一扔,走进了课室。午饭后,卢勇到邮局寄信,回校的路上, 看到有两名社会青年在持刀敲诈勒索一名低年级的同学,卢勇急忙到附近的公用电话亭打“110”报警。放学后,卢勇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生病的妈妈买了一块她喜欢吃的蛋糕。晚上,他就前两天社会调查中了解到的“六合彩”赌博泛滥的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综合治理的书面建议。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卢勇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至少共写出四项)。 (2)请你当一回小法官,说说在卢勇的一天活动中,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并就公民权利和义务问题对卢勇说几句话。 (1)卢勇享受了受教育权、通信自由权、建议权;履行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

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材料三《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字记录的承认错误,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吸取历代王朝特别是隋亡的教训。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任用贤才,任用房玄龄为相(或任用杜如晦为相)。善于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答出两点即可) 2.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唐太宗——魏征;唐玄宗——姚崇。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4)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科举制度。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5)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隋炀帝。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6)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言之有理即可) 3.材料论述 材料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 集。他们将唐朝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数学、建筑、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带回了自己的国家。日本“百事皆仿唐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 了《大宝律令》;参照唐都城长安结构布局兴建了藤原京、平城京等都城;日本语中沿用的汉字是因佛教僧侣将中国的经书带到日本而传入的……唐朝时期印度佛教、音乐、文学语言、制糖工艺、眼科医术等先 后传人中国。同样,中国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西游经历的国家地 理、物产,习俗等资料,成为印度重构古代历史的基础。 (1)据材料,分别写出唐朝时期为中日、中印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历 史人物。 中日交流:鉴真;中印交流:玄奘。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体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 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观点: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发展进步。 论述:唐朝时期,日本派出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等 传回日本,推进日本社会的发展;鉴真东渡,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为 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汉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汉朝的先进技术向 外传播;同时西方等地区的物产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 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 结论:总之,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 各国与地区只有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进步与 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 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 录取,……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二:如必谓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愚民政策,由一二皇帝的私 意所造成,这更不合理……若谓此乃皇帝欺骗民众,而且凭此欺骗,便 能专制几百年,古今中外,绝无此理……凭实事讲,科举制度显然在开 放政权,这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四:《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 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 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国家 搞好。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1)对比材料一的两个文段,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从依据家世背景到依据才学(才能)。 (2)材料二主要批驳了哪两种观点?钱穆先生认为科举制度的内在 意义和精神生命是什么?(3分) 观点:一是愚民政策,二是皇帝的私意造成的。开放政权。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唐朝时科举制得到怎样的发展和完善? (3分) 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创设殿试制度和武举,唐玄宗时 将诗赋作为进士科重要考试内容。 (4)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结合所学知识, 请举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什么经济政策。(2分) 思想:以民为本。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劝课农桑,轻徭薄赋 等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5)请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2分) 主要原因:勇于自我反省;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 (答出两点即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 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 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 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 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注:①通济渠:从洛阳引 谷、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 黄河疏通故道,入淮河,到山 阳。②邗沟:从山阳疏导春秋 时期所开的邗沟,引淮河水入 长江。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 《中国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 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 概括其作用。(4分) 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作用:灌溉;防洪。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途经的大运河河段名称, 并概括大运河开凿的特点。(5分) 河段名称: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特点:利用天然河道和已有的 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都江堰、大运河修建理念的共同点。(3分) 共同点:利用自然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6.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唐玄宗 政 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 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 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 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 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 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 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 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 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 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 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 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 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 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編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 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1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材料分析专题

材料分析专题训练 一、关于人的由来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古代西方人认为:男人的精子里有一个十分微小的人形(图一),这个小的人形中还隐藏着另一个更小的人形。这样一个套着一个,每个小人形中都蕴含着另一个生命,以至无法计算。在传宗接代过程中,这个人形的“小精灵”从男人的身上钻进女人的子宫里,由女人的经血将“小精灵”养大。“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便离开妈妈的身体,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新人。 图Z3-1 (1)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女性的________中,事实上,精子中并不存在人形“小精灵”,而是在精子的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________,它控制着人的生长发育。 (2)请在如图a、b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完成人的生殖过程图解:图Z3-2 a________,b________。 (3)胎儿与母体进行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图二中的________(填序号)。 二、关于人体的营养 2.阅读材料分析作答: 过去有的偏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表现在:无机盐摄入量不足,存在贫血现象。而部分地方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又使肥胖儿童逐年增多;校园周边流动摊点卫生差,食物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为改善青少年营养健康问题,国务院批准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1)无机盐摄入不足导致贫血,是因为无机盐中的________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学生饮用奶”富含的维生素________能促进钙的吸收。

(2)校园周边饮食摊点卫生差,提供的食物中有可能含有较多的________、糖分。高脂肪饮食使人肥胖,是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3)“学生饮用奶”有利于中小学生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牛奶中所含的 ___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4)某同学午餐食谱:米饭、红烧带鱼、炒鸡蛋。你认为再添加下列哪项后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更合理________。 A.素炒xxB.牛奶 C.炖牛肉D.小米粥 三、关于人体的呼吸、体内物质的运输及废物的排出等综合 3.科普文阅读: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强。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近十余年来,世界各地的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中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者。很多患者在哮喘紧急发作时采用吸入气雾剂的方式进行缓解。哮喘发作时支气管痉挛使气道狭窄,造成呼吸困难,而吸入的气雾剂中所装的通常是一些舒张支气管的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中的药物颗粒很小,直径可达到纳米级,因此可以越过上呼吸道的层层阻拦到达肺部细小的支气管发挥作用,从而缓解哮喘和类似的喘息症状。比起吃药,气雾剂有着直达局部,起效快,使用也很方便的优点。 吸入气雾剂的原理不仅仅可以用于治疗哮喘,类似的原理正被尝试运用在吸入人胰岛素粉末制剂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于2019年批准了一种新的吸入人胰岛素粉末 制剂——Afrezza,这是一种速效的吸入胰岛素制剂,用于降低成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