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广州市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方案

目录

一、珠江新城的概况 (4)

1、珠江新城的定位 (4)

2、珠江新城的分区 (4)

二、珠江新城地下空间规划指导思想 (5)

三、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设构想和地下缆车构想 (6)

1、城市中轴线构想 (6)

2、地下缆车构想 (7)

四、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分析 (7)

五、珠江新城地下交通规划 (8)

1、地下交通规划基本原则 (8)

2、地铁规划 (8)

3、过境交通规划 (9)

4、内部车行系统规划 (9)

5、地下快速交通干线APM 线规划 (10)

6、地下步行系统规划 (11)

7、地下公路交通规划 (11)

8、地下停车系统规划 (12)

9、地下公交及旅游大巴系统规划 (13)

10、地下空间静态交通规划 (14)

六、地下商业街规划 (14)

七、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16)

1、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16)

2、地下真空管道生活垃圾收集系统 (16)

3、共同沟 (17)

4、共同沟投资与运营管理规划 (18)

5、地下雨水收集和中水处理系统 (19)

6、地下变电站 (20)

八、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 (20)

1、地下防空系统规划 (20)

2、地下防灾系统规划 (21)

九、地下空间综合体规划 (22)

1、地下综合体建设意义 (22)

2、地下综合体功能组织形式 (23)

3、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分层功能规划 (24)

4、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建筑设计 (24)

5、地下综合体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图 (25)

十、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新技术研究及运用 (25)

一、珠江新城的概况

1、珠江新城的定位

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西部,东起华南路,西至广州大道,南临珠江,北达黄埔大道。地处目前至繁荣的天河北商务区的南面,承天河北浓厚的商务氛围,浑然组成一条新的城市中轴线,连接西边毗邻的传统商务区域越秀区和待发展的东部区域,贯通隔江相对的南部组团,区位得天独厚。总规划用地面积6.44平方公里,核心地区约1平方公里,商建面积约450万平方米,规划将容纳17-18万居住人口,提供近30万个就业岗位。作为广州CBD的珠江新城,正承担着广州总部经济核心的地位和责任。

该区将建设成为广州市的新

城市中心,将是21世纪广州的缩

影。该区主要由东、西两部分构

成,西部主要由金融中心、贸易

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会议中心、

办公中心、商业中心、外贸外事

中心构成,并由一条128米宽南

北向的林荫大道与天河体育中心

相连,构成一条新城市主轴线,

北侧以2座规划100层以上的超珠江新城总体鸟瞰图高层建筑作为本区的标志;东部

是以高尔夫公园为中心的居住区。

2、珠江新城的分区

珠江新城内部共15个功能区,整个珠江新城以冼村路为界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区以居住为主,西区以商务办公为主,从珠江新城的规划功能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将珠江新城分为西区、核心区、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五个区域。

西区包括 A、E、I 三个街区;核心区包括 B、F、J、O 四个街区;东一区包括 C、G、K 三个街区;东二区包括 D、H、L 三个街区;东三区包括 M、N 两个街区。

珠江新城功能划分示意图

二、珠江新城地下空间规划指导思想

(1)审慎合理地利用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城市土地空间的有效利用。

(2)地上地下协同发展、综合利用。编制地下空间发展规划,必须密切结合珠江新城特殊的定位与发展实际,注重地上地下协调发展,上下结合、远近结合、全面规划,鼓励地上、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各自的优势,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使规划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实施性。

(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地下空间开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其开发的不可逆性决定了地下空间的开发要有很强的前瞻性,因其与城市建设的紧密关系,也要有较强的近期可操作性。因此,必须充分考虑规划远期与近期的呼应,最终实现地下空间合理的形态和开发强度。

(4)依托公共政策、完善法规体系。法规建设和政策制定是保证地下空间科学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是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在编制规划的同时应逐步完成相关法规体系建设,使空间权益、管理职责、技术依据、建设程序等方面逐步明确并完善。

(5)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城市的防空防灾系统进行统筹考虑。人防、防灾、地下空间开发综合规划,要高起点综合规划,长期建设稳步发展。地下空间作为重要的避难,避灾和场所,其开发要与城市的综合防灾系统,防空系统之间进行有机衔接,确保平时,灾时,战时的转换利用,同时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人防工程规划及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调,使规划内容更具有可实施性。

三、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设构想和地下缆车构想

1、城市中轴线构想

城市街道主轴线以林荫大道上的空间起伏与空间序列结合半室内商业步行街的穿插交织为主题。利用空间尺度和几何形状上的变化构成大小、长短、高矮不等的不同性格、不同用途的空间序列。利用不同的广场,林荫路组成节奏和重点,防止出现旧时的那种一贯到底的笔直街道。

珠江新城建筑容积率北高南低,北面的黄埔大道与中央林荫道交叉口的两

栋450米的超高层金融办公

楼达到最高点,成为新城市景

观轴线的建筑高峰,然后向南

逐渐降低。规划区内一条128

米宽的林荫大道作为广州新

城市发展轴线的延伸,是黄埔

大道与海心岛的主要交通走

廊,地铁、车流、人流的主干。

利用城市中轴线,可以在城市中轴线下大力开发地下空间。

2、地下缆车构想

沿珠江新城中轴线修建地下缆车,从天河北路直通新电视观光塔。缆车沿途设9个站点,设计行车间隔约2分钟/趟。

地下缆车的造价比轻轨低很多,而且发出班次将更密。若该方案通过,珠江新城地下缆车将成为广州第一条地下缆车。“这本身就是一道风景。这种缆车类似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缆车,拉斯维加斯的缆车将赌场和赌场之间连接起来,方便游客出行。而珠江新城的缆车也将带给游客全新体验。由于地下缆车设立9个站,站距很短,很方便市民到达旅游点。”

四、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分析

以大型骨干项目为纽带,带动地下空间的全面发展,形成由大型工程(尤其是地铁工程)连带起来的地上地下相互联系的主体网络体系,逐步建成若干满足各方面需要的地下多功能综合体。以地下交通为核心,通过地铁(轻轨)、地下快速干道、地下公路隧道、地下停车系统、地下步行系统建设、建设立体化交通系统,实现高效率的交通,解决地面交通问题,改善地面环境。

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分为四个层次:

表层(0~5m)用于开发道路结构层、市政管线、共同沟、地下商业街、地下人行通道和立交、高层建筑地下室、厂房与泵房等工程,如共同沟、地下商场等;

浅层(5~10m)用于重力流排水总管等大型市政管线、地铁、高层建筑地下室和车库;中层(10~30m)用于地铁、地下道路、地下物流管道等;

深层(30m以下)用于地铁、地下水资源、特种工程和远期地下空间的开发。

当前,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形成了以地铁建设为标志,隧道工程、地下商场、地下步行街、地下停车场、地下多功能综合体等地下工程建设规模迅速

增大。以地下市政设施建设为纽带,通过建设共同沟、地下污水和雨水循环使用系统等,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珠江新城地下交通规划

1、地下交通规划基本原则

依托轨道、有序发展原则。以地铁网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骨架,以地铁线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轴、以地铁站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源,形成依托地铁线网,以城市公共中心为重点的地上地下人行空间体系。

原则上不同功能应置于不同的竖向层次,人员活动频繁的空间应尽量设于浅层,并方便和地面的衔接。地下交通应在充分利用浅层深度基础上逐步向深层发展。浅层(地下10m以上)空间作为近期建设和主要城市功能布置的重点;远期积极拓展次浅层(地下10~30m)空间。

规划应当考虑在既有政策基础、经济条件、技术水平下的实施性和操作性,考虑空间综合开发分层利用的灵活性。应建立地下空间规划的评估机制,对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安全性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以实现核心区高效率的交通,提升核心区活力、改善地面环境为目标。以地铁为核心;以地下停车系统、地下步行系统为重点;以地下快速干道为焦点。

发展目标:

(1)借助地下空间实现城市车行及步行交通系统的有机与完整性,城市地上地下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与换乘应方便合理。

(2)逐步形成以地铁线网为骨架、以地铁车站和交通枢纽为节点的地下人行网络,重点地区打造精品,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3)通过完善地下停车系统并逐步建立地下快速路系统,改善地面交通环境及空间品质,节约地面土地资源,最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地铁规划

规划横贯南北和东西的轨道交通地铁三、五号线,地铁五号线沿东西干道花城大道穿过珠江新城,地铁三号线沿着南北中轴线自体育西路进华夏路后跨珠江新城进入海珠区,向南与番禺区连接,并于花城大道与华夏交叉口设置地铁站。地铁线以珠江新城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周发散。未来的珠江新城,从居住小区或办公大厦出来,一小时之内就能到达广州的各个角落。

计划打通中央广场下方

的地块,在地面下实现城内交

通连接:地铁的出入口将直接

连接到商贸楼,“双塔”和省

博物馆、市歌剧院、市二少年

宫、市图书馆等多幢建筑也在

地下相连通,各幢大厦停车库

等公共设施也实现共享……

据称,规划将充分考虑地下、地上交通衔接,区内与区外交通的联系以及公交车、地铁等多种交通换乘系统,通过超前的交通规划保证珠江新城今后的发展。

3、过境交通规划

过境交通设计(三条过境隧道):东西

向道路金穗路、花城大道、临江大道设计为

下沉隧道,连接广州大道及珠江新城东西的

城市道路。

采取隧道直接过境的方式可以使到过境交通对内部循环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也保障了机动车通过时的便捷性。

4、内部车行系统规划

内部车行系统(四个循环):珠江新城核心区内交通通过珠江大道东、珠江大道西的单行逆时针大循环系统解决,将珠江新城核心区划分为北环、中环、南

环三个交通小循环系统。同时为了加强临江大道与东西珠江大道的联系,在临江大道及华就路上的负一层地下空间设置两个环形交通岛。

5、地下快速交通干线APM 线规划

APM线即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珠江新城核心区正是在进一步优化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特别是核心区内交通运输的背景下开展APM 线的建设和运营。该系统的设计定位是为珠江新城核心商务区办公人群服务且兼顾有疏导天河商圈至海珠区商业客流作用的配套公共交通系统。APM南起赤岗塔,北至林和西,共设9座车站,规划大容量快速的轨道交通,作为珠江新城核心区主要的客运交通工具,承担珠江新城核心区客流的运输任务,这样将有效减少使用其他交通工具客流进入珠江新城核心区,缓和天河北部地区地面道路交通的压力。

APM 线车厢内景及站点示意图

6、地下步行系统规划

建立并逐步完善地下步行系统,实现人车分流,创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地下步行系统应与地面步行系统紧密结合、快捷转换。应注重安全性、方便性和可识别性。

以珠江新城的中央广场地下空间、地铁隧道系统为中心,自地铁站和地下商场建设向外辐射的地下步行街或通道,连通建筑的地下室或地面人行道,与人行隧道系统一同构建地下步行系统。通过设置台阶、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将地面、地下、二层步行系统进行衔接,形成方便上下的通道。近中期应加强城市中心区及地铁车站腹地的地下人行通道建设,特别在地下空间开发重点地区,加强与公交设施的连接,建立室内室外、地上地下的公共步行体系。

为更好地解决区域人流、车流交织,交通拥堵问题,珠江新城地下步行系统规划有效地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吸引力,提高系统范围内商业文化空间的使用效率,强化城市公共交通在市民出行方式的比重,最终促进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地下步行系统构成关系分析图(虚线内地下步行系统)

7、地下公路交通规划

地下道路系统,成为轨道交通系统之外方便机动车出行的方式之一。通过使

用地下道路系统可缓解特区内东西向的交通压力,优化交通结构,提供快捷出行,节约地面道路空间,美化地面环境,防止尾气污染等,虽然经济成本相对较高,但具备综合效益优势。

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地下道路交通项目的规划中,珠江大道东、珠江大道西为城市主干道,单向4车道,设计时速40公里,而黄埔大道南侧掉头车道、金穗路南北两侧下沉掉头隧道均为1个车道,花城大道北侧下沉掉头隧道和进出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负一层南端(1区)交通广场匝道均为2车道,而且地下车行系统的设计时速为20公里,地面道路进入地下车行系统有一个车道匹配问题,还有车辆减速需要设置缓冲区域问题,都应予以重视,否则,将在地下车行系统入口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8、地下停车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以社会公共停车场为辅的停车格局,鼓励配建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各个地块的停车需求尽量在地块内部解决,设置地下车库联络通道,弥补支路网不足的矛盾,实行停车共享。根据路网容量确定停车配建指标,既考虑CBD的基本停车需求,又考虑路网容量的限制。采用先进的停车诱导系统,提高核心区停车交通效率。

在用地紧缺的情况下,发展地下停车将是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中心区公共地下停车比例不低于90%,公共地下停车设施可安排在:客运交通枢纽地区;依托有条件的大型公园、广场、学校操场等修建的社会地下停车库;利用道路下方未使用资源进行地下停车库建设。公共地下停车库深度应在浅层范围内,不超过地下10m。

辐射状布局。“开敞空间”(openspace)是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种空间类型,它具有人文或自然特征,不仅是生态和景观上的需要,也是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所以这些广场、公园或绿地所在的区域往往形成这座城市的政

治或经济中心,如伦敦的海德公园、上海的人民广场等。中心区开敞的广场或绿地为修建大型的地下公共停车场提供了条件,这使得地下停车可以成为中心区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停车方式。大型地下公共停车场(容量超过500台)与周围的小型地下车库相连通,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建立相互联系,形成以大型地下公共停车场为主,向四周呈辐射状的地下停车系统(如图所示)。

辐射状的地下停车系统示意图

(G:公共停车场 A、B、C、D、E、F:小型车库)

地下车库的连接:通过四对旋转坡道以及华就路、

兴安路隧道,地下空间负二层车库与周边建筑物地下

车库相连接,为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地下车库内设计

单向两车道环形共享通道,并设置横向循环通道,以满

足车库与周边建筑物车辆进出需要,车库出人口设计应

满足车辆转弯半径的要求和预留一定长度的车辆排队

领卡区域、避免车辆排队领卡时造成共享通道堵塞。

9、地下公交及旅游大巴系统

在金穗路以南地下负一层设置30辆旅游大巴停车场、出租车上下客区、候客区

和货车装卸区;临江大道以北地下负

一层道路两侧设置公交车站及旅游

大巴车站,其中公交车站为两路公交

车的中途站。

10、地下空间静态交通规划

负3层:APM站台

负2层:APM站厅,3000个小汽车停车位

负1层:公交车站、停车场、旅游车停车场

共设有两处公交总站分别在四大公建之间地下空间一层和高德置地中心首层

六、地下商业街规划

科学、有序、理性、有效地发展地下商业,是一个国际化的趋势。从空间发展战略来看,发展地下商业是增加城市商业成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形成“立体商业”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商业地产整合城市景观和空间资源的需求。现阶段,对地下商业街的发展现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日后在规划中将较好地完善地下空间的功能布局。

珠江新城核心区可依据规划进行地下商业开发,其它地区视地面用地功能可依据相关规划进行合理的地下延伸开发。地下空间采用整体开发模式,商业空间

可以延伸到地下一、二层。隧道统一设计,形成地面、地上地下的立体购物娱乐场所。

地下商业开发应首先满足公共通道面积,商业设施面积以不超过交通设施面积为宜。交通枢纽地区应适当控制商业规模,以地下人行、车行集散和地下停车为主。

地下商业街人性化规划,在地下商业街人性化设计的最基本层次就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设计,消除人们对地下街的种种不良心理。因此,引入天然光线,进行采光设计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式。

天窗式采光设计。对于浅埋式地下建筑,设置天窗是向地下商业街引入天然光线的一种常用方式。天窗布局可以分为点状、条状和面状,按房间的大小和功能灵活处理。天窗的造型可为平面形、锥形、弧形、拱形等等。

地下商业开发模式:

(1)“回”形方式。“回”字形开发模式是站厅商铺和通道商铺空间布局的典型模式,不同职能的商业设施沿着通道或在站厅内视野开阔且不易阻滞人员流动之处布局,见图a。

(2)线形辐射式。以地铁站点为中心,地下步行通道为纽带,由地铁站点核心区向地铁沿线及两侧辐射的地下商业开发模式,使站点周边地上与地下商业

得到协调发展,见图b。

地下商业开发模式图

八、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1、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市政设施系统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市政设施系统的发展。不得侵占未来市政设施的发展空间。

建成现代化、安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市政场站可充分、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节约地面土地资源,为珠江新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应不断利用新技术,体现空间的集约利用。

以地下市政管线综合化为重点,通过共同沟的采用和合理布局,地下污水处理后中水的再利用和雨水回收再利用,变电站、煤气站的地下化,使城市向生态化迈进。

2、地下真空管道生活垃圾收集系统

珠江新城核心区规划地下真空管道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在珠江新城核心区39栋商业建筑和大型广场配套建设真空管道生活垃圾收集系统,设计日收集生活垃圾200至300吨。采用这种系统,垃圾收集在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自动化,垃圾流密封、隐蔽,和人流完全隔离,有效避免了垃圾收集过程中

的视觉、嗅觉污染。

地下真空管道垃圾自动收集系统示意图

3、共同沟

共同沟是指将两种以上城市管线集中布设在同一地下构筑物中所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与管线的传统直埋方式相比,共同沟具有能防止道路反复开挖、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各种管线的使用寿命、增强城市防灾抗灾能力等诸多优点。共同沟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而且也是使城市地下空间得以有序地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共同沟是理想的城市管线敷设模式,较传统的管线直埋模式有巨大的优越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管线共同沟应与地铁、道路拓宽或其它大型城市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形成共同沟与其他结构上下整合、左右整合或多层整合,并考虑以共同沟的顶板直接用作路面(无绿化),或者利用车站顶板直接用作共同沟的底扳。特别是结合地铁整合建设共同沟,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共同沟建设的外部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护地铁。

共同沟示意图

4、共同沟投资与运营管理规划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的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营与管理都是南各自的相关利益机构执行,如供水巾自来水公司负责,供热由热力公司负责,燃气南燃气公司负责。这种局面造成了各种管线单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自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和利益所在。共同沟的集约化建设模式,要求有相应的机构来统一进行共同沟内各种管线的日常管理,负责共同沟的防灾与安全。所以共同沟则需要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两者之间形成了矛盾,并且,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改变目前这种局面,因此,也给共同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带来了阻力。地下共同沟内管线的高集约化和集巾化布置,配合现代化的感应、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管道的事故预警、事故报警、事故维修、管线日常运营管理、地下信息系统建立等目标,做到地下管线的智能化管理。

5、地下雨水收集和中水处理系统

在地下空间的顶部设置了排蓄水板,能够利用贮藏的雨水,减少地面绿化的浇灌用水量。大力推广、普及中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之一。与其他中水水源相比,将雨水处理成为冲厕、洗车、绿化用水的中水成本更低,甚至雨水

可以直接用作城市的绿化及道路

冲洗用水。

雨水收集结构主要包括温室

顶面(采用人字形结构顶面)、排

水管路、蓄水池、给水泵、净化

装置和控制设备。由于屋面有灰

尘,雨水会将其带入蓄水池,在

池内形成淤泥同时也增加了池水

的杂质、提高了雨水净化成本。

所以在收集雨水时需要在排水管路和蓄水池之间加“入池判断”结构,在降雨开始的10min 内不允许雨水进入蓄水池,而是直接进入城市的雨水排放管路;降温湿帘用水经回流管路引回蓄水池。

规划利用储备的公园绿地下方建设这些储水设施。地下雨水贮留库的规模应使服务范围内的最大降雨汇水量、雨水干管的排水能力、接受水体的容纳能力及贮留库的容量保持平衡。应结合贮留雨水的处理与中水处理厂统一建设。服务范围主要是雨量集中,雨水干管密集的区域。

中水回用可节省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商住小区设置中水系统可节水70 % ,研究单位可节水40 % ,民用住宅区可节水30 % ,日本某些建筑物节水率达76 %。深圳市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 万m2 的商住区,4 万m2 以上的办公建筑,日排水量250m3 以上须设置中水设施。

6、地下变电站

地下变电站与上部结构相结合。

变电站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

地下变电站与上部结构相结合的方案

能很好的解决城市用电问题和土地使

用紧张问题,地下变电站与上部结构相

结合的方式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个很

大的挑战,既要达到地下变电站各项指

标的要求,又要满足地面建筑对间隔距

离和采光的要求,地上与地下建筑物的协调是关键。

变电站的地下化,可有效提高城市防空防灾能力,将规划在地面的变电站,结合地面建筑地下室、地下步行系统、地下街建设,全部放入地下,可以给地面留出开敞的空间,能保护城市的环境,使得城市更加美观。

八、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是宝贵的土地资源、经济资源和战备资源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走平战结合与防灾功能相结合的道路 ,逐步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系统 ,提高城市总体防灾能力。

1、地下防空系统规划

地下人防建筑是地下空间利用的又一功能,在开发地下空间过程中,分批分类别地考虑其防护能力,是对战争灾害的预防性措施。实践表明:地下空间建筑在战争灾害中的防御是最好的。因此,人防工程建设是地下空间的重要内容。

人民防空工程,简称人防工程,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

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防工程是一种有防护要求的特殊地下建筑,其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按抗力等级划分,工程可直接称为某级人防工程;按战时用途划分,可分为指挥通讯、人员掩蔽、医院、救护站、仓库、车库等;按平时用途可分为商场、游乐场、游馆、影剧院(会堂)等;从工程构筑方式,又分为掘开式工程和坑道式工程两大类。防护工程基调是以战时为主,兼顾平时利用,做到平战结合,使人防工程在和平时期也能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人防工程是一种有防护要求的特殊地下建筑,其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按抗力等级划分,工程可直接称某级人防工程;按战时用途划分,可分为指挥通讯、人员掩蔽、医院、救护站、仓库、车库等;按平时用途可分为商场、游乐场、游馆、影剧院(会堂)等;从工程构筑方式,又分为掘开式工程和坑道式工程两大类。

从城市防空战备角度讲,开发地下空间也是一项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识到,未来战争中防空最理想的是实现地下化,建造地下城,以地铁为干线,将地下街、地下车库、地下商店等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机动掩护体系。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要贯彻平“平战结合”的方针,发挥人防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战备效益”。

2、地下防灾系统规划

城市灾害的发生一般都不是孤立的,在原生灾害与次生灾害(二次灾害)之间,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之间,轻灾与重灾之间,都存在这某种联系。例如,空袭除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倒塌之外,还会引起城市大火,使灾害更加严重。救助更加困难。在平时灾害中,台风伴随暴雨,地震引起海啸,水灾或旱灾后瘟疫流行等都是一种灾害链现象。此外,由于人类对环境、生态、土地等的无意破坏可能成为诱发或导致某些自然灾害的原因,或加剧自然灾害的频度和强度例如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结果,影响大全球气候,增加了水、旱、风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人为的对地貌的破坏诱发滑坡;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由此可见,灾害的伴生和衍生现象,以及相互作用和重叠破坏的效应,都

上海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征求意见稿)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二零零七年五月

编制说明 近年来,随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的新领域、新热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日益庞大、功能日趋复杂,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和谐城市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规划领域,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利于城市规划的衔接和统一管理。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主要是针对我国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及重点规划建设地区编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借鉴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最新科技,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建设的成功积累与经验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法规,并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层次、内容、方法、深度、成果文件、以及编制与审批的程序等提出要求,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正在研究制定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2007-05-18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联合编制研究单位: 一.主编单位与负责人 同济大学束昱 二.参编单位与负责人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国强 4.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陈志龙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瑶玲 6.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顾新 7.清华大学童林旭、祝文君 2007-05-18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著名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制订了21世纪议程,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必然选择,我国也已编制完成并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向世界做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相随,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8年底的30.4%。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65%。经济与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导致城市建设的急剧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3.1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我国城市发展沿用“摊煎饼”式的粗放经营模式,表现在城市范围无限制地外延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据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判断和测算,1986年至1996年10年间,全国31个特大城市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50.2%。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监测数据分析,大部分城市占地成倍增长,图1.1位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热岛分布图。根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设市城市将达到1060个左右,7亿-10亿人将在城市中居住生活。 据统计,1986年至1996年,全国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963万亩。这比韩国耕地总和还多。平均每年占地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县的耕地,这是已经考虑了开发复垦耕地7 366万亩增减相抵后的结果,实际上开发复垦增的新耕地质量较低,3亩以上才能弥补原l亩耕地的损失这一现象到如今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有日益加剧的趋势.以2008年为例,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8.257 4亿亩,加上复耕补充的耕地,仍净减少29万亩。由于城市一般位于自然条件较好区域,所以耕地减少中优质耕地损失十分惊人。如1991年至1995年,全国水田减1004万亩。按照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分析,以目前人均城市用地100m2的水平计算,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发展将再占地1亿多亩,按人口平均,中国是耕地资源小国,人均仅有1.44亩,仅及世界人均值4.65亩的31%,图1.2为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城市绿地比较。图1.3为北京市1993年与2001年用地比较。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一、地下空间开发深度可分为 浅层区域(0~10m); 次浅层区域(10~30m); 次深层(30~100m); 深层区域(≥100m)。 二、地下空间分类:按使用功能: 1、地下民用建筑:覆土建筑单建、附建式,窑洞等; 2、地下工业建筑:地下厂房 3、地下交通建筑:地铁和地下公路 4、地下防灾防护空间:人防工程 5、地下公共设施空间工程:管线廊道、电站、油气站等 6、其他特殊地下空间建筑:墓葬、特殊出库等 7、地下综合体:地下街群 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特点: 1、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受到原有城市规划的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有地面建筑基础的限制。 2、地下空间规划应结合地面建筑的地下室开发利用进行; 3、次浅层以内的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常结合地面道路进行; 4、次浅层以内的地下公共空间建筑常结合城市的广场、绿地、公园、庭院进行规划。 5、地下空间开发成本高,居住和使用条件及舒适性较地面状况差; 6、地下空间规划受地质条件影响大,技术条件要求地下空间建筑必须认真对待土层等地质条件影响; 7、地下空间工程范围较广泛,类型多,技术条件复杂,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8、地下空间建筑规划可以减少城市建设占用的耕地,降低对地下水、大气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9、地下空间规划反映不出城市的景观艺术。 四、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关键问题 1)城市中地下空间规划应为点、线、面的结合; 2)规划中以地下交通工程为依托,连接各个中心的地下综合体; 3)地下空间规划中应尽可能考虑市政管线廊道建设的可能性; 4)城市繁华区地下空间规划主要单体建筑内容为地下商业街、停车场、下沉式休闲广场等等。 5)在城市非繁华区建设,如条件允许可考虑规划地下居住建筑(地下室),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应考虑采光、通风和绿化。 6)地下空间建筑规划要考虑到室内外环境以及特殊时期的功能。 五、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定义):基于城市性质和规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方针、策略、相对地面建设的功能形态规模等要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各组成部分统一安排、合理布局、有机联系,是地下空间开发的总体发展方向,为下阶段的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六、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由平面形态和竖向形态构成,在水平方向是指城市地下各个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式,竖向形态是平面形态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 七、地下空间布局形态:点状,线状,辐射状,鱼刺状(脊状),网格状(面状),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总复习知识点 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首先通 过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空 间发展规律,介绍了全世界城 市经过四个阶段实现 了城市化,丰富和发展着城市 规划理论和城市功能。 城市的发展过程实质 是一个城市化过程。全世界城市化的过程 中按照发展方式的不同 划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初期吸纳劳动力的聚集效应,使 城市容量外延扩大,完成城市化的 第一阶段。城市通过I 再开发市中心,内涵式扩展完成了城市化第二阶段。城市郊区化和再 城市化发展了,外延 式和内涵式并存过程完成了城市化第三阶 段。目前的 泛城市化现象, 使世界进入城市化过 程的第四阶段。 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 都面临“城市化病”现象。但是不同的发 展历史呈现不同的现状。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面 临逆城市化现象,表现为城市郊区化和泛 城市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 是 滞后城市化和超前 城市化。前者表现为城市人口负增长和出 现城市群;后者表现为城市 工业 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不协调。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 展动力;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 城市化的关键;现代化的技术、 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 其他城市的发展。 城市容量 又称城市空 间容量或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市空间在 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 口、静态物质(建筑 物和各种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的综 个城市在 一定发展阶段,根据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和经济地位 的。实际容量是一 个城市某个阶段实际存在的城市空间容量。 般以人口密度衡量; 土地容 量,表现为各种用地指标。城市容 理论容量与实际容量 间的关系:理论容量大于实际容量,城市 发展不充分、有发展潜 力或空间。理论容量 等于实际容量,城市处于发挥其机能的最 力。理论容量小于实 际容量,城市出现恶性膨胀,城市病出现 城市规划要解决城市 的四大功能布局和协调:居住、工作、游 憩、交通。城市规划的 期限:总体规划期限 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 5-10年。 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 规划中的重要基数。 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 方法有产值推算法(劳 动平衡法),职工 带眷系数法,统计分析递 推法,数理统计法,城市性质类比法。 一般都要 以一种方法为主,其 他方法辅助校核,再根据城市环境、最佳 经济效益规模决定。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物质要素在某一时段的 空间分布效应、外在形态和演化过程。 城市空间结构层次 上 分为内部空间(城市各功能区)、外部空间(卫星城、郊区、飞地)、群 体空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空间结构内涵 用密度、布局和形态评价。 城市密度表现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利用的强度,反映城市不 同地段经济活动聚集程 度。城市布局指城市地域的结构层次,城市内部各种功能用地 比例。城市形态指城市空间 结构的整体形式,是城市空间布局和密度而形成的城市三维形 状和外瞻的表现。 要调整城市容量密度、布局和形态的方法就是内涵式发展或者 外延式发展。我国目前 合容纳能力。理论容量是 、发展远景等因素综合确定 城市容量包括人口容量,一 量的计算方法。 佳状态,具有良好的发展活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班级序号: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1.总体说明 (1) 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 (1) 1.2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 (2) 1.3地下空间规划的总体构思 (2) 1.4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3) 2. 地下交通规划 (3) 2.1地下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3) 2.2地下铁路规划 (4) 2.3地下公路交通 (10) 2.4地下停车系统 (12) 2.5地下步行系统 (13) 3.主要节点规划 (14) 3.1市民广场地下空间规划 (14) 3.2地下商业街规划 (24) 4.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29) 4.1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29) 4.2共同沟规划 (29) 4.3共同沟的布置 (31) 4. 4雨水收集系统规划 (36) 4.5地下变电站和煤气站规划 (37) 5.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 (37) 5.1防空体系规划 (37) 5.2城市灾害预防 (39) 6.环境规划 (40) 6.1人文环境规划 (40)

6.2生态环境规划 (41) 7.参考文献 (43) 8.图 (44)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1.总体说明: 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杭州CBD)位于市城区的东南部,钱塘江北岸,距离西湖风景区约4.5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约18公里。所辖范围为:东临钱塘江,南靠复兴地区,西依秋涛路,北至钱塘江二桥、艮山西路,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它将平行于钱塘江的富春江路作为核心区商务发展轴,将是钱江新城最长、最繁华的景观道路;新城核心区以市民中心为核心,向江形成中轴线,两侧将建设杭州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新城规划具有低密度、高容积率和高绿化率的特点,将集中杭州的现代化建筑群,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杭州钱江新城的大部分地区位于老海塘——钱江路和航海路以外,曾是杭州的城郊结合过渡地带,因此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村镇用地和村办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沿江地区大部分为水塘和农田,且地势低洼,平均地面标高在7米左右。核心区块即中央商务区占地面积3.29平方公里, 可建建筑面积约为650万平方米,包括八个功能区,即行政办公区、金融办公区、商务办公区、商贸会展区、文化休闲区、商业娱乐综合区、办公园区和滨江休闲游游憩区。 规划区域四周围合道路除庆春东路延伸段未形成外,其余已基本按照规划红线要求建设,现状道路主要有快速路秋涛路,主干道庆春东路(西段)、清江路、钱江路、之江路和灵江路,新安江路和富春江路也在建设之中,钱江新城核心区的道路骨架已基本形成。过江通道:现状西兴大桥和规划庆春东路过江大桥(或隧道)。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有220KV城南变电站及其高压走廊、杭州煤气储配站用地,它们对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新中心视觉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1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题目:河南某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始时间: 2013 年 12 月23日 完成时间: 2014 年 01 月03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7) 一、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根据所分配的大致区域和具体方案参数情况特别是周围地面道路和建筑情况,设计地下停车场的总图设计,布置停车场的功能区划分。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1)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2)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3)周围环境状况;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 5)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6)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7)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1.2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根据设计提供的原始条件,对于附建式停车场,附建式停车场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网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响。 总图设计功能区包括:出入口、停车区、管理区、辅助区等; ⑴、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等

此次设计准备采用直线双车坡道,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表4.1.7中规定,小型车坡度选用15%左右,高长比值约为1:6.67,并且采用由线缓坡道,坡道所占面积大约是170m2左右。地面中部设置挡水段,同时搭建拱形雨篷。 ⑵、停车区: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 此次设计是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设计停车场,因此辅助设施就占据很大的面积,停车区面积大约是1800m2。 ⑶、管理区:门卫、高度、办公、防灾中心、卫生间、楼梯间等 门卫、调度、办公、防灾中心在所提供的原始条件中找不到,可能设置在地面,卫生间所占的面积是30m2左右,楼梯二处。(见附图) ⑷、辅助区: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风机房、低压配电室、防护用的设备间等 据原始数据可知,风机房:54 m2,送风机房:55m2,排风机房:47.5 m2,低压配电室:43 m2。 1.3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此次设计的停车场的地面建筑的形状基本上是直角梯形,建筑方位台附图所示,停车场的建筑面积2841.1m2,坡道面积170m2,停车区面积1800m2左右,辅助区总面积800m2(包括行人通道) 1.4 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防火规范)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表3.0.1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广州市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方案 目录 一、珠江新城的概况 (4) 1、珠江新城的定位 (4) 2、珠江新城的分区 (4) 二、珠江新城地下空间规划指导思想 (5) 三、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设构想和地下缆车构想 (6) 1、城市中轴线构想 (6) 2、地下缆车构想 (7) 四、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分析 (7) 五、珠江新城地下交通规划 (8) 1、地下交通规划基本原则 (8) 2、地铁规划 (8) 3、过境交通规划 (9) 4、内部车行系统规划 (9) 5、地下快速交通干线APM 线规划 (10) 6、地下步行系统规划 (11) 7、地下公路交通规划 (11) 8、地下停车系统规划 (12) 9、地下公交及旅游大巴系统规划 (13) 10、地下空间静态交通规划 (14) 六、地下商业街规划 (14)

七、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16) 1、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16) 2、地下真空管道生活垃圾收集系统 (16) 3、共同沟 (17) 4、共同沟投资与运营管理规划 (18) 5、地下雨水收集和中水处理系统 (19) 6、地下变电站 (20) 八、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 (20) 1、地下防空系统规划 (20) 2、地下防灾系统规划 (21) 九、地下空间综合体规划 (22) 1、地下综合体建设意义 (22) 2、地下综合体功能组织形式 (23) 3、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分层功能规划 (24) 4、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建筑设计 (24) 5、地下综合体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图 (25) 十、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新技术研究及运用 (25)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二、设计主要内容 徐州是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进行徐州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总体说明 1.1 徐州基本情况 1.2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 人口、经济及轨道交通线路客流规模等指标 1.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与依据 设计考虑的年限(近期、中期、远期),编制的依据。 1.4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1.5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安排 规划几条线,何时开始实施,施工顺序,具体年限。 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 2.1城市社会现状与发展预测 目前的经济情况、(近期、中期、远期)预测 2.2.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及规划发展目标 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 空间结构规划 2.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概况 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目标 交通发展规划 3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3.1线网规划范围和年限 3.2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3.3主城区轨道线网规划方案 线路基本走向、线路平面设计、线路纵断面设计 4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

4.1主要设计原则 4.2车站设计方案 车站组成与功能分析、车站型式与规模、换乘设计、不同类型车站设计 4.3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车辆的选型及运行指标等。 5其他 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规划和设计。 三、设计依据 1《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2《徐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0年) 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1年) 4《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5徐州市《统计年鉴》(2009) 6其他相关资料及轨道交通有关规范。 7相关论文和资料 四、设计要求 1通过设计,熟悉所学过的知识。 2学会利用网络,获取需要的知识和资料。 3提交的成果包括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提交的成果全部使用A4打印纸打印并装订成册,基本格式参照学院课程设计相关要求。 4规划设计说明要求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规划要说明具体的依据,和选择考虑的具体因素,需要有方案的比选。 5规划设计图包括但不限于: (1)地下铁路规划图。标明线路、车站、换乘站等 (2)典型地铁车站设计图。车站平面详图,标明车站内各种设施及出入口。 (3) 地铁车站防灾系统图。标明人流疏散通道,防灾疏散点。

(完整版)同济大学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

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 一.绪论 1.1 城市空间与城市地下空间 1.2 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3.1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节约化的发展模式。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经验:把一切可以转移到地下的设施转入地下,城市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地下空间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 1.3.2 节约城市能源和水资源 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隔热性,热稳定性和封闭性,可用来贮热贮冷,贮藏水资源、电能和工厂精密生产。 1.3.3 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1)缓解城市交通矛盾:地下停车库容量大,用地少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建筑杂密,绿地减少(3)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抵御战争空袭,地震,风暴,火灾。地下救灾物资(4)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二.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2.1 国内外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2.2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需求量研究 2.2.1 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 2.2.2 国内研究成果和实践 2.3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后发优势 三.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3.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3.1.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 根本作用: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核心任务: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地下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不同功能之间的互相管理关系。 主要任务: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协调地下与地上、地下与地下的建设活动,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基本任务: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面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3.1.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地下空间开发不可逆,一次到位,长远考虑,留有余 地 (2)地上地下相互协调的原则:地下和地上空间形成整体 (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落到实处,切合实际 (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原则:平时防灾和战时防护相结合 3.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3.2.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地下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步骤如下: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掌握开发利用的现状,勘查地质状况和分析发展条件 (2)研究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提出发展规模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进行空间布局,综合确定平面和竖向规划 (4)提出各专业的地下空间规划原则和控制要求 (5)安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6)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老城区以解决城市问题为主, 新城区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为主。 3.2.2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特点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系统性的工作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格式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课程设计 学号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 第 1 页 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2 2.1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f f f C ?στtan ?+= 式中 τf ——土的剪切强度,MPa ; C f ——土的粘聚力,MPa ; φf ——土的内摩擦角,(°)。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 3 标题名称(一级标题) 3.1 标题名称(二级标题) ☆☆☆☆☆☆☆☆☆☆☆☆☆☆☆☆☆☆☆☆☆☆☆☆☆☆☆☆☆☆☆☆☆☆☆☆☆☆☆(内容小四号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行距最小值18磅)☆☆☆☆☆☆☆☆☆☆☆☆,计算结果见表1。 页眉和页码,五号宋体。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总结 (2)

1、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立体化再开发: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集约度,消除人车混行拥挤现象,城市交通变得通畅,人居空间变得开阔,地面环境绿化变得优美宜人。 3、城市空间:指城市建成区空间,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工空间,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 4、城市容量:是指一个城市在某一时期对人口和人类活动以及对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类设施(建筑物,道路等城市设施)的容纳能力。一个城市的空间容量包括理论容量和实际容量。通常情况下城市空间的实际容量小于其理论容量,存在一定的差值,从而使实际容量有扩大的余地,表现为城市发展的潜力。 5、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是在城市性质和规模大体定位、城市总体布局形成之后,在城市地下可利用资源、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和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各项方针、策略和对地面建设的功能、形态、规模等要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将各部分有机联系后形成的。 6、城市地下街:是建设在城市地表以下,为人们提供交通、公共活动、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具备配套一体化综合设施的地下空间建筑。 7、城市地下综合体:集交通、商业、文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地下空间联合体。 8、地铁(说明与轻轨的区别):地铁泛指地下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城市地铁、轻轨、区域快铁等。在专业领域,轻轨与地铁的区分方式在于运量的不同,轻轨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小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地铁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大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铁列车最高时速达到 80km/h。一列车按照6辆编组,每辆车定员310人,其中座位62个,全列车就可载人1860人。 9、线网密度:是指单位指标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长度。单位指标一般是面积、人口或其他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相应的线网密度分别称为面积线网密度、人口线网密度。 10、城市地下步行道:指修建于地下的供行人公共使用的步道。而由多条这样的步行道路,有序地、有组织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地下步行系统。 11、附建式停车场:利用地面上高层建筑及其裙楼的地下室布置地下专用停车库,使用方便,节省用地,规模适中。选择合适的柱网。 12、共同沟:在地下建造管线隧道,专门收容电力、通讯、给水、热力、燃气、排水等两种以上市政管线于一体,同时设置专门的人员出入口、检修口、材料吊装口、管线分支口、进排风口、以及防灾监测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市政综合设施。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复习 一、绪论 城市空间系统可以从各要素的空间位置、聚集程度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几个方面分析。(P1)在评估一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时机、开发规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时,通常以经济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经济指标来衡量。 1、节约土地资源; 2、节约城市能源、水资源; 3、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1)缓解城市交通矛盾;(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4)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 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发展综述 影响后发优势的现实因素及对策:1、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2、为过去埋单式的成本增长—密集建成区的问题;3、避免“后发劣势”。 三、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内容与编制程序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与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地下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不同功能之间的互相管理关系。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协调地上与地下的建设活动,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我国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面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开发强度用一步到位;对地下空间资源要有个长远的考虑,为远期开发项目留有余地;尽肯能将能开发的地下空间尽量开发,弹性原则)2、地上与地下相协调原则;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原则;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现状,预测需求规模;调查地质状况,分析发展条件;提出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提出发展规模;确定开发功能;规定主要技术指标和控制要求;规划开发层次、内容、期限;确定空间布局,综合平面和竖向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实施措施和步骤。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地下城市规划是系统性工作;地下空间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作具有专业性。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调查研究的三个方面: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基础资料包括:城市勘探资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城市测量资料;气象资料;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城市人防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交通资料;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城市公共设施资料;城市环境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的确定;2、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规模预测;3、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确定;4、城市地下空间的近期建设安排。 四、地下空间资源评估 评估的依据和参考:区域地质构造;地下空间开发区域的岩石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对地下建筑空间的影响;地下开发深度的影响。 地下空间资源数量包括:可合理开发量;可有效开发量和世纪开发量。 地下空间资源根据开发深度可以分成一下三个方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城市的实质1)坡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2)城市是一定区城的中心3)城市是人数明的摇篮和砚库4)城市是一种桂会的活动方式 2. 城市的特征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3. .城市的职能1)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2)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4. 城市的性质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5. 城市化和现代城市空间的形成城市化是指在一定时期中,在特定地域中,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逐渐增多,而同时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的一种现象,又称城市化运动。城市化同时是种经济发展过程,是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产业到现代产业之间的转换,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或全世界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日比例日益增大;(2)城市数目日益增加3)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扩大 6. 城市化过程有两特征1)城市人口的增加(绝对数量,相对数量)2)城市数且的增加(绝对数量,城市密度) 7.城市化水平评价体系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指标1.)以城市人占地域总人口的比例(相对数量)2)当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基本实现现代化3)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高度城市化

8.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年为第一阶段,英国基本实现了城市化,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年是第二阶段,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城市人口总数从4000万增加到亿,城市化水平达到% 3. 1950一1990年为第三阶段,全世界基本实现 了城市化.世界城市化水平由1950年的%上升到1990年的50% 9.<<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将新中国的城市化大致分为6个阶段,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 )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2)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3)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4)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5)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 10.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历史短、.速度快.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可纳为三种模式: 1)控制型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如中国、南非和伊朗.(2)过度城市化.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3)城乡高迁移率和低城市化攀并存的城市化,如印度 11. 所谓城市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建成区空间。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工空间,作为一定地域范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空间包括开敞空间(如街道、广场、绿地等)和封闭空间(即建筑空间).地下空间是一种封闭的建筑空间. 12. 城市地面空间分布早期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核心以宗祠、宫室、广场、市场等为中心..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以社会活动中心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中世纪初期,西方城市都以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

地下空间规划知识整理

某城市规划区内规划常住人口815万人,流动人口250万人,规划期末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平均出行次数分别为2.57、3.50人次/(人*d),步行出行量为20%,各种交通方式的平均换乘系数为1.57人次/人次,公交客运量占运载工具客运量的比例为70%,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为70%,平均运载强度取 3.2万乘次/(km*d),则规划区内规划期内线网的规模为: 1远景出行总量815*2.57+250*3.5=2970(万人次/d) 2运载工具总客运量2970*0.8*1.57=3730(万人次/d) 3公共交通客运量3730*70%=2611(万人次/d) 4轨道交通客运量2611*70%=1828(万人次/d) 5线网规模为1828/3.2=571(km) 城市上下空间协调发展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城市人口的理论容量;城市功能的高效发挥,提高城市运转;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地下空间环境的质量;保障城市空间层次的丰富性。地下停车场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平面布置、交通流量、交通路网规划、附属设施 地下规划三阶段:1总体阶段2控制性详细规划3修建性详细规划 预测内容4阶段:生成阶段,分布阶段,方式划分阶段,分配阶段 5个步骤:1收集资料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及交通供给资料 2出行生成预测3出行分布预测4出行方式侧预测5客流分配预测 限界:根据地铁车辆轮廓尺寸和性能线路特性,设备安装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经济技术相结合,综合比较确定的空间尺寸 界限:根据车辆轮廓尺寸和性能线路特性,设备安装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经济技术相结合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以电力牵引、以轨道作为导向运输方式的交通 城市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特定地域中,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不断增加,而同时农村中的人口逐渐减少的一种社会现象。 城市中心区:城市中供市民进行公共活动的地方 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区最核心的部分 城市人口容量是指特定时期内城市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区域所能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的城市人口 地下街:修建在大城市繁华的商业街下或客流集散量较大的车站广场下,由许多商店,人性通道和广场等组成的综合性地下建筑 世界地铁发展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2停滞发展阶段3重新发展阶段4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地铁发展阶段1起始阶段2开始建设3建设调整4蓬勃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结构)(形态)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标志 城市地下空间在城市中发展形态:点状,辐射状,脊状,立体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特点: 1地下空间规划受到原有城市规划的限制 2地下空间规划应届和地面建筑的地下室开发利用进行 3次浅层以内的地下公共空间建筑常结合城市的广场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教学考核大纲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50455001学分:3 总学时:54 说明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为从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任务】 1、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原理、方法。 2、各类地下工程的规划:能够以总体规划为指导,掌握各类地下工程的规划原理、方法。 3、各类地下工程的建筑设计:能进行各类地下工程的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为主要内容,涉及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与形态;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城市下沉广场规划与设计;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以及城市地下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等内容。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城市地下去空间理论知识和实际设计能力为出发点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本门课程与实践的相结合,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参观地下街、地铁、共同沟及人防工程,增强学生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 【先修课程要求】 第四学期专业课程。 【学时分配】 序号内容 学时安排 小计理论 课时 实验 课时 习题 课时 实践 课时 1 第一章序言 3 3 2 第二章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基础资料和现 状调查 3 3

3 第三章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与形态 4 4 4 第四章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6 6 5 第五章城市下沉广场规划与设计 8 8 6 第六章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6 6 7 第七章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10 10 8 第八章城市地下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 2 6 9 第九章其他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形式简介 4 8 总学时数54 54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规划设计,代朋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1 参考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陈志龙,王玉北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规划,童林旭,祝文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1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王文卿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6,1 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内容提要】 第一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 一、地下空间与缓解生存空间危机 二、地下空间与应对城市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 三、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 第二节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道路 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与用地状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题目:河南某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始时间:年 12 月23日 完成时间:年 01 月03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20) 一、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根据所分配的大致区域和具体方案参数情况特别是周围地面道路和建筑情况,设计地下停车场的总图设计,布置停车场的功能区划分。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1)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2)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3)周围环境状况;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5)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6)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7)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1.2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根据设计提供的原始条件,对于附建式停车场,附建式停车场受地

面建筑的平面柱网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响。 总图设计功能区包括:出入口、停车区、管理区、辅助区等; ⑴、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等 此次设计准备采用直线双车坡道,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表4.1.7中规定,小型车坡度选用15%左右,高长比值约为1:6.67,而且采用由线缓坡道,坡道所占面积大约是170m2左右。地面中部设置挡水段,同时搭建拱形雨篷。 ⑵、停车区: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 此次设计是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设计停车场,因此辅助设施就占据很大的面积,停车区面积大约是1800m2。 ⑶、管理区:门卫、高度、办公、防灾中心、卫生间、楼梯间等 门卫、调度、办公、防灾中心在所提供的原始条件中找不到,可能设置在地面,卫生间所占的面积是30m2左右,楼梯二处。(见附图)⑷、辅助区: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风机房、低压配电室、防护用的设备间等 据原始数据可知,风机房:54 m2,送风机房:55m2,排风机房:47.5 m2,低压配电室:43 m2。 1.3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此次设计的停车场的地面建筑的形状基本上是直角梯形,建筑方位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综述

关键词:地下空间规划 作者:孙卫无(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1概述 1.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有一定的国际经验 国际上有学者预测21世纪是全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人类越来越多的活动将会转入地下;并认为这是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防灾安全等问题的战略性方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并以此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不仅许多发达国家在积极展开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多地将开发地下空间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形成一定规模 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最早始于西北黄土高原,有计划大规模的建设则是30年代的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人防工程。近几年有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在城市交通的改善方面。工程建设方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正在日益扩大,开发速度加快。一些经济发达、实力较强的大中城市,对地下空间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开发利用。全国已建成的防空地下室近3500万m2;规划方面,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许多城市开始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或专项规划。目前在大连、青岛、杭州、温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完成了地下空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还有许多城市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也都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利用(含人防)专业规划;科技研究方面,我国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如中国工程院1999年完成了《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又名:《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及对策》),是近几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技术进步的体现。 1.3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土资源,对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中心城市密度,疏导交通,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增加城市绿地,保持历史文化景观,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①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缓解城市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②通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城市的总体防灾减灾能力。③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节约城市能耗。④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我国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存在问题 地下空间规划,实质上是地面城市规划的延伸。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对地下空间开发起“龙头”作用和“协调导向”作用。我国多功能、综合性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经验。特别是如何协调处理地上、地下两个空间的关系,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地下工程建设具有不可逆性和难以更改的特点。因而比地面工程更需要有预见的统一规划和按规划有序的进行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