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体制服务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医疗体制服务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医疗体制服务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医疗体制服务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了中国医改序幕。多年来,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并不顺利,虽然在一步步地向前改进,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机构重复、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本文将着重对医疗卫生体制中服务过程的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和建议。

一、对医疗体制改革方向的两种观点

1.主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①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布局与服务目标合理。

②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不符合医疗卫生事

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2.主张向市场化,商业化方向改革:

①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能够全面

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会比计划经济时期有明显的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能够开展的诊疗项目不断增加。

②一个典型的例子:江苏宿迁的医疗体制改革。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优劣,比如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主导的医改总体投入和专业技术教育赶不上医疗服务体系的迅速扩张,致使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技术水平较低;过分严格的政府计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服务机构及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市场化的医改导致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

在我看来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应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采取不同倾向的改革策略。

二、服务过程存在的问题

1.基层机构薄弱,医疗、医药价格高。现在卫生事业“基层不强、小病大看”的状况尚未扭转,基层机构薄弱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与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的看病问题,人们的收入增加了,但是比收入增加的更多更快的是看病钱。医药价格虚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

2.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减弱。几年前政府倡导的“三下乡”活动,在这几年已经基本看不见踪影,许多医院不愿下乡义诊,一旦下乡必有记者跟随。医院的社会公益性不断下降,医院不以治病救人为先,而以名声利益为重,这导致了许多农村人

医疗知识匮乏,不懂病,不看病,有病没钱治等许多社会问题。

3.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明显。现在很多医院不向“医”看齐,而向“利”看齐,许多医院都有“钱不够不给治”的现象,有钱人可以在医院享受到特权服务,普通人或者穷人因为没钱没权而在医院里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对待,尤其是挂号黄牛、收取红包的现象在中国的诸多医院里已经屡见不鲜。

4.患者愈后服务不完善,基层医疗信任度低。其实中国的医疗水平并不是十分低下的,医疗条件也不错,但是许多国人看大病基本偏向于出国治疗,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人对中国医疗的不信任,病人的病治疗后经常出现复发的情况或者留下许多病根,这也是中国医疗体系的愈后服务显著存在的问题。

5.医疗投入效率低下,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在卫生投入的宏观绩效方面,尽管全社会的卫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明显的改善。政府对医疗的投入用到实处的不多,医疗监管力度不够,优秀的医疗资源多被一些大型医院囊括,导致许多地方医院医资匮乏,很多患者身患重病却不得不舟车劳顿,也耽误了最佳的医治时间。

6.医疗保险覆盖率低,水平、质量低。在中国,很多真正需要医疗保险的人只能获取微薄的医疗补贴或者甚至没有医疗保险,医保的补贴对他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另外在大多数农村,医疗保险并没有实施到位,许多低收入人群也享受不到医疗保险的帮助。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医疗体制改革偏离方向。不当的医疗体制导致不当的服务医疗,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医改措施和政策,但许多政策偏离了改革的方向,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没有造成实质性的触动,因为医改的出发点是为了减轻政府负担,但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下降,使得医院为了获得收益,而将负担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这种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医改的初衷。

2.近几年,受市场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直接出售给私人,致使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失去了应该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医院本应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存在,但是以利润为导向的市场化的改革,使得许多医院以“利”为重,例如“宿迁模式”把医疗卫生事业定位为“经营性行业”,并认为“只要是经营性的行业,就可以放到市场上去竞争,通过竞争降低价格,提高质量,改善服务”。但由于医疗行业存在的不确定性、外部性、垄断性和信息高度不对称性等特性,以利润为导向的市场化必然导致医疗行业的价格一路飙升,难以控制。

3.“以药养医”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对医疗投入不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医院或者医生为了私利而开假药或者高价药,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苦不堪言。另外,由于政府对医药行业监管的力度不够,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完善,

医院、医生和医药商相互勾结,买卖假药、高价药;医生收受红包在中国的大多数医院里已经是约定俗成的现象了,这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4.中国医疗的愈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中国现在许多医院的社会责任感低下,承担责任的能力不够,在患者治疗阶段尚且不谈论医院是否尽心尽力,只看患者愈后,医院对痊愈患者的关注力度也是十分差劲的,现在买卖商品尚且拥有售后服务,医院是跟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存在,却对愈后患者不甚关注。在中国,如果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不够清楚的话,是很少有相关服务进行帮助的,因此,很多康复后的患者都会出现复发的症状。

5.结构性问题是直接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的现实原因。比如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明显呈现出城乡不平衡、大中小城市不平衡、大中小医院不平衡、优质资源过于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的倾向,造成所有病人不分轻重缓急都涌向大城市的大医院,而中小医院、社区医院的人力和设备却存在着闲置和浪费的现象。

6.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对我国医疗体制服务过程改革的相关建议

1.其实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过显著成就,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可以用于现在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计划经济时期,在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中国用占GDP百分之三左右的卫生投入,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什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我们反而不能达到以前的水平了呢?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即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不以营利为目的。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与机构和从业人员个人经济利益之间没有联系。而现在的医改是以商业化、市场化为走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将市场经济的原则移植到具有公益性质的医疗卫生事业中来。

2.对医疗体制服务过程预防阶段的建议:其实预防阶段是预防、治疗、愈后三个阶段中公益性最强的阶段,它具有与公共品相似的性质。因此,针对它的性质,对服务过程中预防阶段的改革政府要占据主导地位,政府要以“预防为主”,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对医疗领域的干预重点集中于成本低、效益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上。“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不仅能够大幅度的节约资源,而且人民健康,社会才会更安定。

3.对医疗体制服务过程治疗阶段的建议:治疗阶段的改革是医改中比较困难和复杂的一个阶段,对其改革的好与坏对社会稳定也有很大的影响。疾病的治疗主要分为三个大层次即对小病(多发病)、常见病、大病的治疗。对这三个层次的改革建议略有不同。

(1)对于小病(多发病)和常见病是以预防为主,政府担大方面,个人担小方面

即政府可以经常组织医疗机构对群众进行医疗知识的宣传,让居民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关注和预防;政府可以组织各地政府定期开展城市清洁、除四害等活动,将各传染源狙杀在源头,而这些活动可以由中央政府下发,各地政府实行进而覆盖到各城镇、各农村;对于一些全民性的医疗,例如接种疫苗、全民体检等可以由政府组织和提供技术、资金支持。

(2)对于小病(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治疗建议大部分由个人承担,政府起辅助(帮衬)作用。现在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仍不全面,很多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的医疗补贴很少甚至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以他们的经济状况只能承担较小的医疗费用支出,一旦身患重病,很多人就算是倾家荡产也可能支付不了昂贵的医疗费用,更别说现在还有买卖高价药、医生收取红包、挂号黄牛现象的存在。因此,对于小病、常见病的治疗费用可以大部分由私人承担,政府做辅助。

(3)对于重大疾病治疗的服务过程,一方面注重公益性和救济性,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体系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另一方面,各层级的医疗机构可以进行人力、设备等医疗资源的共享,这样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中国现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中国医疗显示出一种很“讽刺”的现象:中国经济发展了,人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却看不起病了,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甚至全球都知道。商业化、市场化的医疗体制改革使医院有许多的逐利机会,而且“以药养医”的政策使假药、高价药泛滥成灾。因此,对于服务过程中重大疾病治疗,政府可以在建立的保险体系之外,制定政策规定重大疾病的限定范围,对于满足范围内的疾病治疗按照患者的经济状况采取补贴全部医疗费用的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十的政策,这项政策应适用全部群体,保证其社会性与公平性。另外在建立分层级的医疗保险体系的同时可以成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救济组织、社会福利组织亦或者由社会自发形成的公益性组织,通过政府帮助、社会慈善捐款等方式筹资用以帮助贫穷的患病人群,但对这类组织政府必须严加监管,不能再出现例如几年前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此类事件如果发生无疑是对社会慈善的一种践踏,也会让许多慈善人士对慈善失去希望。

4.对医疗体制服务过程愈后阶段的建议:在我看来,中国的医疗体制在愈后方面的服务是最不足的,很多医院都缺乏完善的愈后服务,表现在中国基本没有医院会对愈后病人进行跟踪治疗,病人离开医院后(不管是治好了还是没有治好),医院就会“任其自生自灭”,这是令人非常寒心却又确实存在的事实。所以对于愈后阶段的改革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治疗愈后方面,病人在一家医院里治好病后,医院需对其免费(也可将费用包含到病人的医疗费用里,但其费用不得过高)跟踪治疗一段时间(跟踪治疗的具体时间以患者病情及其恢复程度为准),在这段时间里病人需隔一段时间复查一次,看其愈后情况和有没有复发的可能,如

果在跟踪治疗的这段时间里病人恢复状况良好,基本没有复发可能则医院可以取消对病人的跟踪治疗;反之,如果病人恢复状况较差,则医院有义务劝其继续治疗(此为非强制手段,以劝导为主,如果病人自己不愿意则可取消)。另一方面是养老医疗方面,老人患病几率大且不易痊愈,所以对于养老医疗方面可以实行互助性、社会性的志愿政策,其性质是一种有回报的社会互助行为。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每人在自己的青壮年时期通过在医院的志愿服务(以其服务次数或者天数为记录)例如照顾患病老人、帮助医院开展医疗慈善活动等积累服务数,然后在自己年老患病住进医院时通过自己积累的服务数获得其他志愿者的帮助与照顾。这种政策是一种自愿的非强制的政策,一个人在医院志愿服务的天数(次数)越多,那么在他年老时获得的免费服务天数也就越长,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去医院进行志愿服务,那么在他年老患病住院需要照顾时则需要自己花钱请人照顾。这个政策的好处在于它是一项志愿活动,但又不是没有回报的,这样有利于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于贫穷的人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免费帮助他人而在自己年老时免费获得其他人的帮助;这也有利于传播社会的真善美,志愿的事做多了,人也会变得开心和善良,长此以往医院里也许就不会处处充斥着绝望,生离死别也许就不会显得那样悲伤。

本篇论文是针对医疗卫生体制中服务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谈论的只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方面。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希望中国的医改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回到正确方向,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使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获得良好且稳定的发展。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

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

-医疗服务提升方案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全面完成“一个目标、两个重点、八项建设”工作任务,医院研究决定,从现在开始,在全院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以深化医院改革为契机,以打造“三优服务”为追求目标,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突出学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二、活动范围 各科室、各岗位及全体员工。 三、活动内容 (一)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狠抓质控核心制度落实 提高质控质量。每月两次对医疗质量督导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突出重点质控。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抓”,督导到科、落实到人。细化质控环节。使每一个质量管理记录本、关键环节、问题都能追溯到责任人,有的放矢。 2、强化病案管理 加强病案知识培训。组织医务人员系统学习病案管理知识。试

行“跟查代训”。低年资医师和病历书写问题医师,跟随病案质量督导组参与病历检查。开展病历点评。组织病历书写大赛,定期开展病历点评,对优秀病历和问题突出病历组织全院进行现场展示。 3.加强患者入出院指导和随访 强化患者入出院指引和相关告知。完善转科、转院交接流程,认真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加强出院患者随访。拓展“院后服务”。在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对周边或适宜病人,提供上门复查、用药、康复指导等服务;积极接待和处理投诉。公开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和流程,及时组织讨论和评估,最大限度保障院患双方权益。 4、延伸多学科会诊 加强会诊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最优化个体化诊疗方案。 (二)切实改善门诊医技服务质量 1、优化就医流程 简化就医环节。明确各诊室、各岗位职责(或兼责),实现门诊服务无缝隙全覆盖。对行动不便患者到一楼为病人抽血;完善就诊流程。科学规划门诊布局;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实行错时服务、互补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检查、出报告时间。 2、提升服务质量 选派高年资医师坐诊。保证门诊患者疾病诊断率;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外出学习及科内培训质量;保证报告准确。坚持双人签字,保证各项报告单正确率。开展微笑服务。所有窗口科室对患者实行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加强用药指导。使患者能够明白如何用药。

关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1]

(原创)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医疗保障制度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医疗保障制度 作者:醒思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医改),事关每一个国民的健康、生活,因此,它必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非常遗憾的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医改却非常失败,而且至今仍看不到有什么实质性的起色。据最新资料显示,在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方面,我国位居全球191个国家的倒数第四位。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占总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的强烈不满,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最强音!上层在作急,精英们在狡辩,老百姓在期盼,但迄今为止,堂堂十三亿之众,还没有人提出一套完整的、完全适合中国的医改方案。也许医改确实太难,正如咸郎平教授所言,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医改是完全成功的(包括美国)。也许中国的国情太特殊,不但人口最多,单是农村人口就有近八亿。所以,即使国外比较成功的经验拿到中国来也行不通,甚至适得其反。 咸郎平教授的话使我吃惊不小,原来,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美国医改也是不成功的,那么医改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据我分析,医改不但涉及全民,涉及政府,而且还涉及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和市场,任何一方不满意都不能算是完全成功。美国实行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购买医疗保险,2003年,美国投入的国民医疗费用一共16790亿美圆,占当年GDP的15。3%,其中政府投入占46%(我国为16%),保险公司投入占36%,个人投入仅占16%(我国为55%)。即使政府投入如此巨大,也只能覆盖25%的人口,占总人口15%(约3800万人)的穷人无任何保障。北欧国家实行高福利,全民免费医疗,老百姓很满意,但政府不堪重负,难以维计。俄罗斯人均GDP3000美圆左右,政治上已实行民主,但医疗保障(以下简称医保)仍实行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福利制度,政府负担沉重,医疗机构无活力,政府想改革,但老百姓不同意,只好维持。日本根据个人收入状况决定政府和个人承担医药费的比例,假如在中国,一定会变得无法操作。如果说以上都是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中国不能比,那么,和我们国情最接近的印度相比呢?印度的人均GDP只有我国的50%左右,政府每年只投入几十亿美圆就做到了全民免费医疗,至于医疗设施、技术、服务质量如何则另当别论,但仅此一面就令我们既羡慕而又汗颜。 纵观各国的医保制度,尽管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没有哪一个国家把医疗完全推向市场,政府基本不管。客观地说,医疗市场化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最大的好处当然是政府的负担大大减轻;其二是医疗机构和设施大大增加甚至过剩,医疗技术及服务质量也得到提高。但另一方面,大部份老百姓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社会出现了不和谐,医疗资源向城市倾斜,占去了资源总量的80%,占人口70%的农村医疗被边缘化;医患矛盾加剧,医商勾结、医疗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药品价格高居不下,暴涨的医疗费用击倒了多少低收入无保障的弱势人群,演绎了多少悲惨的故事;老百姓怕生病,有钱也不敢用,只能存在银行以备万一。接下来就是消费持续低迷,无论国家怎样刺激消费,银行存款就是下不来,市场消费就是起不来。这些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已经不是老百姓满不满意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发展。在一个<宪法> 中写着社会主义的国度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企、事业实行的是苏联式医保制度,国家负担重,医疗机构少,服务

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问题的调研

沭阳县南关医院 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问题的调研 医院是为人类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经济实体,由于整个社会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和生命救助的迫切性,要求医院提供更加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全社会迫切愿望,为进一步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打破原有管理的思维惯性,切实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主动破解病人看病难的难题,从根本上改变“三长一短”现象,真正体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对员工的人文管理,使服务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更趋完善。现通过对我院医疗服务流程现状的调查,以发现现有流程存在的问题和“关键少数”的“瓶颈”问题,为医院流程改造提供依据,有效地对现有流程进行改造。 医院服务流程是医院实现其基本功能的过程。如“就诊流程”、“就医流程”、“医疗流程”、“医疗服务流程”、“医院工作流程”等等。把流程管理应用在医院管理中,通过对流程进行规范设计、科学实施并持续改进、优化,使医院管理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持续化。医疗服务流程为病人就诊、住院、会诊、转诊、出院、诊疗全过程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确保医疗、护理质量,以满足病人需求。 一、医疗服务的途径方面 从医院医务人员接诊病人或病人到达门诊与医护人员接触时,即为医患活动的开始,这个活动的全过程均伴随着对病人的评估与筛查,并随时判断病人的需求是否与医院的使命及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资

源相匹配。医院将所能提供的疾病诊治专科、检查、化验项目、病人就诊程序、工作时间、医院的使命以及医疗服务的资源对外进行宣传。 (一)、我院门诊开诊时间为 7:30-11:30;14:00-17:30,周一至周七全天开诊,急诊实行 24小时接诊制。医院将各部门的服务时间、服务范围及得到相关检查结果所需要的时间、得到医疗服务途径等信息进行公示。导诊台护士询问病人基本需求后,指引病人挂号就诊。 (二)、急诊严格执行本院“急诊科工作制度”“急诊院前抢救管理制度”“急诊留观、病人处理”等规程基本得到落实,120救护车能在接到社区急救电话后,10分钟内出诊。 (三)、危重病人、外伤病人、65 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久病体弱者、疼痛病人、门诊提前预约挂号的病人,优先安排病人诊疗、检查、取药、治疗、缴费。 (四)、门诊医生在诊疗病人时,以体格检查、临床检验和影像结果对病人进行评估和筛查,以帮助了解病人当前所需服务的类型,根据预防、缓解、治疗和康复的医疗需求,确定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由于患者个体身体、经济条件及医师诊疗经验差异较大,医师接诊时很难做得合理检查及合理施治,需逐步完善解决。 (五)、医院规定遇有疑难疾病或就诊三次未确诊者,及时请示上级医生或邀请门诊会诊。医师基本掌握病情较重或符合“入院标准”和“转诊标准”者按“病人出入院工作流程”和“转科及转院制度”

(完整版)医院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一、入院服务流程 1、患者住院,须持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签发的住院通知单,持有效证件、住院押金及生活必需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患者或家属要保存好有关收据)。 2、接到住院患者通知后,病房护士应准备床位及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须立即做好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 3、患者进入病房,医护人员应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和有关事项,并签字。同时协助患者熟悉环境,主动了解病情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及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生命体征。病房护士应及时通知负责医师查看患者,根据病情共同制定整体诊疗计划,并做好病情评估。 4、护送危重病人入院时应保证安全、输液患者或用氧者要防止途中中断,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二、出院服务流程 1、患者出院,须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由经治医师下出院医嘱,方可办出院手续。办理出院手续可在下发医嘱的当天下午或第二天办理。 2、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及主管医师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包括:目前病情;服用的药物剂量、作用、副作用;日常饮食、活动注意事项;复诊时间;预约复印病历等。 3、患者出院时,应交清公物,办理医疗费用结算手续并领取出院带药

后方能出院。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患者要认真核对清单,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联系解决。 4、责任护士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并协助整理物品。 三、转科服务流程 1、患者因病情需要转科诊疗的,须请相关科室会诊。 2、会诊医师确认需要转科治疗后,主管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并书写转科记录及开出患者转科医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与转入科室联系,完成本病区应实施的诊疗护理措施及护理文件书写,并通知患者及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3、责任护士携带病历、药物,护送患者及家属至转入病区,与转入科室的护士交接病历及药物,待转入科室接收病历并安置好病人,双方交接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后方可离开。 4、如遇危重患者应由主管/值班医师和护士协同护送患者至转入病区。 四、转院流程 1、医院因限于技术、设备或床位等条件,对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院治疗。住院患者和家属也可向科室主任或主管医师提出要求,经科室讨论决定,方可转院。强调首诊医院负责制。 2、主管医师、护士整理医嘱及病历,开具转院证明,转院时应办理相关出院手续,患者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出院小结及相关医疗资料(复印件)随患者转去转入院。 3、患者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者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

医疗质量服务提升年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服务提升年工作总结我院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以“三好一满意”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持续开展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深入开展临床基本技能、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演练、医疗文书书写、科研成果展评等为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鼓励科研创新活动。首先注重对临床医生的培养,每名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临床技能的提升的需求。前往医大二院为期两周的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在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根据医师的专业特点和科室的需求,分别把住院医师安排到内、外、妇、儿等科室。首先注重他们的高尚医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带教老师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讨论。培养规范化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措施,落实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确保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重症能够在在辖区内得到救治。 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引进工作。加强与省内先进医院协作,积极开展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活动,我院长期和上级医院合作,和附属二院结成对口支援,每年派驻各科专家来我院参与诊

疗和医疗技术指导。不断推进我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定期外请省级专家来我院指导手术。为我辖区内的患者提供方便、安全、先进的诊疗技术。从而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进一步构建临床科技平台。 对出院病人进行逐一回访。回访的内容包括对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的认知和评价.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树立以群众满意为指导思想的理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完善医疗机构行为的准则,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标准。 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以“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为宗旨,深入开展义诊活动周、“三下乡”活动等卫生惠民行动,定期派出医疗服务队进农村、进基层,宣传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工作,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我院下乡义诊覆盖辖区大部分乡镇,免费诊疗、免费发放药品。真正地做到了便民惠民。 我院通过降低各项诊疗项目收费和药品差价,加强控制各项费用意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严格规范诊疗行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为了维护病人利益,我们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实施《黑河市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工作“九不准”实施方案》,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不规范医疗行为,制止收受“红包”、吃请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认真执行公示制度。真正做到了依法执业、廉洁行医。 我院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

中国医疗体制现阶段问题分析

中国医疗体系现阶段问题剖析 摘要:医疗,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是否有保障,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过近70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也着实为人民谋求了极大的福利。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医保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本国国情,力求全心全意造福群众。尽管如此,中国的医疗体系目前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仍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本文将通过中国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医保制度的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深入剖析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制度医保改革医疗体系 一、中国医疗机构简述 中国的医疗机构大体上可以分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两大类。《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登记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所得的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它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并报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参照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它依法自主经营,医疗服务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和市场需求情况,自主制订价格。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公共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经营中的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发展,改善医疗条件,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 中国从2000年开始实行医院分类管理制度。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获利润不能用于职工分红,只能用于更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和扩大医院规模,同时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医院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医院医疗服务工作 流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医疗服务工作流程 一、入院服务流程 1、患者住院,须持本院门诊或急诊医师签发的住院通知单,持有效证件、住院押金及生活必须品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患者或家属要保存好有关收据)。 2、接到住院患者通知后,病房护士应准备床位及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须立即做好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 3、患者进入病房,医护人员应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和有关事项,并签字。同时协助患者熟悉环境,主动了解病情和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及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生命体征。病房护士应及时通知负责医师查看患者,根据病情共同制定整体诊疗计划,并做好病情评估。 4、护送危重病人入院时应保证安全、输液患者或用氧者要防止途中中断,对外伤骨折患者注意保持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二、出院服务流程 1、患者出院,须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由经治医师下出院医嘱,方可办出院手续。办理出院手续可在下发医嘱的当天下午或第二天办理。

2、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及主管医师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包括:当前病情;服用的药物剂量、作用、副作用;日常饮食、活动注意事项;复诊时间;预约复印病历等。 3、患者出院时,应交清公物,办理医疗费用结算手续并领取出院带药后方能出院。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患者要认真核对清单,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联系解决。 4、责任护士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并协助整理物品。 三、转科服务流程 1、患者因病情需要转科诊疗的,须请相关科室会诊。 2、会诊医师确认需要转科治疗后,主管医生告知患者及家属,并书写转科记录及开出患者转科医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与转入科室联系,完成本病区应实施的诊疗护理措施及护理文件书写,并通知患者及家属做好转科准备。 3、责任护士携带病历、药物,护送患者及家属至转入病区,与转入科室的护士交接病历及药物,待转入科室接收病历并安置好病人,双方交接病人的病情及护理情况后方可离开。 4、如遇危重患者应由主管/值班医师和护士协同护送患者至转入病区。 四、转院流程 1、医院因限于技术、设备或床位等条件,对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院治疗。住院患者和家属也可向科室主任或主管医师提出要求,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心得体会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心得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卫生需求的增加,医疗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包括了对医疗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益、病人心理及其他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是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关系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笔者本着学习、交流的目的,将我个人的一些思考简要介绍如下。 1、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组织及制度不断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全院人员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是市场竞争的源泉。 2、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人才是医疗质量的基础,是最根本的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首先要提高人员素质。重视人才培养,并把它作为重要战略工程来抓,在搞好人才引进的同时,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抓好年轻医务人员的培养,重点是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进行年度考核,鼓励撰写学术论文,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对科主任、护士长,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还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运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本级质量管理的作用。 3、鼓励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是医院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不仅可解决了病人疾苦,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体医务人员应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推行“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服务模式,坚决制止医疗活动过程中的不良行为,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5、重视门、急诊工作门、急诊是医疗工作的最前线,也是医院的对外窗口,是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多发地。为提高门、急诊工作质量,医院应加强技术力量配备,安排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出诊,提高疑难重症的首诊确诊率,减少了病人复诊次数和不必要的费用。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专科会诊制,防止跨专业收治。 6、抓好疑难、危重病人诊治疑难疾病的诊断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的标志。医院应积极加强医务人员训练,开展病例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沿革

58 21世纪中国与全球健康 一个国家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为国民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取决于互相关联的生态、经济、政 治和社会文化因素。这些背景因素的变化支配着一个社会的健康水平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沿革。本文将简单介绍中国自1949年以来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几次重要转变,并为《柳叶刀—中国卫生系列》的读者提供一些背景信息。本文分成五个阶段来描述。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分法[1],而且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时间长度在中国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解放后(1949-1965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抗日战争和内战已大大地削弱了中国国内的医疗卫生服务。 新中国政府接管医疗卫生服务,并学习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建立了三级卫生服务网,并 将所有的卫生工作者纳入国家公务员体系。当时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卫生防疫、中西医结合以及群众动员运动(如消灭血吸虫运动)。 城市和农村卫生服务的组织以及资金的募集方式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城市医疗主要由政府支持的医院提供,而农村医疗则由基于合作医疗体制的村镇诊所提供[2]。在此期间新建了许多医学院校和护理学校,这些院校的大多数毕业生都在城市工作。除了大跃进(1958-1960年)期间的几年大饥荒,整个国家的健康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卫生条件的改善、水质以及营养水平的提高。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沿革 Evolution of China’s Health-care System 董哲1, 费立鹏2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各个派别争权夺势,所有机构都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各大学及医学院被关闭近5年,师生全部下放至农村[3]。医疗服务是对全民进行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一段时间里在许多精神病院,医生不用药物治疗患者,而是使用《毛主席语录》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此外,毛泽东发起了“赤脚医生”运动,成千上万的农民和知青参与了该运动,他们接受3 ~ 6个月的 医疗培训,之后为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 卫生服务[5]。当时的卫生数据因政治原因进行了处 理,所以关于当时国家健康状况的数据很多都不可靠。 改革开放初期(1977-1989年)邓小平重新掌权后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央的政治和经济权力下放,中国与全球经济接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共卫生工作的良好协调,大多数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而且相应的期望寿命也增加了。慢性疾病(主要为心脏病、癌症、中风和心理性疾病)成为主要的致死、致残因素。计划生育中的独生子女政策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速度,而且公众开始更多地关注儿童健康问题。许多农村居民移居到城市打工,形成了农民工群体,但他们却不能很好地获得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 费用责任下放到各个省份,因而扩大了各地区间 的贫富差距。医疗卫生服务仍然是公营机构的责 任,但医疗服务的资金募集逐渐私人化[1, 2]。由于 对基本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价格控制,昂贵的药品和高科技医疗服务被大量滥用。医疗费用迅速增加,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也大大增加。乡村医1. 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球卫生研究所2.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与培训合作中心,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预防中心,北京回龙观医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 与流行病学系通信作者:董哲 , dougzhe@https://www.360docs.net/doc/3a9718305.html,

医院服务流程

医院服务流程 患者在医院感受最直接的五项服务 一、与患者的交流(亲切、热情、随和、礼貌 二、医院大厅,门诊各区域,病房、病区干净,安静 三、医务人员操作标准、服务规范 四、医疗仪器先进、方便使用、专业性强、安全性高 五、出院随访:电话慰问,跟踪康复状况等 门诊服务流程 一、接待准备 1、检查各岗位所需物品,准备要充分 2、科室检查专科使用器械消毒情况 3、检查着装是否符合规定 4、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迎宾医院门口迎接患者 1、使用敬语 2、礼貌待客 3、主动、热情、周到服务,将其引致导医台 三、导医导引 1、患者进门问好并接待,协助指导挂号登记 2、介绍专家与专科,按病症正确预检分诊 3、引导患者到所需科室,并与该科室紧密衔接,提供相关服务(茶水提供、时尚杂志提供、 医院宣传资料提供) 4、接受患者咨询、现场预约、电话预约 四、挂号服务 1、主动问好,微笑服务 2、挂号操作熟练,麻利,对患者疑问耐心解答,相关看诊资料整理齐全,避免遗漏。 3、亲切告知看诊路线,挂号处导医引导至看诊诊间 五、大夫接诊 1、按顺序礼貌问好接诊 2、问诊详细,态度亲切,耐心沟通相关检查项目,确诊后提供相应治疗方案 3、导医引领患者结账,取药,化验,诊疗等服务 六、恭送患者 1、主动征询患者意见与建议 住院部服务流程 1、电梯响,护理站电脑班护士主动起立,亲切接待入院病人 2、引导至预先准备好的房间及床位 3、责任护士接待 4、发放所需入院用品 5、介绍房内设施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6、安排主管大夫接诊 7、负责住院期间患者的护理,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8、送患者出院(主动征询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健康知识宣教,协助患者清理物品, 送患者到电梯门口,帮助其摁好电梯,微笑目送患者离院)

如何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如何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提要:群众就医需求提高,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和加强医疗内部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医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和医院工作的大事。病人是医院里最重要的人物,把他们的健康利益和方便放在第一位,才是对服务质量的最准确理解。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及医疗制度的推进,医疗保健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态势。群众就医需求提高,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和加强医疗内部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医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和医院工作的大事。 1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更新医疗服务观念 1.1 更新服务观念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第一要素,也是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彻底解决的难题。医疗质量的好坏,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转归,而且也是医院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同时也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和效益。因此,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满足病人必须的医院服务,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1.2 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 群众对医院的“冷硬推顶”以及收费不透明,服务不主动,诊疗不细心等极为反感。以病人为中心给医院带来的是一场医疗服务革

命,既然是革命,就要求医疗全方位的围绕这个中心。我院因此提出了“为病人一切,一切为病人”的理念,以病人满意度作为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标准,创造让病人满意的良好氛围,建立了新型的医患关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 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 首先要理顺医院服务保障与发展建设的思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要始终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同时要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了解病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求医”形式向“择医”方式转变,病人既是医院服务的对象,也是医院之间竞争的对象,因此既要在诊断、治疗上做到优质、高效、安全,又要在诊疗费用上做到透明、合理、价廉。 1.4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力度,要做到爱才、惜才、用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并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在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人员派往内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的同时,邀请内地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医院进行讲座、指导、帮带,传授新技术新业务,促进学科的发展。 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更要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工作,

形势与政策-浅谈我国医疗体制

浅谈我国医疗体制 无论是哪种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全球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着医疗费用日益上涨的压力。医疗费用上涨有多种原因,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进步。全球医疗技术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致命疾病可以医治,但另一方面则不可避免医疗费用的上涨。在此背景下,中国国民卫生费用的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也不断上升,政府难以支付,不得不把医院推向市场,出台“以药养医”政策。1989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联合发文,提出全面实施医疗机构承包制,医疗机构实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主支配财务;允许医疗卫生人员和医疗机构从事各种有偿服务。这一时期的改革,政府的主导思想在于“给政策不给钱”。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为了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其经费来源于三个部分:地方财政拨款、医疗服务收入以及药品差价收入。而地方财政拨款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并非医院的实际预算。由此,医院是否能够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完全取决于自身了。 医院的收入由两部分组成:医疗服务费和医药费。医疗服务费主要包括护理费、手术费和诊疗费,这些类目的收费由物价局严格控制,其定价远不足以医院及其员工的正常开销。而且由于政府医疗投入不足,多年来所采用医疗服务收费机制僵化,许多收费项目若干年维持不变,只有新增检查和治疗项自可以重新定价,医院不得不通过药品销售的暴利以及新仪器的检查费用弥补运营成本。医疗机构可以从销售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的收入中分别获得15%、16%和20%的利润,而医院靠药品收入所占的比重平均约60%以上,少数中小医院达到70%~80%。 医学专业比其它专业而言,其学制年限长,因为它对学生的技术要求和技能要求高。医生通过多年的求学,取得医师资格证开始行医后,为了取得其应有的回报,他对自己就有个期望收入。假定他的预期收入为100元,医生个人从药品中的提成为10%(医院还会提取一部分),那他一天就必须在病人身上开出至少1000元的药品才能达标。而国家对很多常规药品也都有限价政策,那么他们只能通过开一些非常规药,非国家限价药来维持生计。因此,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国家今年出台政策对出现的高价药进行价格调控,医院马上就采取对策,批发同类型的其它非限价药。面对“以药养医”,国家的调控有点捉襟见肘。 医院的另一项高收费来源于各项检查费。大型仪器的检查主要用于对不能确定病因的疾病进行确诊,减少误诊的可能性。前面已经提到过,医院需要更换新的仪器才能重新定价,更换仪器需要经费,而换仪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收费,因此,羊毛

医技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技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创新给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传统措施如诊疗流程优化、制度规范完善、医疗秩序督查、服务态度改进等,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仅能起到改良性的作用。为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已成为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它是医院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加速医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技术创新的定义与内涵 技术创新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创新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而且还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目前技术创新的定义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对于医疗行业来讲,更倾向于狭义技术创新,在医学实践中,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医学技术,诊疗方法和相关产品等。医院是具有生产功能的组织,产出的是满足患者治愈疾病或减少痛苦所需的医疗保健产品。其内涵应当包括医学理论的创新与完善和诊疗技术的研发与改进。创新的重点应主要包括:一是诊断、治疗方面研发与改进,二

是各种新药、设备、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二、医院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优势 1.医院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医院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这些专家根据同事、病人,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大量信息,在医疗活动的第一线从事不同的工作,并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而这恰恰是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特征。 2.医院具有相对“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医院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少,只有院级和科(处)级两级管理层。德鲁克在《新型组织的出现》中指出:“一家中等规模的医院,大概有 400 个床位、几百名医生,并分成近 60 个医疗专科和护理专科,每个专科都有专门的知识、培训和术语。这些专科,尤其像临床和理疗这样的专科,都有一个主任。他与其说是一个全天候的管理者,不如说是个业务专家。每个专科主任都直接向院长汇报,没有其他中间管理层”。 3.医院是目标明确的组织:德鲁克认为,知识型组织必须有一个明确规定的目标,清楚地阐述管理者对组织、部门、专家的期望。医院正是这样的组织,德鲁克:“医院里所有的专科大夫都有一个共同使命,那就是照顾、治愈病人,诊断书就是他们共同的‘乐谱’,他对 X线室、营养学家、理疗师和其他科室的行为提出了统一的要求”。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摘要: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过5年多的改革和建设,初步建立起了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架。针对现存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改革不配套、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快社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和加大医疗保险改革力度等举措加以解决。 一、现行医疗保障制度构架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与此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缺陷,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覆盖农村居民,但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或新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上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经过5年多的实践,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094亿。全国大部分地区(98)都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标志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基本平稳;医疗保险的保障机制基本得到发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首先,它对促进国企改革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作用。在一亿多参保人员中,65是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二是促进了参保人员的就医方式和医疗消费观的转变,参保人员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权。三是推进了医疗服务和药品服务市场的竞争和健康发展。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等管理措施加强了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约束,促使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服务;四是抑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势头。据统计,1990——1998年卫生系统综合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年增长率分别为25.0和23.7,2001年分SU降低为9和5. (二)各种类型的补充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因此,国家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在实践中,除了国家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外,各地还摸索出多种形式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模式。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社会保险的方式运作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工会组织经办的职工互助保险等。 (三)医疗救助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员工正式就业的工作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作为参保单元;二是缴纳保险费与享受待遇相联系。它将没有在正规部门就业的人口和没有能力缴费的单位的职工排除在现行制度之外,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属于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弱势群体。因此,针对医疗保险制度性缺陷,一些城市纷纷出台了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以北京市为例,2001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

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自查自纠情况汇报

按照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在认真总结动员部署阶段工作基础上,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了自查自纠阶段工作。 一、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 (一)制定具体方案,突出工作重点。认真研究制订了《全县卫生系统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自查自纠阶段实施方案》,要求全系统突出抓好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全面自查自纠,二是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卫生局与各下属单位签订工作责任状,列为今年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与其它卫生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各单位也与各科室、各医务人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二)积极组织学习,强化宣传教育。以“医德医风规范”宣传讨论活动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围绕专项治理和自查自纠工作深入进行再学习和再教育。一是认真组织学习。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专栏、编发工作简报、订购学习资料等方式,引导医务人员继续学习和领会上级有关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政策,截止目前,局专治办编发工作简报10期,全县卫生系统悬挂横幅35条,张贴宣传标语89条,订购学习资料读本300余册。二是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开展座谈讨论和谈心活动,使广大干部和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药购销领域的不当行为对个人是一种毒害和侵蚀,对事业也会造成严重恶劣的

影响,要算个人帐、家庭帐和政治帐,打消侥幸心理,消除不正确的看法。三是明确时间界限。6月1日以前发生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只要把问题讲清楚,把收受的钱物如实上交,就不再追究相关责任。如果6月1日以后还有不正当交易行为或以前存在的问题没有自纠的,那就是以身试法,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理。教育广大干部和医疗卫生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消除模糊观念,划清是与非、对与错、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增强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开展专题调研,查找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查找医药购销领域存在的不正当交易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我局专治办深入到各医疗单位,广泛听取各单位领导、财务、总务、基建、药品、器械科、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对医药购销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发生规律和特点作了分析研究。通过调研,查找出问题主要是:少数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个别医疗机构存在畏难情绪;内部管理制度还不尽完善,执行到位还不够等。 (四)明确工作重点,召开专题会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医药购销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对自查自纠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五个到位”的工作要求。即领导责任制落实到位、政策再宣传再教育到位、构建和完善分层分类谈话平台到位、促使有问题的人员主动上缴钱款的工作到位、情况沟通和督促检查及时到位。全系统组织了医疗机构领导干部,各临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方案.docx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方案 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充分展现全市卫生系统精神风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患安全为目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认真查找和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质量、提高水平,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将各类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活动范围,实现医疗卫生系统全覆盖。 三、工作目标 (一)加强班子和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卫生行政管理政策,着力解决综合管理中存在的水平不高、管理涣散、制度缺失、政令不通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纪律严明、管理严格、政令畅通、心齐气顺的目标。 (二)加强和规范质量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医疗服务核心制度,着力解决医疗卫生管理中存在的规范不严、操作不当、质量不高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规程齐全、照章办事、按规操作、合理诊疗的目标。 (三)加强行风建设。全面落实行业监督防控制度,着力解决药品和医用耗材购销不规范、医疗环境较差、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药品购销规范、诊疗环境优化、服务态度明显好转的目标。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升管理能力。一要明确责任。院长是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院长要尽量减少临床专业技术服务,以主要精力加强和改善医院管理、维护公益性质。二要强化考核。院领导要定期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等工作,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持续改进措施。要建立科室每周一次、医院每月一次的医疗服务质量讲评分析会,查摆问题、分析原因,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三要加强督导。要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