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什么》诗歌

《童年是什么》诗歌
《童年是什么》诗歌

《童年是什么》诗歌

童年是一只小鸟,

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

童年是一首诗歌,

记录着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成长。

童年是一只小船,

装满了故事自由的远航;

童年是一朵浪花,

在广阔的海洋中荡漾。

(指导老师:李纪伟)

(完整版)诗歌鉴赏: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教师版)

诗歌鉴赏专题:构思技巧与构思脉络 “构思”是指写诗歌时,在下笔之前对诗的主旨、结构、材料、语言、方法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脉络”是指诗中清楚的布局和条理。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 构思技巧(结构安排):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起-承-转-合)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总分总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构思技巧举例】 1.抑扬 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之分。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是褒扬肯定。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意先对其他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扬”是目的,“抑”是手段。为否定和贬抑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作一褒扬,这叫欲抑先扬。“抑”目的,“扬”是手段。“抑”与“扬”是对立统一的。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2.层层铺垫 如宋朝苏辙的《江上看山》:“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褚”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3.伏笔照应 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照应一般有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4.以小见大 就是写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主题,即通过“小景”、“小事”、“小物”来反映大的主题。它可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廷的特权,讽刺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大主题。 5.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以写景结束诗句,从而抒发感情。以景结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如宋朝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诗人在末句并未直抒离情别绪,只是把眼前开阔的横塘缩小到与离情别绪更直接相连的细雨、垂柳、画船上,颇具神韵。 6.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闻一多的现代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闻一多的现代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摘要 现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承古典诗歌的艺术精华,更开启了当代诗歌的艺术之门。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初步发展时期,“诗体大解放”的口号领导着最初的一批白话诗人挣脱了古典诗歌的束缚,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为了探索中国现代诗歌的进一步发展,饱含爱国主义情感的文学大师闻一多提出了自己的“三美主义”诗歌理论,并在前期的一些文艺评论中强调了现代诗歌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精神”。本文从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创作出发,就现代诗歌的形式、内容、精神三个方面,来探索根植于“中国本位文化”的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闻一多,现代诗歌,三美主义,地方色彩,时代精神 Wen Yiduo’s Theories about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d His Poetry Abstract Modern Poetry i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It not only inherited the essence of Ancient Poetry, but also opened the door of Contemporary Poetry. During the preliminary developing period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the slogan of "emancipation of verse" led the first batch of vernacular poets were free from the bondage of Ancient Poetry. However, this action led to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the literature master Wen Yiduo put forward his own "Three Beauties" theory of poetry with patriotic emotion, and emphasized "Local Color" and "Time Spirit" of Modern Poetry in some early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explores the artistic charm of Chinese Modern Poetry which rooted in the "Chinese culture" from three aspects (the form, the content and the spirit) of Wen Yiduo’s theories about Modern Chinese Poetry and his poetry. Key Words: Wen Yiduo, Modern Poetry, "Three Beauties" Theory, Local Color, Time Spirit 一、绪论 早在晚清“诗界革命”时期,黄遵宪就发出了一份诗界革命“宣言”:“我

古代诗歌赏析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诗歌的表达技巧 附: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脉络(1919~1949) 与戏剧、小说散文比较,中国新诗的80年发展是相对薄弱的。小说毕竟还有鲁迅、沈从文、巴金和老舍;戏剧有曹禺、老舍和高行健;这些作家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而诗歌却缺少这样的人物。中国新诗面对两个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一是西方自莎士比亚以来的诗歌成就。诗歌的存在必须有精粹成熟的民族语言,诗歌与语言联系最为紧密,而现代汉语才产生不到100年,用只发展了100年的尚处于年轻阶段的语言能写出成熟的诗歌来吗?中国新诗就它的超越对象来说是显得稚气了一些,但就其自身发展速度来说确是迅速的,而且是成绩斐然。 中国新诗只80年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30年和当代文学的50年。 现代文学中的30年是新诗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A.第一个10年: 1.尝试中的新诗 胡适是“第一个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1920)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个别诗歌具备现代汉语抒情形式,大部分诗歌仍不能摆脱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同期诗人还有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沈尹默(《三弦》)、周作人(《小河》)、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新诗的手法一是“白描”,二是比喻象征。这样早期的白话诗也分为两类,一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客观写实倾向,一是托物寄兴的现代主义倾向。后者在传统诗歌里并不常见。 2.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郭沫若的《女神》(1921)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和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都在这本诗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湖畔派诗人”:汪敬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爱情诗合集《湖畔(1922)。 “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是形式上的半格律体,处处体现出艺术的节制,后来的闻一多与之相似。 3.新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如果说《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格律,新月派则应需而生,它以`北京《晨报副刊》为阵地,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徽因、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主张“理性节制情感”,闻一多倡导新诗的格律化,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 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绘画美(中国诗画相通理论)、 建筑美(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红烛》、《死水》是他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徐志摩是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飞动飘逸的诗情与对形式美追求相结合,使徐志摩总是抓住每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诗律。《志摩的诗》是在不断的实验与创造中寻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4.早期象征派的诗歌 穆木天提出纯诗的概念,主张诗歌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的真实的象征”。其次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世界的东西。”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是早期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之作。 B.第二个10年: 1.中国诗歌会 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继承前一个十年蒋光慈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传统,殷夫为代表。特点:一是反映革命斗争和时代重大事件;二是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诗歌的主体并非诗人自己而是一个战斗集体;三是艺术表现上注重写实。这多少背离了诗歌的本质即个体生命情感的宣泄。 2.后期的新月派

适合初一学生朗诵诗歌稿有哪些

适合初一学生朗诵诗歌稿有哪些 朗诵历来为大众,那么适合初一学生朗诵的诗歌有哪些?下面整理了适合初一朗诵诗歌散文,供你阅读参考。 《南方的夜》 作者:冯至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 听燕子给我们讲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 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热情──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 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丛中的浓味。 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 望去使你的全身都觉得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 零乱了满湖的星影── 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 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 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 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

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 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 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 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 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 这时我胸中忽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适合初一朗诵诗歌稿篇2《预言》作者: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请停下来,停下你长途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关于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问题(改正稿)

关于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问题 沈秋伟 我国的现代诗大致是这样一种产物,即中国历史文化内容的承传与西洋话语方式的结合。就诗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而言,则大致还是凭借西方诗歌的分析和批评工具来进行,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经常见到的见诸报端的某些涉及诗歌评价的文章与其说是评论,不如说是诗歌的读后感和读诗笔记。 前几天,根据职工文学社和作协的安排,我临时抱佛脚,看了几本新诗论,一知半解,趁今天的机会,也来谈一谈现代诗歌的几个问题,目的是想与在座各位一起探讨一下现代诗歌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第一部分:现代诗歌的几个基本问题 1.关于最大量意识状态问题。 平常评价一首诗是好是坏,有没有味道,常常只有感觉到,而这种感觉又难于言表。这常令我们习惯于现代分析的人十分苦恼,为什么?实际上就是我们对隐藏在诗歌文句背后的意识状态难于描摹。我们常说这首诗太直白,就是说这首诗文字后面基本是一片空白,有时我们还说,这首诗文字挺美,但没有含蓄,也就是说这首诗徒有其表,背后所承载的意识状态量不足。

最大量意识状态理论是西方诗歌批评的要旨。其基本原理就是一首诗所涵含的意识状态的多少是衡量这首诗质量的重要标准。我国台湾诗人洛夫有一说法:“我们判断一首诗的纯粹性,应以其所含诗素密度大小而定。”这个“诗素”与“意识状态量”异曲同工。 最大量意识状态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作用全在它对人生经验的推广和加深以及最大可能量意识活动的获得。需要说明的是,表现在现代诗人作品中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同时显现,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的结合,象征思维与敏锐感觉的相互渗透随处可见。卞之琳一首短诗,大意是“我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实际上是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结合的典型。诗虽短到极致,其意识状态却十分丰富。 2.关于象征主义 现代诗中象征手法滥觞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到本世纪初,英美诗坛上意象流派充斥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当然,我国古代诗歌中早已充满了象征主义的气氛,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英美意象派诗歌发源于二十世纪初。庞德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把“诗艺的最终成就”写成: (1)按照我所见的事物来描绘 (2)美

现代诗歌基础知识

现代诗歌基础知识(创作入门) 代市中学郑国玉 一(代前言)、 做过诗歌编辑的人都知道:现在写诗的人虽然不少,但是想征集到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是很难。特别是网络上的诗歌编辑,更难从来稿中筛选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为什么呢?因为许多诗歌写作者都是肤浮的、浮于语言表面的、不知诗歌为何物的诗歌爱好者、热心者。他们以为自己写的分行文字就是诗歌了,其实不是诗歌,他们根本不具备诗歌写作能力,甚至连什么是现代诗歌、什么是诗歌的基础知识也搞不清楚。这本来也没什么,因为人总有局限,并不可笑,但他们却又往往不自知,还常常自以为是。这原来是我心中的一些感受。后来,有一次跟钟硕、白沙等诗友在贵阳禅悦酥陀喝茶谈诗,钟硕说:你既然创办了针对诗歌初学者的“平民诗社”,主张诗歌的平民化,又写长篇诗歌普及文本《平民诗话》,我建议你也写一篇“现代诗歌基础知识”之类的作品,介绍一下诗歌的基础知识和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我听了突有所悟,连呼赞同:既然知道了诗歌的一些基本问题出在哪里,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埋怨与叹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到今天,流派各异,诗人众多,理论文本也很丰富,可惜从来没看到一篇比较完整的、对诗歌初学者很有帮助的诗歌普及文本。这本身就是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白,所以由谁来做,都应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打个比方:现代诗歌界,中学和大学的教育都很到位,也有优秀的导师和教授(诗评家),也有优秀的教材(现代诗歌理论文本),但却没有一家小学和幼儿园,没有小学教师和幼儿园阿姨,也没有适合小学、幼儿园学生阅读的教材(诗歌普及文本及基础知识介绍),因此初学写诗的人老是找不到门路,不知要如何才能迈入诗歌的殿堂,不要说是自己创作,有时,竟然连怎么欣赏也不懂。而人民大众也因看不到这种深入浅出的诗歌普及文本及优秀诗歌文本,对诗歌了解不多,不能理解现代诗歌的种种表现手法及其内涵,至使诗人与诗歌初学者、读者、人民大众严重脱节,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现象,所以写这样的文本也就更显得意义重大了。不过,为什么一直没人写呢?难道都没人认识到这点吗?或者别人力所不能及吗?都不是,不写的理由主要有: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诗人们大多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写诗歌的,哪有什么通用的“技巧”呢?还不都得靠自己去悟?再说现代诗歌五花八门,门派各异,各有各的写法,无所不用其极,有说用比喻好的,有说不要用比喻好的;有主张完全口语化的,有坚持反对口语的;有认为诗歌要写重大事件的,有认为诗歌应写日常生活的;等等,无论你怎么写,都有认为不好的,都会招徕叫骂,何必自找苦吃呢?然蠢事也要有人做。当然,本篇所言,也就是本人在习诗写诗过程中的一点经验、一点感悟,和一些收集于别人的有益思考相结合,不过是诗歌创作的一些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对诗歌初学者和诗歌鉴赏者有些许益处,至于那些功成名就的大诗人,我觉得就没必要看了,好比大学生来看小学课本,原来也无趣得紧。而诗歌批评家们,我却是欢迎的,其一是没有批评便不能进步,其二是因为我的脸皮也较厚;其三,我写此章,与其说是争名夺利,还不如说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诗家们的注意,从而为现代诗歌的普及教育多做贡献。虽然不一定说现代诗歌就能够像古诗一样深入人心,甚至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还是有的,推广现代诗

2017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公开课教案 2017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较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归纳、掌握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内容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 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D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回顾: 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3、比较表达技巧4、比较内容情感 三、合作探究 1、真题示例(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问题例析

3、从上题中可看出诗词比较阅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4、其他题型示例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求“同"关键词:望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高楼帝京若为峰头故乡 参考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视频大全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视频大全 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视频大全《一棵开花的树》作者:席慕容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致橡树》作者: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只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

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青春好喜欢》黄昏落燕,江南正炊烟向晚风牵扯晚霞挤进了人家,在你之前三月里你来的唐突,令我寝食难安阳春与白雪,灵气的偶合源于天然气质是磁铁,你亦牵引所有流转的醉眼俗世凡尘,特立独行散在你身上是新鲜出水芙蓉,以如天使光临人间天然去雕,你的洒脱无人阻拦情意难舍,日后哪里再克隆你的善缘喜欢绝非一时兴起,你怪我敷衍你说爱要花光所有的力量,马首是瞻输于信赖,你将我的海誓山盟统统谪贬亲爱的,我笃定我和你不相关各安天涯之前,请多赠我些时间红豆几颗如你红颜,教我相思如何消减你挑衅说,我亦真亦假惯于疯癫傻丫头,你窃取了我旧时的风范这样的青春,好喜欢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盼望》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寻觅心匙》爱从不需要问为什么爱她是他的选择拒绝是她的权利放弃也许

现代诗歌理论

现代诗歌理论 现代诗歌理论 就诗歌而言。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的诗歌传统的国家。我国诗歌传统讲求意境,讲求炼字炼句,形式讲求和谐押韵,对仗工整。在内容方面,讲求的是抒情言志。也就是说,讲求情趣、意趣。但是却重抒情而轻说理。人们把唐诗作为诗歌高峰,就是因为唐诗达到了我国抒情文学的高峰,而宋诗则因为过多的说理而被人诟玻但是对于现代主义诗歌来说,由于其理论主张上强调逻辑思维的作用,所以,现代主义诗歌与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象征主义诗歌理论主要重视诗歌的抽象思维。其理论创始人瓦雷里在那篇著名的《诗与抽象思维》的文章中说道:“每一个真正的诗人其正确辨理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比一般人要强的多”。他说“如果一个逻辑学家永远只能是一个逻辑学家那他也就也就不会成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逻辑学家;如果一个诗人永远只是一个诗人,没有丝毫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愿望,那么就不会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任何诗的痕迹”。可见,瓦雷里非常重视逻辑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当然,重视逻辑思维,并不是要在诗歌中表现抽象的东西,或者诗歌创作运用逻辑思维。这并不是瓦雷里的本意。他之所以强调逻辑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想通过逻辑思维来加深诗歌的思想深度,提升诗歌的品位,从而使自己的诗歌超出一个正常的思想水平。所以象征主义诗歌重视诗歌的象征,重视意向的经营。他们把诗歌创作看作是给自己的思想一个形象。诗人通过逻辑思维,形成对生活的认识,然后,再把这种认识通过意象转化为诗歌形象。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出,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作为诗歌的灵魂存在于诗歌中。诗歌创作就是给自己的思想赋予形象。这与我们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十分相似。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时下诗歌创作,并没有走出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特备是对意向的经营上,诗人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收获也颇丰。但是这样的创作,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主要是诗人太重视玄思冥想,他重视感觉,而离生活越来越远。到啊了最后,就是思想碎片的拼凑。没有一个统一的基调。意象离奇古怪,使得诗歌晦涩难懂,成为天书。 我想,这主要是诗人对现代主义诗歌的理论主张上的片面认识导致的。他们认为既然诗歌创作重视逻辑思维,重视心灵的自由表达,就应该撤回到诗人自己的内心,挖掘内心的感觉。由于这样的认识,诗歌的路越走越窄,走到今天似乎走到死胡同。诗歌虽然不直接反映现实,但是诗歌绝不能离开现实。诗歌不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但是诗歌离不开社会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家阿心灵的活水。正如杨匡汉先生所言“在历史和现实的生活中,至少有两类人误看了诗歌,一类是借诗歌以营私,或顾影自怜卖弄风雅,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使智慧女神成为掌上玩物;另一类是,视诗歌大于一切,似乎他或可以眇此神通或于逊此化力,忘却诗歌真正的活水源头”。他进一步指出“诗尽管使神圣的艺术殿堂,但是作为诗爱者,毕竟得时常走出殿堂,去看看他所隶属的整个奥林帕斯山,去瞭望那山头的历史风云和远峰遥灯,去研讨如何以映现时代情绪的强度,展示社会心理的深度和刻拨心灵魂魄的力度,去体察是否引起这一片土地上成千上万的人们全身心、全人格的震动”。可见,诗歌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那种所谓的逻辑思维,也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体悟、感受、认识到的,绝不是诗人挖空心思冥思苦想的结果。从来源上说,逻辑思维的对象是社会生活。诗人绝不是只对着自己的内心来思维,他的抽象也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他的.认识,也是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诗人的生活经历,不是直接反映在诗歌中,而是通过曲折的方式来反映。诗歌是审美的,也是智慧的,是一种审美智慧。

适合学生朗诵的正能量诗歌精选

适合学生朗诵的正能量诗歌精选 正能量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种元素,它激励着我们前进,那么适合学生朗诵的正能量诗歌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推荐的正能量诗歌朗诵,供大家参考。 正能量诗歌朗诵篇一 我们体验生活的快乐,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 有人说—— 善良的本质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也有人说—— 感恩是人世间的美德,它至高无上 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予我宝贵的生命,哺育我们健康的成长 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带我品尝知识的琼浆,叫我放飞青春的梦想 感恩亲爱的党,因为它为我们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播洒阳光让新苗茁壮

感恩伟大的祖国,因为它赋予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次满含着感动得泪花把未来畅想 学会感恩,就会虔诚的面对生活的挑战 学会感恩,带着欣喜与热爱去进行生命的远航: 感恩,是一种力量 感恩,是一种境界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因为我们是中学生 我们拥有阳光拥有花朵 拥有朝雾拥有晚霞 我们在晨风中奔跑 在暮霭中咏唱 为冬雪而激动 为春草而慨叹

因为我们是中学生 我们拥有课本拥有紧张 拥有阅读拥有演算 我们为长蛇阵一般的作业而烦恼 为从天而降的100分而张狂 在题海中浮沉 在书山里登攀 正能量诗歌朗诵篇二 我们拥有讲台拥有球场 拥有饭堂的喧嚣拥有寝室的胡侃 我们为足球的沉寂而扼腕拍案 为抗洪壮举慷慨激昂 在喝斥和教鞭下满腹委屈 在鼓励与夸奖里心花怒放 因为我们是中学生 我们拥有花朵拥有阳光

拥有青春拥有未来 我们珍惜时间多情的赏赐 铺开蓝天抒写不羁的畅想 为了知识和信息我们如饥似渴 为了新的世纪我们活力无现 因为我们是中学生 正能量诗歌朗诵篇三 暖风吹过的季节,天空清澈如洗 柳絮漫天飞舞,飘落在悄然萌动的大地 年轻的生命在土壤里蠕动 勃发的乐曲在心里流淌 年轻的我们,拥有不变的誓言 年轻的我们将坚定的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起跑线上, 出发的那一刻起,注定我们要追着东升的朝阳刚毅、自信的脸庞,在等待胜利的曙光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得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近现代诗歌派别

近现代诗歌派别 尝试派】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现代新诗的诗体范式开始形成。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诗派】“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王统照周作人冰心鲁迅朱自清刘延陵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

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湖畔诗人】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最为有名。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 【新格律诗派/新月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

最适合朗诵的现代诗歌篇01: 《一棵开花的树》

最适合朗诵的现代诗歌篇01:《一棵开花 的树》 最适合朗诵的现代诗歌篇01:《一棵开花的树》高中女生,花苞出绽的初春。这首诗再适合不过。把我感情,不做作,亦可触碰听者的那段年华。把握好很是优势。诗文正文: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最适合朗诵的现代诗歌篇02:《青春好喜欢》黄昏落燕,江南正炊烟向晚 风牵扯晚霞挤进了人家,在你之前 三月里你来的唐突,令我寝食难安 阳春与白雪,灵气的偶合源于天然 气质是磁铁,你亦牵引所有流转的醉眼 俗世凡尘,特立独行散在你身上是新鲜 出水芙蓉,以如天使光临人间 天然去雕,你的洒脱无人阻拦 情意难舍,日后哪里再克隆你的善缘 喜欢绝非一时兴起,你怪我敷衍 你说爱要花光所有的力量,马首是瞻 输于信赖,你将我的海誓山盟统统谪贬 亲爱的,我笃定我和你不相关 各安天涯之前,请多赠我些时间 红豆几颗如你红颜,教我相思如何消减 你挑衅说,我亦真亦假惯于疯癫 傻丫头,你窃取了我旧时的风范 这样的青春,好喜欢 最适合朗诵的现代诗歌篇03:致橡树作者: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古代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五) 真题展示 (2011 ·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构思技巧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提示从两阕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阕的“更深人去寂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时间过渡,据此可以看出是时间线索。 参考答案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011·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现代诗歌理论大全

《现代诗歌理论大全》——良方在这里..第一章 (2009-09-18 11:05:13) 分类:—默涵毛毛美文系列类— 标签: 文化 胭脂泪朗诵版:/audio/GCDYzolVtOg=.html 现代诗歌理论大全——良方在这里 ——引领现代诗歌的发展方向(共分8章)第一章、把脉容易,良方难寻 第二章、把脉容易,写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第三章、把脉容易,写起来是一回事,想上升到理论,更是难上加难 第四章、案例解析 第五章、解决诗歌癌症的良方 第六章、关于投稿的问题 第七章、关于诗刊的问题 第八章、后记 第一章——把脉容易,良方难寻(2530) 此章主要说明现代诗歌的诊断问题,千百年来,只要接触现代诗歌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对现代诗歌的不足与弊端给予较为清醒的认知,同时也会对当代社会的诗歌现状与生存空间

给予清楚的认知,也会在某些时候,给予一定的病痛的诊断,并形成愤世嫉俗的言论,但认知的再清楚,这只局限于认知方面,如果想要把此认知上升到诗歌的理论,或者说升华到指引现代诗歌发展方向的良方,就只能是望洋兴叹了,这种无奈与无助就像人类面对癌症的时候,所表现的情绪与心理一样。 所有医院针对癌症患者,都是这样的解释——针对患者的病情,我院已经是尽了最大力量了,要么是手术,要么是放化疗,但手术与放化疗后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本来身体在免疫力和抵抗力上还是不错的,经过手术和化疗后的患者,在免疫力上近乎于零,这等于人为的缩短了生命的期限。另外,针对癌症转移到肝脏区域的患者,属于非常严重的病症了,医院采取的措施是,不敢手术、不敢放化疗、只能是控制,控制的办法就是——每天只打点滴,也只排泄腹水,有了就抽,抽了又会有,就相当于源源不断的泉水,这样的办法与其说是最好的办法,不如说就是让患者静等死亡。这不知道是患者的最大悲哀,还是医院的最大悲哀,面对病症,只能是打点滴,抽腹水,其他方法皆无。 人活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知道自己死亡的预期了,却没有任何办法挽救,在煎熬中等待死亡。 这种对待癌症的情况和当代人对待现代诗歌的情况大相径庭,医院知道癌症的一切症状和诊断,但就是没有良方可以根治,而针对现代诗歌,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有头有脸专门整诗歌的“砖家”朋友,只知道现代诗歌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就是苦于无良方,说明白点,这还是认知问题,也是从内质上对现代诗歌的理解有误区,不然的话,真正具有魅力的现代诗歌早已经是所有老百姓最佳的精神食粮了,而不是现在门庭冷清,谈诗歌色变! 在此,默涵把个人针对现代诗歌的诊断与病因罗列在此,以儆天下人—— 病因一:无病呻吟。 A、口水诗——随意安排回车键的“现代诗”,晦涩阴暗,不知所云,它彻底 背离中国语言和文字的特征,空洞无物,令人生厌(疏柳晴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