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考研资料

文学概论考研资料
文学概论考研资料

文学概论考研资料

文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文学理论应该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的品格。概念解释、文艺学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研究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文学史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从历时的视角探讨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的学科。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文学理论,它的理论支点是文学活动论、意识形态论、反映论和艺术生产论。后来列宁、毛泽东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提出新的命题,有了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是,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上层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是供人消费的。

第二编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文学本体论——本体论

是一哲学用语,它是探讨一切存在,即现实对象的基本特征的学说。该术语由德国哲学家、唯理主义者伍尔夫所创,其含义与古希腊的“形而上学”理论哲学相近,但不涉及精神、宇宙等范畴。文学本体论是对文学的基本属性作出界定的学说。它是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兰塞姆提出的术语,在[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用以指关注文艺形式的理论。

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

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论述的重要问题。从根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生产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节,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这就是所谓的“不平衡关系”。它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典型状况:一是某种艺术类型在后来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反而衰落了,如古希腊时高度繁荣的神话、

史诗,成为后代不可企及的范本;二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可能超越经济发达地区,19世纪的俄国文学比英、法文学并不逊色,而俄国是欧洲的经济落后地区。

关于文学活动四个阶段及其构成

从文学反映活动、文学表现活动、作者创造的活动、以及读者在创造的活动几个方面,来考察文学活动的几个断面,它同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文学四要素之说有所相通作品、宇宙世界、作家、读者四个要素

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他诸说有更大的合理性

其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其二,劳动催发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动机产生、提供了文学的主要内容。文学是人自觉的、自由的活动,所谓自觉,是在于它有合目的性;所谓自由,是人在文学中要表达出超越现实束缚的理想。上述特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劳动中产生的。另外,文学作品要描写人的社会生活,而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作者经历的劳动过程、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其三,在文学的早期形式上也体现了劳动的痕迹。诗这种文学体裁成熟时间较早,它往往讲求韵律、节奏,而这与人的劳动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如通过劳动号子来协调步伐,通过有节奏的声音来协调狩猎者队伍的推进速度与包围猎物时的队形等。早期的诗歌,从文学史的发掘、整理情况采看,它基本上是作为歌曲的唱词出现的,同时在吟诵中,往往伴随着吟诵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诗歌、音乐、舞蹈几种艺术形式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文学发展在最终意义上是受经济制约的,但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学发展的动因可以粗略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其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首先表现在政治等领域中,政治意识形态的变革,又进一步对文学意识形态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艺术的变革就与政治上的变革要求直接相关;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也可以找到政治上革新要求的影响,它们都不是由经济直接推动的文学变革。其二,文学发展有着自身体系化的要求和发展惯性,有着它相对的独立性。如诗歌文体对于韵律、句式的一些调整,小说文体在叙事模式上的一些演进,大都是文学发展自身规律在起作用,与经济的关系不明显。其三,在承认经济状况与文学的变化发展并非一一对应的同时,还应看到经济的影响也是可以反映在文学领域中的。古希腊城邦制国家以市民作为公民主体,它的戏剧艺术很早就步人了发达阶段。而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农民居住分散,闲暇时间不多,也没有建立商品消费的生活模式,这使中国戏剧长期停留在巫术仪式、傩戏阶段。中国戏剧的兴盛起于南宋时江南的一些商业城市。江南一带物产丰裕、生活舒适、居民集中,使得戏剧艺术有着广大的市场,能够得到经济保障,因而有了很快的发展。在欧美国家,长篇小说产生在文艺复兴之后,几百年来,成果丰硕,它与版权法等经济法规的推行直接相关。电影业的发展在技术上有赖于科技,而在制作中有赖于一些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从上述方面,可见经济因素对文学发展的直接影响。总之,推动文学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着不同的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在这种种原因中,有些与经济因素相关,有些则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最终决定意义上,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

文学活动的整体性

以《诗经》为例,春秋之前,社会上流传的“诗”成千上万首,传说孔子将其纂集删编为一册,只取305首,称为“诗三百”。他将其主题归纳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无邪”的含义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合乎礼仪规范,有助于增进社会伦理秩序的。孔子的这一概括将本来是不同作者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代、不同的写作动机下创作的诗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诗经》的阅读就是在孔子这一诠释下来接受

的,就是说,它的创作状况的差异在接受活动中得到了整合,体现出统一的特性,并且对于其后的诗歌创作和批评起到了示范性的影响。在这里体现出了文学活动的各个阶段的整体性。

关于文学发展动因上的多方面性与终极追溯

文学发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说,经济因素是其中最终的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所谓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指文学发展中,对其进程起直接影响的可能是诸如政治的、文化的因素等,但其根本原因,往往可以追溯到经济因素。弗雷泽的巫术理论

弗雷泽,英国人类文化学家、民俗学家和古典文学专家。他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是多次修改出版的《金枝》。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关于文学概念的辨析

文学历来有三种不同含义:第一,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第二,狭义文学专指今日所谓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因素的语言作品;第三,折中义文学是那种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的难以确切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关于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表现在:第一,文学指人们的说、写、听、读、思等活动及其产品即话语活动和话语产品,简称话语;第二,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活动,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受社会制约并为社会服务;第三,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产物。总之,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普遍性质的概括,文学活动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

关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名词解释

广义文学: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是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和散文等。

折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是对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的难以确切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概括。

一般意识形态性质: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普遍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概念、情感与认识的话语活动。

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进行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含蕴:话语含蕴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概念有哪三种含义?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文学概念通常有三种不同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按上述三义,文学分别

文学专业考研方向及可选择院校

文学专业考研主要有这几个方向: 1.文艺学. 文艺学是文学专业中最具纯理论学术的方向,对个人的综合思想文化艺术素养的要求比较高,除了熟悉中外文学史和作品,还得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严格来说,如果从将来要考博从事学术方面的发展来讲,那么文艺学专业学生就还得学习中西美学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典籍.西方古典美学和文论经典著作,具备一定的西方哲学基础训练,广泛学习中西文化史,所以对有志于考博和将来在高校发展的文艺学学生来讲,学习内容和难度都是相当大的,如果只是一般喜爱阅读文学作品,而缺乏一定理论学术兴趣,最好慎重选择文艺学方向. 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这个专业的理论性也比较强,除了要熟悉中外文学史和作品,也要学习各种文学理论方面的理论学术著作,要熟悉中外文化史,了解一定的西方美学经典著作,要学习西方的文学理论史和经典著作,比较重视跨学科.跨文化视野和分析把握能力的训练.喜欢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化并有一定学术理论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这个方向. 3.中国古典文献学 这个专业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兴趣和能静下心来不受功利浮躁影响的心境.古典文献学专业对古汉语和国学的小学基础(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要求比较高,既要学习<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这样的传统文化基础典籍,又要进行古文字学习的技术训练,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典籍深入研究的兴趣,没有静下心来进行严格的“小学”基础训练的恒心和执着,那读起来是相当枯燥的。这也是最讲究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天赋的一个专业,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个专业,因为在目前这个功利社会,能静下心来研究国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学生已经很少了。 4.中国古代文学。 一般有以下几个方向: 1诗词学(与诗词美学和古代文论及艺术美学想通) 2先秦至隋文学(先秦文学两宋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3唐宋文学 4元明清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不像西方那样有具体的文史哲的分别和学科化。所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美学.中国哲学.中国历史这几个方向抛开它们的现代学科化区别,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来说,是有机的连在一起的,所以在具体学习时,要自己注意不要受现代学科分化的限制,把这几个方向作为一个文化整体去学习.体会和浸染.

环境科学概论考研重点

第二章 1.大气的结构组成?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2.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程度,一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来源: 天然污染物:1.火山喷发2.森林火灾3.自然尘4.森林植物释放5.海浪飞沫 人为污染物: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3.交通运输过程排放4.农业活动排放 3.什么是大气污染物,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IP) )2.硫氧化合物 3.氮的氧化物 4.碳的氧化物5.碳氢化合物6.有机化合物7.卤素化合物8.其它放射性物质和臭氧。 4.什么是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反应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5.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1.烟尘控制技术 2.二氧化硫净化技术 3.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 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叫水循环,其成因是什么?水循环包括哪几个阶段?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形成径流。水的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就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包括阶段:蒸发,输送,凝结,降落,渗流,径流。 2.请用文字和公式的形式表达水量平衡的概念? 通过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渗流,及径流,地球上的水不断循环往复在全球范围内蒸发与降水总量是平衡的。 +△w= 收入-支出 3.天然水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哪几类?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有哪些?什么叫溶解氧?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1.溶解气体天然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有氧、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 2.主要离子:Cl-、SO42-、HCO3-、CO32-、Ca2+、Mg2+、Na+、K+。 3.生物生成物质生源物质在水中以离子或胶体的形式存在,NH4+、NO3-、NO2- 、PO43-、HPO42-、H2PO4-。 4.胶体无机胶体物质主要是铁、铝和硅的化合物,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植物或动物腐烂和分解而生成的腐殖物。5.微量元素 6.固体悬浮物质。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DO) 4.试分析影响河水,湖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 河水:1.受河流集水面积内被侵蚀的岩石性质影响,2.受河流的流动过程中补给水源成分影响。3.受流域面积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影响。4.受生物活动影响。 5.什么叫水体污染?什么叫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其自净化机制是什么? 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作为水体污染。 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广义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定义是指水体中的氧化物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净化机制:物理净化(物理过程)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和混合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浓度降低的过程。

自考或考研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2008和2009自考语言学概论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B.语言是一种有声符号系统 C.语言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D.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下列属性中,风声、雨声、喷嚏声、咳嗽声均不具有的一项是() A.生理属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物理属性 3.下列各组元音中,都属于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i,u] B. C. D.[o,y] 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派生构词的一项是() A.rewrite B.cats C.teacher D.unafraid 5.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偏义复合词的一项是() A.妻子 B.国家 C.开关 D.忘记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的是()A.惯用语 B.歇后语 C.成语 D.术语 7.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的语法理论是() A.结构语法理论 B.功能语法理论 C.生成语法理论 D.认知语法理论 8.在“这道题我们做过”这个语言片段中,“这道题”和“我们做过”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D.是组合,不是成分 9.英语“John loves she”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于() A.性 B.格 C.数 D.态 10.下列关于义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义项只包括词的理性意义 B.义项包括词的临时意义 C.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D.词的多个义项并非总有关联 11.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B.语义场与上下位词关系密切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12.“行为”和“行径”在词义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感情色彩不同 B.形象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理性意义不同 13.下列文字系统中,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苏美尔文字 B.阿拉伯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拉丁文字 14.由意音文字换用表音文字,属于()A.文字的创制 B.正字法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D.字符类型改革 15.下列关于“语言转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转用是语言统一的重要形式 B.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语言转用 C.语言转用以民族融合为必要条件 D.语言间的密切接触是语言转用的重要条件16.语汇系统中最为稳固而不易变化的是() A.一般语汇 B.基本语汇 C.通用语汇 D.专用语汇 17.感性思维(前思维)活动不包括()A.视觉和听觉 B.触觉和知觉 C.记忆和想象 D.情感和意志 18.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的年龄是()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5岁左右 D.12岁左右 19.下列关于母语教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语教学主要指中小学阶段的语言教学B.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会使用一种语言C.母语教学的任务包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D.母语教学也注重提高文化素质 20.对于中介语的错误类型,目前较多采用的分类是() A.系统前错误、系统错误、系统后错误B.语法错误、语汇错误、语音错误 C.可容忍的错误、部分容忍的错误、不能容忍的错误 D.目标语判断性错误、来源语干扰性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关于书面语的表述,正确的有() A.是经过提炼的口语书面形式 B.与口语相比缺少了一些内容 C.不存在与口语严重脱节现象 D.会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 E.不会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2.从发音机制上看,辅音的音质决定于() A.发音方法 B.发音部位 C.唇形圆展 D.舌位高低 E.舌位前后 23.“奥林匹克”这个词属于()

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语言学概述 1.1.1知识要点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的定义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功能)。 (2)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结构)。 2.语言学的定义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对能感知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3.语言学的基本任务和对象 (1)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 (2)对象:语言。 (3)研究的根本问题: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二、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1.对象:结构+功能。 2.研究方法:描写语言事实,解释一般规律。 三、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1.研究地位的提高。 2.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密切。 语言交际的五大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 四、语言学的分类 1.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只研究语言的结构本身(语音、词汇、语义、语法)。 宏观语言学:研究语言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2.本体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本体语言学:类似于微观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语言理论的应用和语言应用理论(传统只有前者→语言教学)。 3.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个别语言学:又称专语语言学,是指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本质和发展,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分类、研究观念和方法,以及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4.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研究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如现代汉语、现代英语。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如汉语史、英语史。 五、语言学研究的价值和功用

文学专业考研方向及可选择院校终审稿)

文学专业考研方向及可 选择院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文学专业考研主要有这几个方向: 1.文艺学. 文艺学是文学专业中最具纯理论学术的方向,对个人的综合思想文化艺术素养的要求比较高,除了熟悉中外文学史和作品,还得阅读大量的理论书籍,严格来说,如果从将来要考博从事学术方面的发展来讲,那么文艺学专业学生就还得学习中西美学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典籍.西方古典美学和文论经典着作,具备一定的西方哲学基础训练,广泛学习中西文化史,所以对有志于考博和将来在高校发展的文艺学学生来讲,学习内容和难度都是相当大的,如果只是一般喜爱阅读文学作品,而缺乏一定理论学术兴趣,最好慎重选择文艺学方向. 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这个专业的理论性也比较强,除了要熟悉中外文学史和作品,也要学习各种文学理论方面的理论学术着作,要熟悉中外文化史,了解一定的西方美学经典着作,要学习西方的文学理论史和经典着作,比较重视跨学科.跨文化视野和分析把握能力的训练.喜欢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化并有一定学术理论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这个方向.

3.中国古典文献学 这个专业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兴趣和能静下心来不受功利浮躁影响的心境.古典文献学专业对古汉语和国学的小学基础(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要求比较高,既要学习<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这样的传统文化基础典籍,又要进行古文字学习的技术训练,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典籍深入研究的兴趣,没有静下心来进行严格的“小学”基础训练的恒心和执着,那读起来是相当枯燥的。这也是最讲究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天赋的一个专业,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个专业,因为在目前这个功利社会,能静下心来研究国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学生已经很少了。 4.中国古代文学。 一般有以下几个方向: 1诗词学(与诗词美学和古代文论及艺术美学想通) 2先秦至隋文学(先秦文学两宋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3唐宋文学 4元明清文学

考研语言学概论-7.doc

考研语言学概论-7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1.语言中任何一个较为复杂的词组或句子,在其生成过程中都可能重复使用过一条或几条结构规则。(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2.英语“books”中的“s”是词尾。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3.“日子”中的“子”是词根语素。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4.“好极了”、“为了明天”属于内向结构。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5.英语“He reads a letter.”中read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数、时和人称。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6.派生构词法在汉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7.汉语中的单音词、联绵词以及音译词都是单纯词。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8.词类划分的重要标准有两个:一是句法标准,二是意义标准。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9.一切语言都有开放性词类,而大多数语言也有一些封闭性词类。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10.变换有助于辨析句法意义之间的细微差别。 (分数:1.00) A.正确 B.错误 二、简答题(总题数:28,分数:90.00) 11.什么是语法?语法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法规则是由哪两种规则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词法和句法有何联系与区别?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形位/语素与词位/词有何区别?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词位/词和词组的区别是什么?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词组和句子有哪些差别? (分数: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什么是词根形位?什么是附加形位?后缀与词尾有什么区别?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构词法和构形法有什么区别?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常见的语法手段有哪些?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词的形态特点(语法形式),可把语言大致分成几类?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法范畴。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语法范畴中的“性”的概念有什么特殊性?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每一种语法范畴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划分词类对句法描写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什么叫形态?为什么说形态可以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之一?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形态变化有哪些主要形式?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自考或考研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3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 A ) A.任意性 B.强制性 C.离散性 D.线性 2.音高取决于( B )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D ) A.音素 B.音位 C.音渡 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C) A.自由重音 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 D.不固定重音 5.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 B ) A.同化 B.异化 C.弱儿 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 A.2个 B.3个 C.4个 D.7个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 A.构词语素 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 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 A.健儿 B.女儿 C.少儿 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 A.古语词 B.方言词 C.新造词 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A.句子的句型类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D.句子的简繁类 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A.语气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 A.语汇意义 B.语法意义 C.语境意义 D.蕴含意义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 A.记号 B.笔画 C.音符 D.意符 19.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 A.元音文字 B.辅音文字 C.意音文字 D.全音位文字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 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 A.行话 B.黑话 C.官腔 D.贵族语言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D.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 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 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 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24.患“失语症”是因为() A.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 B.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C.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 D.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 25.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概念知识的一类词典是() A.历史词典 B.信息词典 C.语言词典 D.百科词典 26.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A.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B.单词、语义、语境、句法 C.单词、句法、语境、语义 D.单词、语义、句法、语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方法上看,一个辅音的特征取决于() A.音高的高低 B.发音部位的前后 C.送气不送气 D.声带振动不振动 E.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8.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语义场与上下位词没有关系 B.语义场是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义项的聚合体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E.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29.下列关于语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B.有些语素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意义 C.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大类 D.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 E.词都是由语素形成或组成的 30.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 B.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C.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 D.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 E.几千年来,汉字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DOC专业

2021环境化学考研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

2021环境化学考研杨志峰《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 题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与解析 第一篇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 ______;二是能量流动是______的,______的。()[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A.增加,单向,不可逆 B.减少,单向,不可逆 C.增加,多向,可逆 D.减少,多向,可逆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包括:①单向性,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流动;②递减性,经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根据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量,从低到高就构成了一个能量锥体或能量金字塔;③能量的质量逐渐提高,能量流动的另一个趋势是把低质量能转化为高质量能,从太阳能固定到生态系统后,能量流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低质量能向高质量能转化的过程;④变动性,与物理系统不同,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不断变化的,它取决于输入端和输出端消化率与新生物量的产生速率等因素。因此,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2(多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A.致癌作用 B.物理性损害 C.生物性损害 D.化学性损害 【答案】ABCD~~~~ 【解析】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可表现为:①特异性损害,是指环境污染物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以及产生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等;②非特异性损害,是指一些多发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体抵抗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等。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三类:①化学性因素,如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等;②物理性因素,如噪声和振动、放射性物质和射频辐射等;③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三类因素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二、填空题 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解析】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荷电、运动状况等的差异,大气圈由低到高依次被分为五层:①对流层,存在对流和水平运动、雨雪云雾等天气现象,大气污染多在此层;②平流层,氧和臭氧吸收太阳辐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大气多水平运动,飞机飞行在此层;③中间层,最冷,大气对流运动,出现夜光云,有流星;④热成层,又称电离层,火箭、激光、多数流星在此层;⑤逸散层,大气稀薄,地心引力小,运动速度快的质点可完全摆脱地球引力场逸散入宇宙空间。

全国各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排名

上一篇下一篇共167篇 全国各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排名2011年12月15日21:56:49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排名 排名 A等 1复旦大学A+ 2华东师范大学A+ 3浙江大学A+ 4武汉大学A+ 5南京师范大学A+ 6北京大学A+ 7四川大学 A 8北京师范大学A 9安徽师范大学A 10西北师范大学A 11陕西师范大学A 12南开大学A 13南京大学A 14中山大学A 15暨南大学A 16苏州大学A 17上海师范大学A 18首都师范大学A 19山东师范大学A 20扬州大学A 21兰州大学 A 22中国人民大学 A 23山东大学 A 24福建师范大学A B+ 等(36 个) :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 等(36 个) :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考研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2

考研语言学概论分类模拟2 一、填空题 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特殊性就在于语言具有______功能和______功能。 答案:交际、认知 2.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______的几种表现。 答案:系统性 3. 从语言的______特点出发,可以解释人类语言的多样性。 答案:任意性 4. 依照语言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可以把语言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______是最大的类,相互间的亲属关系最疏远。 答案: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系 5. 语言的亲属关系是用______来确定的,如汉语和藏语是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原始______。 答案:历史比较法、汉藏语系 二、判断题A对B错 1. 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组成的。 答案:A 2. 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答案:A 3. 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答案:A 4. 音位不是符号,因为没有和某种意义相结合。 答案:B

5. 语言能力只有人类才有,其他动物是没有的。语言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鸿沟。 答案:A 6. 语言能力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经过许多代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 答案:A 7.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至于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那是后天的事情。 答案:A 8. 抽象的语言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语言。 答案:B 9.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答案:B 10. 语言只是抽象思维的工具,动作思维的过程不需要语言。 答案:B 三、简答题 1. 人类为什么选择声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 答案:第一,声音具有表现方式上的优点。它可以随时产生,随时消失,使用中不占空间,不需要光线等条件,没有携带和储存等负担,不需要占用人的手、眼睛等,从而不影响一般的劳动。 第二,语音具有组合上的优点。它可以在相对无限的时间的线条上组合成相对无数的声音单位,为语言符号提供足够的表现形式。 当然,声音也有它的缺点,看不见摸不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口语中的词清晰度不高,稍微不留意就听不懂。人们经常利用手势、眼神、重复、解释等办法弥补。 2. 聋哑人能不能进行思维? 答案:聋哑人不会说话,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比较抽象的意思无法准确地表达,但事实证明,聋哑人是能进行思维的。研究表明,失语症患者已丧失了语言能力,但并未丧失思维能力,他们照样能进行思维活动,只是说不出来。多数先天性聋哑儿童,虽没学会手势语和文字,但都能根据“a>b 和b>c”来完成推断“a>c”这样高水平的抽象推理。

考研语言学概论-10.doc

考研语言学概论-10 (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 1.下列四个汉语词,不属于借词的是:______(分数:1.00) A.啤酒 B.和尚 C.拖拉机 D.火箭炮 2.下列语言学研究门类中不属于具体语言学的是:______(分数:1.00) A.古代英语 B.理论语言学 C.汉语史 D.现代法语 3.语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______。(分数:1.00) A.词类的变化 B.词序的改变 C.语法范畴的消长 D.形态的改变 4.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研究不包括:______(分数:1.00) A.文字学 B.语法学 C.音韵学 D.训诂学 5.下面哪个词具有书面语色彩:______(分数:1.00) A.脑壳 B..歇 C..搁 D.崎岖 6.下列不属于社会方言的是:______(分数:1.00) A.官腔 B.行业语 C.黑话 D.皮钦语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分数:1.00)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8.就语言的谱系分类而言,下列四组语言,哪一组不具有亲属关系:______(分数:1.00) A.壮语、傣语、侗语 B.英语、德语、荷兰语 C.朝鲜语、满语、佤语 D.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 9. 1.00)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10.中古汉语声母[b][d][g]后来并入[p][t][k],合流了,这条规律叫作:______(分数:1.00) 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11.“木乃伊”一词是:______(分数:1.00) A.一个词根和一个后缀组成的词 B.三个词根语素组成的词 C.前缀加词根加后缀构成的词 D.一个三音节的单纯词 12.下列哪种语言不属于黏着语:______(分数:1.00) A.壮语 B.土耳其语 C.日语 D.芬兰语 13.从文字的类型上讲,阿拉伯文属于______(分数:1.00) A.表音文字 B.音位文字 C.表意文字 D.意音文字 14.下列关于文字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______(分数:1.00) A.所有文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B.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C.文字和语言一样,是全民的交际工具,不具有阶级性 D.用某种文字去记录某种语言,其选择是相对自由的 15.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______(分数:1.00)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6.采用拉丁字母的是:______(分数:2.00) A.俄语文字 B.汉语拼音 C.朝鲜文字 D.日语文字 E.英语 1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分数:2.00)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的时候,声带都要振动;发辅音的时候,浊辅音需要振动声带。 E.发元音的时候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气流较强。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分数:2.00) A.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因而只能渐变 B.与语汇和语法相比,语音最容易发生演变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点归纳

《環境學概論》知識總結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7、环境自净能力: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因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物化和生化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自然降低的现象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二、简答 1、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

常、健康的生活服务;④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3、理论环境学的主要任务:运用有关的现代科学理论,总结利用和改造环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展有关的环境科学理论,以建立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方法论、环境质量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合理布局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利用联合企业及生产地域综合体组成的原理和方法、环境规划和环境区划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人类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最终的目的:建立一套调整和控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理论方法,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方向性和战略性的科学依据。 4、论述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生的8大公害事件对你有何启示。 5.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I、环境科学初期发展阶段也称为多学科发展阶段:在各基础科学内部有关环境问题的研究逐渐走向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它们分别用不同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属于多学科性的。特点:环境科学分支分别发展,环境科学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统一体系。II环境科学向整体化发展阶段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组合的方法,对人类与环境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特点:强调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人类与环境系统看作是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第二章大气污染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生成危害的现象。

考研语言学概论-2.doc

考研语言学概论-2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5.00)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特殊性就在于语言具有 1功能和 2功能。 (分数:1.00)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 1的几种表现。 (分数:1.00) 3.从语言的 1特点出发,可以解释人类语言的多样性。 (分数:1.00) 4.依照语言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可以把语言分为 1、 2、 3和 4。其中, 5是最大的类,相互间的亲属关系最疏远。 (分数:1.00) 5.语言的亲属关系是用 1来确定的,如汉语和藏语是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它们都属于原始 2。(分数:1.00) 二、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6.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组成的。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7.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8.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9.音位不是符号,因为没有和某种意义相结合。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10.语言能力只有人类才有,其他动物是没有的。语言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鸿沟。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11.语言能力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中经过许多代的艰苦磨炼而形成的。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12.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至于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那是后天的事情。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13.抽象的语言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语言。 (分数:2.00) A.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