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Q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Q固体叫“干冰”);

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

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 第四朵

小花变红;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

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 说

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

CQ+HO=HCQ和H2CQ=H2O+CE

【注意事项】

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纸花必须是干燥的。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Q

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Ca (OH )

2=CaC (3)J +H0

广①CO 气体的检验

② 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此反应的应用〈 ③刚抹过石灰浆的

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 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

c 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CO 和NaOH 发生了反应?)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CQ 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

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 二氧化碳的用途:⑴灭火;⑵作致冷剂如人工降雨、舞台烟雾;⑶制碳酸饮料;⑷作温 室肥料等。

2、 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

【臭氧(Q )、甲烷(CH )、氟氯代烷等也会导致温

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地带土地沙漠化,

旱涝灾害,农业减产。

3、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措施: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乙醇等清洁能 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三、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实验室制取

CO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想一想:水能防止 CO 中毒吗?

点燃

2CO + O 2====2C —一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 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 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2、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 并且下文的操作、 C0+ 2C0

1-稀盐酸2-大理石3-碳酸氢钠溶液4-浓硫酸5-木炭6-氧化铜7-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操作】

①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②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

③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

④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

【注意事项】

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

体引起爆炸。

④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

气氧化(2Cu+O 2CuC)。

⑤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⑥7溶液的目的:A、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

【实现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3CO+FeO^- 2Fe+3CO

【注意事项】铁块是银白色的,但铁粉是黑色的。

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

温”:

⑶毒性: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使人因缺氧而

死亡。

3、用途

吉温

可燃性作气体燃料【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HO j CO+H!

还原性冶炼金属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①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②二氧化碳可以和四大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H+Cu Cu+HO 和Cu+CO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及练习题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考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 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⑵密度比空气大; ⑶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P114实验6-5) ⑷CO2固体叫“干冰”。 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3实验6-4) 更不能供给呼吸(解释“屠狗洞”现象)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4实验6-6) 化学方程式:CO2 + H2O == H2CO3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CaCO3↓+ H2O ①CO2气体的检验 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此反应的应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 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CO2+ C 2CO (注: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考点2 一氧化碳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 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2CO + O2点燃 =====2CO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①CO和H2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H2一样) ②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但: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是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⑵还原性:CO + CuO Cu + CO2 ——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操作顺序实验时,先通CO,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常识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常识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附件: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常识 一氧化碳中毒,即常说的一氧化碳煤气中毒,每年春冬时有发生,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基本常识十分必要。 一、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原因有哪些 (一)生活用煤不装烟囱,或是装了烟囱但却堵塞、漏气。 (二)室内用蜂窝煤取暖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蓄积。 (三)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四)冷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 (五)一氧化碳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引起泄露。 (六)城区居民使用管道一氧化碳,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5%至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一氧化碳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二、怎样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冷天取暖或使用一氧化碳时,一定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这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关键。要克服麻痹思想,房内生火取暖,一定要安装排烟设备,并经常检查有无堵塞和漏洞,及时修理。烟筒伸到室外的部分,最好安一个弯头,防止呛风倒烟,室内门窗不要关得太严。用一氧化碳或液化气做饭烧水,也应严防一氧化碳中毒,办法是注意管道有无漏气,不用火时应关紧闸门。 三、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一氧化碳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中毒时间稍长,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严重的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虚脱或昏迷等症状,皮肤和粘膜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甚至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会很快死亡。 四、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护措施有哪些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 考点1 常用中药的特点总结 1.狗脊:近边缘1 ~ 4 mm 处有1 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 2.大黄:根茎髓部有“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3.何首乌: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 (异常维管束)。 4.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5.银柴胡: “珍珠盘”“砂眼”。 6.黄连:①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②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③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7.防己: “猪大肠”“车轮纹”。 8.延胡索: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9.人参: “芦头” (根茎)、“芦碗” (芦头上凹窝状茎痕)、“珍珠点” (须根上的明显的疣状突起)、“艼” (不定根,根茎上生长的)。 10.甘草: “菊花心”。气微, 味甜而特殊。 11.黄芪: 嚼之微有豆腥味 12.远志: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13.白芷: “疙瘩丁” (根表面皮孔样横向突起)。 14.当归: “归头” (根上端)、“归身” (主根)、“归尾” (支根)、“全归” (根的全体)。主产于甘肃岷县。当归一般栽培至第二年秋末采挖,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15.川芎: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饮片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 16.防风: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习称“蚯蚓头”。 17.玄参:气特异似焦糖, 味甘、微苦。 18.地黄:主产于河南省。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19.党参: “狮子头” (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20.茅苍术: “朱砂点”“起霜” (暴露梢久,常可见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北苍术无起霜现象)。 21.川贝母: ①松贝: “怀中抱月” (外层磷叶2 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②青贝:鳞茎呈类扁球形,外侧鳞片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③炉贝:“虎皮斑” (炉贝表面黄白色, 梢粗糙, 常有黄棕色斑块; 22.浙贝母:①珠贝:鳞茎呈扁球形,外侧鳞片略称肾形,较大而肥厚,呈元宝状;②大贝:为鳞茎外层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 断面白色至黄白色, 富粉性。 23.天麻:“红小辫”“鹦鹉嘴”。 25.羌活: “蚕羌”“竹节羌”“条羌”“大头羌”。 26.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 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内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考点清单 1.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3. 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 4. 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 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3.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在通常情况下,CO 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塑料瓶变瘪;鸡蛋进入瓶内。 2. 与水反应:3222CO H O H CO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 H CO CO H 223 2+↑=。 3.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 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 2 + Ca (OH )2== CaCO 3↓+ H 2O 此反应的应用? ? ???????

4. 不支持呼吸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CO2用途利用的性质 灭火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制冷剂、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制啤酒、汽水等碳酸饮料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3 2 2 2 CO H O H CO= +;生成的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 H CO CO H 2 2 3 2 + ↑ = 气体肥料绿色植物利用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 四)温室效应 1.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的现象。除二氧化碳外,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2. 温室效应将使全球气候变暖,这样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 防治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②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典型例题】 例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发展和利用太阳能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人和动物的呼吸 D. 含碳燃料的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的循环使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对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由题中图示显示,A处应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都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A 例2:常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是 A. 它是一种能溶解于水的气体 B. 降温加压下它可以变成固体“干冰” C. 通常状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 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是氮气也能灭火(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为什么不常用氮气来灭火呢?由于在通常状况下,氮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5.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6.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7.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8.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9.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10.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1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 华在爪,在窍为目。 1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13.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14.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气能 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摂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 15.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16.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7.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18.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19.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20.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 21.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 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23.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 动血,火易致肿疡。 24.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25.中医“治未病”包括哪几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 答案参照《中医基础理论》,主编:印会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二、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1.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2.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3.四物汤:生地黄、川芎、当归、芍药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精选(一) 1.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是黑色固体,乙、丙为五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2.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一氧化碳具有( ) A.还原性 B.剧毒性 C.可燃性 D.氧化性 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生产化肥 B.用来灭火 C.生产纯碱 D.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 4.把w克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x克。若先将w克CO2经过:CO2→CO→CO2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y克。则x与y 的关系是( ) A.x=y B.x>y C.x

情况,说明原因)。(1) ;(2) 。 6.“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2002年5月22日《东方时空》中一个节目的标 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森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大自 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 面使用纸张和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温室效应的事情。 7.鲜鸡蛋在进行呼吸作用时,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空隙呼出二氧化碳,为了停止 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鸡蛋的保鲜剂,其原理可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为。 8.简答题, (1)实验室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跟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会产生什么现象?此试液加热煮沸后,会发生什么变 化?冷却后向上述试液投入活性炭并振荡,又发生什么变化? (3)为什么干冰可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4)为什么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几天后就变硬了? (5)为什么有时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进入菜窖前应怎样检验并避免发生这种事故? 9.石灰石是我国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 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的CO2质量/g 1.76 3.52 4.4 m (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上表中m的数值是。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 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考点二):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 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 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整理)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它为中性气体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O22CO2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一氧化碳还有一个重要性质: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主成分子化合物。如Ni(CO)4(四羰基镍)、Fe(CO)5(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一氧化碳的的用途: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 一氧化碳(co)是一种对血液,与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空气中的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二价铁的呼吸酶结合,形成可逆性的结合物。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与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正常情况下,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将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氧血红蛋白(o2hb)被输送到机体的各个器官与组织,参与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比如果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很多的一氧化碳将进入机体血液。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优先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百~3百倍。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解离速度,只是氧血红蛋白(o2hb的1/36百。一氧化碳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与机体吸收高浓度一氧化碳空气的时间长短。一氧化碳中毒者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含量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关系,中毒的严重程度则与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有直接关系. 此外,机体内的血红蛋白(hb)的代谢过程,也能产生一氧

中药相关专业知识

相关专业知识模拟题 1、有一根茎类药材呈纺锤形,两端略尖。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具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细小木心(中柱),嚼之发粘。该药为 A:知母 B:麦冬 C:百部 D:川贝母 E:浙贝母 正确答案为:B 2、浙贝母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 A:淡绿色荧光 B:樱红色荧光 C:碧蓝色荧光 D:暗紫色荧光 E:棕褐色荧光 正确答案为:A 3、一呈扁圆柱形药材,外皮有横向断裂而露出木部,形似连珠状,此药材最有可能的是 A:地黄 B:胡黄连 C:白芷 D:巴戟天 E:贯众 正确答案为:D 4、下列哪项是石菖蒲不具有的 A: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红棕色物 B: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及叶迹维管束C: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 D: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有晶纤维 E:薄壁细胞中有菊糖 正确答案为:E 5、黄丝郁金在紫外光灯下断面有亮黄色荧光,内皮层呈明亮的A:红色环 B:紫红色环 C:蓝色环 D:黄色环 E:白色环 正确答案为:C 6、下列药材中不含草酸钙结晶的是 A:人参 B:半夏 C:石菖蒲 D:甘草 E:丹参 正确答案为:E 7、来源于石竹科干燥块根的药材是 A:绵马贯众 B:黄芪 C:延胡索 D:太子参 E:川贝母 正确答案为:D 8、药用部位为鳞茎的药材是 A:山药 B:百部 C:天花粉

D:知母 E:浙贝母 正确答案为:E 9、沉香药材的径向纵切面可见 A:木射线呈横带状 B:木射线呈长梭状 C:木射线细胞纵向延长 D:木射线细胞切向延长 E:木射线细胞纵向排列 正确答案为:A 10、下列药材组织中,哪一种具有异型维管束A:大血藤 B:鸡血藤 C:木香 D:沉香 E:降香 正确答案为:B 11、来源于萝摩科的皮类药材是 A:五味子 B:香加皮 C:秦皮 D:地骨皮 E:桑白皮 正确答案为:B 12、大青叶粉末水浸液有 A:红色荧光 B:紫色荧光 C:乳白荧光医学全在.线提供 D:蓝色荧光 E:橙黄色荧光 正确答案为:D 13、下列哪一项不是连翘的鉴别特征 A:顶端锐尖,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 B:呈倒卵圆形,略似花瓶,全身被有突起的刺状小点 C:中果皮细胞壁略念珠状增厚 D:呈卵圆形,稍扁,两面各有一条明显的纵沟 E:石细胞甚多,长方形至多角形 正确答案为:B 14、菌陈采收季节不同,习称不同。秋季采收的菌陈习称 A:绵茵陈 B:幼茵陈 C:秋茵陈 D:茵陈蒿 E:滨蒿 正确答案为:D 15、金钗石斛与马鞭石斛显微鉴别的主要区别点,下列哪一种描述正确 A:金钗石斛的粘液细胞中含有葡萄糖,而马鞭石斛则无 B:金钗石斛的粘液细胞中含有淀粉粒,而马鞭石斛则无 C:金钗石斛的粘液细胞中含有草酸钙针晶束,而马鞭石斛则无 D:金钗石斛的粘液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束,而马鞭石斛则无 E:金钗石斛的粘液细胞中含有油滴,而马鞭石斛则无 正确答案为:C 16、益母草的性状特征为 A:茎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 B:茎方柱形,上部没有分枝,四面有凹下的纵沟 C: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具纵棱线 D: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有柔毛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重要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知道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4、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和完成一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2、二氧化碳的重要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 4、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性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 2、辨证观点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观察、对比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CAI多媒体课件、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纸花、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导管、试管、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阶梯蜡烛、酒精灯、单双孔塞、火柴等、学生分组(四人一小组)。 2.学生准备: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橡胶导管、药匙、酒精灯、小木条、火柴、集气瓶、玻璃片、小烧杯、镊子、白铁皮阶梯架、软塑料瓶、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每小组4朵)、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 (幻灯片)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 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复手为雨,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它是一种什么物质? [教师讲述] 1.是二氧化碳所致;2.二氧化碳。 [引言] 认识一种物质主要是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着手,以便我们更好地使用它。那么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先来一起探究一下。 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 [学生活动] 制取并收集三个集气瓶和一个软塑料瓶的CO 2 活动与探究一: (幻灯片)⑴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阶梯架上,把阶梯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 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2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知识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知识 一、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 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凡含碳物质如煤、木材、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直接使用桶、盆取暖;煤炉内压得过满,煤炭燃烧不充分;烟囱堵塞或封闭不严;降雪、大风、浓雾和气温回升时,室外气压低及室内外温差小,烟气扩散受阻和倒灌;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热水器淋浴时,排气不畅等情况,都极易导致室内一氧化碳浓度骤增,引发一氧化碳中毒。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站立下稳,有短暂的意识模糊等。 中度中毒症状:除在轻度中毒的症状上加重外,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步态蹒跚,嗜睡,甚至昏迷。 重度中毒的症状:除昏迷外,主要表现有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瞳孔缩小、不等大或扩大;呼吸浅表或出现潮式呼吸。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休克、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三、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 1.应注意热水器或煤气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注意检

查连接煤气灶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防止漏气。自动点火的煤气连续点火未燃烧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放散后再点火。 2.使用热水器、煤气灶具之前应闻闻有无煤气味,确定是否漏气,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在使用天然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洗浴时间避免过长,不超过20分钟。 3.居室内用煤火炉要安装烟道密闭完全的烟囱,用炭火盆取暖时要注意空气流通。 4.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时立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5.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专门用来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能在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的时候及时地报警。 如果身边的人发生煤气中毒时,一定要及时将中毒者抬离现场,将其放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平躺休息,注意保暖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中毒较轻者可喝少量醋或酸菜水,危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在医务人员到来之前,要让患者保持侧卧,防止发生呕吐而窒息。

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二. 重点、难点 1. 从CO和CO2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这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2. 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掌握一些简单的有机物和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三. 具体内容 本节内容围绕一氧化碳和有机化合物两个重点。首先,我们要复习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都可以由碳和氧气反应得到,他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2. CO的物理性质因其是气体,所以要和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对比,主要是它的密度和溶解性?那么,有哪些收集方法呢? 3. 化学性质因其和氢气、碳的化学性质类似,所以要对比记忆。那么,一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实验装置有哪些不同点?为什么?实验顺序应怎样?为什么?对比三大还原剂都有哪些不同点? 其次,作为有机化合物,应掌握: 4.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例? 5. 简单的有机物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 还需要掌握的有机物:酒精、醋酸,分别有哪些知识点? 7. 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组成元素?对工业的重要性? 【典型例题】 [例1] 2.8克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跟5.8克某种铁的氧化物完全反应,这种氧化物是()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物的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例2] 下列物质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同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是() ①甲烷②木炭③氢气④石蜡⑤酒精⑥一氧化碳⑦甲醇 A. ①④⑤⑦ B. ①③④⑤⑦ C. ②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A 解析:考虑元素守恒。 [例3] 已知A、B、C、D是四种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A是含碳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1)写出A、C、甲、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C___________;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2)写出物质C与丙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4;CO2;O2;H2;CO2 + C 高温 2CO 。

中药的材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中药相关知识培训教材 一、中药知识及我公司中药基本情况 二、中药材、中药材饮片、净药材的界定 三、中药材、中药饮片仓储常识 1、验收管理 2、贮存条件:分类管理 3、防霉防虫

第一部分中药简介及我公司中药基本情况 一、简介: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其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逐渐改称为“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 中药按功效分为: 解表药(香薷、紫苏)、清热药(黄芩、黄连等)、泻下药(大黄)、祛风湿药(乌梢蛇、雷公藤)、化湿药(砂仁)、利水渗湿药(茯芩、泽泻)、温里药(吴茱萸)、理气药(木香)、消食药(山楂)、驱虫药(槟榔)、止血药(三七)、活血化瘀药(丹参)、化痰止咳平喘药(桔梗)、安神药(朱砂)、平肝息风药(牡蛎)、开窍药(冰片)、补虚药(人参、白术)、收涩药(五味子)、涌吐药(胆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白矾、大蒜)、拔毒化腐生肌药(硼砂)21类。 二、公司现有中药情况: 1、7个品种39味中药,其中植物药36种,矿物药1种,其他2种; 2、贮存分类: (1)阴凉、防蛀1种:三七; (2)阴凉干燥13种:广藿香、车前子、甘松、白芷、当归、吴茱萸、皮、茵、砂仁、香附、香薷、薄荷、紫苏叶; (3)通风干燥、防蛀、防霉防潮12种:大黄、山楂、甘草、麦芽、桔梗、柴、槟榔、葛根、稻芽、地黄、黄芩、川木通; (4)干燥12种:木香、丹参、龙胆、白扁豆、连翘、泽泻、茯苓、栀子、黄连、滑石、白芍; (5)密封、凉处1种:冰片; 3、药用部位: (1)根及根茎6种:三七、大黄、丹参、甘松、甘草、龙胆;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Q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Q固体叫“干冰”); 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 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 第四朵 小花变红;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 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 说 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 CQ+HO=HCQ和H2CQ=H2O+CE 【注意事项】 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纸花必须是干燥的。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Q 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一氧化碳中毒基本知识

一氧化碳中毒基本知识 一、概述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二、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血中碳氧血斓鞍自荚?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4、后遗症中、重度中毒病人有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偏瘫、偏盲、失语、吞咽困难、智力障碍、中毒性精神病或去大脑强直。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脑病。 三、诊断要点 1、中毒史有发生中毒的环境和条件。 2、中毒发现。 3、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液碳氧血红蛋白(HbCO)阳性。 四、治疗决策与常规处方 1、改善组织缺氧,保护重要器官 (1)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领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2)吸氧: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最佳。鼻导管吸氧的氧流量为8-10L/min。 (3)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可用细胞色素C30mg静脉滴注(用前做皮肤试验),或将三磷腺苷20mg、辅酶I(辅酶A)50U、普通胰岛素4U加入25%葡萄糖溶液250ml 中静脉滴注。 (4)有脑血管痉挛、震颤性麻痹者,可用阿托品或654-2静脉注射。 2、防治脑水肿应用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与高渗葡萄糖液交替静脉滴注、或并用利尿剂及地塞米松。脑水肿多出现在中毒后2-4h。 3、纠正呼吸障碍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等。重症缺氧、深昏迷24h以上者可行气管切开,呼吸停止者立即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器。 4、纠正低血压发现休克征象者立即抗休克治疗。 5、对症处理惊厥者应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安定)镇静。震颤性麻痹服苯海索(安坦)2-4mg、3/d。瘫痪者肌注氢溴酸加兰他敏2.5-5mg,口服维生素B族和地巴唑,配合新针、按摩疗法。 6、预防感染对长期昏迷者给抗生素治疗。 7、其他治疗如高压氧疗法,放血疗法等。 五、综合医嘱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练习2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自主学习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将二氧化碳制成干冰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石蕊试液遇二氧化碳变红D.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木炭层产生一氧化碳 答案:A 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制干冰 B.灭火C.制纯碱D.制尿素 答案:B 3.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主要成分都可用CaCO3来表示的是( ) A.生石灰,石灰石B.石灰浆,石灰石 C.生石灰,石灰水D.石灰石,大理石 答案:D 4.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是( ) A.灼热的焦炭B.灼热的氧化铜 C.石蕊试液 D.石灰水 答案:B 5.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的是( ) A.氢气B.氧气C.一氧化碳D.氮气 答案:C 6.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火焰是( ) A.淡蓝色B.蓝色 C.黄色D.苍白色 答案:B 7.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CO2B.CO C.H2D.C 答案:C 8.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久置空气中石灰水会变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浑浊二氧化碳 CO2+Ca(OH)2= CaCO3↓+ H2O 基础巩固 9.如图6-10,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答案:蜡烛由上至下依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在化学性质方面,CO有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性.一氧化碳中混有一定量的氧气或空气,点火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点燃前必须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没有没有难可燃性还原性发生爆炸检验纯度 11.燃烧正旺的煤炉中由下至上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点燃 CO2(2)CO2+C点燃2CO (3)2CO+O2点燃2CO2

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 识(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新编版)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据统计,中国家庭每年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人数,仅次于交通事故和生产事故,居第三位。为杜绝我市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黑河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入寒季节要全面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知识,避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一、什么是煤气中毒 通常指的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没有加入集中供暖的市民特别是农村,烧煤炭取暖仍然不可缺少,使用不当极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情况。 二、常见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门窗紧闭、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或其气压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2、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三、怎样识别煤气中毒 1、轻度中毒 中毒者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毒 中毒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3、重度中毒 此时中毒者多已神智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种方法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种方法: 一是根据密度不同,分别将它们充入气球; 二是根据水溶性不同,分别将它们通入石蕊试液中; 三是根据可燃性不同; 四是根据还原性不同,分别将它们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 五是根据是否与碱溶液反应,分别将它们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 【将带火星的木条不能检验二者,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不支持燃烧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是正确的。】 为什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是正确的?谢谢... 回答 因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在纯氧中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Ca(HCO3)2Δ CaCO3↓+H2O+CO2↑ 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HCl+AgNO3= AgCl↓+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Cl—的原理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 SO42—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2NaOH = Mg(OH)2↓+2NaCl CuCl2+2NaOH = Cu(OH)2↓+2NaCl 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 H2O = Ca(OH)2 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Ca(OH)2+SO2=CaSO3↓+ 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Ba(OH)2+Na2CO3=B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K2C O3=CaCO3↓ +2K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NO3+NaCl = AgCl↓+Na NO3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