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小学数学论文-教

育期刊网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江苏滨海县八巨镇前案小学(224542)辛艳华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新兴的教学理论模式,通过对特定问题的解决,达到学习内容与问题能力锻炼的统一。应用到小学数学学科中来,就是通过寻找适当的数学问题,结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也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更加深刻。可以说,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始终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留作业来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而学生会沿用以往不恰当的思考方式来进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在这样的教学弊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二)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国家义务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改革提出了四点教学理念:学生主体、生活经验、体验过程、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模式就是符合上述四种教学理念的学习模式。通过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成为提出、分析、解决的主体,逐渐解决现阶段小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抽屉原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补充读本中的学习内容,很多小学生单靠看读本,始终不能够理解原理的本质。所以,本文以抽屉原理为教学内容,来演示一下“问题解决”这个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抽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能遇到,所以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实际感受到这个原理的存在。首先要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要从简入难,逐步加深难度。在课堂上可以准备扑克牌、铅笔等教学用具,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来合作探究其中的规律所在。

问题的提出可以有以下几种:

1.把5只铅笔放入3个文具盒中,看看有几种放法?记录结果,并总结规律。2.把5只小鸽子(塑料模型)放入3个笼子里,有几种放法?记录结果,并总结规律。

3.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有几种放法?记录结果,并总结规律。4.把一副扑克牌拿走大小王之后,任意摸出5张牌,同时进行3次,你会发现什么?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设置好了,接下来,将全班按照座位分成若干个小组,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假设班级有40个同学,那么一共有10组,由教师制定每组的小问题,而相邻的小组不能重复。每个小组通过相互分工和讨论来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并记录在作业本上,选出一个小组长来进行问题的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去思考、去发现。

(三)成果反馈,反思问题

成果的反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教师应该先听完学生的汇报之后,认真做好记录,逐一点评,并举出几个错误率极高的案例,进行真正的讲解。比如举扑克牌的例子,教师可以找出刚刚做扑克牌案例的小组的学生(5人),让他们上讲台前做游戏。教师先问学生,扑克牌取出大小王,还剩多少张?学生回答52张。再问花色有几种,回答4种。接着,请5位学生分别抽一张牌,教师要求把牌先保密,接着说:这5张牌中,至少有两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注意,是至少。并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两个字的内涵。接着亮牌,如果学生不解,再多进行几次同样的步骤。原理的得出,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的实验,而且不断地变换数据。现在教师引导每一组的实验,是不是总是至少有一个“抽屉”(教师引导学生把盛放的物体叫抽屉)中至少有N支铅笔,而N是指物体与抽屉的商的余数+1。然后由学生来进行这个结论的验证。再引出“抽屉原理”的内容,即当物体的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时(物体数不是抽屉数的倍数),总有一个铅笔盒中至少有商+1支铅笔;当物体的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时(物体数是抽屉数的倍数),总有一个铅笔盒中至少有商支铅笔。(以铅笔和铅笔盒为例)

(四)指导总结,应用问题

讲解了“抽屉原理”之后,让学生把刚才错误的记录与规律改正过来,教师应认真批改改正过的作业本。“抽屉原理”虽然不难,但是关键是找出“抽屉”和“物体”的替代物,并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从上述4组问题中,选出一组来进行解答,要求不能选已做过的一组,并且要写出记录过程和具体思路。

不难发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又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

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责编罗艳)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宁宝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据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确定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本过程:引发问题——组织探究——作出解释——运用深化 该模式实施欲体现的特点:创景激疑,独思共议,解惑识质,实践升华。 模式过程说明: 一、引发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能去主动探究。引发问题,就是教师要根据要学习的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身边的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易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的模拟情景,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一系列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杂乱的,有的是已经学习过的,有的是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有的可能是后续学习才能解决的,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提出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组织探究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外在的知识、思想、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亲历,才能内化于学生脑海之中。组织探究,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体验感悟,获取感性认识,并与身边的同伴、全班的同学及老师进行探讨交流,澄清认识。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暂缓评价正误、优缺。 三、作出解释 “会学”是必要的,而“学会”是必须的。作出解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通过感知获取的直观认识条理化,抓住其本质属性,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简单地说,就是源于学生,高于学生,既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又要让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分化点、生长点)。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的研究》课题申请书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的研究》课题申请书 一、基本情况 预期的主要成果: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以我校校本教研为平台,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研活动,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使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指导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二、课题论证 1.研究目标及意义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研究背景: 我国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沉闷的课堂凸显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但深入课堂,走入讲台上课,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其引领作用、促进作用发挥不好; 二是教师受教材的限制,教学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三是教法上只追求形式,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无实效性; 四是教学目标出现偏离,教师不能全面准确的把握目标,只注重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课堂中只注重学科内容的价值趋向,而忽略了学科特点的实际意义。 五是重视评价结果忽视评价过程。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形成策略指南,从而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参与课题的教师明确课改的方向,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培养研究型的教师。 研究意义:

通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申报、研究,对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把握问题的实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的策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为我校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提供平台。 2.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施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3、在课堂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科学的综合评估。 2、研究问题的表现形式及问题的归因。 3、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课题研究的重点: 一、教师自我角色定位。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致力于推行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制的改革采取了新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推广学分制,学分制被一部分重点大学率先采用,随后部分地方院校也相继实施,可目前为止,国内高校所实施的学分制均未达到最终目标。随着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国内外学者对学分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各高校也以期通过学分制的改革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分制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较为成熟,在学分制背景下,实践教学以其极大的灵活性、实用性服务于其学术发展,并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流动,对开放的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综合已有文献,笔者总结国外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如下。 (一)关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比较典型的国外实践教学模式,即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及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注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接近1:0.8,甚至能达到1:1,技能教学注重各种能力的综合性和职业性培养。德国的双元

制是德国高等职业学院普遍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姚永聪,2012)。“双元制”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其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7或者2:8,理论教育尤其注重于实践相结合,且服从于实践需求。另外,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它是由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灵活办学、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申晓龙,2008)。加拿大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涉及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英国实行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让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以及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首珩,2011)。 (二)关于国外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特点的研究 学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位、组织形式、实践内容和指导力量,发现其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化运作的特点,实践内容和指导己经形成了学校、政府环环相扣的成熟的模式(刘志军,2009)。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国的“资格推动型”、澳大利亚的“TAFE”等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

基于一科多模教学风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的探究

基于一科多模教学风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的探究李静孝莉莎滨州市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 摘要:作为一门新增设的综合性较强的小学至高中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建构起独属于自身的教学课堂模式和教学课型,从而规范教师的基本教学。结合学校“三级建模”的教学模式,基于具有综合实践活动特点的“一科多模”教学形式,本文重点探索和研究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六大课型并针对“开题课”课型进行详细剖析,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更加精准、科学和系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模式;教学课型;开题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由课上和课下两部分组成。其中课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下去“做”“考察”“实验”“调查”“采访”“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如我们最近刚开展的《走进凉拌菜》,学生通过课下时间走进菜市场去了解菜价,走进饭店,去了解凉拌菜的做法,如果时机成熟,我们打算做好凉拌菜后,让学生们一起走进市场去销售自己的凉拌菜,这样学生不仅搜集资料,获取知识,同时还会在活动中发现很多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悟生活。像这样一系列的课下活动,使学生超越了单一的接受学习,同时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这是课下学生的任务,结合课下做的事情,课上我们需要和它相辅相成,开展相应的活动,对此,我们对课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分为了四大不同的课型,分别为“开题课”“展示课”“中段指导课”“总结反思课”。那么,具有一科多模教学风格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模式是怎样生成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的呢? 一、课堂模式生成背景 天津市教科所王敏勤教授说:“一所学校如何才能既有大致统一的教学思想,使全体教师有所遵循,又能体现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做到既规范又灵活,既对广大教师有基本的要求,又不限制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每个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可以通过三级建模逐步做到: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一个学校有统一的宏观教学模式,又能引导教师“有模不 1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课题实施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理论意义 (1)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模式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层次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需要。 (2)有效课堂能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它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3)《新课程标准》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它的提出,旨在改变以往忽视学生发展,只顾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全体学生进步发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生动的发展。 (4)把课堂的有效性作为课题来研究,既适应世界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进行新一轮课改的必然和需要。 2.应用价值 (1)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高效率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 (2)有效课堂的建立能够让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效,营造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轻负高效的教学氛围,从而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3)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思路的创新,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4)有效课堂的建立能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并且在诸多问题面前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一些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实施“导学-自学-互学”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打造高效课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目前的课堂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教师仍然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对学生“学”的问题重视不够。只顾“授人予鱼”而非“授人予渔”。 2、教学案的编写问题。教师们的集体备课还不够落实,有的只是把书本知识以问题形式搬到教学案上,没有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诱导、没有对学习知识过程的方法指导、没有对学习活动的安排指令。 3、预习过程中的预测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认真的组织安排,学生之间的对学、群学过程没有落实。教师对哪些问题是学生能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学生解决不了的,还没有做到心中有数。 4、展示过程中的表面问题。现在的展示活动只是过去教师讲解的一种替代,失去了展示的本来意义。并且这种替代式的展示,让教学活动变得肤浅和直接,课堂上看起来热闹了许多,但热闹背后学生能力培养成了大问题。同时,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参与度不同,很

多学生还不能真正地动起来。 5、学习小组的建设问题。从学生的活动情况来看,学习小组还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形成合力,小组长的职责还不明确,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检查还不落实,导致少数基础差的学生还不能认真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落实情况也不太清楚,组间安排有的没有做到同质。 6、反馈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反馈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应该伴随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而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强,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随机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能达到“以学定教”的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较低下。 7、学习评价中的激励问题。教师们仍然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没有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劳动付出纳入学习评价中来,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之间的点评还不能形成争论的话题,不能真正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导向、纠偏、深化等方面的作用。 8、课堂教学的监控问题。没有对教师教学工作细节上的明确要求,对课堂管理还比较宏观,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比较粗糙;备课组不能及时地针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教师们对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够深入,缺少有效的尝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观念要彻底转变。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是对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进行革命,没有教师们的“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向“学生为本”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近年来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阐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改革思路、实践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提出了基于计划性课程和自主性项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一个系统、两种形式、三个层次、四大类型”。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人才需求表象及外因分析。近年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粗放型阶段,教育带有普及性,重在传授知识,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从历史的因素来看,高校长期以来一直属于政府管辖,自主办学意识不强,众多高校缺乏各自特色,不论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职业教育型院校办学模式雷同,相当多的学校不能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由此形成一个“怪圈”:常常是学校里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毕业后能创出一番事业,几年后便可达到“经理级”,而那些在校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毕业后却往往只能做个好职员而已。许多调查还显示,学历(位)与职位的关系并不成比例。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病因根源在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考核上。目前,政府各级对高校办学质量考核普遍存在“高水平即高质量”的偏见,仅重视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等纯学术因素,而忽视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因素;此外,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考核其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差别并不大,还导致许多高校高不成低不就,难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政府及各高校也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微观操作层面上改革的力度不大,情况不够乐观。 2.内因分析。(1)在管理体制方面。教研室与实验室设置及其运行机制不合理,仍按学科、课程分类的传统模式设置,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分散不能有机融合,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验教学被弱化等一系列问题。(2)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型的实验少;模拟型的多,实战型的少;限制性的多,自主性的少;单一性的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少。实验教学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观察现象和分析结果的能力,组织和设计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树立严

典型案例VBSE实践教学模式

典型案例三 建设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推行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基于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能力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职业院校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实训室,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多数实训室建设以课程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以后工作的公司全貌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培养学生与其所学专业相近相关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更是差距 甚大。审时度势,高职教育正逐步向更加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宽专多能”式的人才更受企业青睐。会计专业与社会经济关系紧密,如何构建一个高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全方位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这也正是我们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思考的问题。 二、主要目标 通过构建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创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既能体验实仿真工作环境,又能在实际环境中完成相关核算与决策,同时还能执行各类相关管理岗位的具体任务,实现决策、执行、体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 三、实施过程 (一)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认知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是基于新道实践教学技术平台V2开发的一款,可支持全国各类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开展校内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平台。基于该平台,可全方位模拟现代真实商业社会环境下,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的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商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业务往来关系。利用该平台开展仿真实践教学,可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到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下多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工作方式,认知核心制造业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协同工作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所需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 探 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它被被增设为必修课程、法定课程。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趋势,同时也是科学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缺乏成型的教学模式这一特殊性,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开展。如何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与教育这项内容,初步建立教学模式,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具体做法和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更期待您的批评指正。 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世界”这是宇宙从形成开始演变到今天这样一个文明世界的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更证明了劳动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只有靠人类的高能思维劳动和劳动实践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人类各个方面的劳动,宇宙就会停止发展,人类社会就会倒退。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中央全教会议又再次强调在学校中必须实行素质

网络教学模式探索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施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成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解决成人学生工学矛盾的 问题以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普通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实施网络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优势,积极探索如何实施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网络教学 一、普通高校传统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面授教学,课时有限,教与学不能做到有效统一 传统成人教育大多是业余教育,采用面授方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集中式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有限的学时中,教师只能讲授课本中的要点、难点,无法系统论述,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弱,成人学生只能依靠自学来掌握全面知识,而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文化程度各异,这些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由于面授时间较少,师生之间的接触机会必然减少,学生在自学中遇到难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必然影响其学习质量。(二)工学矛盾突出,传统教学模式制约成人学生学习的需求 成人学生大都是在职人员,他们在年龄、阅历、社会处境、自身学习条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工学矛盾不可避免地成为成人学生学习的障碍,制约着成人教育的发展。因此,实施网络教学模式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是解决工学矛盾的最佳选择。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施网络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一)网络教学为培养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所需人才的信息能力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和途径 网络教学的本质在于充分发挥了技术进步的功能,使教师从学生中分离、学生从学习集体中分离成为可能,而且使得教育过程能够得以继续并取得成功。在网络教学方式中,学生将取代老师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和帮助。借助计算机网络,学校可以模拟和构造出各种虚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尝试,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相结合,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沟通更加方便、快捷,交流的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因此,网络教学的发展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会逐渐成为主流的教育方式。 (二)网络教学拓展了教育空间,突破了教育时间的限制,使教与学做到有效统一 网络教学不再使用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的教学中心,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对外开放,成人学生不用亲自来校学习,可选择合适的时间以自己喜欢的进度学习,而教师可以约定时间,来进行课程的讲解和小组讨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才不会忙于应付考试,而是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和社会实践当中。 (三)网络教学将有效推动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从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中面临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轨,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轨的现象出发,阐述了中职汽车专业教学开展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简要探讨中职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特点及其注意事项。 标签: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社会、企业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营销人员、美容人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制造维修、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员工,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服务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需要不断努力探究的问题。 1汽车专业教学面临的困惑 作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只有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才是有用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就产生了各种问题。而让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实践教学,学生面对实际的物体,亲手做一做、学一学,有感性认识,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就普遍较高。另外从职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很多汽车专业的同学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备一定技能操作水平,但是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在企业中锻炼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可见,我们现在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正是这种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太明显的用处,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是脱轨的,教学实践往往是根据书本内容安排的实践,而不是根据企业和行业的要求来安排。另外,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个人倾向、教师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老师往往十分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教学,为了上好一堂课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查找资料,力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学并不适用。同时,由于地区差异性,教学资源、设备的不足,也极大影响与左右了教学的模式与效果。 2“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性 2.1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

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经管学院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探索了“课程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培养+校外专业调研”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课程特点,研究并尝试了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自主合作学习、场景模拟以及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与用友软件公司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外专业调研实践活动;培养了师资队伍,增强了教师从事教学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能力;带动了学生社团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一、创新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方法,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研究并尝试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自主合作学习、场景模拟以及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如在《ERP手工沙盘模拟实训》和《ERP创业实训》课程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先了解企业的整体概况,在仿真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整体经营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把握和理解,并对给定的企业进行实际运营管理,较系统地对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高质高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中,将理论讲解与计算机模拟操作相结合,该课程直接上机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主要的财务软件操作方法,熟悉会计核算流程和方法,增强实际操作技能。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难度不大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先自学,分组合作学习,各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由教师进行补充、点评。这种方法既使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归纳、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学效果直观生动,深受学生欢迎。。 二、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 我院现与用友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和杭州阿里巴巴集团等达成了开 展顶岗实习、项目研究、人才培训、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等多项合作内容,并正式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积极地开展了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拓展了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 三、有效推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在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将学生社团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在经管学院专业教师的大力协作下,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尤其是经管学院多次参加用友杯ERP沙盘

最新科学发展观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科学发展观教学模式实践论文 近几年,旅游院校规模发展缓慢,旅游专业(主要是本科以上)的吸引力在减弱,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下降,学科有边缘化的倾向。旅游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它涉及到众多的学科,作为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强化学科的系统性、理论性,加强本专业的系统的基本理论课程的安排。同时旅游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毕业生主要面向旅游管理、教学、科研等部门,因此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保持一定理论高度的同时,必须加强本专业的实践性课程、技能课程模式的创新,这既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专业本身特色所在。 一、旅游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1、培养规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由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构成。大专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60%;本科约占35%;硕士约占4%;博士约占1%。由此可见旅游高等教育还是以大专为主,其层次比较低。旅游职业教育规模和水平都没有达到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与旅游业每年需70万专业人才相差甚远。旅游教育显著特点就是应用型很强,总体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但不同层次有所不同,本科以上是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专科是培养基层和中层管理人才;中专是培养服务技能型人才,因此旅游本科教育应该既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也有别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教育,不少院校只是盲目开设旅游专业,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师资和教学经验,教学设

施相对落后,软、硬件都不符合现代旅游高等教育的标准,由于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过慢导致人才匮乏,从而使得我国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于国内其它行业。 2、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以酒店业为例: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容纳人员多。每新建一个酒店,都可增加100至300个左右的就业机会。同时,酒店业也是和国际接轨最早的行业之一,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按说,这一行业会把旅游院校专业的大学生作为用人的首选。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酒店在每年接受员工时,却把眼光瞄向旅游中专和旅游职高毕业生,而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并不太乐于接收使用。原因有三:一是大学生到酒店从事一般性服务工作的心理准备不足,没有树立起服务和服从意识;二是旅游专业学生更多地是侧重于管理知识的学习,寄希望于将来到酒店能管理人,而不是被人管。三是大学旅游专业学生学理论多,学实践知识少,学生毕业后对酒店实践知识甚少,无法立即上岗。 3、旅游行业大学生流失严重 据调查,近年来,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的流失现象有增无减。据有关资料统计,高校旅游系毕业生,毕业到饭店工作中第一年的流失率高达50%,其后二年中,流失率为80%。五年后,只有少数几个人仍留在饭店工作。饭店如此,其它旅游行业大学生流失现象也是大相径庭。 二、旅游高等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错位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2364427.html,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霍建国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03期 摘要: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建构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加以系统化。在教学理念上要建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要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教学法与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基础课程具有广泛性、理论课程具有深刻性、实践课程具有针对性。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及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关键词:行政管理;课程;实践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其课程设置也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因此,强化课程实践教学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必然要求。从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普遍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薄弱,造成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极为严重,致使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在理论知识应用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与优势,这势必影响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社会普遍要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诉求以及各个学科在人才培养上都逐渐向能力培养倾斜的背景,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有必要建构合理的教学模式。为此,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便是一种解决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困境的有效方式。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如何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以提高实践能力,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行政管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由此,实践性是其基本的专业特征,也是行政管理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专业特征决定了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在这里,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理念、方法、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达到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课程实践教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也就是说,实践教学并不排斥理论教学,相反,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实践意识与环节,从而升华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实践教学也是理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二是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实践教学是贯穿于全部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不仅仅表现在实习环节中,同时也深刻地体现在日常课程教学之中,是包括实践教学理念、方法、内容等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教学方式。三是实践教学注重教学的实践导向。行政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诸如“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分 析”“地方政府管理”“电子政务”“市政管理”等都具有强的实践性。为此,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要超越抽象的理论教学,要涵盖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由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媒体的飞跃, 第一次是从语言到文字,这时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第二次飞跃是从手写到印刷。这时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模式。如今,媒体正处于第三次飞跃的转折点,即从印刷媒体向电子媒体的飞跃。由于电子媒体的形式不同,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同,必将带来教学模式的变化。为此,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许多理论和设想,什么"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等等纷纷出台,尽管那些设想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但能真正走出实验室应用于教学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学生中心论"与我国的国情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面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一蹴而就地改变,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在这里,笔者提出"节目主持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是一个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及时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教学大纲是教的大纲,教学计划是教的计划,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性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理论根据就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其优点是明显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本身。当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摘要: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共同揭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四个方面阐述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策略,为当前深入实施有效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可借鉴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课堂;问题解决 如何使师生从繁重的“苦教”与“苦学”中解脱出来,步入以不消耗师生体能和时间为代价提升教学质量的良性教学循环轨道,使教师在快乐中教学,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笔者利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构建有效物理课堂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疑问。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用下述的流程图来表示: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来源于教材,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来于生产、生活实践。教学设计时首先应掌握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尽可能创设感性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的问题情境。教学中可采用置悬设境、猜想设境、实验设境、类比设境、变异设境等情境创设方法。问题情境的设置不只应注重一节课的开头,而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感觉到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题。 二、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根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进行分类加工,找出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发挥潜力,指点学生去分析问题与已有信息间的联系,去搜集与问题可能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去选用所需要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联系不同的相关经验,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 三、展示交流、共同揭示规律 这是引进新概念、新规律、建立新知识体系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重要过程。教师不能将学生提出的许多见解简单地纳入到预定的答案中去;应由学生代表,向大家交流小组或个人意见。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探索汇报交流,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与规律等方面的结论,同时还要诱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还应启发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的?你是如何想到的?能否用其他的方法?”交流时要有展示、有陈述、有汇报、有倾听、有辩论(甚至是争论)、有评价、有欣赏、鼓励等,尽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独自地思考、分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共6页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社会、企业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营销人员、美容人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制造维修、服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员工,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服务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需要不断努力探究的问题。 1汽车专业教学面临的困惑 作为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了没有用,只有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才是有用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就产生了各种问题。而让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实践教学,学生面对实际的物体,亲手做一做、学一学,有感性认识,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就普遍较高。另外从职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很多汽车专业的同学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具备一定技能操作水平,但是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在企业中锻炼较长时间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专业人才,可见,我们现在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正是这种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太明显的用处,从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倦怠的心理。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是脱轨的,教学实践往往是根据书本内容安排的实践,而不是根据企业和行业

的要求来安排。另外,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师个人倾向、教师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老师往往十分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课堂教学,为了上好一堂课花费大量时间来备课,查找资料,力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为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对于专业课教学并不适用。同时,由于地区差异性,教学资源、设备的不足,也极大影响与左右了教学的模式与效果。 2“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性 2.1实践教学模式概念 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实践教学任务,经由逻辑归纳概括而成的比较稳定、简明、具有可操作性、可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2.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发挥对书本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整合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独到的创新能力,坚韧的心理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他们多元化发展。 “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掌握本专业上岗前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处理一般事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