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醒世姻缘传_因果报应观内涵浅析

_醒世姻缘传_因果报应观内涵浅析
_醒世姻缘传_因果报应观内涵浅析

大 众 文 艺大150

摘要:因果报应是《醒世姻缘传》所阐发的主要观点之一,小

说通过两世姻缘的前前后后因果报应的书写,凸现了“三世因果”的佛教报应观。然而作者所要阐发的意义远不止停留于此,渗透于小说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却是通过因果报应来达到劝诫众人止恶修善之目的。这深层含义的阐述便使得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更加的深刻,也得以使小说本身得到更多人的青睐与更深层次的解读。关键词:醒世姻缘传;因果报应;内涵

因果报应论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有“三世因果”说,

即人的前世,现世和后世都是互动的,互为因果。其认为现世人们的穷富祸福,是前世所做诸业的“果”。今生的善恶行为,则是导致来世祸福报应的诱因,即“因”。这些理论强调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成,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造因、自己造果的;强调事事都处于因果关系中,并且有因就必有果。东晋慧远大师《三报论》中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

受。” 任何产生“因”的行为,都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果”,即使不会出现在今世,也会出现在二生、三生等等的来世。

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佛教与文学是紧密相联的,佛教中最普及的因果论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文学作品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在各朝各代涉及到因果报应的作品有很多,但其目的是不同的,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作品纯粹只是为了宣传佛教的教义;有些作品对因果报应进行夸大从而达到麻痹人民思想的目的;当然也有许多作品只是把因果报应作为一个引子,其中还有更深层的意义。《醒世姻缘传》就属于第三种,作者把“因果报应”说作为小说线索,牵引故事发展,把主人公的前世今生连接起来,使全书的故事情节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紧凑。在这合理的情节、紧凑的结构中蕴含的作者深层的目的便是借“因果报

应”说来劝诫众人止恶修善。

作者首先以果报轮回为线索贯穿两世姻缘,把看似割裂的两个部分,紧密连接在一起。作品前二十二回是写一个叫晁源的人,二十三回以后写一个叫狄希陈的人。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人被作者用因果报应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与他们相关的人与事也被很好的整合起来,整个作品也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前世的晁源在围场打猎时射杀一只仙狐,又因父亲钻营成功而暴富,花八百两银子买娼妓珍哥为妾,纵情声色,宠妾虐妻,导致嫡妻计氏悲愤自杀,埋下祸根。由于计氏父兄告状,珍哥入狱。在这期间,晁源又与皮匠之妻偷情,结果被皮匠发现并被皮匠杀死。

后世晁源转生为绣江县狄姓富户之子,名希陈,娶仙狐转生的薛素姐为妻,自然要受到前世的报复,薛素姐对他棒打箭射,百般折磨,甚至还去官府诬告其谋反。狄希陈不堪忍受,停妻再娶,在京城娶计氏托生的童寄姐为妻。寄姐同样对他百般折磨,且逼死了珍哥转世的丫头珍珠。后来狄希陈经高人指点,在颂读了万遍《金刚经》后才解除宿孽。

作者又用两世姻缘来诠释因果报应。凡事有因必有果,前世晁源种下“因”,后世的狄希陈就必须来忍受这个“果”。晁源的死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宠爱珍哥,使计氏自杀,他坑害好友,并与他人之妻偷情,更为严重的是他还射杀了一只仙狐。这只仙狐的鬼魂一直报复他,把他从马上推下,烧他房屋,直至最后化作小鸦儿之妻的模样引领小鸦儿杀了晁源。然而这一切并未随着晁源的死而结束,后世三个人各自投胎。计氏托生为薛素

姐,仙狐托生为童寄姐,她们两个开始了疯狂的报复。整个故事都围着因果报应展开,作者在叙述他们四个人的恩恩怨怨的同时 也穿插着其他的故事。作者在叙述因果报应的同时也在警醒世人,希望他们能够从中学到一些道理,使他们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努力做到去恶从善。

“劝善惩恶”是很多作家的追求,这种追求往往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实现。东岭学道人在《醒世姻缘传?序》中就阐明了该书的这一功能:“原书本名‘恶姻缘’,盖谓人前世既已造业,后世必有果报,既生恶心,便成恶境,生生世世,业果相因,无非从一念中流出若无解释,将何底止,其实可悲可悯……余愿世人从此开悟,遂使恶念不生,众善奉行。”《醒世姻缘传》寓劝善

惩恶于因果报应,由因果报应体现劝善惩恶,二者密切相联,体现在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绘中。

在作者笔下那些贪赃枉法、忘恩负义、爱占便宜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在审理计氏自缢一案时,知县接受晁源的贿赂而屈罚计家,伍小川、邵次湖助纣为虐要对计家赶尽杀绝。结果,知县肠穿肚烂而死,伍小川、邵次湖也死于押解途中。麻从吾夫妇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恩之心,甚至恩将仇报,使得养父母陷入绝境,客死他乡,结果被冤魂索命而亡;汪为露更是枉为人师,误人子弟,强占他人土地,为了钱财不惜毁掉学生的前途,为了争学生竟然殴打其他老师,结果患怪病而亡,并且尸体也被暴雷震烂。

佛家有“五戒”即:一、杀生戒;二、偷盗戒;三、邪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佛家把杀生戒排在首位,它强调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天地间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晁源纵妾虐妻,妄图休妻,扶正宠妾,计氏蒙冤,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自缢身亡。她的死纯属个人行为,但杀害她的原凶却是晁源、珍哥。对这两个杀人凶手,作者并未心慈手软,而是给了他们可悲的下场。晁源落得被人杀头的恶果,珍哥也被活活打死。虽然二人都死了作者还是又感慨了一番:“可见为人切忌不可娶那娼妇,不止丧了家私,还要污了名节,遗害无穷!”作者的这番话虽是有些一棒子打死的意味,但着实也把作者的立场表现了出来。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的遭遇来警戒众生:伤害别人就是在变相的伤害自己,勿动杀机,否则就会得到更为可悲的下场。

中国人讲究“仁义”,对于那些昧着良心、企图霸占别人财产的人,向来被人们所鄙视。晁源父子相继死后,晁族族人以晁思才、晁无晏为首纷纷到晁源家抢夺财产,欺侮孤儿寡母,全无半点人情味。甚至在晁夫人分田睦族后,两人仍贪得无厌,肆无忌惮地继续抢夺别人财产。他死后,他的妻子就卷走了所有家当。他不遗余力地抢夺来的家产,随着他一命呜呼,消失得无影无踪。晁思才结局则更悲惨,他死后,尸首臭街烂巷,也没人替他料理,小老婆也趁着人乱,卷了衣服、钱财跑了。“大家男男女女,都蜂拥一般赶去,将他家中的衣裳器皿,分抢一空,只剩了停他的一叶门板,一个六十多的老婆。”

作者在描述“恶”的同时也给人们树立了“善”的榜样,纵观全文晁夫人无疑是一个“善”的典型。当她得知儿子又娶了珍哥时,她同情计氏,让家人捎首饰、银两给计氏让她维持生计;当她得知儿子对胡旦和梁生的所作所为时,她偷偷替儿子把银两还给他们,以后又经常接济他们。闹饥荒时,她毫不吝啬,分粥救济灾民;当晁思才这个曾经带头来她家抢东西,后来又给她惹

了许多麻烦的人死后暴尸街头时,她以德报怨,掏钱埋葬他。她以她的善举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报:晁源父子做尽坏事本该断子绝孙,可因为她的善举上天赐给了她一个儿子,以延续香火;当族人强行进入她加抢夺家产、殴打家人时,又很巧合的被地方官发现,救了他们一家;梁生为报她的恩惠托生为晁梁对她孝顺至极;她活到一百零五岁,死后位列仙班,当地百姓感谢她的恩德还为其修建了祠堂。

作者在小说中对至孝之人也给予了褒扬。在作品中,他不止一次地张扬孝道,写两个媳妇如何孝敬公婆,又如何为婆婆割股救治,最后又如何受到褒奖。他笔下的晁梁更是个“孝”的典型。晁梁是由戏子出身的和尚梁片云为报晁夫人知遇之恩而坐化、转世投胎而来的。在他身上所体现的孝道,就更加的厚重。

当晁夫人感染风寒甚是严重时他想到割股救亲。知道母亲将不久《醒世姻缘传》因果报应观内涵浅析

刘盈 (江苏省 苏州大学文学院 215123)

文史哲

大 众 文 艺

151

摘要: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从探讨诚信的内涵入手, 阐述了诚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并简单介绍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造成的后果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诚信要从自我做起。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待人接物的重要行为规范,也是人享誉于群体、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也是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

一、什么是诚信

诚信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弄虚作假,讲真话、实话,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既是人的内在品质,又是人的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中,现代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已作为一种准则。诚信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道德内涵,更具有一种法律和制度的内涵取向,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诚信是立人之本

诚信属于一种社会资本,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和睦、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显得尤为重要。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诚信是个人或企业进入社会或市场的通行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

1.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人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道德人格,是中国先哲共同信守的道德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这些明确地告诉我们:诚信是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我们每个人要融入社会,成就事业,成为社会所欢迎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讲诚信,视诚信为立身处世之根本、事业成功之基石。学生要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就应该首先老老实实做人,做到实事求是。

2.诚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先决条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抉择与定向时期,可塑性强,因此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是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基础。大学生苦读寒窗十几年,都渴望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大学生的成功需要知识、勤奋和机遇,然而最根本的是诚信。正如名牌效应一样,品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企业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的先决条件。诚信是大学生的品牌,如果大学生失去诚信,就背离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更谈不上实现人生价值。诚信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无形的潜在资本。

3.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诚信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核心。现代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范围、空间大大增加,人们之间也更应该以诚相待,信守承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基本要求。诚信作为现代人的“第二身份证”,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与交际的资本,否则自己将被置于“孤家寡人”的境地,甚至寸步难行。由此可见,诚信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现代社会,诚信仍然是调节人际关系,规范经济生活秩序的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也是我们的大学生日后能否成事的道德前提。

4.诚信有利于身心健康

身体和心理健康健全程度对个体的成材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身体或者心理不健康,那么一切将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加强诚信修养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每个人都渴望被信任,都渴望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诚信交往使人产生愉悦、坦然的心情,使人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使人感到生活充满阳光,生活很幸福。生活中如果没有诚信,则每个人都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物力防止被欺骗,结果人人都生活在紧张和压抑之中,生活幸福感大大降低,心理容易产生障碍,甚至引发心理疾病。这种精神负担和不良情绪必然会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干扰人的各种器官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疫能力,使其最终在恶劣的心境重压下病倒或早衰。

5.诚信是就业的“敲门砖”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市场的日渐饱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大学生能否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不仅要转变观念,响应国家的号召,走出大城市,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且最根本的是要有诚信这块“敲门砖”,否则你就会被社会抛弃,也就当代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意义及其培养

武玉红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100875)

于人世,他仍不放弃,去庙中许愿宁愿自己减寿十年来维持母亲的生命,整日忧心忡忡“昼夜像那失奶的孩子一般,不住声唉哼,饭也不吃,黑瘦的似鬼一般”, 直至嫡母离世,始终朝夕侍候在嫡母左右。他所体现的是那种发自内心、绝无虚假的赤子之心。行孝终生的晁梁在母亲离世后,悲痛生疾,后来得到神仙的救助而愈。“知道施主是孝子,特来送药”, 作者最终又把这归于因果报应。

总之,《醒世姻缘传》描述了一个以因果报应贯穿其中的两世姻缘故事。在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善与恶对立与转换,从而造构了一个无限幸福的天堂和一个无限苦难的地狱。你将去哪里,完全取决于自己。在这截然相对的结果中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举头三尺有神明”,万事有因必有果,造下的“恶业”或早或迟都必须要偿还。纵观全文,《醒世姻缘传》中所谓的因果报应只不过是作者的表层意愿而已,劝善止恶目才是深寓于作者头脑的主导与魂灵,也是小说的主旨内涵所在。参考文献

[1]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济南:齐鲁书社,1993.

[2] 夏薇.醒世姻缘传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3] 段江丽.醒世姻缘传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2.

[4] 王艳.薛素姐悍妒性格精神心理探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5).

[5] 付丽.悍妇人格的个性解读——略论《醒世姻缘传》中的薛素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3.28(1).

注释

1.僧祐 《弘明集》卷五“四部从刊”本

2.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济南:齐鲁书社,1993.第52回,第397页

3.同上第57回,第441页

4.同上第90回,第696页

5.同上第90回,第698页

作者简介

刘盈(1984.6——),女,山东枣庄人,苏州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诗文研究。

文史哲

[精选]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

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综历史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 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 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 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 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30.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 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人生感悟的文章句子

人生感悟的文章句子 不是对人性的曲解,只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当你热爱时,你便会用自己的拥有,来点燃那颗坚强的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生感悟的文章句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1、人生不在年龄,贵在心理年青;养身不在刻意,贵在自然顺心;锻炼不在朝夕,贵在持之以恒;作息不在早晚,贵在规律养成;家庭不在贫富,贵在和睦温馨;生活不在显达,健康快乐就成;朋友不在贵贱,知音胜过黄金;距离不在远近,常来常往最亲。 2、人生如酒,彰显着豪迈情怀;人生如歌,吟唱着悲喜交加;人生如戏,演绎着不同角色;人生如线,结满着大小疙瘩;人生如藤,纠缠着苦涩瓜果;人生如路,伴随着坑坑洼洼;人生如茶,忍受着开水煎泡;人生如水,冲刷着河岸沙滩;人生如书,记录着酸甜苦辣。 3、工作没有十全十美,尽心就好;生活没有十全十美,简单就好;恋人没有十全十美,贴心就好;朋友没有十全十美,真诚就好;爱人没有十全十美,真心就好;亲人没有十全十美,和睦就好;快乐没有十全十美,幸福就好;幸福没有十全十美,知足就好;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快乐就好。 4、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

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放下烦恼,就得到了快乐;放下贪欲,就得到了平和;放下怨恨,就得到了解脱。放下即是解脱,即是拥有。 5、苦,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理解;苦,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感受;苦,是一种艰涩,也是一种期望;苦,是一种过程,过程之后,才觉苦尽甘来;苦,是一种理解,体味之后,方觉苦中带涩;苦,是一种感觉,初尝深味,方知倍加努力;苦,是一种感受,身体力行,方知真情无限。 6、人,最不能忘记的,是在你困难时拉你一把的人;最不能结交的,是在你失败时藐视你的人;最不能相信的,是在你成功时吹捧你的人;最不能抛弃的,是和你同创业共患难的人;最不能爱的,是不看重你人格的人。 7、人生如同没有回头路的拾荒,想走得远,你不能背得太重,必须频繁清理背篓,该扔该留不犹豫。一辈子在于碰:碰对了方向,光彩一辈子;碰对了时运,顺当一辈子;碰对了爱人,幸福一辈子;碰对了师长,收获一辈子;碰对了领导,宽松一辈子,我们需要有运气,更需要有随缘的心态。 8、生活原本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当欲望太多,计较太多,背负太多时,痛苦、烦恼、忧愁就产生了。欲望越多,痛苦就越多,幸福就越会远离。只有懂得节制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只有懂得不去计较的

最新近代因果报应实录3篇

据大陆媒体报道,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常比起同年龄的守法少年强壮,但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状况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残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这比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系。 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即负向被激发启动,而正向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同时,美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无神论者往往都会说,这只是心理意识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订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善恶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好人坏都是人自己定义的。如果一个人不在这种人为的道德薰陶下长大,就不会产生这种影响人体健康的负罪感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善恶有着不同的能量频率,有着不同的物质特性;刚刚出生不久、没有经过观念教化的婴儿都有着善良的本性;当人要说谎、欺骗时,无论情绪如何稳定,但生理状态都会出现不由自主的变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测谎仪监测到,人的机体似乎遵循着某种客观特性在运转,不以人的思想状态为改变。 21世纪之初轰动全世界的水结晶形态研究显示,万物有灵,天地有特性存在,善恶在自然中似乎有着客观的标准,不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虚幻概念。当水接触到慈悲、博爱、幸福、鼓励这些良性资讯,或者是在美妙的音乐场中时,水结晶会呈现出绚丽、美妙而牢固的形态构造;而如果当水接触到负面的资讯时,水结晶的构造会变异、扭曲,甚至根本涣散无法成形。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内70%以上的物质都是水,当人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其身体机能也都会发生类似的变化。

禅语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

禅语感悟人生的经典句子 1、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2、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3、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4、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5、幸福,不是收获多,而是抱怨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6、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7、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8、心善,事事皆善;心美,事事皆美。 9、 万事随缘,不可强求,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方能有个好心情。 诸事,能为之则为, 不能为之则不为。 不苛求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苛求于己,勿施不欲之事,任其天然。 10、 人生苦短, 盛衰荣辱转瞬即逝, 唯其心志长久。 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 随时幻灭,唯其芳名千古。 佛曰:与人为善,成就自己 认识一个人靠缘分,了解一个人靠耐心,征服一个人靠智慧,和睦相处靠包容。人,相互帮扶才感到温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简单;路,有人同行才不觉漫长;友,相互记挂才体味情深。 与人为善,不遗余力地成就他人,不知不觉也成就了自己。一己是人,众人是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佛曰舍得: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 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 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 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 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C.申央集权不断加强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3.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1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4.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5.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职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6.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D.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7.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 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2021年实用的人生感言语录大汇总75句

2021年实用的人生感言语录大汇总75句 1、一个人对于一段过往的总结,其实是一种情感上的释怀。 2、尽本分,得本事。 3、佛说:谨守善心,不存任何伤害之意,即是持戒。持戒是一种自我管理的方法。佛家讲究清规戒律,俗家讲究法规法纪,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彼此伤害。所谓守法守纪,如果只是害怕惩罚才不做法规法纪不允许做的事,不是真正的守法守纪,真正守法守纪的人,不管有没有那些限制,都不会做那些事。同样的道理,真正持戒的人,强调自我管理,不需要清规戒律的约束,自然不会有清规戒律所禁止的言行,不仅没有那样的言行,连那样的念头都没有。 4、修道的过程,如同一个人与上万人作战一样,披上盔甲,走出大门,可能会有胆怯心理。有的人半路而退,有的人格斗而死,有的人得胜而回。僧人修习道业,应该持之以恒,勇猛精进,不怕困难,消灭一切魔障,最终自然会修得道果。 5、如何以大乘佛法愉悦内心?佛法有小乘、大乘之分,小乘修罗汉道,主要目标是让自己觉悟、解脱,很多得了罗汉果的人,像神仙一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对红尘俗事弃如敝屣,不管不问;大乘修菩萨道,目标是”自度度人”,自己得道了,还要设法超度众生。修小乘道.只能得”小我”的小乐,修大乘道,才可得”大我”的大乐。 6、一个人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失败,而面对各种局面和问题时的心态则是成功者与普通人的最

大区别。任何成功者的早期经历都能够印证温德尔·菲利普新的那句至理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人最终迈向成功,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7、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人生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憎。 8、一个甘于平凡的人一定缺乏摘取成功桂冠的欲望,对梦想的麻木一点点地将野心淹没在水中,同时也淹没了改变现状争取成功的可能。野心就是对拥有成功的欲望,它在不经意间轻松地将失败者和成功者分开了。 9、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各式各样的”泥土”会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土”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10、让刻苦成为习惯,用汗水浇灌未来。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忘记失败的疼苦,铭记失败的原因。 11、友谊——温静、沉着、理智的爱。 12、明天,对勤奋者来说,是一个确实的希望,是在今天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成就的起点;明天,对于懒汉来说,只是一个飘渺的幻想,只是对自己碌碌无为的姑息与推托。 13、要特别警惕那些恭维你时低三下四,甚至作妇人状的人,你倒霉时,最先落井下石的往往就是他。 14、小草以自己的纯真和烂漫捧出美丽的春天。 15、幸福就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灌溉,用淡泊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篇已整理)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 在哲学领域、中国古代哲学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其先作为佛教般若学传播的媒介,其后与般若学交融汇合,最终为般若学所取代。隋唐二代,虽说儒释道齐头并进,但佛教毕竟是最强大的思想潮流,甚至成为思想界的骄子。至于宋明理学,?ldquo;理一分殊”的本体论建构方式?ldquo;明心见?rdquo;的修行方式等方面,都明显吸收了佛教的思维成果。可以说,不懂得佛教哲学,就很难理解魏晋以后中国哲学的具体形态。当然,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体系,但它用分析感觉、概念、物质属性等手法?ldquo;论证”其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便包涵不少精微、思辩的内容,蕴含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一切都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另外,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无神论总是在同唯心主义有神论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佛教在这方面也确实发挥了反面教员的作用?/font> 在文学领域,佛教留下的印痕更显深刻。许多汉译佛经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ldquo;为文学计,《法华经》、《华严经》不可不读?rdquo;随着佛经的流传,许多佛教用语演化成为汉语的日常用语,大大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佛教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一方面是伴随佛教而传入印?ldquo;声明?rdquo;(语言学中的音韵学、训诂学),导致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的制定,从而促进了魏晋玄言诗、南北朝的山水诗的发展,并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

尤其是般若空观和禅宗禅理,给诗歌内容以强烈的刺激、渗透,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为绚烂多彩。佛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以来,在佛教传播过程中,说唱佛经故事的说唱形?mdash;—“变文”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变文”的内容不断发展,由说唱佛教故事扩展到说唱中国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由此推动六朝小说的发达。此后,中国小说的发展和变迁,形式和内容,取材和观念,也都深蒙佛教的影响。在文学批评方面,如果离开佛教理论,则中国文人发明?ldquo;妙悟”说?ldquo;境界”说?ldquo;禅机”说,都不能得到深入的阐发?/font> 在艺术领域,佛教的广泛传播给中国古代绘画、建筑、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据历史记载,佛教绘画、塑像、建筑是和佛教经典一并传入中国的。汉明帝时,从印度带来的佛像置于洛阳白马寺中,并在佛寺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于壁,标志着我国佛像、佛寺、壁画三大艺术的肇始。此后经数代传衍流变,至盛唐时,终使三大艺术达到灿烂辉煌、登峰造极的程度,至今仍属于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二)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民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正如列宁在《论工人政策对宗教的态度》中所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一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但是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

学习感悟的句子

学习感悟的句子 导读:经典语句学习感悟的句子 1、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2、打盹会做梦,学习会圆梦。 3、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4、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象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 5、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6、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 7、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8、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9、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10、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11、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也一定是勤奋。 12、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13、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4、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15、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 16、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 17、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18、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19、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

20、读书应具有学习和求知的欲望,也就是说,要用人类的天才积累的知识财富充实自己的头脑和心灵。 21、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3、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24、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 25、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 2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27、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28、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人生路遥经典语录_经典语录完整版

《人生路遥经典语录》 1、人生,从自我的哭声开始,在别人的泪光里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哭,为国为民啼出血路。人死了,就让别人洒下诚实的眼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鲍尔吉原野《人生》 2、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好正因一个不满意,就灰心。路遥《人生》 3、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能够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4、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完美的都能按照自我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5、生活永远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无论是好的,还是糟的时候都需要坚强!莫泊桑《人生》 6、他虽然从来也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我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路遥《人生》 7、他们一辈子不坚信别的,只坚信命运;他们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是没什么可说的sIandiAN。路遥《人生》 8、生活对于她这样的人总是无情的。如果她不确立和坚定自我的生活原则,生活就会不断地给她提出这样严峻的问题,让她选取。不选取也不行!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无所不在的上帝,谁也别想摆脱它!路遥《人生》 9、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历史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10、既不懈的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多的报酬和宠爱,而是理智而清醒的应对着现实。 11、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取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取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路遥《人生》 12、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好处,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 13、他在这尘土飞扬的市场上颠簸着为几个钱受屈受辱,心里顿时翻起了一股苦涩的味道。路遥《人生》 14、真正的感情不是利己的,而就应是利他的。 15、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16、我死不了,她就活着!她一辈子揣在我心里路遥《人生》

兰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解析版) 1.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C. 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 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基旁边设置陵县,专为祭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这一举措 A. 解除了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B. 提升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 使行政区划带有祭祀色彩 D.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 下表为学术界关于《马可·波罗行纪》的研究成果。 关于当时宫廷的奢作、南方城市的繁荣、市场的活跃,《行纪》比任何汉文史料和外文作品更 成果1 为详细、生动。 成果2 《行纪》记载的马可·波罗襄阳献炮,与《元史》记载不符。 《行纪》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有大量准确而详尽的描述,当时的欧洲、阿成果3 拉伯和波斯文献中无书能及。 各种印刷本的《行纪》采用的人名和地名是波斯文或阿拉伯文,可能是从波斯史籍中抄来的,成果4 也可能是马可·波罗只到了波斯。 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该书是研究元史的重要资料 B. 马可·波罗曾经来过中国 C. 该书由阿拉伯人翻译并传播 D.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4. 在古代中国有两种文化传统:一种是由私塾、学校和书院教育传播的正规儒家人伦道德传统;一种是通过乡村演戏、说书、佛道仪式等传播“诸善奉行、因果报应、有求必应”等民间观念传统。这两种文化传统 A. 在思想教化方面具有同一性 B. 表明儒释道文化融为一体

湖北省2019届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年湖北省第四届高考测评活动4月调考 文科综合试卷 2019.4.26 本试题卷共14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題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尚书·武成》用“血流漂杵”来描写武王伐纣战争的惨烈。而孟子却质疑,“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矣?”孟子的质疑 A. 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历史 B. 抨击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C. 说明其历史观的局限性 D. 体现了对商亡教训的反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反映了孟子认为武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不会滥杀无辜,纣王残暴,士兵会纷纷起义,不会有这样激烈的战斗。由此可知,孟子质疑《尚书·武成》“血流漂杵”的根据和推理是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这说明了孟子的历史观存在局限性,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孟子的历史观存在局限性,而不是从不同角度解释历史,

古典小说中“因果报应类”诗词选

古典小说中“因果报应类”诗词选 古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份,它不是一种学说,而是宇宙的法则和自然规律,道家《太上感应篇》中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因果报应思想更是佛家的根本思想之一。???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古典小说以道德教化为主题,因此古典小说中存在着因果报应主题,各时期各类小说(笔记、传奇、话本、章回小说)中都有表现因果报应思想的作品:劝人为善,遵从天理,为自己的行为和未来负责。古典小说中有大量相关诗词出现,与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有机融合,即普遍存在“有诗为证”的现象,发挥着认识、教育、审美等诸般功能,抑恶扬善,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以下摘录一些: 一、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二、从来天运总循环,报应昭彰善恶间。信是冥冥原有主,人生何必用机关 三、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 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四、自古机深祸亦深,休贪富贵昧良心。檐前滴水毫无错,报应昭昭自古今。 五、奸狡休夸用智深,谁知败露出无心。劝君不必遮人目,上有苍苍日鉴临。 六、右调《南柯子》 ?天地寥寥阔,江湖荡荡空,乾坤广大尽包容。定盘打算,只不漏奸雄。

七、苍苍不是巧安排,自受皆由自作来。善恶理明难替代,影形业在怎分开。 突当后报惊无妄,细想前因信正该。此事从来毫不爽,不须疑惑不须猜。 八、善恶忠奸唯天晓,因果报应何必恼。平生所为但顺天,富贵荣华将君找。 九、繇来白屋出公卿,到底穷通未可凭。凡事但存天理念,安心自有福来迎。 十、官居极品富千金,享用无多白发侵。惟有存仁并积善,千秋不朽在人心。 十一、前程暗漆本难知,秋月春花各有时。 静听天公分付去,何须昏夜苦奔驰。 十二、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十三、利名何必苦奔忙,迟早须臾在上苍。 但学蟠桃能结果,三千余岁未为长。 十四、塞翁得马未为喜,塞翁失马未为忧。 须知得失循环事,自有天公在上头。

_梼杌闲评_因果报应思想探究

2011年4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pr.2011第25卷第2期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25No.2 ●中国文学研究 《梼杌闲评》因果报应思想探究 柴晓娜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明末清初,特殊的社会环境及历史事件,导致当时出现了一批反映魏忠贤祸国殃民事件的时事小说,其中在文学性上取得较大成就的是《梼杌闲评》,它在“求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世情笔法,以一颗明珠为线索贯穿全书,又以佛教的因果报应构建作品的整体框架,使故事前后贯通,情节生动,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 关键词:梼杌闲评;因果报应;探究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334(2011)02-0114-03 收稿日期:2011-01-09 作者简介:柴晓娜,女,河南平顶山人,陕西理工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的代表作《梼杌闲评》共50回,主要叙述了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及熹宗的乳母客印月相互勾结、篡权乱国的故事。《梼杌闲评》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时事小说纯粹以“求实”为主的叙事模式,转而以人类迫害蛇族,蛇族投生为人,扰乱社会政局最终遭受惩罚的神话故事,来构筑起整个作品的结构框架,它融时事、世情、佛教思想等因素于一体,开启了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的创作新方向。由于以往研究者对其中的佛教思想研究得较少,笔者在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报应之说在我国历史悠久,《周易》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说法。曾子也曾说过:“人之为善,福虽未至,去祸远矣;人之为恶,祸虽未至,去福远矣。”[1]46东汉之后,随着佛教的传入及兴盛,中国将其演变为通过神怪惩罚的因果报应之说。在佛教与文学相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佛教故事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宣扬佛教教义提供了工具。尤其是自六朝小说或唐传奇以来,出现了不少以因果报应观为主的作品。到了明代,小说中的佛教思想已占较大成分,从《水浒传》中的“洪太尉误走妖魔”引起作品中故事的发展,到处充满佛教暗语的《金瓶梅》及以“说报应之书”闻名的《续金瓶梅》等,无不充斥着幽玄之言。而《梼杌闲评》的作者极可能借鉴了其中的创作模式及思路,它以魏忠贤为中心人物,最主要的特点是“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者”[2]131,它跳出了一般历史小说中枯燥、单调的叙述,转而追求离奇、怪诞,甚至是超越常情的故事情节设计,将时事小说中的真实性与世情小说中的传奇性统一起来。 因缘生万法是佛教中重要的理论,由于因缘,而说果报。《梼杌闲评》一书以明嘉靖年间朝廷派官员朱衡治理水患开始叙述。面对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损失的洪水,那些达官贵人吓得束手无策,于是找到善于治水的黄达,接着以黄达视察水患时离奇地遇到蛇精化身的“赭巳”,后者传以治水妙法并收到了成效,当河堤再次溃塌时,以“赭巳”为代表的蛇族却遭到硫黄焰硝的焚烧,“这火直烧到七日方息……只见一穴赤蛇,尽皆烧死”[3]9。被烧死的赤蛇便转世为人,对当初祸害它们的人进行疯狂的报复。于是,当出现了以魏忠贤和客氏相互勾结、祸国殃民的事件时,“作者恐后人气不能平,因借因果之说,谓魏、客前身,实系淮河二蛇,尝助治水有功,治河者不奏闻于朝,请给封典,反火其穴而歼之;二蛇因是 411

佛教因果报应论研究文献综述

佛教因果报应论研究文献综述 导言: 从五篇论文中可以看出,关于佛教因果报应论的探讨集中在以下几点,一、因果报应论是如何产生和实现的;二、因果报应论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三、因果报应论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遭受的反对意见;四、缘起,业力,果报的相互联系和之间的矛盾。五、因果报应所产生的信仰及其影响。此外,关于六道轮回,三世,十二因缘,灵魂不死等观念,也有个别篇章有所论及。 一、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是如何产生和实现的 万全勇先生在《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理论特色》中提到,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是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论和中国固有的因果报应观念相冲突、想妥协、相融合所形成的产物。 二、因果报应论与现实社会 关于因果报应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方立天在《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从实际作用的三个方面来考察其社会功能,(一)平衡心理(二)道德导向(三)稳定社会。郭征宇在《简论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中,总结出四点积极的社会意义。(一)有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有利于人们的自觉自律。(三)有利于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四)有利于对生命权利的普遍尊重,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然而,吴兴洲在《论佛教因果报应思想》中辩证地看待其社会影响,他提到,虽然因果报应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理论缺陷、迷信色彩,甚至其决定论的宿命思想在历史上对现实社会和俗世人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但其止恶扬善的道德教化功能,肯定自力、否定他力的自主意识,却为众生高扬自信、完善自我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这一宗教化的迷信说教,由于其思想形式的广泛传播、流布,因而构成了人类禁忌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佛教的世俗化、大众化、普及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三位作者都从个人的行为道德上升到社会文明和谐,突出了因果报应对人的导向和威慑的心理作用,它在客观上承认了生活得合理性,社会不平等的必然性,从而提倡要扬善弃恶,平等友爱,爱护生命等价值观,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所以因果报应论有利于稳定社会的秩序,进而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更有助于促

2020人生哲理的句子

2020人生哲理的句子 1、做一个安静细微的人,于角落里自在开放,默默悦人,却始终不引起过分热闹的关注,保有独立而随意的品格,这就很好。 2、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人生如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花开,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骄阳,也就有冬天的风雪。一个人只有经过困境的砥砺,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3、你以为你不够耐心,其实你很会包容;你以为你三分钟热度,其实你很能坚持。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会令你重新认识自己。 4、你曾经偷过的懒,都将成为打在你脸上的巴掌”,打拼,上进,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是为了不辜负此生。燃烧吧!打起精神去奋斗!不然等到白首老去,你要拿什么去面对曾经光芒万丈的青。 5、不要嫉妒别人得到的比你多,因为别人总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加倍努力。人生,必须要有一开始的苦心经营,才会有最好的不期而遇。不要埋怨别人让你失望了。怪你自己期望太多。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过去,让开始开始。 6、时间,让人学会了改变,学会了淡忘,学会了隐忍,人生的风景,总是来了、走了;远了、近了;模糊了、清晰了,永远把持不

准。 7、人生的起跑处,我们都差不多,没有背景,没有世故,只有无边的梦想;我们要走的路很长,过程很艰辛,于是我们学会了圆滑,学会了逃避,很多人在仓皇奔跑之中,把梦想弄丢了,只捡到了平凡、平淡、平庸。 8、事不能拖,话不能多,人不能作。与你无关的事,别问,别想,别说。会说话是修养,管住嘴是教养。聪明的人懂得在外守嘴,守嘴不惹祸,守心不出错。 9、你明知道自己不会和这个人在一起,还是会去享受这份恋爱的心情。然后到了合适的时候,离开,去和不爱但是很合适的人在一起。有些爱,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10、想得开一点,好也不可能永远地好,坏也不能永远地坏,都会变。主要是自己的心,想明白了想开了,这就是聪明,这就是智慧,这就是解脱。 11、放下昨天的烦恼,守着今天的幸福,盼着明天的美好;平平淡淡,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稳稳当当,这样的生活就很好! 12、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一个人,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观点,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不

近代因果报应实录3篇 现代因果故事大全

近代因果报应实录3篇现代因果故事大全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近代因果报应实录3篇现代因果故事大全 毕竟,谁也看不见过程的关系,只能单纯的看到报应的结果。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近代因果报应实录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近代因果报应实录1 据大陆媒体报道,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常比起同年龄的守法少年强壮,但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状况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残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这比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系。 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即负向被激发启动,而正向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同时,美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

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无神论者往往都会说,这只是心理意识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订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善恶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好人坏都是人自己定义的。如果一个人不在这种人为的道德薰陶下长大,就不会产生这种影响人体健康的负罪感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善恶有着不同的能量频率,有着不同的物质特性;刚刚出生不久、没有经过观念教化的婴儿都有着善良的本性;当人要说谎、欺骗时,无论情绪如何稳定,但生理状态都会出现不由自主的变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测谎仪监测到,人的机体似乎遵循着某种客观特性在运转,不以人的思想状态为改变。

哲理人生感悟短语说说句子大全

哲理人生感悟短语说说句子大全 导读:1、在人生的经年,在历经沧桑,明目迟钝后才看到,暮年的风景也绚烂夺目,一个人可以没有美丽,可以没有语言,但不可以没有思想,不可以没有抱负,所以很庆幸自己会明悟,找到属于自己正确位置。2、人生有千百种滋味,品尝到最后,都只留下 了一种滋味,就是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凋谢都不可挽回,对此我们只好接受。我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当我们坦然于无奈,无奈就成了一种境界。3、人这么一辈子,年轻 时所受的苦不是苦,都不过是一块跳板。人在跳板上,最难的不是跳下来那一刻,而是跳下来之前,心里的挣扎、犹豫、无助和患得患失,根本无法向别人倾诉。我们以为跳不过去了,闭上眼睛,鼓起勇气,却跳过了。4、真正的成功,不是来自别人的认可和评价,而是 由自我满足带来的宁静平和的心态。如果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改进你的现状,这就是你最大的成功。人生,最好的,或许不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最合适的,才是真正最好的。5、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是智慧;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6、1、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错误的坚持和轻易的放弃;2、使你疲劳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3、

排队时最大的欣慰,不是前面的人越来越少,而是后面的人越来越多; 4、过错是暂时的遗憾,错过却是长久的遗憾; 5、还能冲动,说明你生活还有激情;总是冲动,说明你还不懂生活。7、"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花自飘零水自流,世间事本来就无十全十美之事,何苦庸人自扰呢?不管怎样,输什么也不能再输了心情!" 8、人生的长河,我们每一个人只是一粒粒尘埃,时间也就是最好的证明,感情的世界里没有谁是离开了谁就会活不下去。我们人生的第一意义是生活,只有活着才能抓住更多的东西,才能寻找下一场爱情。9、人生,需要有所放弃。当喜悦已经成为过去,当激情已深深沉沦,前行的路已经泥泞,惰性已经产生,我们真的需要放弃。人生鲜有坦途,得失总是无序,无须因一时之得而窃喜,因一事之失而巨痛,是你的,总会到来。10、谁不曾有过哭到撕心裂肺的夜晚,谁不曾有过思念的辗转反侧。而许多年过去,再回头想想,那些感情也都淡了。我们并没有被生活改造,却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曾爱过的人,只剩下回忆。曾经历的事,仅仅是路过。人生就是这样,我们爱过,路过。只有留下来的,才真的属于你。11、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样去做

从因果报应角度看《左传》中的虚构性章节

从因果报应角度看《左传》中的虚构性章节 发表时间:2011-10-24T15:36:33.11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胡君奇[导读] 《左传》的虚构想象章节是十分丰富的,这些片段源于真实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真实,同时又创造了艺术虚境。 胡君奇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中图分类号:I0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92 摘要:《左传》的虚构想象章节是十分丰富的,这些片段源于真实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真实,同时又创造了艺术虚境。正是虚构和想象的艺术手段,使《左传》之作者弥补了历史链条上缺失的一些环节,把本是属于艺术的东西带到了历史中来,无意中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本文从因果报应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虚构想象章节,以及这些艺术成分所涉及的其他问题。关键词:《左传》;虚构想象;因果报应《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一方面,根据事实通过对人和事件的记载评价,宣扬提倡儒家道德观,体现了史书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叙事、人物、语言等独有的风格,显示了其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尤其《左传》在叙事中加入不少虚构想象成分,通过一些事件的前因后果,反映了春秋时期的鬼神观念和道德思想。 《左传》中的虚构想象章节主要体现在其对神话传说、历史传闻、卜筮描写和梦境描写等情节中。作者通过这些虚构想象成分,往往揭示事件的最终结果和人物的命运,而最终结果和人物命运的好坏,起决定作用的是所涉及到的人物在之前是否做过善事,以及这件事是否具有正义的性质。因此事件的结果和人物的命运在之前就早已注定,作者只不过是通过这些虚构想象成分来巧妙的揭示而已。 这种通过因果报应来揭示人物命运和事件结果的虚构想象章节有很多,比如走向不好结果的例子就有: 1.齐襄公之死 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 ”……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履。反,……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1981.p175-176,以下引文皆出于此书,只标明页码)我们且不管有没有像人的猪,也不管猪会不会人立啼哭。先看齐侯,也就是齐襄公为什么惧怕那只像彭生又人立的大猪呢?而且怕的乱了方寸,跌伤自己,丢了鞋子,回到宫中后,又不幸遭遇刺客,隐藏起来还被杀掉。为什么会如此倒霉?从因果报应来看,这是他罪有应得。因为之前齐襄公与已出嫁的外妹姜氏通奸,不料被妹夫鲁桓公发现,为掩人耳目,就让大力士公子彭生害死桓公。后为平息各诸侯之怒,又嫁祸于彭生,杀了彭生。所以,那个像彭生的大猪出现时,就预示着齐襄公的恶报来了。 2.晋景公之死 晋侯梦大厉,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 ”……公觉,召桑田医。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p849-850 这件事也很奇异,晋侯(晋景公)半夜梦见鬼来寻仇,第二天找巫医占卜,巫医说他活不到吃当年新麦子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居然等到新麦子入锅,于是把那个巫医杀了,马上就要进口了,却肚子涨,先去茅房,一不小心掉下去死了,最终还是没吃到新麦子就死了。一个皇帝不信邪居然死在茅坑里,真的是很神奇。那么这一次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晋景公昏庸无能,信佞臣,听谗言,在前两年杀了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赵括全族,这个鬼就是赵盾所化。这又是一次因果报应的典型。 3.申生显身 秋,狐突适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请于帝矣,将以晋璧畀秦,秦将祀余。”……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蔽于韩。”p334 死去的申生为何要显身?而且要“请于帝矣”惩罚惠公。这是源于晋惠公的无礼。因为他不但娶了其父的次妃贾君,且又娶了异族美女骊姬,后来因为惠公父子,申生失去王位,被冤至死。在这次,申生告诉狐突,秦将打败夷吾晋惠公。并通过巫者预告狐突,晋将败于韩。梦中人对晋惠公的品行,秦晋两国之关系,五年之后秦晋交战的结局作出评价和预告。果然,这一切在僖公十五年应验:惠公被秦君打败,活捉。当时秦穆公劝那些披头散发跟在秦军后面走的晋国大夫们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忧伤呢? 我和你们的君王西行,不过是你们晋国的妖梦应验罢了。这个妖梦指的就是僖十年狐突遇见申生的事。太史公司马迁说,骊姬给晋国带来了五世之祸。但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晋惠公身上,这都是他荒淫暴乱、贪图享乐带来的恶果。 此外预示不好后果的情节还有诸如: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前的河神之梦、成公十七年的声伯之梦等。 《左传》中既有预示不好结果的情节,也有预示向好的、顺利一面的情节,用来证实好人好报。以下即是正面的例子: 1.结草相报 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p764 这里又涉及到一个梦,但这一回便是一个好梦,而且是对善事的阐释。从引用的文中即可看出,老人为什么在战场上帮助魏颗?魏颗将军依照他父亲合理的遗命,善嫁了结草老人的女儿,没把老人的女儿殉葬,所以老人在九泉之下,感激将军救了他女儿的生命,特来帮助魏颗。这里明显揭示一个道理就是行善事早晚必有所报。这与儒家思想也有相同相通之处。 2.灵公接连刺杀赵盾 ……使鉏麑贼之。……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p658-660 这些引文中,刺客鉏麑的心理活动,以及灵辄与赵盾的对话很显然都是作者自己的猜测与想象。但这些人为什么拼死救赵盾呢? 鉏麑刺杀那一次,鉏麑是因见这位首相如此敬业,如此辛苦,在百姓中的口碑又一向很好,觉得不该杀。但是在不忠、不信的矛盾情况下,鉏麑竟然自己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