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教学内容

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学专长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3.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被称为刻意训练。

4.微型教学:微型教学又称为微格教学,它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

后再进行分析。

简述题:

1.简述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新手之间的差异。

答: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3个基本方面:(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2.简述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答:(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

3.简述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答:新教师常常存在三种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此外,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往往会有一些心理困境。有调查表明,新教师认为课堂的重要任务有:维持课堂纪律,激励学生,处理学生差异,评价学生的作业,联系学生家长等。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

答: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

2.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答: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答: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4.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几个水平?共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答: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避罚服从取向、相对功利取向;(2)习俗水平(10-20岁):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3)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社会法制取向、普遍伦理取向。

5.简述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性格不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有好坏之分,是人个性中的核心成分。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1)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性格。(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3)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

6.简述威特金对认知风格的分类及与教学的关系。

答: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认为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教师更喜欢自然科学与教学,喜欢演讲,授课时注重学习教材结构性和逻辑性;而场依存型的教师倾向通过与学生互动来教授课程。一般认为,教师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则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1.举例说明学习的生物适应与社会意义。

答: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本能行为是先天决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改变需要千万年的演进;而习得行为则是后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无限的,改变可能只需要几分钟。

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正是学习的重要性。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许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出生以后立即试着站立,然后试着走路,而且很快就能走了。新生长颈鹿的这种能力属于学习吗?为什么?

答:不属于学习。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许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出生以后立即试着站立,然后试着走路,而且很快就能走了。它会走路不是通过后天经验所引起的,所以不属于学习。

3.简述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答:

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答:(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过程;(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5.人本心理学的主张

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如动机、情感、价值等。(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 (4)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有部分是重叠的。(5)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

6.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答: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有选择的联结”,基本观点如下:

(1)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性)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有意义接受学习就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也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学习。(2)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在学习主要内容之前,要给学生提供有意准备好的。略微概括的、抽象的内容,这可以促进学生对后面材料的学习。(3)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讲学习分为5类(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4)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第四章广义知识的学习

解释术语:

1.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2.命题: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它往往传达一定的信息,隐含一定的意义。人们可以通过命题来认识事物,获得某种知识经验。

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主要是指学习者将概括程度处在较低水平的概念或命题,纳入自身认知结构中原有概括程度较高水平的概念或命题之中,从而掌握新学习的有关概念或命题。

4.程序性知识:个人不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表现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用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

5.符号表征学习:奥苏伯尔区分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的一种形式,主要指词汇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6.同化论: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用以解释概念或命题意义获得的心理机制的学说。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涉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强调概念和命题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及教材由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

7.具体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能够通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验其获得的标准能否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

8.定义性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标准是通过具体情境,论证概念反映的关系。

9.规则:加涅区分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原理或规则办事的能力。

10.智慧技能层次论:加涅把智慧技能分成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五个亚类。这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 (1)高级规

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2)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3)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4)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

简答题:

1.简析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与“概念”这两个术语含义的异同。

答:概念只包括本质特征,图式中也包括非本质的特征,如鸟的图式中可包括会飞的特征,但鸟的概念中只有羽毛这一特征。

2.试比较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命题表征”与奥苏伯尔的“命题学习”两者的异同。

答:两者都重视若干概念间的关系。不同的是,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命题学习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形式,命题学习的结果最终要以命题网络形式表征。

3.为什么说“自问自答”是一种精加工策略?

答:自己提问、自己回答问题时,对问题做了许多添加和补充,使自己对问题的回答更有意义,更有条理,是一种精加工的活动。

4.请从策略学习的观点,说明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却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

答:策略性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是由陈述性知识经变式联系转化来的。学生能陈述写文章的方法,表明他们习得了写作的陈述性知识,但缺乏变式练习,知识不能转化技能,写不出文章来。

5.为什么说“概念”和“规则”既可以归入陈述性知识范畴,也可归入程序性知识范畴?

答:能说出概念和规则的含义属于陈述性知识,能用概念规则来做事,则属于程序性知识。

第五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1.熟练操作的特征是什么?

答:(1)立即反应代替了笨拙的尝试;(2)利用微弱的线索;(3)错误被排除的发生之前;(4)局部动作综合:成大的连锁,受内部程序控制;(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2.什么是心理练习?哪些因素会影响心理练习的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