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单元过关检测

第二章 单元过关检测
第二章 单元过关检测

第二章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A

解析煤油的密度比水小,则煤油在上层,水在下层,因为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因此金属钠位于水和煤油的交界面,而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在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后被氢气带离水层,进入煤油层后停止反应,氢气逸出后,钠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故A正确。

2.人们在用自来水养金鱼时,经常先将自来水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主要目的是( )

A.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答案 D

解析自来水常用2消毒,2与水反应生成,有强氧化性,它的存在对金鱼的生长有害,而见光易分解,故选D项。

3.某同学用23配制0.10

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的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23

A.①⑤⑥B.②④⑦

C.①⑥D.⑤⑥⑦

答案 C

解析称量23固体时,应将被称量物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①错误;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⑥错误。

4.下列关于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距

B.相同条件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体积

C.同温同压下,1 任何物质所占有的体积均相同

D.等质量的H2,压强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所占体积越大

答案 C

解析A项,从微观角度来说,物质的体积由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距决定。B项,粒子数相同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相同条件下体积也相同。C项,该结论只适用于气态物质。D项,压强越小、温度越高,气体体积越大。

5.将金属钠投入到熔融的烧碱中,发生的反应是2+(熔融)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是还原产物

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每转移1 电子,则生成1

答案 B

解析2+(熔融)2O+反应中,单质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1价,氢氧化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成-1价,则是还原剂,被还原生成,是还

原产物,故B正确,A、C错误;反应中每转移1 电子,则生成0.5 ,故D错误。

6.关于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②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救火③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④-K合金作快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⑤钠比铜活泼,因而钠可以从2溶液中置换出铜

⑥钠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为2O2

A.①③④⑤⑥B.③④⑥

C.③④D.全部

答案 B

解析钠性质活泼,能够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①错误;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助燃的氧气,所以金属钠着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救火,故②错误;钠放置在煤油中沉在底部,密度比煤油大,故③正确;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K合金可作快中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故④正确;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故⑤错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2O2,故⑥正确。

7.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 O2所含氧元素数为

B.0.2 H2O所含氢原子数为0.2

C.0.1 4所含电子数为

D.2 2中所含离子数为4

答案 C

解析A项,所含氧原子数为。B项,所含氢原子数为0.4。C项,每个4分子含10个电子,即0.1 4所含电子数为。D项,所含离子数为6。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B.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

C.配制1 L 0.1 的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固体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答案 A

解析B项,水和酒精互溶,应用蒸馏法分离;C项,托盘天平最多只能精

确到0.1 g,应称量5.9 g 固体;D项,滴管紧贴试管内壁,会污染滴管,进而污染试剂。

9.若m g 在足量2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m+3.55) g,则m g 与O2反应,生成固体的质量可能为( )

①(m+0.8) g ②(m+1.0) g ③(m+1.2) g

④(m+1.6) g ⑤(m+1.4) g

A.①④B.①⑤

C.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由题可知,的物质的量为0.1 ,与O2反应可能生成(m+0.8) g 2O,也可能生成(m+1.6) g 2O2,也可以既生成2O,又生成2O2,质量在两者之间。

10.实验室制备2的反应为2+4(浓)2+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作还原剂,2作氧化剂

B.每生成1 2,转移2 电子

C.每消耗1 2,有4 被氧化

D.依据该反应制备的2粗产品中,除含有水蒸气外,还含有气体

答案 C

解析该反应每消耗1 2,同时消耗4 ,其中有2 被氧化,C错误。

11.某兴趣小组为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

B.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

C.加热后可观察到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都不变浑浊

答案 C

解析直接加热大试管,温度较高,若大试管中的物质不分解,而小试管中

的物质分解,则可判断出大试管中的物质的热稳定性较强,故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A正确;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可证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水,B正确;碳酸钠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分解,则A烧杯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C不正确,D正确。

12.20 g A物质和14 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 g C物质、3.6 g D物质和0.2 E物质,则E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

A.100 g·-1B.108 g·-1

C.55 g·-1D.96 g·-1

答案 B

解析物质E的质量=20 g+14 g-8.8 g-3.6 g=21.6 g,其摩尔质量=21.6

g÷0.2 =108 g·-1。

1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测定23和3混合物中23质量分数的是( )

A.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固体质量减少b g

B.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g固体

C.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其质量增加b g D.取a g混合物与足量()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

答案 C

解析A项,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利用差量法可计算出

混合物中23的质量分数;B项,23和3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

钠,b g固体是氯化钠,可计算出混合物中23的质量分数;C项,混合物与足量稀

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

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故不能测定混合物中23的

质量分数;D项,23和3都与()2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3↓、+-+2

↓+H2O,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3,可以计算出混合物中23的质量分数。

3

14.将一定量的、2O、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a

L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2O 、2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

A.2∶1∶3 B.1∶1∶2

C.1∶2∶1 D.2∶3∶1

答案 D

解析2+2H22+H2↑,2O+H22,22O2+2H24+O2↑,由于产生的混合气体是H2和O2的混合气体,两者在电火花引燃后,恰好完全反应,则n(H2)∶n(O2)=2∶1,再依据反应方程式可知:n()∶n(2O2)=2∶1,2O可以是任意值,故D正确。

15.在一定条件下,钠与O2反应可生成1.5 g固体,若将相同质量的钠与80 0.50 的盐酸反应,钠恰好完全转化生成,则1.5 g固体的成分是( )

A.2O B.2O2

C.2O和2O2D.2O2和2

答案 C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最后所得溶液为溶液,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知n(+)=n(-)=n()=0.50 ×0.08 L=0.04 ,若被氧化后生成的产物为2O,其质量应为0.02 ×62 =1.24 g;若被氧化后生成的产物为2O2,其质量应为0.02 ×78 =1.56 g。现被氧化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为1.5 g,介于1.24 g与1.56 g之间,应为2O和2O2的混合物。

16.质量分数为的溶液蒸发掉b g水后,得到V 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则蒸发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L-1·L-1

·L-1·L-1

答案 A

解析设原溶液质量为x g,则=2(x-b),解得x=2b。则蒸发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2分)

17.(12分)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仪器和药品来制取纯净的无水氯化铜。图中A、B、C、D、E、F表示玻璃管接口,接口的弯曲和伸长等部分未画出。

序号①②③④⑤⑥

仪器及装

置图

(1)如果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动时,上述各仪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的序号)( )接( )接( )接( )接( )接( ),其中②与④装置

相连时,玻璃管接口(用装置中字母表示)应是接。

(2)装置②的作用是;

装置④的作用是;

装置⑥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实验开始时,应首先检验装置的,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处的酒精灯。

(4)在装置⑤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③⑤④②①⑥ C B

(2)除去2中的水蒸气除去2中的气体

+2--+-+H2O

2

(3)气密性①

(4)2+4(浓)2+2↑+2H2O

解析纯净的无水2应由和纯净的2加热制得,欲制得纯净的2需③和⑤组合制得2,再经④除去2中的气体,经过②除去水蒸气,最后排出的尾气用碱液吸收以防止多余的2污染环境。

18.(10分)根据如图所示装置(部分仪器已略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甲在加热过程中能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烧杯是(填“Ⅰ”或“Ⅱ”),该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通过实验甲可证明(填“23”或“3”)更稳定。

(2)实验乙用来探究2O2与2的反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包有2O2的棉花着火。写出2O2与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棉花着火说明该反应的特点是。

(3)取10

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将生成的2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0 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Ⅱ2++2-+23↓+H2O 23

(2)2O2+22223+O2有氧气生成,放出大量的热

(3)32.8%

解析(1)3受热易分解:2323+2↑+H2O,产生的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3较稳定,加热时不分解。

(2)2O2与2反应产生O2,并放出大量的热,故能够使棉花着火。

(3)由题给信息可得如下关系式:

23~2~3

2×84 100

m(3) 4.0 g

则m(3)==6.72 g,m(23)=10 g-6.72 g=3.28 g,23的质量分数为×100%=32.8%。

19.(10分)现有X、Y、Z三种非金属元素,A、B两种金属元素,有如下情况:

①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产物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③2 X的单质可与1 Y的单质化合生成2 X2Y,X2Y在常温下为液体;

④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的溶液具有漂白性;

⑤A的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黑棕色固体,该固体溶于水得到棕黄色溶液;

⑥B的单质与Y的单质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2,。

(2)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3)A的单质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X的单质与Z的单质的混合气体经点燃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再通入足量的溶液中,气体被完全吸收,则原混合气体中X的单质与Z的单质的体积关系可能为(用相应化学式表示X、Z的单质)。

答案(1) H2O 2O2(2) (3)2+3223(4)V(H2)∶V(2)≤1∶1

解析因为X、Y、Z为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结合②中火焰呈苍白色,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可知X为H,Z为,为。结合③中X2Y 在常温下为液体,可知X2Y为H2O,Y为O。④中发生的反应为2+H2+,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根据⑤中的现象可推出A为,发生的反应为2+3223。根据⑥中M的颜色可知M为2O2,则B为。由化学方程式H2+22、++H2O、2+2++H2O可知,只要V(H2)∶V(2)≤1∶1,即2足量,则气体就能被完全吸收。

20.(12分)某学生欲配制6.0 ·L-1的H24溶液1000 ,实验室有三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4溶液:①480 0.5 ·L-1的H24溶液;②150 25%的H24溶液(ρ=1.18 g·-1);③足量的18 ·L-1的H24溶液。有三种规格的容量瓶:250 、500 、1000 ,老师要求把①②两种H24溶液全部用完,不足的部分由③来补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25%的H2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L-1(保留一位小数)。

(2)配制该H24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

(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B、D补充完整。

A.将①②两溶液全部倒入烧杯中混合均匀;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18 ·L-1的H24溶液,沿烧杯内壁倒入上述混合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C.将混合均匀的H24溶液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

D.;

E.振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 处;

F.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G.将容量瓶盖紧,摇匀。

(4)如果省略操作D,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进行操作C前还需注意。

答案(1)3.0 (2)1000

(3)B.295

D.用适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

(4)偏小(5)将稀释后的H24溶液冷却到室温

解析(1)c(H24)=·L-1=3.0 ·L-1。

(2)配制1000 溶液,应选用1000 容量瓶。

(3)①②两溶液中H2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5 ·L-1×0.48 L+3.0 ·L-1×0.15 L =0.69 ,还需H24的物质的量为6.0 ·L-1×1 L-0.69 =5.31 ,则需要18 ·L-1的H24溶液的体积=0.295 L=295 。转移完液体后,应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再进行定容操作。

(4)没有洗涤操作,导致溶质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将偏小。

(5)转移液体前需将液体冷却至室温。

21.(8分)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l)+3O2(g)2(g)+22(g)。测得生成物的总体积为672 ,密度为2.56 g·L-1(标准状况)。则:

(1)反应前O2的体积为 (标准状况)。

(2)化合物2的摩尔质量为·-1。

(3)若2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3∶16,则X、Y分别为、。

答案(1)672 (2)76 (3)碳硫

解析(1)由题示化学方程式:2(l)+3O2(g)2(g)+22(g)可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同。因反应物中的2为液态,故反应前O2的体积为672 。

(2)因2与O2恰好完全反应,且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由化学方程式知),故2的物质的量为0.01 。又因反应后的气体体积为672 ,密度为2.56 g·L-1,则反应后气体总质量为m=ρV=2.56 g·L-1×672×10-3 L≈1.72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2)=1.72-m(O2)=1.72-×32 g=0.76 g,M(2)==76 g·-1。

(3)由题意:解得

即X为碳,Y为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章末检测卷

第二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式子中,是单项式的是() A.x+y 2 B.- 1 2x 3yz2 C. 5 x D.x-y 2.在下列单项式中,与2xy是同类项的是() A.2x2y2 B.3y C.xy D.4x 3.多项式4xy2-3xy3+12的次数为() A.3 B.4 C.6 D.7 4.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A.6a-5a=1 B.a+2a2=3a2 C.-(a-b)=-a+b D.2(a+b)=2a+b 5.如图所示,三角尺的面积为() A.ab-r2 B.1 2ab-r 2 C.1 2ab-πr 2 D.ab 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m-n,其中两边长的和为m+n-4,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为() A.2m-4 B.2m-2n-4 C.2m-2n+4 D.4m-2n+4 7.已知P=-2a-1,Q=a+1且2P-Q=0,则a的值为() A.2 B.1 C.-0.6 D.-1 8.甲、乙、丙三家超市为了促销一种定价相同的商品,甲超市先降价20%,后又降价10%;乙超市连续两次降价15%;丙超市一次性降价30%.则顾客到

哪家超市购买这种商品更合算() A.甲 B.乙 C.丙 D.一样 9.当1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相信你已经拥有了许多有理数的知识财富!下面这套试卷是为了展示你在本章的学习效果而设计的,只要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言弃,就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定要沉着应战,细心答题哦!本试卷共120分,用100分钟完成, 一、耐心填一填:(每题3分,共30分) 1、52- 的绝对值是 ,52-的相反数是 ,5 2 -的倒数是 . 2、某水库的水位下降1米,记作 -1米,那么 +1.2米表示 . 3、数轴上表示有理数-3.5与4.5两点的距离是 . 4、已知|a -3|+ 24)(+b =0,则2003 )(b a += . 5、已知p 是数轴上的一点4-,把p 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后再向右移1个单位长度,那么p 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 6、最大的负整数与最小的正整数的和是_________ 。 7、() 1 -2003 +() 2004 1-= 。 8、若x 、y 是两个负数,且x <y ,那么|x | |y | 9、若|a |+a =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0、若|a |+|b |=0,则a = ,b = 二、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4分.请将你的选择答案填在下表中.) 1 A 0 B -1 C 1 D 0或1 2、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4的所有的正整数的和是( ) A 8 B 7 C 6 D 5 3、计算:(-2)100+(-2)101 的是( ) A 2100 B -1 C -2 D -2100 4、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 )A 负 B 非正数 C 非负数 D 正数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潮湿的衣服变干C.海水晒盐D.火药爆炸2.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具有氧化性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硫B.铁C.木炭D.空气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D.雪碧饮料 6.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7.实验室用试管盛放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应该 A.试管竖直放置B.试管水平放置 C.试管口稍向下倾斜D.试管口稍向上倾斜 8.在铝箔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铝箔变小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白色固体 9.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氧气、空气 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空气、氧气 1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C.铁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燃烧 11.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的气体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13.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B.燃烧烟花爆竹 C.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D.汽车排出的尾气14.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15.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选修一 第二章章末检测

选修一第二章章末检测 1.如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 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20~21题。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A. 岩洞 B. 岩礁 C. 沙滩 D. 海岸 【答案】C 【解析】解:A、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从这个概念中分析此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珊瑚礁,岩礁,泥质等地形是鱼类栖息的乐园。从这句话中可以分析此地貌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根据这个定义分析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故正确; D、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岩洞又称溶洞或洞穴.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珊瑚礁,岩礁,泥质等地形是鱼类栖息的乐园.沙滩是海底的土壤在地壳运动中露出海面,一些珊瑚礁与贝壳也随之露出,在海浪的冲击磨洗下变成微小的颗粒,成为海滩、沙滩. 海岸(又称滨),分为海岸、湖岸及河岸,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

科学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武原中学八年级科学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2.5分×20=50分) 1、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哪些可能在地球上发生?………………………………()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 ②地球上的重力明显减小 ③天空仍然蔚蓝色 ④生命从地球上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①④ 2、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 与气温无关的是( ) A、青蛙冬眠 B、小狗呼吸加快 C、兔子换毛 D、 小鸟觅食 3、夏天,在相同的太阳光照射下,砂石路的温度比水田的温度要升高 的快,这是因为( ) A、水田不易吸热 B、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要小 C、砂石吸热本领强 D、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要大 4、登上数千米高山的登山运动员,观察所带的温度计和气压计,从山 下到山顶气压和温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气压上升,气温上升 B、气压下降,气温下降 C、气压上升,气温下降 D、气压下降,气温上升 5、我们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 带季风气候 6、下列现象不可以用来判断风向参照的是………………………………………………( ) A、沙尘扬起的方向 B、旗帜飘扬的方向 C、水波移动的方向 D、石头滚落的方向 7、“ ”在天气符号中表示…………………………………………………………………()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8、下列四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共18页、word版、含答案点拨)

章末综合检测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2·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答案:B 点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而不是可逆反应的特征,A错;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B对;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错;若是充入稀有气体增大压强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会发生移动,D错。 2.(2012·试题调研)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答案:C 点拨:怎样提高原料转化产率是化学平衡理论要解决的内容。 3.(2012·河南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ΔH=-197kJ·mol-1,当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2和SO3共2mol B.生成SO3 2mol C.放出197kJ热量D.含氧原子共8mol 答案:A 点拨: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故生成SO3小于2mol,放出热量小于197kJ;据硫原子守恒知SO2和SO3共2mol,氧原子共6mol,因此选A。 4.(2012·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 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答案:C 点拨:勒夏特列原理是用来解释化学平衡移动,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5.(2012·经典习题选萃)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v(A)=0.6mol/(L·min)

第二章 数列 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1 4,a 1=2,则数列{a n }是( ) A .递增数列 B .递减数列 C .常数数列 D .摆动数列 2.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 ,b ,c 成等差数列,a 是b ,c 的等比中项,且a +3b +c =10,则a 的值是( ) A .1 B .-1 C .-3 D .-4 3.等差数列{a n }中,a 3=2,a 5=7,则a 7=( ) A .10 B .20 C .16 D .12 4.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都为正数,且当n ≥3时,a 4a 2n -4=102n ,则数列lg a 1,2lg a 2,22lg a 3,23lg a 4,…,2n - 1lg a n ,…的前n 项和S n 等于( ) A .n ·2n B .(n -1)·2n - 1-1 C .(n -1)·2n +1 D .2n +1 5.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0∶S 5=1∶2,则S 15∶S 5=( ) A .3∶4 B .2∶3 C .1∶2 D .1∶3 6.数列{a n }满足a 1=1,a 2=1,a n +2=????1+sin 2n π2a n +4cos 2n π 2,则a 9,a 10的大小关系为( ) A .a 9>a 10 B .a 9=a 10 C .a 9

7.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 ???? 2a n ,n 为正奇数, a n +1,n 为正偶数,则254是该数列的( ) A .第8项 B .第10项 C .第12项 D .第14项 8.数列{a n }满足a 1=1,且a n +1=a 1+a n +n (n ∈N *),则1a 1+1a 2+…+1 a 2 019=( ) A.4 038 2 020 B.4 0362 019 C.4 0322 017 D.4 0342 018 9.如果数列a 1,a 2-a 1,a 3-a 2,…,a n -a n -1,…是首项为1、公比为1 3的等比数列,那么a n =( ) A.3 2????1-13n B.3 2????1-13n -1 C.2 3??? ?1-13n D.2 3??? ?1-13n -1 10.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a 2,a 3,a 6成等比数列,则{a n }前6项的和为( ) A .-24 B .-3 C .3 D .8 11.数列{a n }满足a 1=2,a 2=1,并且a n ·a n -1a n -1-a n =a n ·a n +1 a n -a n +1(n ≥2),则数列{a n }的第100项为( ) A.12100 B.1 250 C.1100 D.150 1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 1 (n +1)n +n n +1 (n ∈N *),其前n 项和为S n ,则在数列S 1, S 2,…,S 2 018中,有理数项的项数为( ) A .42 B .43 C .44 D .4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n ∈N *.若a 3=16,S 20=20,则S 10的值为________. 14.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 018-3n ,则使a n >0成立的最大正整数n 的值为________. 15.一件家用电器,现价2 000元,实行分期付款,一年后还清,购买后一个月第一次付款,以后每月付款一次,每次付款数相同,共付12次,月利率为0.8%,并按复利计息,那么每期应付款________元(参考数据:1.00811≈1.092,1.00812≈1.100,1.0811≈2.332, 1.0812≈2.518). 16.若等差数列{a n }和等比数列{b n }满足a 1=b 1=-1,a 4=b 4=8,则 a 2 b 2 =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人教A版高中 数学必修4:第二章 章末检测--含解析

第二章章末检测 班级____ 姓名____ 考号____ 分数____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a =λ b ,则a 、b 共线 B .若b =3a (a 为非零向量),则a 、b 共线 C .若m =3a +4b ,n =3 2a -2b ,则m ∥n D .若a +b +c =0,则a +b =-c 答案:C 解析:根据共线向量定理及向量的线性运算易解. 2.已知向量a ,b 和实数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a |=a ·a B .|a ·b |=|a |·|b | C .λ(a ·b )=λa ·b D .|a ·b |≤|a |·|b | 答案:B 解析:|a ·b |=|a |·|b ||cos θ|,只有a 与b 共线时,才有|a ·b |=|a ||b |,可知B 是错误的. 3.已知点A (1,3),B (4,-1),则与向量AB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为( ) A.????35,-45 B.????45,-3 5 C.????-3 5,4 5 D.????-4 5,3 5 答案:A

解析:AB →=(3,-4),则与其同方向的单位向量e =AB →|AB →|=15(3,-4)=????35,-45. 4.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的中点,且2OA →+OB →+OC →=0,那么 ( ) A.AO →=OD → B.AO →=2OD → C.AO →=3OD → D .2AO →=OD → 答案:A 解析:由于2OA →+OB →+OC →=0,则OB →+OC →=-2OA →=2AO →. 所以12 (OB →+OC →)=AO →,又D 为BC 边中点, 所以OD →=12 (OB →+OC →).所以AO →=OD →. 5.若|a |=1,|b |=6,a ·(b -a )=2,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π6 B.π4 C.π3 D.π2 答案:C 解析:a ·(b -a )=a ·b -a 2=1×6×cos θ-1=2,cos θ=12,θ∈[0,π],故θ=π3 . 6.若四边形ABCD 满足:AB →+CD →=0,(AB →+DA →)⊥AC →,则该四边形一定是( )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直角梯形 答案:B 解析:由AB →+CD →=0?AB →∥DC →且|AB →|=|DC →|,即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 DA →)⊥AC →?AC →⊥DB →,所以四边形ABCD 是菱形. 7.给定两个向量a =(2,1),b =(-3,4),若(a +x b )⊥(a -b ),则x 等于( )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 小题, 1-10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 分。11-18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 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 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C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D.2CO+O2=2CO2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选修6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一年一度的江苏环境公报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公布:重点湖库未出现大面积“水华”和水体大面积黑臭。太湖湖体21个测点中无I~Ⅲ类水质,劣V类占66.6%,水体为重度污染,全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据此回答1~2题。 1.湖泊比河流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 ) A.湖泊水比较浅 B.湖泊水的更新周期长 C.湖泊的面积小 D.湖泊水的盐度高 2.水体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C.可能使太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 D.使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第1题,湖泊水更新周期为17年,而河流水的更新周期只需16天。第2题,水体富营养化的早期主要表现为藻类迅速繁殖;

由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藻类虽然本身有毒,但毒性较小,不会造成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虽然湖面上藻类的大量聚集使得湖水的流动性变差,更有利于泥沙的沉积,但太湖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不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 答案:1.B 2.D 污染系数用来表示污染程度的大小。它是风向频率与平均风速的比值。其中风向频率指的就是风向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表示特定区域内,过去某特定时间内风向出现的概率,用以推测未来风向出现的可能性。读广州市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和广州市多年大气污染系数统计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广州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郊大气污染企业一定最多 B.西南偏西方位大气污染企业一定最少 C.夏季城市东南部大气污染较轻微 D.冬季城市北部大气污染较严重 4.如果要进一步改善广州市的大气环境状况,应该( ) A.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北部的郊外 B.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西南偏西方位的郊外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训练:第二章章末检测

第二章章末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2题。 1.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方面的差异。()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三个方面 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解析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答案1.B 2.D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3~4题。 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解析第3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4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种植春小麦,而种植冬小麦。 答案3.A 4.B

读某城镇略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 6.若甲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俯瞰全城 解析第5题,②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位置,应属于商业区;①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应为居住区;③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东西均临河流,且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因此“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最能反映出其优美的自然环境。 答案5.B 6.C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8.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居住区 B.工业区 D.文化区 解析第7题,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自市中心向外缘递减,但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如城市主要干道与城市环路的交会处地租较高,图中c曲线地租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出现两个次高峰,故选C项。第8题,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由于交通较为便利,人流量大,并且便于商品的集散,一般会产生商业区,故选C项。 答案7.C8.C 下图为武汉市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高一数学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高一数学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A 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若0a >,且,m n 为整数,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 、m m n n a a a ÷= B 、n m n m a a a ?=? C 、 () n m m n a a += D 、01n n a a -÷= 2.指数函数y=a x 的图像经过点(2,16)则a 的值是 ( ) A . 41 B .21 C .2 D .4 3.式子82log 9 log 3的值为 ( ) (A )23 (B )3 2 (C )2 (D )3 4.已知(10)x f x =,则()100f = ( ) A 、100 B 、100 10 C 、lg10 D 、2 5.已知0<a <1,log log 0a a m n <<,则( ). A .1<n <m B .1<m <n C .m <n <1 D .n <m <1 6.已知3.0log a 2=,3 .02b =,2.03.0c =,则c b a ,,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 .a c b >> B .c a b >> C .c b a >> D .a b c >>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7.若24log =x ,则x = . 8.则,3lg 4lg lg +=x x = . 9.函数2)23x (lg )x (f +-=恒过定点 。 10.已知3 7222 --

人教版B数学选修1-2: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A. 1 1 1 1 +2 2 +32 + 2< 1 n 2n- 1(n>2) B. 1 + ;2+ 3?+ …+!戶+2) n n C. 1 1 1 +2 2 +32 +…+ 1 2n—1 * 2) 1 2n n2<2 n+ 1(n》2) 1 1 1 + 2 2 + 32 + …+ 解析:选C.由合情推理可归纳出 D. 1 1 1 2n—1 丄」 1 + 2+ 2+…+ 2< (n》2).故选C. 2 3 n n 6.有以下结论: ①设a, b为实数,且|a| + | b|<1 ,求证方程x2+ ax + b= 0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厶ABC中,sin A6in C>cos A cosC,则厶ABC- A. 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选D.由sin A sin C>cos A cos C可得cos(A+ C)<0,即cos B>0,所以B为锐角,但并不能判断A, C,故选D. 2.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正数,则这两个数() A. —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 B. 两个都是正数 C. 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D. 两个都是负数 解析:选C?两个数的和为正数,则有三种情况:(1)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且正数的绝对 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2)—个是正数,一个是零;(3)两个数都是正数. 可综合为“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3.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N, ab可被5整除,那么a, 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 时,假设的内容应为() A. a, b都能被5整除 B. a, b都不能被5整除 C. a, b不都能被5整除 D. a不能被5整除 解析:选B.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即“a, b都不能被5整除”. 4?“所有是9的倍数的数都是3的倍数,某奇数是9的倍数,故该奇数是3的倍数”,上述推理() A. 完全正确 B. 推理形式不正确 C. 错误,因为大小前提不一致 D. 错误,因为大前提错误 解析:选A.大前提、小前提及推理形式都正确,所以推理也正确. 1 3 1 15 1 1 17 5.观察式子:1 + ?2<2, 1 + 2?+ 3?<3,1 + 2?+ 3?+ 4?<4,…,则可归纳出一般式子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代数式,4xy,,a,2009,,中单项式的个数是() A. 3 B. 4 C. 5 D. 6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项式的系数是; B. 单项式的次数是; C. 是四次多项式; D. 不是整式; 3.已知单项式与是同类项,那么a的值是() A. -1 B. 0 C. 1 D. 2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5.下列去括号中,正确的是() A. B. . C. D. 6.任意给定一个非零数,按下列箭头顺序执行方框里的相应运算,得出结果后,再进行下一方框里的相应运算,最后得到的结果是() 平方结果 A. B. C. D. 7.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多项式:ab,a2b3,a3b5,a4b7,??,其中第10 个式子是() A. a10 b15 B. a10 b19 C. a10 b17 D. a10 b21 8.一个长方形的宽是,长是,则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A. B. C. D. 9.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单项式的系数是3,次数是2. B. 单项式m的次数是1,没有系数. C. 单项式﹣xy2z的系数是﹣1,次数是4. D. 多项式5x2-xy+3是三次三项式. 10.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是分数 B.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C. 的系数为 D. 的余角 二、填空题(共7题;共19分) 11.计算:________. 12.多项式2x2y-xy的次数是________. 13.把多项式按字母升幂排列后,第二项是________.

14.关于m、n的单项式的和仍为单项式,则这个和为________ 15.多项式中不含项,则常数的值是________. 16.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照此规律第9个数为________ 17.已知香蕉,苹果,梨的价格分别为a,b,c(单位:元/千克),用20元正好可以买三种水果各1千克;买1千克香蕉,2千克苹果,3千克梨正好花去42元,若设买b千克香蕉需w元,则w=________.(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 三、计算题(共6题;共38分) 18.化简求值:3x3-(4x2+5x)-3(x2-2x2-2x),其中x=-2。 19.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0.已知2x m y2与-3xy n是同类项,试计算下面代数式的值:m-(m2n+3m-4n)+(2nm2-3n). 21.若关于x,y的多项式my3+3nx2y+2y3-x2y+y不含三次项,求2m+3n的值. 22.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x3-3x2y-2xy2)-(x3-2xy2+y3)+(-x3+3x2y-y3)的值,其中x=,y=-1.”甲同学把“x=”错抄成“x=-”,但他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试说明理由,并求出正确结果. 23.已知A=2x2+3xy﹣2x﹣1,B=x2﹣xy﹣1. (1)化简:4A﹣(2B+3A),将结果用含有x、y的式子表示; (2)若式子4A﹣(2B+3A)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求y3+ A﹣B的值. 四、解答题(共2题;共26分) 24.观察下列等式:=1﹣,= ﹣,= ﹣,…. 将以上三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 + =1﹣+ ﹣+ ﹣=1﹣= . (1)猜想并写出:=________. (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 ① + + +…+ =________; ② + + +…+ =________. (3)探究并计算:+ + +…+ . 25.找规律 如图①所示的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②,再分别连接图②中间的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③,按此方法继续连接,请你根据每个图中三角形的个数的规律完成各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注释)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 ∠1=500,则∠2等于【 】 A.600B.500C.400D.300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B.②③C.④D.②和④ 5、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6、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180°

7、如图,由A到B 的方向是() A.南偏东30°B.南偏东6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 8、如图,由AC∥ED,可知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9、如图,直线AB、CD交于O,EO⊥AB于O,∠1与∠2的关系是( ) 更多功能介绍 A.互余 B.对顶角 C.互补 D.相等 10、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3=120°,则∠1与∠2的度数分别为( ) A.50°、40°B.60°、30°C.50°、130°D.60°、120°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高中物理 电子题库 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2

【优化方案】2013年高中物理电子题库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新 人教版选修1-2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哪些现象属于能量的耗散( ) A.利用水流能发电变成电能 B.电能通过灯泡中的电阻丝变为光能 C.电池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火炉把房子烤暖 解析:选D.能量的耗散是指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内能,最终流散在周围环境中无法重新收集并加以利用.故D正确. 2.(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解析:选A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但要引起其他变化,A选项对.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B项只说明气体对外做功,没有考虑热传递;C项只说明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没有考虑做功情况,故B、C 选项均错,D选项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传导具有方向性 B.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C.气体的扩散现象具有方向性 D.能量耗散是从能的转化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解析:选ABC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4.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朱棣文等3人,以表彰他们在激光冷却和捕捉原子的方法上所作出的贡献.目前已应用激光将原子的温度冷却到10-12K的数量级,已经非常接近0 K,下列关于“0 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 K即0 ℃,随着科学的发展是可以达到的 B.0 K即0 ℃,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C.0 K即绝对零度,随着科学的发展是可以达到的 D.0 K即绝对零度,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解析:选D.0 K是热力学零度,也叫绝对零度,绝对零度是不可达到的,所以正确选项为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C.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一定能实现

第二章章末检测题

第二章 章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某男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A.神经细胞B .精原细胞C .淋巴细胞 D .精细胞 2. 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 A.两个Y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 . 一个Y 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C.两个X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 . 一个Y 染色体,一个 X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3.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其一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 为Ab 的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这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AB aB ab B . AB aB Ab C . aB aB aB D . Ab aB aB 4. 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 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 A. 3 : 1 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 .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5. 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 C . D .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该细胞中I 与2,3 与4是同源染色体 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1与 该细胞中,如果1是Y 染色体, 6.因某人不是色盲,其父母、 那么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祖父?父亲?弟弟 C.外祖父?母亲?弟弟 祖父母、 ) B D 2、3与4颜色应该不同 则2也是Y 染色体,3与4为常染色体 外祖父母均不是色盲, 但弟弟是色盲患者, .祖母?父亲?弟弟 .外祖母?母亲?弟弟 7 .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具有同源染色 体的细胞只有 ② B. 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 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的自由组合 D .上述细胞中有 8个染色单体的是 ① ② 和③ 8 .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 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0 A.①③ B .②⑤ C .①④ D .③④ 9.雌蛙的卵巢中有初级卵母细胞 6000个,从理论上计算,经减数分裂所生成的卵细胞和极体数 分别是 () A . 6000 和 6000 B . 6000 和 18000 . C . 6000 和 24000 D . 12000 和 12000 10 .羊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期间 ( ) A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11 .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A . 3 + X 或 3 + Y B C. 3 + XX 或 3 十 YY D 12 .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的意义是 A 保证子代有更多染色体 B C 减少子代个体数 D 13 .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 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以下说明正确的是( ① 甲产生的是次级精母细胞 体③乙产生的是体细胞 A .①② B C.①③ D 14 .某动物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24条染色体, 应为 A . 12 条 B . 24 条 C . 36 条 D . 48 条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XYY 个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复制的 Y 的原因只能发生在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 ③人的体细胞中只有第 体多了一条时才表现出严重的病症 ④目前未发现第I 号染色体 婴儿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 A .①④ B . ②④ C .①③ D . ②③ 16 .右图为动物细胞示意图,它属于 A .第二极体 B .卵原细胞 C.第一极体 D .卵细胞 17 .豚鼠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一只黑色雄豚鼠为杂合体, 毛基因和Y 染色体的精子有 ( A . 2 000 万个 B . 1 000 万个 C 18 .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①体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卵母细胞④ A .①②⑤ B .①②⑥ C 19 .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合于原核生物,是因为原核生物 A .没有遗传物质 B .没有细胞核 高等动物的三 ) ②乙产生的是精细胞或极 丙产生的是体细胞 .①④ .③④ ( .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6 + X 或 6 + Y .6 + XX 或 6 + XY 保证胚胎发育所需营养 .增加受精机会 ( 那么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 染色体未分离 13号、第18 () ②XXY 个体产生 号 或第21号染色 多一条的 了的缘故 一次产生 ) .500 万个 2 000万个精子,同时含有白 .250万个. 精子⑤精原细胞⑥ .①②③④ D 受精卵 .①②⑤⑥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