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语文(扫描版)

【语文】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语文(扫描版)
【语文】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语文(扫描版)

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1.B 根据第二段内容, 将功利带入哲学,会降低哲学家的品格,并且会使哲学蒙羞。两者是并列关系。

2.B 引用金岳霖的话, 是为了说明哲学研究需要游戏精神。

3.C A项中“只要……就……”应为“只有……才……”;B项中“创造性和哲学性”为肆意理解,整合不当;D项中“游戏”在本文具有特定含义。

4. D 结合材料三,农民创造的新事物不包括吃大锅饭。

5. C 据材料一,城乡融合发展强调的不是资金投入的问题,而是要在乡村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中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6.第一问:这三则材料都认为,应该注重发挥乡村文化(文化)的重要作用。(2分)

第二问:①材料一强调要在立足乡村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让乡村汲取城市资源;

②材料二侧重在乡村治理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以移风易俗;

③材料三侧重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乡村的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

(第二问能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7.C 归因分析错误。

8.含意:所谓的外婆情况是詹部长虚拟制作的。詹部长以自己外婆的情况现身说法,教育、触动李桂花的事,和詹部长的外婆没有实际关系。(2分)

作用:①这句话是小说的总纲,引起下文,对主要故事情节有概括作用(2分);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9. ①詹部长不喜欢别人“弄虚作假”,实际是反对他人虚与委蛇,只掩饰问题,不解决问题;

(2分)

②自己“弄虚作假”,实际是创设特定的工作氛围,以便于问题的解决,而又不为后续工

作带来阻碍;(2分)

③詹部长不喜欢别人“弄虚作假”, 自己却“弄虚作假”,表现的是詹部长工作作风务

求实效, 却又讲究工作方法, 值得肯定甚而赞扬。(2分)

(若从思辨或批判的角度看待詹部长的行为,亦可酌情给分)

10.A

11.D 在新皇帝登基、更换年号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例如立皇后、立太子等)、国家遭遇大天灾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12.D “皇上违其心意而长期委重任于其兄长”错。

13.(1) 长孙皇后性情俭约朴素,服饰车马等物, 够用就行。更加喜爱阅读书籍,即使是梳妆时也不稍微停歇。(大意2分, “约素”“益”“少”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玄龄长期侍奉陛下, 参与奇计秘谋,(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抛弃他。

(大意2分, “事”“预”“置”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答案】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是河南府洛阳县人。其祖先出自北魏拓拔氏, 因后来成为魏宗室的长房子孙, 故称之为长孙氏。父亲长孙晟, 字季, 涉猎书史, 矫健勇猛,通晓兵法, 出仕隋朝任职为右骁卫将军。长孙皇后性喜图书史籍, 观古往今来善恶之事作为自己的借鉴, 视听言动严守礼法规范。长孙晟之兄长孙炽, 仕周为通道馆学士。曾闻知太穆皇后幼时劝北周武帝抚接突厥之女, 暗暗记在心中。常对长孙晟说:“这是聪明智慧之人, 必生奇异之子, 不可不考虑她的婚姻之事。”因此长孙晟将其女嫁给太宗。其后秦王与隐太子李建成嫌怨已成, 长孙皇后内助秦王尽孝以侍奉高祖,谨慎地顺承高祖诸妃, 以消除猜疑。到太宗进入宫中分发将士铠甲兵器时, 长孙皇后亲临其地慰劳勉励将士, 大家无不为之感动振奋。不久成为皇太子妃, 接着成为皇后。长孙皇后性情俭约朴素,服饰车马等物, 够用就行。更加喜爱阅读书籍,即使是梳妆时也不稍微停歇。与太宗谈话, 如涉及到国家大事时, 就推辞说:“母鸡负责早晨打鸣,其家就会穷困,这怎么能行呢?”太宗一再问她的意见, 她一直不回答。后廷之中如有遭受罪责者, 她必定助帝发威请求加以惩治,等太宗气头一过, 再慢慢为之开脱,最终不使人受冤屈。下嫔生下豫章公主后死去, 她视公主如同己出。媵侍宫人生病,她停用自己所用的饮食药品转送给她们服用, 其下都感怀其仁德。其兄长孙无忌, 与太宗本是布衣之交, 因是佐命元勋, 常常出入内室, 太宗打算任用他辅佐朝政, 长孙皇后

“我既已托身于紫宫,尊贵已到极点,实在不愿私亲再掌朝廷一再认为不妥, 乘便对太宗说:

大权。汉代的吕氏、霍氏,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太宗不听,自用长孙无忌为尚书仆射。她便暗地晓谕无忌坚辞其职,太宗没办法,只好同意其请,她才喜笑颜开。后来随从皇帝驾临九成宫,当时正逢染疾在身,恰遇柴绍等人急变奏闻, 太宗披甲而起,长孙皇后带病乘车跟从其后,宫中执事人员劝她不要随行,她却说:“皇上震惊, 我怎能独自安逸呢?”病情加重后,太子想奏请大赦。长孙皇后说:“死生自有天命,非人力可支撑。如果修福可延寿命, 我从未作恶;既然行善并无效验,我还希求什么呢?况且赦令是国家大事,怎能因我之故搅乱天下之法!”太子不敢奏闻太宗,便告知房玄龄, 房玄龄奏闻此事, 太宗很是嗟叹赞美。群臣奏请大赦,太宗也表示同意,长孙皇后极力阻止,太宗只好作罢。到临终时,与太宗诀别, 当时房玄龄因受责斥免职归家,皇后说:“玄龄长期侍奉陛下, 参与奇计秘谋,(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抛弃他。我家因恩泽进用,无德行而任职,容易致祸,请不要交付权柄,只以外戚身份奉朝请就足够了。我生时无益于时, 死后不可厚葬。”又奏请太宗纳忠容谏,别信谗言,减省出游行猎兴作工役之事, 死而无憾。随后逝世, 时年三十六岁。

14.C “度”,是踱步的意思,这里使用拟人手法,写乌云行动迟缓,暗示雨天还要持续一段时日。

15.①前六句皆是写雨,其中“乱淋”明写雨之急骤;(1分)

②其他五句皆是暗写。“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写秋雨连绵;(1分)“山云低度墙”写秋雨之一场未断一场即到;(1分)“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写积雨成涝。(1分)

③诗歌通过雨乱云低营造了压抑、昏暗的意境,又通过鸬鹚觅食、蚯蚓避湿来渲染久雨后的苦闷,表现了诗人流落秦州的感时伤乱之情和个人身世之悲。(2分)

16.(1) 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2) 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

(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7.D 可以采用排除法。“达到……作用”搭配不当,应为“发挥……作用”,据此排除B 项和C项;在书院中学习的人“求索问道”之后才能“传播学术”,最终“成就人才”,据此排除A项。

18.B 根据文意,这段文字的叙述对象应该是范仲淹。AC项强调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教学思想,D项强调的是“以天下为己任”,均不符合要求。

19.C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或来源缘由,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守经达权: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

古朴雅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美观而不落俗套。

碧瓦朱檐:青色的瓦,红色的檐,形容建筑的华美。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20.

(1)称呼里的“您好”去掉;

(2)将“告罄”改为“售完”;

(3)“由于该站扩建”的“该”改为“本”;

(4)将“封锁”改为“封闭”;

(5)署名和日期位置互换一下。

(一共5点,每点1分)

21.①这是一张白纸,右上角两行字, 在上为“一张纸的背后……”,在下的是“节约用纸, 保护生命”。左下角内侧呈直角剪开,部分页面向右侧撩开,被撩开的空间呈现出木材堆积的横断面,让读者联想到一张纸来源于被砍伐的大片树木。(3分)

②构图简洁,立意深刻,能触动心灵,增强人们节约用纸的自觉性。

( 答案不求唯一, 有审美鉴赏发生即可;3分)

22.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①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②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倡议的

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

倡议书的格式不正确扣2分。参照201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