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观察法

第四章 观察法
第四章 观察法

第四章观察法

第三节观察的类型(p70)

本章说明了观察法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原则,介绍了观察法的几种主要类型,讲述了观察法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记录阶段的内容及方法,指出了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并对观察法的优缺点做了简要的评价。其中重点和难点是掌握观察法的类型、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等。

前课复习:

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简单回顾

观察法的涵义,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地位,观察法的基本原则等。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s)是指研究者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物体或事件进行系统感知观察并记录、分析有关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学前教育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应用最普遍,并且对于作为学前教育研究对象的幼儿而言,也是较适宜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要遵循的原则:

观察要有严密的组织计划,观察要有一定地知识准备,观察记录要系统、准确,正式观察之前要先进行预观察。

讲授新课: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者们将观察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

直接观察:是指对当前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

间接观察: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追溯和了解过去的社会情况和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实物是指反映过去社会现象的各种物质载体,例如写实性绘画、古迹或遗址、各种腐蚀性或积累性物质痕迹,以及反映一定社会现象的物体或环境等。

例如观察一定时期内幼儿园阅览室中哪些书籍磨损严重,由此看出这一时期幼儿的阅读倾向;

间接观察法比较复杂,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时还需要有科学的鉴定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推论时也可能发生种种误差。在学前教育研究中间接观察法应用很少。

2、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根据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不同)

自然观察是在一般的日常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行为或事件的自然发生与进程。

简单举例说明:

在幼儿园中观察一个班幼儿的一日活动,可以从幼儿入园至午睡或从下午起床至离园作观察。又比如在幼儿自由游戏时间观察幼儿的相互交往行为。

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有控制的条件下的观察,需要设置特定的情景,观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行为。

在这种实验室观察中,核心的问题是不能让观察对象知道被人“监视”,否则会影响观察的真实性,所以一般是借助一种单向透镜来进行观察,里面的人看到的可能是一块不透明的黑板,而外面的人却可以对里面一览无余。

比如:研究者设计一个易引起行为冲突的游戏情景来观察在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儿童的行为表现。将被试分为4-5人一组,在实验室内一张桌上放置4-5件玩具,其中只有一件是新玩具,每次请一组被试来玩,告诉他们每人可拿一件玩具玩,在玩的过程中,研究者观察被观察者对待新玩具的行为表现。

3、现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根据观察者不同的参与身份)

现场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当中去,在相互接触与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察被观察者的言行。观察者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比如,为深入了解幼儿的图书阅读活动,研究者参与到幼儿的图书阅读活动中,对幼儿的阅读活动进行指导,同时观察幼儿的阅读活动。

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对象的活动,而是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观察。

简单举例说明

比如:研究者完全不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从旁地观察教学活动。

图:

4、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根据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

封闭式观察指在观察时用表格进行记录,需预先选择行为及其项目类别,观察集中于所选择的内容,在观察表格上划记号或打勾。

举例说明:

比如研究2-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行为,研究者预先将这类行为分为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协作游戏六类,并将其制成观察表格,观察时判断幼儿从事哪类社会性参与行为,在该行为后打勾。

幼儿游戏中社会参与行为观察表

开放式观察是随事情的自然进程作实况描述,其特点在于记录保留了较多细节和事件行为的顺序。事后仍能通过文字记录重现所观察的事情和现场情景。

举例说明:比如为调查研究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状况,观察某个幼儿园班级中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对该活动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作详细的描述。

5、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根据观察的性质、结构及观察过程控制程度的不同)

正式观察结构比较严谨,观察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如需预先作周密的计划,且通常需要严格确定行为定义和编制记录表格,还需预先训练观察者和建立观察的信度,对观察结果可以进行数量化统计分析。

非正式观察结构比较松散,较易实施,观察前没有周密的计划,只是带着一定目的,进行观察。

通常正式观察一般建立在非正式观察基础上。

6、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与观察评定(根据观察记录方式和对所观察行为的选择控制程度的不同)

美国的艾温和布什纳尔在《儿童行为的观察设计与策略》一书中对观察法作了这样的分类。简单举例说明:

(1)叙述性观察(描述性观察)(非正式观察、开放式观察)

观察者对所观察的对象或现象作详细的观察记录,然后对观察资料加以分类,进行分析研究。叙述性观察比较适合教育这类实践性强的学科,特别对幼儿发展与教育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举例说明:

皮亚杰、陈鹤琴都曾采用叙述性观察法对自己孩子和其他儿童的的研究,这为他们建立起有关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打下了基础。

描述性观察能观察的对象有限,多用于个别儿童或小范围群体的观察研究,并且记录和压缩分析资料需耗费大量时间。为了方便研究儿童群体,研究者针对该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察方法——取样观察法。

(2)取样观察(正式观察、封闭式观察)

取样法不是详细地描述行为或事件,取样法是对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分类,把复杂的事件或行为转化为可以数量化或可限制的材料来进行记录。取样观察法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观察法,它依据预先确定的标准,选取行为样本,确定其操作定义,确定观察的形式,及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它可减少对每个幼儿的行为的记录所需时间,常用于对较多被试作观察。

时间取样观察: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包括行为是否出现、出现的次数、持续时间。所观察的行为是儿童经常表现出来的外显的行为,频率较高,一般不低于每15分钟1次。

举例:在幼儿园小组活动情境中,选取一名幼儿,观察其攻击性行为,共观察3次,每次30分钟,观察的时间单位是5分钟,即每五分钟时间段内如果儿童发起攻击就在观察表格的适当位置打勾。

事件取样观察:预先选取行为或事件作为观察样本,等待所要观察的事件或行为的发生并记录下来。

举例:比如研究者在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之间的冲突事件,有冲突事件发生就详细记录下来。

(3)、观察评定法

观察评定法也称为等级量表法,指观察者根据预定标准、不仅要观察行为,同时要对观察的行为作出评价。

观察评定法包括两种类型:核对表法与等级评定量表法。

核对表法:观察之前预先列举出观察对象在所要研究的特定情景中可能出现的行为或发生的反应的项目表格,观察者对照表中列出的项目进行记录,主要用于核查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或事件是否出现。

举例:观察某个班级的室内自选游戏,可运用核对表法,先例出该班级自选游戏的所有类型,(娃娃家、超市、医院、理发店、建筑游戏区、阅读区、音乐区)然后观察者对照表格记录每位幼儿在该时间段所选择的游戏类型。

等级评定量表法:对行为或事件做出评估而不是描述,对行为事件如何呈现,及其在程度上的差别做出判断,确定等级。

举例:比如儿童分享物品这一行为,根据程度不同,可分为总是、常常、一般、较少、从不这5个不同等级。研究者根据观察判断某个儿童属于哪个等级。

归纳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各种类型的观察法,

课后思考的问题:

问题一:今天所讲的各种观察类型之间有无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各种观察类型是互相联系、兼容和交叉的

问题二:在实际的教育研究中,这些观察方法

心理学第三套复习题(教师招聘考试必看)

心理学练习题 (三) 第一讲练习题 1.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B )年。 A.1897 B.1879 C.1789 D.1798 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A )。 A.个性心理 B.个性心理特征 C.个性倾向性 D.情感过程 3.认识、情感和意志统称为(C)。 A.个性心理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倾向 4.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B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5.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C)。 A.感知 B.情绪 C.兴趣 D.气质 6.下列心理活动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D )。 A.思维 B.意志 C.兴趣 D.气质 7.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B )。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依德 D.马斯洛 8.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依德 D.马斯洛 9.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A )。 A.尝梅生津 B.望梅止渴 C.谈梅生津 D.谈虎色变 第二讲:注意与感知练习题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D )。 A.需要与态度 B.观察与思考 C.分配与稳定 D.指向与集中 2.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3.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C)。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4."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A )

时间取样观察法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案倒一: 某幼儿园刘老师想要了解自己班级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但如果对发生在所有幼儿身上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时间和精力都是不允许的。为此刘老师很苦恼。 案倒二: 某幼儿园王老师同样想要了解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她计划准备从上午9:50到11:00之间,从自己班级中抽取15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记录幼儿亲社会行为及其频率。 一共观察的时间是90分钟,王老师将这90分钟平均分配在15名幼儿身上,即每名幼儿观察6分钟,在一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三次。观察结束后,每个幼儿有三次,每次6分钟的行为记录。 以上案例是两位教师在班级中进行科研活动的反映,两位教师都希望观察记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情况,案例一中的刘老师遇到的情况在很多幼儿园中也都可能遇到。一个人对全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和记录是不现实的。案例二中的王老师,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选择了班级内l5个孩子进行观察,并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记录,并进行多次反复和验证,是很有效的一个教育科研方法。 、 案例二中王老师所采用的方法在幼儿教育科研方法中是很有效的一个,即时间取样观察法。即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的次数和频率的一种观察方法。 本文以王老师的时间取样为例,探讨在幼儿园教育教科研工作中如何科学使用时间取样,有效的记录观察幼儿的行为。 一、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性定义 (一)观察的目标行为 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幼儿园孩子的行为复杂多样,幼儿数量多,且每个时间段该行为都可能发生,观察全部幼儿在所有时间段发生的亲社会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运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中,观察者只能对他所关心的行为感兴趣,所以在进行观察之前,必须确定所观察的目标行为,在确定时观察者可以将一些较大的行为单元分成许多小的组成部分。 ; 例如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大的行为单元,如果教师对这方面行为感兴趣,就需要区别各种活动的组成行为,在确定的时间段上午9:30到ll:00(自由活动和游戏活动)内,根据预观察将亲社会行为分为合作、分享、谦让、帮助和同情五大类别,这些类别就是王老师观察的目标行为。 (二)操作性定义的确定 确定操作性定义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记录和重复验证。操作性定义就是把必须观察或测定的行为,给予详尽的说明和规定,确定这一行为或现象测量与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即观测指标。这种操作性定义在由许多观察者同时从事同一观察计划时显得尤为重要。 操作性定义的确定要与定义明确区分。定义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在任何情境中都是适用的,而操作性定义只适合在所观察的范围内。

第七章 动作分析

第七章动作分析 7.1 动作分析概述 一、动作分析的定义 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动作的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的过程。其定义是: 动作分析是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并将记录表格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点的一套分析方法。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1)动作分析的对象是操作者实施的动作。这里的动作是指操作者身体各个部位的每一个活动。如寻找、握取、移动、装配必要的目的物等。 (2)动作分析的目的是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 (3)动作分析的实质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 (1)动素分析:观察人体中的手、足动作和眼、头活动,把两手的动作顺序、方法与眼睛的各种活动联系起来,用描述最小动作单元的动素记号记录动作并加以分析的一种方法。(2)慢速摄影分析:按每11s拍摄一张照片的标准对作业实施过程拍摄,以此进行观察分析,把握操作者和所有物件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3)VTR分析:用摄像机对作业的实施过程摄像,再通过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此法可忠实的记录作业的实施过程,并能马上放像,因此除用于动作分析外,也广泛用于其他的作业改善。 7.2 动素分析 一、动素和动素分析的概念 在双手作业分析中如果把握了作业动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仅把握和分析了动作大概的实施顺序和方法,还不能深入探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状态。动素分析就是把作业动作进一步细分为手、足、眼、头等人体各部位的一个一个的动作,以便进行细微的分析和讨论。比如,对手的等待状态,可以进一步明确是处于“简单的手的空闲状态”还是处于“用眼寻找目的物过程中的手等待状态”,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更好的探讨改善的策略。 虽然动作有许多种类,但是将动作进一步细分到不能再分的要素后,可以发现所有的动作都由一些简单的、共同的基本动作组成,我们把这些简单的、共同的基本动作称之为动素。动素是组成所有动作的基本单位。工业工程的创始人吉尔布雷斯把动素总结为18种。这种用动素记号详细分析动作实际状态的方法就是动素分析。因此,动素分析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动素分析就是通过观察手、足动作和眼、头活动,把动作的顺序和方法与两手、眼的活动联系起来详尽地进行分析,用动素记号记录和分类,找出动作顺序和方法存在的问题,

实验一 时间取样自然观察实验

实验一时间取样自然观察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实验目的 运用时间取样自然观察法观察儿童的行为特点 1.2实验要求 找到被试所在的班级,确定被试,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观察被试。二.实验内容与原理 2.1实验内容 主试了解和记录被试基本情况,确定观察的时间段根据固定时间间隔观察儿童的行为并记录,最后整理分析。 2.2实验原理 观察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持久知觉过程。自然观察法是指对儿童不加任何控制,研究者直接到自然的情境或现场中去观察感兴趣的儿童行为。 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任务要求。观察要取得成效要满足下列条件。 (1)观察的目的要明确,即事前要确定观察的项目。 (2)要制定观察计划。要认识一种现象,了解一个人的真实行为,就不能只看一时一事的表现,而要进行系统的观察。如确定一周去幼儿园观 察几次,每次去观察的时间、地点。要观察的时间、地点,要观察的事 件或目标人物,以及每次观察的时间长短等或者涉及观察的时间、事件 的取样问题。 (3)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这包括是否要现场录音、录像,制定所观察项目的编码手册,以利于现场记录或事后分析之用。通过观察,统计 每种行为发生的频率。 (4)要保证观察的可靠性。观察时最好有两人同时进行,事后可计算观察结果的一致性,以保证其信度。 时间取样法即为观察者仅在设定的时间内以规律性间隔或随机性间隔,观察和记录所选择的行为,并且观察时间的长度、观察的空间以及间隔观察的次数都是事先设定的,为的是确定目标行为具有代表性。某些特定行为经常被事先选定为观察的目标。并且要求测量行为的发生频率。通常有符号系统和类别系统两种方法。其特色为选择性程度较采样记录法高,观察一开始就做推论或解释,运用统一而标准的时间间隔。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3.1实验方法 3.1.1实验对象:幼儿园小班苗苗2班的儿童,其中男孩12个,女孩3个。 3.1.2实验材料:笔、记录纸 3.2实验步骤 3.2.1主试确定要观察的行为维度(利他行为、攻击性行为等),并对这一 行为进行具体化,选取可以观察的、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事件进行编码,并设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答案_高教出版社_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算术平均数)、H(调和平均数)和G(几何平均数)的关系是:( D ) A、A≤G≤H; B、G≤H≤A; C、H≤A≤G; D、H≤G≤A 2.位置平均数包括(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众数 3.若标志总量是由各单位标志值直接总和得来的,则计算平均指标的形式是( A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4.平均数的含义是指( A ) A、总体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C、总体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D、总体某一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5.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基本原则是( C ) A、可比性; B、目的性; C、同质性; D、统一性 6.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假定条件是( C )。 A.各组的次数相等 B.组中值取整数 C.各组内变量值不同的总体单位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 D.同一组内不同的总体单位的变量值相等 7.已知3个水果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则计算3个水果店香蕉的平均价格应采用( C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8.如果统计资料经过分组,并形成了组距分配数列,则全距的计算方法是( D ) A.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 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C.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D.全距=最大组上限—最小组下限 9.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 )。 A.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 B.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

小学数学人教版(学生版)08 A 春季三年级 第八讲 面积 基础版

第八讲面积 知识点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认识面积:物体表面都是有大小的,我们接触到的封闭图形也是有大小的,这些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当图形的面积差异比较大时,可以采用观察法得出结论;在无法直接用眼睛判断面积的大小时,可以用一个小面形做标准来比较,看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大约含有多少个标准图形的面积,从而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作为标准的小图形的形状、大小都要相同。 3.常用的面积单位: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可以写作lcm2。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可以写作ldm2。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可以写作lm2。 4.常见物体的面积: 手指甲的面积:1平方厘米课桌的面积:50平方分米黑板的面积:3平方米 教室的面积:50平方米操场的面积:400平方米数学书的面积:450平方厘米 知识点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l0000平方厘米 2.面积单位间的转化方法: 一看:看是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 二想:想清楚进率是多少; 三换: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以的进率)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进率)

考点1:面积和面积单位 【典例1】.我的大拇指指甲盖的面积约是() A.1cm2B.1dm2C.1m2 【典例2】.(2019?益阳模拟)课桌桌面约50() A.平方米B.平方厘米C.平方分米D.米 【典例3】.(2020春?滕州市期末)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例如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在1平方米的地面上,大约可以站你们班名同学. 考点2:面积单位换算及应用 【典例1】(2018秋?营山县期末)“鸟巢”占地20公顷,1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个“鸟巢”的占地面积. 【典例2】.一个教室的面积是54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典例3】(2020春?莘县期末) 7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6元5角=元 8分米=米48时=日

观察法

观察法 定义:研究人员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或是人工控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研究人群活动及互动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已获得第一手事实资料的一种科研资料方法。 是观察者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科学仪器,客观、条理地观察处于自然下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收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调查方法。 特点 客观性、直观性、规划性、条理性、敏锐性、目的性 优点:应用范围广、方便、可运用于各个领域课题的研究中。能够获得更深入、真实资料缺点:受到一定限制,有些现象和行为是不能通过观察法得到资料的,如患者的经济和隐私等问题,存在霍桑效应,受到观察者主管因素的影响。观察法需要长时间进行,因此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较高。伦理问题比较突出。 观察分类 按照观察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或所采用的角色,我们可以将观察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我们也可以将观察分为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1非参与和完全参与观察和准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也叫,所谓局外观察,是指观察者处在观察对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观察对象产生影响。形象地说,局外观察就是“冷眼旁观”或“坐山观虎斗”。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观察他们。比如,我们想了解护士在病房沟通的方式,于是带着这种研究目的病房护士长呢,认真记录护士到病房沟通的情况,就是一种局外观察。 还有一个准参与观察,是观察者参与群体或组织的活动中,观察者不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 完全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观察对象的活动情境之中,在实际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而被观察着不知真面目的观察法比如,护士一边在上健康教育的讲座,一边带着研究目的去观察病人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课后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就是一种参与观察。 2.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所谓结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结构观察通常采用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其观察内容是事先设计好的,是固定的。结构观察目前还不是很多,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法。 所谓无结构观察,研究者加入所要研究的团体中实地观察,但不做有计划地控制,也不用运用任何工具,比如观察记录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观察。此方法简单易行,只要确定了观察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就行,无结构观察一般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所得的资料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准结构观察:依照观察研究目的、要求以及比较详细的观察提纲进行观察调查的方法,但是观察提纲不是完全结构性内容包括: 确定被观察的对象,确定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的有关具体措施,确定观察世间、地点、条件 完全结构性的观察方法:依照事先周详计划及统一的观察内容、要求,采用统一

第七章观察法

第七章观察法 ? 第七章观察法 第一节观察法的涵义、类别和基本原则 一、观察法的涵义 观察法是将调查者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目的,用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观察仪器和观察技术,对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观察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作为科学的观察应具有如下特点:一,科学观察是具有研究目的的观察;二,科学观察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三,科学观察是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观察。 二、观察法的分类 从调查行为的不同变量出发,观察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实验观察和非实验观察 从研究者能否对观察对象实行控制来划分,观察可以分为实验观察和非实验观察。实验观察是在人为设置的环境下进行观察。非实验观察是在自然的环境下进行观察。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能对观察环境及有关因素实施控制,而后者则完全自然发展,无法进行控制。 2.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从研究者的观察方式来划分,可分为结构性观察和无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在于预先设计出观察指标;无结构性观察指研究者不预先设计出观察题目,也不专门谈就某一行为,而是观察和记录在研究对象本身及其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件。 3.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从研究者在观察中扮演的角色来说,又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参加到被研究对象的活动之中进行观察。这类观察可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隐蔽观察,及参加到各种活动中却不暴露自己的身份。目的是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和语言;另一种是非隐蔽性的参与观察,这种观察是对被研究对象不隐匿自己研究调查者的身份,并通过对方的支持,尽可能地为研究者提供方便,是研究者较充分地掌握资料。非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不介入被研究对象的活动,而是作为局外人,通过观察,来收集所需要的资料。这种观察完全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和语言。 三、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原则:全方位原则,在运用观察法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尽量以多方面、多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观察,搜集资料;求实原则,观察者必须注意,密切注意各种细节,详细做好观察记录,确定范围,不遗漏偶然事件,积极开动脑筋,加强与理论的联系。 要求:注意细节,做好观察记录;确定范围、不遗漏偶然事件;开动脑 筋,加强与理论联系。 四、观察法的优缺点 观察法的优点有:第一,搜集非语言行为的资料方面优于其他的方法;第二,观察法的伸缩性较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四章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

第三节观察法(讲稿) 一、观察法的概念和特点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能动地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和感性认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形成、发展和检验体育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工具对所观察事物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摄影法则是先利用照相机、录像机、电影摄影机记录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然后再进行深入、细致观察的一种记录事实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观察法的范畴。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对于某些特殊的自然现象,实验室观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但多数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一般只能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观察。 观察法(或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推动体育科学乃至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第十六届世界杯足球赛刚落下帷幕,中国足协便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世界杯与中国足球”研讨会,通过观看的64场决赛阶段比赛,了解世界足球技、战术发展变化特征,把握世界足球发展趋势,明确我们应向世界杯学什么?针对当前我国足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尽快解决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我国足球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我国足球尽快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观察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观察法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而不是盲目的简单反射式感觉。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观察者通过看、触、尝、嗅等方式消极地接受外界对感官的刺激,而科学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还包括理解或从理性上领会的含义。科学观察有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有着具体而严密的观察计划;是为了揭示自然现象中的规律而积极地、主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和描述。 第二,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对象是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现象。这一特点也是观察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主要标志。如果观察的对象不是处于自然状态,而是人为的、故意制造的现象,也就失去了观察的必要性和意义,甚至可能作出错误的观察结论。 第三,观察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观察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人的视觉器官是最重要的观察工具,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信息,90%是通过眼晴获得的。科学仪器是人的感觉器官的放大和延伸,高速摄影机、高速录像机、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仪、三维测力台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人类更深层次地观察、探索体育运动中各种客观规律提供了可能。实践证明,观察工具的状况对观察结果往往产生重大影响。 第四,观察过程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同摄影机的摄影有着本质的区别。摄影过程是一个纯客观的光学和化学反应过程,人的观察过程不仅是直接感知的过程,而且是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从信息论观点来看,观察即包括信息的输入,也包括信息初步加工的过程。 总之,观察法具有方便、易行、灵活性较大的优点。对观察者而言,可在自然条件下随时随地进行观察;根据需要,观察时间可长可短、观察人员可多可少。对被观察的研究对象而言,可以不受人为干扰,保证在正常的自然状态下完成相应的工作。因此观察法可以直接搜集到具体、真实、可靠性较高的材料。 观察法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许多体育行为的自然状况

教育学第七章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 B.教育 C.自学 D.智育 2.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3.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0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5.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6.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0.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12.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13.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4.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15.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6.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方法讲义40讲二

(一)(二) (三)(四)

第十一讲份数法 ————————————————老师数学乐园 岳池文国 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份数关系,并确定某一个已知数或未知数为1份数,然后先求出这个1份数,再以1份数为基础,求出所要求的未知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份数法。 (一)以份数法解和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倍应用题。 例1某林厂有树和槐树共320棵,其中树的棵数是槐树棵数的3倍。求树、槐树各有多少棵?(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把槐树的棵数看作1份数,则树的棵数就是3份数,320棵树就是(3 +1)份数。 因此,得: 320÷(3+1)=80(棵)…………………槐树 80×3=240(棵)…………………树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490吨,已知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甲、乙两个煤场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四年级程度)解:题中已经给出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因此可将乙煤场的存煤数量看作1份数,甲煤场的存煤数量就相当于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份)数少10吨,两个煤场所存的煤490吨就是(1+4)份数少10吨,(490+10)吨就正好是(1+4)份数。 所以乙场存煤: (490+10)÷(1+4) =500÷5 =100(吨) 甲场存煤: 490-100=390(吨) 答略。 例3 妈妈给了平10.80元钱,正好可买4瓶啤酒,3瓶香槟酒。平错买成3瓶啤酒,4瓶香槟酒,剩下0.60元。求每瓶啤酒、香槟酒各是多少钱?(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因为平用买一瓶啤酒的钱买了一瓶香槟酒,结果剩下0.60元,这说明每瓶啤酒比每瓶香槟酒贵0.60元。把每瓶香槟酒的价钱看作1份数,则4瓶啤酒、3瓶香槟酒的10.80元钱就是(4+3)份数多(0.60×4)元,(10.80-0.60×4)元就正好是(4+3)份数。 每瓶香槟酒的价钱是: (10.80-0.60×4)÷(4+3) =8.4÷7 =1.2(元) 每瓶啤酒的价钱是: 1.2+0.60=1.80(元) 答略。 (二)以份数法解差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应用题。 例1 三湾村原有的水田比旱田多230亩,今年把35亩旱田改为水田,这样今年水田的亩数正好是旱田的3倍。该村原有旱田多少亩?(适于五年级程度)

第四章 观察法

第四章观察法 第三节观察的类型(p70) 本章说明了观察法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原则,介绍了观察法的几种主要类型,讲述了观察法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记录阶段的内容及方法,指出了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并对观察法的优缺点做了简要的评价。其中重点和难点是掌握观察法的类型、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等。 前课复习: 第一节和第二节的简单回顾 观察法的涵义,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地位,观察法的基本原则等。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s)是指研究者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物体或事件进行系统感知观察并记录、分析有关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学前教育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应用最普遍,并且对于作为学前教育研究对象的幼儿而言,也是较适宜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要遵循的原则: 观察要有严密的组织计划,观察要有一定地知识准备,观察记录要系统、准确,正式观察之前要先进行预观察。 讲授新课: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者们将观察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 直接观察:是指对当前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

间接观察: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追溯和了解过去的社会情况和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实物是指反映过去社会现象的各种物质载体,例如写实性绘画、古迹或遗址、各种腐蚀性或积累性物质痕迹,以及反映一定社会现象的物体或环境等。 例如观察一定时期内幼儿园阅览室中哪些书籍磨损严重,由此看出这一时期幼儿的阅读倾向; 间接观察法比较复杂,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时还需要有科学的鉴定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推论时也可能发生种种误差。在学前教育研究中间接观察法应用很少。 2、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根据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不同) 自然观察是在一般的日常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行为或事件的自然发生与进程。 简单举例说明: 在幼儿园中观察一个班幼儿的一日活动,可以从幼儿入园至午睡或从下午起床至离园作观察。又比如在幼儿自由游戏时间观察幼儿的相互交往行为。 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有控制的条件下的观察,需要设置特定的情景,观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行为。

第五章 市场观察法和访问法

第五章市场观察法和访问法 观察法和访问法是市场调查中最常用的搜集资料方法,它们都是直接调查方法,即在搜集市场资料时,市场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是直接接触的。观察法和访问法各有其特点,在市场调查中各有其适用条件。 第一节市场观察法的类型 对市场现象进行实地观察,是市场调查最基本的搜集资料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认识事物,是认识市场的起点。市场调查中的观察法,与人们日常对其他现象的一般观察不同,也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不同,应着重对市场调查中的观察法有关问题深入理解。要了解、掌握、应用观察法对市场进行调查,应首先清楚观察法的概念、特点、类型等基本问题。 一、市场观察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1、定义 市场调查的观察法,是观察者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工具,直接搜集当时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市场现象有关资料的方法。 2、特点 根据以上对观察法的表述,显然可以看出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也不同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它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 (1)观察法是观察者根据研究市场问题的某种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市场资料,是为科学研究市场服务的 在观察过程中所观察的内容都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出门看天气、到公园观赏风景和花草树木、去观看体育比赛、去展览馆观看各种展览等等观察活动,仅仅是为了安排个人生活或调节个人行为。市场调查中应用的观察,是为研究市场问题搜集资料的过程。 (2)观察法是科学的观察,它必须是系统、全面的 在实地观察之前,必须根据市场调查目的对观察对象、观察项目和观察的具体方法等进行详细计划,设计出系统的观察方案。对观察者必须进行系统培训,使之掌握与市场调查有关的科学知识,具备观察技能,这样才能做到对市场现象进行系统科学的观察。显然,科学的观察与日常生活中的无系统、片面的一般观察是不同的。科学的观察必须通过对观察过程的周密计划,通过对观察者的严格要求,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观察误差,以保证调查资料的可靠性。 (3)科学的观察在利用观察者感觉器官的同时,还可以运用科学的观察工具进行观察在对市场现象的实地观察中,其观察工具可以有两大类。一类是人的感觉器官,即人的眼、耳、鼻、舌、身等,其中主要是眼睛,在观察过程中通过眼睛获得的信息量最大,其他感觉器官也可对市场现象做出直接感知;另一类是科学的观察工具,如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显微镜、探测器等等。这些观察工具大大提高了观察者对市场现象的观察深度,其中主要是延伸了人的视觉能力。观察工具在科学的观察中,不但提高了人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起到对观察结果进行记载的作用,使调查记录除调查表和文字记录外,还有经观察工具得到的照片、图片等,增加了观察资料的详实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新的可作为观察工具的发明成果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人类对市场现象的观察能力o (4)科学观察的结果必须是客观的,它所观察的是当时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市场现象 对市场现象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所谓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就是不带有任何人为制造的假象,完全依市场现象所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表现进行观察,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市场现象自然状态,实际上是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所谓实验条件下的观察,是在人为创造的特定条件下对市场现象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应用较多,在市场现象的研究中也被采用,称为实验法。观察法中的观察活动,必须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这一点所强调的是,所观察到的市场现象不能有人为的假象,其观察结果才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第五章 观察法

第四章观察法 教学目标:了解观察法的步骤和类型;掌握观察记录表的设计;理解观察法的特征和优缺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表的设计 第一节观察法概述 “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马克思《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页)与其他方法一样,观察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成果当然是以观察为基础的。 观察是人类科学认识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其手段和功能都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观察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深刻认识观察的意义、特点、类型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技术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教育现象中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科学研究的第一等方法”。 (一)观察法的特点 1、与其它方法的区别 观察法具有以下突出特点: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②观察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③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④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⑤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包括人的感官和仪器、设备。 2、与日常观察的区别 (二)观察法的主要类型 1。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 以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来划分。自然观察主张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即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而实验观察则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引起被研究对象的某些心理行为反应,进而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察。自然观察能搜集到研究对象在日带生活中的真实、典型的行为表现,但研究者处于被动,难以揭示那些较少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实验观察能使研究者获得更全面、更精确、更深入的事实和资料,但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以是否通过中介物为标准来划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人的感官进行直接观察,后者则借助于各种仪器或装置(如录音机、录像机、摄像仪、照相设备等)进行

部编版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例题讲解 专题突破 第八讲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学案(无答案)

第八讲生物技术实践专题教材中基础实验复习 一、光学显微镜操作技术 1.实验目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步骤: 考试说明关于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 总结:物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 三.调查目的、对象、方法、注意事项、结果、结论 遗传学调查——群体调查、家系分析 生态学调查——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四、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1.微生物培养的基本程序 培养基的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废弃菌种和培养基灭菌后丢弃 2.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 ⑴平板划线法 ⑵稀释涂布法 ⑶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 ⑷利用鉴别培养基进行鉴别后分离 3.微生物的计数的方法 ⑴稀释涂布法 ⑵显微观察法: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⑶比浊法计数 4.微生物的利用—果酒果醋的制作 果酒的制作利用哪种微生物? 果醋的制作利用哪种微生物? 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 乳酸杆菌的代谢类型是: 果酒制作产生气泡速度: 酿酒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 一、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观察法的作用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实验实际是一种被控制的观察,调查法是一种间接的观察,问卷法也需要凭借观察的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产生理论假设的手段。 三、观察法的种类 (一)描述观察法:包括日记描述法、系列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二)取样观察法:包括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 (三)等级评定法:包括数字量表法、图示量表法、累记评定法; (四)间接观察法:包括谈话法、对偶故事法、两难故事法、创设情景法。 四、经典范例 皮亚杰在对儿童进行液体守恒实验的同时,加上观察、谈话,他在儿童面前呈现两个相同的玻璃瓶,放上相同量的水,把一瓶水倒在高一点、窄一点的瓶子里,把另一瓶水倒在矮一点、粗一点的瓶子里,问这两瓶水一不一样多。三岁的小朋友说不一样多。问为什么,小朋

友回答说,这瓶水高,那瓶水矮。六岁的小朋友说一样多,“这瓶水高,可是窄一点,那瓶水矮,可是粗一点”。从上看出六岁小朋友可以从二维角度看问题,具有补偿性。观察可以了解儿童是怎样思维的,由此可以分析六岁儿童思维开始具有守恒性,即事物外表发生变化,事物本身不发生变化。 五、方法应用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有许多需要用观察法来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如小学英语进行课堂分组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在进行分组教学的原则中需要对小学生英语学习进行有目的的长期观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那些孩子的语言能力强,那些孩子语言能力差;那些孩子接受能力强,那些孩子接受能力差。或观察某一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积极参与就可以知道他对英语活动的兴趣如何;通过观察他的英语课文朗读和用英语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的英语口语进步情况。 六、实施步骤 观察研究要注意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并要求不施加任何压力,使观察始终保持客观、公正。观察的步骤有: (一)计划。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的目的、对象、范围,使观察能围绕计划进行。 (二)过程。由于观察是在复杂的教学现象中进行,要注意选择好自己的观察对象,将所观察到的有关事实数据及时记录,必要时采

学前教育评价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评价教案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学前教育评价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学时 总学分:学分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学、教育统计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学前教育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前教育评价》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严密结合的学科。既要关注国内外学前教育评价基本理论思潮,又要体现学前教育评价的技术性与方法性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学前教育评价的特点尤其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特点,为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 《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第一,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包括学前教育评价的概念、历史沿革、主要种类、基本原则等;第二,学前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包括目标的分解、指标体系的形成、标准的界定并形成标准体系、加权的计算并形成计量体系等评价方案的系统框架的编制;第三,学前教育评价的实施。包括评价方案的实施过

程、搜集评价资料的工具、评价资料的统计分析、评价实施过程中主评者及被评者的心理及其调控;第四,西方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模式和策略等评价思潮。 学习《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理解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掌握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常用方法、主要原则,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开展幼儿发展评价、教师评价、幼儿园课程评价、幼儿园综合评价等评价实践。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念。 三、课程教案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学前教育评价的理论问题 第一章横向分析——学前教育评价概述 1.教案基本要求 本部分运用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两种维度,对学前教育评价作概括性介绍。横向分析主要涉及学前教育评价的涵义、类型、功能、步骤、原则等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学前教育评价的涵义,了解学前教育评价的类型,体会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熟悉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教案具体内容 一、学前教育评价的涵义 (一)价值与评价 (二)教育价值与教育评价 (三)学前教育评价的涵义 二、学前教育评价的类型 (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四)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三、学前教育评价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组织准备、人员准备、方案准备 (二)实施阶段: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 (三)总结阶段:评价报告、结论反馈、元评价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方法讲义40讲(二)

第十一讲份数法 ————————————————老师数学乐园 岳池文国 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份数关系,并确定某一个已知数或未知数为1份数,然后先求出这个1份数,再以1份数为基础,求出所要求的未知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份数法。 (一)以份数法解和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倍应用题。 例1某林厂有树和槐树共320棵,其中树的棵数是槐树棵数的3倍。求树、槐树各有多少棵?(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把槐树的棵数看作1份数,则树的棵数就是3份数,320棵树就是(3+ 1)份数。 因此,得: 320÷(3+1)=80(棵)…………………槐树 80×3=240(棵)…………………树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490吨,已知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甲、乙两个煤场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题中已经给出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因此可将乙煤场的存煤数量看作1份数,甲煤场的存煤数量就相当于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份)数少10吨,两个煤场所存的煤490吨就是(1+4)份数少10吨,(490+10)吨就正好是(1+4)份数。 所以乙场存煤: (490+10)÷(1+4) =500÷5

=100(吨) 甲场存煤: 490-100=390(吨) 答略。 例3 妈妈给了平10.80元钱,正好可买4瓶啤酒,3瓶香槟酒。平错买成3瓶啤酒,4瓶香槟酒,剩下0.60元。求每瓶啤酒、香槟酒各是多少钱?(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因为平用买一瓶啤酒的钱买了一瓶香槟酒,结果剩下0.60元,这说明每瓶啤酒比每瓶香槟酒贵0.60元。把每瓶香槟酒的价钱看作1份数,则4瓶啤酒、3瓶香槟酒的10.80元钱就是(4+3)份数多(0.60×4)元,(10.80-0.60×4)元就正好是(4+3)份数。 每瓶香槟酒的价钱是: (10.80-0.60×4)÷(4+3) =8.4÷7 =1.2(元) 每瓶啤酒的价钱是: 1.2+0.60=1.80(元) 答略。 (二)以份数法解差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应用题。 例1 三湾村原有的水田比旱田多230亩,今年把35亩旱田改为水田,这样今年水田的亩数正好是旱田的3倍。该村原有旱田多少亩?(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该村原有的水田比旱田多230亩(图11-1),今年把35亩旱田改为水田,则今年水田比旱田多出230+35×2= 300(亩)。根据今年水田的亩数正好是旱田的3倍,以今年旱田的亩数为1份数,则水田比旱田多出的300亩就正好是2份数(图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