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经济效益

工业园区经济效益
工业园区经济效益

一、九江工业园区经济效益分析

九江市围绕“打造新型工业重镇”的目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升工业园区经济运行质量,工业园区快速崛起,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1、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2、园区工业总量增大,增长加快

3、园区企业创利水平提升,活力增强。

4、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加快,增幅提高。

二、石拐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效益初显

石拐工业园区坚决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加大下游产品的研发力度,循环经济效益初显。近年来,石拐工业园区管委会不断引导企业加大下游产品的研发力度,促使产品换代升级。通过招商引资,一大批和园区现有产业升级相配套、适合地区产业承接的项目相继落地,使得石拐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并且初步显现循环经济效益。

三、霍林郭勒市工业园区经济效益彰显

霍林郭勒市工业园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该市规划工业园区占地33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5平方公里。园区积极开发引进煤电、电解铝、铝后加工等项目,构建循环经济框架。

2、招商引资效益明显。该市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对外地、外资企业的吸引力。该市招商引资工作结合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思路,在铝后深加工项目招商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者加盟,在带来项目、资金等有形资产的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工业园区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经济总量节节攀升。

四、武强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武强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工业立县”发展战略,将工业聚集区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坚持高站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招商、高效能服务,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1、科学规划,完善设施。该县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省级工业聚集区的各项标准和条件要求,聘请衡水市规划设计院和人民大学编制完成了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

2、全力招商,引进项目。借鉴先进地区招商的成功经验,该县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作为招商主攻区域,围绕引进国字号、世界500强企业,成立了6个专业招商小分队,赴北京、天津、广州、呼和浩特等地开展定向招商。

3、严格把关,提高门槛。为促进节能减排和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园区产业布局科学合理,链条衔接配套,该县将工业聚集区确定了“两心、三带、三板块”的产业发展布局。“两心”即行政办公、管理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三带”即沿307国道、府南街的两条绿化带以及沿河生态文化休闲带;“三板块”即“一基地两园”,音乐文化产业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园、特种材料产业园,为聚集区产业合理布局、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财务预测 一、经济分析 1、生产规模预测 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从2012年1月开始实施,项目总投资720万元(其中研发费用260万元),达产后实现年产4万平方米原竹马赛克的规模。项目建设期1年,从2009年10月开始投产,随着项目的技术及生产工艺的成熟,预计在2011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项目产品生产年份的达产系数分别为30%、80%、100%。产品生产方案具体详见下图。 2、销售价格预测 项目产品的销售价格均按不含税价格计取,经营期鲜奶的平均销售价格为4050元/吨计算。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 二、项目成本、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1、成本预测分析(2011年) 1.1 原辅材料采购费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采购费按消耗定额和预测市场价格确定,到达产年生产能力为4万平方米,预计达产年原辅材料采购费用为550万元。 1.2 燃动消耗费

本项目主要燃料动力为水、电消耗。燃动费根据消耗定额及现行价格计算,预计达产年燃料动力采购费用为65万元。 1.3 人工及福利费 人员配置主要为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年福利费用按工资总额的14%计取。预计员工合计50人,预计工资福利总额为97.5万元。 1.4 各项费用 各项费用参考同行业企业的费用水平进行测算。 制造费用:修理费用(含物料消耗)按折旧额的40%估算,折旧费中建筑物、构筑物折旧期限为20年,机器设备年折旧期限为10年,电子设备年折旧期限为5年,折旧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残值率按5%计算,其它费用按预计发生额进行估算。预计达产年制造费用为93.04万元。 管理费用:工会经费和职工培训费分别按工资总额的2%和1.5%分别估算,项目内研发费按年销售收入的1%估算,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用分年摊销计入管理费用,其他费用按预计发生额进行估算。预计达产年管理费用为92.63万元。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按年销售收入的3%估算,预计达产年销售费用为36万元。 1.5 总成本费用构成分析 本项目批量生产期内成本费用主要为原辅材料采购费、燃料动力费、人工福利费及各项费用等。达产年总成本费用为934.17万元,其中固定成本319.17万元,可变成本615.00万元。(具体成本分析详见下表) 总成本费用分析表

试论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

试论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 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企业所从事的一切的经营活动都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这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意义,对于社会和民族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工业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误区,本文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在新认识方面做出了阐述。 标签:企业经济效益;经济发展速度;企业规模 1 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认识误区 企業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发生所有经济活动的总体目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社会和民族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指的是在企业的产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人们都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1.1 利润增减等同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或经济效益的下降 在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指标,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数据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企业所生产出所有产品的价值总和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力和资源等的总和称为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总值减去生产成本,就是企业的经营利润,而经济效益则是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通过这种关系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利润是绝对的,而经济效益却是一个相对的数值,而经济效益的高低和两个因素有关系,利润的总量和生产的总成本,利润总量的高低是否会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还要从具体的情况中进行分析。当成本不变时,利润的总量增加,那么经济效益就一定会增加。但是如果成本减少或者增加时,这个时候利润的总量增加,那么经济效益就不一定是增加的状态了,还有可能是减少的状态,这种情况得在具体的实际当中分析比较才能够得出结论。 1.2 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等同于经济效益的好坏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速度的快慢并不能决定经济效益的高低。如果经济发展非常快速,但是消耗的成本比较大,并且产出的社会所需的劳动成果却很少的话,那么经济效益势必是比较低的。如果在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背景下,所消耗的成本较少,产出的社会所需的劳动成果较多,那么经济效益就一定是比较高的。所以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速度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将二者和谐统一,实现既快速又高效的经济发展之路。 1.3 企业生产的产品多寡等同于经济效益高低 很多人误以为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的数量越多,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越

公司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推荐

公司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推荐 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问题。有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等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推荐,欢迎阅读。 公司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推荐一项目名称:复杂地质条件工作面过断层技术研究与实施单位: 日期: 中平能化集团平煤股份七矿二0**年十月 目录 1.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49) 项目总体技术经济评价 (49) 经济指标计算分析 (49) 社会效益分析 (51) 1.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总体技术经济评价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回采,调伪倾斜减小工作面和断层相交角度,利用快速延长采面技术回采生产,综采工作面利用顶板上金属网、及时移架等技术控制顶板,对偏帮严重地段采取超前维护等技术安全回采,创七矿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回采的先例,丰富了集团公司综采工

作面在采面断层多条件下,实现安全回采的实践经验。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实现安全回采具备的主要优点有: ×综采采煤工艺资源回收率取95% =26万××95% =1235万 b) 综采工作面快速延长采面增加的经济效益 综采工作面快速延长采面,减少了综采工作面的安装时间 5天,即减少停产时间5天,相当多出煤万吨。 W2=q×T×A =1748×5×450 =393万 式中:q——采面平均日产量1748t/天; T——减少停产天数5天; A——吨煤售价450元/t; c) 综合经济效益 W=W1+W2 =1235+393 =1628万元 社会效益分析 1)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成功回采,提高了工作面单产和

工效,实现了安全生产,为七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综采工作面在断层多地质条件复杂 情况下安全回采,,开创七矿及集团公司综采工作面回采新技术。提高了七矿综合机械化回采的科技水平。 3)项目的实践成功,为七矿今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开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矿井实现安全生产有利于矿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应用单位 20**年10月 公司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推荐二“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项目经宁波市先进纺织技术与服装CAD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安徽润维无纺布有限公司三方两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现已全部完成。本着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精神,积极组织开展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性工作,并对经费的使用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企业及学校规定的财务制度,使本项目能够按时保质完成。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1、研发费用 设备改造和购置费:54万元,材料费:万元,实验测试费:万元,差旅费:万元,资料会务费:2万元,专利及论文版面费:万元,成果鉴定费:万元,查新检索费:万元,其他:万元,总计:万元。

内部控制—国外文献资料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频繁出现财务丑闻,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注度日渐上升。国外学术界比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外近20多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归类综述,主要从内部控制的需求、质量及重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最后,本文进行了文献评述,希望本研究能给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以启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或系统,旨在提高效率确保政策的实施、捍卫资产、避免欺诈和错误(Hamed Arad和Babak Jamshedy-Navid,2009)。现今,内部控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20年前,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报告 McMullen,D.A.和K.Raghunandan和 D.V.Rama.(1996)通过对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小公司在没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财务报告问题,即是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收益对小公司来说更大。Hermanson(2000)调查了9个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团体以分析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结果表明所有使用团体都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很重要,并且发现自愿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超出审计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引;而大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信息内容没有太多的反应,与个体投资者和内部审计员相比,经理人员更不可能认同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价值。 Scott N.Bronson 和Joseph V.Carcello和K.Raghunandan(2006)通过分析1998年期间397个中等大小的公司,测试公司特征与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自愿性之间的联系。发现有高销售增长的公司更不可能自愿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即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销售增长负相关;同时证明了公司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公司大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数量、机构股东百分比、收入增长之间正相关。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1、工业增加值 是指在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加的价值,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的实际水平,是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亦称要素分配法。 2、轻工业 指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又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 (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用品、工艺美术用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3、重工业 指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工业,按其生产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采掘(伐)工业、原料工业、制造工业。 4、工业生产指数 是根据报告期各种代表产品产量与基期相比计算出个体指数(产品产量的发展速度,各种产品均以百分比表示,排除计量单位不同难以综合的因素),然后用衡量各种产品在工业经济中重要性不同的权数,加权平均计算各工业产品的综合发展速度。用工业生产指数是为了排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目的是为了反映各种产品物质的综合变动程度。 5、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是指企业销售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业务总额,包括企业的工业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作业等产品的销售所得的收入。 6、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是指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和利润总额三项之和。 7、总资产贡献率 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8、资产负债率 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9、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同时也是反映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10.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完整性和保全性。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为资

公司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介绍

公司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介绍 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问题。有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等等。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公司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介绍,欢迎阅读。 公司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介绍一项目名称:复杂地质条件工作面过断层技术研究与实施单位: 日期: 中平能化集团平煤股份七矿二0**年十月 目录 1.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49) 项目总体技术经济评价 (49) 经济指标计算分析 (49) 社会效益分析 (51) 1.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总体技术经济评价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回采,调伪倾斜减小工作面和断层相交角度,利用快速延长采面技术回采生产,综采工作面利用顶板上金属网、及时移架等技术控制顶板,对偏帮严重地段采取超前维护等技术安全回采,创七矿复杂

地质条件下采煤工作面回采的先例,丰富了集团公司综采工作面在采面断层多条件下,实现安全回采的实践经验。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实现安全回采具备的主要优点有: ×综采采煤工艺资源回收率取95% =26万××95% =1235万 b) 综采工作面快速延长采面增加的经济效益 综采工作面快速延长采面,减少了综采工作面的安装时间 5天,即减少停产时间5天,相当多出煤万吨。 W2=q×T×A =1748×5×450 =393万 式中:q——采面平均日产量1748t/天; T——减少停产天数5天; A——吨煤售价450元/t; c) 综合经济效益 W=W1+W2 =1235+393 =1628万元 社会效益分析

1)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成功回采,提高了工作面单产和工效,实现了安全生产,为七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 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综采工作面在断层多地质条件复杂 情况下安全回采,,开创七矿及集团公司综采工作面回采新技术。提高了七矿综合机械化回采的科技水平。 3)项目的实践成功,为七矿今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开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矿井实现安全生产有利于矿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应用单位 20**年10月 公司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介绍二“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项目经宁波市先进纺织技术与服装CAD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安徽润维无纺布有限公司三方两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现已全部完成。本着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精神,积极组织开展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性工作,并对经费的使用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企业及学校规定的财务制度,使本项目能够按时保质完成。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1、研发费用 设备改造和购置费:54万元,材料费:万元,实验测试费:万元,差旅费:万元,资料会务费:2万元,专利及论文版面费:万元,成果鉴定费:万元,查新检索费:万元,

经济效益分析写法实例

经济效益分析写法实例 (仅供参考,以下章节编排是按可研报告章节排)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范围 本项目为新产品开发项目,利用原有厂房和设备,进行适当的扩建,根据拟定的技术方案和建设内容,本项目的投资估算范围包括: 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安装费、利息等费用。 2、投资估算的依据及说明 (1)土建工程费参照当地同类结构的建、构筑物的造价并经实地调查后,根据现行建材市场价格进行估算。 (2)设备按现行市场价格估算。 (3)预备费中不可预见费按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费之和的10%估算。 (5)建设期贷款利息按年利率 7."6%计算。 (6)流动资金总额以周转期为90天按经营成本计算。 3、投资总额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 221."53万元,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三大部分组成,其中: (1)建设投资 57."97万元,估算情况详见附表 1."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其中: 建设费用: 52."7万元 预备费: 5."27万元 (2)建设期利息 4."41万元,详见附表 1。" (3)流动资金总额为 159."15万元,详见附表 4。" 二、资金筹措 本项目的资金筹方案分为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两部分。 1、建设投资筹措 本项目建设投资额为 57."97万元,根据建设单位意见,计划从自筹资金和科技开发计划经费中两种渠道进行筹集。 (1)企业自筹资金 37."97万元。 (2)申请科技开发经费20万元。 2、流动资金筹措

经估算,项目正常生产需流动资金为 159."15万元,向银行申请贷款 88."05万元,企业自筹 71."1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 106."1万元。流动资金筹措详见附表 7。" 三、项目经济寿命期分析 本项目是以开发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太阳能热水器必将逐步普及,考虑到利用自制的专用设备生产热水器的板芯,其产品在广西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和售后服务优势,但要面对今后同类产品的竞争及加入WTO后环保型新产品技术开发步伐的加快,经模拟估算,确定本项目生产的产品的经济寿命为8年。 第八章经济效益分析 一、生产成本估算 1、材料费按照生产1平方米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需物料平衡而确定所需原材料费用。原材料包括铝带材、紫铜管、不锈钢板、铁支架、玻璃、泡沫板、镀锌水管等。正常经营生产每平方米产品需原材料费用为 334."4元。 2、电费本项目正常情况下年需动力费为15万元。 3、职工工资及福利本项目正常生产情况下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按每年 65."475万元计。 4、维护及修理费本项目维护及修理费按固定资产投资的5%计算。

内部控制评价_国内外文献综述_谢元萌(精)

有学者主张运用经济学资产专用性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明确公允价值是资产专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按专用性水平将资产分为三类:通用性、低度专用性和高度专用性。通用性资产采用层级1报告公允价值,低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级2报告公允价值,且此两类资产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报价体系,高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级3报告公允价值,形成以报告主体为导向的报价体系。虽然资产专用度高,受市场影响不大,但其价值由报告主体来决定,仍会产生我们上述所议的管理操纵问题,所以,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加强公司的治理机制。 四、政策建议 (一尽早出台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性细则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只是散落在各个具体准则之中,缺乏公允价值计量的统一框架。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现有市场特征对公允价值计量制定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并提供详尽的操作性指导。2012年5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对有效规范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提高披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尽快实施该准则,以适应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需要。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有研究证实公司治理对层级信息的相关性有重要影响,在层级3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通过合理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监管来协调内部和外部人员的利益冲突,为公允价值的估值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另外,还需注意加强公司管理层、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以保障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性和估值过程的公平与恰当。 参考文献:

[1]W.B.Thomas,Han Yi.Value Relevance of FAS No.157 Fair Value Hierarchy In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chanisms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5. [2]张曾莲,雷崇信.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基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项目的统计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0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内部控制评价:国内外文献综述 ◎文/谢元萌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内外部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重要性,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如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研究、体系构建、指数构建等,本文在全面阅读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方法、指标、规范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主要观点与成果分类进行了综述,进而对此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环球通讯、世界通信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相继爆出,其中众多企业失败案例的出现是由内部控制的缺失及无效导致的。自此,国内外相继颁布了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内控评价指引、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不仅政府主管各部门相继颁布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规章,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特别是现在有关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文献越来越多。 一、国外内部控制评价综述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现状5

2010年1-4月XX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运行分析今年1-4月,我市工业经济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回暖向好的良好态势,出口快速恢复,市场消费较快增长,经济回升的势头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但综观全省九地市,我市仍存在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偏低、产品销售率低迷以及资本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值得关注。 一、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情况 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全市规模工业恢复速度逐步加快,大多数企业经营情况得到改善。至4月底全市共有20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278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8.24%,同比增加12.35个百分点,比上个月增加3.4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财务情况呈现以下特征:(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加快 1-4月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82.42亿元,同比增长37.1%,继续保持今年以来30%以上的高速增长。 分县(市、区)看,有6个县(市、区)增速快于全市平均速度,增速排在全市前三位的分别是:云霄县,同比增长94.6%;东山县,同比增长69.7%;平和县,同比增长49.7%。 分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比大中型企业增速快。1-4月全市小型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5.11亿元,同比增长42.9%,比大中型企业快12.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2.6个百分点;大中型规模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7.31亿元,同比增长30.6%,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5个百分点。其中大型规模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96亿元,同比增长44.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5个百分点;中型规模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5.35亿元,同比增长26.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0个百分点。

关于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6184392.html, 关于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 作者:林海峰 来源:《经济师》2012年第04期 摘要: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一个 企业、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列举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种种误区,在此基础上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作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经济发展速度企业规模生产要素非市场活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58-02 一、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认识误区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指的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人们一直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表现为“五个等同”: 1.利润增减等同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或经济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它一般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来表明经营效果是“盈利”或“亏损”的。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总量,用价值表示就是企业生产总值。劳动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即生产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用价值表示则反映在企业生产成本上。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出: 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或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利润)。利润是一个绝对值,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数,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量,二是生产成本。利润总量增加或减少是否会使经济效益提高或下降,需作具体分析。有时利润总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使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只有当成本不变时,利润总量的增加才一定会带来效益的提高;而当成本下降或提高时,利润总量的增加不一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有时是经济效益的不变甚至下降。同样的道理,利润总量的下降也不一定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等同于经济效益的好坏。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而劳动消耗大,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少,则经济效益不好;如果经济发

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第1章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用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C:消耗原材料价值; V:工人工资; M:利润。 切忌只根据一个因素就来判断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始终是两个因素的比例关系。 第2章利润与企业经济效益 1. 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只有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才是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3章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消耗。但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不可能提高,还会降低。 第4章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 对企业来说: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必须降低劳动消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

2. 对国民来说(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教材主要是从市场活动的主体角度说明的,企业直接承担着社会财富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可以说明这一观点。教材中的“名言”也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无论是对企业、国民还是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呢? 第5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怎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要依靠科技,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这一点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具备这个条件,企业才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企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 只有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促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那么什么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什么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呢? 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单纯依靠增加投资,铺新摊子,扩大规模,增加人员、设备的方式,来增加国民经济总量,这种增长方式又叫外延型增长方式。 ②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指在外部规模不扩大,人员、设备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进机器设备,提高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国民经济总量,这种增长方式又叫内涵型增长方式。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是十分直接的。 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科学的管理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经营中涉及产品结构调整、市场开发、人力资源配置、产品质量等一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综述之四】INTOSAI内部控制准则的研究成果综述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简称INTOSAI)的内部控制准则委员会(Committee on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s)的成立,即为加强财务管理并使公共部门负起应有的财务责任,而其目标为制定一套如何建立并维持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准则。该委员会制定准则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准则其实可适用于所有管理者,而不仅止于财务方面,因此将其涵盖的范围扩展到政府机关所有的业务。因此,INTOSAI所称的“内部控制”一词,并非局限财务及相关行政控制等传统观点,而是涵盖了更为广泛的管理控制概念。 参与此准则制定的会员国包括:澳洲审计院、智利审计长公署、埃及国家审计署、法国审计院、牙买加审计长公署、西班牙审计院、坦桑尼亚财税审计局、美国审计总署以及南斯拉夫会计服务局等。而这些会员国均同意下列四领域为准则所需涵盖的范围:(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2)一套最基本的内部控制准则。任何国家均可利用该准则作为发展该国特定内部控制的骨干;(3)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与执行;(4)定期检视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其仍属有效。 内部控制系为达成管理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管理工具。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切有效,有赖妥善的管理。每一政府机构主管均必须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随时加以复核及更新,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维持有效运作。最高审计机关也负有确保适当的内部控制责任,同时应敦促并支持:(1)每一政府单位应根据本准则,建立详细的组织性内部控制制度;(2)各机关应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复核,以确保各项控制均能维持正常运作,并达成预期的结果。 管理当局担负各机关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是否适切的责任,因此管理阶层人员是否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性质与内部控制所欲达成的目标,甚为重要。内部控制的定义,乃系一个组织的计划,包含管理的态度、方法、程序以及其他足以确保达成下列目标的评量措施: ——配合组织任务,使各项作业均能有条不紊,且更经济有效地运作,并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品质; ——保证资源,以避免因浪费、舞弊、管理不当、错误、欺诈以及其他违法事件而遭致损失;——遵循法律、规章以及各项管理作业规定; ——提供值得信赖的财务管理资料,并能适时运当地揭露有关资料。 前述内部控制地定义及目标,欲扩大其使用范围至所有政府作业。然而,内部控制模式已有许多不同方式的定义与组织。一下叙述可供参考。 以组织结构所扮演角色赖描述内部控制时,可概略分为管理、行政及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通常涵盖所有控制。它们是组织控制的主要架构,包括所有计划、政策、程序以及需要员工达成整体目标的作业实务。行政控制系指决策过程中,引导员工在授权范围那,为达成组织目标,执行各项活动的程序与记录。会计控制则涵盖能有效保护及促进财务记录可靠性的程序与书面文件等。 INTOSAI认为,在实务上,有效的内部控制须复核三大基本标准: ——内部控制必须适切(亦即在正确地方及涉有风险的地方作适当控制); ——内部控制在原计划的期间内,必须一贯性地复核功能的设计(亦即档关键成员暂离职位或其工作负担沉重时,仍须谨慎地遵守而不越有关原分权的规定);

工业经济效益文献综述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国内外综述 经济效益,通常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有效成果相应的劳动占用和消耗的比较,简言之,即从事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其基本思想主要是投入产出法。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全面性,决定了其考核方法的综合性,主要是对经济效益的多项指标综合评价。基本方法---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指数法、效益——费用法、功效系数法;客观评价法主要包括: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嫡值法、因子分析法。 国外研究综述 (1)工业空间集聚体理论 早期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Hoover的效益分级理论,Perroux的生长级理论以及Isard的工业群落研究。Hoover认为工业活动和城市的定位取决于三大要素:地方特有的自然资源基础;地方相对集聚分布的产业经济以及交通与通讯的成本。工业空间集聚体的集聚效益可分为规模经济内部效益(internalretumstoSeale)、定为经济 (loealisationeeonomies)、城市化经济(urbanisationeconomics)。规模经济内部效益是指单企业因为规模经营而产生的经济增长效益。定位经济是指一个或多个工业企业集中分布而产生的集约化互助发展关系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城市化经济从空间制度上更为扩大,是从城市产业经济区域划分聚类分析业经济发展角度,组织发展某一项获多项相对优势产业而形成的空间集聚效益。 (2) Patricial E.Beeson&Steven Husted(1989)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美国各州1959-1972年的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原因。 (3) Bell and Pavitt从熊彼特创新模式来考察现实经济中不同工业行业的创新类型,他以企业为基础,把产业分为供应商主导、规模密集、信息密集、科学为基础、专有供应商等5种创新模式,藉此通过技术变革的部门模式研究,来解释技术积累过程与产业发展的国家模式相联的两个重要特性之间的关系。 (4) Bauer(1990)使用美国航空业的数据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变化以及规模经济性改善等因素。

关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探析

关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现有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已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评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存在的问题,然后就进一步探讨分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使之能够更好地实现量化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因子分析 引言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逐渐意识到以消耗资源和破环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都是难以长期发展和持续的。因此,需要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引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多视角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引导工业企业向高科技、优经济效益、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等方向发展。 1、评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存在的问题 1.1不了解经济效益的含义 第一是把企业利润多少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多少划等号。如果仔细辨别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具体计算公式是可以看出二者的明显差异的。企业利润指的是在为生产提供价值时扣除具体的提供价值所耗费的价值投入,而企业经济效益指的是被提供的生产价值除以所耗费的价值投入,可以看出利润是绝对型的指标,而经济效益是相对型的指标。企业利润的多少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多少,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多少不会被企业利润所影响,其二者不是同向的发生改变,如果企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大于企业利润的增加,其二者会发生相反的情况。第二是把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总数量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总量之间划等号,企业高产量只会提供更多的高效益的保障,企业并不能够直接获得理想的高效益,如果企业产品自身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有合理的销售渠道,企业的经济效益方能增长,否则企业高产量的做法只会徒增企业产品的库存量。第三是把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小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多少之间划等号,企业劳动运营成效提升就一定会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会在为经济效益提供价值时耗费企业大量的劳动力。 1.2没有平衡企业各相关阶层的需求 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利用相关合同协议将不同的经济效益评价对象相联系联结在一起的组织形式。企业经济受益人具体有企业投资人、企业债券者、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内部员工等。只有满足所有经济效益者的经济需求,才能够联合众人一起运营发展企业,从而体现出企业的协同功效。而太多重视企业投资人一方的经济效益,会无法更好地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各经济效益者所关注的重心都不一样,企业债券者较为重视企业能否可以做到按时的还本付息,因此更关注企业经济效益环节中企业偿债能力的具体指标。而相关政府部门较为重视企业是否能够收取在经济市场处于关键位置的企业的税收,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企业内部员工较为重视企业的劳动薪资和员工红利的多少。社会民众较为重视企业能否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是否经常开展公益性的慈善事业。在这些企业评价指标中只关注到了企业投资人、企业债权者以及政府部门等影响范围广的经济效益者,忽视了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内部员工、社会民众的真实需求。 1.3评价指标的具体设置不够合理

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管理规定范文

企业经济效益分析管理规定范文 1微观经济效益分析 1.1改善资金运行情况 降低采购成本 加强成本管理,用成本观点规划和控制生产过程、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 通过及时严格控制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物流和资金流得到控制,改善财务计划能力,加快资金流转 仓库既能满足生产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低各种物料的库存量,进而减少资金占用 1.2提高劳动效率 通过信息化管理,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信息质量和处理效率 确保企业连续均衡地进行生产 及时准确得到所需信息 汇总和报表相当方便 办公自动化使事务处理效率大幅提高 1.3加强产销配合,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供、产、销一体化管理,各方面信息是连通的、及时流动和反馈的 增强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提高客户满意度,加强客户忠诚度 2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2.1带出一批具有现代化管理意识的人,创建知识型团队 通过信息化建设及贯穿始终的培训,全面提升企业人员的素质

企业各部门会紧密配合,管理既统一又分布,整体效率大大提高,通过基础管理的加强,团队的成员,会逐步形成统一的行为方式、表达方式和语言,从而逐步达成一种默契,建立对集体的认同,从而提升企业凝聚力。 把经验转变成知识,通过知识型的团队建设,加速管理队伍的成长 2.2使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体制更趋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形成一套可操作性极强的标准业务操作规程 内部控制思想和标准,通过对软件系统设置使之固化,并在具体业务处理时自动加以控制,实现了控制标准与业务处理控制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的实现,使企业的基础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起到了规范业务处理、堵住管理漏洞、归避经营风险的作用。 对企业管理信息实行高度集成,确保各种信息的准确和有效,及时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使管理方法科学化 2.3带来一定的直接经济效益 树立科技兴农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 降低客户流失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销售额 有效控制库存,现阶段XXX2亿销售额对应7千万库存,当销售额翻倍时库存保持现有水平

经济效益及社会生态效益分析报告材料报告材料

实用标准文案 经济效益及社会生态效益分析报告 1、产量 小规模生产线按50kg/h产量计算,每天单班8小时工作,预计年工作300天,年产量等于大于100吨。 2、投资额 100吨/年超细高纯S iO生产线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其中:(1)厂房建2设及公共设施配套100万元(包括:超细粉碎车间,提纯车间200m,水处理车2间100 m,空压机房50 m,冷却水蓄水池200m、产品质量检测室100 m,2322原料库房100 m,产品库房100 m,备品备件及维修用房100 m,合计1000 222m)。(2)设备投资400万元,包括粉碎系统、提纯系统、后处理及包装系统,2质量检测仪器等。该生产线需流动资金200万元。 3、能耗 100吨/年超细高纯SiO生产线装机容量289.5kw,需配置315KVA变压器2一套。根据装机容量和小时产量可计算出单位能耗,即:300kw/50kg,吨耗电6000度。 4、原料价格 高纯度石英砂SiO≥99.9%,粒度为60目—120目,价格为1600.00元/吨;2高纯度硅微粉SiO≥99.9%,粒度为300目—400目,价格为4000.00元/吨。25、

产品价格 超细高纯SiO纯度为>99.9 %,粒度d<10μm,销售价22000元/吨;粒972度d<5μm,售价30000元/吨;产品纯度SiO>99.9 5%,粒度d<8μm,97972售价50000元/吨;粒度d<5μm,售价80000元/吨;产品纯度SiO>99.99 %,297粒度d<8μm,售价120000元/吨;粒度d<5μm,售价200000元/吨。9797综合各种不利因素,原料价格≤5000元/吨,产品价格≤80000元/吨。 6、生产成本构成 (1)原材料5000元/吨 (2)能耗6000元/吨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3)工资福利(按10人×3000元/月×12月)3600元/吨 (4)折旧费(按500万元10年折旧,每年50万元折旧)5000元/吨(5)修理费(按折旧费20%计)1440元/吨 (6)财务费(按投资额700万元含流动资金200万元10%计)7000元/吨(7)管理费(按售价2%计)1600元/吨 (8)销售费(按售价5%计)4000元/吨 (9)税金(按售价20%计)16000元/吨 合计:49640元/吨≈50000元/吨 7、效益分析 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年利润 8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投资所面临的挑战,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以及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步骤和方法,最后谈了IT“黑洞”的成因。 【关键词】:信息系统,经济效益 引言 许多企业现在都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企业研究市场、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了各种数据信息。不少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对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有些企业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遭到病毒侵害,出现了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因此,对信息系统开展经济效益分析,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已迫在眉睫。 一、分析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资源占用取得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它的一般概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消耗+资源占用)。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就是要以最少的系统操作人员、系统开发维护人员和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服务。对信息系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检查分析计算机的利用情况,使计算机设备能被充分利用。通过检查分析,可以让信息系统正常投入运行,各种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尽可能提高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2分析研究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种信息。只有分析了各种情况及原因以后,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的信息需求。 3检查分析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认真贯彻。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一般应建立起组织开发控制、软硬件控制、安全性控制、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控制、输入控制、输出控制等规章制度。检查分析制度

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