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临床药学

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吴红卫 郑企琨 沈勇刚

MON I T OR ING THE CL IN I CAL USE OF ANTIB I O TI CS IN G UANG DONG PROV INCE

WU Hongw ei,ZHEN G Q ikun,SHEN Yonggang

【摘 要】 目的 建立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全面掌握广东省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每3个月采集一次信息,每半年由专家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和统计分析,对比相关指标,反映临床用药的趋势。结果 两年来各项指标变化不大,抗菌药物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20%左右;门诊处方平均金额在110~133元之间;非手术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到60%,而手术组则高于95%;每次监测的各类切口手术的用药时间差异不大,为7~9天;二代、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的用药频率较高,并且药物选择的不合理率较高。结论 监测结果科学地反映了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状况,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监测 合理用药 广东省

do i:10.3969/j.issn.1671-332X.2009.03.050

抗菌药物在防治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抗菌药物被临床的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性的细菌耐药率升高、细菌耐药速度加快,及由此而产生的难治性院内感染,药源性疾病等等,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及医疗费用增加,社会医疗费用增长,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为了更好的了解广东省各医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2006年广东省卫生厅正式发文[粤卫92号]成立了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选择了23家医院作为监测点,由广东省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主持对这些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调查和统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广东省23家医院2006、2007年的门诊处方和出院病历按一定的方法抽样的样本。

1.2 样本来源:每家医院抽取每年3、6、9、12月15日(节假日顺延)的100张处方(急诊、儿科处方除外)作为门诊用药

吴红卫 沈勇刚: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080郑企琨:广东省医院协会 广东广州 510180调查样本。在3、6、9、12月第二周的出院病历中抽取手术和非手术病历(死亡病历此外)各15本作为住院病人用药调查样本。

1.3 抽样方法:参照卫生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MOH)的抽样方法,以随机数起始,用等差抽样法。把抽样时间段的病历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分别抽样。2006年上半年分组有所不同,先抽取全院组(包括手术与非手术病历),再在剩余的手术病历中抽取手术组。2006下半年以后改进方案,分开统计,减少混杂因素的干扰。

1.4 工作流程:各监测点医院工作人员培训→各医院按时按要求上报数据→组织专家对每份样本病历进行合理性评价→录入电脑并进行数据统计

1.5 数据采集方法:医院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等。处方采集:用药品种数、针剂品种数、处方金额、抗菌药物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用法用量。病历采集,按预先设计的表格逐项填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诊断、住院时间等,用药情况:药名、用法用量、溶媒、疗程;手术名称、切口分类、持续时间、用药时机;各项费用、病原学检查结果、辅助合理性评价的病理生理指标等等。

(接上页)

报道相一致[3],其次是霉菌组合(14129%),树花粉组合(13149%),虾(11190%),牛肉(11190%),蟹(10132%)及牛奶(9152%),这些过敏原的出现与当地的空气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在南方地区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各种虫螨是非常容易滋生的,夏季使用空调,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患者长时间逗留在空调房中,接触和吸入尘螨的机会大大增多。霉菌接触过敏与潮湿天气、物品发霉有关;树花粉过敏与秋季和春季的树木花草开花,患者吸入花粉有着相当的关联。而食物中牛肉、牛奶、虾、蟹是最常见的过敏食物,特别是南方近海的地方,虾、蟹等水产品丰富,食用较多,因此也就出现较高的阳性率。从表2的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患者可出现2种及以上特异性过敏原的阳性,其中2种过敏原同时阳性的占了34113%,这些患者多是对户尘螨、屋尘或牛肉、牛奶或虾、蟹、青贝等同时过敏的,属于过敏体质,有关报道提示这些患者的病情也是较重的[4]。总之,采用安全、具有特异性的过敏检测系统对本地区常见的过敏原进行检测,既可为临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依据,又可提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导致自身过敏的致病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毅侠,张 红,李 鸿,等.121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I gE

检测分析[J].中国皮肤病学杂志,2002,3:96.

[2] 马 丽.过敏原检测系统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当代医

学,2007,14(6):117-118.

[3] 高文新,李 毅,齐立坤,等.840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

敏原检测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8:22.

[4] 倪慧萍,胡国成,顾燕明,等.Medi w iss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在

哮喘患儿防治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7,28(9):1470-1472.

现代医院2009年3月第9卷第3期 专业技术篇 Modern Hos p italMar2009Vol9No3

1.6 合理性评价标准: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1.7 合理性评价方法及项目:先对适应证进行评价,对有用药适应证的病例再继续评价其它项目,包括: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途径、疗程、联合用药、围手术期用药时间等。1.8 数据统计方法:使用卫生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MOH)的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统计。每半年作为一个时间区间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监测点医院分布及回收表格数:粤东2家,粤西3家,粤北2家,珠海、深圳、佛山各1家,广州市13家,三级甲等医院有21家,二甲医院有2家。10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有11家。4次共计回收到抽样处方15396张,抽样病例5581例次。

2.2 医院各项药品收入及比例:见表1,各医院的药费比相差不大,平均略高于42%,粤北和粤西较低。2006年有16家医院在45%以下,2007年有15家医院在45%以下,大部分医院符合卫生厅的要求。抗菌药物占总的药费比例17%~18%,比全国的监测结果略低,但是,各医院间相差较大,有2~3倍之差。药品的进销差价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2007年比2006年降低20%,可能于2007年的药价政策调整相关。

表1 医院药品金额

项目2007年2006年

药品收入总额(万元)24803.9921132.97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43.0942.32

药品进销差价收入总额(万元)3241.753470.10

药品差价收入占总收入比例(%) 5.63 6.95

抗菌药使用金额(万元)4389.673848.02

抗菌药物占总药品收入比例(%)17.7018.20 2.3 门诊处方抽查结果:见表2,门诊注射剂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含与不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其平均金额差异不大,但是每张处方的抗菌药物金额逐次上升。抗菌药物占处方总金额的比率在各医院差异较大,最高的接近50%,而最低的不到6%;就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也相差较大,最高的46%,而最低的不到15%。

表2 门诊处方指标统计

项目2007下半年2007上半年2006下半年2006上半年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种) 2.63 2.75 2.70 2.74

就诊使用针剂处方的百分率(%)12.4512.4210.4721.70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百分率(%)25.5328.3627.7628.53

处方平均金额(元)133.50126.91115.23121.44

抗菌药物金额占处方总金额的比率(%)15.8316.5916.1224.90

每张用药处方抗菌药物的平均金额(元)76.6568.7766.49/

每张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平均金额(元)122.67118.77114.74105.99

2.4 抽样病历的基本情况:2年的4次抽样结果在年龄、性别、平均住院时间、用药比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上差异都不大,而平均住院费用略有升高,但是未进行物价指数折算,不能做出费用升高的判断。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住院病例用药的基本情况

项 目

2007下半年

非手术组手术组

2007上半年

非手术组手术组

2006下半年

非手术组手术组

2006上半年全院

1)住院组手术组

住院时间(天)平均12.2612.5512.0312.3212.1413.6713.8711.88最长1582001061499611516093

最短11111111

性别男(%)56.3743.5356.1945.0255.8647.4853.8944.41女(%)43.6356.4743.8154.9844.1452.5146.1155.59年龄(岁)平均48.0242.1346.5442.9346.4441.5745.3541.18最大9495939596969290

用药统计用抗菌药物用药比例(%)57.3796.5659.3898.0458.2296.5176.6695.29用药病例的平均住院时间(天)13.4312.8213.0312.4613.0713.93//

平均用药时间(天)9.377.278.947.528.537.827.737.98

平均用药品种数(种) 1.79 1.93 1.87 2.04 1.78 2.01 1.49 2.13预防效果继发感染率(%)18.39 1.3419.17 3.7710.11 2.809.72/治疗效果治愈率(%)61.7878.8765.7683.4860.6975.3260.13/好转率(%)35.6719.2531.3416.5238.0524.0337.26/

无效率(%) 2.55 1.88 2.990.00 1.260.65 2.53/

治疗用药病原学检查情况病原学检查率(%)41.0827.3632.5431.3042.7723.3837.03/病原学检查阳性率(%)30.2348.2734.865027.9433.3330.77/药敏试验率(%)66.6785.7168.4277.8063.1691.67//药敏结果符合率(%)80.7658.3365.3885.7170.8372.73//

医疗费用(元)人均药费3393.123195.413201.703317.703255.673369.393671.672557.16人均抗菌药物费用1166.001035.551102.341069.25963.99988.66776.23736.35 1)住院组占有手术病例

2.5 手术组用药情况:按切口分类进行了用药比例、用药天数、用药品种数等参数统计,同时对用药时机也进行了统计。但是由于原统计程序设计的不完善,2006年上半年的数据不完整。详细数据见表4。从统计数据来看,用药率、用药时间、用药品种数等,各类手术都基本相同。而对于预防用药与治疗用药在用药品种数和用药时间上则有较大差异。在手术用药时机上,能按原则在术前30~120分钟用药的病例都不到50%,大部分是在手术结束后再用药,少量在术前1天或以上开始用药。所采集的数据质量仍有待提高,有约10%的病例没有完整采集数据。

表4 各类切口用药情况统计

项 目

2007下半年

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

2007上半年

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

2006下半年

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

用药情况统计例次(n)298327632783397330132459总用药比例(%)95.6399.38100.0098.2097.93100.0094.3598.15100.00其中预防用药比例(%)95.4390.4646.5896.3484.6446.5889.7980.8232.20治疗用药比例(%) 4.579.5453.42 3.6616.2753.4210.2119.1867.80平均用药时间(天)7.197.108.41 6.347.919.627.01 5.5710.17预防用药时间(天) 6.95 6.788.03 6.347.917.31 6.917.257.89治疗用药时间(天)12.3110.138.6919.0019.7618.7712.009.6711.25预防用药平均品种数(种) 1.78 1.89 1.74 1.79 2.04 2.09 1.80 1.93 2.21治疗用药平均品种数(种) 2.69 2.74 2.78 2.70 2.73 2.77 2.38 2.67 2.48用药时机术前≤2h(%)40.7027.8336.5138.1030.7227.4044.3740.5142.86术前≥2h(%)12.9818.0426.9816.1216.8720.5517.6028.6933.33术前未用术后用(%)38.2548.0123.8145.7955.4252.0538.5730.8023.81

2.6 各种类的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使用频率排序:在不同的统计组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排序略有不同。2006年上半年没有按切口统计的数据,在不同切口的手术中,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有一定的差异。总体以二代、三代头孢和硝基咪唑类的用药频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率较高,详见表5。

表5 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序

排序手术组非手术组门诊组Ⅰ类切口Ⅱ类切口Ⅲ类切口

2007下半年

1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甲硝唑注射剂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硝咪唑类

2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注射剂三代头孢菌素硝咪唑类喹诺酮类

3喹诺酮类二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喹诺酮类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

4硝咪唑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头孢呋辛酯片一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二代头孢菌素

5一代头孢菌素头孢类/酶抑制剂头孢他啶注射剂青霉素类/酶抑制剂青霉素类/酶抑制剂一代头孢菌素

2007上半年

1甲硝唑注射剂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甲硝唑注射剂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注射剂头孢他啶/舒巴坦针

2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哌酮/舒巴坦针头孢呋辛酯片氧氟沙星注射剂头孢美唑钠注射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剂3头孢曲松钠注射剂头孢他啶注射剂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庆大霉素注射剂头孢呋辛酯片奥硝唑注射剂

4克林霉素注射剂头孢呋辛酯片克林霉素注射剂头孢美唑钠注射剂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剂依替米星注射剂

5头孢哌酮/舒巴坦针甲硝唑注射剂头孢克洛片诺氟沙星注射剂左氧氟沙星注射剂 /

2006下半年

1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甲硝唑注射液第三代头孢菌素硝基咪唑类硝基咪唑类

2第三代头孢菌素硝基咪唑类头孢克洛片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

3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喹诺酮类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

4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喹诺酮类加替沙星注射液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

5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头孢呋辛片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青霉素类/酶抑制剂2006上半年

1左氧氟沙星针头孢哌酮/舒巴坦针左氧氟沙星片

2头孢哌酮/舒巴坦针甲硝唑针克拉霉素片

3头孢曲松针头孢呋辛针甲硝唑片

4头孢他定针克林霉素针左氧氟沙星滴眼剂

5头孢呋辛针头孢曲松针头孢克肟胶囊

2.7 合理用药评价:2006年的合理性评价对全部的用药病例包括没有适应证的病例都逐项评价,没有区分。2007年重新做了修正,只对有适应证的病例进行评价。从2007年的数据看,约有1/6的用药病例是无指征用药,在有用药指征的病例中手术组大部分的病例存在多项不合理,问题集中在药物选择上,在手术组有接近一半是药物选择不合理,主要是没有按照《指导原则》根据手术切口选择恰当的药物预防。另一问题是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没有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参数合理地一天多次给药,在外科组问题尤为突出。结果见表6。

表6 合理性评价情况

项 目

2007下半年

非手术组手术组

2007上半年

非手术组手术组

项 目

2006下半年

非手术组手术组

2006上半年

住院组外科组

总评价例次(n)401701408699总评价例次(n)407691532648单项不合理用药(%)29.3215.1027.7913.95单项不合理用药(%)28.5019.3929.1422.38多项不合理用药(%)27.4777.1827.1980.44多项不合理用药(%)42.2667.0045.1158.95适应症不合理(%)19.2014.9818.8715.88

适应症合理(%)80.8085.0281.1384.12不合理项目统计(%)

不合理项目统计(%)无明确指征9.65 2.717.47 3.78药物选择21.6046.8119.6448.64药物选择14.0415.2212.2516.33单次剂量13.8917.4512.6915.82用法用量15.4411.9514.3513.45给药间隔16.3630.0320.5430.27用药途径 2.63 1.17 2.80 2.34溶媒8.33 3.19 3.02 4.76发生ADR处置0.000.000.000.00用药途径 1.23 1.68 1.21 3.57更换药品 5.79 3.88 2.10 2.95治疗用药疗程13.27 3.1912.089.86禁忌证0.180.060.000.00更换药品9.2619.979.3716.33病原学检测21.75 2.1614.59/联合用药16.0518.1218.4320.07药敏试验13.860.8612.14/

围手术期用药时机不合理病比例术前49.64/50.64治疗用药疗程9.12 6.848.17/术中 6.28/10.30联合用药7.54 6.358.989.90术后58.92/55.51围手术期用药时机/48.8017.1551.25

2.8 联合用药的合理性评价: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无指征联合用药,约占1/3,其次是联用的药物

理论上无协同作用,不推荐联用。详见表7。

表7 联合用药不合理项目的构成比 (%)

项 目

2007下半年

非手术组手术组

2007上半年

非手术组手术组

2006下半年

非手术组手术组

2006上半年

住院组外科组

品种多9.6219.4424.5916.9518.6020.3919.4815.27有拮抗7.690.93 1.640.85 2.33 2.91 5.19 1.53无指征42.3147.2232.7953.3937.2149.5140.2648.09增加毒性 3.85 1.85 6.56 2.54 4.65 5.83 6.4915.27理论无协同23.0821.313.1113.5616.2814.5628.5719.85重复用药11.549.2619.6711.86////其他 1.920.00 1.640.85////

3 讨论

3.1 从2年的监测结果来看,住院病人的用药时间没有缩短,非手术病人在9天左右,落在大多数的感染治疗指南的治疗时间范围内。但是,围手术期用药时间过长,清洁手术用药时间长,主要是因为心脏手术和骨科手术的用药时间长,一般都在10天左右。按《指导原则》,清洁手术用药一般不应超过24小时,清洁-污染手术不超过48小时,而各类型手术的多次监测结果都在7天多,远远超过规定的时

间,这与外科医生多年形成的用药直至拆线的习惯吻合。但是,择期手术术后继续用药数天,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2]。为此,医院很有必要按照《指导原则》实施有效措施,缩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减少抗菌药物用量,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

3.2 除用药时间以外,手术预防用药时机不当问题也较为突出。按现代感染控制的观点,手术预防用药就是要在感染发生前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而不是在可能发生感染之后实施被动的补救治疗。因此,目前推荐在术前30~120分钟足量用药,使组织器官的有效药物浓度覆盖手术全程,以降低术中可能发生的污染和定植菌的感染所致的术后感染[3]。监测结果不到一半的病例用药时机符合要求。约40%的病例是手术结束后才开始给药,这种状况也许是导致术后用药时间延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完善的术前准备,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术后的护理远较抗菌药物的应用重要,外科医生应避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而忽视其他相关措施的倾向。

3.3 药物选择和给药方案方面,从我们组织的专家对全部用药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的结果来看,药物选择的不合理率最高。非手术组略好,约1/5病例的药物选择不当,可能是由于非手术组的病例以感染治疗为主,判断标准相对易掌握。在手术组中约有一半病例的药物选择不合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没有根据手术切口分类以及手术可能感染的细菌合理地选择药物,如:清洁手术预防用药选用二、三代头孢、喹诺酮的频率高。有关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卫办医发[2008]48号”文件明确地限制了其在手术预防感染方面的使用。另外,药物的给药方案也有较大的问题,主要是临床医师没有掌握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自觉执行药物的用法规定,一日的药量不是按药动学原理分多次给药,而是一次给完,结果是给药间隔和单次给药剂量都不合理。在手术组尤为明显,有近1/3的给药间隔不合理,这可能与外科医师的注重手术而忽视用药的习惯有关。这种不当的给药方案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用药时间长,并易诱导细菌耐药,造成经济浪费等问题。

3.4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应有明确的指征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在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或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厌氧菌混合感染,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重症感染等情况下才有联合用药指征。联合用药通常采用二联,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1]。因为联用药物多,其不良反应将增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监测结果显示,住院的用药患者人均使用2~3(平均1.5~2.13)种抗菌药物,包括了联合用药和更换药物两种情况。经专家评价,这两种情况的不合理率都较高,在联合用药中,无指征用药情况最为严重,手术组为50%左右,非手术组为40%左右。而更换药物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医师没有临床和实验室依据的支持而更换药品,反映了临床用药的随意性较大,不符合药物治疗原则,不利于感染的控制。在手术组中不合理率接近20%,主要是术前与术后的预防用药不一致。

3.5 病原学检查在临床经验用药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感染诊断之后,经验用药之前留取病原学检查标本,其药敏结果可指导后续的目标治疗,同时积累了各系统感染的病原学资料,并较为准确地收集到细菌耐药状况的信息,进而指导临床的经验用药。但是,临床总体的病原学检查率都不高,在20%~40%之间,而且病原学检查的阳性率也不高。2006年对病原学检查项评价的结果显示不合理的构成比较高,主要问题是病原学送检不规范,如标本送检不合格、采集标本时间不恰当、临床用药与药敏结果不相符。这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3.6 从统计是结果来看,二、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的使用率在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都是排在前三位。近年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分离率(ES BL)逐年升高,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有研究证实,这与三代头孢的不合理使用相关[4],故应严格地控制其使用,尤其要禁止在一类切口手术的预防中使用,减少在二类切口手术中使用,以减缓细菌耐药进程。3.7 尚需改进之处:①随着真菌的临床分离率上升[5],而唑类和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在临床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很有必要把这类药物也一同纳入监测。②统计系统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故个别指标没有很好的连贯对比性,例如各项不合理用药和各项联合用药评价项目,2006年统计的是构成比,2007年改为比例,虽然能更直接地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但是数据就没有直接的可比性。

2004年底卫生部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6年广东省就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工作。通过2年的监测实践,较为全面地了解广东省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概况,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和完整的数据。但是,从2年的监测结果来看,各项指标没有明显改善,很有必要敦促各医院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要认真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全面改善我省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状况,进一步提高临床药抗菌药物应用水平。

(致谢:感谢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所有成员单位与负责人对监测工作的支持,感谢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全体专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

2004.

[2] 王淑洁,闻满华.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研究概况

[J].中国药事,2008,22(4):170.

[3] 黎沾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6,4(5):14.

[4] 俞云松.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

2006,86(9):641.

[5] 栗 芳,王清涛,杜小玲,等.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

和药敏结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45.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前两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巩固前两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二、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三、组织管理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本辖区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各医疗机构负责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四、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各临床科室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对2012年度院、科两级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可根据需要设置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并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的培训,尤其是县级医院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根据本省(区、市)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五)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杭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考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A.20% B.30% C.40% D.50% 2、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3、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4、预防用抗菌药物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D.以上都是 5、二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种。 A. 40 B. 35 C. 50 D. 60 6、具有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 初级 B. 中级 C. 高级 D. 初中高均可 7、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天用量。 A. 1天 B. 2天 C. 4天 D. 7天 8、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 2次 B. 4次 C. 5次 D. 3次 9、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A. 头孢唑啉 B . 庆大霉素 C .青霉素G D. 甲硝唑 1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不超过 A.20% B.40% C.60% D.80% 11、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包括 A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 . 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 .合并病毒感染者 D. 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12、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A .24h B . 48h C .72~96h D. 96h 13、清洁手术的下列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 A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 .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员培训》答案)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内容概要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三级医院临床药师的数量为:A.5名以上 2.关于药学部门的设置和名称,说法正确的是:C.二、三级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设药房 3.《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占本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D.8%以上 4.《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二级医院药学部门主任需具备的条件是: D.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有关患者用药安全监测报告制度,说法错误的是:B.所有的ADR均应上报 2《处方管理办法》解读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执业医师可以为自己开具麻醉药品处方。 2.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几日常用量:D. 15 3.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几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C. 3个月 4.处方的有效期是几天:A. 当日有效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1.处方药是指: B.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格式由()统一规定: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 ): C.5年 4.关于申请进口药品说法错误的是: D.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的,应当持《医药产品注册证》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5.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办理《药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之日起( )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筹建的决定: C.30个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解读 1.下面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的描述错误的是:C. 三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2.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由哪个部门统一采购:B. 药学部门 3.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级:C. 三级 4.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几种:B. 2 5.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量,供应目录调整周期原则上不得少于:A. 1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品课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测试题 1. 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T,F) 2. 应用头孢菌素前应进行皮内试验(T,F) 3. 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T,F) 4.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T,F) 5. 两性霉素B静滴容易发生发热、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不良事件(T,F) 6. 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S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T,F) 7.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T,F)

8. 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T,F) 9. 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需合并抗厌氧菌药物(T,F) 10. 治疗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T, F) 11. 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T,F)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T, F) 13. 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出血倾向(T,F) 14. 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肺炎(T, F) 答案 1. F, 2. F, 3. F 4. T,

5 F 6 F 7. T 8. F 9. T 10. F 11. F 12. F 13. T 14. T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测试题——题型来源于:宁夏远程网__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1、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耐药尽量不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A:大环内酯类药;B:头孢菌素类;C:青霉素;D:喹诺酮类药 2、以下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

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阿奇霉素;D:克拉霉素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最突出的原因是()A:患者药物知识的欠缺;B:药品不合理的销售方式;C:医院现行的体制;D:医务人员知识的欠缺 4、据调查我国住院患者中大概有多大比例的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A:40%;B:60%;C:80%;D:95% 5、所谓合理用药是指() A: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给药途径;B:要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C:安全;D:以上都是 6、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必须要加强哪方面的管理() A: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给药途径;B:要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C:安全;D:以上都是 7、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最常见的是() A:有适应症却没有用;B:该用高剂量的时候的剂量不足;C:没有适应症却用了,或使用抗菌药物剂量过大、疗程过长;D:选用对病原体不敏感的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管理制度 *******医院 2016.12 目录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三、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规定 四、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 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公示制度 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诫勉谈话制度 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九、抗菌药物新药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十、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调整办法 十一、目录外抗菌药物临时采购使用管理制度与程序 十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根据国家、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发〔2015〕42号)为主要依据,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组织管理及部门职责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行责任制。院长是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各临床科室主任及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目标考核及晋升、评先树优等的重要指标。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即: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安全性、疗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三)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考 试试题 姓名:科室: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以下抗菌药物按化学结构不属于抗生素的是()。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氨基糖苷类 D、.喹诺酮类 2、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的青霉素类药物是(): A.青霉素 B.苯唑西林 C.氨苄西林 D、哌拉西林 3、肠球菌感染的首选应用的青霉素类药物是() A.青霉素 B.苯唑西林 C.氨苄西林 D、哌拉西林 4、青霉素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过敏反应 B.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C.消化系统反应 D.肝脏损坏 5、以下为三代头孢菌素的是() A.头孢呋辛 B.头孢唑啉 C.头孢吡肟 D.头孢曲松 6、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该类药物的使用。 A.30% B.40% C.50% D.75% 7、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8、哺乳期妇女在应用何种抗菌药时可继续哺乳()。 A.四环素类 B.青霉素类 C.红霉素酯化物 D.磺胺类 9、头孢菌素中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是()。

A.头孢唑啉 B.头孢呋辛 C.头孢曲松 D.头孢他啶 10、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11、下列哪种情况是预防用药的适应症()。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置换术12、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常选用的抗菌药物是()。 A.头孢氨苄 B.头孢唑啉 C.阿奇霉素 D.头孢他啶 13、磺胺类药物在尿中乙酰化率高,且溶解性较低,较易出现结晶尿、血尿等。大剂量应用时宜大量饮水,并与等量()同服。 A.氯化钠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D.氯化钾 14、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首选的抗菌药物为:() A.青霉素 B.头孢氨苄 C.罗红霉素 D.头孢克洛 15、以下手术切口属I类(清洁)切口的是(), A、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 B、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C、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D、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抗菌药物超常处方包括:() A、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B、无适应症应用抗菌药物 C、超剂量使用抗菌药物 D、重复使用抗菌药物 E、无指征联合应用 2、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2〕32号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进一步巩固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以及2012年“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巩固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三、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四、组织管理 卫生部负责制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本辖区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医疗机构负责落实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五、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对2011年度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大钺

抗菌药物耐药在美国和欧洲每年造成约5万患者死亡,估计全球每年至少70多万 患者死于抗菌药物耐药。面对耐药问题,如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每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抗菌药物耐药 ,死亡人数可能超过肿瘤 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共同面临的危机

应对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均已行动起来WHO Global Strategy for Contain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WHO 2011. BAD BUGS, NO DRUGS: As Antibiotic Discovery Stagnates. A Public Health Crisis Brews. IDSA 2004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rea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3. US CDC 2013.

应对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均已行动起来

WHO:2019年全球的10项威胁 1、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2、非传染性疾病 3、全球流感大流行 4、脆弱的环境 5、抗菌药物耐药性 6、埃博拉等高位病原体 7、薄弱的初级卫生服务系统 8、疫苗犹豫 9、登革热 10、艾滋病

卫健委的政策与行动 2004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6年 围手术期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指南 2008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2009年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0年 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 2011-2013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2012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2年 关于建立加强“两网”建设的通知 2015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6年 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2017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2018年 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2019年 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试卷及答案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 B、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C、隐球菌脑膜炎 D、化脓性腹膜炎 3、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管理 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 B、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C、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6、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7、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 D、风湿热复发 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A、手术开始前24h B、术前60min内 C、手术开始后2h D、手术结束后2h 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气管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气管或腔隙感染 10、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1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红霉素酯化物 B、利福平 C、氟康唑 D、头孢他啶 12、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氨基糖甙类 B、克林霉素 C、利福平 D、大环内酯类 13、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A、头孢菌素 B、青霉素类 C、克林霉素 D、氨基糖甙类 14、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宜用于() A、腹腔感染 B、感染性心内膜炎 C、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D、孕妇无症状菌尿 15、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 A、哌拉西林 B、头孢哌酮 C、头孢他啶 D、头孢噻肟 16、需鞘内给药的抗菌药物为() A、青霉素 B、头孢曲松 C、两性霉素B D、氟康唑 17、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克林霉素 B、SMZ/TMP C、氨苄西林/舒巴坦 D、左氧氟沙星 18、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 A、氯霉素 B、头孢噻肟 C、青霉素 D、多粘菌素B 19、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一定耳肾毒性,适用于() A、中耳炎 B、严重G-b感染 C、扁桃体炎 D、小儿尿路感染 20、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 A、氧氟沙星 B、头孢他啶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21、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时首选() A、氨苄西林/舒巴坦 B、头孢唑林 C、克林霉素 D、万古霉素 22、妊娠期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庆大霉素 B、环丙沙星 C、克拉霉素 D、哌拉西林 23、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可选用() A、甲硝唑 B、诺氟沙星 C、氨苄西林 D、克林霉素 24、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 A、氨基糖甙类 B、头孢唑林 C、环丙沙星 D、甲硝唑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技术方案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技术方案
一、监测目的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以下简称“监测网”)通过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监测,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并及时准确地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 况和决策依据。 二、监测方式 采取回顾性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入 网医院登录“”,通过网络直接上报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数据采用 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按权限查询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和统计结果。 三、监测内容 (一)主要数据信息。

上报数据主要分为月报数据、季报数据和年报数据三部分。 1.月报数据—住院病例和门诊处方 (1)住院患者非手术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①病历首 页的相关内容、②主要诊断、③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④使用抗 菌药物的用药医嘱等) (2)住院患者手术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①病历首页 的相关内容、②主要诊断、③实验室检查指标、④使用抗菌药物 的用药医嘱、⑤手术名称、类型及时间等) (3)门诊患者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包括:①主要诊 断、②处方药品品种、③处方金额、④使用抗菌药物情况、⑤使 用抗菌药物金额) 2.季报数据—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消耗情况 3.年报数据—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情况 (1)医院及其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基本情况 (2)医院医疗及药品收入、抗菌药物使用经费情况

(二)主要统计指标。 按不同层级,分为全国、省市区和医疗机构三个层次。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抗菌药物品种数等。 2.非手术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手术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手术组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5.门诊处方调查统计情况 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主要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 DDD 数)和使用强 度等。 7.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情况 8.抗菌药物使用经费情况 9.医院及其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基本情况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整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测试题 1. 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T,F) 2. 应用头孢菌素前应进行皮内试验(T,F) 3. 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T,F) 4.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T,F) 5. 两性霉素B静滴容易发生发热、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不良事件(T,F) 6. 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S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T,F) 7.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T,F) 8. 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T,F) 9. 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需合并抗厌氧菌药物(T,F) 10. 治疗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T, F) 11. 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T,F)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T, F) 13. 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出血倾向(T,F) 14. 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肺炎(T, F) 答案

1. F, 2. F, 3. F 4. T, 5 F 6 F 7. T 8. F 9. T 10. F 11. F 12. F 13. T 14. T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测试题——题型来源于:宁夏远程网__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1、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耐药尽量不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A:大环内酯类药;B:头孢菌素类;C:青霉素;D:喹诺酮类药 2、以下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 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阿奇霉素;D:克拉霉素 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最突出的原因是()

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意见 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各项管理规定,根据我院临床诊疗活动的特点,针对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分级使用及围手术期应用,制定如下补充意见。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职责 1、负责对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科室和病历及时通知整改。() 2、负责对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审查,对存在问题的科室和病历及时通知整改。() 3、负责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科室和病历及时通知整改。() 4、按照院职能部门的安排,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检查、分析、总结等工作。 三、奖罚措施 1、各科室必须按照此补充意见,办理审批手续,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凡没有按照此补充意见执行的,每份病历扣罚科室200元。 2、接到整改通知的科室必须在2日内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医教科,对于未按时整改的科室,院周会通报,每份病历扣罚责任科室200元。 3、由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成员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违规问题没有发现,每发现一例扣罚责任人200元。 4、管理小组成员认真履行职责,在上级部门的检查中没有发现违规问题的,每人每次给予200元奖励。 **医院 二〇一四年*月*日

附件:1、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基本原则和规定 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 3、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应用基本原则 附件1: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基本原则和规定 抗菌药物合用的目的是提高疗效,减少个别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但使用不当也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耐药菌株更多,故不宜盲目联合用药。 一、联合用药的适应症 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可先依临床经验联合用药治疗,使药物的抗菌谱扩大,待确诊后再调整。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如肠穿孔所致的腹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 3、长期用药,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者,如结核病、慢性骨髓炎、慢性尿路感染等。 4、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用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合用时可减少前者的应用量,减轻毒性。 5、感染部位药物不易渗入者,如结核性脑膜炎。 二、联合用药的原则和规定 1、用一种抗感染药可控制的感染,无须联合用药。 2、有明确联合用药指征者,一般限于两药联用,极必要时才三药联用。 3、联合用药中至少有一种对致病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余的不应有明显的耐药性。除极少数情况外(如抗结核病时),不宜长期采用固定组分的联合用药,而且尽量缩短联合用药的时间。 4、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三联及以上,须提前办理审批手续,紧急情况和节假日可以顺延3天。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数据上技术方案

附件2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 数据上报技术方案 一、监测目的 通过对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重点项目监测,如门急诊患者呼吸、肠道疾病的用药情况;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重点科室、病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儿童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和特点,为提高儿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二、监测方式 采取回顾性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集将采用直接导出相关数据信息的形式,通过网络将监测数据直接采集。统计分析数据采用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按权限查询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和统计结果。 三、监测内容 调查数据主要按季度抽取门急诊处方和住院患者病历。 (一)门(急)诊处方。 1.每所医院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6、9、12月)16日的所有门诊及急诊处方; 2.处方信息包括:性别、实足年龄、就诊科室、诊断、处方

金额、药品名称(通用名)、规格、规格单位、剂型、单次剂量、剂量单位、用量、用量单位、金额。 (二)住院患者病历。 1.每所医院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6、9、12月)的11~20日的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100份,分成非手术和手术两组。 2.住院病历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如:病历号、性别、实足年龄、所在科室、有无过敏史、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相关实验室检验信息(如临床检查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等),临床诊断和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品名、规格、剂量、用药起止时间)及手术情况(包括:手术名称、切口类别、手术起止时间、是否预防用药、用药时机等)等内容。 四、适用范围 儿童工作组核心成员单位。 五、工作要求 在各医疗机构信息部门帮助下,通过API技术,完成能够通过医院HIS系统自动导出和采集相关监测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扩大门诊处方和住院患者病历样本的抽取量,进而按科室和重点病种,对儿童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相关自动导出数据信息技术标准和文件另行通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 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

201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夏津县人民医院 2016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科 室: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以下抗菌药物按化学结构不属于抗生素的是()。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氨基糖苷类 D、.喹诺酮类 2、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的青霉素类药物是(): A.青霉素B.苯唑西林C.氨苄西林D、哌拉西林 3、肠球菌感染的首选应用的青霉素类药物是() A.青霉素B.苯唑西林C.氨苄西林D、哌拉西林 4、青霉素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过敏反应 B.中枢神经系统反应C.消化系统反应D.肝脏损坏 5、以下为三代头孢菌素的是() A.头孢呋辛 B.头孢唑啉 C.头孢吡肟D.头孢曲松 6、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该类药物的使用。 A.30% B.40% C.50% D.75% 7、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8、哺乳期妇女在应用何种抗菌药时可继续哺乳()。 A.四环素类B.青霉素类 C.红霉素酯化物D.磺胺类 9、头孢菌素中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是()。 A.头孢唑啉B.头孢呋辛 C.头孢曲松 D.头孢他啶 10、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A.青霉素B.头孢拉啶C.头孢哌 酮 D.万古霉 11、下列哪种情况是预防用药的适应症()。 A.昏迷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置换术 12、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常选用的抗菌药物是()。 A.头孢氨苄 B.头孢唑啉 C.阿奇霉素D.头孢他啶 13、磺胺类药物在尿中乙酰化率高,且溶解性较低,较易出现结晶尿、血尿等。大剂量应用时宜大量饮水,并与等量()同服。 A.氯化钠B.碳酸钠C.碳酸氢钠D.氯化钾 14、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首选的抗菌药物为:() A.青霉素B.头孢氨苄C.罗红霉素D.头孢克洛 15、以下手术切口属I类(清洁)切口的是(), A、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 B、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试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试题 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物时,最安全的品种是(C)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2、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A) A、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真菌 D、支原体 3、对产生超广谱β-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 A 类抗菌素。 A、碳青霉烯类 B、氯霉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氨基糖苷类 4、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5、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感染中,以 C 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尿路感染 B、术后伤口感染 C、肺部感染 D、皮肤感染 6、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时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D)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显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7、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菌素(D ) 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8、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D )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9、预防用抗菌药物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感染)的是(D) A、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D、以上都是 10、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A) A、非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 B、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C、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D、以上都是 11、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D) A、肝肾损害 B、耳毒性 C、二重感染 D、过敏反应 1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A)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 B、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C、隐球菌脑膜炎 D、化脓性腹膜炎 1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B)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14、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D)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技术方案

附件 1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技术方案
一、监测目的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以下简称“监测网”)通过对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监测,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 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并及时准确地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 况和决策依据。 二、监测方式 采取回顾性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入 网医院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3b16400884.html,”,通过网络直接上报监测数 据。统计分析数据采用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按权限查询提取相 关数据资料和统计结果。 三、监测内容 (一)主要数据信息。 上报数据主要分为月报数据、季报数据和年报数据三部分。
1

1.月报数据—住院病例和门诊处方 (1)住院患者非手术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①病历首 页的相关内容、②主要诊断、③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④使用抗 菌药物的用药医嘱等) (2)住院患者手术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①病历首页 的相关内容、②主要诊断、③实验室检查指标、④使用抗菌药物 的用药医嘱、⑤手术名称、类型及时间等) (3)门诊患者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包括:①主要诊 断、②处方药品品种、③处方金额、④使用抗菌药物情况、⑤使 用抗菌药物金额) 2.季报数据—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消耗情况 3.年报数据—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情况 (1)医院及其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基本情况 (2)医院医疗及药品收入、抗菌药物使用经费情况 (二)主要统计指标。 按不同层级,分为全国、省市区和医疗机构三个层次。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