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开发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含表格)

设计开发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含表格)
设计开发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含表格)

设计开发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ISO13485-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规定公司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的风险管理方针、风险可接收准则和风险管理过程要求,规范公司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活动,确保医疗器械新产品使用安全。

2.0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医疗器械新品设计开发的风险管理。

3.0风险管理职责分工

3.1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会议

由公司总经理跟管理层组成。公司的总经理办公会议和风险控制委员会对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进行裁决;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最后评审,宣布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

3.2 管理者代表

a) 确保公司新品开发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b) 对公司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督导;

3.3 项目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

a)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b) 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实施风险管理活动;

c) 跟踪相关活动,包括设计开发和工艺研究后信息;

d) 对涉及重大风险的评价和措施,可直接向管理负责人汇报;

e) 组织新品开发风险管理过程评审,编写风险管理报告;

f) 整理风险管理文档,确保风险管理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4 风险管理小组

所有新产品设计开发项目都应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小组以设计开发项目组成员为基础,根据需要可邀请制造、检验、服务和临床人员参加。

a)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

b)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c)实施、记录和验证风险控制措施;

d)对剩余风险、是否产生新的风险、风险控制的完整性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进行评价;

e)建立和保存必要的风险管理文档;

f)参与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

4.0风险识别

公司新产品开发风险识别

新产品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收集、分析、筛选及传递,各种模式方案的选择与确定,各种要素资源的投入与配置,新产品生产及营销战略制定等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的发生。因此,要成功进行新产品开发,就必须加强对新产品开发中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针对我司产品开发的方向,应对以下风险进行辨识:

1、技术风险。指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因素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可能性。技术风险大小由下列因素决定:技术成功的不确定性;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

2、市场风险。指新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的不确定性,市场接受的时间、市场寿命及市场开发所需资源投入强度等难以确定,而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可能性。新产品开发出来以后,价格往往较贵,同时人们对新产品的质量、性能及其稳定性往往要观望一段时间,或等别人使用后再购买,这就阻碍了新产品快速渗透并占领市场。若新产品不能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则很可能失败夭折。因为若这项技术也被竞争对手看中,他们很可能模仿并加以改进,在短时间内追赶上来,且其产品更具优势。这时,刚刚被引导出来的市场,很可能被竞争对手占领。

3、资金风险。指因资金不能适时供应而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可能性。若不能及时供应资金,会使新产品开发活动停顿,其技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贬值,甚至被后来的竞争对手超越,初始投入也就付之东流。此外通货膨胀也会引起资金风险。

4、环境风险。指新产品开发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变化或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可能性。因此,新产品开发,必须重视环境风险的分析和预测,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把环境风险减少到最小限度。

5、生产风险。指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于生产系统中的有关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可能性。如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生产周期过长、工艺不合理、设备和仪器损坏、检测手段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可靠性差、供应系统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等。

6、管理风险。指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于管理失误而导致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可能性。如组织协调不力、其他部门配合不好、高层领导关注不够、调研不充

分、市场信息失真、市场定位不准、营销组合失误、风险决策机制不健全、研发过程不协调等。

5.0风险分析

新产品开发风险的控制:

由于新产品开发活动综合性强,关联性大,因此创新决策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应当结合企业资源与能力特点以及总体经营战略,并对技术发展趋势、市场状况以及面临的竞争形势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还要对新产品开发具体项目方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评估,从而作出综合决策。

1.项目的技术评估。技术评估主要是对该项目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首先,要分析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是否符合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新技术新产品的寿命周期有多长;其次,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切实可行,要深入分析技术本身的成熟程度及稳定性、可靠性,还要具体考虑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配套技术及设施、设备、工艺、人员的技术能力及员工操作水平能否符合需要。

2.市场前景预测。新产品开发活动成败与否最终是在市场上得到检验,只有当新产品符合市场需要及其变化时,创新成果才能为市场接受,企业才能得到回报。因此,市场的分析论证是否准确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企业必须科学地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分析,努力把握需求的变化趋势,为创新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3.竞争状况分析。进行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产品开发决策中,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合法手段和可能渠道努力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进而决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如通过搜索和查阅有关专利文献、技术文献可了解竞争对手的创新成果,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教

训,少走弯路;二是要预测创新产品上市后,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对策及其对新产品的冲击,分析竞争对手进行模仿的可能性、难度及所需时间,避免选择研发费用高昂但竞争对手可以较易或较快进行模仿的新产品开发项目。

4.企业资源及能力分析。企业是新产品开发风险的承担主体,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创新资源和能力决定了它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强度、规模和方式。因此,在项目选择时应客观评估企业所拥有的创新资源及配置能力,主要包括研究开发能力、总体技术水平、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金实力及项目管理水平,并对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大小进行预测,量力而行地选择新产品开发项目。无数企业的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和拓展企业既有资源,并根据优势资源来选择新产品开发切入点,有利于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提高创新成功率。

5.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需要。企业战略是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总体谋划,新产品开发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手段,必须依据企业战略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应重点选择那些符合企业当前和未来竞争需要及业务发展需要,有利于形成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价值的创新项目,这样才能使企业从整体高度合理有效地配置有限的创新资源,产生协同作用,亦有利于各环节,各部门协调配合,减少冲突,从而保证新产品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

6.0新品开发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1.建立高效的新产品开发组织机制。企业领导层应明确企业的重点经营业务、经营领域和发展方向,制定与总体战略相符合的新产品开发战略,明确新产品开发目标和新产品活动范围,并以战略为纽带将全体创新人员连为一体;应根据需要设立灵活的新产品开发组织机构,由高层管理者负责协调研究开发、工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 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 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安环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单位:负责本部门/科室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经营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程序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程序简 易版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程序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目的 为使公司机械设备能正常、安全运行,减 少施工机械对环境、员工安全健康的影响,制 定本程序。该程序适用于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确保施工不间断 的进行。 二、本程序文件由公司安全生产副经理审 批和实施监控。 1设备科 a. 负责编制、修改本程序文件; b. 负责按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对设备进 行管理;

c. 负责设备的选型采购,建帐立卡,建档等; d. 负责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环节的监督检查指导。 2各单位必须至少设置1名设备管理员,其负责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及租用选型,并按本程序要求做好与公司设备科的信息沟通,监督本单位所用设备的安全使用,维修、保养和管理等工作。 3 机械设备的标识 a机械设备的编号号码组成,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三位为单位代号,后三位为设备顺序号。 b机械的主体及附属设备或由数个部分组成的机械,均编同一号码。

机械设备管理程序

编号:SY-AQ-06677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机械设备管理程序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procedures

机械设备管理程序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 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机械寿命的全过程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消除一切使机械遭到损坏、使人身健康与安全受到威胁、使环境遭到污染的因素或现象,避免机械事故发生,实现安全作业生产。 2机械设备管理的范围 2.1机械设备包括;中心拥有租赁的各种机动车辆,起重运输设备及机械加工(车、钳、刨、铣、悍接机械)办公自动化公用设备、打印机等 2.2机械设备管理贯彻于机械管理的全过程 2.3从选购开始就要注意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是否先进,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防护标准的高低,并把在用机械的使用情况反馈给设计、制造单位。

2.4机械设备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机械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是机械设备管理的必要条件。机械设备实行专业化管理,各分中心、须建立机械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2.5机械设备使用及运行的管理,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本机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注意机械本身及机械化运转的安全。特别要重视安全装置的检查与使用。 2.6机械设备保养和修理的管理,机械设备保养和修理时既要消除机械故障、恢复机械性能,保证机械使用安全,又要注意保养和修理作业中的安全。 2.7保管和运输中要注意不使机械受到损伤、产生故障,引起不安全因素;不使机械备品配件、附属装置和油料损坏或变质。 3机械设备管理的内容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指标安全指标应列入中心和分中心设备管理人员考核目标,机械设备的总负责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负全责。 机械设备安全责任制的双落实:一是组织落实,建立一套完整

12.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避免或降低生产、办公设备及软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识别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并对其进行识别、评测等级,以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知识产权的风险管理。 3 职责 3.1 行政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知识产权风险的识别,并形成《知识产权风险识别台 账》,并对风险源进行等级评测。 3.2 行政部负责定期监控产品可能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状况,分析可能发生的纠纷及其 对企业的损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范预案。 4 程序 4.1 知识产权风险的识别 4.1.1 知识产权风险的识别范围包括生产经营、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办公设备及软件中 的所有知识产权。 4.1.2 风险识别应包括: 4.1.2.1研发活动中的风险 研发活动是企业推出新产品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环节,在研发项目的立项、 研发路线的确定、研究成果的保护等不同阶段都涉及到知识产权风险,包括以下 项目: a)在研发立项论证时未进行专利信息的详细检索,导致辛辛苦苦投入大量经费,自 主开发获得的研发成果却不能使用,否则就构成侵权; b)研发完成时,开发出的新技术或产品不进行有效保护,导致被限制使用的风险; c)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的知识产权权属未能得到明确规范,导致自树竞争对手的风险。 4.1.2.2生产活动中的风险 a)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 如专有技术、加工工艺、生产设备改进方案、生产信息、采购 b)与加工合同、生产控制软件等。 c)企业在采购过程中,需要对供应商及所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评价与确定, 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涉及材料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在外协生产的过程中,需对 采购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协商,明确代工过程的知识产权权责。 d)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特别是企业独家定制的原材料和设备等,必须明确供

设备管理规定与表格

设备管理规定与表格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设备管理与维护办法 1.目的 为规范设备管理与维护,保持其精度与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辖设备。 3.实施程序 .设备相关技术资料建立与完善 设备维护人员根据设备类型建立“机械设备保养标准”,重点机械设备操作说明及“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机械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并根据其运作情况进行完善。 各相关单位应对重点且难以维修的设备,初次维修后应建立其维修作业技术资料,以便再次维修使用。 日常保养作业 权责区分 (1)执行者:设备当日派工的操作者必须熟悉该设备的操作方法,方可上岗操作。 (2)监督者:各生产车间班、组长及课(副)长。 日常保养的执行 (1)操作者每班依“机械设备保养标准”或“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对所辖设备仔细进行日常保养。 (2)每班保养完毕结合设备运行状况应如实填写“机械设备日常保养点检卡”。

(3)设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停机向部门主管报告,该主管以维修通知单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并建立“设备维修记录表”。 设备异常处理 设备维护人员接到维修通知单后,尽快组织人员前往处理。 二、三级保养作业 权责区分 (1)执行者:本厂设备维护人员。 (2)监督者:设备单位主管。 二、三级保养执行方法 (1)设备维护人员依据设备及生产状况拟定“设备年度保养计划表”,按设备年度保养计划表,每月拟定______月保养计划表确定具体保养时间,由机电主管签核,各相关单位主管会签后生效。且在生产计划中排出该设备保养时间。 (2)二、三级保养执行时间进行前二天,设备所属单位应对所保养之机台进行彻底的清洁。 (3)设备维护人员根据该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内容及其保养标准之要求认真完成其保养,保养结束后,如实填写“机械设备二、三级保养点检卡”,经设备所属单位及本部门主管签核后,由机电存档。 (4)若因生产较紧且设备状况较好之情形下,不能按计划实施保养时,可调整为其它设备进行保养,而该设备必须在一个季度内重新列入计划实施保养。 设备配件管理 设备所需配件由设备单位列出清单,机电组请购。设备到位后由机电人员与车间使用人员对设备进行验收并填写好“设备明细表”及制造设备管理台账。 设备配件管理作业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程序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程序 Q/- CX-15-2017 1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综合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环境安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 工作程序 4.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 4.2建立风险/机遇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各部门的职责: a.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 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综合部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管理者代表对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审核,审核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情况。 4.3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4.3.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 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 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 a. 非常严重 b.严重 c.较严重 d. 一般 e. 轻微 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 4.3.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

质量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完整版

质量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质量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风险和机遇进行确定和评估,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公司在运营和决策中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提供支持和保障,更好地实现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风险和机遇的确定、评估和应对的管理。 3 定义 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 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频度。 4 职责

公司风险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0 目的 通过对公司所有设计和生产的医疗器械在其寿命期内的各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及水平进行分析,采用适宜的管理方法控制和降低风险水平。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设计和生产的医疗器械在其寿命期内的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 3.0 职责 3.1 技术部: a..负责编制《风险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和《风险管理控制程序》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对风险实施管理和控制。 b. 负责根据产品在设计开发阶段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建立产品风险管理档案。 C.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负责编制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文件和记录,项目负责人负责审核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文件和记录。 D. 技术部经理负责批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文件和记录,并向总经理报告风险管理和评价的结果。 3.2 办公室(质量体系管理部门): a.负责各部门之间与风险管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的传递。 b.负责风险管理过程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评审。 3.3 各部门: 参与评价风险水平,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风险管理各项方案,监控实施的有效性。3.4 销售部: 负责收集产品销售后的风险信息,并及时反馈或传递至办公室。 3.5总经理 a.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研究试验所需经费等。 b.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 C.按计划的间隔保持对风险管理的评审。 4.0工作程序 4.1人员资格: 所有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应具有和赋予他们的任务相适应医疗器械及其应用的

知识和经验,以及具有风险管理技术知识。必要时应培训。 4.2风险管理过程的基本流程(见图一): 图一用于产品风险管理活动的框图 4.3 风险管理计划 4.3.1 对于一个医疗器械项目,技术部负责按照风险管理过程编制《风险管理计划》,该项

基础设施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满足本公司的生产和服务的要求,对所需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工作设施,生产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设施的配置、使用、维护、维修管理。 3. 职责 办公室负责厂房、办公楼、水电气供应设施,消防及通迅设施、运输车辆(不含公司内部产品运转工具)等的管理。 工程部负责公司主要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备品备件的管理。 相关部门负责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相关设施、设备。 4. 工作程序 工作设施的管理 厂房、办公楼、水电供应设施,消防、通迅设施,信息系统及运输车辆等的购置,根据项目大小类别由总经理或指定项目负责人,成立专门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评审,总经理批准后由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的记录、图纸,资料交文控中心归档保存。 实施投入前,由办公室制定有关的管理规范,操作要求,日常和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 生产设备的管理 设备的分类。 按用途分为: 主要生产设备:指用于生产加工产品的设备。 辅助设备:如模具、周转箱、周转车等。 备品备件:设备上的易损、易耗件。 设备的采购 a.整条生产线,大型复杂、精度要求高或贵重的生产设备的采购,由总经理组织工程负责 人和生产部及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论证后再形成文件。由总经理批准 后,同供货商进行谈判,签订采购合同,实施采购。 b.一般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的采购,由使用部门提出规格型号,技朮要求,经总经理 批准后实施。 c.自制设备由工程部生产工程组制定设计方案组织制造,需要外购的零件填写<<请购 单>>,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科实施采购。要求难度大、复杂的自制设备要保持完整的 技朮资料。 d.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由使用部门填写<<请购单>>,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科实施采购。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的风险管理做出规定,通过此规定识别与产品有关的危险(源),估计和评价风险,控制这些风险,并监控控制的有效性,从而确保公司生产的产品按预期用途使用时,对病人和使用者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开发和生产的产品在医疗器械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风险管理。 3、术语、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质量手册以及YY/T 0316-2016、ENISO14971:2012/AC:2012中的术语、缩略语。 4、职责和权限 4.1企业负责人 1)提供充分的资源及授权有资格人员参与风险管理,任命风险管理小组组长以及成员; 2)规定一个确定风险可接受性准则的方针并形成文件,此方针应确保准则是基于适用的国家或地区法规和相关的标准,并考虑可用的信息; 3)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理过程的持续有效性,并且将任何决定和采取的活动形成文件; 4)批准风险管理报告。 4.2风险管理小组组长 1)负责进行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实施; 2)规定风险管理小组中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3)在适当的场合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提出风险降低措施和对措施实施情况进行验证,并形成风险管理报告,报企业负责人审批; 4)同时对生产后的信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审,判断再次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的必要性,必要时应组织产品的临床应用人员参加;

5)保管风险管理文档。 4.3风险管理小组 风险管理小组应由各部门熟悉产品原理、功能、制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成员组成,具有有关的技术或风险管理技术与赋予任务相适应的知识和经验,负责相关产品信息的提供和风险降低措施的实施。 5、工作程序 5.1风险管理的应用场合 风险管理即对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影响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提出风险降低措施并予实施、验证从而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主要适用于以下场合: 5.1.1新产品和有重大变更型号规格变更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部分:设计风险的风险管理、过程风险的风险管理、使用风险的风险管理。 1)设计风险是指在设计输入时应考虑的产品设计中的可能存在的风险; 2)过程风险是指在设计输出时应考虑的产品试制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3)使用风险是指在设计确认时应考虑的产品被患者使用时的可能存在的风险。 5.1.2对产品生产后的信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评审,从而实施的风险管理活动,包括: 1)通过市场监督、市场调查及顾客投诉等发现了新的风险; 2)产品认证或体系认证等场合所必需进行的产品回顾性风险分析; 3)应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新技术、新材料应用要求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风险; 4)定期评审(一般每年1次)中发现了新的风险。 以上风险管理活动由技术部和/或有临床背景的专家等相关人员根据情况及时进行。 5.2管理职责 企业负责人应在下列方面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承诺提供证据: 1)确保提供充分的资源; 2)确保给风险管理分配有资格的人员; 3)规定一个确定风险可接受性准则的方针并形成文件,此方针应确保准则是基于适用的国家或地区法规和相应的标准,并考虑可用的信息。 注:公司在制定质量方针时应考虑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并将其融入质量方针中。 4)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宜性,以确保风险管理过程的持续有效性,并且将任何决定和采取的活动形成文件。

设备软件管理规范(含表格)

设备软件管理规范 (ISO9001-2015) 1.目的 1.1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使设备的软件得到有效保障。 2.范围 2.1本指导书适用于设备控制程序所规定的设备。 3.定义 3.1 设备软件:包括整条生产线的系统软件、用户软件及其零部件的系统软件、用户软件。 4.职责 4.1制造工程师(工艺)负责在设备引进时,编制好《设备软件台帐》,并做好设备软件的存档。 4.2设备工程师负责用户程序的定期备份。 5.内容 5.1 项目阶段 5.1.1 在设备选型,签定采购协议时,制造工程师(工艺)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所有设备及其零部件的正版的系统软件。

5.1.2 在设备进公司开箱验收时,制造工程师(工艺)应根据协议在《开箱验收单》中详细记录设备软件情况,并注明软件供应商。 5.1.3 在设备调试验收时,制造工程师(工艺)应要求设备供应商提供合格的,完整的设备用户 程序。并要求供应商整理现场工控机,列出该设备上所有零部件须使用的系统软件和用户软件台帐,存档在该工控机如下路径D:\user:\program list,格式采用《设备软件台帐》.同时删除工控机中不需要的程序和软件 5.1.4 在项目调试验收时,制造工程师(工艺)应组织项目供应商对该项目以后的维护人员进行 系统软件和用户程序的使用培训,并确保其基本掌握。 5.1.5 项目调试验收合格后,制造工程师(工艺)要对设备及其零部件的用户程序进行一式两份 的存档,一份以光盘形式,并对光盘进行编号管理,编号规则为ACR-PXX-SXXXX,其中,PXX为设备生产线编号,SXXXX为0至9的数字;一份存档在公司服务器中,并在《设备软件台帐》中详细标明其存档路径。 5.2维护保养阶段 5.2.1设备工程师负责对设备软件的维护和管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凡是涉及到系统软件

IATF16949-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修订记录 日期修订内容摘要版次修订者生效日期 2017-07-20 2017-08-01 批准: 文件会签部门(要求会签单位在“□”内划“√”) 总经理 品管部 生管部 采购课 体系/文控 1.目的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的结果,增强期望的影响,预防或减少非预期的影响,实现持续改进而编制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中的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及应付、相关方要求的确定管理活动。3.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为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及应对、相关方要求的确定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 格能胜任的人员,并主导该项管理活动。 3.2 副总经理与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及应对措施、相关方要求的确定管理活动 的实施。 3.3 各和部门:负责与本部门相关的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及应对措施、相关方要求的确定管理活动实 施及应对措施的验证。 4.工作程序: 4.1 风险和机会识别 4.1.1组织应在风险分析中至少包含从产品召回、产品审核、使用现场退货和修理、投诉、报废及 返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4.1.2风险和机会识别应在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过程展开,包括但不限以下过程: 4.1.3风险和机会识别还可以从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开展:(内、外部)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技术 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及人事风险等,见下表:

注:由总经理主导负责,副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及品管部协助每年进行一次风险和机会设别、相关方要求确定,填写《风险和机会及应对措施表》及《相关方要求识别表》。 4.2风险评价和风险可接受标准: 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为综合评价法,包括严重性及可能性两个指标。 风险综合指数=严重性×可能性 4.2.1风险的严重性

机械设备管理程序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机械设备管理程序正式版

机械设备管理程序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 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机械寿命的全过程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消除一切使机械遭到损坏、使人身健康与安全受到威胁、使环境遭到污染的因素或现象,避免机械事故发生,实现安全作业生产。 2 机械设备管理的范围 2.1 机械设备包括;中心拥有租赁

的各种机动车辆,起重运输设备及机械加工(车、钳、刨、铣、悍接机械)办公自动化公用设备、打印机等 2.2 机械设备管理贯彻于机械管理的全过程 2.3 从选购开始就要注意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是否先进,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防护标准的高低,并把在用机械的使用情况反馈给设计、制造单位。 2.4 机械设备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机械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是机械设备管理的必要条件。机械设备实行专业化管理,各分中心、须建立机械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2.5 机械设备使用及运行的管理,

产品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产品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ISO9001-2015/ISO13485-2016) 1.0 目的 通过判定医疗产品(医疗器械及其附件包括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所潜在的危害并估计和评价其风险,确保风险从产品设计开发到制造生产和交付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得产品在预期的应用和用途条件下,对已判定的危害得到控制。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医疗器械产品开发、设计及生产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3.0 定义 3.1 损害:对人体健康的实际伤害或侵害,或是对财产或环境的侵害。 3.2危害:损害的潜在源。 3.3医疗器械:其制造商预期为下列目的用于人类的,单独或者组合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它物品,包括应用所需要的软件;或用于人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妊娠控制; 3.4风险:损害的发生概率与损害严重程序的结合。

3.5安全性:危险于不可接受的风险。 4.0 职责 4.1对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现有产品的技术更改进行风险分析,从外形设计到产品的预期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列出可能影响其安全性的特征清单,从而将其潜在的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序。 4.2 对原材料来料进行控制,确保因材料危害带来的风险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4.3 制造部: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因产品生产过程带来的风险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5.0工作程序 5.1风险分析的时机 5.1.1新产品在设计和开发阶段应该实施风险分析和评价,当本公司不具有产品设计和开发责任时,顾客应该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传递至本公司,同时本公司的生产、交付、安装和服务活动并不能免除实施风险分析和控制。 5.1.2当产品结构、功能、性能发生变化时,应该重新评估其风险,必要时实施文件更新。 5.1.3当使用的法规改变时,应考虑重新评估其风险,必要时实施文件更新。 5.1.4当出现事故或客诉时,应该重新评估其风险,必要时实施文件更新。 5.1.5当出现质量问题的早期警报时,如留样观察出现异常或产生忠告性通知的情形时,必须重新评估其风险,必要时实施文件更新。 5.1.6当产品遭受污染时,应重新评估其风险。 5.1.7当有新的资料/数据可供应用时,应考虑进行一次新的风险分析。例如随时间的推移起了变化及快速发展的技术有可能消除、增加或降低任一特定危害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满足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依据YY/T 0316-2008/ISO 14971:2007标准,通过对产品风险的分析、控制,确保产品按预期用途使用时使患者和使用者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周期的全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并形成风险管理报告。3.定义 3.1 风险:损害发生率与该损害严重程度的结合。 3.2 风险分析:系统运用可获得资料,判定危害并估计风险。 3.3 风险评定:包括分先分析和风险评定的全过程。 3.4 风险控制:做出决策并实施措施,以便降低风险或把风险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过程。 3.5 风险估计:用于对损害发生概率和该损害严重程度赋值的过程。 3.6 风险评价:将估计的风险和给定的风险准则进行比较,以决定风险可接受性的过程。3.7 风险管理:用于风险分析,评价,控制和监视工作的管理方针,程序以及其实践的系统运用。 4. 职责 4.1 总经理 4.1.1 进行风险管理策划,致力于全部风险可接受。 4.1.2 负责提供适当的资源和人员。 4.1.3 规定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定风险小组成员。 4.1.4 制定本公司风险可接受性准则方针。 4.2 管理者代表 4.2.1 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4.2.2 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监督。 4.2.3 主持评审产品风险管理过程。 4.3 研发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实施风险控制,并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4.4 品质部:参与风险管理,负责保存风险管理报告,保存期限为最后一批产品出厂后的一个寿命期,或法规要求中的最长者。 4.5 各部门负责风险控制和生产后信息反馈的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风险管理方针 5.1.1 对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只有全部剩余风险和综合剩余风险符合公司可接受性准则,并未产生新的危害,或者产生的新的危害通过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又符合可接受性准则的产品,才可接受。 5.1.2 对不能估计损害发生概率的风险,应根据损害的性质评价风险,如果估计损害的风险的严重程度是可忽略的,则风险是可接受的,对于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风险,必须采取降低风险措施,将分先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5.1.3 可接受的风险应是 5.1.3.1 损害发生的概率,即损害发生的经常性,用Pi表示,i=1.2.3.4.5.6。 5.1.3.2 损害的后果,即它的严重性,用Si来表示,其中i=1.2.3.4.5。 5.1.3.3 可接受风险用Ac来表示,Ac=Pi*Si。Ac≤4为可接受风险。 5.1.4 对根据风险可接受准侧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而进一步的风险控制又不可的风险,应进行风险/收益分析,只有受益大于风险时,才可考虑判定为可接受的可行性。 5.1.5 根据风险可接受准则判定为可接受的,但风险又没有小到可忽略程度的风险,只要可行,应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5.2 风险可接受性准则 5.2.1 风险的严重水平分级

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1.doc

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1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一)新增设备管理规定 第一条本公司各部门需增置的设备经批准购买后,须报设备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条经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方面的技术咨询,方可确定装修项目或增置电机及机械设备。 第三条保证设备安全、合理的使用,各部门应设一名兼职设备管理员,办助设备管理部门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指导本部门设备使用者正确使用操作规程。 第三条设备项目确定或设备购进后,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施工安装,并负责施工安装的质量。 第五条施工安装,由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验收登记单”方可使用。 (二)使用设备管理规定 第六条电气机械设备使用前,设备管理人员要与人事部配合,组织操作人员接受操作培训,维修部负责安排技术人员讲解。 第七条使用人员达到会操作,清楚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熟悉设备性能的程度,维修部签发设备操作证,上岗操作。 第八条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

度,准确填写规定的各项运行记录。 第九条维修部要指派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地检查设备情况,并列人员工工作考核内容。 (三)转让和报废设备管理规定 第十条设备年久陈旧不适应工作需要或无再使用价值,使用部门申请报损、报废之前,工程部要进行技术鉴定与咨询。 第十一条工程部指派专人对设备使用年限、损坏情况、影响工作情况、残值情况,更换新设备的价值及货源情况等进行鉴定与评估,填写意见书交使用部门。 第十二条使用部门将“报废、报损申请单”附意见书一并上报,按程序审批。 第十三条申请批准后,交付采购部办理,新设备到位后,旧设备报损、报废。 第十四条报废、报损旧设备由工程部负责按有关规定处置。 (四)设备事故分析处理办法 第十五条发生设备事故,工程部主管、值班人员要到现场察看、处理,及时组织抢修。 第十六条发生设备事故的操作人员及当事人将事故时间、原因、设备损坏程度、影响程度等做记录上报本部门负责人。 第十七条工程部主管、值班人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

生物公司风险评价控制程序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365 生物公司风险评价控制程序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生物公司风险评价控制程序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目的 为了充分识别与评价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在出现新问题时能及时更新控制,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达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特制订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部。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组织并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实施。 相关部门: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内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各部门、车间。负责本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4 、内容与要求

4.1 、术语 4.1.1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1.2、风险: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4.2 、公司组织以总经理为组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代表为组员的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范围的风险评价及控制工作。 4.3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范围包括公司进行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和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应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建立运行控制和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4.4 、辨识危害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危害。 4.4.1、三种状态: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连续生产过程,属正常状态。生产的开始和临近结束时,危害与正常状态有较大的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火灾、大风、暴雨、风暴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应有相应的计划、措施,以保证其影响最小化。

设备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程序(含表格)

设备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程序 (ISO9001-2015/IATF16949-2016)1.0目的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的管理。 3.0引用文件 3.1《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规定》 3.2《设备大修理(项修)管理标准》 3.3《设备润滑管理规定》 3.4《设备事故分析与处理标准》 3.5《设备机械能力的(Cmk)测算规定》 3.6《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规定》 3.7《设备备件管理标准》 3.8《设备前期管理规定》 3.9《设备点检管理标准》 3.10《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3.11《员工任职条件和培训管理程序》 4.0术语 无 5.0职责

5.1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设备管理标准和保养规范,审定设备操作规程,编制年度设备保养、大修(项修)、更新、改造计划和关键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并监督实施。 5.2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负责现场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实施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故障停机率等指标的实现。 5.3设备的使用者负责按规定正确使用设备,以及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6.培训与资格 本程序相关人员必须经本程序的培训 7.0程序 7.1设备的选型、采购和验收 7.1.1设备的选型 根据本公司《企业战略》确定的当前和未来产品实现过程的需要,综合考虑加工精度要求、产量,与前后道工序的衔接,设备的价格、性能等因素,进行设备的选型。关键、重大设备的选型由分管设备的副总经理组织项目小组,经调查考虑后报总经理,必要时经董事会讨论决定。 7.1.2设备的采购 根据本公司的《企业战略》,在初步选型的基础上,由制造部填写《设备采购申请表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工务部可采用招标的方式选购设备。 7.1.3新购设备进厂后,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负责会同使用部门、采购部门、技术部共同进行开箱检查,随机附件由使用部门保管,随机备件入备件库,技术资料入档案室,同时记录在设备开箱检查验收单上(附表15)。 7.1.4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须经合同规定的试运行后,由设备部门(设备管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依据YY/T0316的要求,规定了与产品安全相关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从而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风险管理的建立和已注册产品对风险管理的改进。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为风险和机会的识别及应对、相关方要求的确定管理活动配备充分的资源和有资格能胜任的人员,并主导该项管理活动。 3.2 质量部负责根据产品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产品的风险管理档案。 3.3 各相关部门负责参与评价风险水平,实施风险管理的各项方案,监控实施的有效性。 3.4 售后部负责收集产品销售后的风险信息,并及时通知质量部门。 4. 工作程序 4.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1)风险管理小组是公司风险管理的责任机构; (2)建立以总经理牵头的风险管理小组,由于风险管理贯穿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因此,风险管理小组应该包括生产技术人员、质量监控人员、产品使用人员以及能够获得产品使用信息的相关人员; (3)风险管理小组的成员应该熟悉法规对风险控制的程序,以保证风险管理能够有序规范地执行; (4)风险管理小组的各个成员各司其职,预见风险、评估风险、制定措施、实施验证从而得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4.2 风险管理计划 第 1页共 8页

评估小组组长应组织策划风险管理计划并编制《风险管理计划》,指导操作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以及对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规定,编制《风险管理计划》时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计划的范围,判定和描述适用于计划的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 (2)职责和权限的分配; (3)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 (4)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危害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准则; (5)验证活动; (6)有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收集和评审活动。 4.3 风险的识别 4.2.1 组织应在风险分析中至少包含从产品召回、产品审核、使用现场退货和维修、投诉、报废及返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4.2.2 风险的识别应在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过程展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开展:(内、外部)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人事风险等。 4.4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4.4.1 判定医疗器械预期用途或预期目的: 4.4.2 识别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 (1)安全特征问题清单; (2)如有适用的安全标准,利用产品安全标准识别危险(源); 第 2页共 8页

风险管理程序文件

风险管理程序文件 1 通过判定与产品有关的危害,估计和评价风险,控制这些风险,并监控控制的有效性,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 适用于产品在其寿命周期的风险管理。 3 职责 3.1公司总经理:负责提供适当的资源和人员;负责规定一个确定风险可接受性准则的方针并形成文件,按照计划的间隔评审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宜性,以保证风险管理过程的持续有效性。 3.2技术总监:负责相关产品风险管理活动的监控和风险管理报告的最终确认。 3.3研发部:负责风险管理报告的编制。 3.4其它相关部门:参与评价风险分析,实施风险管理的各项方案,监控实施的有效性。 4 4.1人员资格 4.1.1技术总监在产品的设计阶段,指派相关人员组成风险管理小组。 4.1.2风险管理小组包括内部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临床研究、生产、质量控制)和外部专家。小组成员应具有和赋予他们的任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或类似医疗器械)及其应用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具有风险管理技术知识。 4.1.3公司保持风险管理小组成员适当的资格鉴定记录。 4.2风险管理计划 4.2.1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该项计划应包括: a) 计划的范围,判定和描述适用于计划的医疗器械和寿命周期阶段; b)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 c) 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 d) 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危害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准则; e) 验证活动; f) 有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收集和评审的活动。

4.2.2如果在产品的寿命周期内计划有更改,更改的记录应保持在相应的风险管理文件中。 4.3风险管理档案 4.3.1研发部针对每一个医疗器械建立和保持完整的风险管理档案。风险管理档案提供每一个 判定危害的追溯性信息,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任何剩余风险可接受性的估计。 4.3.2风险管理档案包括所有与风险管理各阶段有关的文件和记录。更新的文件和记录依照《文件控制程序》办理相关事宜。 4.4风险分析 4.4.1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产品寿命周期所存在的风险及其水平进行分析。 4.4.2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对于所考虑的特定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小组应根据预期用途和任何合理可预见的误用,将所有可能影响医疗器械安全性的定性和定量特征列出清单,并规定其界限。 4.4.3危害的判定:风险管理小组编写在正常和故障条件下与医疗器械有关的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清单。 4.4.4估计每个危害处境的一个或多个风险:对于每个判定的危害处境,风险管理小组利用可得的资料或数据估计相关的风险。 4.4.5风险分析计划的实施和风险分析的结果记录于风险管理档案。 4.4.6定期查看风险管理档案检查其符合性。 4.5风险评价 4.5.1对于每个判定的危害处境,风险管理小组应评价其风险水平,并根据风险管理计划中规定的准则,决定是否需要降低风险。 4.5.2风险评价的结果记录于风险管理档案。 4.5.3定期查看风险管理档案检查其符合性。 4.6风险控制 4.6.1降低风险:当需要降低风险时,风险管理小组根据4.6.2至4.6.8规定的程序控制一个或多个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