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1(1)基础学习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1]

马克思主义含义及组成部分:狭义: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包括后人对他的发展。是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来源。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等西欧国家。历史条件首先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其次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再次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理论正式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唯物主义历史观几部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格斯论述物质、运动、时空的客观性与关系:运动定义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界定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任务物质、运动与时空三者不能分割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法定义和三大规律: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辩证法界定: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三种基本形态:1、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朴素的古代辩证法;2、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合理的辩证法”主客观辩证法:恩格斯提出,客观辩证法指整个客观世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运动规律;主观辩证法指在人们的思维中起支配作用的运动规律,即辩证的思维。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货币及五种职能:货币就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绝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工作日的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

江苏开放大学政治学基础第一次

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68 姓名婷婷 课程代码 110059 课程名称政治学基础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开放大学

平时作业一( 第一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每 小题2分,共20分) 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2、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BCD )。 A 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4、根据( D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 西塞罗 C哥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我国政治学分为( ABCD )等。 A 政治学理论 B 中外政治制度 C 行政管理 D 国际政治 6、中国古代的法家强调( ABCC )为核心的政治观,主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 来驾驭人民。 A 法 B 势 C术 D 变 7、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 B )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 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 兵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 )的自上而下的 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族主义 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9、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 D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 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 管理 B 文学 C 历史 D 社会伦理 10、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

《政治学十五讲》笔记

政治学十五讲知识要点 序言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 ◇政治学提供的知识 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合和政治操作原理。 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 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他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护。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①政治从业人员;②政治学从业人员;③普通公民。 第一讲政治学:学科定位与知识体系 一、政治的定义 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情,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情便是政治。 人们对政治的解释和定义来历不同,对政治概念的解释的大体思路有:①价值性解释;②神学性解释; ③权力性解释;④管理性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如下特点: 1、认为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政治具有公共性和阶级性两重性;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关之间的关系。 2、认为政治是更为基础的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 3、认为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4、认为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研究政治 1、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 2、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的规划政治生活 3、寻求文明的政治原则,文明的解释政治冲突 4、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 三、政治学科的定位和知识体系 要了解政治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科体系,首先需要从人类文明以及知识的构成谈起: 文化(文明)构成及政治学知识结构 文化构成文化结构政治学知识结构 物质形态的文化:物质文明观念形态的文化:精神文明物质技术政治技术和技能(政治的物质条件和政治术)组织制度政治程序和规则(政治制度) 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学说、政治意识形态(政治理念)社会心理民情、风俗和习惯(政治心理或国民性) 在我们广义的文化或文明的概念中,作为其构成以素的物质技术→组织制度→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呈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_______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 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利益 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_______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_______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现代“精英民主” _______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社会时期。奴隶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民众主义 A 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_______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政治文化 C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的社会。政治化 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____________的唯一来源。合法性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_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D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__________和法国革命。美国革命 G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_________的思想观念。统治阶级 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公共政策 公共权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_______。政治言论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统治 国家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J 具有现代化和____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K 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L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______研究的基本思路。政治哲学 M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的产物。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________的参与。政治事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社会关系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一)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一) 1.十八届四中全会 (1)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 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2)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 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 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讲师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4)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5)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1)2014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2)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破解的难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

政治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政治的特性: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7、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的定义 ●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 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社会地位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利益分析方法 ●5、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 ●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哲学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 ●(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分析途径 ●(2)经济学分析途径 ●(3)心理学分析途径 ●(4)政治系统分析模型 ●(5)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6)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 ●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展开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验证 第二篇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定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 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利益: ●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 ●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 ●公共性 ●非市场现实性 ●单一性 ●相对独立性 ●多重价值复合性 共同利益的层次和范围 ●集体、利益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社会利益 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 ●自然的差异和社会的差异 ●对抗性的与非对抗性的 ●2、纵向利益矛盾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 ●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关系时,一方的力量能够 超过另一方,从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 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 ●(2)社会财富 ●(3)暴力 ●(4)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

高二政治学考知识点归纳

2014年高二政治学考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经济生活》 1、供求影响价格:①当供大于求,货多不值钱,价格下降(称买方市场)。②当供小于求,物以稀为贵,价格上升(称卖方市场)。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在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导致另一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互补品的需求量增加。⑤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会引起人们的购买力下降,降低消费水平。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4、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两个:①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有非常乐观的预期,就会加大当前的消费、反之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总体消费水平提高。②物价总体水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上涨,会引起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人们消费水平降低;反之,则人们消费水平提高。 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学管理、科技进步等手段,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 7、劳动和就业:(1)重要意义:①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②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③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就业形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3)解决措施: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劳动者: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求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生活。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8、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为什么: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2)怎么办:党和政府: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完善社会保

政治学知识点

政治学特性(俞可平《政治与政治学》): ?根本性——离不开根本利益的争夺。 ?公共性——关乎群体、共同体的事务。 ?全局性——政治行为规范与否,影响其他社会制度和管理。 ?权威性——影响或支配其他人类活动。 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多维视野中的政治概念 1.历史上西方人眼里的政治: ·城邦公民参与下所进行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政治是研究集体(城邦)之善。 (亚里士多德) ·政治即伦理道德。(如公共的善/正/正义) ·政治是建立和维护共和国的活动。 (古罗马) ·政治是一种上帝安排人事的力量;。(中世纪) ·政治是争夺王权的利益之争,也是神的意志统治和规范世人生活的体现。(中世纪) ·政治是一以国家和主权为核心的活动,是一系列的谋略与阴谋;。(近代) ·政治是一种权力现象,政治即王道。 ·政治是一种“社会契约”:在私人利益的基础上组建政府的制度设计.。(近代) ·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或就是国家与政府的治理活动。(近代) 2.历史上中国人眼里的政治 ·“政者,正也;治者,理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尚书.毕命》 ·“君顺怀之,政治归之”. 《晏子春秋》 ·政治是君王上承天命而行的抚民和安民的活动(统治与管理) ·“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孙中山选集》(下)P661 3、对政治的传统解释之特点 由前述可见,人们对政治的解释无非就是 价值性(或伦理性)解释:认为政治源于道德规范; 神学性解释:即政治源于超自然的力量; 权力性解释:即政治源于占有资源的状况; 管理性解释:即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江苏开放大学政治学基础第一次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2017020400168 姓名张婷婷 课程代码110059 课程名称政治学基础 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 共四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平时作业一( 第一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每 小题2分,共20分) 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2、孙中山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 A 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4、根据( D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 活。 A柏拉图 B 西塞罗C苏哥拉底D亚里士多德 5、我国政治学分为(ABCD )等。 A 政治学理论 B 中外政治制度 C 行政管理 D 国际政治 6、中国古代的法家强调(ABCC )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 治术来驾驭人民。 A 法 B 势C术 D 变 7、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 B )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 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 兵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 )的自上而下的 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族主义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9、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 D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 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 管理 B 文学 C 历史 D 社会伦理

政治学考复习知识梳理

经济生活 1、影响和决定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什么?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3、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物价的变化 4、如何理解消费心理及理智消费的原则?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 6、企业经营的影响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7、劳动者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8、劳动者应怎样依法维权?1.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基础)2.依法签订劳动合约(重要依据)3.劳动者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0、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11、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2、市场调节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13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基本标志) 2.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3.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5、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义) 2.以人为本(核心) 3.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1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实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17、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 2.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3. 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做主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2、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参与政治生活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4、民主决策的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 意义(有利于):1.充分反映民意(民主性) 2.广泛集中民智(科学性)3.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实施)4.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 5、民主监督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民主评议会等新形式新方法 6、我国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依法行政)。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基本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加强社会建设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权力的行使如何接受监督?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7、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8、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9、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的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0、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 2.民族团结 3.各民族共同繁荣11、主权国家的权利:1.独立权 2.平等权 3.自卫权 4.管辖权义务:1.不侵犯别国 2.不干涉他国内政 3.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1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13、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4、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15、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6、掌握我国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 2.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基本目标)3.独立自主(基本立场)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准则)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正确态度: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5、传统文化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 2.鲜明的民族性 3.继承性。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要要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变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8、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作用: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途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重要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0、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环境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2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1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2、3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并矛盾着的世界,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抓主要矛盾。 4、5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5、6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6、7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1

北京大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复习题库!!!

北京大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复习题库 1.怎样理解政治的涵义及其本质? 2.政治的社会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有哪些? 6.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是怎样的?7.研究现代政治学应掌握运用哪些方法?8.什么是政治关系?它包含哪些内容? 9.如何把握利益的内在矛盾? 10.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什么是政治权力?它有哪些特性? 12.政治权力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3.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6.什么是政治统治?其本质是什么? 17.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得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18.什么是政治管理?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19.现代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20.西方学者关于政治参与的观点有哪些?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21.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22.什么是政治体系?其构成有哪些组成部分?2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揭示国家本质的? 24.国家的结构形式包括哪些内容?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5.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有哪些? 26.现代政党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27.什么是政党制度?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28.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29.政治社团的功能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30.什么是政治文化?其构成有哪些方面?31.什么是政治心理?其构成要素有哪些?32.什么是政治思想?它有何特点? 33.政治思想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4.什么是政治社会化?它有何作用? 35.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和根本动力是什么?36.何谓政治革命?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7.政治改革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8.如何选择、运用政治改革的方式? 39.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观点有哪些?40.为什么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国政治学的历史任务? 一. 名词 1. 行为主义政治学 2. 后行为主义 3. 政治哲学复兴 二. 回答 1. 什么是政治学 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3. 政治学的学科体系 4. 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5. 简述行为主义政治学 6. 学习研究政治学的目的,意义方法 7. 现代研究政治学的技术手段有那些 8. 21世纪我国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迈出新的步伐 三. 课堂思考题 1. 怎样理解政治的含义 2. 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4. 人类社会中产生了哪几种政治学说以及如何评价 5.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其他政治学的区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篇一: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一) 1.十八届四中全会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4)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5)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1)2014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2)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破解的难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政治学考复习(全)_知识梳理.doc

1、影响和决定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2、彩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 3、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 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避 免肓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企业经营的影响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6、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10、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1市场调节的缺陷:?自发性、盲口性、滞后性 12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1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义)2?以人为本(核心)3?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4?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做主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2、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和被选举权、政治口由、监督权 政治义务:1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 ?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参与政治生活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4、民主决策的方式:1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 乂5】亩主监督狞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民主评议会等新形式新方法 6、我国政府的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來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基本职能: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加强社会建设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8、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9、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0、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R族平等2?民族团结3?各民族共同繁荣 16、掌握我国外交政策内容: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宗旨)2?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基本目标)3?独立自主(基本立场)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木准则)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定义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国家的阶级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只有当阶级矛盾在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才会产生国家,而国家的存在又是为了缓和阶级冲突,把这种冲突控制在统治阶级允许的范围内,二是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它主要是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三是国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机构,它虽然是管理全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但首先必须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本质:就在于他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它表明一个国家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这个阶级又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阶级实行专政。 国家的职能:是指国家在社会中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是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的统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二者是怎么样的关系: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这种职能的执行和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统治密切联系在一起。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因为,国家只有有效的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合一模式:社会包融国家,国家吞并社会。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模式:社会先于和优于国家的模式,国家高于社会的模式。国家与社会的交融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经济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其领导政治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思想特征。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政治权力的问题涉及: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性质,政治权力的起源和基础,政治权力的实现方式,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 权力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主体促使客体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能力。具有以下特征: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主客体关系;权力具有强制性;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性质: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在公共事务领域为实现一定的利益和达成特定的目标而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主体特殊性,政治权力的公共性,特殊强制性。 政治权力的实现是指在权力关系中权力主体促使权力客体按照主体的意志行事以实现特定利益。主要有以下实现方式:1、直接使用暴力;2,压迫和威胁;3、命令和规范;4、说服和激励;5、训诫和处罚。 政治权力的基础和本质:政治权力的基础是经济权力,本质上是阶级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