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一二一法则

浅谈三一二一法则
浅谈三一二一法则

浅谈《量学3121法则》作者:黑马王子

从2014年6月26日截至今日(11月7日周五),已连续91个交易日精准对应我们的盘前预报值。为什么量学对于股市和科学研判能达到如此精准的程度?这个精准,来自对量柱及其对应价柱的科学分类和精确刻度。这个精确的刻度,就是“3121法则”。

《量学3121法则》是特训班的高端课程,通常要用9个课时的穿插讲解才能讲透,这里只能提纲挈领地讲几个要点。我们在中级班讲过,量柱之所以是股市的温度市,是因为量柱及其对应的价柱上都有几个重要刻度,这就是“量学3121刻度”。

一关于“量柱3121刻度”

传统理论根本就没有研究过量柱的刻度及其作用,所以传统技术根本无法精确研判股市,只能大而概之。而量学根据“三先规律”,给量柱精确划分了4个重要刻度,所以能精准研判股市:

一是“缩量三一”,即比昨日量柱缩量“三分之一”;

二是“缩量二一”,即比昨日量柱缩量“二分之一”;

三是“缩量三二”,即比昨日量柱缩量“三分之二”;

四是“缩为百低”,即比昨日前量柱缩为“百日低量”。

量学的“三缩三阴”系列战法之所以好用,就是源于“量柱3121刻度”。如图一:

二关于“价柱3121刻度”

传统理论认为价柱只有4个要素,即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但是,根据“三先规律”,量学给价柱精确划分了7个重要刻度,量学称之为“价柱七穴”。这是量学对现代股市科学的又一重大发明。量学认定的“价柱七穴”是除了传统理论认定的四个要素之外,给价柱新增了三个穴位,即:

三一位,即价柱实体的上部三分之一处;

二一位,即价柱实体的中部二分之一处;

三二位,即价柱实体的下部三分之一处。

量学的“悬阴极阴”系列战法之所以好用,就是源于“价柱3121刻度”。见图二:

三关于“量价3121法则”

就是“量柱3121刻度”与“价柱3121刻度”的综合研判,这是“量学3121法则”的核心。

“以阳度阴”的“3121法则”:

1、下跌不破三一位,为多方强势,后势必涨;

2、下跌已破三一位,不破二一位,后市看涨;

3、下跌守住二一位,为多空平衡,后势横盘;

4、下跌已破二一位,为空方强势,后势看跌。

“以阴度阳“的”“3121法则”:

1、上涨不破三一位,为空方强势,后市必跌;

2、上涨已破三一位,不到二一位,后市看跌;

3、上涨守住二一位,为多空平衡,后市横盘;

4、上涨已破二一位,为多方强势,后市看涨、

“以量度价”的“3121四法”:

1、价跌缩量三一,为多方初步测市,后市看涨;

2、价跌缩量二一,为多方强势测市,后市必涨;

3、价涨缩量三一,为多方控盘良好,后市看涨;

4、价涨缩量二一,为多方控盘很好,后市必涨。

以上三组四法只是一般性原则,使用时要防止意外,必须遵循“左证明、右确认”的法则,初学者切勿滥用,必须在实践中多多体会,找到其奥秘之后才能实盘。

请后图三“3121法则”详解:

A:连续缩量二一,百日低量群,后市必涨;

B:增量一倍平左峰,首次试探,次日缩量二一,守住二一位,必横盘(实际横盘5日);

C:缩量二一过左峰,与A呈接力双阳态势,抵挡成功,后市必涨;

D:增量一倍过左峰,二次试盘,后市看涨;次日缩量悬阴三一,必涨(实际涨5日);

E:缩量一倍阳盖阴,看涨;

F:增量三一探左大阴实顶,次日回调至二一位,必横(实际横4日);

G:增量一倍过左峰,看涨,此后回落守住二一位,必横(实际横盘半月);

H:增量一倍过阴半,次日低开假阳守住二一位,必横,此后缩量挖坑骗人;

I:缩量二一过阴半,看涨;

J:增量一倍过左阴,看涨,此后缩量三一合成悬阴三一看涨;

K:价涨量平,暗示必涨;

L:放量过左峰,停牌三个月。庄家行为与东家停牌暗合。开盘即两个涨停,因跟风者甚,被动吸筹太多,必回调。

M:缩量一倍,庄家休克疗法,后市不破一字板看涨。

以上是对这只股票的3121关系的详解,实际操盘中,上述讲解只要三分钟就能判断后市。至M柱时,三秒钟即可预判后市。

关于“量学3121法则”的使用,是高级特训班的精华内容,它即要结合“攻守冲防、撤掩退护”这八个节点,又要结合“九阴真经”的九种临界,还要结合“量线量波”的三种周期来灵活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高级特训班一盘要分散至6-9个课时中来讲解。显然,论坛的图文方式不可能面面俱到,敬请大家理解并谅解。

许多网友留言:周末讲座中的《浅谈3121法则》太好了!太精妙了!这才是量学的秘密武器。王子老师能详细讲解其用法吗?

王子答曰:谢谢大家对《浅谈3121法则》的理解和赞誉,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任何一个好东西,一定要用好,只要用好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一旦用不好,就可能化金玉为糞土。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事实:

一般情况下,沙子是废物,水泥也是废物,但它们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凝土,是精品;

一般情况下,大米是精品,汽油也是精品,但它们混合在一起就是废弃物,是垃圾。

关于3121法则,我担心有些网友见风是雨,滥用错用,就像使用黄金柱那样,动不动就喊“黄金柱来了,要大涨了”,结果呢,它不涨反跌了。他说是量学理论的问题,可别人的黄金柱后面为啥涨得不亦乐乎,你的却跌得一塌糊涂呢?原因不在量学而在使用。

我现在讲了“3121法则”,特别担心有人张冠李戴,到头来却责怪量学。殊不知,有许多人用量学产生了一种怪圈,赚了就偷偷乐,以为自己有多大本事;亏了就嚷嚷叫,以为量学有多大问题。真叫人哭笑不得。奉劝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人,不要学习量学。

量学的“3121法则”,有“以阳度阴”、“以阴度阳”、“以量度价”三组12种武器,单看都是精品,一旦组合错了,那就成了垃圾。我们在学习和使用量学的时候,特别是学习和使用“3121法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组合问题。

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步骤

第七章力法 本章主要内容 1)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2)力法的解题思路和力法典型方程(显然力法方程中所有的系数和自由项都是指静定基本结构的位移,可以由上一章的求位移方法求出(图乘或积分)) 3)力法的解题步骤以及用于求解超静定梁刚架桁架组合结构(排架) 4)力法的对称性利用问题,对称结构的有关概念四点结论 5)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和最后内力图的校核 §7-1超静定结构概述 一、静力解答特征: 静定结构:由平衡条件求出支反力及内力; 超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具有多余力,仅由静力平衡条件无法求出它的全部(有时部分可求)反力及内力,须借助位移条件(补充方程,解答的唯一性定理)。 二、几何组成特征:(结合例题说明) 静定结构: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 超静定结构:去掉其某一个或某几个联系(内或外),仍然可以是一个几何不变体系,如桁架。即:超静定结构的组成特征是其具有多余联系,多余联系可以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去掉后不改变几何不变性。 多余联系(约束):并不是没有用的,在结构作用或调整结构的内力、位移时需要的,减小弯矩及位移,便于应力分布均匀。 多余求知力:多余联系中产生的力称为 三、超静定结构的类型(五种) 超静定梁、超静定刚刚架、超静定桁架、超静定拱、超静定组合结构 四、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条件: 1、平衡条件:即结构的整体及任何一部分的受力状态都应满足平衡方程; 2、几何条件:也称变形条件、位移条件、协调条件、相容条件等。即结构的变形必须 符合支承约束条件(边界条件)和各部分之间的变形连续条件。 3、物理条件:即变形或位移与内力之间的物理关系。 精确方法: 力法(柔度法):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 位移法(刚度法):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 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 力法与位移法的混合使用:混合法 近似方法:

健美增肌训练计划分析—以成都山道体育储备健身教练为例

健美增肌训练计划分析—以成都山道体育 储备健身教练为例 目录 1 前言 (2) 1.1 课题的提出 (2) 1.2研究的目的 (3) 1.3研究的意义 (3) 2 文献综 (4) 2.1 国内健美研究现状 (4) 2.3国外健美训练研究 (4)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5) 3.1研究对象 (5) 3.2 研究方法 (6) 3.2.1文献资料法 (6) 3.2.3 专家访谈法 (6) 3.2.3 问卷调查法 (6) 4 结果与分析 (6) 4.1山道体育优秀储备教练基本情况 (6) 4.1.1 山道体育优秀储备教练性别统计 (6) 4.1.2 山道体育男性储备教练每周训练频率统计情况 (7) 4.1.3 山道体育优秀储备教练每次训练时间统计情况 (7) 4.1.4 运动训练场地器材分析 (7) 4.2 健身健美训练策略 (8) 4.2.1山道体育储备教练训练策略调查及样本分析 (8) 4.2.2四分化,五分化训练样本与分析 (9) 4.2.3全身分化 (12) 4.2.4 上下肢分化 (13) 4.2.5 推拉腿分化 (14) 5 结论与建议 (16) 5.1结论 (16) 5.2建议 (16) 参考文献 (16)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随着健身运动在国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健身房进行健身锻炼,这其中不乏一些对增肌力量训练有很大热忱的训练者,在各大健身房的力量训练区每天都会看到健身爱好者为了自己的健身目标在不断地努力着,对于很多男性来说他们大部

分的需求是增肌,这之中有一些训练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最终获得了理想的目标体型,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训练者努力训练了很久却收效甚微,通过对一些初级训练者增肌训练计划的分析确实能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本论文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对成都山道体育教练培训中心的19名有一定训练基础的学员进行调查分析,整理后得出以下结论。 关键词:健身;增肌;训练计划 、 Analysis of bodybuilding and muscle strengthening training plan-taking Chengdu mountain sports reserve fitness coach as an example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fitness in China,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go to gymnasiums for fitness exercises. Some of them have great enthusiasm for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Every day in the strength training areas of major gymnasiums, fitness enthusiasts are working hard for their fitness goals. For many men, most of their needs are muscle strength. There are some trainers who have finally obtained the ideal target body shape throug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raining methods, but there are still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trainers who have worked hard for a long time but have achieved little resul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uscle strengthening training plan of some primary trainers, som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can be found.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logical analysis,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o Chengdu Hill Road Sports Coach Training Center of 19 students with a certain training basis fo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fter finishing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Key word:Fitness,Muscle enlargement,Training program 1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健身房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得意迅速发展,健身房锻炼里的人群也是不断增多。

洛必达法则完全证明

洛必达法则完全证明 定理1 00lim ()lim ()0x x x x f x g x →→==,0'()lim '() x x f x g x →存在或为∞,则00()'()lim =lim ()'()x x x x f x f x g x g x →→ 证明见经典教材。 定理2 lim ()lim ()0x x f x g x →∞→∞==,0'()lim '() x x f x g x →存在或为∞,则00()'()lim =lim ()'()x x x x f x f x g x g x →→ 证明:101lim ()lim ()0t x x t f x f t = →∞→==,1 01lim ()lim ()0t x x t g x g t =→∞→==,由定理1 11 200021111()'()()'()()'()lim =lim lim lim lim 1111()'()()'()()'()t x x t x t t t x f f f f x f x t t t t g x g x g g g t t t t ==→∞→→→→∞-===-。 定理300lim ()lim ()x x x x f x g x →→==∞,0'()lim '() x x f x g x →存在或为∞,则00()'()lim =lim ()'()x x x x f x f x g x g x →→ 证明:001 ()()lim =lim 1 ()() x x x x f x g x g x f x →→,由定理1 0000221'()()()'()()()lim =lim =lim lim(())1'()()()'()()() x x x x x x x x g x 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g x f x f x f x →→→→-=- 1) 设0()lim () x x f x g x →存在且不为0,则 0002()()'()lim lim()lim () ()'()x x x x x x f x f x g x g x g x f x →→→=,00()'()lim lim ()'()x x x x f x f x g x g x →→= 2) 设0 ()lim ()x x f x g x →存在且为0,设0k ≠,则 0()lim()0() x x f x k g x →+≠ 有00()()+()lim()=lim ()() x x x x f x f x kg x k g x g x →→+

浅谈数学归纳法

浅谈数学归纳法 国良 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邮编:343009 指导老师:艳华 [摘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注意它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第一步是命题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命题递推的依据,也是证明的关键和难点,两个步骤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数学归纳法经历无数数学的潜心研究与科学家们的利用,是数学归纳法得以发展和它为数学问题与科学问题的发现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学好归纳法是科学问题研究的最基础的知识. [关键词]理论依据;数学归纳法;表现形式 1 数学归纳法的萌芽和发展过程 数学归纳法思想萌芽可以说长生于古希腊时代。欧几里德在证明素数有无穷多多个时,使用了反证法,通过反设“假设有有限多个”,使问题变成“有限”的命题,其中证明里隐含着:若有n个素数,就必然存在第n+1个素数,因而自然推出素数有无限多个,这是一种是图用有限处理无限的做法,是人们通过过有限和无限的最初尝试。 欧几里德之后直到16世纪,在意大利数学家莫洛克斯的《算术》一书中明确提出一个“递归推理”原则,并用它证明了1+2+3+…+(2n-1)=2n,对任何自然数n都成立。不过他并没有对这原则做出清晰的表述。 对数学归纳法首次作出明确而清晰阐述的是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帕斯卡,他发现了一种被后来成为“帕斯卡三角形”的数表。他在研究证明有关这个“算术三角形”的一些命题时,最先准确而清晰的指出了证明过程且只需的两个步骤,称之为第一条引理和第二条引理:

第一条引理 该命题对于第一底(即(n=1)成立,这是显然的。 第二条引理 如果该命题对任意底(对任意n )成立,它必对其下一底(对n+1)也成立。 由此可得,该命题对所有n 值成立。 因此,在数学史上,认为帕斯卡是数学归纳法的创建人,因其所提出的两个引理从本质上讲就是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在他的著作《论算术三角形》中对此作了详尽的论述。 帕斯卡的思想论述十一例子来述归纳法的,而在他的时代还未建立表示一般自然数的符号。直至十七世纪,瑞士数学家J 。伯努利提出表示任意自然熟的符号之后,在他的《猜度术》一书中,才给出并使用了现代形式的数学归纳法。由此,数学归纳法开始得到世人的承认并得到数学界日益广泛的应用。十九世纪,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若建立自然数的公理体系时,提出归纳公理,为数学归纳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即:对于正整数N +的子集M ,如果满足:①1∈M;②若a ∈M ,则a+1∈M ;则M=N +. 2 数学归纳法的表现形式 2.1 第一数学归纳法 原理1:设()P n 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1)当00()n n n N +=∈时,()P n 成立; (2)假设0(,)n k k n k N +=≥∈时命题成立,由此推得n=k+1时,()P n 也成立; 那么,对一切正整数n 0n ≥,()P n 成立。 证明:反证法.假设该命题不是对于一切正整数都成立.令S 表示使该命题不成立的正整数作成的集合,那么S ≠?,于是由最小数原理,S 中有最小数a ,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案 中卫市第一中学 俞清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推理和独立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学归纳法原理的了解及递推思想在解题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板书)。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 一个员外的儿子学写字,当老师教他写数字的时候,告诉他一、二、三的写法时,员外儿子很高兴,告诉老师他会写数字了。过了不久,员外要写请帖宴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员外儿子自告奋勇地要写请帖。结果早晨开始写,一直到了晚间也没有写完,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姓“万”的。 师:对!有姓“万”的。员外儿子万万也没有想到“万”不是一万横,而是这么写的“万”。通过这个故事,你对员外儿子有何评价呢? 生:(学生的评价主要会有两种,一是员外儿子愚蠢,二是员外儿子还是聪明的。) 师:其实员外儿子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但遗憾的是他猜错了!在数学 上,我们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这种思维过程去发现某些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那么,我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也像员外儿子那样猜想过某些结论呢? 生:有。例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师:很好。我们是由等差数列前几项满足的规律:d a a 011+=,d a a +=12,d a a 213+=,d a a 314+=,……归纳出了它的通项公式的。其实我们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和员外儿子猜想数字写法的方法都是归纳法。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归纳法,归纳法有什么特点吗? 生: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特点:特殊→一般。 师:对。(投影展示有关定义) 像这种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通常叫做归纳法。根据推理过程中考察的 对象是涉及事物的一部分还是全部,分为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 叫做枚举法。那么,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生:(齐答)可靠。 师: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也是可靠的呢?为什么?

论洛必达法则

小论 洛必达法则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引言 洛必达法则是数学分析中用于求未定式或极限的一种较普遍的有效方法,灵活地运用洛必达法则也是我们自身数学解题能力的体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洛必达法则在计算未定式极限中洛必达法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对于未定式极限来讲其极限是否存在,等于多少是不能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而通过对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限的洛必达法则能够很有效的计算出未定式的极限。洛必达法则,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限来确定未定式值的方法。求函数极限是高等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研究微积分学的工具。在众多求极限方法中,洛必达法则因其使用简单方便又可解决绝大部分极限问题而备受青眯,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容易产生误区,得出错误结果。 二、概念 1.0 型 洛必达法则1:若函数f (x)与g(x)满足下列条件: (1)在a 的某去心邻域()a U O 可导,且g '(x)≠0; (2)lim x a → f (x)=0与lim x a →g (x)=0; (3)()() ''lim x a f x l g x →=, 则()() lim x a f x g x →=()()''lim x a f x l g x →= 洛必达法则2:若函数f (x)与g(x)满足下列条件: (1)?A>0,在(),A -∞-与(),A +∞可导,且g '(x)≠0; (2)lim x a → f (x)=0与lim x a →g (x)=0; (3)()() ''lim x a f x l g x →= 则()() lim x a f x g x →=()()''lim x a f x l g x →=

浅谈数学归纳法在高考中的应用

1、数学归纳法的理论基础 数学归纳法,人类天才的思维、巧妙的方法、精致的工具,解决无限的问题。它体现的是利用有限解决无限问题的思想,这一思想凝结了数学家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无疑形成了数学证明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它的巧妙让人回味无穷,这一思想的发现为后来数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如用有限维空间代替无限维空间(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用有限过程代替无限过程(积分和无穷级数用有限项和答题,导数用差分代替)。 1.1数学归纳法的发展历史 自古以来,人们就会想到问题的推广,由特殊到一般、由有限到无限,可人类对无限的把握不顺利。在对无穷思考的过程中,古希腊出现了许多悖论,如芝诺悖论,在数列中为了确保结论的正确,则必须考虑无限。还有生活中一些现象,如烽火的传递,鞭炮的燃放等,触动了人类的思想。 安提丰用圆周内接正多边形无穷地逼近圆的方法解决化圆为方;刘徽、祖冲之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去无穷地逼迫圆,无穷的问题层出不穷,后来古希腊欧几里得对命题“素数的个数是无穷的”的证明,通过了有限去实现无限,体现了数学归纳法递推思想。但要形成数学归纳法中明确的递推,清晰的步骤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自觉运用进行数学证明却是近代的事。 伊本海塞姆(10世纪末)、凯拉吉(11世纪上叶)、伊本穆思依姆(12世纪末)、伊本班纳(13世纪末)等都使用了归纳推理,这表明数学归纳法使用较普遍,尤其是凯拉吉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2 333 (1)124n n n +++??????+= 这是数学家对数学归纳法的最早证明。 接着,法国数学家莱维.本.热尔松(13世纪末)用"逐步的无限递进",即归纳推理证明有关整数命题和排列组合命题。他比伊斯兰数学家更清楚地体现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基础,递进归纳两个步骤。 到16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毛罗利科对与全体和全体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证明作了深入的考察在1575年,毛罗利科证明了 21n n a a n ++= 其中1231,2k a k =+++?????? =?????? 他利用了逐步推理铸就了“递归推理”的思路,成为了较早找到数学归纳中“递 归推理”的数学家,为无限的把握提供了思维。 17世纪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为数学归纳法的发明作了巨大贡献,他首先明确而清晰地阐述数学归纳法的运用程序,并完整地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了他所发

浅析洛必达法则求函数极限

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的方法 学生姓名:卫瑞娟 学号: 1004970232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数学1002班 指导教师:严惠云 完成日期: 2013 年 3月 8 日

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内容摘要 极限运算是微积分学的基础,在众多求极限方法中,洛必达法则是一种简单而又方便的求极限方法。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一旦疏忽,解题就很可能出错。本文就针对利用此法则求极限的过程及解题过程中常见问题,对洛必达法则求函数极限的条件及范围、应用、何时失效做了整体分析与探讨,并举例说明。除此之外,还介绍了除洛必达法则之外其他求函数极限的方法以及同洛必达法则的比较,最后对洛必达法则进行小结。 关键词:洛必达法则函数极限无穷小量

目录 一、洛必达法则求极限的条件及适用范围 (1) (一)洛必达法则定理 (1) (二)洛必达法则使用条件 (2) 二、洛必达法则的应用 (2) (一)洛必达法则应用于基本不定型 (2) (二)洛必达法则应用于其他不定型 (3) 三、洛必达法则对于实值函数失效问题 (5) (一)使用洛必达法则后极限不存在 (5) (二)使用洛必达法则后函数出现循环 (6) (三)使用洛必达法则后函数越来越复杂 (6) (四)使用洛必达法则中求导出现零点 (6) 四、洛必达法则与其他求极限方法比较 (6) (一)洛必达法则与无穷小量替换求极限法 (7) (二)洛必达法则与利用极限运算和已知极限求极限 (8) (三)洛必达法则与夹逼定理求极限 (9) 五、洛必达法则求极限小结 (10) (一)洛必达法则条件不可逆 (10) (二)使用洛必达法则时及时化简 (11) (三)使用洛必达法则前不定型转化 (11) 参考文献 (13)

健身训练法则

乔.韦德健美训练法则 -------- 前言 现在您将得到的是享誉健美世界,经过世界健美冠军检验和严格的科学论证并已形成完整体系的韦德健美训练法则。韦德是现代国际健美运动和国际健美联合会的创始人,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健美生涯中,科学地把身体塑造的过程看成是永无终点的动态过程,提出了"健美发展的无止境"理论。韦德健美法则历经了近十年的发展,先后培养出了阿诺得.施瓦辛格、法兰克.赞恩等十多位健美明星。现在我们将向您展示韦德健美训练法则的精髓--韦德健美原则、训练计划和课程的制定,希望您能得到不小的收获,练就一个强壮的体魄。 入门须知: 一、器械须知 全套家庭健身器械包括:卧推凳、腹肌板、杠铃和哑铃各一副。可以按个人条件配臵其它器械。 二、服装须知 1、宽松舒适,不会妨碍动作(务必要穿比较舒适的内裤); 2、保证适宜的体温; 3、最好穿鞋,保护踝关节; 4、进行负重训练时,为了保护腰背部位,腰间最好扎上举重皮带; 三、锻炼须知 1、渐进增重。初练者可从25%-30%最大重量开始进行训练。 2、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节奏感。每个动作要使肌肉充分伸展和彻底

收缩,不能用借力的方法进行练习。在有一定经验后,初练者可开始在最后一组或最后几次练习中,对该肌肉采用助力的方法。在每个动作中都要集中精神,有助于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加用力。 3、注意姿势。在负重练习中,要保持两边重量的平衡,两眼平视,两脚自然开立,身体上下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头部正直。 4、控制动作速率。在训练中,每组间间歇时间是60-90秒,可以保持体温,避免肌肉伤害,还能使大量血液集中到肌肉中去。做动作时,上举和放下的速度必须缓慢,且有节奏。若举起时间为2-3秒,则放下时间为4秒。掌握了正确的技术动作后,可适当加快动作。 5、为了减轻肌肉酸痛,在训练中要穿足够的衣服以使身体保持适宜的体温,并在训练后洗温水浴,用橡胶皮肤刷按摩全身。 6、呼吸特别重要。通常当用力时呼气,在放松还原时吸气;胸腔被扩大时吸气,胸腔受压时呼气。 7、补充高质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不经过精炼的碳水化合物(粗粮); 8、饮大量的纯开水(每天至少12-16杯容量为30毫升的水); 9、持之以恒; 四、计划须知 1、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晚上睡眠时间约为6-10小时,有条件最好白天小睡一会儿; 2、最初阶段每周练三天,每隔一天锻炼一次; 3、最好的训练时间是日常学习和工作之余,且精力最佳时,尽量安

适合初学者的一套健身计划(有图)

适合初学者的一套健身计划(有图和视频) 一:有氧训练计划参考:跑步每周3次,每次20分钟,距离3-5公里二:力量训练计划参考(强度根据自身情况来掌握) 每次先跳绳热身10-15分钟 然后伸展要训练的部位 (次)是指你勉强能完成的数量!(根据次数选择重量) (组间休息60-90秒,动作间休息90-120秒) 第一天胸部训练 (1)哑铃推胸 10-12RM x3组 (2)哑铃飞鸟 10-12RM x3组 (3)俯卧撑 15-20 (次) x4组

第三天背部训练 (1)哑铃单臂划船: 8-12RM (次) x4 (2)引体向上宽握: 8-12RM (次) x4 (能轻松做12次以上,就要负重做)3)引体向上窄握:8-12RM (次) x4 (能轻松做12次以上,就要负重做) 第五天肩.腹部训练日 (1)站姿哑铃推举 10-12RM (次) x3 (2)坐姿哑铃侧平举 10-12RM (次) x3

(3)哑铃前平举 10-12RM (次) x3 (4)弯膝举 15-20RM(次) x3 (5)斜收腹15-20RM (次) x3 (6)“触脚尖”15-20RM (次) x3 第七天腿部训练日 (高强度的腿部训练,有利于全身肌肉增长) (1)哑铃深蹲(手持哑铃在身体两侧下蹲) 8-10RM(次) x3 组 (2)哑铃剪蹲8-10RM x3 组 (3)短跑50米X4次(方便的话) 第九天二三头训练日

(1)坐姿单臂颈后臂屈伸: 8-12RM (次) x3组 (2)俯立臂屈伸: 8-12RM (次) x3组 (1)俯坐弯举: 8-12RM (次) x3组 (2)站姿哑铃锤式弯举8-12RM (次) x3组 (3)坐姿哑铃交替弯举:8-12RM (次) x3组 健友们切记力量练习后勿忘抻拉~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习题

第2课时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双基达标(限时20分钟) 1.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n+ 1 n+1 + 1 n+2 +…+ 1 2n<1(n∈N *,且n≥2)时,第二步 由k到k+1时不等式左端的变化是 (). A.增加了 1 2k+1 这一项 B.增加了 1 2k+1 和 1 2k+2 两项 C.增加了 1 2k+1 和 1 2k+2 两项,同时减少了 1 k这一项 D.以上都不对 解析不等式左端共有n+1项,且分母是首项为n,公差为1,末项为2n 的等差数列,当n=k时,左端为1 k+ 1 k+1 + 1 k+2 +…+ 1 2k;当n=k+1时, 左端为 1 k+1 + 1 k+2 + 1 k+3 +…+ 1 2k+ 1 2k+1 + 1 2k+2 ,对比两式,可得结论. 答案 C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奇数时,x n+y n能被x+y整除”的第二步是 ().A.假使n=2k+1时正确,再推n=2k+3正确 B.假使n=2k-1时正确,再推n=2k+1正确 C.假使n=k时正确,再推n=k+1正确 D.假使n≤k(k≥1),再推n=k+2时正确(以上k∈N*) 解析因为n为正奇数,据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第二步应先假设第k个正奇数也成立,本题即假设n=2k-1正确,再推第(k+1)个正奇数即n=2k+1正确. 答案 B 3.已知平面内有n条直线(n∈N*),设这n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割成f(n)个部分,则f(n+1)等于

().A.f(n)+n-1 B.f(n)+n C.f(n)+n+1 D.f(n)+n+2 解析要使这n条直线将平面所分割成的部分最多,则这n条直线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因为第n+1条直线被原n条直线分成n+1条线段或射线,这n+1条线段或射线将它们所经过的平面区域都一分为二,故f(n+1)比f(n)多了n+1部分. 答案 C 4.已知S n=1 1·3+ 1 3·5+ 1 5·7+…+ 1 (2n-1)(2n+1) ,则S1=________,S2=________, S3=________,S4=________,猜想S n=________. 解析分别将1,2,3,4代入观察猜想S n=n 2n+1 . 答案1 3 2 5 3 7 4 9 n 2n+1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偶数时x n-y n能被x+y整除”第一步应验证n =________时,命题成立;第二步归纳假设成立应写成__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n为正偶数,故第一个值n=2,第二步假设n取第k个正偶数成立,即n=2k,故应假设成x2k-y2k能被x+y整除. 答案2x2k-y2k能被x+y整除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 22+ 1 32+…+ 1 n2<2- 1 n(n≥2). 证明:(1)当n=2时,1+1 22= 5 4<2- 1 2= 3 2,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1+1 22+ 1 32+…+ 1 k2<2- 1 k,当n=k+1时, 1+1 22+ 1 32+…+ 1 k2+ 1 (k+1)2 <2- 1 k+ 1 (k+1)2 <2- 1 k+ 1 k(k+1) =2- 1 k+ 1 k- 1 k+1=2- 1 k+1 ,命题成立. 由(1)、(2)知原不等式在n≥2时均成立. 综合提高(限时25分钟)

健身健美运动训练原则(初级)

训练原则 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 钟成

韦德训练法则32条 初级训练原则?1.渐进性超负荷法则 ?2.多组练习法则 ?3.孤立锻炼法则 ?4.迷乱莫测(动作多变)法则

1.渐进性超负荷法则 增强任何健康素质(力量、肌肉围度、耐力、心肺血管功能等)的基础是使你的肌肉去担负比它已习惯的更重的工作,使肌肉承担不断增强的负荷。例如,若求增大肌肉围度,则不仅要日益试用更大的重量,并且还要啬锻炼的组数和每周锻炼的次数。若求增大局部肌肉的耐力,你可以逐步减少各组动作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增加锻炼该部肌肉的组数和每组中的动作次数,一切要有渐进性。所有的身体锻炼法的基本观念是超负荷,这也是韦德法则的坚实基础。

在韦德系统的初建时期,多数专家建议有雄心的健美运动员对其所选用的每个动作,只须各做一线。如果在一次锻炼课程中选用锻炼到全身的12个动作,那就共做12组。但韦德法则提出每个动作要练多组(3-4组)的训练法则,以使每一肌肉群都能得到彻底的锻炼而增大到其最大限度。

可以让许多肌肉群共同来做某项锻炼动作,也可以使它们相对分离地进行这个动作。对完成某一复杂的整个动作来说,每一有关肌肉群都有其各自的作用,除起主要动力作用者之外,有的起协助作用,有的起稳定作用,有的则起对抗的作用。如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某一局部肌肉,就要尽可能使其在工作时与其他肌肉活动分离开,不借用身体其他部位的助力而使其单独承受负荷来获得集中的刺激,这种锻炼法主要用于突出加强某一部分的肌肉和着重纠正身体上某一部分的缺点。

4.迷乱莫测(动作多变)法则 促使肌肉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决不让其顺应某一锻炼课程。如果采用一套采用不同的方法锻炼,使肌肉不习惯于某种固定的动作方式、角度、重量、次数,以及其程序编排,而感受到强烈的刺激,能引起良好的反应。

浅谈数学归纳法及其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2

目录 1、数学归纳法---------------------------------------------------------- 3 1.1 归纳法定义-------------------------------------------------------- 3 1.2 数学归纳法体现的数学思想----------------------------------------- 4 1.2.1 从特殊到一般------------------------------------------------ 4 1.2.2 递推思想---------------------------------------------------- 4 2、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技巧------------------------------------- 5 2.1 强调------------------------------------------------------------- 5 2.1.1 两条缺一不可------------------------------------------------ 5 2.2 技巧------------------------------------------------------------- 5 2.2.1 认真用好归纳假设-------------------------------------------- 5 2.2.2 学会从头看起------------------------------------------------ 6 2.2.3 在起点上下功夫---------------------------------------------- 7 2.2.4 正确选取起点和过渡------------------------------------------ 8 2.2.5 选取适当的归纳假设形式-------------------------------------- 9 3、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 9 3.1 证明有关自然数的等式--------------------------------------------- 9 3.2 证明有关自然数的不等式------------------------------------------ 11 3.3 证明不等式------------------------------------------------------ 11 3.4 在函数迭代中的应用---------------------------------------------- 12 3.5 在几何中的应用-------------------------------------------------- 14 3.6 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 16 3.7 在数列中的应用-------------------------------------------------- 16 3.8 有关整除的问题-------------------------------------------------- 17

(整理)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步骤:.

第八章力法 本章主要内容 1)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2)力法的解题思路和力法典型方程(显然力法方程中所有的系数和自由项都是指静定基本结构的位移,可以由上一章的求位移方法求出(图乘或积分)) 3)力法的解题步骤以及用于求解超静定梁刚架桁架组合结构(排架) 4)力法的对称性利用问题,对称结构的有关概念四点结论 5)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和最后内力图的校核 6) §8-1超静定结构概述 一、静力解答特征: 静定结构:由平衡条件求出支反力及内力; 超静定结构的静力特征是具有多余力,仅由静力平衡条件无法求出它的全部(有时部分可求)反力及内力,须借助位移条件(补充方程,解答的唯一性定理)。 二、几何组成特征:(结合例题说明) 静定结构: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 超静定结构:去掉其某一个或某几个联系(内或外),仍然可以是一个几何不变体系,如桁架。即:超静定结构的组成特征是其具有多余联系,多余联系可以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去掉后不改变几何不变性。 多余联系(约束):并不是没有用的,在结构作用或调整结构的内力、位移时需要的,减小弯矩及位移,便于应力分布均匀。 多余求知力:多余联系中产生的力称为 三、超静定结构的类型(五种) 超静定梁、超静定刚刚架、超静定桁架、超静定拱、超静定组合结构 四、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条件: 1、平衡条件:即结构的整体及任何一部分的受力状态都应满足平衡方程; 2、几何条件:也称变形条件、位移条件、协调条件、相容条件等。即结构的变形必须 符合支承约束条件(边界条件)和各部分之间的变形连续条件。 3、物理条件:即变形或位移与内力之间的物理关系。 精确方法: 力法(柔度法):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 位移法(刚度法):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 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 力法与位移法的混合使用:混合法 近似方法:

洛必达法则

利用导数求解函数问题是近年高考的一个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高三数学复习备考中应引起关注。实施变式教学是探讨该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过程以数学问题为导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探讨,领会不同背境下问题的本质;通过对函数典型问题的探讨求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在此基础上实施变式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对新背景的综合问题更应引导学生敢于面对,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未曾有过”的新认识、新境界,进一步增强求解数学综合题的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创新,而“变式教学”是被广泛运用且公认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往人们通常把变式教学划分为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两类;现在,人们已经把变式教学划分为概念和原理的变式教学、数学技能的变式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变式教学三种类型。对中学教学来说,变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 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从高考试题的研究中发现,利用导数求解函数问题是一个热点,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到这一动向,并积极研究、探讨,尤其是函数解决不等式问题的求解学生比较陌生。本文以问题为导引,从回归教材学习中领会概念本质,在求解函数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实施教学,促使学生适时地归纳、总结,提炼方法规律,真正感悟解题实质,不断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洛必达法则就是在型和型时,有。

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浅谈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应用广泛.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体现的特别明显,以下通过几道高考试题来谈一谈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由到时,首先要从要证的式子中拼凑出假设成立的式子,然后证明剩余的式子也能被某式(数)整除,这是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一大技巧。 例1、是否存在正整数m ,使得f (n )=(2n +7)·3n +9对任意自然数n 都能被m 整除?若存在,求出最大的m 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证明:解:由f (n )=(2n +7)·3n +9,得f (1)=36, f (2)=3×36, f (3)=10×36, f (4)=34×36,由此猜想m =36.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 =1时,显然成立. (2)假设n =k 时, f (k )能被36整除,即f (k )=(2k +7)·3k +9能被36整除;当n =k +1时,[2(k +1)+7]·3k +1+9=3[(2k +7)·3k +9]+18(3k --1-1), 由于3k -1-1是2的倍数,故18(3k - 1-1)能被36整除.这就是说,当n =k +1时,f (n )也能被36整除. 由(1)(2)可知对一切正整数n 都有f (n )=(2n +7)·3n +9能被36整除,m 的最大值为36. 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问题 对于证明恒等的问题,在由证等式也成立时,应及时把结论和推导过程对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边凑的方法,以减小计算的复杂程度,从而发现所要证明的式子,使问题的证明有目的性. 例2、是否存在常数c b a ,,,使得等式)(12 )1()1(32212222c bn an n n n n +++=+?++?+?对一切自然数n 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假设存在c b a ,,,使得题设的等式成立,则当时3,2,1=n 也成立,代入得 ???? ?????++=++=++=c b a c b a c b a 3970)24(2122)(614 解得10,11 ,3===c b a ,于是对3,2,1=n ,下面等式成立: )10113(12)1()1(32212222+++= +?++?+?n n n n n n 令222)1(3221+?++?+?=n n S n 假设k n =时上式成立,即)10113(12 )1(2+++= k k k k S k 那么21)2)(1(+++=+k k S S k k 22)2)(1()10113(12 )1(++++++=k k k k k k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姓名 甘国优 指导教师 赵慧炜 中文摘要: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证题的方法,其应用极为广泛.本次主要简述了数学归纳法的简略步骤:观察(探索)﹑归纳﹑猜想﹑证明于一体的数学思想,体现出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思路.并归纳总结了数学归纳法解决代数恒等式﹑几何等方面的一些简单应用问题的方法,对应用中常见的误区加以剖析,以及介绍一些证题方法技巧,有助于提高对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步骤;证明方法. Abstract: Mathematical induction is a common evidence method in mathematics, it is have very broad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author research into the step of the Mathematical induction , it includes summariz ,evidence and guess embody the idea of the evidence of mathematical induction. Also at here ,we summariz the method of the mathematical induction application in solve algebra identities , geometric ,order and portfolio ,and so on .also analyze the common errors on application and into duct skill of the proof ,proof of skills introduced. It is help to increased the level of the Mathematical induction’s application . Key words :Mathematical induction; Steps ; Proof. 引言 演绎和归纳是人在思维过程中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中两种基本的方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他有着其他方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也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完全归纳法.我们在学习运用数学归纳法应具备两个条件:①当1n =时,这个命题为正确的(奠基),②当n k =时,这个命题也为正确的.推出当+1n k =时,这个命题也为正确的(递推).通过“递推”链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抽象的进行数学归纳.首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