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专项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专项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专项练习题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专项练习题

平行与垂直专项练习

设计:四年级备课组

1.小明家想修一条水泥路到公路上,怎样修最近?请你在图中画出来。

2.过点D分别画线段AB和AC的平行线,你有什么发现?

3.一张纸上画了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平行于直线b,直线b平行于直线c,那么直线a与直线c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4.下图中有()组线段互相平行,有()组线段互相垂直。

5.直线a外一点A到直线的距离是4厘米,在下图中标出A点。

6.长方形内有一中心点,它到各边的距离分别是7厘米和5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一张白纸上有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平行于直线b,直线b平行于直线c,且直线a与直线b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直线b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那么直线a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

8.长方形有两组平行线,其上下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2厘米。

(1)其左右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厘米?

分享让人快乐,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与垂直》优秀教案

《垂直与平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 、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直线关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他叫什么名字?(出示课件)为什么是直线,不是线段呢?(指名回答直线的特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直线和孙悟空的什么宝贝特别像啊(出示图片)这个图片好不好看?你们以后也能画出来这么好看的图片。不过,这需要我们有很强的想象力,大家想不想锻炼锻炼自己的想象力? 二、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我们把探究单当做一个平面,拿出我们的右手,抚摸一下探究单,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这个面变大了,变得跟课桌一样大,变得比黑板还要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跑来了一条直线,又来了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它们画在纸上。 学生画图:把他们所想象的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画下来。 三、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1、展示各种情况。 师:老师刚才也想象了一种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条直线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哦,他们交叉了,我们就把这样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他们交叉的点叫做交点。

下面这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他们有没有交点?我们延长一下看一看。哦,他们没有相交,是不是永远也不相交?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叫做“永不相交”。老师收集了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如果你的作品和他的差不多,就请点点头告诉老师,好吗?(展示学生作品)……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创作出这么多不同的作品。 请看大屏幕,同学们的作品大致就是这样的。(多媒体出示) ⑴(2)⑶(4) (5)(6)(7)(8) 2、进行分类 师: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生:能。 师: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活动:分一分,说一说。 ⑴这些图形可以分成几类?⑵为什么这样分? 请各小组讨论后完成探究单。 (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学生汇报时,当学生说交叉时,师指出:交叉在数学上叫相交)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相交:1、4、6;不相交:2、3、5; B.相交:1、2、4、6;不相交:3、5; C.相交:1、4、6;快要相交:2;不相交:3、5; ②引导学生分类。 师:大家刚才把这些图形根据它们是否相交进行了分类。只是对2号图形有不同的看法,认为2号图形是相交的同学来说一说理由。(请一生说,师再课件演示) 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延长后它们就相交了。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应用题200道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应用题200道(人教版) 1. 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400吨,三月份生产490吨化肥,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2. 一匹马每天吃12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 25匹马, 一星期可吃多少千克草?(用两种方法计算) 3. 工人王师傅和徒弟做机器零件, 王师傅每小时做45个, 徒弟每小时做28个, 王师傅工作6小时, 徒弟工作8小时, 他们共做多少个机器零件? 4. 工厂有煤8000千克, 原计划烧25天, 由于改进炉灶, 实际烧了32天, 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5. 工地需要1280袋水泥, 用8辆大车4次才全部运来, 一辆大车, 一次可运多少袋化肥?(用两种方法计算) 6. 农具厂上半年生产农具4650件,下半年生产农具5382件,全年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件? 7. 服装加工部用120米布可做成人制服24套, 如果做儿童服装, 可做30套, 每套儿童服装比成人服装少用布多少米?

8. 一个养鸡场四月份卖出12300只鸡, 五月份卖出的比四月份的2倍还少200只, 两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只鸡? 9. 某工厂原计划一年生产农具4800部, 实际用10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平均每月比原计划每月多生产多少部农具? 10. 一台机器8小时可以加工320个零件, 照这样计算, 要用5台机器加工2000个零件, 需要多少小时? 11. 某煤矿四月份计划出煤38400吨,技术革新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增产256吨,四月份实际生产多少吨煤?(按30天计算) 12. 第一小组有6个人,其中5个人语文考试的平均分是85分,加上王刚的分数后,平均成绩是87分,王刚的考试成绩是多少分? 13. 两个水管同时向池中放水,粗管每小时放水15吨,细管每小时放水11吨,经过8小时把水放满,这个水池能装多少吨水?(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 14.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后长和宽分别增加5米,扩建后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垂直与平行,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3、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学具教具:课件、纸,彩笔,直尺,量角器,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课件1课前播放音乐) 一、画图感知 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谁能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伸)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有关直线的知识。 1、动手画一画 师:(出示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闭上你们的小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平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得无限大,在这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

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睁开你们的眼睛,把你刚才想象的两条直线用直尺、彩色笔画在纸上。(学生动手画,出示课件2)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2,学生展示作品 画完的同学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同吗? 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画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黑板上这几组直线,按照位置关系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 3,学生讨论分类: 分为两类:相交,不相交 分为三类:相交,不相交,快要相交 分为四类:相交,不相交,相交成直角,快要相交 ………………………………… 板书:相交:()()( )( ) 成直角:()垂直 不相交:( ) 平行 同学们讨论得真认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出示课件3)揭示课题:垂直与平行板书:垂直与平行 二揭示概念:互相垂直,互相平行 1.揭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什么呢?(角)

小学青岛版四年级2021年下学期数学选择题试卷

小学青岛版四年级2021年下学期数学选择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55□458≈550000,□最大能填()。 A.4 B.5 C.6 D.7 2. 下面是三组不同小棒的长度,其中可以摆成三角形的是()。 A.3cm、7 cm、5 cm B.9 cm、6 cm、2 cm C.4 cm、4 cm、8 cm 3. 0.9里面有()个0.001。 A.9 B.90 C.900 4. 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度分别是8厘米和4厘米,那么等腰三角形周长是()。 A.12厘米 B.20厘米 C.16厘米 5. 431连加17次,列算式是()。 A.431+17 B.431×17 C.431+17+17+…+17(17个17) 6. 在钟面上,上午9时整,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最小角是()。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7. 在242÷63的试商中,把63看作60进行试商,初商()。 A.偏小 B.偏大 C.正好 8. 下面哪个除法算式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数整除。() A.45÷4 B.28÷3 C.20÷5 9. 4(x+3)=4x+3这样计算,结果比原来()。 A.少12 B.少4 C.少9

10. 一万一万地数,7900000后面一个数是()。 A.8000000 B.7910000 C.7901000 11. 计算42×56-12÷4时,最后一步算()。 A.减法 B.乘法 C.除法 12. 6个千亿,3个百亿组成的数写作()。 A.630000000 B.630000000000 C.603000000000 D.603000000000 13. 18÷2=9,这个算式表示()。 A.把18分成2份,每份是9 B.把18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2 C.18除以9等于2 14. 380万的末尾去掉()个0就是38。 A.3 B.4 C.5 D.6 15. 从3:15到3:30,分针顺时针旋转了()°。 A.30 B.90 C.15 D.45 16.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与一个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周长相等,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厘米。 A.12厘米 B.9厘米 C.16厘米 17. 12.85+1.9=()。 A.12.85+2-1 B.12.85 +2-0.1 C.12.5+2+0.1 18. 在计算52×99时,小东是这样计算的:52×99=52×(100-1)=52×100-52。这样计算依据的是()。 A.乘法结合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分配律 19. 0.97×m<0.97,m应该()。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的练习

平行与垂直 平行线: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做垂线,这点到垂足间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和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 【1】一张纸上画了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垂直于直线B,直线B垂直于直线C,那么直线A与直线C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2】正方形内有一点,它到各边的距离分别是11厘米、12厘米、13厘米、14厘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 ? 1.一张纸上画了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直线C垂直于直线A,那么直线B和直线C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2.长方形内有一中心点,它到各边的距离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平行与垂直专项练习 1.小明家想修一条水泥路到公路上,怎样修最近请你在图中画出来。 ? 2.过点D分别画线段AB和AC的平行线,你有什么发现? ?

3.一张纸上画了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平行于直线B,直线B平行于直线C,那么直线A与直线C的位置关 6.长方形内有一中心点,它到各边的距离分别是7厘米和5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 8.一张白纸上有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平行于直线B,直线B平行于直线C,且直线A与直线B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直线B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那么直线A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 9. 10.8.长方形有两组平行线,其上下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2厘米。 11.(1)其左右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厘米? 12.? 平行与垂直习题 一、判断题 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以和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为最短 2.两条平行线间所作的所有垂线相等。()(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两条线段平行,它们一定相等。()。

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历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三、教学准备 、学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画图感知.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摸一摸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纸,你有什么感觉? (1)学生交流汇报。

2)像这样很平的面,我们就称它为平面板书:平面) 我们可以把白纸的这个面作为平面的一部分,请大家在这个平面 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说一说,你画的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 (3)闭上眼睛想一想:白纸所在的平面慢慢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直线也跟着不断延长。这时平面上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2.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把你想象的情况画在白纸上。注意一张纸上只画一种情况,想到几种就画几种,相同类型的不画。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谈话直奔研究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在课堂开始就让学生感悟“同一平面” ,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想象在同一平面先出现一条直线,再出现一条直线,有利于学生想象出很多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展示作品。 教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相互看一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 老师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下 如果你画的和这几种情况不一样,可以补充到黑板上。

下学期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9—2019学年度下学期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通俗,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敏,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飘浮,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观察物体(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系统学习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等;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易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及图形的运动(二),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也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盛的素材。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盛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例外的位置观察几个几何体的组合体,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探索平面图形运动的特性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

小学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教案

垂直与平行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1、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 “互相平行” “互相垂直” “平行线” “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理解。 【教学用具】白纸、尺子、小棒、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1、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个老朋友,他是一条直线,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2、想象活动(想象纸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张纸看作一个平面,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3、在纸上画出想象中的两条直线。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 (二)进行分类。 1、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了这么多种情况。仔细看看,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的练习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 的练习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平行与垂直 平行线: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做垂线,这点到垂足间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和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 【1】一张纸上画了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垂直于直线B,直线B垂直于直线C,那么直线A与直线C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2】正方形内有一点,它到各边的距离分别是11厘米、12厘米、13厘米、14厘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 ? 1.一张纸上画了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直线C垂直于直线A,那么直线B和直线C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2.长方形内有一中心点,它到各边的距离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平行与垂直专项练习 1.小明家想修一条水泥路到公路上,怎样修最近请你在图中画出来。 ? 2.过点D分别画线段AB和AC的平行线,你有什么发现? ?

3.一张纸上画了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平行于直线B,直线B平行于直线C,那么直线A与直线C的位置关 6.长方形内有一中心点,它到各边的距离分别是7厘米和5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 8.一张白纸上有三条直线,已知直线A平行于直线B,直线B平行于直线C,且直线A与直线B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直线B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那么直线A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 9. 10.8.长方形有两组平行线,其上下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2厘米。 11.(1)其左右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厘米? 12.? 平行与垂直习题 一、判断题 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以和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为最短 2.两条平行线间所作的所有垂线相等。()(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两条线段平行,它们一定相等。()。

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案

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 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四年级上《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中,经历探究平行线和垂线特征的过程,建立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丰富学生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画图感知 1.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摸一摸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纸,你有什么感觉 (1)学生交流汇报。

(2)像这样很平的面,我们就称它为平面。(板书:平面) 我们可以把白纸的这个面作为平面的一部分,请大家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说一说,你画的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 (3)闭上眼睛想一想:白纸所在的平面慢慢变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直线也跟着不断延长。这时平面上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2.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把你想象的情况画在白纸上。注意一张纸上只画一种情况,想到几种就画几种,相同类型的不画。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谈话直奔研究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在课堂开始就让学生感悟“同一平面”,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想象在同一平面先出现一条直线,再出现一条直线,有利于学生想象出很多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1.展示作品。 教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相互看一看,你们的想法一样吗老师选择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如果你画的和这几种情况不一样,可以补充到黑板上。不管哪种情况,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张白纸上。因为我们把白纸的面看作了一个平面,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所画的两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板书:同一平面)

2020年重点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每周一练试题A卷 附答案

乡镇(街道)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 …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 2020年重点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每周一练试题A 卷 附答案 题 号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综合题 应用题 总分 得 分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2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2分。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 分)。 1、在3×9=27中,( )是( )和( )的倍数。 2、在小数“3.85”中,“8”表示( )。 3、最小的五位数和最大的四位数相差( ),比最小的六位数多1的数是( )。 4、3时整,时针与分钟的夹角是( )o;6时整,时针与分钟的夹角是( ) o。 5、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是5厘米和8厘米,第三条边最长为( )厘米。(取整厘米数)。 6、320÷33的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大约是( )。 7、下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中间是它的对称轴。 ∠1=( )°∠2=( )°∠3=( )° 8、4×27×25=27×(4×25)=2700,这里运用了( )和( )。 9、比一百万少十万的数是( ),比一百万多一万的数是( )。 10、比最小的五位数小1的数是( )比最大的六位数大1的数是( )。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 分)。 1、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A. 90° B.180° C.360° 2、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同样的图形,不可能分成( )。 A 、三角形 B 、梯形 C 、平行四边形 D 、 长方形 3、有一个数,它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 )。 A.124 B.24 C.12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7cm 和12cm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26cm B .31cm C .可能是26cm ,也可能是31cm 5、下面各组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 、6cm 7 cm 8 cm B 、3 cm 3 cm 5 cm C 、5 cm 3 cm 8 cm 6、整数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 A.0 B.1 C.10 7、数对( )表示的位置与数对(6,5)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上。 A 、(6,4) B 、(5,6) C 、(4,5) D 、(4,6) 8、用1、2、3组成的所有三位数,一定是( )的倍数。 A.3 B.2 C.6 三、仔细推敲,正确判断(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 分)。 1、( )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 )一个四边形中,只要有一组对边平行,这个四边形一定是体形 3、( )准确数一定大于近似数。 4、( )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可以同时应用。 5、( )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6、( )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7、( )所有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8、( )整数除以小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9、(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10、(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都有无数个。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案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具准备: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揭示课题) 3、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4、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贴挂图69页7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行与垂直

平行与垂直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作()。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 3、在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中间可以作()条线段,并且这些线段的长度()。 4、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 5、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天直线()。 6、正方形的两侧对边(),每两条相邻边互相()。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0分)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一定平行。()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下图中与直线L垂直的线段最短。() 4、字母H中有互相平行的线段,也有互相垂直的线段。() 5、工人在砌墙时用铅锤来检验与地面是否平行。()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A、1 B、2 C、3 D、无数 2、一个长方形中,互相平行的线段有()组。 A、1 B、2 C、4 3、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A、一定相等 B、一定平等 C、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D、不相交,就平行 4、过两点可以画()线段。

A、1条 B、2条 C、3条 D、无数条 5、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A、一定相等 B、一定不相等 C、有时相等,有时不等 四、认一认,画一画。(15分) 1、下面图中,哪组直线互相平行请画“√”。(5分) 2下图中,哪组直线互相垂直请画“√”。(5分) 3、下图中,既有互相垂直的线段,又有相互平行的请画“√”。(5分) 五、操作题。(15分) 1、过A点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6分) 2、过B点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垂线。(6分) 3、你能在下面的平行线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练习题

1.填一填。(20%) (1)仔细读题,按要求填空。 前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出现“拐点”。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吨,是( )万 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万吨,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万吨。 (2)青岛中山路是百年历史老商业街,为了绿化百年老街,175棵大银杏树从江苏“搬 家”到青岛中山路。今年3月10日运来5车,每车m 棵, 剩余的3月11日到达。3 月11日运来( )棵。当m 等于29时,3月10日运进( ) 棵。 (3)保留整数是( );精确到百分位是( )。化简后是( ); 把100改写成三位小数是( )。 (4)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底角是20°,那么它的顶角是( );这个三角形按 角分是( )三角形。 (5)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如果中间的一个是a ,那么和它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6)9020千克=( )吨 5米20厘米=( )厘米 千米=( )千米( )米 320平方米=( )公顷 (7)一个小数,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8,其他各位都是0,这个小数写作( ), 读作( )。 & 2.请你来判断。(5%) (1)计算器的AC 键是清除键。 ( ) (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 (3)小华前4分钟写80个字,后3分钟写60个字,平均每分钟写字(80+60)÷2=70(个)。 ( ) (4)小数点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 ) (5)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梯形。 ( ) 3.看一看,选一选。(5%) (1)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小数( )。 ① 大小不变 ② 扩大到它的10倍 ③ 缩小到它的 101 ④ 扩大到它的1000倍 * (2)98×101=98×100+98×1=9898,这是根据乘法( )进行简便运算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56-57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理解。 教学用具:白纸、尺子、三角板、水彩笔一支、小棒、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想象感知 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个老朋友,他是一条直线,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师:直线就像孙悟空的…? 生:金箍棒。 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谁能告诉我直线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直线方面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1、出示一张白纸 师:我们都有这样一张白纸,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孩子们,闭上你们的小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平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得无限大,在这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睁开你们的眼睛,把你刚才想象的两条直线用直尺、彩色笔画在纸上。 (学生动手画) 师:画完的同学举起来互相看看,相同吗? 生:不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活动这个环节,唤起学生对平面与直线的回忆,为探索新知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画法,现在我们选几组有代表性的直线来研究。 2、提取6组直线,课件出示: ①②③④⑤⑥ 【设计意图:在学生完成作图之后适时点拨,利用课件出示4组有代表性的画法,引导学生概括出: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可能会相交,也可能不会相交。】 师:你能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个六组直线分类吗?同组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边分边想,为什么这样分,组长把分好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内容 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本册教材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目标要求: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材分析 “垂直与平行” 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学生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和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未知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和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解说:对于一届奥运会来说,精彩的开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参加开幕式演出的部队官兵经过130多天的艰苦排练后,才形成了如此宏伟、壮观、盛大的场面。横成排、竖成列、整齐划一。实现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彩绝伦”的目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其实在如此盛大的场面里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如果把每个人想象成一个点,你们看,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们数学上的什么呢?(直线)沿着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找到许多条直线。把这个场面转化成一张平面图。 2、出示平面图,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线。 这些直线都在舞台表面上,我们就可以说这些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解读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解读教材说课稿 2018.5.3我们四年级数学教研组的老师,根据课标中四大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将四年级下册教材进行了分类整理。在这一册的教材当中属于数与代数的单元有: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与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属于图形与几何的单元有:观察物体、三角形和图形的运动;属于统计与概率的单元有: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属于综合与实践的单元有:营养午餐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通过研读新课标,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些词语总是不断重复出现,这些词语有:“了解”、“掌握”、“理解”、“运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这都是一些表示行为的动词,大家知道,弄清楚每个行为动词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是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例如“了解”和“理解”重在知。“掌握”和“运用”重在用。虽一脉相承,但各有侧重。了解指对所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比了解在结果上更进一步,掌握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是掌握的发挥。正确理解了这些目标动词,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教育学的统一吧!下面有请孙玲玲老师针对数与代数这一板块进行汇报! 一、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在第二学段应该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

程、正反比例和探索规律5个知识体系,而四年级下册教材在这一板块中主要有两类知识体系: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 在数的认识中,四下的知识点有这样几点,大家请看屏幕:【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数与单位换算。 5、小数的近似数。 老师们应该了解在第一学段学生就已经学习过有关小数的知识,为什么在第二学段还要学习小数的相关知识呢?这是因为课标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在第一学段,只要求孩子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还能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而在第二学段,则要求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比较小数的大小,请注意在这里已经不再限定小数的位数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每个知识点所要达到的目标: 【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 2、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3、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四年级 平行与垂直

题目使用次数:7987 1.小东画了两条直线都与直线AB垂直,那么这两直线( )。 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 C.不能确定 题目使用次数:7448 2.延长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它们( )。 A.相交 B.不相交 C.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 D.以上都不对 题目使用次数:7149 3.从小强家到小河边修一条最短的路,这条路( ) A.与小河平行 B.与小河垂直 C.可以任意修 题目使用次数:6978 4.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可以引( )垂线。 A.一条 B.两条 C.无数条 题目使用次数:6571 5.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 )。 A. 条B.条 C.无数条 D.不一定 题目使用次数:6341 6.哪幅图画垂线的方法正确?( ) 12

A. B. C. 题目使用次数:5629 7.在一张纸上画甲、乙、丙三条直线,甲和乙都是丙的垂线,那么甲、乙两条直线(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既不垂直又不平行 题目使用次数:5602 8.小华家到一条笔直的公路有三条路可走,量得长度分别是:米、米、米,其中一条路与公路是垂直的,小华家到公路的距离是( )米。 A. 米B. 米C.米 D.无法确定 题目使用次数:5495 9.马小跳和他的四个好朋友在玩捉人游戏,马小跳去捉距离自己最近的那个人,他应该去捉( ) A.毛超 B.路曼曼 C.张达 D.夏林果 题目使用次数:5338 10.从一点到已知直线的所有连线中,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有多少条?( ) 160120145160120145

A. 条B.条 C.无数条 题目使用次数:5241 11.在图中,从、、、四个地方都可以走到图书城,走( )最近。 A. 到图书城B. 到图书城C. 到图书城 题目使用次数:5240 12.下面三个风筝的线都是米长,放得最高的风筝是( )。 A. B. C.题目使用次数:5157 13.图形经过( )后,与原图形相等。 A.平移 B.平行 C.旋转 题目使用次数:5133 14.下列哪一句话是错误的( ) A.平行线延长也可能相交 B.梯形有无数条高 C.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D.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题目使用次数:9214 12A B C D A B C 30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