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功能评价方法功能评价方法

保健功能评价方法功能评价方法
保健功能评价方法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8:

减肥功能评价方法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1.1.1 体重、体重增重

1.1.2 摄食量、摄入总热量

1.1.3 体内脂肪重量(睾丸周围脂肪垫、肾周围脂肪垫)

1.1.4 脂/体比

1.2 人体试食试验

1.2.1 体重

1.2.2 腰围、臀围

1.2.3 体内脂肪含量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动物实验中大鼠肥胖模型法和预防大鼠肥胖模型法任选其一。

2.3 减少体内多余脂肪,不单纯以减轻体重为目标。

2.4 引起腹泻或抑制食欲的受试样品不能作为减肥功能食品。

2.5 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应基本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2.6 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

2.7 实验前应对同批受试样品进行违禁药物的检测。

2.8 以各种营养素为主要成分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可以不进行动物实验,仅进行人体试食试验。

2.9 不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试验,应对试食前后的受试者膳食和运动状况进行观察。

2.10 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试验,除开展不替代主食的设计指标外,还应设立身体活动、情绪、工作能力等测量表格,排除服用受试样品后无相应的负面影响产生。结合替代主食的受试样品配方,对每日膳食进行营养学评估。

2.11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

实验组的体重或体重增重低于模型对照组,体内脂肪重量或脂/体比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摄食量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动物减肥功能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

不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试食组自身比较及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体内脂肪重量减少,皮下脂肪四个点中任两个点减少,腰围与臀围之一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运动耐力不下降,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并排除膳食及运动对减肥功能作用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减肥功能的作用。

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试食组试验前后自身比较,其体内脂肪重量减少,皮下脂肪四个点中至少有两个点减少,腰围与臀围之一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量元素、维生素营养学评价无异常,运动耐力不下降,情绪、工作能力不受影响,并排除运动对减肥功能作用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减肥功能作用。

减肥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Weight Control Functio n 1 动物试验

1.1 原理

本方法是以高热量食物诱发动物肥胖,再给予受试样品(肥胖模型),或在给予高热量食物同时给予受试样品(预防肥胖模型),观察动物体重、体内脂肪含量的变化。

1.2 仪器及试剂

动物天平,解剖器械等,戊巴比妥钠。

1.3 实验方法

1.3.1 实验动物

选用雄性大鼠,适应期结束时,体重200±20g,每组8-12 只。

1.3.2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

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模型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5倍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受试样品给予时间至少给予6周,不超过10周。

1.3.3高热量模型饲料

在维持饲料中添加15.0%蔗糖、15.0%猪油,适量的酪蛋白、磷酸氢钙、石粉等。除了粗脂肪外,模型饲料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钙:磷均要达到维持饲料的国家标准。

1.3.4 实验步骤

1.3.4.1 肥胖模型法

1.3.4.1.1适应期:于屏障系统下大鼠喂饲维持饲料观察5-7天。

1.3.4.1.2造模期:

适应期结束后按体重随机分成2组,10只大鼠给予维持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60只大鼠给予高热量模型饲料。每周记录给食量、撒食量、剩食量,称量体重1次。

喂养2周后,给予高热量饲料的60只大鼠按体重增重排序,淘汰体重增重较低的1/3肥胖抵抗大鼠。将筛选出的40只肥胖敏感大鼠再给予高热量饲料6周,空白对照组同时给予维持饲料。

1.3.4.1.3受试样品给予:

造模期结束后,40只肥胖敏感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每周记录给食量、撒食量、剩食量,称量体重1次。模型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给予高热量模型饲料,空白对照组给予维持饲料。各剂量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相应溶剂,受试样品给予时间6周,不超过10周。

试验结束后,称体重,1%戊巴比妥钠(0.5ml/100g BW)麻醉,解剖取肾周围脂肪、睾丸周围脂肪,并称重,计算脂/体比。

1.3.4.2 预防肥胖模型法

1.3.4.

2.1适应期:于屏障系统下大鼠喂饲维持饲料观察5-7天。

1.3.4.

2.2造模筛选期:

适应期结束后按体重随机分成2组,10只大鼠给予维持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60只给予高热量饲料作为模型组。每周记录给食量、撒食量、剩食量,称量体重1次。喂养2周后,给予高热量饲料的大鼠按体重增重排序,淘汰体重增重较低的1/3肥胖抵抗大鼠。

1.3.4.

2.3受试样品给予:

将筛选出的40只肥胖敏感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模型组和三个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组给予高热量模型饲料,空白对照组给予维持饲料。各剂量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相应溶剂,受试样品给予时间6周,不超过10周。每周记录给食量、撒食量、剩食量,称量体重1次。

试验结束后,称体重,1%戊巴比妥钠(0.5ml/100g BW)麻醉,解剖取肾周围脂肪、睾丸周围脂肪,并称重,计算脂/体比。

1.3.5.观察指标

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摄入总热量(摄食量×每公斤饲料热量)、食物利用率、体内脂肪重量(睾丸及肾周围脂肪垫)、脂肪/体重。

1.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

一般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 值,F 值< 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 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加Q 检验进行统计。

实验组的体重或体重增重低于模型对照组,体内脂肪重量或脂/体比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摄食量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动物减肥功能实验结果阳性。

2 人体试食试验

2.1 原理

单纯性肥胖受试者食用受试样品,观察体重、体内脂肪含量的变化及对机体健康有无损害。

2.2 仪器

体成分测定设备、功率自行车、心率监测器、B 超、皮卡钳、体重计。

2.3 试验方法

2.3.1 受试者纳入标准

受试对象为单纯性肥胖人群,成人BMI≥30,或总脂肪百分率达到男>25%,女>30%的自愿受试者。

2.3.2 受试者排除标准

2.3.2.1 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

2.3.2.2 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到对结果的判断者。

2.3.2.3 未按规定食用受试样品,无法判定功效或资料不全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3.3 试验设计及分组要求

2.3.3.1 不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试验

采用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试验设计。按受试者的体重、体脂重量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尽可能考虑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食、运动状况等,进行均衡性检验,以保证组间的可比性。每组受试者不少于50 例。

2.3.3.2 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试验

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试验只设单一试食组,按受试者的体重、体脂重量随机分组,尽可能考虑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食、运动状况等,进行均衡性检验,以保证组间的可比性。有效例数不少于50人,不设对照组。

2.3.4 受试样品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不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试食组按推荐服用方法、服用量服用受试产品,对照组可服用安慰剂或采用空白对照。按盲法进行试食试验。受试样品给予时间至少60天。

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建议取代每天1-2餐主食,并能保证消费者同时摄取充足的营养素,应鼓励增加果蔬摄入量。受试者按推荐方法和推荐剂量服用受试样品,受试样品给予时间至少35天。

2.3.5 观察指标

2.3.5.1 安全性指标

2.3.5.1.1 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血压等)

2.3.5.1.2 血、尿、便常规检查

2.3.5.1.3 肝、肾功能检查

2.3.5.1.4 胸透、心电图、腹部B 超检查(各项指标于试验前检查一次)

2.3.5.1.5 血尿酸、尿酮体

2.3.5.1.6 运动耐力测试:运动耐力测试方法为功率自行车试验。

试食前后受试者以相同的运动方案做功率自行车试验,记录心率,并应用Astrand 和Ryhming 的列线图法间接测定每个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L/分)。

2.3.5.1.7 其它不良反应观察:如厌食、腹泻等

2.3.5.2 膳食因素及运动情况观察

不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试验需对受试者试验开始前、结束前进行三天的询问法膳食调查,为排除饮食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要求尽可能与日常饮食相一致。对试验期间受试者的运动状况进行询问观察,要求与日常运动情况一致。

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试验,除开展不替代主食的设计指标外,还应设立身体活动、情绪、工作能力等测量表格,排除服用受试样品后无相应的负面影响产生。结合替代主食的受试样品配方,对每日膳食进行营养学评估。

每日能量摄入量达到人体需要量的80%(男:1920kcal,女:1680 kcal),每日主要营养素摄入量要达到人体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蛋白质(男:75g,女:65g),钙(800mg),磷(700mg),钾(2000mg)钠(2200mg),镁(350mg),铁(男:15mg,女20mg),维生素A(男:800μg,女:700μg)维生素D(5μg)。

2.3.5.3 功效性指标

2.3.5.3.1 体重,身高,腰围(脐周)、臀围,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标准体重、超重度。

体重(kg)

成年人(BMI)=───────

身高2(m2)

实测体重-标准体重

超重度(%)=————————————×100%

标准体重

2.3.5.3.2 体内脂肪含量的测定

体内脂肪总量和脂肪占体重百分率,用水下称重法或电阻抗法。

皮下脂肪厚度用B 超测定法或皮卡钳法,4 个测定位点见下表

2.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

试验数据为计量资料,可用t 检验进行分析。凡自身对照资料可以采用配对t 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后者需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方差齐后,用转换的数据进行t 检验;若转换数据仍不能满

足正态方差齐要求,改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但变异系数太大(如CV>50%)的资料应用秩和检验。

结果判定:

不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试食组自身比较及试食后试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体内脂肪重量减少,皮下脂肪四个点中至少有两个点减少,腰围与臀围之一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运动耐力不下降,对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并排除膳食及运动对减肥功能作用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减肥功能作用。

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试食组试验前后自身比较,其体内脂肪重量减少,皮下脂肪四个点中至少有两个点减少,腰围与臀围之一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能量和营养学评价无异常,运动耐力不下降,情绪、工作能力不受影响,并排除运动对减肥功能作用的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减肥功能作用。

国内药物临床试验法规与技术规范

国内药物临床试验法规与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policy.do?method=view&id=3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policy.do?method=view&id=309 3.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7)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WS01/CL0053/24529.html 4.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改草案)(2014)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article/cazjgg/201402/20140200394953.shtml 5.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WS01/CL0053/24473.html 6.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指南(试行)(2014)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plus/view.php?aid=521 7.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2014)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plus/view.php?aid=520 8.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试行)(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WS01/CL0058/9346.html 9.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标准(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WS01/CL0058/9346.html 10.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检查细则(试行)(2014)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plus/view.php?aid=522 11.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标准(2009)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WS01/CL0087/42913.html 12.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工作细则(2010) 13.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规定(2008)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policy.do?method=view&id=323 14.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试行)(2011) https://www.360docs.net/doc/3b17691826.html,/WS01/CL0844/67395.html 1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平台的公告(2013)

心功能评估

心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科在临床心脏专科的检查、诊断和心功能检查(如右心功能测定,左心功能测定、肺臂循环时间测定等)基础上,侧重心功能容量的测定,主要方法为运动试验。 (一)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方面,已被广泛使用。许多学者认为试验不仅安全,而且提供了心脏功能容量(cardiac functional capacity)的客观指标。 运支试验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用途,见表2-4-1。 表2-4-1 运动试验在心脏病康复中的应用 调整住院过程中的体力活动 出院前评价 运动处方,预告危险 用于心导管检查、药物治疗或体育疗法的筛选 确定所需运动程序(监测、不监测、医务人员在场、不在场) 随访检查内容的一部分 一般主张急性心肌梗塞、冠脉搭桥术后等住院过程中,以及出院前评价,应用低水平运动试验;复工以及制定运动处方等心脏功能容量测定时,可以采用运动量较大的次极限量运动试验,但试验终点,不应以心率标准而以试验中出现的症状,如心绞痛、呼吸困难或运动引起血压下降≥1.3Pa(10mmHg),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为终点,此即De B’usk所主张的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其终点标准见表2-4-2。 表2-4-2 极限量、次数限量运动试验终点 1.出现胸痛、疲乏、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症状 2.有冷汗、苍白、步态不稳、低血压等体征 3.有室性心律失常,有意义的ST段偏移,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 4.收缩压达30kPa(225mmHg),舒张压较休息时升高2.6kPa(20mmHg)以上 5.血压不升或下降1.3kPa(10mmHg)以上 6.被检人不愿继续进行试验 低水平运动试验: 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活动早期,如AMI或心脏手术后康复,康复活动都很有限,一般都无需参考心脏功能的最高限界,不必冒次极限量运动的风险。美国至今仍有人主张在康复活动早期例如出院前后做低水平运动试验,只有在复工时才做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他们认为低水平运动试验,同样可以得到有用的资料,借以指导康复活动。具体方法如下:(1)平板试验方法应用必进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颇为适合(表2-4-3)。 (2)踏车试验方法开始时按3个METs,给予功量150KPM(公斤米),增至4个METs 时,可给300KPM,转速60次/分,前后两次共4分钟,中间可休息2分钟。表2-4-4可供试验时参考。 表2-4-3 改进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模版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项目计分标准 仰卧至侧卧0—完全依赖 1—通过健测上肢和下肢的帮助翻至侧卧,但没有屈膝。 2—主动将腿跨到对侧,带动下半侧至侧卧,上肢滞留在后。 3—两上肢抬高转向一侧,一侧下肢主动跨向对侧,身体随之呈侧卧。4—主动将一侧上肢转向对侧,身身体其余部分随之呈侧卧。 5—移动上肢和下肢,翻至侧卧,但失去平衡,并有上肢前屈和肩部前伸。6—3秒钟内翻至侧卧,不用手帮助。 仰卧至床边坐0—完全依赖。 1—帮助病人至侧卧,可向侧方抬起头,但不能做起。 2—病人自己控制头的位置,治疗师帮助病人从侧卧之床边坐。 3—治疗是站在病人的旁边,帮助下肢置床边,病人从侧卧至床边坐。4—没有治疗师监护,病人从测至床边坐。 5—没有治疗师监护,病人从仰卧至床边坐。 6—没有治疗师监护,在10秒钟内,病人从仰卧至床边坐。 坐位平衡0—不能坐 1—只有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才能保持坐位平衡。 2—双膝和足并在一起足支撑在地面,在无帮助下可坐10秒钟。3—重心前移置髋部,并均匀分布于两侧,头和胸椎伸展,在无支持下保持坐位平衡。 4—无支持下座位,可转头向后看,两足并在一起,放在地上,两手放在大腿上(下肢不得外展或不能移动足,不许手支持在体侧)。5—无支持下座位,并能将重心前移至手触地,再返回到原坐位,手触地至少在足前10cm(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病人抓住某支撑物,必要时可用患侧上肢支撑,下肢和足不得移动)。6—坐在无支持的方凳上,能侧移重心至手触地,再返回到原位(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病人抓住某支撑物,必要时可 用患侧上肢支撑,下肢和足不得移动,重心不能前移)。 坐位至站立体0—不能站 1—在治疗师的帮助下站起。 2—治疗师站在病人旁边,用手给予支持下,患者站起,但体重分布不均。 3—病人自己站起,体重均匀分布于两侧。 4—病人自己站起,并在伸髋伸膝位能站5秒钟,体重平匀分布于两侧。5—无治疗师监护下,能从坐位站起,再回到坐位,并体重分布对称和充分伸髋。 6—无治疗师监护下,能从坐位站起,再回到坐位,10秒钟内可重复3次,并有体重分布对称。 行走0—不能行走。 1—在治疗师的监护下,患腿支撑并呈伸髋位,健腿可向前迈。2—能在1人监护下行走。 3—无监护人下,用任何支具或独立行走3m(或10步)4—在15秒钟内,不用支具能走5m(或16步)

药品的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 章节练习

药品的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章节练习 一、最佳选择题 1、上市后药品再评价阶段属于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E、Ⅵ期临床试验 2、Ⅰ期临床试验阶段,试验样本数为多少例 A、小于10例 B、20~30例 C、200~300例 D、1000~3000例 E、大于2000例 3、Ⅱ期临床试验需要多中心试验,即进行试验的医院的数目必须是 A、在1个及1以上 B、2个及2个以上 C、在3个及3个以上 D、在4个及4个以上 E、在5个及5个以上 4、Ⅳ期临床试验是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药品疗效和不良反应,样本数常见病不少于 A、100例 B、300例 C、1000例 D、2000例 E、3000例 5、药品临床评价具有“公正性和科学性”是基于 A、应用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的前沿知识 B、药品临床评价重在实践 C、在多学科新进展基础上进行 D、药品临床评价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经数理统计得出结论 E、药品临床评价将疗效、不良反应、给药方案和价格一并进行比较 6、Ⅱ期临床试验是对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多发病例应不少于 A、20~30例 B、100例 C、200例 D、300例 E、500例

7、根据循证医学研究,与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相比,硝苯地平可有效降低血压,但可能增加何种危险 A、心肌梗死和死亡 B、心动过缓 C、肾衰竭 D、肝功能不全 E、骨髓抑制 8、药品上市前的安全性信息不包括 A、毒理学 B、致癌、致畸 C、不良反应 D、禁忌证 E、药物相互作用 9、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以货币为单位表示,而是用其他量化的方法如延长患者生命时间表达治疗目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是 A、最小成本法 B、最大成本法 C、成本效果分析 D、成本效益分析 E、成本效用分析 10、可以为总体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基本信息的经济学研究评价是 A、最小成本法 B、最大成本法 C、成本效果分析 D、成本效益分析 E、成本效用分析 11、一个安全、有效、稳定、经济的药品,其基本前提必须是 A、临床急需 B、有明确适应症 C、质量合格 D、有明确使用对象 E、有权威机构研发 12、药物经济学研究的4种方法主要差别在于 A、用药成本的不同测量上 B、计算不同类型的成本 C、对于用药结果的不同测量 D、所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不同 E、研究对象不同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1: 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1.1.1 体重 1.1.2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 1.1.3 蛋白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 1.1.4 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1.1.5 抗氧化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 1.2 人体试食试验 1.2.1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或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 1.2.2 超氧化物歧化酶 1.2.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的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脂质氧化产物指标中丙二醛和血清8-表氢氧异前列腺素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动物实验抗氧化酶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任选其一进行指标测定。 2.3 氧化损伤模型动物和老龄动物任选其一进行生化指标测定。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脂质氧化产物、蛋白质氧化产物、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四项指标中三项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抗氧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脂质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三项指标中二项阳性,且对机体健康无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tioxidative Function 1 动物实验 1.1 实验动物 选用10月龄以上老龄大鼠或8月龄以上老龄小鼠,也可用氧化损伤模型鼠。单一性别,小鼠每组10-15只,大鼠8-12只。 1.2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 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溶剂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两个剂量组,高剂量一般不超过30倍,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1.3 实验方法 1.3.1 老龄动物 选用10月龄以上大鼠或8月龄以上小鼠,按血中MDA水平分组,随机分为1个溶剂对照组和3个受试样品剂量组。3个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测脂质氧化产物含量、蛋白质羰基含量、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抗氧化酶活力。 1.3.2 D-半乳糖氧化损伤模型 1.3. 2.1原理 D-半乳糖供给过量,超常产生活性氧,打破了受控于遗传模式的活性氧产生与消除的平衡状态,引起过氧化效应。 1.3. 2.2造模方法 选25-30g健康成年小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动物用D-半乳糖40mg-1.2g/kg BW 颈背部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造模,注射量为0.1mL/10g,每日1次,连续造模6周,取血测MDA,按MDA水平分组。随机分为1个模型对照组和3个受试样品剂量组,3个剂量组经口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在给受试样品的同时,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继续给予相同剂量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或腹腔注射,实验结束处死动物测脂质氧化产物含量、蛋白质羰基含量、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抗氧化酶活力。 1.3.3 乙醇氧化损伤模型 1.3.3.1原理

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各种分级方法 1.NYHA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 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 现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 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WHO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黑曚。 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 晕厥。 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 近乎晕厥。 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和(或﹚乏力,任 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 3.六分钟步行试验 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步行的距离。如<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心功能不全;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对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 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002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衰分级新指南 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症状。 C级:指过去或现在有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结构损害;

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 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痉挛 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3 (10): 906-909 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价项目 项目号项目内容 1 前臂放到桌子(侧面) 2 前臂由桌子放到盒子f侧面) 3 在桌面上伸肘(侧面) 4 在桌面有负荷伸尉(侧面) 5 手放到桌子(正面) 6 手由桌子放到盒子(正面) 7 在桌面屈肘拉回O.45kg的物体 8 拿起易拉罐到嘴边 9 从桌面上拿起铅笔 10 从桌面拿起曲别针 11 叠放3个棋子 12 翻转3张纸牌 13 在锁中转动钥匙 14 叠毛巾

15 提1.35kg篮子到旁边桌子上 WMFT由15个项目组成.1—6为简单的关节运动.7一15为复合的功能动作(表1)。对所有动作当场进行计时和动作质量打分(O一5分,6个分级),目前该量表的评价手册还没有进行汉化,以下是评测项目和评分标准。 WMFT功能能力评分: 0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尝试参与测试 1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功能性的参与但试图参加.在单侧动作的测试中.未被测试的上肢有可能帮助测试上肢。 2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需要未测试上肢的帮助.如小的调整或变换位置.或需要2次尝试才能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非常慢。在双侧任务中,被测试上肢功能损害非常严重。只能作为辅助。 3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是动作受到协同运动的一些影响。或动作完成较慢及需要努力才能完成 4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动作接近正常.但是完成速度轻度变慢,或缺乏精确度.良好的协调和流畅性。 5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表现为正常动作。以健侧上肢动作为正常标准。 -----毕胜 Christina Hui—Chan 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标准效度和评定者

保健功能评价方法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8: 减肥功能评价方法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1.1.1 体重、体重增重 1.1.2 摄食量、摄入总热量 1.1.3 体内脂肪重量(睾丸周围脂肪垫、肾周围脂肪垫) 1.1.4 脂/体比 1.2 人体试食试验 1.2.1 体重 1.2.2 腰围、臀围 1.2.3 体内脂肪含量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动物实验中大鼠肥胖模型法和预防大鼠肥胖模型法任选其一。 2.3 减少体内多余脂肪,不单纯以减轻体重为目标。 2.4 引起腹泻或抑制食欲的受试样品不能作为减肥功能食品。 2.5 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应基本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2.6 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 2.7 实验前应对同批受试样品进行违禁药物的检测。 2.8 以各种营养素为主要成分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受试样品可以不进行动物实验,仅进行人体试食试验。 2.9 不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试验,应对试食前后的受试者膳食和运动状况进行观察。 2.10 替代主食的减肥功能试验,除开展不替代主食的设计指标外,还应设立身体活动、情绪、工作能力等测量表格,排除服用受试样品后无相应的负面影响产生。结合替代主食的受试样品配方,对每日膳食进行营养学评估。 2.11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 实验组的体重或体重增重低于模型对照组,体内脂肪重量或脂/体比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摄食量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动物减肥功能实验结果阳性。

康复评定量表的选择

康复评定量表的选择 来源:作者:点击:1525次时间:2013-04-07 康复评定量表的选择 目前有关的康复评定量表非常多,我作过统计,单单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就有二、三十种之多,而且有争议。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康复领域急需制订和应用统一的康复评定量表。但实际上很难协调统一。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的选择标准 你需要什么功能水平的评定量表?(损伤、活动受限、社会参与局限水平); 关于什么类型的问题?(如,神经病学、骨骼肌肉、截肢等); 在什么环境中?(如,医院、社区等)。 我们应尽可能选择: 有效(应有效反映患者功能的差异); 可*(可重复性,误差小); 变化敏感性(能敏感地反映患者功能的变化); 临床实用性(操作、时间、设备); 在所处环境中的可行性; 其中一个容易判断的指标为该量表是否被广泛应用。 1 根据专科特点选择评定量表 小儿康复与成年人康复,中枢性损伤康复与周围性损伤康复,骨关节损伤康复与运动损伤康复,呼吸系统康复与循环系统康复等专科康复各有着不同的专科特点,应根椐各专科特点选择相应的评定量表。如骨伤需要选择肢体形态、肢体长度、肢体周径、关节活动度、肌力和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评定量表;而中枢性损伤一般不需要进行肌力、肢体长度、肢体形态方面的评定,而常选择肢体功能、认知、语言、感觉、步态等方面的评定量表。 某一障碍形式虽相同,但专科不同,所选择的评定量表则不同。如小儿脑瘫与成人偏瘫都同属中枢性瘫痪,应选择运动功能评定。但小儿脑瘫运动功能评定则选择以神经反射和运动发育为特点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而与成人偏瘫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则有很大的不同。又如,小儿脑瘫与成人偏瘫都同属有生活自理障碍,应选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但小儿脑瘫则应选择具有小儿发育和生活特点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而与成人偏瘫等中枢性瘫痪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有很大的不同。再如,同为成人生活自理障碍,截肢、骨伤、烧伤者则选用可适用于多种伤病,以躯体能力为主的、修订的Barthel评定量表(MBI);而中枢神经损伤者则选用含有言语、认知和社会功能的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 M)。 同一专科,同一障碍,但损伤的平面不同,选择的评定量表也应不同。如同为脊髓损伤引起的生活自理障碍,截瘫患者则应选用修订的Barthel(MBI)评定量表;而四肢瘫患者则应选用四肢瘫功能指数法(quadeiplegic index of function,QIF)评定量表。

缓解视疲劳功能评价方法-中国保健协会

缓解视疲劳功能评价方法 (征求意见稿) 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缓解视疲劳功能 1 人体试食试验项目 1.1 分别于试食前后进行眼部症状及眼底检查,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症状询问、用眼情况调查;于试验前进行一次胸透、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 1.2 明视持久度 1.3 视力 2 试验原则 2.1 受试样品试食时间为60d。 2.2 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3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试验组自身比较或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症状改善且症状总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3.2试验组自身比较或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明视持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平均明视持久度提高大于等于10%。 具备3.1及3.2可判定该受试物具有缓解视疲劳功能。

缓解视疲劳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lleviating Eye Fatigue Function 1受试者纳入标准 1.1 18岁~65岁的成人。 1.2长期用眼,视力易疲劳者。 2受试者排除标准 2.1患有感染性、外伤性眼部疾患者。进行眼部手术不足3个月者。 2.2患有角膜、晶体、玻璃体、眼底病变等内外眼疾患者。 2.3患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患者。 2.5 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到对结果的判定者。 2.6.长期服用有关治疗视力的药物,保健品或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未能终止者。 2.7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食用受试物者,或资料不全等影响功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3 试验设计及分组要求 采用自身和组间两种对照设计。根据随机、双盲的要求进行分组,分组时根据症状及视力检查情况,使试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及视力水平均衡。同时要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使两组具有可比性。试食试验结束时每组受试者人数不少于50例。 4 受试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试食组按推荐方法和推荐量服用受试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受试物服用时间为连续60天。 5 观察指标 5.1 安全性指标: 5.1.1血、尿常规检查,体格检查。 5.1.2肝、肾功能检查。 5.1.3 胸透或X光片、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于试食前检查一次)。 5.2 功效性指标:于试食开始及结束时检查。 5.2.1问卷调查:症状询问、用眼情况。 5.2.2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视力检查(近视、远视、散光等)。 5.2.3明视持久度(测定方法见附录)。 6功效判定标准 6.1症状改善有效率:眼酸痛、眼胀、畏光、视物模糊、眼干涩、异物感、流泪,全身不适8种症状中有3种改善,且其他症状无恶化即判定症状改善。计算两组症状改善例数和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症状改善有效率(%)计算方法为症状改善例数/试食例数×100。将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进行统计学检验。 6.2症状平均积分:计算每位试食者试食前后的症状积分,分别计算两组的平均积分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心功能检查

心功能检查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乳酸脱氢酶是能催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的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如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红细胞等组织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中。LD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参考值范围】 109~245U/L乳酸法(37℃) 【临床意义】 1.乳酸脱氢酶活性增高可作为诊断心肌梗塞的一个有用指标。心肌梗塞发生后12-48小时,LDH开始升高,2-4天达到高峰,8-9天恢复正常。 2.肝炎、肺梗塞、恶性肿瘤等也可使LDH升高。肿瘤转移所致胸腹水中LDH 往往也升高。 3.降低:X线照射。 【注意事项】: 1.溶血、妊娠、剧烈运动等可导致血清LDH水平升高. 2.普卡霉素、吗啡、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甲氧嗪等药物可影响结果。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1)测定 人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用电泳法可以分离出5种同工酶区带,根据其电泳迁移率的快慢,依次命名为LDH1,LDH2,LDH3,LDH4,LDH5。不同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分布不同,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人心肌、肾和红细胞中以LDH1和LDH2最多,骨骼肌和肝中以LDH4和LDH5最多,而肺、脾、胰、甲状腺、肾上腺和淋巴结等组织中以LDH3最多。LDH是由H(心肌型)和M(骨骼肌型)两类亚基组成,分别形成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LDH5(M4)。 【参考值范围】: 23~72U/L 【临床意义】: 心肌细胞LD活性远高于血清数百倍,尤以LDH1和LDH2含量最高。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LDH1和LDH2显著升高,约95%的病例的血清LDH1和LDH2比值大于1,且LDH1升高早于LDH总活性升高。病毒性和风湿性心肌炎及克山病心肌损害等,病人的血清LDH同工酶的改变与心肌梗塞相似。LDH1/LDH2比值>1还可见于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镰形细胞性贫血、肾脏损伤、肾皮质梗塞、心肌损伤性疾病、瓣膜病等。脑干含LDH1较高。颇脑损伤仅累及大脑半球时,只有血清同工酶谱的绝对值增高,而不影响同工酶的相互比值,如果累及脑干时,病人血清LDH1的含量也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12~24小时,血清LDH1业已升高。若同时测定LD总活性,可发现LDH1/总LDH的比值对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阳性率与可靠性优于单纯测定LDH1或CK-MB。 肌酸激酶(CK)测定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内,在胃肠道、肺和肾内也有少量。当心肌或骨骼肌发生损伤或病变时,此酶释放入血内,使许多血清酶活力增高,故可用于心肌梗塞和骨骼肌疾病的诊断。 【参考值范围】 24~195U/L(速率法) 【临床意义】 1.心肌梗塞发病后3-4小时,CK开始上升,24-36小时达到高峰,2-4天后

康复评定量表全套汇总

1.伯格氏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Test) 2.平衡量表 3.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 4.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 5.昏迷量表(GCS) 6.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 7.抑郁自评量表(DSD) 8.焦虑自评量表(SAS) 9.日常生活活动(ADL) 10.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 11.Holden步行功能分级 12修订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13心功能评定 14肺功能评定 15关节活动度评定(ROM) 16脊髓损伤运动评分记录表 17脊髓损伤感觉评分记录 18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19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 ). 20.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 21欧洲卒中量表(The European Stroke Scale, ESS)

伯格氏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Test)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 住院号: 主诉: 评定标准 得分1.坐到站。指令:请试着不用手支撑站起来。(用有扶手的椅子) 4 能够不用手支撑站起并且自己站稳 3 能够独自用手支撑站起 2 能在尝试几次之后用手支撑站起 1 需些微帮助下才可站起或站稳 0 需要中度的或大量的帮助才能站起 2. 独立站立。指令:请尽量站稳。 4能安全地站2分钟 3需在监督下才能站2分钟 2不需要支撑能站30秒 1尝试几次之后才能在不需支撑下站30秒 0 无法在没有帮助下站30秒 注:如果受试者能在没有支撑物的情形下站两分钟,则第3项坐姿不扶测验给满分,继续进行第4个站到坐的项目。 3. 独立坐。(如可支撑于地上或小凳子上)坐着不扶。 指令:请将双手抱于胸前坐两分钟。 4 能安稳且安全地坐两分钟 3 在监督下能坐两分钟 2 能坐30秒

促进消化功能评价与衡量与衡量与衡量方法(征求意见稿子)及修订说明书

附件9: 促进消化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 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1.1.1 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 1.1.2 小肠运动实验 1.1.3 消化酶测定 1.2 人体试食试验 1. 2.1 临床症状观察 1. 2.2 胃/肠运动实验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动物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小肠运动实验和消化酶测定三方面中任二方面实验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临床症状积分结果和胃/肠运动实验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人体试食试验结果阳性。 3.3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均为阳性结果,可判断受试样品具有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的作用。

促进消化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Facilitating Digestion Function 1 动物实验 1.1 实验原理 胃肠道是营养物质的摄取、消化与吸收的器官,对食物的消化作用主要是依靠其运动、消化酶的分泌来完成的。如果某一保健食品能对这一环节或几环节有调节作用,那它就有可能有促进消化功能的作用。 1.2 实验项目 促进消化功能动物实验包括大鼠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实验;小肠运动实验;消化酶的测定等三部分。 1.3 实验动物 根据实验项目可选用单一性别成年小鼠或大鼠。小鼠18g~22g,每组10只~15只,大鼠120g~150g,每组8只~12只。 1.4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 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d(小肠运动实验受试样品给予时间7d~15d),必要时可延长至45d。 1.5 实验容 1.5.1 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 选用同一性别的大鼠。实验开始时动物体重的差异应不超过平均体重的10%。分不同剂量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经口给予受试样品,每周测2次体重和食物摄入量。实验结束时计算体重、体重增重、摄食量和食物利用率。 1.5.2 小肠运动实验 选用同一性别的小鼠,分不同剂量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用复方地芬诺酯或洛哌丁胺造模。可用墨汁或炭末加阿拉伯树胶作为指示剂。经口给予受试样品。实验结束前禁食不禁水20h,于测定当天各实验组和空白及模型对照组再给予一次受试样品或蒸馏水,30min后各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复方地芬诺酯5mg/kgbw ~6mg/kgbw或洛哌丁胺5mg/kgbw ~6mg/kgbw(依据复方地芬诺酯或洛哌丁胺的实用剂量取用,用研钵研碎呈粉末后按实验所需浓度配制,注意要待溶质完全溶解、充分摇匀后使用。),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30min后各组再给予指示剂(精确称取阿拉伯树胶100g,加水

wo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改良A s h w o r t h量表用于痉挛 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 906-909 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价项目 项目号项目内容 1前臂放到桌子(侧面) 2前臂由桌子放到盒子f侧面) 3在桌面上伸肘(侧面) 4在桌面有负荷伸尉(侧面) 5手放到桌子(正面) 6手由桌子放到盒子(正面) 7在桌面屈肘拉回O.45kg的物体 8拿起易拉罐到嘴边 9从桌面上拿起铅笔 10从桌面拿起曲别针 11叠放3个棋子 12翻转3张纸牌 13在锁中转动钥匙 14叠毛巾

15提1.35kg篮子到旁边桌子上 WMFT由15个项目组成.1—6为简单的关节运动.7一15为复合的功能动作(表1)。对所有动作当场进行计时和动作质量打分(O一5分,6个分级),目前该量表的评价手册还没有进行汉化,以下是评测项目和评分标准。WMFT功能能力评分: 0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尝试参与测试 1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功能性的参与但试图参加.在单侧动作的测试中.未被测试的上肢有可能帮助测试上肢。 2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需要未测试上肢的帮助.如小的调整或变换位置.或需要2次尝试才能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非常慢。在双侧任务中,被测试上肢功能损害非常严重。只能作为辅助。 3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是动作受到协同运动的一些影响。或动作完成较慢及需要努力才能完成 4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动作接近正常.但是完成速度轻度变慢,或缺乏精确度.良好的协调和流畅性。 5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表现为正常动作。以健侧上肢动作为正常标准。 -----毕胜ChristinaHui—Chan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的标准效度和评定者内部信度研究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第21卷,第12期1084-1086

什么是功能评价

通过功能分析与整理明确必要功能后,价值工程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功能评价。功能评价,即评定功能的价值,是指找出实现功能的最低费用作为功能的目标成本(又称功能评价值),以功能目标成本为基准,通过与功能现实成本的比较,求出两者的比值(功能价值)和两者的差异值(改善期望值),然后选择功能价值低、改善期望值大的功能作为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对象。功能评价工作可以更准确选择价值工程研究对象,制定目标成本有利于提高价值工程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人员的信心。 功能评价的基本工作步骤是: 1、计算功能现实成本,将零件成本按功能进行分配。 2、求功能评价值,一般以功能货币价值形式计算。 3、计算功能价值和改善期望值,选择研究对象。 功能评价使用的公式为: V=F/C 其中,V--功能价值 F--功能评价值 C--功能现实成本 当V=1时,表示实现功能的现实成本与其最低成本相适应,这种状态已经理想。 当V>1时,说明实现功能的现实成本低于最低成本,这种情况要做具体分析,可能状态已很理想,可能要适当提高成本。 当V<1时,说明现实成本高于最低成本,应当列为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对象。(F-C)为改善期望值,即成本降低幅度,F为目标成本。 功能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经验估算法、功能重要性系数法、最合适区域法、理论价值标准法、实际价值标准法、逻辑判断法、实际统计值评价法等。下面介绍其中的几种。 一、经验估算法 这种方法是由价值工程人员以及一些邀请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专家对实现某一功能的几个方案进行成本估算,取成本最低的为目标成本。在要求精度不高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二、理论价值标准法

有些功能成本可以根据物理学、材料力学和其它的工程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直接求出实现该功能的最低成本,进行功能评价。价值标准法比较科学可靠,应用简便,不需要评价的特殊技巧及熟练程度。但是该方法仅限于能够用物理学、材料力学等工程计算公式计算的,而且用理论公式计算往往考虑不到实际情况,所以作为研究对象的现实目标成本还要进一步结合市场行情、企业状况、国家政策等综合考虑。 三、实际价值标准法 实际价值标准法,是指广泛收集企业内外实现同样功能的已有产品资料,从中选择成本最低的产品作为价值标准。 实际价值标准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广泛收集企业内外实现同样功能的已有产品资料,包括其功能、功能的实现程度、产品成本资料以及实现功能的约束条件(如可靠性、操作性、质量、维修性等)。 2、将所收集的产品资料按功能实现程度进行分类并排列顺序。 3、根据实际价值标准决定产品目标成本。 采用实际价值标准法制定目标成本的价值标准现实存在,有说服力。但是现在的产品功能真的尽善尽美了吗?仍有可能存在过剩功能或功能不足,而且产品的功能与成本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选择实际价值标准时,一定要注意变化的情况,进行适当修正。 四、逻辑判断法 逻辑判断法也是一种相对评分方法,对研究对象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功能评分,进行逻辑判断活动给出功能评价系数。这种方法可以在强制确定法和DARE 法的基础上进行。其评价步骤为: 1、进行定性评价,由上而下依次排出各零件功能重要程度的顺序。 2、自上而下进行对比,分析功能之间的关系,给出逻辑判断。 3、暂定最下一项的功能分值为某一数值,按照逻辑判断的数量界限依次打分。 4、每一功能的功能值除以得分总合,即得该零件功能评价系数。逻辑流程判断法确定的功能评价系数,更能准确反映各个零件功能的实际情况,按功能评价系数分配的目标成本比较切合实际。但功能评价时逻辑判断有一定主观色彩。 五、实际统计值评价法

临床用药方法评价

临床用药评价方法: 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此办法 一、由药剂科负责组织用药合理性评价工作,参加评价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主管以上不少于2人。 二、每季度对门诊处方用药和住院病历医嘱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 三、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2天量(节假日除外)和各临床科室5%的现住院病历和5%的已出院病历; 四、评价结果应公正、公开,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复评。 五、评价后作出用药合理性评价简报,通报相关科室。评价结果纳入医院质控管理。 六、对临床用药明显不合理,或不合理用药比例较高的科室、医生,要仔细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加以纠正。 七、对因用药不合理出现的不良后果,科室、医务人员本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改进与干预措施参考原则: 1.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

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部的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2.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3.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4.药剂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及时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为临床用药提供服务。临床药师要主动开展专题用药调查和病历用药分析,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同时,要进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登记定期向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报告。

保湿性能评价方法摘录

2-吡咯烷酮-5-羧酸钠(PCANa)的合成和应用性能中国纺织大学透明固体或粉末 PCA-Na的吸湿试验· 试验条件:相对湿度81%(盛有(NH 4) 2 S0 4 饱和溶液)的干燥器置于20℃恒温室中;; 相对湿度43%(盛有K 2CO 3 饱和溶态)的干燥器置于20℃恒温室中。 试验过程:精确称取10g(精确至0.0001g)保湿剂样品.置于培养皿,放人恒温湿的干燥器中,每隔2小时称重一次,得相应的吸湿串(%): PCA-Na的保湿试验· 试验条件:相对湿度43%(盛有K 2CO 3 饱和溶态)的干燥器置于20℃恒温室中;盛有 硅胶的干燥器置于20℃恒温室中. 试验过程:精确配制含水15%的样品,置于培养皿,放入恒温恒湿的干燥器中,每隔2小时称重一次,得相应的失水率[%]: 甘油(GLY)山梨醇(SOR)木糖醇(XYL)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保湿吸湿性能评价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3 保湿吸湿性能的测定 3.1 仪器和试剂 玻璃干燥器,湿度计。硫酸铵、无水氯化钙、山梨醇,分析级;透明质酸,化妆品级;甘油,化学纯。 3.2 实验方法 3.2.1 单一保湿剂吸湿性能的测定 测定化妆品的保湿性需在选定的恒温、恒湿的环境下进行,在缺乏湿度自动调节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在密闭小容器中放置某一化学试剂的饱和水溶液,使之在室温下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据文献报道,采用硫酸铵、碳酸钾和氯化钙饱和溶液,用干湿球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相对湿度。结果显示硫酸铵饱和溶液可维持环境相对湿度为82%,碳酸钾饱和溶液可维持环境相对湿度为43%,而氯化钙饱和溶液可维持环境相对湿度为29%。 将待测保湿剂试样研细成粉末,在105~C下干燥至恒重,取两份分别精确称量1g,置于温度20℃、湿度为82%和43%的干燥器中,放置4h、24h、48h后 称重。然后根据公式计算试样的吸湿率。 A =(M 2一M 1 )/M 1 ×100% 式中:A,试样的吸湿率,%;M 1放置前试样质量,g; M 2 ,放置后试样质量,g。 3.2.2 单一保湿剂保湿性能的测定 分别取待测保湿剂试样0.1g配制成水溶液,涂敷在贴有透气胶带的玻璃板上,置于温度20℃、湿度为82%和29%的干燥器中,分别在放置4h、24h、48h后称

感觉功能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 一、概述 1、概念:感觉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地和准确地评定康复病人感觉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方法。 2、目的及意义:感觉障碍的程度。可按感觉消失、感觉减低、感觉过敏、感觉异常四类。通过对感觉检查的结果分析,应能判断引起感觉变化的原因,感觉障碍对日常生活、功能活动及使用辅助具的影响,以及采取哪些安全措施可防止患者由于感觉上的变化而再受损伤,要能预测将来的变化,判断何时需要再次检查。 二、评定的方法和步骤: 1、本体觉评定方法:需要准备的物品:大头钉若干个(一端尖,一端钝)两支测试管及试管架,一些棉花、纸巾或软刷;4-5件常见物:钥匙、钱币、铅笔、汤勺等;感觉丧失测量器或心电图测径器头、纸夹和尺子;一套形状、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件,几块不同质地的布。 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棉花或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的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压觉:让患者闭眼,检查者用大拇指使劲地去挤压肌肉或肌腱请患者指出感觉。对瘫痪的病人压觉检查常从有障碍部位到正常的部位。 温度觉:包括冷觉与温觉。冷觉用装有5—10 c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一45C 的温水试管。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关节觉:是指关节所处的角度和运动方向的感觉,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 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肢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用另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