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考点讲与练1咬文嚼字 品味语言

阅读考点讲与练1咬文嚼字 品味语言
阅读考点讲与练1咬文嚼字 品味语言

阅读考点讲与练1: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字词的掌握、积累、品味)

一、考点名称:咬文嚼字,品味语言。

二、考点指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字词的掌握、积累、品味。要求能正确使用词语,“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点考查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能力。

三、考点分析: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

1、字词语义辨析;

2、根据文段内容,推敲词语;

3、看前后联系,置换词语;

4、分门别类,归类词语;词性辨析;

5、对词语或语句进行点评或赏析;

6、词语巧对,品味词语的内涵之丰和语言的形式之美。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

1、准确理解字词,广泛积累字词,加强语感训练,凭借语感实现已有储备的迁移,对问题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

2、点评或赏析语句可从语言的表现力及表现形式等方面着手,如可以点评或赏析语言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文体的语言特点(娓娓道来的记叙;栩栩如生的描写;雄辩严谨的议论)等。

考点示例一

找出下列词语中表现“飞”的意思的字。

(1)、燕剪春风:(2)、鹰击长空:

(3)、雁横烟渚:(4)、莺穿柳浪:

解题思路:本题着重考查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飞燕似剪,在春风中斜掠;雄鹰展翅,在长空中搏击;雁群排成阵式,在烟雾迷濛的小洲上空横列;黄莺掠过层层柳浪,在翠柳绿荫中穿行。把这几个画面想象出来,表示“飞”的意思的字也就一目了然。这几个字实际上表现“燕、鹰、雁、莺”在飞行中不同的姿态。

参考答案:剪、击、横、穿。

考点示例二

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在一体的,绿树是人的生命之源,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杀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

“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在一体的”一句中“交融”一词能否换成“交织”?为什么?

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对词语含义的辨析。解答本题既要联系文段,又要辨析词的含义,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作用。绿树是人的生命之源,与人密不可分。“交融”的意思是融合在一起,不可分;“交织”只是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可分。所以从语义的角度来看,是不能换的。

参考答案:不能。“交融”指组合在一起,不可分;“交织”指合在一起,是可分的。用“交融”更能体现人的生命与绿树生命的密切关系。

考点示例三

雨的随想(节选)

汪国真

②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③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

1、汉语的词汇是丰富的,同一种意思常常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请你给第②段加横线的“弥漫”、“浸润”、“镌刻”、“瓢泼”各更换一个更加平易的二字词语。

2、解释第③段中标点的“独”在句中的意思,并举一句你所学过的古文或古诗,要求句中的“独”与文中的“独”的意思相同。

解题思路:本题着重考对同义词的掌握情况,要求能根据语境置换词语。解答第一题时要注意,所替换的词语既要与原句搭配恰当,又要注意句意顺畅,与原意基本相符。解答时要抓住“情调、氛围、记忆、灾难”这四个词来理解“弥漫、浸润、镌刻、瓢泼”这四个词在文中的含义,然后筛选出与之相配的词来替换。解答第二题首先要理解“独”在文中的含义,这里当“只是”讲,然后从积累的古诗文中搜寻出与之意思相同且含有该词的句子。

参考答案:

1、酝酿(弥散、漫延、升华……);营造(制造、渲染、酝酿……)

铭刻(琢磨、凝结、冲积……);制造(倾泻、咆哮、灌注……)

2、“独”在句中的意思:只是、单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晋陶渊明独爱菊”、“独与老翁别”、“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考点示例四

昆虫能使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也能给我们的语言发展以启示。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昆虫的成语呢?请填写下面的阅读积累卡。

阅读积累卡

取材昆虫的成语成语的大致意思

1、

2、

解题思路:本题着重考查词语的积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昆虫的内涵,如蜜蜂、蚊、蝗虫等均为昆虫,然后列举出与之相关的成语,并解释其大意。

参考答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飞蛾扑火、囊萤映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茧自缚等。

考点示例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妙之处。

(1)、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2)、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解题思路:本题着重考查语言的品味与赏析。品味语句可从语言的表现力、表现形式等方面着手,也可从句中精妙的词语着手,结合文意说明句子或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如第一题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着手答题,第二题除从修辞角度答题外,还可以从“孕育”这一个动词的表达效果着手品析。

参考答案:(1)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花的繁多、绚烂。

(2)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丁香旺盛的生命力。“孕育”一词极富动态美,既表现了丁香花被严冬考验的旺盛生命力,又表现了它对未来的希冀。

考点示例六

请根据对仗句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与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解题思路:本题着失重考查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形式之美。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字数相等,两两相对。解题时要把“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浓缩成与下联形成对仗的一句话。把“何必要三更才入眠”浓缩成五字与“莫过一日曝”相对,“五更就忙着起床”浓缩成三字与“十日寒”相对。

参考答案: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考点训练】

考点训练一

风与芦苇

赵丽宏

①微风中的芦苇姿态优美。柔曼妩媚,向世界展示生命的万种风情。微风啊,你是生命的化妆品,你用轻柔透明的羽纱制作出不重复的美妙时装,在每一株芦苇身边舞蹈。你把梦和幻想抛撒在空中,青翠的芦叶和银白的芦花在你的舞蹈中羽化成蝴蝶和鸟,展翅飞上清澈的天空。

②微风轻漾时,摇曳的芦苇像沉醉在冥想中的诗人。

③在一场暴风雨中,我目睹了芦苇被摧毁的过程。也是风,此时完全是另外一副面容,温和文雅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疯狂和粗暴,撕裂的绿叶在狂风中 A ,折断的苇杆在

泥泞中颤抖……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是强大的入侵者对无助弱者的蹂躏和屠杀。

⑤暴风雨过去后,世界像以前一样平静。狂风又变成了微风,踱着悠闲的慢步徐徐而来。然而被摧毁的芦苇再也无法以优美的姿态迎接微风。微风啊,你是代表离去的暴风雨来检阅它的威力和战果,还是出于愧疚和怜悯,来安抚受伤的生命?

⑥芦苇无语。倒伏在地的苇杆上,伸出尚存的绿叶,微风吹动它们,它们变成了手掌,无力地摇动着,仿佛在表示抗议,又像是为了拒绝。

⑦可怜的芦苇!它们倒在地上,在微风中舔着伤口,心里决不会有报仇的念头。生而为芦苇,永不可能成为复仇者。只能逆来顺受地活下去,用奇迹般的再生证明生命的坚忍和顽强。

⑧而风,来去无踪,美化着生命,也毁灭着生命。

1、请你给第③段A处填入一个恰当的动词。

2、精读第③段的内容,然后仿照第②段的句式补上第④段的内容,要求也要象第②段一样,用上一个比喻句。

3、假设你就是微风,看见倒地无语的芦苇,无力地摇动着,仿佛在表示抗议,又像是为了拒绝。你会怎么问芦苇呢?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对芦苇发问。

“微风啊,你是代表离去的暴风雨来检阅它的威力和战果,还是出于愧疚和怜悯,来安抚受伤的生命”?

4、本文通过风与芦苇的描写,展示了生命的的魅力,如果将第①至②段内容概括为“风美化着生命”,那么,第③至⑦段内容应怎样概括?请你概括在下面(不超过七个字)。

5、风在芦苇的生命中,扮演着两种角色,对这两种角色作者用了两个比喻,请找出。

考点训练二

大漠胡杨

央视国际北方

①自古以来,“弱水流沙”就谱写着悠远而凝重的塞外传奇。“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这是当年唐代诗人王维对弱水流域的真实写照。弱水沿岸红柳密布,芦苇浩荡。眼前河流清澈蜿蜒,远处胡杨千姿百态,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形成一道独特的大漠风景。偶尔有骆驼来访,羊群出没,吸一口水,悠闲地来回散步。它们都是弱水河最熟悉的过客,传递着来自胡杨树下的生命之音。孩子们嬉笑玩耍的声音,A了河弦的琴声。随着水波依稀荡漾,弱水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孩子们天真的向往,给了他无尽的遐想和空间。

②前来西部旅游的人们,都由衷地赞叹胡杨的美丽。当一夜秋风,树叶尽染,你就再也找不到一片异色的斑点。它们或成片成林,或孤身守侯,都给你一种出乎意料的视觉享受。每当秋季,大片的胡杨林如潮如汐,斑斑斓斓漫及天涯,弱水河畔一片金色海洋,富丽堂皇美不胜收。一个严冬的考验,一个暖春的萌动,一个酷暑的煎熬, B 。胡杨,用火一般的热情点燃了生命,点燃了沙漠。它那金光灿灿至纯至净的绚烂,把生命的光辉表现得淋漓尽致。你只有接受,接受大自然无穷无尽的描绘;你只能感受,感受大自然挥霍张扬的表现力;你只好享受,享受大自然纯洁、遥远的心境。

③都说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其实,那不过是人们对它们悲壮生命的感情寄托。弱水尽头的居延海早已干枯,代之而起的肆虐风沙,正一步步掩埋着胡杨远去的身影。走进惊心动魄的死亡森林,一股严肃而冷峻的气氛扑面而来。一棵棵枯树苍劲淋漓,化石般地耸立着。僵硬的枝干伸向苍穹,在质问、在叹息、在挣扎、在求援。生与死的强烈对比,深深地震憾着每一位前来的参观者。的确,它们是英雄的树,选择了沙漠,就注定了它悲壮的一生。即便是死亡,也依然有一种不愿屈服的顽强。

④生命,最终没有留住它们的声音,却留下了它们死亡的永恒。没有人能猜透它们的用意,在耗尽了悲壮的生命之后,却以这样的方式警世着我们人类的未来。

1、请结合上下文给第①段A处填入一个恰当的动词。

动词:

2、请选取一个角度,对第②段中的“尽染”一词加以赏析。毛主席曾在他的一首诗中也用到了这个词,你能写出这句诗吗?

“尽染”赏析:

诗句:

3、结合第②段文意,看前面三个分句,在第②段B处补写一个合适的分句,使这个句

子更完整。

4、文中第②段是写胡杨的“生”,给人以美感;第③段是写胡杨的“死”,给人以警醒。你能各用一个词来形容“生”的胡杨和“死”的胡杨吗?(最好从文段中找)

5、宜昌市某旅行社将组织游客进行一次大漠胡杨游,为吸引游客需要设立一块大漠胡杨的宣传展牌,请你为此宣传牌写一段语言生动活泼的话,吸引游客前去游玩。(字数在50个以内)

考点训练三

春天吹着口哨

刘湛秋

⑴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⑵从柳树上 A 一片叶,从杏树上 B 一朵小花,

⑶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⑷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成长。

⑸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

⑹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铧犁的镜面滑过去了。

⑺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的啼啭?可有牛的哞叫?

⑻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⑼从柳树上 C 一片嫩叶,从杏树上 D 一朵小花,

⑽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⑾它悄悄掀开姑娘的头巾,从她们红润润的唇边溜过去。

⑿它追赶上了马车,围着红缨的鞭子盘旋。

⒀它吻着拖拉机的轮带,爬上了司机小伙子的肩膀。

⒁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灌满了一个甜蜜的声音----早!

1、请你在A、C处补上一个动词,B、D处补上一个动词(一个字)。

A、C处:

B、D处:

2、春天吹着口哨,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请你仔细读文,结合文意,试着给春天吹着的口哨起一个曲名。

3、第⑺段主要写春天到来时动物的活动,表现动物叫的词用了“啼啭、哞叫”等词,在你的词库中还有哪些表现动物“叫“的词语呢?请写出表现下面一些动物“叫”的词语(每空一个字)。

鸡()、狗()、虎()、猿()、狮()

4、本文让你想起了哪些写春天的诗呢?请至少写出两句来。

5、本文语言极有特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简要谈谈。

考点训练四

畏惧美丽

张丽君

①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哪天走向成熟的。因为打从那天起我开始畏惧美丽。

②我会站在一朵美艳绝伦的鲜花面前呆呆地看上一个时辰,心中涌动一股比爱深较妒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热辣辣的感觉。台湾诗人余光中说他看那“艳不可近,纯不可渎”(A)的宫粉羊蹄甲花时,总是要看到绝望才肯离去。老先生笔下这惊心动魄的“绝望”二字,真让我共鸣到几乎要掉泪了。美丽的花朵,对善良的心灵有着一种无可抗拒的威慑力。它召唤着你却不轻许你,谢绝了你却不惹恼你。它让你在它的光辉里沐浴,又让你染着它的清香一步一回头地离开。高尚的手永远是临花轻颤的手。摘走鲜花的人在倾覆美丽的同时也倾覆了自己。

③我会畏惧一双美丽的眼睛,不管是同性的眼情还是异性的眼睛,只要它是用美丽注释的。美丽的眼睛照耀着我。那是一些令我即则怯离又悔,不即不离不甘心的眼睛。在我贫瘠的记忆里,流失了那么多人的姓名,却存活着一双双美丽的眼睛。它们或默默凝视或顾盼流转,一律真真切切投在我温柔的心幕上——这时,也只有这时,我才有勇气与它们对视。我知道我漏听了太多心灵的语言,只能在事后凭想像将它们一一补齐。可我却无怨,只把这看成一种玩不厌的游戏。

④我会畏惧一篇精彩的文字。每每于墨香中翻开一本新杂志,在目录上看到某个熟悉的名字(这名字往往是和一篇篇美文连在一起的),我总是不敢一下子找到相应的页码,生怕脆弱的心禁不起那美丽的惊吓和打击。我会把那不相干的文章慢慢读完,然后心里便开始发热发冷,发虚发酸,终于英勇地翻开那躲不过的一页,飞快浏览一遍,以便让畏惧稍稍减淡,之后,再回过头来细细咀嚼赏鉴——那些勾魂摄魄令我永志不忘的文字哟!它们是从一支什么样的笔下流出来的?它们的诞生是艰难还是顺利?这些,永远是我愿意猜测的问题。敏感而痴迷的心,久久走不出美文的丝丝脉脉(B),待到不得不收复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已是支离破碎。

⑤畏惧源于喜爱,却又超越了喜爱。喜爱里往往包含了一种不知深浅的亲昵与轻狎,而畏惧才是真正的怜惜与恭敬。“美丽”慷慨地点缀了我们短暂寂寞的人生之旅,我们一俯首即可采撷到美丽,一回眸就能目睹美丽。美丽是这样无私地洗濯我们照耀我们拯救我们,我们怎能不小心翼翼地去护爱着她呢?

1、解释文中第②段中“临”字的意思,并从你所学过的古诗文中举一句含有“临”字且意思与本文中的意思相同的句子。

临:

举例:

2、文中第②段A处会使你联想到我们学过的文章《爱莲说》中的哪句话?

3、第④处段B处划线的句子应当怎样理解?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第③段和第⑤段中都有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你能找出来并能从词义上区别出它们的微小区别吗?(最少四个)

阅读积累卡

表示“看”的词语,词语的大致意思

1

2

3

4

5、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摘走鲜花的人在倾覆美丽的同时也倾覆了自己”?

6、找出文中第③段和第④段的中心句,并在原文中用波浪线划出。

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达自己“畏惧美丽”的?

8、结合文段理解“畏惧美丽”中“畏惧”一词的含义。

考点训练五

空山鸟语

郭枫(台湾)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③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暖!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④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

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⑤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⑥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相关链接:⑴本文节选自台湾作家郭枫的《空山鸟语》,有删节。郭枫,江苏徐州人,台湾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到台湾后,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出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

⑵鹧鸪,候鸟,每年必要返回南方。

★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第③段中“雨过天晴”一词的理解。

2、作者为什么会从山雀的鸣叫声里得出“人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呢?

3、作者被鹧鸪的鸣叫声拉回到了江南古老的世界,仿佛沉浸在梦中。请你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谈谈作者明知是梦境而又喜欢重温的原因。

★4、请仿照第③段中“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这一句式,也将第④段中关于“鹧鸪”的比喻写出。

5、“无名的红喙鸟、山雀、鹧鸪”这三种鸟的鸣叫声各有其特点,作者又用不同的比喻表现其特点,从而表现出作者对三种鸟不同的情感。请精读第②段至第④段,填写下表。

鸟名鸣叫的特点声音的比喻作者的情感

红喙鸟:

山雀:

鹧鸪:

6、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作者为什么想在山中作一只鸟?

7、本文的语言极有特色,请任意选取一点,对本文的语言加以赏析。

【考点训练参考答案】

一、咬文嚼字品味语言

考点训练一

1、飞旋;

2、示例:暴风雨来临时,无助的芦苇像陷入战火中的难民(炮火中的孤儿等);

3、芦苇啊,你摇动双手意味着你是服从命运的安排,逆来顺受,还是表示你内心的愤怒,向上天作出的申诉?

4、风毁灭着生命;

5、化妆品、入侵者。

考点训练二

1、拨动;

2、“尽”言颜色之纯,染之透,“染”言颜色之浓,使静态的色彩极富动态美,这一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毛主席的诗句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示例:一个金秋的洗礼,一个深秋的酝酿等;

4、绚烂悲壮(与此意相同均可);

5、示例:①弱水三千,去取一瓢畅饮;流沙万里,去展一脉风流;游大漠胡杨,领略凝固瞬间的悲壮。②居延城外猎天骄,胡杨林里逐芳草,如潮如汐的大漠英雄树,冷峻悲壮的千年求援者——大漠胡杨,等着你!考点训练三

1、摘、掐;

2、《春天在哪里》、《春之圆舞曲》等;

3、鸡(鸣)狗(吠)虎(啸)猿(啼)狮(吼);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我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最好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上来赏析。如本文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春天写得很俏皮、活泼。

考点训练四

1、面对;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字里行间;

4、

阅读积累卡

表示“看”的词语词语的大致意思

○1凝视集中精力看

○2顾盼向两旁和周围看

○3对视正面看

○4回眸回过头来看

○5目睹亲眼看到

5、美丽的花朵,对善良的心灵有着一种无可抗拒的威慑力;

6、我会畏惧一双美丽的眼睛;我会畏惧一篇精彩的文字;

7、两方面,畏惧一双美丽的眼睛;畏惧一篇精彩的文字;

8、畏惧源于喜爱,却又超越了喜爱,是真正的怜惜与恭敬。

考点训练五

1、鸣叫声结束;

2、人没有山雀那么多的自由,那么多的欢乐时光,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成了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

3、听到鹧鸪的鸣叫就感觉从海角孤岛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江南,明知是梦而又喜欢重温,是思乡之情的反映;

4、示例:鹧鸪是吟哦的诗人(鸟中的诗人、诗人的化身、缥缈的使者均可)

5、

鸟名鸣叫的特点声音的比喻作者的情感

红喙鸟清脆缠绵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亲近自然

山雀短促嘹亮一阵轻快的音乐雨热爱自由

6、像鸟那么自由,没有人那么多的桎梏,可以随时亲近自然,放飞心灵,抛弃烦恼,挣脱桎梏;

7、最好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上来赏析。如第二段的叠词,本文的比喻句,诗化的语言,都是赏析的大好题材。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之赏析语言品味词句》教学设计 峰口镇白庙中学王娟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可能考查语言的几种题型。 2、从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四个角度赏析语言。 3、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复习常见修辞、描写、表现手法的种类及作用。 2、掌握从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四个角度赏析语言。 【教学难点】掌握从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四个角度赏析语言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王老师感到很荣幸,因为接下的这一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度对,在这一节课内,我们将学到语言赏析的技巧和规范的答题方法。 二、品味语言的角度---【关键词角度赏析】 (一)、典例分析 小结:刚才呀,我们的两个同学抓住了“偷偷地”“钻”和“嫩嫩的,绿绿的”这几个重要的词,并说出了有了它们之后的不同表达效果。其实呀,这个过程就是语言品析的过程,如果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就是完美的答案。而且呀,刚才的两位同学已经发现了赏析语言的一个角度,那就是——对,就是——关键词。(板书) (二)、展示答题技巧: 接下来,我们来找找规律,看看这类赏析题目该怎样回答才能得高分甚至是满分。请齐读答案。……读了之后,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对,就是这样的,标准答案一般都是由关键词及效果+ 对象及特点+ 情感、心理等组成。 也即“”一词(等词),生动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语言的角度---【句子角度赏析】 (一).赏析描写性的语句(段) A、【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典型例题分析:

现代文阅读:中考赏析句子6大方法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6法 1、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5: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3、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例句11:“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11: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12: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赏析12: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 练习附答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 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二)

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着,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A、总分 B、并列 C、解说 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第⑤句中的“早春”、“晚春”两个词在文中指公历三、四、五月,其实农历对正月、二月、三月也有称呼。请问农历五月与三月分别称作什么6、“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7、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________;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_________。 8、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9、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大自然的语言》课外语段阅读题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5语言类题的2种考法

考点5 语言类题的2种考法 高考《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考法1__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明常识 小说的重要语句往往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句子:从内容上说,指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从主旨上说,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从结构上说,指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从表述上说,指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定考向 熟技巧 理解重要语句含意“3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

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须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子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手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一般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大类上判定。 第三步:规范答题 把握基本含意,吃透深层意义,联系内容和主旨,指出语句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的作用。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文本见本专题考点3考法3“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问题。 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2分) 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 (一)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指出下边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把段的序号填到括号里。然后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④研究物候现象有什么意义?()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填空:从全文看,这篇文章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逻辑顺序)来安排内容的:先 说,再谈,第三说,最后说。 4.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该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5.我们对物候学是很生疏的,但是这篇课文介绍的物候学知识,我们却很容易理解。这是为什么?(二)阅读以下三段,回答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过来。②冰雪融化,草木(),各种花()开放。③再过两个月,燕子()归来。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果实的时期。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的落下来。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的寒冬。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③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④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这段文字选自《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比喻说法,它的本体是____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把_____________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划分层次。 第一段: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第二段:①②③④ 3.课文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并采用“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法,这对介绍物候知识有什么作用? 4.选段说明的对象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现代文阅读——表现手法

散文阅读——表现手法(三) 一、考纲要求: 阅读散文应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包含信息: ?1、重点考查散文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C) ?2、重点考查鉴赏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表现力,赏析散文作品的内涵。(D) ?3、考查探究散文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意蕴。(F) 二、设问方式: 1、文章(某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三、解题思路: 1、要从内容作用和结构作用两个方面来组织。 2、结构作用: (1)明确表现手法。 (2)明确表现手法的功能。 3、联系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感情 四、答题格式: 该表现手法及其功能+命题区域内容+情感(主旨) 五、常见表现手法及其功能: 1、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狭)、修辞手法、人称的运用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描写: ①白描:简笔勾勒,朴素、简洁、准确。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法]都德 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卑斯山里去已经是习惯了。畜生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随后,当秋天最初战栗的时候,他们又下山回到农庄上来,重在被迷迭香的花熏香了灰色的小山上过着单调的牧羊生活…… 昨天晚上羊群回来了。从早上起,大门便敞开地等待着;羊圈里铺了新鲜的干草。 不时地,人们重复着说:“现在,他们已经到艾杰尔了;现在,已经到巴位都了。” 近黄昏的时候,突然间,一声大叫:“他们到那儿啦!”而在那边,在远处,我们看见羊群在尘土腾起的光辉里前进着。 整个的路好象在跟羊群一起蠕动,老公羊走到最前边,角往前伸着,现在凶野的神气;在它们后边,是羊群的主要部分,有点疲倦了的母亲们,偎挤在腿间的乳儿,篮子里欢着新生的小羊羔、一边走一边摇晃着的、头上戴着红绒球有骡子;再后边,是全身浸在汗里、吞头伸到地上的狗;走在最后边的,是两个高大的在神色毛布外套里的牧羊的家伙,他们的外套像袈裟一样,一直拖到脚后跟。 所有这一切,在我们面前快乐地排成行列,带着一阵急雨般的践踏声拥进了大门。 那时院子里怎样的骚乱啊!金绿两色相间的大孔雀,着绢绒船的冠,从它们的栖木上认出了来者,并用一种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着它们。 沉睡着的鸡窝突然被惊醒了。所有的都站了起来:鸽子,鸭子,火鸡,竹鸡。整个的家禽场像是疯狂了一般。母鸡们谈着要玩一整夜……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的。 在这样的骚扰中间,羊群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住所。没有比这样的安置看来更可受了。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 二、精段阅读理解 (一)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 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 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 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 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 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 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 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 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 然的语言。 (3)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 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 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 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 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 植物的影响。 (4)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 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 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 里。 1.在第(1)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给加点字“载”注音,解释加点字 “是”和结合第①段内容,说说加点词语“次第”的作用。 2.在第(1)段中的划线句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3.第(1)段的中心句是哪句?你说说第一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4.第(1)段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朴实严谨,作者采用生动典雅的语言描述有什 么好处? 5.第(2)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道 理? 6.第(2)段中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 7.第(2)段中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是一则农谚,请你再例举一则农谚,并说说它所包含的物 候知识。 9.解释第(2)段中“据以安排农事”这句 话的意思。 10.在第(2)段中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 边。 11.将第(2)段文字分层。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 为哪种? 12.将第(2)段中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 下面。 13.第(2)段的说明顺序是 : 14.第(2)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 是什么? 15.下面对第(1)(2)段的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A .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四季景色变化,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 .这两段文字主要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理。 C .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一些成语。 D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16.选出下列对第(1)(2)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 ) A .文中加点的“是”是对前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指自然现象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 B .文章认为,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这是一种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品味语言艺术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品味语言艺术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小说语言艺术思考“6角度”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涧不能干 袁省梅 油锅说支就支起来了,火苗腾腾地舔着锅底,清亮亮的半锅油转眼也烧开了,冒着拳头大的泡泡,黄灿灿的,一朵挤着一朵,旋灭旋生,旋生旋灭,咕嘟咕嘟响。 …… 倏地,史雷子的手从油锅里钻了出来。张栓子看着雷子吱吱地冒着气已焦黄的手,呲着牙,脸上的肌肉惊恐地哆嗦,汗珠子一嘟噜一嘟噜腾腾地流淌,身子像风中的树叶一样索索索抖个不停。史雷子咬着槽牙,砰砰砰,十个铜钱带着长而白的哨音咕噜噜飞落地上。 史雷子老爹秃鹫般嘎嘎地笑,正要捡拾起地上的铜钱,雷子闪前一步,捡起五枚,扔在张栓子的脚下,抬头看见满脸泪水的桑桑,热切切地望着他,史雷子的心甜得像灌了蜜糖,手上灼烧的疼痛也似乎减轻了许多。 ……

小说画线一段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画线一段”明确了区域,“语言特色”界定了本题属于“品味语言艺术”类题目。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拟声词比喻长句短句质朴自然,通俗易懂 [尝试答题]口语化(具有农村生活气息);善用拟声词;善用修辞(拟物手法、比喻手法);句式长短结合。

现代文阅读之品味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之品味重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一:什么是重点词句?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 2.隐晦难懂的句子说浅显 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具体解题时,我们只要应该在隐晦难懂的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回答清楚了,也就把题目解答完毕。 3.分析句子作用要明确角度 在分析句子的作用时,我们的考虑角度不能如天女散花满天飞,应明确句子的作用包含主题上的作用和结

构的作用两个部分。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5种:(1)总领下文(2)承上)照应;主题上作用应是点明中心或升华中5)为后文作铺垫(4)总结全文(3启下(过渡)(. 心。我们在解题时围绕上述考虑,使考虑角度明确。 (一)课堂例题讲与做 【典型题例】 例1.2007常州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 ⑤从菜地回家的路上,我遇到祖父从镇上回来,第一次看见祖父骑着车子在风里摇摇晃晃。祖父不经意间被风吹歪了。祖父不再骑自行车了,我们担心他出事,不让他再骑。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不能骑车之后,祖父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马扎,他终于意识到很难再在风中站直了,风也不会让他长久地站在一个地方。风强迫他坐上了马扎。 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例2.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阅读始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是当代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始终是得分率偏低的一个部分。,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首先以近五年中考语文试题中语言赏析类所考的频率和所占分值导入新课、再以近五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类试题看题型,又以朱自清《春》中描写春花的一段赏析从而得出赏析角度,再辅以中考真题演练巩固,使学生在语言赏析题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规范他们的答题语言,提升答题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现代文文本阅读中赏析语言的方法。 2、在赏析佳句中品味语言之美,体味作者的情感。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阅读始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是当代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始终是得分率偏低的一个部分。,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现代文阅读并不仅仅以鉴赏好的文学作品为目的,也关系着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现代文阅读习惯,缺少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大部分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都不是很强。影响的不仅仅是初中生的语文成绩和升学质量,作为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提高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意义重大。我校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好阅读爱好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问题,阅读范围狭窄,阅读兴趣不高,存在识字、理解障碍以及受劣质书籍毒害严重等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特别是针对初三临近毕业的学生为了能在中考甚至未来的高考中取胜,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规范他们的答题语言,提升答题能力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效果分析 这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下面,我从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谈一谈这节课的优点。 一、基本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教学理念 (1)整节课设计流畅,切合学生实际。脉络清晰,教学环节完整。 (2)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 2.教学手段、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兴趣、引发质疑,丰富了课堂。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3.教态、语言 (1)教师教态从容、亲切自然,与学生互动融洽。 (2)语调抑扬顿挫,有亲和力。提出的问题简练,发挥了“启发、引导、过渡、总结、激励”的作用。 二、学习效果 1.学生情感表现 (1)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合作交流的乐趣。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发挥了主体作用。 (3)学生参与度广,多数同学在小组活动、发言等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2.学生能力培养 (1)思考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表达能力。学生能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规范、有条理。 三、令人遗憾之处 1、丰富的教学资源没能充分利用。 2、学习评价机制有效性低。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阅读始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是当代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始终是得分率偏低的一个部分。,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现代文阅读并不仅仅以鉴赏好的文学作品为目的,也关系着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现代文阅读习惯,缺少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大部分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都不是很强。影响的不仅仅是初中生的语文成绩和升学质量,作为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提高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意义重大。针对初三临近毕业的学生为了能在中考甚至未来的高考中取胜,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规范他们的答题语言,提升答题能力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答题思路

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答题思路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抓修辞语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 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1)()(2)()(3)() 2.解释下列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 ],这样写好在哪里 8.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9.揣摩本文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二)针对第二段回答问题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第二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9、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三)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1-4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1

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1 真题回顾——体味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1、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 3、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5、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3分) (一)修辞 1、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表述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表达了XX的情感。 排比:写出了XX ,抒发了XX ,增强语言气势。 对比、反复:突出了(强调了)XX(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XX。 反问:表达了XX(的情感),加强语气。 2、例题讲解 分析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池湾奔去。——《老村与老屋》 3、总结:常见答题模式——修辞及效果+对象及特点+情感等 4、练习 分析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B的表达效果。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B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落叶,在风中悲壮地摇曳。——《老村与老屋》 老村与老屋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们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和老屋渐渐被新房代替,剩下的也多颓败与凋零,一如秋后的残荷与

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练习题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张丽钧 ①“操场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开红色的花,我们管它叫‘高考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高考了;西门旁边长着一片绿色的低矮植物,开白色的花,我们管它叫‘开学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开学了……”这是高二一个才女写的作文。头一回看到有人为花取这样的“绰号”,忍不住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想跟作者说:“你为什么竟舍不得走到那些植物跟前,去看看标牌上标注的它们的芳名呢”这样想着,红笔就分别在“红色的花”、“白色的花”处画了圈,扯至页眉,郑重书曰:合欢花!玉簪花! ②我友之子果果,三岁时,即能准确无误地指认出大街上跑的30多种车,还能够分辨出20多种不同牌子的空调。但是,没有人教果果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 ③去一家苗圃选花。被告知那些花木分别叫“金娃娃”“富贵竹”“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发财树”……我呆了。它们原本都不叫这名字的,是时代赋予了它们这金光闪烁的名字。我想知道花木的感受。它们接受这名字吗不接受的话会选择怎样的抗议方式 ④只要听到一声鸟啼,我就会问自己:“这是什么鸟呢”我曾经跟一个爱鸟成痴的朋友说:“你开一个网站吧,就叫‘鸟啼网’,网友随便点开一种鸟,就能听到它的啼鸣。”——我多么渴望有这样一个网站呀!我的家乡有一种鸟,叫声响亮而悲切,外祖母管它叫“臭咕咕”,母亲管它叫“野鸽子”,妹妹说老师讲那是“斑鸠”,有个朋友肯定地说那是“大杜鹃”……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⑤“花非识面常含笑,鸟不知名时自呼”。莫非,那苏轼也曾有过我这般的困惑纠结看到不认得的花,问它:你是谁咱们未曾谋过面哦,却为何对我这般笑脸相迎听到不知名的鸟鸣叫,就猜:它一路呼唤着的,即是自我芳名了吧——布谷不就痴情自呼吗鹡鸰不就痴情自呼吗 ⑥在迁西县城见过一只神奇的鹩哥,小东西居然会惟妙惟肖地模仿警笛声!被囚笼中的它,旁若无人“呜儿——呜儿——”地鸣着警笛,围观者愈众,它鸣得愈亢奋。我以为我是懂它的——它只是在跟自己逗闷子,而不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抖威风。 ⑦永远忘不了在梵净山看到的一块警示牌,上面赫然书曰:“我们并不是这里的主人……”是啊,与人类的到来时间比较起来,草木来得更早一些,鸟兽来得更早一些。我们没有理由以“主人”自居。当我们以“过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理应向“主人”致意,学会轻声对它们说:“谢谢你在这里耐心等我。” ⑧孔夫子说得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万物间有千千结。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而这种“软伤害”带来的痛,迟早要蔓延到我们身上。 ⑨人说:叫出一个人的名字,是对那人别样的赞美。那么,对于鸟兽草木呢谁能脱口叫出它们的芳名谁还怀有脱口叫出它们芳名的热望……。 2.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3.揣摩第⑧段划线句子的意蕴。(3分) 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 《河西走廊的月亮》黄文山 〔1〕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⑵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于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站在戈壁滩粗粗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及答案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 ) (2)( ) (3)( )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8.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9.揣摩本文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针对第二段回答问题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6、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7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的方法总结

初中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的方法总结 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 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而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生死胡杨》) 赏析:“只得”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我”不得不走却又依依不舍的心情答题格式:。。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从修辞角度赏析

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2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 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5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例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赏析:本段文字运用了“……一样,是……”的排比句式,表达了安塞腰鼓的奔放、热烈,读来气势昂扬,增强了表达效果。 2、声音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云南的歌会》) 赏析:本句运用比喻,把声音比作松涛,把无形的声音写得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很好地表达了歌会中声音的特点。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